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领域的美国例外主义

国际法领域的美国例外主义

国际法领域的美国例外主义
国际法领域的美国例外主义

国际法领域的美国例外主义

美国例外主义的外交传统在其国际法实践中也有多种表现,在国际人权、环境、贸易、反恐、军控等领域突出地表现为以单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行为。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社会和谐关系的主要协调者,应从自身的立法、决策、实施、争端解决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应对美国的例外主义行为,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与非政府组织、全球市民社会合作建立全球治理的模式,以更好地以多边途径解决国际问题。

美国例外主义由来已久,在国际法领域也有多种表现。伴随着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拒绝签署《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尤其是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并在其后又出现阿布格莱布和关塔纳摩监狱的“虐俘”丑闻后,对“美国例外主义”的重新审视尤其重要。

一、国际法领域美国例外主义的体现

(一)理论上对国际法的重新定位

美国例外主义观点认为:由于美国出于崇高的促进自由价值的意图,又有完善的政权,因而有权用自己的道德判断去评判别国国内制度的善恶并奖善惩恶;不承认美国法律之外的任何法律权威,不容忍任何外界将适用于他者的标准应用在美国身上;反对通过国际多边合

作来保障美国的安全和争取世界和平,坚持认为美国作为有着领导世界使命的民主大国,应该利用自己的实力在国际体系中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美国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

美国国际法学界有观点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参与和遵守国际法最终要由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决定,国际法在调整国家的行为,至少在限制和调整美国的行为时是存在限度的,这个限度就在于它是否符合一国的国家利益。这一观点实际是为美国实行单边主义进行辩护。把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全部归结于国家利益,那么国家就可以不遵守国际法。这和国际法上有关强行法的一般认识是严重背离的。

美国学者把国际法看成是美国国际政策的一个部分,他们更多地把对国际法的认识政治化,更多的是从政治学、经济学这些角度来讨论法律问题,甚至认为国际法院不是一个司法机关,而是一个政治机构,法官的投票完全是一个政治行为,完全可以从政治的角度进行解释。这种结论导致对国际法法律性质的根本否定。

(二)国际法实践中的美国例外主义做法

1.人权领域。美国宣扬普遍人权,却在事实上施行相对主义。对外,把外交政策与人权和经济自由、政治民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其对外援助与人权直接挂钩,国务院每年还要发表一份世界人权记录,

以强硬的人权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可自己却作出完全相反的行为:对1992年批准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持有许多保留,原因是担心自己的主权以及该公约对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平衡产生影响;是惟一没有批准《1979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工业化国家;拒绝批准《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关塔那摩监狱问题,拒绝遵守有关对待战俘的《1949年日内瓦公约》;竭力反对允许对美国监狱进行国际调查的《有关禁止虐待公约选择条款草案》。

2.环境领域。布什政府更注重把环境公约作为推行政府良治观念的一个工具,认为保护全球环境的前提是实现国家良治,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目前,美国参议院批准通过的国际环境公约基本上是那些议定书设定的义务和责任,可以通过现行的法律来执行,不需要制定新的法律的公约;而且这些公约管理机构的决策模式是一致同意原则,这样,当公约的事务可能影响美国公民的时候,美国可以通过一票否决来充分保护自己的利益。

3.贸易领域。在WTO已经生效之后,仍施行其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该条款允许美国贸易代表有权对被美国单方面认定为“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以致损害或限制了美国的商业利益的外国的某些立法或政策措施,不顾国内其他法律以及国际条约准则作出规定,径自依照美国贸易法“301条款”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凭借其经济实力上的强势,采取各种单边性、强制性的保护措施或提供能令美

国官方和有关经济部门感到满意的赔偿。另外,美国采取单边壁垒,实施WTO目前不允许的针对加工和生产过程(PPM)的环境标准。在将国际劳工标准纳入WTO体制受阻后,美国单方面采取劳工壁垒以限制进口。

4.反恐领域。单边“反恐”行动将美国例外主义几乎推至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布什总统于2002年9月向美国国会提交《美利坚合众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式提出“先发制人战略”;2003年在没有得到新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行动下,美国运用自己超强的军事实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5.军控领域。1997年,尽管有来自欧洲、加拿大和许多非政府机构的强大压力,美国仍然拒绝拥护《地雷协定》,因为军方担心禁止使用地雷将对美国士兵的安全构成影响。美国就《1997年化学武器公约》实施立法,严重地削弱了调查条款,而且似乎允许美国为自身创设一个单独而且并不很严格的核查机制;1999年美国参议院拒绝了《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拒绝《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的一项条款;美国通过拒绝规范国内公民的军事武器所有权和拒绝限制武器供应给反叛运动的方式,阻止达成《小型武器条约》;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谋求发展自身的导弹防御计划。

二、国际法实践中美国例外主义的特点

1.免责主义

美国认为作为惟一超级大国、国际组织的主要促进者,它对国际社会担负着“监护人”的责任,应该加强例外主义。它夸大美国的主权,并以特殊地位和角色要求获得特权。在签署某项人权公约或人道主义条约时,总会通过保留条款、不予以批准、不予以遵守等方式使自己免除条约中的特定义务。最能反映这一点的是美国竭力反对国际刑事法院。美国先是参与了成立国际刑事法院的谈判,不过要求其保证美国军事、外交和政府人员不会在该法院被起诉。后来干脆拒绝条约,改而为所有美国士兵、外交官和公民享有双边豁免权而竭力奔走。因为美国担负有额外的责任尤其是军事上的责任,不愿将自己的军事人员置于国际法的威摄之下,而是理直气壮地声称它有一套独特的“美利坚法律体系”适用自己。《京都议定书》也是同样的情况。美国在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国内经济和海外投资的发展使它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它不仅有责任而且有能力承担在这一领域的主要任务。布什政府却认为可持续发展关键在自身,没有良治的基础,任何外部的援助都不会产生可持续发展,所以更热衷于在国际上推行美国式的“良治”,而不去承担其在环境领域的责任。

2.双重标准

美国在对待自己、盟友和敌人上有着不同的判断标准-这突出地表现在人权领域美国在国际上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但这并不适用于它自己,它的主权、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高于人权的。因此,美国长期以来不参加一些重要的关于人权问题的国际公约,认为这些公约违背美国国内法和美国主权。它频频使用武力进行所谓的“人道主义干预”,却又通过制裁与禁运制造新的人道主义灾难:美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应遵守并积极推行联合国的制度,特别是集体安全制度,但美国不仅促使北约东扩并推出北约战略新概念,而且在伊拉克问题上更是抛开联合国甚至持反对意见的北约盟国;打着联合国的大旗在叙利亚撤军问题上表现出强硬姿态,但自身却存在从伊拉克撤军的问题;指责叙利亚在黎驻军影响了黎巴嫩的民主、自由进程,而自己却在伊拉克、阿富汗、日本、韩国等国家均驻有大批军队;把导弹技术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列为世界和平的头号敌人,要求他人遵守其一手促成的“导弹及其技术扩散制度”,自己却又不断扩散先进武器及技术,武器出口一直居世界第一;倡议世界各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要求他国遵守《导弹技术控制制度》,自己却肆意违反这些公约,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环保方面,一面强调环境保护,一面又把污染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限制环保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转让,还不顾全世界的反对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参与的多边贸易规则如有制定和修改,他国必须遵守和执行,否则将受到制裁,而美国却不必受自己制定的规则制约。国际上许多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贸易技术壁

垒涉及面广,非常复杂,不同国家间难以形成科学统一的衡量标准。美国则利用安伞、卫生检疫及各种包装、标签规定对商品进行严格检查,除要求进口商品满足IS09000系列标准之外,还附加了许多条例,让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技术根本无法达到。而其本国企业却趁着他国相关法规尚不完善、又没有具体的国际法约束之机,大肆向别国转嫁因本国法过于严格而带来的成本增加的危机。

3.法律孤立主义

美国法院拒绝接受别国的法律和国际法,其在国际法上的法理基础是国际礼让说,认为本国法院没有义务适用外国的法律,适用外国法只是出于国际礼让,而且其前提是不与美国的国家和政府利益相抵触。美国只认可自己的法律传统,强大的主权论传统使之拒绝将美国的法律或政治从属于、受约束于更高的国际法和制度,当国际法与国内法发生矛盾时,向来以国际法服从国内法。断然拒绝丧失国家的自治,反对把主权让渡给国际组织。从美国方面来说,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同美国利益是相矛盾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美国例外主义”,以自己的方式留在国际秩序内,这样既推进了秩序的建立,又不会使自己受到约束。美国长期以来具有反对国际管辖权高于美国利益的传统,一个原因是美国足够强大采取单独行动并可以使其他国家跟随其后;另一个原因是多边主义对美国宪法及国内法的自主权构成了威胁。强调主权和互惠是美国接纳国际法的关键。根据国际法而从

事的任何行为不得取代美国宪法机构的权威,国际法不得干预美国在国内如何对待美国公民。如果国际公约与美国法律不一致或者比美国法律超前,就必须向国会寻求执行立法。

4.单边主义

美国认为多边主义会使其因行动自由受到限制而失去更多。它或者通过强国的行动去改变国际社会,或者主张保持与众不同的权力,采取单个行动对付任何威胁或可能的威胁。单边主义具有各种动机。一方面,它涉及到主权和法,涉及到美国不愿意将自己的国内实践活动从属于凌驾于美国法律之上的多边主义安排。另一方面,它涉及到民主,既然多边主义安排和制度不从属于美国公民的控制,那么,赋予它们权力支配美国公民也就不具有合法性。此外,它还涉及到对国家优势或国家安全的工具性评估,比如:出巨资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迫使俄罗斯同意中止美苏在1972年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以便在导弹防御方面具有技术领先地位;2002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确定了“先发制人”的自卫权,以对付对美国的威胁;更替并以强加于人的“文明标准”取代任何它所不喜欢的邪恶政权。布什政府明确表示不再像前政府那样参与多边的人道主义干预或国际维和,并且提出将始终坚持不干预原则,即不介入与美国本国利益无关的国际事务,不为他国的利益或国际利益而牺牲美国自身的利益。并且强调国家安全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国家安全美国可以甚至必须放弃双边

的或多边的合作,单独地运用自己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来保卫自己。

三、国际组织面对美国例外主义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国际法的民主性以增强其效力

国际组织以全球化框架下的民主价值为取向,通过建立有关国际决策、执行、监督、制衡的制度,来达到相互间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合理化解民主化体制建构对主权的不利影响,促进和保障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应该承认,折衷的多边协议比单边行动更有透明度,也更为适合。但在国际法的制定过程中大国的强势地位对其民主性是极大的障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所涉及的领海划分、临海国与内陆国海洋经济利益差异、发达国家在履约上的强势地位等问题却矛盾重重。国际法自身和诸多外在的因素使得国际关系内容的复杂性与国际法效力的相对限制性构成难解的矛盾,而国际法效力的依据是“基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国家意志协调基本一致”。①美国1982年以本国从事海底采矿的私营公司利益受损为由否决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不得不重新协商有关条款,于1994年补充达成一项协定以照顾美国的利益。在国际合作的诸多领域中,发展中国家成员都处于劣势,民主难以真正实现。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南南合作,另一方面要真正地参与决策

的制定过程。要积极主张改革谈判机制,解决国际决策中“民主的赤字”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便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涉及各国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但长远看来却关乎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要求各国都承担相同的控制排放量义务,这显然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公约最终采用“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有效构建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都认可的控制排放义务的价值标准,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短期经济利益与人类环境大计的考虑,对各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与谅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97年美国迅速批准该公约。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倒协商一致”表决原则,堪称国际法推进决策民主化的典范。它有助于防止败诉方遭受胜诉方的单方面报复,不仅使以往常见的败诉方阻挠争端解决进程的情况不复存在,有助于争端的迅捷解决,而且平衡了当事方在争端解决中的发言权,充分尊重了争端当事方各自的主权。

2.完善相关的国际法

国际组织在制定规则时应注重国际关系的事实解析与预测,否则就会因缺乏社会生活基础而使其效力受到影响,国际关系就会出现无序与混乱,“法律虚无主义”就会滋生。在人权领域,根据现行的国际法,没有安理会授权的“人道主义干涉”是不允许的。但现有的国际法律秩序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执行手段,因而目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缺乏安理会授权的“人道主义干涉”。可以考虑通过补充条款对国际法进行修改,以便授权在安理会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对“人道主义干涉”作出授权,同时还要设立一些标准、规则和程序,使之在国际法框架下规范进行。国际环保条约在内容上不完善,为发达国家实行单边的绿色壁垒提供了“灰色区域”。一些多边国际环境协议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贸易,或允许成员国在某些情况下限制贸易。《关贸总协定》中的“一般例外”允许缔约方以环保为由制定限制贸易的措施,却没有明确规定该措施的实施限度。在《农业协议》、《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议》等协议中规定了具体制度,但这些条文过分强调“环保例外权”,为以环境保护为由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提供了多边合法性。而且条款规定过于笼统,概念界定模糊,如对“情况相同”、“武断”、“不合理”等概念无具体衡量标准,容易造成滥用“一般例外”实则是单边壁垒的情形出现。

3.健全强制实施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组织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但常常因为没有强制实施机制而形同虚设。例如,国际劳工组织虽然形成了一套实施机制,如成员国定期向国际劳工局报告执行公约的措施,并对违反公约规定的成员国实行监督,监督的方式主要是申诉和控诉两种,国内的工人或雇主组织有权申诉,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可以控诉其违反公约的行为。在监督程序之后国际劳工组织章程中也规定了处理程序,如由国

际劳工局组成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活动,提出报告,如果被诉的成员国不服从委员会建议,还可以提交国际法庭裁决。但由于没有强制执行权,它不能强迫成员国执行指令,也不能对侵犯劳动权的行为进行制裁。其执行程序的运作很难有效适用。公约的执行还有赖于成员国的自觉。世界贸易组织在这方面成果突出。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所面对的经济问题常常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争端解决机构(DSB)坚持所有成员解决争端都应受国际机制的规范,都应通过多边程序,而不能自行其是,采取单边措施。通过多边的争端解决程序作出的裁定,对当事方具有约束力。若败诉方不执行裁定,DSB 可以授权胜诉方实施报复措施,甚至交叉报复。

4.积极与非政府组织、市民社会进行合作,建立全球治理模式

全球治理作为独立于主权国家及国家间治理体制之外的新治理模式,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全球治理就是试图在全球层次、区域层次和次区域层次上,通过改革重建一套全新、更有效的管理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机制或国际制度。它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政治民主化要求与发展趋势,是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全球市民社会三方面力量在全球政治领域博弈的结果。一方面它要求主权国家积极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在全球治理中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并造福于全人类;另一方面,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国际组织治理的加强对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社会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②有迹象表明,美国非政府

组织、市民社会、公民还是支持一种多边态势。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功能、财力、人力资源都是有限的,应积极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市民社会进行各领域的合作,建立良性的全球治理模式,并争取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指导和制定基础规范的作用。

作者:曾丽洁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4期

美国文学名词解释

1. Transcendentalism The origin of it is a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movement centered in Concord and Boston, which marks the summit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19th-century movement of writers and philosophers in New England who were loosely bound together by adherence to an idealistic system of thought based on a belief in the essential unity of all creation, the innate goodness of man, and the supremacy of insight over logic and experience for the revelation of the deepest truths. The major features of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re:It emphasis on spirit, or the Oversoul,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universe. It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To them the individual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society. It offered a fresh perception of nature as symbolic of the Spirit or God. 2.Romanticism The Romanticism period stretches from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hrough the outbreak of the Civil War. It is a term associate with imagination boundlessness, and in critical usage is contrasted with classicism which i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reason and restriction. The features of Romanticism are: American Romanticism was in a way derivative: American romantic writing was some of them modeled on English and European works. American romanticism was in essence the expression of "a real new experience "and contained"an alien quality".Representatives:William Cullen Bryant; Henry Longfellow and James Cooper, Washington Irving. 3.Realism: 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Civil War brought the Romantic Period to an end. The Age of Realism came into existence. It came 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lie of romanticism and sentimentalism. Realism turned from an emphasis on the strange toward a faithful rendering of the ordinary, a slice of life as it is really lived. It expresses the concern for commonplace and the low, and it offers an objective rather than an idealistic view of human nature and human experience.The representatives are Howells, James, and Mark Twain. 4. Naturalism American naturalism was a new and harsher realism, it had come from Europe. Naturalism was an outgrowth of realism that responded to theories in science, psychology,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thought current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background of naturalism are: In the last decad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modern science, intelligent minds began to see that man was no longer a free ethical being in a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 universe. In this chance world he was both helpless and hopeless.Major Features of it are:Humans are controlled by laws of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The universe is cold, godless, indifferent and hostile to human desires.Representatives of it such as Stephen Crane, Frank Norris and Theodore Dreiser. 5.New Criticism The New Criticism as a school of poetry and criticism established itself in the 1940s as an academic orthodox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chool has its beginning in the 1920s. It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rather paying attention to external elements such as its social background, its author's intention and political attitude, and its impact on society. Then it explores the artistic structure of the work rather than its author's frame of mind or its reader's responses. It also see a literary work as an organic entity, the unity of content and form, and places emphasis on the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These New Critics included T.S. Eliot,I.A.Richards,John Crowe Ransom, Allen Tate and some other critics. The New Criticism has tended to divorce criticism from social and moral concerns, which was to become one salient feature of the movement. 6.Imagism: Between 1912 and 1922 there came a great poetry boom in which about 1000 poets published over 1000 volumes of poetry. Indeed ,to express the modern spirit, the sense of fragmentization and dislocation, was in large measure the aim of quite a few modern literary movements, of which Imagism was one.The first Imagist theorist, the English writer T.E.Hulme. Hulme suggests that modern art deals with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momentary phases in the poet's mind.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to express these momentary impressions is through the use of dominant image.It is a literary movement launched American poets early in the 20th century that advocated the use of free verse, common speech patterns, and clear concrete images as a reaction to Victorian sentimentalism. The representatives are Ezra pound,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and some other poets.

美国文学复习大纲

美国文学部分(American Literature) 一.殖民时期文学(The Literature of the Colonial Period) 1.本章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早期殖民地时期的文学的特点 2) 十八世纪美国文学的特点(重点是独立革命前后时期文学) 3) 主要的作家、其概况及其代表作品 4) 术语:the colonial period, American Puritanism, Puritans, Enlightenment in American, the Great A wakening 2.主要作家作品 John Smith第一个美国作家 A True Relation of Virginia and 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a. Anne Bradstreet 殖民地时期女诗人 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 (1650) Jonathan Edwards十八世纪上半叶大觉醒时代的代表人物 “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 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散文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曾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十八世纪美国启蒙思想代言人。 《穷查理历书》Poor Richard’s Almanac(收录格言警句) 《致富之道》The Way to Wealth 《自传》The Autobiography (富兰克林原意为写给儿子的家书) Thomas Paine 托马斯·潘恩,散文家、政治家、报刊撰稿人。 《常识》Common Sense ( Paine 最知名的政论文:It was inspired by the first battle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the Battle of Lexington in Concord.) 《美国危机》American Crisis 《人的权利》Rights of Man 《专制体制的崩溃》Downfall of Despotism 《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 Philip Freneau 菲利普·弗伦诺,著名的“革命诗人”。 《蒸蒸日上的美洲》“The Rising Glo ry of America” 《英国囚船》“The British Prison Ship”(诗人自己被俘,关押于英国囚船的经历)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一般是指英国不在和平时期同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其基本要旨是保持充分的行动自由,以避免受事前盟约的束缚,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国家利益,保持英国的霸权地位。尽管孤立主义思想或主张在当今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已经不占支配地位,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它曾指导甚至主导了英国的对外政策。对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英国的孤立主义(也曾被冠以“光辉孤立”之名,1896年1月,财政部长福斯特在议院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第一次用了该词)外交思想源于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均势理论。均势就是主要大国保持一种权力大致相等的状态,或者是小国集团与大国保持大致相等的权力。均势外交思想古已有之。可以说,英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源于均势外交思想,是英国为维持利己的国际环境和秩序而推行大陆均势的必要手段。英国作为独处一隅的岛国和殖民地大国,维持均势,创造均势对其是有利的。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大的霸权所统治,否则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就会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下被集中起来,英国的国家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强大和其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中采取孤立政策,既可避免卷入列强间的冲突以保持行动自由,又可避免对欧洲其他国家承担不必要的保障义务,还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这决定了英国当时对欧洲采取孤立手段以维持均势具有必然性。英国是在实力强大的基础上实行孤立主义的,英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及随之引起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其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产生的物质前提,使英国具备了孤立的实力。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产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客观前提。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具有地缘战略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英国的国家利益是催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国内动力和决定性因素。通常认为,1902年的英日同盟协定的签订即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结束。但实际上英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表面上已经寿终正寝,但其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均势外交传统未变,其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仍然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继续影响着英国的对外政策。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对外推行的绥靖政策实质上是英国传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继续。英国也为其所推行的孤立政策付出了沉重代价,绥靖政策使英国再次遭受打击,并导致大英帝国的最终衰落。英国孤立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不与他国结盟,孤处一隅而以独善其身为荣,借以保持行动自由。但之所以在施行之初维护了英国的利益、避免英国卷入不必要战争连带维护了整个欧陆相对的和平,是因为英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使其有能力操纵整个局面,有能力利用国家间的矛盾,对其盟友进行军事援助甚至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可是随着德国等其他新兴力量的崛起,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遭到动摇,其干涉和操纵这个它一手建构的体系的能力也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衰落而下降,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已经无法应付群雄角逐、纷争不断的局面,大英帝国的利益到处经受着空前的压力。“在远东地区,俄国扩张速度的加剧,法俄同盟的建立以及德国介入远东事务等事件的发生。俄、德、法三国势力的联合使英国在列强对远东的争夺中处于劣势。“光辉孤立”政策听起来虽然情感上让人满意,但却不是一项长久之计,到最后只好无奈于放弃 而与英国这个有着长久历史的国家不同,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兴力量,其深为人知的孤立主义却有着相对更长的形成过程和超越制度层面的意义。因而我们可以说美国历史上孤立主义政策的特点在于政治上不介入国际权力之争,贸易上积极进行海外拓展,从而为自身的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但由于欧洲均势破坏,阻止德国称霸世界攻势的需要加之美国

美国文学名词解释

Allegory is a narrative that serves as an extended metaphor. Allegories are written in the form of fables, parables, poems, stories, and almost any other style or genre. The main purpose of an allegory is to tell a story that has characters, a setting, as well as other types of symbols, that have both literal and figurative meanings. One well-known example of an allegory is Dante’s The Divine Comedy.In Inferno, Dante is on a pilgrimage to try to understand his own life, but his character also represents every man who is in search of his purpose in the world. Alliteration is a pattern of sound that includes the repetition of consonant sounds. The repetition can be loc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successive words or inside the words. Poets often use alliteration to audibly represent the action that is taking place. Aside is an actor’s speech, directed to the audience, that is not supposed to be heard by other actors on stage. An aside is usually used to let the audience know what a character is about to do or what he or she is thinking. Asides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increase an audience's involvement in a play by giving them vital information pertaining what is happening, both inside of a character's mind and in the plot of the play. Gothic is a literary style popular during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This style usually portrayed fantastic tales dealing with horror, despair, the grotesque and other “dark” subjects. Gothic literature was named for the apparent influence of the dark gothic architecture of the period on the genre. Also, many of these Gothic tales took places in such “gothic” surroundings. Other times, this story of darkness may occur in a more everyday setting, such as the quaint house where the man goes mad fro m the "beating" of his guilt in Edgar Allan Poe's “The Tell-Tale Heart.”In essence, these stories were romances, largely due to their love of the imaginary over the logical, and were told from many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CATHARSIS is an emotional discharge that brings about a moral or spiritual renewal or welcome relief from tension and anxiety. According to Aristotle, catharsis is the marking feature and ultimate end of any tragic artistic work. IMAGERY: A common term of variable meaning, imagery includes the "mental pictures" that readers experience with a passage of literature. It signifies all the sensory perceptions referred to in a poem, whether by literal description, allusion, simile, or metaphor. Surrealism is an artistic movement doing away with the restrictions of realism and verisimilitude that might be imposed on an artist. In this movement, the artist sought to do away with conscious control and instead respond to the irrational urges of the subconscious mind. From this results the hallucinatory, bizarre, often nightmarish quality of surrealistic paintings and writings. Sample surrealist writers include Frank O'Hara, John Ashberry, and Franz Kafka.

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1815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1767—1830)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和彷徨。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在大学里竖立了一尊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和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耶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开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华盛顿·欧文出版的《见闻札记》标志着美国文学的开端,惠特曼的《草叶集》是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美国文学的繁荣时期,所以也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美国社会的发展哺育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学"。年轻的美国没有历史的沉重包袱,很快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一时期也是美国历史上西部扩张时期,到1860年领土已开拓到太平洋西岸。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已由原来的十三个州扩大到二十一个州,人口从1790年的四百万增至1860年的三千万。在经济上,年轻的美国经历向工业的转化,影响所及不仅仅是城市,而且也包括农村。蒸汽动力在工、农业生产上的运用、工厂的建立、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以及科技上的发明创造使经济生活得到了重组。另外,大量移民促进了工业更加蓬勃的发展。政治上,民主与平等成为这个年轻国家的理想,产生了两党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化生活。随着独立的美国政府的成立,美国人民已感到需要有美国文学,表达美国人民所特有的经历:早期清教徒的殖民,与印第安人的遭遇,边疆开发者的生活以及西部荒原等。这个年轻国家的文学富有想象,已产生了一种文学环境。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出现了一大批文学读者,形成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蓬勃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 外国的,尤其是英国的文学大师对美国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作家由于秉承了与英国一样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同英国一样的浪漫主义风格。欧文(Irving)、库柏(Cooper),坡(Poe),弗伦诺(Freneau)和布雷恩特(Bryant)一一反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样式和文学思潮,开创了较新的小说和诗歌形式。这一时期大多数美国文学作品中,普遍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情感因素,注重生动的描写、异国情调的表达、感官的体会和对超自然力的描述。美国作家特别注意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人物的心理描写。作品中的主人公富有敏感激动的特质。注重表现个人和普通人是这一时期作品的强烈倾向,几乎成了美国的信仰。富雷诺、布雷思特和库柏等人的作品对客观自然的描写有强烈的兴趣。富雷诺在"帝国的废墟"主题中对过去情景的描写绘声绘色,布雷恩特对北美五大湖区的史前印第安人描述引人入胜,欧文对哈德逊河传说的巧加利用炉火纯青,库柏的长篇历史小说深入细致。总的来说,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上接英国文学传统,下开美国文学之风。 虽然美国文学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但这一时期著名的文学作品表现的却是富有美国色彩的浪漫主义思想。"西部开拓"就是一个说明美国作家表现自己国家的恰好的例子。他们大量描述了美国本土的自然风光:原始的森林、广袤的平原、无际的草原、沧茫的大海、不一而足。这些自然景物成为人们品格的象征,形成了美国文学中离开尘世,心向自然的传统。这些传统在库柏的《皮袜子的故事》(Leather Stocking Tales〉、梭罗的《沃尔顿》(Walden)以及后来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中都得到了明显的表现。随着美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在小说、诗歌中美国人物都越来越明显地操本地方言,作品多表现农民、穷人、儿童以及没有文化的人,还有那些虽然没文化但心地高尚的红种人和白种人。美国清教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美国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明显的印迹。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比起欧洲文学,美国文学的道德倾向十分浓厚。在霍桑(Hawthorne)、梅尔维尔(Melville)以及其他一些小作家的作品中加尔文主义的原罪思想和罪恶的神秘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足能标炳的是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运动。该运动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新英格兰的先验主义俱乐部。本来,这个超验主义只是对新英格兰人提出来的。它是针对波士顿的唯一神教派的冷淡古板的理性主义而提的。而后来逐渐影响到全国,特别是在高级知识分子和文学界人士当中影响颇大。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son)和梭罗(Henry Davd Thoreau),他们的作品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超验主义"承认人类具有本能了解或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超过感官获取知识"。爱默生曾说:"只有人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超验主义还认为自然是高尚的,个人是神圣的,因此人必须自助。 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作家,著名的有富雷诺(Philip Freneau〉、布雷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郎费罗(Henry Words worth longfellow)、娄威尔(James Rassel Lowell)、惠特(John Greenleaf whitter〉、爱伦·坡(Edgar Ellen Poe)、以及惠特曼(Walt Whitman)。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 of Grass)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诗歌。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富有独创性、多样性,有华盛顿·欧文的喜剧性寓言体小说,有爱

美国文学名词解释

American Dream: American dream means the belief that everyone can succeed as long as he/she works hard enough. It usually implies a successful and satisfying life. It usually framed in terms of American capitalism(资本主义), its associated purported meritocracy,(知识界精华)and the freedoms guaranteed by the U.S. Bill of Rights. American Puritanism清教主义: Puritanism is the practices and beliefs of the puritans. The Puritans were originally members of a division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 who wanted to purify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ey accepted the doctrines of predestination, original sin and total depravity, and limited atonement through a special infusion of grace from God.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17th century mostly consisted of Puritan literature. Puritanism had an enduring influence on American literature. It had become, to some extent, so much a state of mind, so much a part of national cultural atmosphere, rather than a set of tenets. Transcendentalism 超验主义: Transcendentalism was a group of new ideas in literature, religion, culture and philosophy that emerged in New England in the early to middle 19th century. Transcendentalists spoke for cultural rejuvenation and against the materialism of American society. It placed emphasis on spirit, or the Over soul,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It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and offered a fresh perception nature ad symbolic of the spirit of God. Prominent transcendentalists included Ralph Waldo Emerson and Henry David Thorough. American Naturalism自然主义: American naturalism was a new and harsher realism. The naturalists attempt to achieve extreme objectivity and frankness, presenting characters of low social and economic classes who were determined by environment and heredity. It emphasized that the world was amoral, the men and women had no free will, that lives were controlled by heredity and environment, that the destiny of humanity was misery in life and oblivion in death. The pessimism and deterministic ideas naturalism pervaded the works of such American writers as Stephen Crane and Theodore Dreiser. American Naturalism(美国自然主义文学):The American naturalists accepted the more negative interpretation of Darwin’s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used it to account for t he behavior of those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who were regarded as more or less complex combinations of inherited attributes, their habits conditioned by social and economic forces.2) naturalism is evolved from realism when the author’s tone in writing becomes less serious and less sympathetic but more ironic and more pessimistic. It is no more than a gloomy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reality, or to human existence.3>Dreiser is a leading figure of his school. The Gilded Age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 refers to the era of rapid economic and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the post-Civil War and post-Reconstruction eras of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term "Gilded Age" was coined by Mark Twain and Charles Dudley Warner in their 1873 book, The Gilded Age: A Tale of Today.The Gilded Age is most famous for the creation of a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The end of the Gilded Age coincided with the Panic of 1893, a deep depression. The depression lasted until 1897 and marked a major political realignment in the election of 1896. After that came the Progressive Era. The Lost Generation: The Lost Generation is a group of expatriate American writers residing primarily in Paris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The group was given its name by the American writer Gertrude Stein, who used “a lost generation” to refer to expatriate Americans bitter about their World War I experiences and disillusioned with American

美国的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传统可上溯至华盛顿 20世纪以来,美国是世界上海外干涉或进行战争最多的国家,仅在二战以后美国的海外干涉就达到14次,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的确非常“好战”。然而我们看看历史就会发现,美国其实是孤立主义传统最根深蒂固的大国之一,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对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像美国一样渴望远离世界。 美国立国之初,国父华盛顿便确立了孤立主义原则。所谓孤立主义,就是自己将自己独立于世界之外。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提出下述基本原则: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 孤立主义从未消失 美国立国之后的上百年间,除了对法国大革命表示支持之外,几乎没有对任何国外大事有过明确表态和站队。有学者认为,孤立主义宣告打破的标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威尔逊总统倡议建立国际联盟;而另一种观念认为,直到二战中美国珍珠港被偷袭之前,美国都一直没有改变过孤立主义立场。毫无疑问的是,直到今天,美国的“孤立主义” 情愫依然浓烈,例如国会拒绝为越战拨款,迫使美军放弃越南战争,以及在“黑鹰坠落”被媒体大事渲染后撤军索马里,都被认为和新孤立主义的适时抬头有关。 美国并不总是“胸怀世界” 共和党议员帕特·布坎南自称是“新孤立主义者”,他要求美国政府终止对外援助,还主张将联合国赶出美国,关闭世界银行,减少或制止外来移民等。持类似观点的还包括在美国极有影响的众议员荣保罗,他不仅反对美国参与任何海外战争,甚至主张美国退出联合国,不再缴纳会费,也不再承担任何维和任务。 他们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关心其他国家的境况,而美国如此强大,也不会有国家愿意主动挑起与美国的战争,美国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享受永久的和平。不要以为这只是极端人士的呓语,以上两位都曾经被共和党作为总统提名候选人,荣保罗还以自由党候选人身份参加过总统选举。 动武的理由也包括“道义” 与孤立主义相对应的是“国际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不能在一个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独善其身,美国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以道义的力量来领导世界,即实现“仁慈的霸权”或“王道”,这种思维便是我们常说的“以国际警察自居”。 虽然美国海外干涉或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不容置疑的是,美国所进行的许多干涉和战争都是打着道义的旗帜进行的,例如:威尔逊总统将美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声称“这将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罗斯福带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的直接动因是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但最根本的是要反对法西斯轴心国对世界的统治;杜鲁门总统当政时,美国出兵朝鲜,试图防止在冷战中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朝鲜半岛落入共产主义的势力范围;在约翰逊政府之下,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战争的目的是要“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防止东南亚地区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在北约的框架下参与了科索沃战争,战争的理由是阻止前南斯拉夫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的种族清洗政策。 霸权主义的“主动安全” 而共和党外交的道义色彩则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他们的动武理由也有更强的霸权主义色彩。美国最近进行的战争中有三次是共和党政府发动的: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理由是制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维护中东的秩序与和平;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理由是打击和消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