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红外线接收头(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影响红外线接收头(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影响红外线接收头(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影响红外线接收头(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

红外线接收头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遇到接收距离变短,无功能,不灵敏等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对症下药才能提高效率,避免更大的损失。超毅电子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

影响红外线接收头(红外遥控接收放大器)工作的五点因素

1:粘合剂;2:支架;3:胶体;4:光敏芯片(PD);5:焊线;6:IC芯片

1、红外线接收头会受到来自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和太阳光的光干扰,会对红外线接收头的使用产生影响。

2、部分电磁波也会对红外线接收头产生干扰,比较常见的是日光灯镇流器的干扰。

3、红外线接收头内部有两个芯片,一个IC一个PD,IC用来解码放大信号,PD用来感应红外线。当接收头IC芯片与客户使用的解码IC不匹配时,批量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无功能或者灵敏度低的现象。

4、红外线接收头的标准脉宽是600us,红外线接收头接收到的信号不能同步,有超前或者迟滞的现象时,红外线接收头会出现接收不灵敏的现象。

5、客户更换产品方案或者对程序进行更新后,如果没有及时通知接收头供应商重新匹配方案,会对产品的使用产生影响。

综合以上所述:客户在申请样品时,务必说明产品的工作原理,解码方案,使用环境等信息,以便提供最佳的产品方案。

红外遥控器电路(接收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18周-19周

目录 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选题及要求 (1) 1.2、原理与方案 (1) 1.2.1、红外线与红外接收二极管 (1) 1.2.2、红外接收电路 (1) 1.2.3、电源电路 (3) 1.2.4、红外接收总电路 (3) 1.2.5、元器件的选择 (4) 1.2.3方案确定 (4) 2、总电路图,印刷图及相关说明 (5) 2.1、原理图 (5) 2.2、清单图 (5) 2.3、PCB (6) 2.4、PCB三维图 (6) 2.5、PCB板3D显示图 (7) 3、计算机仿真及相关说明 (9) 3.1、仿真电路图 (9) 3.2、仿真过程 (9) 4、电路制作与调试 (11) 4.1、元件确定 (11) 4.2、元件检测 (11) 4.3、仪表仪器 (11) 4.4、电路板制作 (11) 4.5、电路板调试 (13) 4.6、调试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 (15) 5、心得体会 (16) 6、参考文献 (17)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设备也随之进入千家万户,一些家用电器开关在使用的时候非常麻烦,为了方便大家使用,现在社会上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控制开关,其中包括红外遥控开关,红外遥控是目前家用电器中用的较多的遥控方式。 红外遥控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以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的干扰; 2、电路调试简单,操作简单; 3、成本低,符合大众消费观念。 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等诸多有点,红外遥控已经广泛应用于彩色电视机、DVD、空调、组合音响等各种家用电器上。 基于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原理,我们小组设计了一款简易红外遥控电路,通过这个设计,不仅可以明白红外遥控的工作原理,还能在之后自己DIY红外遥控开关。相信通过这个设计也能让其他人对红外遥控开关的工作原理有进一步的了解。

红外接收头详解

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与放大电路组成,放大电路通常又由一个集成块及若干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并且需要封装在一个金属屏蔽盒里,因而电路比较复杂,体积却很小,还不及一个7805体积大! SFH506-38与RPM-638是一种特殊的红外接收电路,它将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集成在一体,体积小(大小与一只中功率三极管相当),密封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低廉,市场售价只有几元钱。它仅有三条管脚,分别是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以及信号输出端,其工作电压在5V左右.只要给它接上电源即是一个完整的红外接收放大器,使用十分方便。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放大,选频,解调几大部分,要求输入信号需是已经被调制的信号。经过它的接收放大和解调会在输出端直接输出原始的信号。从而使电路达到最简化!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接收红外信号的理想装置。 HS0038信号电平: 38kHz红外发射接收到时:OUT低电平输出 38kHz红外发射接收不到时:OUT高电平输出 Hs0038的使用注意事项: 1: 38kHz红外发射信号在HS0038接收角度范围边沿区域时,接收信号不断振荡无法稳定,因此为保证信号质量,使用时发射接收尽力正对为好; 2: HS0038用于数据通讯时,在标准RS232下,波特率设置不要大于2400bps,否则HS0038无法区分到接收的信号(2400bps接近其带宽极限了)。 红外线一开始发送一段13.5ms的引导码,引导码由9ms的高电平和4.5ms 的低电平组成,跟着引导码是系统码,系统反码,按键码,按键反码,如果按着键不放,则遥控器则发送一段重复码,重复码由9ms的高电平,2.25ms的低电平,

红外遥控信号的解码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 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图3 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图4 遥控连发信号波形 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引导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

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显示的设计1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总结报告 题目:红外遥控器信号接收和显示的设计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红外遥控器越来越多的使用到电器设备中,但各种型号遥控器的大量使用带来的遥控器大批量多品种的生产,使得检测成为难题,因此智能的红外遥控器检测装置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在该红外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和显示电路以单片机和一体化红外接收器为核心技术,具体由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和PC机间的通信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和流水灯模块组成。在本系统的设计中,利用红外接收器接收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并通过软件编程将接收信号存储、处理、比较,并将数据处理送至数码管显示模块。总之,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和实际调试,可以实现红外遥控器信号的接收和显示功能。根据比较接收信号的不同,在数码管显示电路及流水灯电路上显示相应的按键数字或闪烁变化功能,并可实现单片机及PC机之间的通信功能,使得控制信号能在PC机上显示。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接收器HS0038 解码串口调试

设计任务 结合单片机最小电路和红外线接收接口电路共同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和转发系统,用普通电视机遥控器控制该系统,使用数码管显示信号的接收结果。 1、实现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2、当遥控器按下数字键时,在数码管上显示其键值。如按下数字键1,则在数码管上显示 号码01。 3、当遥控器按下音量△及音量▽时,用两位数码的周围段实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的流 水灯功能。(为使得音量的增减清晰显示,试验中在单片机的P1口外接一排流水灯,具体功能的实现见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 运用串口调试助手,在遥控器有按键按下时,将其键值显示在PC机上。 * 当遥控器按下频道△及频道▽时,在数码管上显示加1或减1后的数值。 一、系统方案比较和论证 1、方案比较和选择 为了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红外解码部分是核心,红外解码是指将遥控发射器所产生的红外遥控编码脉冲所对应的键值翻译出来的过程。下面将系统方案做一论证,通常有硬件解码和软件解码两种方案。 方案一:此方案中,使用专用遥控器作为控制信号发出装置,当按下遥控器的按键后,一体化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遥控器发出的设置控制信号,然后将信号送到专用的解码芯片中进行解码,解码后将信号送到单片机,由单片机查表判断这个信号是按键数值信号或控制音量、频道等信号,当确认是何种信号后,启动子程序,然后进行查询。每次红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传到解码器中,解码器解码完毕后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再通过查表确定这些数值并进行相应功能的控制。设计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方案一设计原理图 方案二:此方案中,采用普通的家用遥控器作为控制信号发出装置,当按下遥控器的按键后,一体化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控制信号,然后把这个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到单片机中,利用单片机对这个信号进行解码,解码完成后查表确定是按键数值信号或控制音量、频道等信号,启动子程序,进行相应的显示数字等功能。然后查询,重复上述流程。设计原理图如图2所示。

38KHz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38KHz红外发射和接收常识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 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

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负(GND)和数据输出(Out)。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图3列出了因接收头的外形不同而引脚的区别。 红外接收头的主要参数如下: 工作电压:4.8~5.3V 工作电流:1.7~2.7mA 接收频率:38kHz 峰值波长:980nm 静态输出: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0.4V 输出高电平:接近工作电压 3.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 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 框图4是目前所有红外遥控器发射电路的功能组成,其中的编码器即调制信号,按遥控器用途的编码方式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例如用于电视机、VCD、DVD和组合音响的遥控发射的编码器,因其控制功能多达50种以上,此时的编码器均采用专用的红外线编码协议进行严格的编程,然而对控制功能少的红外遥控器,其编码器是简单而灵活。前者编码器是由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按红外遥控协议进行编码,而后者适用于一般电子技术人员和电子爱好者的编码。图4中的38kHz振荡器即载波信号比较简单,但专业用的和业余用的也有区别,专业用的振荡器采用了晶振,而后者一般是RC振荡器。例如彩电红外遥控器上的发射端用了455kHz的晶振,是经过整数分频的,分频系数为12,即455kHz÷12= 37.9kHz。当然也有一些工业用的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或56kHz等的载波信号。 因红外遥控器的控制距离约10米远,要达到这个指标,其发射的载波频率(38kHz)要求十分稳定,而非专业用的RC(38kHz)载波频率稳定性差,往往偏离38kHz甚至很远,这就大大缩短了遥控器的控制距离。因晶振频率十分稳定,所以专业厂家的遥控器全部采用晶振的38kHz作遥控器的载波发送信号。 图4中编码器的编码信号对38kHz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再经红外发射管D向空间发送信号供遥控接收端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输出、再作处理。

单片机红外电视遥控器C51程序代码单片机程序

单片机红外电视遥控器C51程序代码单片机程序 //************************************************************** //名称:单片机红外电视遥控器C51程序代码() /*-------------------------------------------------------------- 描述: 一般红外电视遥控器的输出都是用编码后串行数据对38~40kHz的方波进行 脉冲幅度调制而产生的.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 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 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 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 一般电视遥控器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红外遥控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后16位 为8位的操作码和8位的操作反码,用于核对数据是否接收准确。 根据红外编码的格式,发送数据前需要先发送9ms的起始码和4.5ms的结果码。接收方一般使用TL0038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进行接收解码,当TL0038接收到38kHz红外信号时,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否则为高电平。 所以红外遥控器发送红外信号时,参考上面遥控串行数据编码波形图,在低 电平处发送38kHz红外信号,高电平处则不发送红外信号。 ----------------------------------------------------------------*/ //编辑: //日期: //****************************************************************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定义一下方便使用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include //包括一个51标准内核的头文件 static bit OP; //红外发射管的亮灭 static unsigned int count; //延时计数器 static unsigned int endcount; //终止延时计数 static unsigned char flag; //红外发送标志 char iraddr1; //十六位地址的第一个字节 char iraddr2; //十六位地址的第二个字节 void SendIRdata(char p_irdata); void delay(); //************************************************************** void main(void) {

红外遥控器接收程序

//STC89C52RC //11.0592MHZ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TH0_V ALUE 0xc5 #define TL0_V ALUE 0xc5 // 定时器计数值 #define ANT P2^4 //红外IO口,可任意一个IO //系统变量定义区============================================================ volatile unsigned char irr_b=0,s_s=0;//irr_b接收状态指示,s_s显示许可 volatile signed long da=0; //32位数据码 volatile unsigned char wb=0, a=0; //wb为接收到的位数,a为接收到信号高低电平判断依据volatile unsigned int js=0; //定时器计数 volatile unsigned char a1=1,a2=1; //上升沿处理变量 void timer_init(void) { ET0=0; TMOD=0x02; TCON=0x10; TL0=TL0_V ALUE; TH0=TH0_V ALUE; ET0=1; } void timer_start() { TR0=1; EA=1; } void timer0_interrupt(void) interrupt 1 //大约63us中断一次

红外接收头工作原理

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一般红外信号经接收头解调后,数据“0”和“1”的区别通常体现在高低电平的时间长短或信号周期上,单片机解码时,通常将接收头输出脚连接到单片机的外部中断,结合定时器判断外部中断间隔的时间从而获取数据。重点是找到数据“0”与“1”间的波形差别。 3条腿的红外接收头一般是接收、放大、解调一体头,接收头输出的是解调后的数据信号(具体的信号格式,搜“红外信号格式”,一大把),单片机里面需要相应的读取程序。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先讲一讲什么是红外线。我们知道,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比紫光波长还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常用的红外接收头有以下外形:更多… IRM38A系列???????? IRM138S系列????????? IRM38B系列?????????????? MN系列???????????????? IRM338系列 相关的规格书请到这里下载:红外接收头规格书 红外遥控系统 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距法来粗略判定。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一般都较小(100mW左右),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电路。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VDD)、电源(GND)和数据输出(VO或OUT)。红外接收头的引脚排列因型号不同而不尽相同,可参考厂家的使用说明。成品红外接收头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调试和外壳屏蔽,使用起来如同一只三极管,非常方便。但在使用时注意成品红外接收头的载波频率。红外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来决定的。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也有一些遥控系统采用36kHz、40kHz、56kHz等,一般由发射端晶振的振荡频率来决定。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

c51、c52单片机红外线遥控接收解码c程序(可直接使用)

/ 亲,此程序以经过测试,可直接使用!!!/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delay(uchar x); sbit IRIN = P3^2; uchar IRCOM[4]; void main() { IE = 0x81; TCON = 0x01; IRIN=1; /* 此处可以根据按键码自由编写程序 /以下为3*7遥控按键码/ /(也可以应用与其他类型遥控,本程序只以3*7遥控为例)/ / 0x45 0x46 0x47 / / 0x44 0x40 0x43 / / 0x07 0x15 0x09 / / 0x16 0x19 0x0d / / 0x0c 0x18 0x5e / / 0x08 0x1c 0x5a / / 0x42 0x52 0x4a / 例如: while(1) {switch(IRCOM[2]) {case 0x45: P2=0x7f; break; case 0x44: P2=0xbf; break; case 0x07: P2=0xdf; break; case 0x16: P2=0xef; break; case 0x0c: P2=0xf7; break; case 0x08: P2=0xfb; break; case 0x42: P2=0xfd; break; case 0x52: P2=0xfe; break; case 0x4a: P2=0xff; break; case 0x5a: P2=0x00; break;} } */ while(1); } //end main /**********************************************************/ void IR_IN(void) interrupt 0 //外部中断服务程序 {unsigned char j,k,N=0; EX0 = 0; delay(15); if (IRIN==1) { EX0 =1;

红外遥控课程设计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 基于单片机红外线遥控控制 LED灯显示系统设计与制作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101 姓名:李婷 学号:110803025 2013年12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要求 (3) 第二章硬件系统设计 (3) 2.1基于单片机红外线遥控控制LED灯显示系统框架图 (3) 2.2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其基本电路 (4) 2. 2.1 单片机最小系统 (4) 2.2.2时钟电路 (5) 2.2.3复位电路 (5) 2.3基于单片机红外遥控控制LED系统的设计原理 (6) 2.3.1单片机红外遥控控制LED显示系统原理 (6) 2.3.2单片机红外遥控控制LED系统码分制原理 (7) 2.4红外遥控发射系统电路设计 (8) 2.4.1指令按键电路 (8) 2.4.2 发射电路 (9) 2.4.3 显示模块 (9) 2.5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电路设计 (11) 2.5.1接收电路 (11) 2.5.2 LED灯显示电路 (11) 2.6硬件原理图 (12) 第三章软件系统设计 (12) 3.1 红外线发射电路程序流程图设计 (13) 3.2 红外线接收电路程序流程图设计 (13) 第四章系统测试与分析 (14) 4.1 利用Proteus和keil进行仿真调试 (14) 4.2 仿真图 (16) 第五章总结 (18) 附录1 (18) 附录2 (22) 参考文献 (25)

赣南师范学院 2013 — 2014 学年第_1_学期课程论文行政班级:电子科学与技术1101 学号:110803025 姓名:李婷

图2-1 系统的设计总框图 2.2单片机控制系统及其基本电路 2.2.1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晶振电路:对于MSC-51一般的晶振频率可以在1.2MHz—12MHz 之间选择,这是电容C可以对应的选择10pF—30pF。当使用89C55时晶振频率可以提高到24MHZ。对于本设计的电容C用30pF,晶振选用11.0592MHz。晶振电路如下图3-1所示,一条引脚接在XTAL1,另一条接在XTAL2。单片机的复位电路:为了防止程序执行过程中失步或运行紊乱,此处采用了上电复位及手动复位电路,电路图如下图2-1所示: 图2-2-1 单片机最小系统图

红外线遥控接收器设计

一、题目要求 数字系统课程设计包括EDA实验板组装调试及红外遥控系统设计制作两个部分,各部分要求如下: 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编码和接收解码两个部分组成,本课程设计要求制作发射编码电路板(遥控器)以及编写程序在EDA实验板上实现接收解码,具体说明如下: 1、发射编码部分 发射编码部分要求使用指定的元器件在万用板上完成红外遥控器的制作,该部分电路原理图参照《PT2248数据手册》,制作前请详细阅读《红外遥控器制作说明》,制作时要求元器件在万用板上排列整齐,布局合理,焊接良好,各按键功能正常,均能发送编码。 2、接收解码部分 接收解码用VHDL语言编写程序,在EDA实验板上实现解码,要求具有以下功能:(1)基本要求: (a)将一体化红外接收解调器的输出信号解码(12个单击键、6个连续键,单击键编号为7-18,连续键编码为1-6),在EDA实验板上用七段数码管显示出来; (b)当按下遥控器1—6号连续键时,在EDA实验板上用发光二极管点亮作为连续键按下的指示,要求遥控器上连续键接下时指示灯点亮,直到松开按键时才熄灭,用于区别单击键。 (c)EDA实验板上设置四个按键,其功能等同于遥控器上的1—4号按键,当按下此四个按键时七段数码管分别对应显示“1”、“2”、“3”、“4”。 (d)每当接收到有效按键时,蜂鸣器会发出提示音。 (2)扩展功能:(能完成的加分) 通过遥控器跳线改变用户码,EDA实验板上用三个发光二极管正确显示发送端的用户码。 二、解题分析 根据题目意思,此设计关键在于如何将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解码并显示。这是本设计的难点所在。其中解码的信号来源有两种,分别是: 一、从键盘上直接按键输入。二、从遥控器上按键以后将信号发射出去,然后键盘上的接收器将其接收。这当中有一个优先权的问题,在本次设计中我将其设置为遥控器接收优先,即,当在按下键盘后,若此时遥控也按下则显示数码管优先显示遥控器按下的信号。

红外遥控资料

红外遥控的概述: 红外线的光谱位于红色光之外,波长是0.76~1.5μm,比红光的波长还长。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方式,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电路简单,容易编码和解码,功耗小,成本低的优点。红外遥控几乎适用所有家电的控制。 一、红外遥控系统结构 红外遥控系统的主要部分为调制、发射和接收,如图 调制 红外遥控是以调制的方式发射数据,就是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行“与”操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又可以降低电源功耗。 调制载波频率一般在30khz到60khz之间,大多数使用的是38kHz,占空比1/3的方波,如这是由发射端所使用的455kHz晶振决定的。在发射端要对晶振进行整数分频,分频系数一般取12,所以455kHz÷12≈37.9 kHz≈38kHz。 1发射系统 目前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撞击能力,不能选用普通的石英晶体,一般是选用陶瓷共鸣器,陶瓷共鸣器准确性没有石英晶体高,但通常一点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红外线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发射出去,红外发光二极管(红外发射管)内部构造与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基本相同,材料和普通发光二极管不同,在红外发射管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图3a 简单驱动电路图3b 射击输出驱动电路 如图3a和图3b是LED的驱动电路,图3a是最简单电路,选用元件时要注意三极管的开关速度要快,还要考虑到LED的正向电流和反向漏电流,一般流过LED的最大正向电流为100mA,电流越大,其发射波形强度越大。 图3a电路有一点缺陷,当电池电压下降时,流过LED的电流会降低,发射波形强度降低,遥控距离就会变小。图3b所示的射极输出电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两个二极管把三级管基极电压钳位在1.2V左右,因此三级管发射极电压固定在0.6V左右,发射极电流IE基本不变,根据IE≈IC,所以流过LED的电流也基本不变,这样保证了当电池电压降低时还可以保证一定的遥控距离。 1.一体化红外接收头 红外信号收发系统的典型电路如图1所示,红外接收电路通常被厂家集成在一个元件中,成为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接收的灵敏度。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图5a、5b所示: 图5a 小体积接收头IRM38B引脚图5b大体积接收头IRM38A引脚 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出脚。根据发射端调制载波的不同应选用相应解调频率的接收头。 红外接收头内部放大器的增益很大,很容易引起干扰,因此在接收头的供电脚上须加上滤波电容,一般在22uf以上。有的厂家建议在供电脚和电源之间接入330欧电阻,进一步降低

课程设计-红外发射接收器

本科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红外遥控发射/接收器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和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一个八路红外遥控器电路,主要技术指标为: 1.码元速率:400bit/S 2.调制方式:幅度键控,载频40kHz。 二、设计方案选择 利用MC145026/MC145027、NE555和CX10206A等芯片设计制作一个八路红外遥控器。 总体设计框图如下: 红外传输 三、电路原理与设计 1、MC145026编码器 MC145026由时钟振荡器、分频器、地址编码/数据编码输入电路以及数据选择与缓冲器等几部分组成。时钟振荡器和分频器向编码电路提供基准时钟。地址编码/数据编码输入电路,将不同的地址和控制数据码编为相应的信号。编码方式是以不同的脉冲宽度组合,表征不同的地址码和控制数据。数据选择与缓冲电路将编码电路的并行码变为串行码输出。 MC145026共有9条地址线A1~A9,最多有512个不同地址;其中4条与地址复用的数据线D6~D9,使用4位编码输入,16种编码状态。编码以串行方式由Dout脚(引脚15)输出。如果MC145026与译码器MC145027配对使用,则只能采用“5位地址线及4位数据线”的固定编码传送模式。

该器件的地址线和数据线采用并行编码复用输入,码状态为1、0和开路三种状态,通常仅使用前两种编码状态,每个编码的码元宽度对应编码器部的8个时钟周期,主要靠脉冲占空比大小区分编码状态,三 种状态编码波形如图1所示。 MC145026部振荡频率的典型运用围一般选择为:4kHz ~9kHz 。外接阻容元件R S 、R TC 、C TC 的参数值决定了部时钟频率,原则上要求部振荡频率围为:1kHz≤f osc ≤400kHz 。其中应满足R S =2 ~5R TC ,一般情 况当R S ≥20kΩ、R TC ≥10kΩ、400pF <C TC <15μF 时,通常遵循以下原则确定部振荡频率:' 3.21 TC TC osc C R f =,式中,pF C C TC TC 20' +=。 MC145026编码器电路原理图和参数设计如下: 1位编码间隔 编码器 内部时钟CK 编码“1”波形 编码“0”波形 编码“开路”波形 图1 编码器工作波形 D out 脚串行输出 D out 脚串行输出 D out 脚串行输出

红外线接收头

VS1738

型号:VS1738 1.简介: VS1738 VS1738内含高速高灵敏度PIN光电二极管和低功耗、高增益 前置放大IC,采用环氧树脂塑封封装设计,该产品已经通过 REACH和SGS认证属于环保产品,在红外遥控系统中作为接收 器使用。 2.特性: ●环氧塑封封装; ●宽工作电压,2.7-5.5V; ●低功耗;宽角度及长距离接收; ●抗干挠能力强,能抵挡环境干挠; ●输出匹配TTL、CMOS电平,低电平有效。

型号:VS1738 5.应用电路图: 6.原理图: 7.光电参数(T=25℃ Vcc=3.0V/5.0V f0=38KHZ): 参 数 符号 测试条件 Min Type Max

型号:VS1738 8.测试波型: 10.极限参数:

型号:VS1738 11.可靠性测试: 测试项目 测试条件 测试时间测试数 合格数焊接耐热温度 温度260℃±5℃ (非受力状态下) 5秒以内 20 20 静电破坏实验 电容100PF,电阻1.5kΩ, 静电电压4KV,各引脚 20 20 振动实验 频率:10-50Hz/1min 振幅:1.5mm X、Y、Z/30min 30分钟 20 20 高温储存 温度85℃±2℃ 240小时 20 20 低温储存 温度-25℃±2℃ 240小时 20 20 高温高湿储存 温度85℃;湿度85% 240小时 20 20 低温-25℃(30秒), (焊点需离树脂胶体根部2MM以上) a.浸锡:请在260℃且5秒以内一次焊接完成,同时应避免树胶胶体浸入锡槽内。

型号:VS1738 190 15.包装方式: 1).防静电袋(如右图) 产品标签:正贴于防静电袋正中间 尺寸:150X190 数量:每包500PCS l a b e l 150 l a b e l

红外遥控接收程序

#include "remote.h" UINT IrCode; //高8位为系统码,低八位为数据码 /*************************************************************************** *FUNCTION NAME: DelayIr *CREATE DATE: 2012/6/7 *CREATED BY: XS *FUNCTION: IR采样延时:0.14ms *MODIFY DATE: 2012/6/7 *INPUT: 无 * *RETURN: 无 ***************************************************************************/ void DelayIr(UCHAR timer) { UCHAR i; while(timer--) { for (i = 0; i<13; i++); } } /*************************************************************************** *FUNCTION NAME: RemoteDecode *CREATE DATE: 2012/6/7 *CREATED BY: XS *FUNCTION: IR遥控解码 *MODIFY DATE: 2012/6/7 *INPUT: 无 * *RETURN: 无 ***************************************************************************/ void RemoteDecode(void) { UCHAR i,j,n = 0; UCHAR irDat[4] = {0}; EX0 = 0;

自制电脑红外遥控接收器

自制电脑红外遥控接收器(PC软解码) 分类:〖嵌入式〗〖智能家居〗2009-10-14 09:52 4649人阅读评论(9) 收藏举报网上有很多介绍红外遥控接收器制作的文章,但其中大部分是用单片进行红外解码,然后再通过串口或USB把解码后的按键信息传入到PC的。这样的电路制作起来,不仅造价相对偏高,而且需要对单片编程,这会令大部分软件开发爱好者望而却步。 最近看到一篇仅需要7个简单元器件的红外接收器,只需拿起烙铁,不需硬件编程就可以制作完成,原理图如下: 由原理图我们可知,红外接收头把接收的红外信号转换为高低电平通过串口的DSR管脚传入到PC,PC软件通过对DSR高低电平信号的时间曲线进行分析,从而获得相对应的按键信息。 红外遥控器一般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经38kHz的载频把红外信号发射出去。其编码信息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引导码、地址码和数据码。一般信号长度大约100ms左右,持续按键则重复发送(中间会有10ms以上的间歇)。

常态下,红外接收头的输出(OUT)都是高电平,引导码信号首先会令红外接收头输出一个大约10ms左右的低电平(不同遥控器有不同的时延),这可令接收设备从容判定信号的到来,而后面的地址码和数据码其电平高低变化就相对较快了,大概在几十或几百个微秒之间。 PC红外遥控软件一般选用Girder,在使用之前需要安装“SFH-56 plugin for Girder”这个插件(文件名"igor SFH-56P lug.dll"),否则不能正常处理我们这种电路的红外接收器信号。可悲的是我至今没找到这个插件,网上提供的很多链接都是坏的。 即使找到了这个插件,要想在我们自己编写的程序中使用也是困难的,因为Girder并没有为我们开发者提供API接口。 既然Girder能用软件实现红外解码,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凡事都要开动大脑,积极行动才对,下面就是我自己焊接的一个红外接收器(元器件是在中发买的,一共不到10元钱,还富裕好多电阻、电容!)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2 一.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原理 二.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应用电路集 三.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RPM-638应用电路集 四.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管脚排列及检测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图及应用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型号:SFH506-38、RPM-638 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与放大电路组成,放大电路通常又由一个集成块及若干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并且需要封装在一个金属屏蔽盒里,因而电路比较复杂,体积却很小,还不及一个7805体积大! SFH506-38与RPM-638是一种特殊的红外接收电路,它将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集成在一体,体积小(大小与一只中功率三极管相当),密封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低廉,市场售价只有几元钱。它仅有三条管脚,分别是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以及信号输出端,其工作电压在5V左右.只要给它接上电源即是一个完整的红外接收放大器,使用十分方便。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放大,选频,解调几大部分,要求输入信号需是已经被调制的信号。经过它的接收放大和解调会在输出端直接输出原始的信号。从而使电路达到最简化!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接收红外信号的理想装置。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图5所示外形及管脚:型号区别: 5所示:型号:SH0038 图5 红外接收头 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 出脚。根据发射端调制 一.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 应用电路集 1. 用红外接收头、CD4069 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电路图 2. 用红外接收头、CD4011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 红外遥控接收头内部电路 3. 用红外接收头、CD4541制作的单路遥控原理图 4.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遥控开关接收电路 5. 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制作的遥控开关电路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原理: 没有人时,遥控接收头低电平脉冲信号由C1送入Q1,Q1将信号放大,由D1,C2滤波使Q2b极电压升高,Q2导通,Q3断开,继电器不吸合,K2断开,无12V送入报警器,报警器不报警;当有人进如时,将红外线阻断,接收器收不到遥控器发来的信号,Q1b极为高电平,Q1截止,Q2也截止,Q2C极为高电平,此时Q3导通,继电器吸合,K2闭合将12V送入报警或语音电路,发出报警声,同时R5对C4充电,达到Q4的导通电压时,Q4导通,Q3截止,继电器断开,报警结束,同时K1闭合,将C4放电,报警时间可由R5和C4决定。 6. 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制作的感应式自动洗手器

红外接收头生产过程

红外接收头生产过程 红外线接收模块,又叫红外线接收头,简称接收头,英文名称:Infrared receive module,缩写IRM。由IC 、PD、支架等主要原材料组成,而将各种原材料组装起来,形成接收头成品,类似于这种类型的工厂有个名称叫“封装厂”,如珠海市万州科技有限公司。 整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固晶、邦定、封装(压模)、后处理(后工序)。各工序都有不同的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固晶工序又叫DIE BOND,就是将芯片(IC、PD)固定到支架上面。本工序所使用的材料有IC、PD、支架、银胶,IC是接收头的处理元件,主要由硅晶和电路组成,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器件、主要功能有滤波、整形、解码、放大等功能。PD是光敏二极管,主要功能是接收光信号。 支架是接收头的引脚部分,将IC功能脚外接,固定芯片等作用。银胶的组成主要是银粉和环氧树脂以及其他的原料,主要作用是导电和固定。 支架,我们公司主要用到的支架分两种,一种是带屏蔽的支架,另外是不带屏蔽的支架。 . 银胶,属于高温固化银胶,理论固化温度是170度1小时,因考虑支架的因素,现在执行150度2小时的固化条件。 焊线介绍 焊线工序又叫WIRE BOND,是将IC和PD各功能点用金线连起来,本工序涉及到的材料主要是金线。本工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品质量,以及产品的稳定性。

封装介绍 封装工序是固定外形的,我们公司现有三种封装模式两种外形,一种是灌胶鼻梁型,二是模压球形,三是灌胶球形。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主要以灌胶鼻梁进行生产。该工序是产品成形关键,一经封装,就不容许再进行返工,所以在封装之前应对固焊工序进行严格的检验。 主要用到的材料有液态环氧树脂、固态环氧树脂、04色素、08色素等。 颜料04的滤光范围是830-1050,08色素的滤光范围是750-1150,范围越宽,接收头的接收灵敏度越好,但抗干扰越差,滤光范围越窄,抗干扰越好,但接收效果会稍差,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对该两种色素进行不同比例的搭配,以满足客户要求。 后处理 主要有装壳、焊壳、冲筋、测试、二切、包装等环节,除装壳是根据客户要求作业之外,其他都必须要完成。目前的测试只是单纯对接收距离进行测试,其他参数没有进行检测,有一定风险性,正在进行改善。高危工序是冲筋工序,切记要按照作业指导进行检查和作业。本工序涉及到的模具都是简单的冲筋模具,重点关注模具的公差范围。 涉及到的材料主要有铁壳,铁壳的原料是0.3mm马口铁,这种不需要电镀,但裸露的存放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个月,另外还有普通0.3mm的铁材,需要进行镀锡,这种工艺的存放时间很长也不会生锈,考虑到成本的因素,普通的铁壳均用马口铁制成。 可靠性试验要求 可靠性试验主要有冷、热、冷热循环、电老化、镀锡等另外有的客户还要做电击试验。 冷冻试验的条件是-25度、-45度,一般存放1个小时左右再进行测试,或在试验温度下进行测试,批量测试时,不用在试验温度下测试,可以上机台测试。试验温度下测试适用于试样或抽检。 热试验,试验条件灌胶产品是140-150度,模压150-160度,一般采用整体测试,在高温箱内的带机器测试问题一般在75-80度,还要兼顾其他材料的耐温特性。 冷热循环,主要是对产品进行冷热冲击,骤冷骤热来检测产品胶体、焊接等对其耐荷性,这是判断产品优劣的关键试验项目。 电老化试验是对接收头进行超过48小时的通电,主要检测焊线工序的可靠性,通常有些虚焊、或其他的存在隐患的焊接不良品是经不住考验的。 镀锡实验,是对接收头进行模拟客户现场使用条件进行的实验,来验证产品对焊接条件的适应性。常规实验条件是280度10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