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很多人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放太大的心思在这上面,因此,往往到发展到严重的情况,才明白过来,原来它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是什么原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动脉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又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影不离。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易为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2、糖尿病

糖尿病人容易并发动脉硬化遍布全身,包括脑部、心脏、肾脏、末动脉粥样硬化稍血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肪代谢的障碍,其次为高血压。在糖尿病人中,发生脂肪代谢异常的,以体内胰岛素分泌极为低下和体型肥胖的病人居多。在胰岛素分泌极端欠缺的情形下,分解脂肪酵素的活性会增高,以致有大量脂肪酸游离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约有1/3涌进肝脏里,合成为三酸油脂(俗称中性脂肪),三酸油脂进而合成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但体型肥胖的病人,虽有较高浓度的胰岛素,但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有相当的抗拒性,在胰岛素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游离脂肪酸也会升高,是与胰岛素分泌低下的情况殊途同归的。三酸油脂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也会增高,这是一般糖尿病人脂肪代谢异常的特征。有少部分的病人也可

能合并胆固醇的上升,一方面有害于人体的脂肪上升,另一方面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反而下降。这种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内可将分布在血管平滑肌表面的游离胆固醇吸引到脂蛋白分子里面,反复吸引后,携带游离胆固醇到肝脏,透过胆汁酸的异化作用,将这些胆固醇排出体外。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在人体血管内,担任如同清道夫的工作,以防止粥状硬化的进展。

3、高血脂症

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

4、吸烟。

5、肥胖。

如何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呢?

老中医臧堃堂教授指出,对于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下面是常见的一些中药治疗方法。

1、活血化瘀药类

三七可阻止实验动物肠道对脂质的吸收,因而降低体内总脂质水平和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并减轻动脉脂肪沉着,对已形成的病变也有一定的改善。蒲黄抑制食物胆固醇的吸收和减少胆汁的排泄,减少肠道从胆汁中重吸收胆固醇,进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蒲黄提取物还同时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红花籽油对高血脂症大鼠能显著抑制卵磷酯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进而降低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丹参、红花、山楂、没药、槐花、水蛭、虎杖、姜黄也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泻下药类

大黄多糖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实验动物,使其血清和肝脏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熟大黄也能明显地降低血脂,对减肥也有所裨益。

3、解表药类

柴胡对高胆固醇血症动物可明显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柴胡皂甙抑制肾上腺素和ACTH诱导的脂库中的脂肪水解,同时抑制胰岛素促进的脂质生成作用而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柴胡皂甙还增加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从胆汁中和粪便中排泄。

4、清热药类

黄芩对乙醇所致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有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肝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脂解作用,还抑制从葡萄糖合成脂肪。进而降低体内脂质水平。

5、中药茶类

选择成分包括余甘子、银杏叶、绞股蓝、决明子、山楂等的年青宝茶,常饮用能够调节血脂,有效的消除人体内腹部堆积的脂肪,软化血管、恢复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血液供血供氧能力,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6、收涩药类

山茱萸所含鞣质能抑制脂质过氧化,阻止脂肪分解,抑制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可能鞣质和其有关酶系发生某种化学变化之故。此外,蟾蜍内酯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可能和其氧化磷酸化有关。

7、复方

由仙灵脾、女贞子、黄芪、丹参、菟丝子、何首乌、枸杞子、黄芩、山楂组成的复方,对肾虚血瘀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提高。由黄芪、太子参、元胡、莪术、三七组成的煎剂,使家兔血清甘油三酯明显降低,同时下降过氧化物产物明显降低,使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其它如金银花、银柴胡、地骨皮、牡丹皮、牛黄、芦荟、桑叶、葛根、白芷、海藻、桔梗、天麻、僵蚕、罗布麻、陈皮、茵陈、徐长卿、荔枝核、金樱子等也都有一定的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分类及研究进展_赵志刚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动脉 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 增生性病变总称(简称AS),其常见的有动脉粥样 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三种。最容易产 生粥样硬化的部位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其次是肾 动脉、腹动脉、眼动脉和下肢动脉。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较长过程。调整血脂代谢可以防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适用于动脉血管狭窄在70%以下的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按作用的不同可分类如下。 1 影响脂质合成、代谢和清除的药 1.1 烟酸类及降低脂蛋白α药[1]:包括烟酸、烟酸肌 醇酯、阿昔莫司等。剂量与效应呈相关性,服用大 剂量烟酸能抑制VLDL合成,使血清TG、CH、LDL- C分别降低40%~60%、25%和25%,HLD-C升 高25%~30%,使HDL2/HDL3比值增加。但是 不良反应较多,易刺激胃粘膜、扩张皮肤血管、增 加血浆尿酸浓度及耐糖量等,所以少用。最近发现 烟酸能使脂蛋白α降低30%。为了能发挥这一特 长,1985年研制出了阿昔莫司,其化学结构与烟 酸相似,作用特点相同,而不良反应较轻。烟酸与 他汀类合用能增强降血脂作用而不增加副作用。 近年,为解决烟酸的常见不良反应多的问题, 国内外开发出了烟酸缓释制剂。 1.2 苯氧芳酸类[1]:又称贝特类,包括氯贝丁酯、非 诺贝特、吉非贝齐、环丙贝特、利贝特、苯扎贝特、 益多酯。氯贝丁酯是60年代研制出的本类最早产 品,其降低血浆TG和VLDL作用较强,降低LDL 作用较弱,同时能升高HDL-C。但是70年代末 WHO的大规模长期临床试验报告认为,氯贝丁酯 虽可使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20%,非致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分类及研究进展 Drugs Classification &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artherosclerosis 赵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00050) ZHAO Zhi-gang 性心肌梗塞减少25%;但是非心血管病致死的危险性增加,特别是癌症与胆结石症明显增加,所以该药已很少应用。随后研制出的吉非贝齐、非诺贝特和环丙贝特等,既保持了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又减少了不良反应。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80年代经国际多中心试验证明,吉非贝齐能使TG降低43%、LDL-C降低10%和CH降低11%,以及使HDL-C升高10%,同时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率。但对高胆固醇血症不理想,且仍有胆石症发 生。最近有缓释制剂的研究应用。2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2]亦称他汀类(Stain),1976年由Endo等从桔青霉素菌的培养液中发现并提出了Compactin,证明它具有抑制HMG-CoA还原酶和降低血浆CH的作用,从此开拓了调血脂药的“抗生素”新途径。进一步改变菌种,采用半合成和全合成的路线,发展同类品种。临床应用的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HMG-CoA抑制剂调节血脂的强度顺序为:西立伐他汀(因毒性大,临床停止使用)>阿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此类药物适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临床试验表明,该类药物对冠心病有明显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效应,能阻滞AS的发展,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不增加非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严重的罕见不良反应为横纹肌溶解,与剂量有相关性,多发生于合并用药者。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改变,超大剂量可引起白内障。 赵志刚(1966-),男, 湖南祁阳人,主任药师, 主要从事临床药理与临 床药学,中国药学会医 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动脉粥样硬化

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01)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炎症、脂质代谢异常、血管细胞生长异常等影响冠状动脉形成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下,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人类信号网络基因表达谱模块 人类信号网络是整合了人类信号通路数据库 BioCarta约含1100 个基因的人类信号网络、约含 500个基因的基于文献挖掘的信号网络,并且从Cancer Cell Map数据库中提取互作的基因来拓展人类信号网络,获得了包含了1634个结点和 5089个互作关系的整合的人类信号网络.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基因,每条边表示这两个基因之间存在抑制/激活和物理互作的信号转导关系。而基因表达谱数据是从 CEO下载的 GPL4133 平台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全血细胞表达谱GSE20686包含151个正常样本以及242个疾病样本。 1.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出现紊乱密切相关。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管腔发生阻塞主要有斑块生长伴随血管外向型的重塑不充分,导致血管狭窄。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斑块急性破裂,沉淀形成堵塞冠状动脉的血栓。细胞信号转导在细胞代谢途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不同的信号分子之间发生交叉调控构成了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任何环节出现紊乱,导致细胞信号应答减弱、丧失或反应过度。因此,通过分析模块表征的机体功能的变化,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表达谱数据,挖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显著差异模块,来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机制和作用。 2.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2.1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显著差异模块.为了分析显著差异模块在疾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功能和作用,在 DAVID中对挖掘到的显著差异模块进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和功能注释,显著差异模块注释到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磷代谢过程、磷酸代谢过程、磷酸化、细胞表面受体链接信号转导、蛋白质激酶活性等 GO功能类,以及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MAPK signaling pathway、Wnt singnaling pathway、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Apoptosis、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以及醛固酮 - 调节的钠再吸收等KEGG通路。如图1: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七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概述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将血脂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分型 按临床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具体见表1。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表1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 (三)血脂异常的检出 1、血脂异常的检出 (1)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2、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营养学概论》-动脉粥样硬化

营养学概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古老的疾病,500年前埃及木乃伊的动脉中就已发现粥样硬化性病变。而人类认识动脉粥样是一种疾病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相关研究也有100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不断减少,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导致的死亡迅速增多,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血管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解剖学管道,而是有着复杂功能的器官。早在100年前,Virchow等就认识到血管内皮细胞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增生性疾病,而Rokitanshy等学者认为粥样斑块是血栓吸收和修复的结果。后来人们用髙脂饮食喂养动物诱发出动脉粥样硬化,并认识到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近来人们发现有诸多炎症因子参与其疾病过程,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认识上的进步可能带来防治上的突破。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病的共同基础。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上有几个重要学说,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基础。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1.1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 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浸润学说的提出是因为研究者看到斑块中的脂质沉积,认为这是血液中脂质水平增高而渗透到血管壁内所致。其包含以下3个过程: ①脉内皮下脂质颗粒的蓄积与修饰 动物实验显示,给与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动脉内皮下很快就会出现以LDL为主的脂质颗粒的蓄积,这些脂质颗粒与内膜下蛋白多糖结合并有聚集的倾向,易发生脂质颗粒蓄积的部位与随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是一致的。许多因素可导致内皮损伤而使其对脂质颗粒的通透性增加,可明显加快LDL颗粒的沉积速度。 ②单核细胞的粘附与迁移 正常的内皮细胞有抑制血液细胞粘附的能力。但LDL颗粒蓄积部位的内皮细胞却需要吸引血液中巨噬细胞迁移至病灶部位吞噬和清除沉积的LDL。病变部位的内皮细胞等表达P-选择素等促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贴近血管壁以跳跃和滚动的形式行进,随后被内皮细胞等表达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 1 )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等固定在病变部位的内皮细胞上。固定在内皮细胞的单核细胞需要接受新的信号以便准确迁移至病灶部位。 ③泡沫细胞的形成 迁移至内皮下的单核细胞随后分化为巨噬细胞,修饰的LDL颗粒在该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病变部位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3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诱导巨噬细胞增殖,以加快 LDL颗粒的清除。巨噬细胞吞噬的胆固醇可通过HDL转运至内皮外,使巨噬细胞能够继续吞噬脂质颗粒,并最终完成清除工作。HDL有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并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如果LDL沉积过多超过HDL转运能力,则巨噬细胞吞噬的脂质不断增多最终必然形成泡沫细胞直至死亡。大量的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皮下临床上可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脂纹期。 1.2 损伤-反应学说 损伤-反应学说针对的是斑块的增生及平滑肌细胞表形的改变,提出的根据是发现了血小板生长因子。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二、动脉硬化的症状*三、动脉硬化的食疗方法 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哪些1、防治动脉硬化的中草药有 哪些 1.1、中成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可经常选用人参归脾丸、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人参鹿茸丸等中成药, 每次服1丸,日服2次,连服2~3个月。 1.2、药枕治疗:取杭菊花500克、冬桑叶500克、野菊花500克、辛夷500克、薄荷200克、红花100克。将上述药混匀粉碎,拌入冰片50克,装入布袋,作睡枕用,可用6个月,若回潮则置太阳下晒。 2、动脉硬化是什么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3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 3、动脉硬化的病理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主要累及体循环系统的大型弹力 型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

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脾动脉亦可受累),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病变分布多为数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受累,但有时亦可集中在某一器官的动脉,而其他动脉则正常。最早出现病变的部位多在主动脉后壁及肋间动脉开口等血管分支处;这些部位血压较高,管壁承受血流的冲击力较大,因而病变也较明显。 动脉硬化的症状 本病起病缓慢。早期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或眩晕耳鸣。患者自觉疲乏无力、嗜睡或失眠多梦,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尤其对近事容易遗忘;经常情绪不稳,易烦躁,激怒,多疑,固执,不听他人劝说;工作效率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判断力差, 并且随着脑力和体力活动而加重;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肢体麻木震颤,表情淡漠,性情孤僻,不愿和他人来往,常常沉默寡言或自言 自语,语无伦次;有的患者对事物反应迟钝,对一些简单的基本计算感到困难,甚至发生二便失禁等症。 本病病情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24小时,发作后症状及体征可基本消失。随着脑动脉硬化的逐渐加重,本病还可出现脑动脉硬化综合征,其表现有:假性延髓麻痹综合征;患者可表现出吞咽困难,饮水时发呛,音哑;精神障碍综合征:患者以 痴呆为主,或出现幻觉、虚构、妄想、多语、人格改变、智能障碍;癫痫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性痉挛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血管的病理变化——累及全身大中动脉。 1.脂纹 2.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4.继发病变 肉眼镜下 脂纹早期。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分支的 开口处 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源性和肌源性) 纤维斑块灰黄色斑块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 深层——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 粥样斑块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 黄色斑块 1)表层:瓷白色的纤维帽 2)深层:粥糜样物质+胆固醇结晶 3)底部和边缘: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继发改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伴溃疡形成、 血栓形成、 钙化和动脉瘤形成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梗死! 1.心脏——心肌梗死(凝固性坏死) 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50%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2/3)。 肉眼:新鲜——不规则型;陈旧——灰白色瘢痕组织。 镜下——凝固性坏死。 2.肾脏——肾梗死 肉眼:新鲜——三角形,灰白色。 严重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即表现为肾脏形成多数大的瘢痕凹陷,多个瘢痕使肾脏缩小。 镜下:贫血性梗死。 3.脑——常累及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s环。 (1)脑萎缩。 (2)脑软化:颞叶、内囊、豆状核和丘脑。实质是脑梗死。 (3)脑出血:小动脉瘤,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可引起。

三、病理临床联系 1.主动脉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一、血管——累及全身细小动脉,最常累及肾入球小动脉。 表现为细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细动脉内皮下均匀红染的蛋白性物质沉积——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下降和硬度增加。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注意跟AS对比。 1.心脏——肥大。 左心室肥大,初为向心性肥大,代偿失调后发生离心性肥大——先向心,后离心(合久必分TANG)。 2.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表现为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颗粒状。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1)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其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 2)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其所属肾小管也扩张。 3.脑——脑出血、微动脉瘤、脑软化。 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基底节和内囊(与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有关)——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 血管供血减少——脑软化。 【马上小结】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 对心、肾、脑的影响TANG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心肌梗死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 肾肾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脑脑梗死(软化)、脑萎缩、小动脉瘤、脑出血脑软化、微动脉瘤、脑出血 三、病理临床联系 见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具体内容。 风湿性心脏病 一、基本病理变化——小结TANG 病理变化病程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黏液变性,纤维素样变性l个月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国内外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由颈动脉病变引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兹就近年来中医噬斑通管ASP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中药单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有较大的成绩。 余甘子 余甘子是大戟科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富含鞣质、有机酸、酚类等,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能清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本草纲目》中记载余甘子“久服轻身,延年生长”。研究表明,余甘子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与其所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关。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Ox-LDL的生成,抑制内皮素表达,从而减少内皮损伤及泡沫细胞形成,延缓AS的发生发展过程。余甘子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39%,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的28%,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弹力纤维含量的33%,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泡漠细胞层数47%。余甘子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其保护细胞、抗菌及抗氧化的机制来发挥作用。能显著抑制血清TC、LDL-C水平的上升,增加血清HDL-C;并具有调整血浆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 绞股蓝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均描述绞股蓝“性苦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为清热解毒药之一。中原五行中医研究院研究绞股蓝总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同时应用超声颈动脉成像技术,选用IMT及斑块面积指标,结合血脂变化,观察绞股蓝对消退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节血脂的治疗作用。以40个临床病例治疗前后比较,显示绞股蓝能明显降低颈动脉MIT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血清中TC、LDL-C含量, 升高HDL-C水平。通过研究绞股蓝对食饵兔AS、内皮素-1(ET-1) 和C 反应蛋白(CRP)、血脂的影响,研究证明中药绞股蓝能降低高血脂和调节脂蛋白代谢,抗氧化损伤,纠正紊乱的血管舒缩功能,逆转ETmRNA过表达,降低ET-1,保护内皮,与辛伐他汀有相似的调节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银杏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性味苦、涩、平,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通络活络。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黄酮苷和萜内酯,具有改善细胞代谢,清除自由基以及促进微循环等药理作用。我院观察银杏叶片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选择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脑梗死68例,该观察证实较长时间口服银杏叶片,有助于缩小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很多人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放太大的心思在这上面,因此,往往到发展到严重的情况,才明白过来,原来它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是什么原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动脉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又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影不离。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易为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2、糖尿病 糖尿病人容易并发动脉硬化遍布全身,包括脑部、心脏、肾脏、末动脉粥样硬化稍血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肪代谢的障碍,其次为高血压。在糖尿病人中,发生脂肪代谢异常的,以体内胰岛素分泌极为低下和体型肥胖的病人居多。在胰岛素分泌极端欠缺的情形下,分解脂肪酵素的活性会增高,以致有大量脂肪酸游离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约有1/3涌进肝脏里,合成为三酸油脂(俗称中性脂肪),三酸油脂进而合成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但体型肥胖的病人,虽有较高浓度的胰岛素,但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有相当的抗拒性,在胰岛素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游离脂肪酸也会升高,是与胰岛素分泌低下的情况殊途同归的。三酸油脂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也会增高,这是一般糖尿病人脂肪代谢异常的特征。有少部分的病人也可

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考点归纳

第十九章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降血脂作用,是使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2.减少脂类的合成 3.促进脂质的代谢 药物分三类: 1.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 2.苯氧乙酸类 3.其他类 第一节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HMG-CoA还原酶(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可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的水平,对原发性高胆固醇酯血症的疗效确切。 本考点学习建议 1、药物的词干“他汀” 2、他汀类药物的共同副作用: 所有他汀类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横纹肌溶解副作用。 3、首先重点掌握洛伐他汀的结构、性质、代谢对活性的影响,其它“他汀”类代表药均与之有关联。 (一)洛伐他汀 考点:1、结构特征:①多氢萘和六元内酯。 ②有8个手性中心,用右旋(+)体。

2、性质:①六元内酯环(吡喃环)上羟基氧化生成二酮吡喃。 ②水溶液酸碱催化下,内酯环水解,生成羟基酸,羟基酸是体内产生作用的形式,是代谢生成活性产物的形式(前药)。 (二)辛伐他汀 考点:1、是洛伐他汀结构改造得到,结构特征同洛伐他汀,多氢萘和内酯,侧链羧基多一个甲基。 2、内酯水解开环产生活性。(前药) (三)氟伐他汀

考点:1、第一个通过全合成得到的他汀类药物 2、是用芳环(吲哚)替代洛伐他汀分子中的萘环,并将内酯环打开得到的羟基酸。非前药,直接产生活性。 3、水溶性好。 (四)阿托伐他汀钙 (五)瑞舒伐他汀钙(新)

共同考点:1、是全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2、具有二羟基戊酸侧链,非前药,直接产生活性。 3、不同点:刚性部分阿托伐他汀是吡咯,瑞舒伐他汀是嘧啶。 4、用途:阿托伐他汀钙用于心肌梗死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血管重建术后,瑞舒伐他汀用于经饮食控制不能控制血脂异常。 小结:构效关系(10条) 1、按来源不同分两类:第一类从微生物得到的洛伐他汀,半合成的辛伐他汀,均含多个手性中心的氢化萘环(下图环A)。第二类是全合成的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和瑞舒伐他汀钙,均有含氮杂环(下图环B)这三个结构较简单,便于合成。 2、都具二羟基戊酸(或其内酯环)基本药效结构片段。 3、3,5-二羟基羧酸是产生酶抑制活性的必需结构,含内酯的化合物须经水解才能起效,是前体药物(见洛伐他汀)。 4、3,5-二羟基的绝对构型与洛伐他汀中3,5-二羟基的构型一致。 5、改变C5与环系之间两个碳的距离会使活性减弱或消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考试重点总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考试重点总结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分型:根据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冠心病分为两大类:1.急性冠脉综合征;2.慢性冠脉病。 危险因素:年龄、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吸烟、家族史。 经典例题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以下各种冠状动脉病变最常见于 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B.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C.右冠状动脉 D.左冠状动脉主干 E.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 『正确答案』A 稳定型心绞痛 一、发病机制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等引起的,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

痛。稳定型心绞痛时,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是完整的,没有血栓的形成。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诱因:劳累、激动时,心率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 2.部位:胸骨后或左胸前区,可波及左腋下、左肩胛下、心前区。 3.疼痛性质:为一种钝痛,常为压迫、发闷、紧缩、烧灼等不适感,重症发作时常伴出汗,偶可出现濒死感。 4.时间:短,3~5分钟或15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半小时。 5.缓解: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二)体征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是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 经典例题 下列各项不见于典型心绞痛的是 A.多为夜间发作突然惊醒 B.中段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C.含服硝酸甘油5min可缓解 D.可放射至左肩左臂 E.心电图ST段压低 『正确答案』A 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胸骨上段或中段后疼痛,放射至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领域

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领域 班级:G13药物制剂班姓名:邵灯学号:201303012024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动脉硬化的最常见类型,正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即对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正文引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动脉壁都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按管径大小,动脉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级。大动脉如主动脉及其大分支的中膜含有大量成层的弹力纤维,弹性大,故又称弹力型动脉。中动脉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等的中层富含平滑肌,故又称肌型动脉。小动脉指管径在1mm以下的动脉,也属于肌型动脉,但内弹力膜薄而不明显,中膜的平滑肌亦很少。 一、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动脉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又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影不离。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易为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也叫粥样硬化。 二、常见症状

27第二十七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大、中动脉主要因单核细胞浸润连同受损内皮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粥样斑块致使靶器官供血不足甚至导致急性临床事件的心脑血管疾病。抗AS药主要有: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类和动脉内皮保护药。 (一)调血脂药:包括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他汀类)、胆汁酸结合树脂、苯氧酸类(贝特类)和烟酸类。 他汀类在肝脏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使胆固醇(Ch)合成减少,反馈性调节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减少,临床用于:1、调血脂(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III型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性和肾性高脂血症);2、其它:肾病综合征、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骨质疏松等。 胆汁酸结合树脂主要有考来烯胺(消胆胺),口服不吸收,与胆汁酸牢固结合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抑制Ch吸收,加速肝内Ch降解,反馈性降低LDL。与他汀类合用有协同作用,但不宜同时口服。临床适用于IIa、IIb型及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蛋白血症。 贝特类包括氯贝特(安妥明,已少用)、吉非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主要降低三酰甘油(TG)及VLDL,轻度升高HDL-C,临床主要适用于原发性高TG血症、Ⅲ、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烟酸类主要有烟酸,大剂量能降低血浆TG和VLDL,升高HDL,与他汀类或贝特类合用可提高疗效。为广谱调血脂药,对Ⅱb和Ⅳ型最好。 (二)抗氧化药:主要有普罗布考。抑制氧化LDL生成及其引起的一系列血管病变过程,降低血浆TC和LDL-C,对血浆TG和VLDL一般无影响。临床用于各型高Ch血症,包括纯合体和杂合体家族性高Ch血症。对继发于肾病综合症或糖尿病的Ⅱ型脂蛋白血症也有效。 (三)多烯脂肪酸类:降低血浆TG、VLDL,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适用于高TG高脂血症。 (四) 动脉内皮保护药:多从动物脏器或藻类中提取或半合成的硫酸多糖,如低分子量肝素、天然类肝素(如冠心舒,是从猪肠黏膜提取的硫酸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的混合物),因具有大量阴电荷,结合在血管内皮表面而保护血管内皮。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

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述评

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述评 【摘要】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取得确切效果。主要研究方面在以下几方面:1、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环节;2、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4、抗炎症反应的研究;5、抑制血小板黏附及分泌的研究。中药还对AS相关基因表达有一定作用和影响。中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实验研究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等重要部位而导致严重后果。因其并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而死亡者占疾病死亡率的首位,故被称为“头号杀手”。近年来,中医药抗AS研究取得了确切效果,现评述如下。 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1.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环节脂质代谢紊乱,沉积于动脉内膜是导致AS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调整脂质代谢是抗AS的关键。其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①减少外源性脂类吸收,包括轻泻、缓泻、植物固醇竞争脂化酶和多糖类与胆盐结合而减少胆固醇吸收;②抑制脂质合成,尤其是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细胞内合成;③促进脂质的转运和清除,影响脂质的肝肠循环,加速其排泄。不同的中药,可对脂质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目前已被阐明降脂作用的中药:首乌、决明子、泽泻、虎杖、柴胡、杜仲、金银花等能抑制脂质在肠道的吸收;泽泻还能抑制胆固醇在体内合成;泽泻、首乌、黄精、山楂、灵芝等能促使血浆中脂蛋白的转运与脂质的清除;柴胡、茵陈、大黄、决明子等可促进脂质从肠道排泄。[1] 2.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逆行到内膜异常增殖和集聚在AS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因此,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治疗AS的关键。 灯盏花[2]对胎牛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快速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因子kB活性来实现的。水蛭素[3]能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平滑肌细胞对血小板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有关。蜈蚣[4]2.5g/kg、5g/kg 剂量均可明显降低胆固醇水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myc基因的表达,阻止AS病变形成。其机制是通过下调c-myc基因表达水平,有效地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AS病变形成。采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黄芪、当归[5]的作用机制,证实二者皆通过升高一氧化氮(NO)含量来诱导促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及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而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并可通过抑制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及由其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其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节作用。 气血并治方(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枳壳)[6]的不同配伍都能有效抑制氧化-LDL诱导血管内皮损伤条件下导致的平滑肌细胞增殖。该方有理气活血作用,既往研究证明可抑制AS斑块形成,此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防止血栓形成,调节血管活性因子,及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有关。该方还可干预AS炎症反应,其中理气药和活血药作用不尽相同,但有协同作用[7]。抵当汤是《伤寒论》中有名的活血逐瘀方,用其改良方[8](熟大黄、水蛭、肉桂)观察对实验性AS家兔主动脉脂质斑块

药理-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习题集 附答案

第十四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是(D) A.洛伐他汀 B.烟酸 C.普罗布考 D.考来烯胺 2.下列哪种药物可阻断肠道胆固醇的吸收(B) A.烟酸 B.考来烯胺 C.洛伐他汀 D.吉非贝齐 3.能产生抗氧化调血脂的药物是(D) A.考来替泊 B.烟酸 C.吉非贝齐 D.普罗布考 4.关于洛伐他矴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用于治疗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 C.用于治疗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 D.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5.下列药物中具有抗LDL氧化修饰作用的是(A) A.普罗布考 B.烟酸 C.洛伐他汀 D.美伐他汀 6.下列哪种药物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合用可增强降脂作用(A) A.考来烯胺 B.非诺贝特 C.烟酸 D.氯贝丁酯 7.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应首选(B) A.洛伐他汀 B.烟酸 C.普罗布考 D.吉非贝齐 8.能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胆固醇合成的药物是(A) A.烟酸 B.辛伐他汀 C. 考来烯胺 D.氯贝丁酯 9.能增强肝HMG-CoA还原酶活性的药物(C) A.考来烯胺 B.烟酸 C.氯贝丁酯 D.洛伐他汀 10.能产生骨骼肌溶解的药物是(A) A.辛伐他汀 B.考来替泊 C.吉非贝齐 D.普罗布考 11.关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C) A.普罗布考是抗氧化剂 B.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使之消退

C.保护动脉内皮药不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D.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 12.下列哪种药物具有抗LDL氧化修饰作用(A) A.普罗布考 B.美伐他汀 C.乐伐他汀 D.氯贝丁酯 13.能明显提高HDL的药物(B) A.氯贝丁酯 B.烟酸 C.考来烯胺 D.不饱和脂肪酸 14.氯贝特的不良反应中哪一项是错误的是(A) A.皮肤潮红 B.皮疹、脱发 C.视力模糊 D.血象异常 15.能明显降低血浆胆固醇的药是(D) A.烟酸 B.苯氧酸类 C.多烯脂肪酸 D.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二)、多项选择题 1.苯氧酸类的降血脂特点是(ABCDE) A.能著降低TG、VLDL 、LDL、升高HDL B.对单纯高TG血症病人的LDL无明显影响 C.对单纯高TC血症病人可使其LDL下降15% D.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E.降低血浆黏度作用 2.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是(ABDE) A.降低TC(总胆固醇) B.降低LDL-C C.降低BLDL D.抗氧化作用 E.降低HDL-C 3.具有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有(ABCD) A.调血脂药 B.抗血小板药 C.抗氧化药 D.硫酸多糖 E.脂肪酸 4.具有抗血管内皮损伤的硫酸多糖类药物有(ACDE) A.肝素 B.华法林 C.硫酸软骨素 D.硫酸葡聚糖 E.硫酸类肝素 5.考来烯胺降血脂作用是(ABC)

药理学考试重点精品习题 第二十七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种药物具有抗LDL氧化修饰作用: A普罗布考B 美伐他汀C 乐伐他汀D 氯贝丁酯E 烟酸 2、能明显提高HDL的药物上: A 氯贝丁酯 B 烟酸 C 考来烯胺 D 不饱和脂肪酸 E 硫酸软骨素A 3、氯贝特的不良反应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皮肤潮红 B 皮疹、脱发 C 视力模糊 D 血象异常 E 腹胀、腹泻、恶心、乏力 4、能明显降低血浆胆固醇的药是: A 烟酸 B 苯氧酸类 C 多烯脂肪酸 D 抗氧化剂 E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5、能明显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药物是: A 胆汁酸结合树酯 B 抗氧化剂 C 塞伐他汀 D 乐伐他汀 E 苯氧酸类 6、能降LDL也降HDL的药物是: A 烟酸 B 普罗布考 C 塞伐他汀 D 非诺贝特 E 考来替泊 7、苯氧酸类对下列哪一型高脂血症效果最好: A ⅡB型 B Ⅳ型 C 家族性Ⅲ型 D Ⅱ型 E Ⅴ型

8、下列哪种药物可激活肝脏中的F-2羟化酶: A 考来烯胺 B 烟酸 C 普罗布考 D 乐伐他汀 E 以上都不是 B型题 问题9~11 A 考来烯胺 B 烟酸 C γ-亚麻油酸 D 二十碳五烯酸 E 右旋糖酐 9、对纯合子高胆固醇血症无效: 10、可引起高氯性酸血症: 11、为广谱调血酯药,对多种高血酯药有效: C型题 问题12~13 A 烟酸 B 氯贝特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12、长期使用亦能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是: 13、能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含量的药物是: X型题 14、苯氧酸类的降血脂特点是: A 显著降低TG、VLDL、LDL、升高HDL B 对单纯高TG血症病人的LDL无明显影响 C 对单纯高TC血症病人可使其LDL下降15% D 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基本知识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五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2)了解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3)了解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能力目标 (1)能为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使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 案例引导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谓三高人群越来越多,三高即在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的同时还存在高血脂。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应该如何治疗?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案例分析:某老年男性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在近期检查中发现血脂也偏高。医生可建议患者在进行抗高血压及降糖治疗的同时,再实施降脂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有部分调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造成肝、肾功能障碍,故应加强定期检查。除此之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变,如锻炼身体、清淡饮食、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特点是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黄色物质,主要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 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统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antiatherosclerotic drug),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黏多糖和多糖类等。 一、调血脂药 血脂是血浆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包括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等。它们以CE和TG为核心,外包FC和PL,形成球状颗粒,在血液中与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成为各种脂蛋白(lipoprotein,Lp)。血脂是以脂蛋白的形式溶于血浆,并进行转运的。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以及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等。

动脉粥样硬化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内科学授课题目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授课教师姓名 学生 班组 20XX级 临床医学 八年制一班 学 时 1 日 期 2011.11.20 职称主治医师 教学目的及重点: 目的: 1、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 3、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及发病机制。 4、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及发病学说。 重点: 难点分析及对策 难点1: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的理解 对策:首先以时世人物典型病例为切入点,同时配合电影短片形式讲解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加深学生对脑血管病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以多媒体动画教学形式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课程最后结合具体病例分析,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等形式,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强化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脑血管病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难点2: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防治策略的理解和记忆 对策:通过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深学生对危险因素的理解。在充分理解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掌握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原则。讲解由浅入深,注意动静结合(文字与动画结合),听说结合(听教师讲授与学生回答提问结合)。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将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用字母ABCDE概括,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核心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1.理论授课与录象电影、多媒体动画、图片、图表、板书、提问、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 2.部分中英文双语幻灯,提高学生专业词汇量。 3.将常见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以英文缩写字头的形式列出,以利学生记忆和掌握。 4.授课过程中穿插时世新闻,增加时代感,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 5.课程结尾安排病例分析和实战练习,增强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将课堂讲授理论内容联系临床实际,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