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需全新的发展理念

城市既属于本地市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外来游客,兼顾市民与游客需求,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建设宜居并宜游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 胡跃龙窦群

日前,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城乡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国家旅游局提出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安排,就此提出了一系列指标体系。尽管此项工作从指标体系的量化制定、推进时间表及其成效还有待更多理论探索和实践的检验,但笔者认为,此举是“全域旅游”从理念上升到实践、从地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有力举措,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升级版,是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下,寻求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新探索。

全域旅游是伴随旅游业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过程,从景区旅游向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要求,全新定位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的概念不是凭空想象中出来的,而是由旅游发展实践倒逼出来的认识。比如现在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江西婺源,在其县域内分布的景区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在申报全国各类等级景区时,地方都提出希望把整个县打包申报,并自豪地提出了“我们县整个就是一个大景区”的充足理由,这正是基层工作者对全域旅游最朴素、最形象而又是最准确的认识。纵观国内,对全域旅游有了认识并大胆进行实践的市、县越来越多,实际上,我们很多旅游目的地正是因旅游而生、因旅游而兴的,是实实在在吃旅游饭的。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方向一定也是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也是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构建现代城市的需要提出的。当前,我国年人均出游率为2.5次,一般城市年接待旅游者的数量为常住人口的4至6倍,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薪休假全面落实,人均年出游率将达到4.5至5次,城市年接待游客数量将达到城市常住人口的8至10倍,外来游客对于城市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忽视巨大游客流量对城市的影响而希望独善其身是难以办到的,城市既属于本地市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外来游客,兼顾市民与游客需求,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建设宜居并宜游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各地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全域旅游除需要各地充分自身的比较优势外,还需要着重一下几个发展全域旅游的关键问题。

一是旅游业发展在当地总体发展中的必要定位、话语权和工作机制。旅游业需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明确的定位和话语权,应从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整体构架促进旅游业的具有实质性政策、资金支持的促进机制,避免碎片化、形式化的会议、文件等,应从经济社会环境融合等方面进行顶层谋划,真正提升旅游业的战略地位,使其真正发挥综合优势,使城市的个性、品牌、文明建设都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实现旅游与城市发展的一体化。有了发展全域旅游的共识,就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积极融入,同时,

也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拓展,提升各行业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建立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新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二是发展旅游的特定空间和环境保障。全域旅游并非望文生义地理解市域整个空间范围都要发展旅游,但是,旅游业发展所必要的空间应该得到保障,特别是要形成若干个旅游发展的主体功能区,这类功能区是以旅游核心项目为引领、旅游资源要素和服务要素综合配套的聚集地为支撑,形成景点、景线、景域相结合的旅游空间发展结构,使“全域旅游”从景区景点延伸、扩展到更大区域,通过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建设。全域旅游发展要严格遵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旅游与生态建设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以旅游形象和品牌为引领的城市个性和品牌。这是近年来我国许多旅游目的地发展形成的重要成果,使得旅游产业作为窗口行业和地方名片承担了地方形象大使功能。有了这种共识,各级地方政府就会主导并统筹加强城市旅游形象整体宣传推介,在对外政务、商务及经济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中,统一使用区域旅游品牌形象和标识,提升城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在城市旅游品牌的统领下,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丰富城市旅游品牌内涵,并构建相应的产业要素来支撑旅游品牌体系的发展。

四是加强全域公共服务建设、构建市民与游客和谐共享的现代城市空间。全域旅游强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全域旅游目的地既是外来游客的旅游乐土,也是本地居民的幸福家园,不仅是宜游之地,也是宜居宜业之城。要按照“旅游惠民,主客共享”的理念,加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咨询服务、绿道休闲慢行系统、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园与市民广场等公共休闲与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建设,以“智慧旅游”为手段提升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要既注重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也努力满足外来游客需求,让外地游客有“出门在外犹如在家”的感觉,构建外来游客与本地市民共享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五是全域旅游对游客本身也是一种新的要求。既然城市敞开胸怀,以好客之道欢迎各地的游客,作为临时性的市民,各地到访的游客也应有基本的道德标准和文明意识,自觉遵守当地的风俗,遵守当地的法规。当前,随着游客数量的攀升和活动空间的拓展,提升游客素质、倡导文明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全域旅游发展中需要从源头上加以必要的引导和宣传。

总之,全域旅游更多不是一个发展目标,而是“无所不至”的旅游发展新需求,倒逼形成的一种发展旅游的新理念和新机制,是旅游发展期待达到的一种新境界,需要按照“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从业者”的更高要求,以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机制加以探索和推进。

全域旅游智慧化建设运营模式

全域旅游智慧化建设运营模式(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尤其是新一代智能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智慧化”建设已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旅游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全新旅游形态,是全面网络化、高度智能化、应用普及化和产业高端化的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其内涵是以信息、知识为核心资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手段,以泛在高速光纤网络、无线网络为基础,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对环境的透彻感知以及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创新旅游管理模式,提高旅游运行效率,改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区域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区域旅游的综合竞争力。 “智慧旅游”作为未来旅游功能和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是工业化向信息化全面进化的跨越式发展之魂,将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旅游规划、建设、运行、管理营销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并将实现游前、游中、游后和再游的巨大变革,

实现政府决策、旅游管理、公共服务和游客全程服务的革命性进展。 全域旅游的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具体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运营又是一件长期复杂的工作。为切实有效的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对于不同的景区项目需要应当根据其独有特性选择不同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因此对智慧旅游产业链及建设运营模式的分析及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域旅游智慧化产业链分析 全域旅游的建设是以开放式创新的理念汇集大众智力资源,并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技术打造成一条囊括全区域全行业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的过程。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条产业链整合,现有行业的企业将在这条产业链中一一定位与固化,直到下一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目前智慧旅游建设和运营中的产业链主体及各自诉求各异。 其中通信运营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运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旅游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

关于推进XX镇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紫陵镇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享受生活,旅游成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是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实施的结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旅游产业作为促经济、解就业的新型产业,现在在我镇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我镇依托神农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动我镇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现将我镇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紫陵镇位于太行山脚下,神农山,是我们紫陵镇旅游业发展的门面,国家AAAAA(5A)级风景旅游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基金组织A级优先保护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并且吸引了各方游客来这里游玩。 神农山欢乐岛,发展诸多旅游项目丰富了神农山旅游的娱乐设施。主要娱乐项目有:水上电影院、爱情蝴蝶关馆、76米亲水娱乐彩虹滑道、500米海浪漂流河等等,海啸造浪池----在紫陵就能体验大海中冲浪的刺激! 万亩果园,春天的花海,秋天的硕果,也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让每位来玩的游客流连忘返。 但是2016年1月,被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给予通报

批评并限期整改。这充分体现出神农山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二、存在问题 1、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景点开发水平低。神农山整体上以登山为主,虽然开发了缆车,滑道等但是这些在别的景区也有,神农山景区内水资源太缺乏,有待进一步开发,还有神农山之前的一线天景观已经在景区缆车滑道建设中被取缔,游客的选择性被局限,没有进行开发建设。整体显的神农山景区太单一。 2、旅游资源分布较好,但总体整合度差。紫陵镇的旅游资源组合较好,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大体可分为神农山风景区,仙神谷景区,万亩果园,八一水库的欢乐岛等景区,人文、自然、特产各类资源相得益彰,但是管理水平相对欠缺,总体整合度差。 3、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品位和影响,但是设施服务滞后。神农山景区是国家AAAAA(5A)级风景旅游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国城市第一媒体旅游联盟举办“首届中国旅游品牌景区”总评榜当选“2011年中国最具实力景区”。但是目前各景区内部陈列枯燥,缺乏吸引力,景区内收费项目比较多,价钱也相对较高,无讲解员,无导游服务,无整体旅游市场营销策划、无整合的旅游管理等现象较为突出。在景点或餐饮服务场所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尚需改善、服务热情和接待规范有待提高,在神仙谷景区内的小吃没有形成规模,场地规划不合理,各小店凌乱分布,造成环境差,给人较差的印象。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中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步伐将更加务实、坚定。 向全域转变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前,国家旅游局已公布了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内先行先试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以全域旅游开创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以来,国家旅游局围绕全域旅游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等多个文件,除此之外,在“十三五”旅游规划文件中均围绕全域旅游开展工作部署,加大了政策扶持的力度。同时,全域旅游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咸辉等多位党政“一把手”纷纷力推,全域旅游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全域旅游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到,除了发展模式的转变,全域旅游时代也带来了管理体制的革新,“从过去部门的单一的管理体制,要过渡到现在的综合管理体制,适应这个综合产业、综合需求的一个体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7年两会部长通道谈到的就是“1+3+X”的综合管理模式。 “1”是指旅游局“升格”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从2009年海南省旅游局更名为海南省旅发委,到2017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9年来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3”是指“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局旅游分局”。国家旅游局与各地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设立旅游警察机构87家,旅游工商分局机构43家,旅游巡回法庭机构118家。 “局”改“委”,不是简单的“改名字”而是从源头上“改观念”,将旅游部门由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政府组成部门,显示出从中央到地方,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形成了从行业单打独斗到党委政府统筹推进的新格局。 此外,国家旅游局还打出组合拳,联合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文件,对A级景区实行“有进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旅游改变中国(全域旅游)讲座提纲

旅游改变中国(全域旅游)讲座提纲 一、旅游,新常态下的国家机遇 1.旅游业的背景解读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正在换档转型。新常态下,旅游业是引领我国供给侧改革,推动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 2.中国适宜发展全域旅游 旅游的本质是“从你住腻歪的地方到别人住腻歪的地方去看一看”。中国幅员辽阔,是地形地貌王国、气候博物馆、物种展示场、民俗文化宝库。 二、旅游开发的成功标准和关键要素 1.旅游地的成功的三个标准 1)标准1:知名度家喻户晓 “先知后游”是现代人旅游的必要条件。因此旅游地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让人知道自己。 2)标准2:白天熙熙攘攘 “人往人处走”是旅游地成功的逻辑。因此成功的旅游地必须从规划设计上保持人气。 3)标准3:晚上灯光明亮 “让游人住下来”对旅游地至关重要。夜色经济,是成功旅游地的必然选择。 2.相应地,旅游开发需要把握四大成功要素 1)成功要素1:旅游IP

通过“无中生有”、“小题大作”等手法,打造具有“全民共识”的现象级旅游IP。 2)成功要素2:萌营销 80、90后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人群。旅游推广营销要紧抓80、90后的人群特征,开展针 对性的“萌”营销。 3)成功要素3:熙攘度 旅游开发中,要用宜人的空间尺度,让旅游景区快速聚集人气。 4)成功要素4:夜色经济 提升夜色魅力,吸引人留下来,带动更深层次的消费。 三、全域旅游打造“武器库” 通过“五全战略”(全资源利用、全文化挖掘、全时间吸引、全城乡延展、全人群覆盖),打造35类旅游,形成全域旅游的“武器库”。 (一)全资源利用 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都有可能成为旅游的核心磁极。 1.地形地貌类: 1)溶洞旅游 2)盐旅游 3)火山旅游 4)冰川旅游 5)温泉旅游 6)地标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 展理念和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增长极,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 协调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统筹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化发展,促进景点景区内外协调;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有利于完善产业配套要素,促进软硬件协调;有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规模质量协调。

绿色发展方面,发展全域旅游能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资源和产品对接起来,把保护和发展统一起来,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 开放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更加注重拓展开放发展空间,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种制约,走全方位开放之路,形成开放发展的大格局。 共享发展方面,实施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仅能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优化旅游全过程,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要素。 当前,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

浙江文成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浙江文成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逐渐成熟,可以说已经进入了 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休闲旅游已成为 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但是,单一式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景区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出游诉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认为,伴随着旅游发展阶段的加快演进,我国旅游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1全 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下一阶段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省级层面: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市级层面:温州市成立旅游联合会,召开全域旅游工作推进现场会,谋划全域旅游大格局。顺应旅游发展趋势,文成县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发展“全域旅游”战略号召,立足丰富独特的山水、人文旅游资源,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战略,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浙江省最佳旅游目的地名城和温州的山水理想家园”三大目标。2016年文成县出 台了《文成县旅游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对文成旅游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全域旅游发展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成绩,获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称号,但对全域旅游的相关基础研究还不足。 笔者通过梳理知网上研究文成全域旅游的文章,发现目前仍为空白。全域旅游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理论研究作为支撑,进而政府部门顶层设计、统筹推进。针对研究不足情况,本文将以文成县作为研究案例,希望通过本次的论文的撰写,能提出符合文成县实际情况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并建设性地提供相关建议供该县决策使用。论文内容一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阐述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阐述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最后阐述论文研究的思路 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部分。首先对旅游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阐述旅游相关理论,为后文撰写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文成县产业现状分析部分,通过介绍文成县的基本概况和分析文成一二三产业现状,得出文成发展旅游的必然性的结论;第四章,文成县旅游发展现状部分。 重点围绕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现实条件、政策条件来介绍文成县旅游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 发展模式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同理心来发展,以幸福感为准绳,以共享、同生为依归,以智慧化为手段,以规划创新为保障。 今年1月19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也就是说,旅游业发展再也不能仅仅盯在一些具象的景区景点上,而要把旅游的视野扩大到一个地区的全域。 因此,“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所作的《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拓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首先就要先弄明白对“全域”两个字的理 解,“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而是一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在新时代面临诸多旅游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是什么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从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到我们未来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社会阶段,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叠和分离的过程中,旅游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旅游方式和旅游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团队游时代的旅游体验,其质量可以通过节点的管控来加以控制和保障,而散客化时代由于游客行动空间的分散性,加大了旅游体验质量的保障难度。散客化发展潮流所推动的全域化旅游发展,要求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及时调整与创新。一方面,旅游领域的政府主导应该更多地突出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则需要及时调整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规格,以强化对公共资源的调控能力,通过资源协调、服务对接等具体措施来保证全域旅游理念的落地。 全域旅游也可以表现为体验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所瞄准的资源会越来越多样,产品会越来越多元,所以说全域旅游会在全时、全境、全产业链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另一个就是大战略。现在国家对旅游业的期待越来越高,期望旅游业能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突显旅游产业的中心地位,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开发共享的姿态,去推动群落化的发展,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全域旅游本身在共享经济社会中,是一种新的模式,希望借此推动财富增长机制的变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幸福增长机制的建立,当然它需要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更合理的价格、更适宜的产品。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调研报告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影响面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两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对于调结构、扩就业、增收入、优环境、惠民生具有重要作用。 一、平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县建于西晋太康年间,历史悠久。境内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可谓面广、质高、种类全。县域风景区总面积310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地面积29%,自然景观涵盖山岳、水体、森林、海滨、海洋、海岛等。人文景观更是涵盖文物古迹、革命圣迹和名人大家,且品质突出,具有典型性和稀缺性。可大致概括为四色:红色(革命圣地),蓝色(海滨海岛),绿色(自然生态),古色(古建筑、古文化)。红色主要有被列为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蓝色主要有“贝藻王国”之称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绿色主要有4A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市级风景名胜区南雁门、西湾和县级风景名胜区龙戏潭,满田国家森林 公园等;古色主要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顺溪明清古建筑群、会文书院、苏步青故居、谢侠逊碑林、霁山碑林、金钱会起义遗址、宝胜寺双塔、坡南古街等。古文化方面更是不胜枚举,历史上出了9个状元(如加上苍南的8个和存争议的3个,近20余个),在全国县一级绝无仅有。还有位于万全的古代三大造船中心——三国东吴的横屿船屯,青街的畲族三月三民俗节,此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腾蛟镇和顺溪镇旅游资源等等。近年来美丽乡村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更是方兴未艾,成为新兴的旅游资源。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国家旅游局)

PB/01全域旅游发展报告 2017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7

全域旅游发展报告2017 四、精彩纷呈 (一)创建亮点不断 / 10 1. 大力推动旅游体制改革 / 10 2. 促进部门联动,共建全域旅游 / 10 3. 涉旅项目土地供应与会商机制 / 10 4. “1+3”体制向乡镇和景区延伸 / 11 5. 游客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 / 11 (二)新模式不断涌现 / 11 1. 省市经验与模式 / 11 2. 地市经验与模式 / 12 3. 县区经验与模式 / 12 五、成效初现 (一)体制机制创新 / 13 1. “1+3+N”综合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 13 2. “多规合一”有突破 / 13 3. 统计改革亮点不断 / 14 4. 区域统筹发展机制正在形成 / 15 5. 形成了全域旅游政策体系 / 15 (二)产业融合发展 / 16 1. 旅游优势产业开始形成 / 16 2. “旅游+”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产品和 业态不断创新升级 / 17 3. 投融资活力十足, 全域旅游成为社会投资热点 / 18 4. 全域旅游成为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 19 (三)基础配套改善 / 20 1. 厕所革命由景区向乡村延伸, 基础设施不断升级 / 20 2. 全面改善和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 / 20 3. 全域旅游营销全面推进 / 21 六、前景广阔

一、应运而生04/01 (一)诞生背景 1 大众化需求呼唤全域旅游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社会必然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2016年,我国国内游达44.4亿人次,人均出游率达3次,旅游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2 经济新常态需要全域旅游经济新常态下,全域旅游贯通消费与生产领域,促进中国经济脱虚入 一、 应运而生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同理心来发展,以幸福感为准绳,以共享、同生为依归,以智慧化为手段,以规划创新为保障。 今年1月19日在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根据我 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必须从现在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也就是说,旅游业发展再也不能仅仅盯在一些具象的景区景点上,而要把旅游的视野扩大到一个地区的全域。 因此,“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 的全面开花,而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所作的《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 力开拓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了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首先就要先弄明白对“全域”两个字的理解,“全”不是指全部,“域”不只是空间,“全域”不是“全能”,全域旅游并不是有些人理解的全面开花,更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而是一种在旅 游发展过程中,在新时代面临诸多旅游问题的时候,应该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全域旅游是什么?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是来自于需求侧的推动。从游牧社会、农业社会、工 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到我们未来要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社会阶段,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重叠和分离的过程中,旅游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旅游方式和旅游地位也会发生变化。团队游时代的旅游体验,其质量可以通过节点的管控来加以控制和保障,而散客化时代由于游客行动空间的分散性,加大了旅游体验质量的保障难度。散客化发展潮流所推动的全域化旅游发展,要求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及时调整与创新。一方面,旅游领域的政府主导应该更多地突出旅游

2018年中国全域旅游政策汇总及解读

2018年中国全域旅游政策汇总及解读

2018年中国全域旅游政策汇总及解读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为动力产业的区域统筹发展和协调的新方案。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和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成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重要选择;成为东部地区统筹城市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重要抓手,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数据显示,2016年500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人数的40.5%,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接待过夜的国内外游客7.3亿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40%,同比增长21%。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值为21.5%,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创建单位甚至高达40%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00家创建单位中,包括海南、宁夏2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 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发展全域旅游,以下是我国全域旅游相关政策汇总表: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海南省是我国第一个全域旅游创建省,2016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2017年8月4日,国家旅游局宣布,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浙江等5省新增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全国7个全域旅游示范省积极出台省级政策,推动省内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各示范省份全域旅游政策一览表如下: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方案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方案

XX镇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XX镇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整合本地现有得天独厚的XX景区旅游、独有的XXXXX文化、以及特色旅游产品等资源,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进行营销与推广,打造XX镇特色生态体验服务品牌,促进文化传播效应,加大景区知名度,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产业化发展。项目发展规划方案如下: 一、发展现状 1、旅游发展现状 2、文化发展现状 3、经济发展现状 XX镇地处县城西北方向,人口8748人,该镇距县城9公里,境内交通便利,民风淳朴,主导产业有蚕桑、食用菌、畜牧、烤烟、山林经济等,民办农产品加工厂两家。XX镇主要以农产品的种养销售为主,产品质量错综复杂、品类多而杂、包装简陋或无包装,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与其它区域差异化小,没有形

成特有农产品。 二、发展的必要性 1、统筹发展 以旅游为优势产业,按照的发展理念,整合区域内的相关产业、特色产品、农家乐、旅游资源等,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出口,突出特色的发展模式,系统化优化提升,更好的与文化旅游相辅相成,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承载方式 谁拥有文化品牌,谁就拥有引导文化消费潮流的主动权,谁就占据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将一种绿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文化魅力和经济张力。只有切实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个作用,打造具有XXXXX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才能创造出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XX镇的文化旅游品牌,应该是以XXXXX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统一,回归大自然和回味历史文化的辩证统一。以XXXXX文化为载体,扩大宣传旅游景点,带动人气,大力发展产品的,带动区域的产业发展。 三、战略规划 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

全域旅游驱动因素与发展模式

中国旅游报/2014年/6月/4日/第014版 规划·投资 “全域旅游”驱动因素与发展模式 ——以《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例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汤少忠 “全域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 1、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笔者在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参与的《上海徐家汇4A景区提升规划》并成功申报都市开放型景区,是景区泛化的一种典型代表;《重庆市渝中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渝中全域5A景区方案,也是一种趋势。 2、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更加有保障。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旅游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 3、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能有效地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4、顶层设计的“大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双重定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只抓旅游事业,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难突出;只抓旅游产业,如同抓工业没有考虑环境影响一样,会产生很大很深的社会负面影响。全域旅游,强调全景化体验、全时化消费、全业化融合、全民化共享,能较好地统筹旅游产业与旅游事业的协调发展。 渝中“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 1、空间拓展的抓手 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重庆市的行政、文化、商贸和金融中心,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全域划入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城区。由于面积狭小,陆地面积仅有18.54平方公里,迫切需要空间优化利用。全域旅游,不仅在空间上强调立体化、全景化打造,在时间上还注重全时化体验,能有效地拓展渝中区旅游发展空间。 2、形象展示的窗口

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系列解读之一】如何认识与理解全域旅游 2016-02-04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石培华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做了《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努力开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何谓全域旅游?为何要发展全域旅游?如何推进全域旅游?笔者从理论技术层面和具体推进落实层面对全域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全域旅游的五个“新” 李金早局长指出,全域旅游是指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带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 实践中如何理解全域旅游?主要体现在五个“新”: 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的一场变革。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跳出旅游抓旅游,抓旅游就是抓全面创新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行业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载体,将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综合统筹推动旅游目的地建设极佳载体。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抓旅游主要是建景区景点、饭店宾馆,现在要从过去的点线到面的飞跃,要从全局出发,系统全面推进旅游。通俗说,全域旅游就是全域按照景区理念、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服务。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按照五大发

展理念,从战略全局推进旅游发展,要与五位一体建设、五化同步发展等重大战略结合,综合立体推进发展,抓旅游就是抓新型城镇化,就是抓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抓民生,抓特色产业培育。全域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形态和模式。全域旅游要从战略全局谋划推动,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全方位整体推进,使旅游工作从局部工作变为全局工作,变成重点发展战略,从旅游部门抓旅游变成举当地之合力抓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品牌。发展全域旅游是用新的思维方式谋划新的发展方式,贡献新的生活方式,培育一种优秀旅游目的地品牌。对于游客而言,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目的地形态,是一种新的旅游生活方式。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能够全面动员、全面创新、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注重公共服务系统配套,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整体优化,旅游要素配置全域化,统筹建设旅游目的地。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旅游服务全过程,提供全过程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围绕市场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业态,是公共服务便捷、旅游产品丰富、处处是风景、环境优美、便于自驾自助旅游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全域旅游也是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平台和载体,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机制都应有旅游理念和标准,围绕旅游来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相关产业调整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旅游管理全域化、全过程优化,推进建立旅游综合协调管理、旅游综合执法、旅游综合统计监测、旅游综合规划管理、旅游社会参与等体制机制。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内涵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按照“谋全局、图重点、强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抓统筹、促全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要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山区连片开发机遇,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在旅游要素完善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旅游扶贫培训,注重乡村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我市XX、XX两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XX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17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9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18.5%。 交通条件的空前改善,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不动产投资热点的转移,以及政府顺应时势而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度

重视,使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的政策等都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助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根据市政协年度安排,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就××全域旅游进行专题调研。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对我市旅游优势资源的认识问题 离开资源,旅游无从发展,对资源特质把握不准,旅游就不能顺利发展。调研组认为,××资源的真正优势不在历史人文,而在以山水为载体的自然禀赋。而自然资源相较于外地,××基本没有引人入胜的、能使人在一地流连忘返的名山名水。而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清澈的河流,四季气候的色彩变换,清洁明静的时空环境,构成以广地域、大分散为特征,以步换景、赏心宜人为卖点的旅游资源禀赋,这就是××旅游资源的基本特质。因此,××旅游消费,必然是以大范围流动、全方位涉猎、多形式体验为主场,以涉足局部、观赏细处为补充;××旅游建设,应当以自然资源利用为主攻,以人文历史挖掘打造为策应。××旅游布局,应该是放眼全域规划先行,着眼线路先抓节点起步。 二、发展旅游业的统筹协调问题 我市很早就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全市统筹谋

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 VR能为智慧城市提供的解决方案包括增强现实或混合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VR的发展方向是介导现实(Mediated Reality,简称MR)。简单来说,AR应用之后有现实有虚拟,VR应用之后都是虚拟,MR应用之后现实虚拟融为一体;AR是VR的子集合,VR是MR的子集合。 VR应用到旅游的类型有哪些? 根据应用的广度、层次和作用的不同,目前虚拟现实(VR)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应用于旅游领域。 第一种是VRP-MUSEUM网络三维虚拟展馆 使传统展馆与互联网和三维虚拟技术相结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最大限度地提升现实展馆及展品的宣传效果与社会价值,让公众通过互联网即能真实感受展馆及展品,并能在线参与各种体验。 第二种是VR+旅游 是基于地理位置兼容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集成图形数据等数据类型,应用于虚拟漫游、运营管理、应急预案等更符合大数据时代展示和管理的智慧形式——三维空间共享服务视觉感知系统。 第三种是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使用VR沉浸交互体验 这类应用中AR技术所占比重较高,把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故事、文化等虚拟出来,叠加到现实场景中,改变目前只靠解说或音频、视频介绍的方式,消除游客无法互动的遗憾。 VR如何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一、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对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具有促进作用 助力共建共享 共建共享是全域旅游的客观需要,虚拟现实技术十分有利于共建共享。传统的旅游需要考虑交通、景点、酒店等繁琐环节,如今,凭借一台联网设备、一根网线、一套VR设备,就可以真实进入到所选景点,甚至能够游览多个景区景点。 应用VR技术,人机物融合、网络环境下虚实互动、360度无死角的感官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叠加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由游客互动共建,游览、偶遇、聊天、交友、购物、娱乐、游戏,多人同时在线互动,VR+旅游给予游客虚拟与现实交互的惊喜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最新)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推动我县旅游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瞄准“四项优先验收指标”和“六项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找准思路定位,把握景区建设这个工作着力点,突出旅游要素及功能的配套提升,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监督考核,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二、目标任务 紧扣X旅游核心区建设,以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X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培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集X湿地生态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休闲养生度假游于一体,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落实县财政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培训、奖励和补助等。同时,整合扶贫、移民、水利、城建、交通、文化等各类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吸引民营资本加盟景区开发,让利发展。 (二)健全旅游规划体系。 聘请国内外旅游行业专家团队做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策划顾问,加快编制《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整体策划,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真正做到创意独特、策划新颖、大手笔、高品位。 (三)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以X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重点的X旅游核心区建设,加快X森林公园景区开发。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X艺术庄园、X湿地公园、X故居、印象X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不断丰X村旅游产品结构。 (四)做大旅游宣传营销。 深入挖掘和包装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全县旅游宣传营销的整体策划,策划举办好诗经文化节、荷花节、七夕爱情节、X祈福节、X祭拜仪式等旅游活动,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央视、知名旅游门户网站等媒体合作,营造名诗、名人、名篇效应,提升X 旅游知名度。

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本文首先对国内全域旅游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然后对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全域旅游协调发展的三大策略。 标签:全域旅游;发展策略;挑战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弊端日益凸显。旅游业是解决我国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也是城乡产业结构优化和协同发展的抓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发展的城乡差异越发明显。呈现出乡村旅游地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服务之后、统筹管理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全域旅游发展已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热点。诸多学者就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全域旅游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基于系统发展理论,刘兰和郑雅慧就影响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功能机理进行了探索,成功构建了一个全域旅游优势互补发展模型,并对这个模型进行了实践检验。姜松、曹峥林,在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黄震方、陆林等学者首先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以地方利益相关者为核心、以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案例研究。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全域旅游统筹发展特点,探讨了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全域旅游协调发展策略。 三、全域旅游概念、特点界定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满足游客全方位体验需求。 四、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機制。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缺失,政出多头各自为政,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缺乏并存。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地方旅游局因没有执法权,陷入“管得了正规军,管不了游击队”的尴尬局面。旅游

全域旅游开发模式

全域旅游开发模式 概念的提出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2016年初,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一时间,开展全域旅游工作成为全国各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广泛的媒体报道也使得“全域旅游”这一词汇成为旅游业界的新概念和新方向。 “全域旅游”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013年北二外的历新建教授就曾提出这一概念,此次李金早局长将“全域旅游”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全域旅游”的概念产生于以下时代背景: 一是景区泛化的“大旅游”。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兴趣更加多样化,很多人选择到城市、乡村等地休闲度假,私家车的普及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更使得旅游者改变了传统的景点旅游方式,从而突破了景区围墙界限,形成了无围墙的大旅游趋势。 二是国民休闲的“大市场”。大众休闲时代来临,国务院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大众出游时间更有保障。 三是产业升级的“大产业”。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己超过第二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理应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李今早局长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一文中的论述,全域旅游是顺应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接下来一个时期旅游业供给侧改

革的重要抓手,同时还与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扶贫开发等密切相关,己被上升到了国内旅游业改革发展战略方针的高度。 全域旅游在当前政策的指引下,将带领我国旅游业走向全新发展道路。将实现从景点游到目的地游、从门票经济到全域经济的转变,将给目的地地区的产业融合和经济转型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全域化水平比较低,基本以景区为中心,围绕景区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因此目的地产品与服务拥有很大的缺口和提升空间,也将带来巨大机会。 全域旅游的开发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的开发模式 全域旅游的推进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简单复制,应根据不同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发展阶段和目标定位,并结合该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脉络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首先应对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类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恰当的开发模式,以更好更快地推进全域旅游。 在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全国多个地方纷纷提出要全面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其中五种典型全域旅游开发模式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这五种典型开发模式包括: (1)是龙头景区带动型。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