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年产1500吨阿司匹林醋化工序工艺设计设计者姓名:夏淼

指导教师:李健秀

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09(3)学号:09233217 设计时间2012年6 月至2012年6 月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09(3) 班夏淼(学号 09233217)同学现给你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如下,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

一、设计题目:

1500t/a阿司林生产装置醋化工序工艺设计

二、设计主要内容:

1、物料衡算;

2、热量衡算;

3、典型设备的工艺计算以及选型;

4、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图,1张);

5、设计说明书。

三、生产条件(包括年操作日、生产方式及其它限制性条件)

1、连续生产,四个班组三班倒;

2、年操作日为333日,8000 h;

3、醋酐精制采用连续精馏,选用浮阀塔。

四、工艺参数

1、裂化反应的醋酸转化率为80%,乙烯酮的选择性为90%;

2、粗醋酐中醋酸酐的含量为85%(质量%)。

五、设计中主要参考资料(包括参考书、资料、规范、标准等)

1、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第三版). 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

2、时钧,汪家鼎,余国琮,陈敏恒编. 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3、马沛生编著. 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第一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4、黄路,王保国编. 化工设计(第一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王志祥.制药工程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化工部化工工艺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HG 20519-92).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1993.

六、进度安排

七、本设计必须完成的任

务:

1、查阅文献和搜集资料;

2、工艺流程说明及论述;

3、工艺计算;

4、撰写设计说明书;

5、绘制图纸(执行HG 20519-92标准)。 十、毕业设计时间: 6 月 3 日到 6 月 16 日 十一、备注:

1、 本任务书一式三份,学院、教师、学生各执一份;

2、 学生须将此任务书装订在课程设计材料中。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指导教师: 李健秀 系主任: 杨锦明 学院院长: 张根成

序号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1 讲解工艺设计内容,下达设计任务书

第1日 2 确定设计方案 第2日 3 查阅文献,收集有关数据

第3日 4 工艺计算 第4~8日 5 绘制工艺图纸 第9~12日 6 编制设计说明书 第13日 七 设计考核及评定成绩

第14日

合计

14日

绪论 (4)

1 物料衡算

1.1 总则 (6)

1.2醋化工序的物料衡算 (6)

1.2.1 醋化反应器的物料衡算 (6)

1.2.2 溶解罐的物料衡算 (8)

2 热量衡算

2.1 热量平衡图 (14)

2.2 计算依据 (14)

的计算 (17)

2.3 Q

1

的计算 (17)

2.4 Q

3

的计算 (18)

2.5 Q

4

的计算 (18)

2.6 Q

5

的计算 (19)

2.7 Q

6

的计算 (19)

2.8 Q

2

3 设备工艺计算及选型

3.1原料泵的计算(P0109) (21)

3.2醋酐计量罐(V0103) (23)

3.3醋化反应罐的计算(R0106) (23)

附录 (27)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药物制剂工程师制药工程专业和工科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是一门以药剂学、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程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综合研究制剂生产实践的应用性工程学科,即研究制剂工程技术及GMP工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介绍制剂生产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工程验证以及与制剂生产工艺相配套的公用工程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过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通过课程设计,是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练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选用公式和数据,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思想与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进行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贴别是本课程的有关知识解决制药工程车间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领会洁净厂房GMP车间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掌握制药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两个方面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编程及运用计算机设计绘图(AutoCAD)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

指导书中设计题目均来源于教师或医药设计院曾承担或正在主持的工程设计及究项目的

一部分,使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摆脱照搬课本、脱离实际的模式,使之具有真实性,更贴近工程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设计,调动其积极性、增加其责任感。其指导原则入下:(1)强化学生的工程观点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从多种方案中筛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操作中安全的最佳方案。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改变学生应付教师课堂留下练习题的情况,除让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已意外,尽量结合生产或科研等任务“真刀真枪”进行,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对设计的结果具有责任感。

(3)启发诱导式的答疑尽量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指导教师配合完成设计任务。

二、工艺流程图设计

生产工艺流程图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生产工艺流程草图

为了便于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及有关设备的工艺计算,在设计的开始阶段,首先要绘制药物制剂生产工艺流程草图,定性地标出物料生产流向及所用的制剂设备。

2.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在完成物料计算后便可绘制工艺物料流程图,它是以图纸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表达物料计算的结果,作为下一步设计依据和为接受审查提供资料。

3.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在工艺计算、设备设计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完成后,便可以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内容如下:

(1)工艺物料流程

①设备示意图。大致依设备外形尺寸比例画出,标明设备的主要管口,适当考虑设备的相对位置。

②设备位号。一般按照车间生产和生产流程来编。

③物料及公用工程(水、电、气、真空、空压等)管线及流向箭头。

④管线上的主要阀门、设备及管道的必要附件,如疏水器、微孔滤膜器等。

⑤必要的计量,控制仪表,如流量计、液位计、真空表、压力表等。

⑥文字注释,如蒸汽、物料名称、物料去向。

(2)图例图例是将工艺物料流程图中绘制的有关管线、阀门、附件设备、控制仪表等图形用文字加以说明。

(3)图签图签是写出图名、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审核人员、审定人员、图纸比例尺、图号等内容的表格。其位置在流程图右下角。

1 物料衡算

1.1 总则

生产能力:年产1500吨阿司匹林;

计算范围:醋化工序(包括溶解和醋化岗位);

生产方式:间歇操作

计算基准:以每日生产的产品质量为计算基准;

全年时间:365日;

检修时间:65日;

生产时间:300日;

每日产量:1500 / 300= 5000 kg/d。

计算精度:质量(kg)取小数点后三位;组成(质量,%)取到小数点后四位。

1.2 物料衡算

1.2.1 醋化反应岗位的物料衡算

⑴计算依据:

①ASP收率为98.1%;

ASP分子量/SA分子量=180.16/138.12=1.304;

ASP收率=ASP产量/(加入水杨酸量×0.995×1.304)×100%;

②成品ASP中ASP的含量为99.5%;

③原料水杨酸(SA)中SA的含量为99.5%;

④原料AC2O中醋酐的含量为98%,醋酸含量为2%;

⑤由企业生产数据,AC2O加入量/水杨酸SA加入量 =0.820~0.836,本设计取0.830;

⑥由企业生产数据,总加入原料量∶反应所需母液量=6.8∶1;其母液组成为:

O含量(质,%)=9.8%;其它(质,%)ASP含量(质,%)=15%;HAC含量(质,%)=72%;AC

2

=3.2%;

⑦后续工序的产品收率(=成品量/醋化反应粗品量×100%)为97.1866%;

⑻由企业生产数据,出料母液量为出料ASP量的87.22%;其组成与反应所需母液相同;

⑼忽落物料的损耗。

⑵物料平衡图见图1:

原料SA(W1) ASP(W4)

原料AC2O(W2)

母液(W3)母液(W5)反应所需母液(W6)

图1 醋化工序物料平衡

(3)物料平衡计算:

①总物料衡算: W

1+W

2

+W

3

=W

4

+ W

5

(1);

②各股物料量计算:

(a) 出料ASP量W

4

=5000/97.1866%=5144.742 kg;;

(b) 出料母液量W

5

=4487.244 kg;

(c) 原料水杨酸加入量W

1

=5000×0.995/(0.981×1.304×0.995)(2);

=3907.421 Kg;

(d) 原料AC2O加入量W

2

=3907.421×0.995×0.830/0.98 (3);

= 3309.346 kg;

其中:AC2O加入量=3243.159 kg;

HAC加入量=64.863 kg;

(e) 原料总加入量= W

1+W

2

=3907.421+3309.346=7216.767 kg;

(f) 反应所需母液量= 7216.767/6.8=1061.289 kg;

(g)反应后剩余AC2O量与反应生成HAC量的计算

醋化反应:

水杨酸138.12 醋酐102.09 乙酰水杨酸180.16 醋酸60.05 反应生成HAC量=3907.421×0.995×60.05/138.12

=1690.323 kg;

(m)生成副产品消耗的SA量=3907.421×0.995×(1-0.981)

=73.870 kg

(n)反应后剩余AC2O量=3309.346×0.98-(3907.421×0.995×102.09/138.12) =369.469 kg

(i) 来自溶解罐溶解母液量=865.95 kg(其量与组成见溶解罐物料蘅算)

醋化工序

(j)加入醋化工序的母液量=来自溶解罐溶解母液量+反应所需母液量 =865.95+1061.289=1927.239 kg

表1 醋化反应器物料衡算

号名称

ASP含量

(质,%)

ASP

量(kg)

SA含量

(质,

%)

SA量

(kg)

HAC含量

(质,%)

HAC量

(kg)

AC2O含

(质,

%)

AC2O量

(kg)

其它

(质

,%)

其它

(kg)

总量

(kg)

进料1SA 99.5 3887.844 0.5 19.537 3907.421 2 醋酐 2 66.187 98 3243.159 3309.346 3

溶解混

合母液

42.55 575.939 48.34 654.322 6.27 84.863 2.95 40.058 1353.45 4

反应所

需母液

15 159.193 72 764.128 9.8 104.006 3.2 33.961 1061.289

7.6 735.132 40.37 3887.844 15.41 1484.64 35.63 3432.03 0.99 93.56 9631.506

出料1ASP 5144.742 5144.742 2 母液15 673.087 72 3230.816 9.8 439.750 3.2 143.592 4487.244

60.4 5817.74 33.5 3230.816 4.6 439.75 1.5 143.592 9631.986

计算误差=0.48 kg

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见表1。

1.2.2 溶解罐的物料衡算

⑴计算依据:

①由企业生产数据,回收品∶母液=1∶1.7;

②由企业生产数据,粉子+渣子∶母液=1∶2.5;

③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粉子质量为成品ASP质量的0.8250%,渣子质量为成品ASP质量的

0.1050%;

④由回收工序的物料衡算数据,回收品质量为成品ASP质量的8.82%,其中ASP含量为

90.6%,HAC含量为6.6%,其它物质含量为2.8%。

⑤母液组成(质量%)为:ASP含量15%,HAC含量72%,AC

2

O含量9.8%,其它3.2% ⑵物料平衡图见图2:

回收品(W1)

粉子+渣子(W2)溶解后混合母液(W4)

溶解用母液(W3)

图2 溶解罐物料平衡

(3)物料平衡计算:

①总物料衡算: W

1+W

2

+W

3

=W

4

(1);

②各股物料量计算:

(a) 回收品W

1

= 441.00kg;

(b) 粉子、渣子量=粉子质量+渣子质量=46.5 kg;

其中:粉子质量=41.25 kg;

渣子质量=5.25 kg;

(c) 溶解回收品所需母液量=441×1.7= 749.7 Kg;

(d) 溶解粉子和渣子所需母液量=46.5×2.5 = 116.25 Kg;

(e) 溶解用母液量W

3

= 865.95Kg;

(g) 由(1),溶解后混合母液量W

4= W

1

+W

2

+W

3

= 441.00+46.5+865.95

= 1353.45 Kg.

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见表2。

溶解罐

表2 溶解罐物料衡算序

号名称

ASP含量

(质,%)

ASP量

(kg)

HAC含量

(质,%)

HAC量

(kg)

AC2O含

(质,%)

AC2O量

(kg)

其它

(质,%)

其它

(kg)

总量

(kg)

1 回收品90.6 399.546 6.6 29.106 2.8 12.348 441.00

2 粉子渣子100 46.5 46.5

3 母液15 129.893 72 623.48

4 9.8 84.863 3.2 27.710 865.9

5 合

42.55 575.93948.22 654.322 6.27 84.863 2.96 40.058 1353.45

1 混合母液42.55 575.939 48.2

2 654.322 6.27 84.86

3 2.96 40.058 1353.45 合

42.55 575.939 48.22654.322 6.2784.863 2.96 40.058 1353.45

计算误差= 0 kg

图1 阿司匹林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可作为物料衡算时的参考资料。

工艺过程说明

1 醋化岗位

第一次投料:按醋酐总量与含量计算水杨酸总投料量,检斤称重,将总投料量的三分之二水杨酸投入醋化罐中,再将醋酐一次全部加入罐中,在搅拌情况下,水汽加热1h,使内温升到80℃~84℃,析出晶体,保温40min~60min后,缓慢均匀降温到55℃。

第二次投料:待罐内降至55℃时,把剩余的三分之一水杨酸投到醋化罐中。水温升温90min 至80℃~82℃,保温1h,取样测终点,游离水杨酸≤0.15%,如终点不到可延长保温时间或补加醋酐,直到终点。检查合格,方可进行第二次降温,缓慢降至70℃,将已溶解的回收品溶液通过过滤器抽入反应罐中[(回收品+粉):母液=1:1.70kg/L,加温80℃~85℃溶解]抽滤完毕,保温30 min,用水汽混合降至50℃,缓慢加入同温度的稀释母液200 L~300L,然后用水蒸气继续降温至40℃(夏天)或30℃(冬天),全开冷水,降至15℃~18℃,查终点合格后放料(夏天30℃可用盐水进行后期降温)夏季22℃~24℃放料。

2 酸洗离心洗涤

用1650Kg冰醋酸将渗滤好的湿品阿司匹林在渗滤槽中全部洗涤一次(洗均),用真空将渗滤好的乙酰水杨酸抽入料斗,再放入离心机中,把料摊平开慢车,均匀后在全速开车甩15min~20min,甩开母液和洗涤水酸.停车,将离心机中的乙酰水杨酸湿料抽入水洗料斗中,含酸量≤2.5%,洗涤水含酸量≤13%。

3 水洗离心洗涤

将料斗中物料放入离心机中,用手将料摊平,用含0.2%磷酸的蒸馏水洗(200L/机),将含磷酸水甩净,再用清水10L 洗涤,全速甩20 min -25 min (含水量3.0%)将料抽入干燥料斗中。

洗涤水为本岗自制的蒸馏水,氯化物合格.

4 干燥岗位

将料斗中的湿品乙酰水杨酸放入湿品料仓中,经螺旋推进器送入流化床干燥器内,控制进风口压≤800Mpa,进口温度78℃~84℃,进行干燥,经旋风分离器分去粉子,其尾气经袋滤器后排空,沸腾流化床的成品,经冷风段,并经过筛机筛去渣子,成品进入干品料仓,分装成袋(25Kg),

成桶(出口25Kg).待检验合格后包装,准备入库,每批清理一次粉子,称重,交醋化岗处理。

5 回收岗位

一次母液回收处理:一次母液升温65℃,经膜式蒸发器在真空≥-0.088MPa条件下蒸酸,每小时处理400 L~500L, 膜式蒸发器气压≤0.2Mpa,蒸出的醋酸给酸洗一部分做洗涤酸用,其余经检验合格(含量≥98.5%)入库,浓缩液进入结晶罐降温析结晶,再溶掉部分细粉,留下晶种保温2 h~4h,缓慢降温至40℃~50℃,放料离心,用冰醋酸洗涤后,全速离20min,得回收品,经检验合格后交醋化套用, 母液循环回收。

循环母液处理:回收的循环母液与一次母液体积比1:1.5~2配比,在96℃~100℃,保温1.5 h~3h,以一次母液回收方法进行处理,回收乙酰水杨酸。

循环残液处理:循环回收母液套用20批左右其胶体增多无法正常回收,故而可将残液中加入冰醋酸,其配比为1:1.1~1.5,保温3 h~5 h,对胶体进行酸解而后再蒸馏降温,结晶,离心,回收乙酰水杨酸,酸化二次后,再不能回收乙酰水杨酸,将残液进行蒸酸,汽压0.2Mpa 蒸至不能出酸后,再加水蒸稀酸,蒸酸剩余的残液再加水稀释,打入水解罐,加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解4 h~6 h,温度95℃~100℃,PH为9~10,得水杨酸钠,碱解液打入酸析罐,用30%左右的稀硫酸溶液45~50℃温度下,进行酸析,得回收工业水杨酸,PH1.0终点到降温到30℃,离心放料用30℃的水洗至硫酸盐1%,全速甩干水分,(含水分15%)得回收工业酸湿品,再经干燥室70℃干燥,出料检斤,化验后干品送升华室重投回手升华酸。

热量衡算的安排:

1、先检查物料衡算结果(对照参考资料),没有问题时进行热量衡算;

2、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装置建立热量衡算方法与步骤;

⑴确定哪些设备做热量衡算;

⑵建立热量平衡方程式(间歇过程);热量平衡示意图;

⑶收集热量衡算的基础数据,如Cp(气体、液体,与温度有关)、燃烧热或生成热、汽化潜热

等;实在查不到数据进行估算,估算方法(见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

⑷计算Q

j

⑸建立热量平衡表;

⑹确定需要加入(带出)的Q

j;

⑺确定加热剂(冷却剂)的种类与用量(温差)。

注意:1、Q 的数值取到小数点后两位。例如7739.95×104 kJ

2、气体的Q用Cp多项式积分计算,液体的Q用平均比热计算。

3、查数据的文献要标清楚。

4、表、图序号整个计算书统一编号。

一般图或表前写:××××结果列于表(图)×中。

或××××结果见表(图)×。

5、表采用三线制。

2 热量衡算

以T

0=0℃、P

=1.013×105Pa为计算基准,以一批处理物料为基准。

2.1 醋化工序(醋化罐)的热量衡算

2.1.1 热量平衡图

Q 1 Q4

Q3Q5

Q2Q6

图8 醋化的热量平衡

Q

1---物料带入醋化罐的热量 Q

2----

蒸汽带入的热量

Q

3----反应热效应 Q

4----

物料带出的热量

Q

5----冷却剂带出的热量 Q

6----

热损失

2.1.2 计算依据

①根据物料衡算结果:

1)原料醋酐中: m

AC2O

=3243.159 kg/批

m

HAC

=66.187 kg/批

2)原料SA中: m

SA

=3907.421 kg/批

3)溶解混合母液中: m

Asp

=575.939 kg/批

m

HAC

=654.322 kg/批

m

AC2O

=84.863 kg/批

m

其它

=40.058 kg/批

4)反应所需母液中: m

Asp

=159.193 kg/批

m

HAC

=764.128 kg/批

m

AC2O

=104.006 kg/批

m

其它

=33.961 kg/批②热容数据的查取和估算

1)利用“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P

636和P

678

查出0℃和100℃下的纯醋酐、醋酸的液体等

压热容C

P 值;

预热器

醋化罐

在0℃时,纯醋酐的液体等压热容为46.33卡/(克分子·℃)= 46.33×4.1868/102.09 = 1.9000 KJ/(kg·℃)。在100℃时,纯醋酐的液体等压热容为50.69卡/(克分子·℃)=50.69×4.1868/102.09 =2.0788 KJ/(kg·℃)。

在100℃时,醋酸的液体等压热容为33.83卡/(克分子·℃)=33.83×4.1868/60.05

=2.3587 KJ/(kg·℃)。

在20℃时,醋酸的液体等压热容为31.89卡/(克分子·℃),又由100℃的醋酸的液体

等压热容外推得0℃时醋酸的液体等压热容为31.41卡/(克分子·℃)=31.41×

4.1868/60.05

=2.1900 KJ/(kg·℃) 由上可知0℃到100℃时范围内:

纯醋酐的平均比热为 =(1.9000+2.0788)/2=1.9894 KJ/(kg·℃);

=1.9894×102.09×10-3=0.2031 kJ/(mol·℃)

醋酸的平均比热为 =(2.3587+2.1900)/2=2.2744 KJ/(kg·℃)

=2.2744×60.05×10-3=0.1366 KJ/(mol·℃)

的表5-3中Missenard法估算SA和ASP在0℃利用“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续编”P

66

值,其中Cp = ∑⊿Cp(J.mol-1.K-1);

和100℃下的液体等压热容C

P

表8 Missenard 法基因贡献值

>CH- >C< -OH -COOH -COO -CH3 0℃23.8 8.4 33.5 74.1 57.7 40 100℃28 8.4 71.1 94.1 64.9 48.3 由上表可算出

0℃是水杨酸的等压热容为4>CH- +2>C< +-OH +-COOH

=4×23.8+2×8.4+33.5+74.1

=219.60 J?mol-1?K-1

100℃是水杨酸的等压热容为4>CH- +2>C< +-OH +-COOH

=4×28.0+2×8.4+71.1+94.1

=294.00 J?mol-1?K-1

0℃是乙酰水杨酸的等压热容为4>CH- +2>C< +-COOH +-COO+-CH

3

=4×23.8+2×8.4+74.1+57.7+40

=283.80 J?mol-1?K-1

100℃是乙酰水杨酸的等压热容为4>CH- +2>C< +-COOH +-COO+-CH

3 =4×28.0+2×8.4+94.1+64.9+48.3

=336.1 J?mol-1?K-1

3)求0℃~100℃范围内各种物质液体算术平均等压热容值C

p ,

均。

0℃到100℃时范围内:

水杨酸的平均比热容为(219.60+294.00)/2=256.80 J?mol-1?K-1=0.2568 KJ/(mol·℃)

=256.80/138.12=1.8593 KJ/(kg·℃)

乙酰水杨酸的平均比热容为(283.80+336.1)/2=309.95 J?mol-1?K-1=0.3100 KJ/(mol·℃) =309.95/180.16=1.7204 KJ/(kg·℃)

③物料的进料温度常温,取t

进=25℃,反应温度t

=85℃

④反应热的数据

1)水杨酸(液态)的燃烧热△H

C,SA

= -729.4 kcal/mol=-3053.852 kJ/mol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三版(上)P

2-841

)

2)醋酸(液态)的燃烧热△H

C,HAC

=-209.02 kcal/mol=-875.125 kJ/mol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一版修订(下)P

730

)

3)醋酐(液态)的燃烧热△H

C,AC2O

=-431.70 kcal/mol=-1807.442 kJ/mol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一版修订(下)P

731

)

4)乙酰水杨酸(液态)的燃烧热的估算-燃烧热需氧量与产水量计算法

Q

C,ASP

= 205027m + 43961n + X J/mol

式中:m-物质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氧原子数;

n-物质完全燃烧后所生成的水的摩尔数;

X-校正值。查P

817

的表。

C

9H

8

O

4

+ 9O

2

——→ 9CO

2

+ 4H

2

O

则 X

苯基

=100.5

Q

C,ASP

=205027×18 + 43961×4 + 100.5 =3690486+175844+100.5

=3866430.5 J/mol

=3866.431 kJ/mol

△H

C,ASP

=-Q=-3866.431 kJ/mol

△H

298=(∑ν

i

△H

C,i

)

反应物

+(∑ν

i

△H

C,i

)

产物

△H 298=(3053.852+1807.442)+(-3866.431-875.125) =-4861.294+4739.378=119.738 kJ/mol

反应的温度为85℃,则

△H 355=△H 298+[∑(νi Cp i,均) 产物+∑(νi Cp i,均)反应物] △t

△H 355=119.738+(0.3100+0.1366-0.2568-0.2031)×(85-25) =118.94 kJ/mol 2.1.3 Q 1的计算

Q 1=∑Q i [i=1-4(即4股进料)

Q i =∑m j C pj ,均△t [j=每股物流中的组分数] Q 1(1)=n AC2O C AC2O (T 进-T 0)+n HAC C HAC (T 进-T 0)

=3243.159×1000/102.09×0.2031×(25-0)+66.187×1000/60.05×0.1366×(25-0) = 1.65×105 KJ/批 Q 1(2)= n SA1C SA (T 进-T 0)

= 3907.421×1000/138.12×0.2568×(25-0) = 1.81×105 KJ/批

Q 1(3)= n Asp C Asp (T 出-T 0)+ n HAC C HAC (T 出-T 0)+ n AC2O C AC2O (T 出-T 0)

=(575.939+40.058)×1000/180.16×0.31×70+654.322×1000/60.05×0.1366×

70+84.863×1000/102.09×0.2031×70 =1.9×105 KJ/批 Q 1(4)= n Asp C Asp (T 出-T 0)+ n HAC C HAC (T 出-T 0)+ n AC2O C AC2O (T 出-T 0)

=(159.193+33.961)×1000/180.16×0.31×70+764.128×1000/60.05×0.1366×

70+104.006×1000/102.09×0.2031×70 =1.59×105 KJ/批 Q 1=(1.65+1.81+1.9+1.59) = 6.95×105 KJ/批 2.1.4 Q 3的计算

⑴ 根据物料衡算结果计算出参加反应原料SA 的摩尔数N SA N SA =3907.421×1000/138.12=28290 mol ⑵ Q 3的计算 Q 3=-N SA △H 355

=-28290×118.94=-33.65×105 KJ/批 2.1.5 Q 4的计算

⑴ 计算依据

① 根据物料衡算结果:

1)ASP : m ASP =5144.742 kg/批 2)母液中: m Asp =673.807+143.592 =817.399 kg/批

m HAC =3230.816 kg/批 m AC2O =439.750 kg/批 m 其它 =143.592 kg/批

Q 4,1=∑Q i [i=1-2(即2股出料)]

Q i =∑n j C pj ,均△t [j=每股物流中的组分数] Q 4,1= n Asp C Asp (T-T 0)

=3907.421×180.16/138.12×2/3×1.7204×(84-0) =4.91×105 KJ/批

Q 4,2=n Asp C Asp (T-T 0)+ n AC2O C AC2O (T-T 0)+ n HAC C HAC (T-T 0)

=(5144.742+673.807+143.592-3907.421×180.16/138.12×2/3)×1.7204 ×(15-0)+439.750×1.9894×(15-0)+ 3230.816×2.2744×(15-0) =1.90×105KJ/批 Q 4 = Q 4,1+ Q 4,2

=4.91×105+1.90×105 =6.81×105KJ/批 2.1.6 Q 5的计算 (1) 分三步计算Q 5。

第一步由84℃用水冷却到55℃; 第二步由82℃用水冷却到50℃; 第二步由50℃用盐水冷却到15℃ Q 5 = Q 5,1+ Q 5,2+ Q 5(3)

Q 5,1= m AC2O (剩余)C AC2O (84-55)+m ASP (生成)C ASP (84-55)+ m HAC (生成)C HAC (84-55)

=(3243.159-3907.421×2/3×102.09/138.12)×1.9894×29+3907.421

×2/3×180.16/138.12×1.7204×29+3907.421×2/3×60.05/138.12×2.2744×29 =3.20×105 KJ/批

Q 5(2)= n AC2O (剩余)C AC2O (82-50)+n ASP (剩余)C ASP (82-50)+ n HAC (总)C HAC (82-50)

=(3243.159-3907.421×2/3×102.09/138.12)×1.9894×32+3230.816×2.2744×32 +(5144.742+673.087-3907.421×2/3×180.16/138.12)×1.7204×32 =4.52×105KJ/批 Q 5(3)=Q 5(2)/32×(50-15) =4.52×105/32×35 =4.94×105KJ/批

Q 5 =3.20×105+4.52×105+4.94×105 =12.66×105KJ/批 (2) 冷却剂用量计算

用Q 5(1) Q 5(2)计算冷却水用量,30℃-45℃;(制药工程学第二版附录17,查得Cp=4.18 KJ/(Kg ·℃))

用Q 5(3)计算盐水用量,0℃-10℃;(取0℃的10%氯化钠水溶液作为冷却剂,查制药工程学第二版78页表5-5,得Cp NaCl =3.709 KJ/(Kg ·℃))

①计算冷却水用量

Q 冷却1=Q 5(1)+Q 5(2)

=3.2×105+4.52×105 =7.72×105 KJ/批

W=Q 冷却1/[Cp(T 2-T 1)]

=7.72×105/[4.18×(45-30)] =12313 Kg/批 ②计算盐水用量

Q 冷却2=Q 5(3)=4.94×105KJ/批 W=Q 冷却2 /[Cp(T 2-T 1)]

= 4.94×105 /[3.709 ×(10-0)] =13319 Kg/批 2.1.7 Q 6的计算

热损失Q 6取为5%Q 1。 Q 6 =5%Q 1

=5%×6.95×105 =0.3475×105 KJ/批

实验一阿司匹林1

实验一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一) 一、目的要求 1.熟悉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3.巩固重结晶、精制、抽滤等基本操作技术。 4.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和鉴定。 二、反应原理 COOH OH + (CH 3CO)2O COOH OCOCH 3 + CH 3COOH H 2SO 4 三、实验方法 1.原料规格及配比 2.操作步骤 (1)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称取水杨酸5.0g ,置于100mL 锥形瓶中,加入醋酐7.5mL ,滴加浓硫酸3滴,注意勿将固体沾附到瓶壁上,在50~60℃水浴锅上搅拌10min 。若已析出结晶,仍于50~60℃水浴内反应,保证反应10min 。然后冷却,待结晶析出后,再加蒸馏水75mL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继续冷却直至乙酰水杨酸完全析出。抽滤,滤饼用蒸馏水15mL 分3次快速洗涤,洗涤时先停止减压,用刮刀轻轻将滤饼拨松,而后用5mL 水浸湿结晶,抽滤,玻塞挤压滤饼,抽干,得粗品。 (2)精制 原料名称 规格 用量 摩尔数 摩尔比 水杨酸 AR 5.0 g 1 醋酐 AR 7.5 mL 2 蒸馏水 / / / 浓硫酸 AR 3滴 / / 无水乙醇 AR 10mL / /

将乙酰水杨酸粗品移至50mL锥形瓶中,加入无水乙醇约10mL,于水浴中加热溶解,另取40mL蒸馏水于100mL锥形瓶中预热至60℃。将乙醇溶液倒入热蒸馏水中,这时如有固体析出则加热至澄清,放置,冷却,慢慢析出针状结晶,抽滤,用1:1醇水溶液3~5mL洗涤,抽干,50℃干燥1h,得精品。 3.附注 (1)乙酰化反应所用的仪器、量具必须干燥,同时注意不要让水蒸气进入锥形瓶。 (2)乙酰化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增加副产物(乙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酸水杨酸酯)的生成。 (3)倘若在冷却过程中阿司匹林没有从反应液中析出,可用玻璃棒轻轻摩擦锥形瓶的内壁,也可同时将锥形瓶放入冰浴中冷却,促使结晶生成。 (4)加水时要注意,一定要等结晶充分形成后才能加入。加水时要慢慢加入,并有放热现象,甚至会使溶液沸腾,产生醋酸蒸气,必须小心。 (5)阿司匹林受热易分解,可生成复杂物质使熔点下降。因此,需将传温液预热至130℃后立即放入样品,迅速测定熔点。 四、思考题 1.在阿司匹林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加入少量的浓硫酸,其作用是什么?除硫酸外,是否可以用其它酸代替? 2.本实验产生的主要杂质是聚合物,生成的原理是什么? 3.药典中规定,成品阿司匹林中要检测水杨酸的量,为什么?本实验中采用什么方法除去? 4.重结晶为什么选用乙醇-水为溶剂?在精制过程中为什么滤液要自然冷却?快速冷却会出现什么现象? 1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替代醇羟基完成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都需要用脱水剂来催化。 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脱水剂和吸水剂,一方面脱水作用促进酯化反应,另一方面吸水作用使这种可逆反应向着酯化反应的正方向移动,促进产品的生成 3因为阿司匹林在生产中由于水杨酸酰化不完全,以及在贮存过程中阿司匹林易水解产生水杨酸。 41乙醇不溶解晶体减少晶体的损失2 乙醇易挥发可带走水

阿司匹林论文

论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情况 摘要: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是用醋酸酐和水杨酸为起始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而制得。这一生产方法已使用多年,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收率较低,一般在70%左右,容易发生副反应,产品成色较差,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本文旨在介绍使用各种催化剂对阿司匹林生产的影响,并在最后写出了一篇离子液体【bmim】H2PO4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以此来论证离子液体型催化剂在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优点。 关键词:阿司匹林催化剂合成 一、阿司匹林合成的历史意义 1、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为2-(已酰氧基)苯甲酸(2-(acetyloxy)benzoic acid)。又名乙酰水杨酸。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或微带乙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mp. 135~140℃。 人们对阿司匹林的认识可追溯到古埃及法老时代。当时通过浸泡柳树皮获取了一种物质并被记载于公元前1550年汇集的医疗处方之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人经常使用金鸡纳树的树皮作镇痛药。西班牙人来到那里以后发现这种树的树皮还可以降低病人的体温;

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1898年德国化学家Dr. Felix Hoffmann用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3月6日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经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①,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2、阿司匹林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本品长期服用会引起胃肠道出血,这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而本品抑制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使得黏膜易于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前列腺素E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很强的收缩作用,本品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作用还会导致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二、阿司匹林催化剂 1、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现状分析 在过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阿司匹林的合成不断经历着历史的变革和考验。迄今为止,阿司匹林主要以水杨酸、乙酸酐为原料,通常通过以下3种途径合成:酸催化、碱催化和新型催化。合成方法如下:①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 告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阿司匹林的合成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溶液。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0.028mol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0.028mol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0.028(mol)×180(g/mol)=5.04g 产率: 4.5 /5.04×100%=89.3% 六、思考题: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介绍 阿司匹林是世界最重要的解热镇痛药之一。目前全世界阿司匹林原料药产量已达5万吨左右,年产片剂1千多亿片。多年来,阿司匹林一直是我国解热镇痛药的支柱产品之一,年产量达1万多吨,也是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的大宗产品,2005年的出口量为7522吨,出口金额达到2055万美元。 1 . 采用乙酸酐为酰化剂的工艺路线 催化剂类别 需用原料及配方实例 原料名称规格组分比(份) 酚甲酸98.5% 25 乙酸酐98.5% 27 制备工艺: 混料投入带配有冷凝器的烧瓶中,在油浴上控温于150~160℃,反应约3小时,于减压下蒸去过量之乙酸酐及反应中生成的乙酸,其蒸出物重约16份,余品重为31份。再用2倍重量的苯重结晶,可得18份纯品。若将余液浓度增高,还可收得10份纯品。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阿司匹林的生产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到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由于此生产工艺不复杂,收率、成本等也较为理想,几十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基本按照这条工艺路线进行生产。故该工艺较为成熟。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厂商对其生产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做得不多,所以这方面的专利以及研究论文也较为少见。 工艺探索不断 在传统的阿司匹林生产中,由水杨酸和醋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需要加温,使反应在80℃~90℃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2小时左右,耗能量较大。近年来,由于基本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反应时间越长则能耗越大,成本越高。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更易进行,时间更短,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1.1 水杨酸与醋酸酐法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 美国专利局2001年8月公开了Handal-Vega等人的“阿司匹林工业生产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个水杨酸和醋酐合成阿司匹林的新方法: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得到一种乙酰水杨酸和醋酸钙或醋酸锌以及最大为2%游离水杨酸的混合物。此反应十分快速,属于放热反应,也是一锅反应,且无污染物,不需要排放残渣酸,也不需要任何有机溶剂,产物不需要再结晶。因产物是固体,合成完成后可以马上和普通药物制剂辅料混合压片,成阿司匹林片。 1.2 用一水硫酸氢钠作催化剂 肖新荣等人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水杨酸乙酸酐反应合成阿司匹林中,用一水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反应时间约40分钟,反应温度80~90C,收率约为86.7%。硫酸氢钠为一价廉易得,使用安全的物质,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效果较好,因其难溶于有机溶剂,易于分离回收重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导语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答案在这~ 1、为什么必须进行用药交代?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阿司匹林用药交待(纸质或口头): 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2、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 市场上有25mg、50mg、100mg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 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 3、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

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点。 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4、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5、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才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 但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6、溃疡病史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阿司匹林问世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开始主要用于止痛、退热、抗炎及抗风湿治疗。20世纪7O年代发现阿司匹林在高危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具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极佳的性价比的抗血小板药物,各国一致推荐为抗栓治疗的一线用药,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虽然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是,对阿司匹林不合理及过度的应用也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脑出血现象。本文旨在阐述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防治中的作用机制、药理特性、安全性及合理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合理用药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又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最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动脉的血流急性中断所致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即脑梗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孪短暂脑缺血发作以及脑梗死等疾病,具有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本文我们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阿司匹林对其的作用机理及其合理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 目前公认的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学说包括能量耗竭、酸中毒,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自由基损伤,炎性细胞因子损害,NO和NO合酶( NOS)的作用,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这里我们简要介绍几种。 (1)能量耗竭、酸中毒 脑缺血后,最先受影响的是缺血脑组织的供血、供氧,这直接导致了缺血脑组织的能量耗竭,具体表现为:线粒体的能量代谢由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所需能量几乎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最终产生大量乳酸,导致脑组织酸中毒。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 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tory amino acids , EAAs)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传递兴奋性信息的物质,同时又是神经毒素。它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神经毒素作用,造成神经元的损伤。由于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供给不足,导致EAAs大量释放及再摄取和灭活障碍。(3)氧自由基损伤 正常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n)、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可不断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使体内自由基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在缺血脑组织中,由于ATP合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使上述酶类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造成氧自由基蓄积。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与含不饱和双键的膜脂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膜结构遭到破坏,影响膜的通透性,使离子转运、生物能的产生和细胞器的功能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造成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内方细胞损伤. (4)凋亡调控基因的激活 凋亡是缺血脑组织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方式,由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等参与调控。大脑短暂缺血后,缺血中心区域的神经细胞很快出现细胞坏死;但一般要经过1一2天的潜伏期,在其周边的神经细胞才出现延迟性退化。目前已证明这种延迟性细胞退化就是细胞凋亡。 2.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抗血小板疗法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主要策略,研究证据最多。阿司匹林是惟一经过循证医学证明有效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 2.1作用机理 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中的代表药物,它是通过乙酸化环氧化酶一1(CoX一1)中529位丝氨酸的羟基不可逆地抑制该酶活性,阻碍花生四烯酸与385位酪氨酸活性位点结合,抑制TXA 的合成,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阿司匹林的半衰期15~30min,血药浓度达到值峰时间l一3 h。阿司

阿司匹林的制备流程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名.(/乙酰氧基)苯甲酸,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35-140℃,无臭或略带醋酸味,水中微溶,乙醇中易溶,氯仿或乙醚中溶解,遇湿气缓慢水解生成水杨酸,具弱酸性,最稳定ph值2.5。阿司匹林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经酰化制得。在生成阿斯匹林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副产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由此可提纯阿斯匹林。实验过程中,阿斯匹林产量少,并且不易结晶析出,常常须采用摩擦杯壁、加入晶种、浓缩溶液等办法才析出晶体,实验现象成功率低,同时需要较长的处理及静置时间。 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 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斯匹林。由于水杨酸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反应必须加热到150~160℃。不过,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或浓磷酸过氧酸等来破坏氢键,反应温度也可降到60~80℃,而且副产物也会有所减少。原理如下: 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酰化反应 在100 mL干燥的园底烧瓶中加入4 g水杨酸、10 mL乙酸酐和10滴浓硫酸,采用搅拌使水杨酸尽量溶解,然后在水浴上加热,水杨酸立即溶解。如不全溶解,则需补加浓硫酸和乙酰酐。保持锥形瓶内温度在70℃左右。安装回流装置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 20 min后停止加热。反应液稍微冷(50℃以下)却缓慢加入15 mL冰水用来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再将反应液倒入50mL冰水的锥形瓶,即有乙酰水杨酸析出,将锥形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析出。 产品的提纯 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每次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3次,减压过滤,即得到粗产物。产品重结晶:将粗产物转移至烧杯,在搅拌下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产生。减压过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除去少量的白色聚合物,合并滤液,倒入预

实验一__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利用酚类的酰化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重结晶、减压过滤、洗涤、干燥等基本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C,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 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OH COOHH 2SO 4OCH3COOH +(CH 3CO) 2O+CH 3COOH 三、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锥形瓶(干燥),烧杯,抽滤瓶,布氏漏斗等。 2、试剂: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2g水杨酸、5ml乙酸酐、5滴浓硫酸,小心旋转锥形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在水浴中加热15min,控制水浴温度在70C。取出锥形瓶,边摇边滴加1mL冷水,然后快速加入50mL冷水,立即浸入冰浴冷却。若无晶体或出现油状物,可用玻棒摩擦内壁(注意必须在冰水浴中进行)。待晶体完全析出后用布氏漏斗抽滤,用少量冰水分二次洗涤锥形瓶后,再洗涤晶体,抽干。 将粗产品转移到150ml烧杯中,在搅拌下慢慢加入25mL饱和碳酸钠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几分钟,直到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为止。抽滤,副产物聚合物被滤出,用5-10ml 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倒入预先盛有5ml 浓盐酸和10ml 水配成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用冰水冷却,使沉淀完全。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 2 次,抽干水分。将晶体置于表面皿上,蒸汽浴干燥,得乙酰水杨酸产品。称重,约 1.5g,熔点为133—135C。 五、注意事项 1 、加样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加水杨酸和浓硫酸,水杨酸就会被氧化。 2、由于产品微溶于水,所以水洗时,要用少量冷水洗涤,用水不能太多。 3、第一次的粗产品不用干燥,即可进行下步纯化,第二步的产品可用蒸汽浴干燥。 4、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 因此烘干温度不宜过高和时间不宜过长。 思考题: 1 、本实验为什么不能在回流下长时间反应? 2、反应后加水的目的是什么? 3、第一步的结晶的粗产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双嘧达莫

双嘧达莫 双嘧达莫副作用;别名:哌醇定、哌醇啶、潘生丁、双嘧啶哌胺醇、双嘧哌胺醇、Anginal、Coribon、Dipyridamolum、Persantin、Novodil、Stimolcardio、Oipramol; 双嘧达莫适应症:在冠状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现有资料表明联合应用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并不比单用阿司匹林更好。目前该药一般用于下列情况: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将双嘧达莫和华法林合用来防止血栓栓塞,出血并发症比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少;对周围血管病变者,合用双嘧达莫和阿司匹林疗效高于单用阿司匹林。另一种情况是,为了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出血的危险,术前数日可停用阿司匹林,术前2天口服双嘧达莫每次100mg,每天4次,手术后7h开始加用阿司匹林每天300mg,1周后停用双嘧达莫。还可用于可疑冠心病的诊断试验。 1.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心肌梗死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本药与华法林合用可防止人工瓣膜患者的血栓形成。 3.本药与阿司匹林合用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及在血管修复术时促进下肢动脉改建和通畅。 4.用于体外循环时预防血小板聚集。 双嘧达莫药理学作用:本药为抗血小板聚集药、冠状动脉扩张药,可抑制血小板第一相和第二相聚集;高浓度(50μg/ml)时可抑制胶原、肾上腺素和凝血酶所致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本药能可逆性地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中的cAMP增多;能增强前列环素PGI2的活性,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还有轻度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TXA2)的功能。此外,本药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心肌供氧量。增强内源性PGI2活性。抑制腺苷重摄取,使血浆腺苷含量增加。腺苷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血小板内cAMP。血浆腺苷浓度的增加还可使血管扩张,双嘧达莫扩张冠状动脉的机制与此有关。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循环系统药物二级分类:抗心绞痛药物三级分类:β受体阻滞剂药品英文名 Dipyridamole 药品别名 哌醇定、哌醇啶、潘生丁、双嘧啶哌胺醇、双嘧哌胺醇、Anginal、Coribon、Dipyridamolum、Persantin、Novodil、Stimolcardio、Oipramol 药物剂型 1.片剂:25mg,50mg,75mg; 2.注射剂:10mg。 药理作用 本药为抗血小板聚集药、冠状动脉扩张药,可抑制血小板第一相和第二相聚集;高浓度(50μg/ml)时可抑制胶原、肾上腺素和凝血酶所致的血小板释放反应。本药能可逆性地抑制磷酸二酯酶,使血小板中的cAMP增多;能增强前列环素PGI2的活性,激活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还有轻度抑制血小板形成血栓素A2(TXA2)的功能。此外,本药可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心肌供氧量。增强内源性PGI2活性。抑制腺苷重摄取,使血浆腺苷含量增加。腺苷通过激活腺苷酸环

阿司匹林的合成与制备论文

武汉工程大学论文名称:阿司匹林的合成表征及含量测定实验人员:祝细涛 同组者:邓攀 学院:化环院 专业:工业分析 班级:工分二班 学号: 指导老师:万其进老师 时间:2014-11-15 摘要........................................................................... 关键词.......................................................................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步骤............................................................ 2.2.1 阿司匹林的合成.............................................

2.2.2 阿司匹林的鉴定............................................ 2.2.3阿司匹林的含量分析..................................... 第三章阿司匹林的制备与鉴定...................................... 3.1 阿司匹林的制备反应....................................... 3.2 阿司匹林的鉴定.............................................. 3.3 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 第四章结果和讨论.................................................... 第五章结论结语................................................... 参考文献................................................................. 摘要: 实验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采用加热回流的装置、巩固重结晶的方法制备阿司匹林并用三价铁离子验纯以及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的纯度及产率。Using salicyl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Catalyzed by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 in the next experiment, consolidate the recrystallization method of preparation of aspirin and with ferric ion of scalars and purity and yield determination of aspirin with acid-base titration using device, heating and refluxing. 关键词: 阿司匹林Aspirin 含量分析Content analysis表征Characterization 红外和紫外测定Infrared and ultraviolet detection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第一章 前言 阿斯匹林发展史:23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腊生理和医学家希

阿司匹林报告讲解

1实习地点、时间简介 1.1药厂简介 1.1.1公司简介 吉林金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吉林金泉宝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资新建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建有现代化的制剂车间可以生产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多种剂型。现代化的多功能有机合成车间可以直接生产合成多品种、高品质的化学原料药。配备的先进检测仪器和设备严格保证了从原材料入厂、中间生产和出厂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公司的管理从高起点出发,采用先进药品生产管理体系、生产技术和生产规程,严格按照GMP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并已获得GMP认证证书,产品可以达到中国药典、美国药典以及欧盟国家药典标准。公司现有“十一味参芪片”“佐匹克隆”“格列喹酮”“盐酸黄酮哌酯”等202个品种,其中“佐匹克隆”已被国家卫生部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1.1.2经营方向 本公司以生产、经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西药制剂为主体;集化工产品、医药包装、保健用品为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公司生产经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品种有:阿司匹林系列、安乃近、氨基比林、痛炎宁、呱西替柳(可泰尔)、盐酸黄酮哌酯(优必达)、三唑仑、增效剂、格死喹酮、磺胺脒、退热冰、苯乙酮、水杨酸等23种,年产万余吨。其中退热冰、阿司匹林、参芪片获吉林省名牌产品。 1.1.3先进技术 有独立进出口经营权的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美国、日本、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国家先进的制药生产设备和质量检测仪器。阿司匹林系列产品通过美国FDA登记,出口产品分别以美国药典USP27版、英国药典BP2002版、德国药典、日本药典标准出口美国、日本西欧、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公司原料药、制剂产品GMP改造已经通过国家认证。 1.1.4公司理念 本公司以“超前创新、诚信开放、敬业乐群、感恩报德”为团队精神,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开发品种、占领市场、收益丰厚、争创一流、走向世界,为

(完整)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

高血压AB/CD(AS)治疗方案 高血压AB/CD(AS)治疗方案 参照英美国家高血压成人防治指南和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用药指导意见,并结合国内知名专家经验,针对不同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群,推出不同层次的AB/CD(AS)高血压治疗方案。 1、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的AB/CD规则 <55岁≥ 55岁 第1步用 A(或B) C或D 第2步用 A(或B) + C 或D 第3步用 A(或B) + C + D 第4步加α-阻滞剂或螺内酯或其它利尿剂 A、B、C、D的含义: A:ACEI 或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 ARB类推荐药物: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 ACEI类推荐药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卡托普利; B:β-阻滞剂。推荐: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C:钙通道阻滞剂。推荐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群地平;非洛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 维拉帕米(本品不能与β-阻滞剂合用,因都抑制心肌收缩) D:利尿剂(噻嗪类或噻嗪样),推荐吲达帕胺、氢氯噻嗪。呋噻米、螺内酯(保钾利尿药不宜与ACEI合用)。 AS:A--指阿司匹林;S—指他汀类调脂药。 注意:涉及B(β-受体阻滞剂)和D(利尿剂)的联合治疗比其它的联合治疗可致更多新发糖尿病。 α-阻滞剂:特拉唑嗪、哌唑嗪、多沙唑嗪。 2、具体用药方案: 2-1、基层患者(低收入患者),每月费用约需10元钱。 <55岁≥ 55岁 第1步用卡托普利尼群地平或吲达帕胺 第2步用卡托普利 + 尼群地平或氢氯噻嗪 第3步用卡托普利 + 尼群地平+氢氯噻嗪 第4步加α-阻滞剂或螺内酯或其它利尿剂 2-2、普通患者(中等收入患者),每月费用约需50--100元钱。

阿司匹林实验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实验 Ⅰ 阿司匹林的合成 【目的】1.熟悉酚羟基酰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抽滤装置的安装和操作,并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 【原理】 【仪器和药品】 仪器:电磁搅拌器,温度计,搅拌子,三口烧瓶,单口圆底烧瓶,锥形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酒精灯,石棉网,橡皮管,电子天平,胶头滴管,铁架台,量筒,玻璃棒,移液管,烧杯,布氏漏斗,真空泵,滤纸,吸虑瓶,烘箱,熔点仪,T 形连接管等。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98%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盐酸,乙醚,石油醚,蒸馏水,冰块,1%FeCl3等。 【内容】 因最终制备阿司匹林片剂时所需阿司匹林原料量过大,难以一次性合成,故整个合成过程分两批进行(如下),操作步骤相同。 1.新蒸乙酸酐:量取乙酸酐60mL 放入100mL 的圆底烧瓶中进行普通蒸馏,收取 137—140℃的馏分备用。 COOH OH COOH O (CH 3CO)2O H + CH 3 O CH 3COOH +C +浓硫酸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80-85℃

2.加料:在250mL 三口瓶中加入34.4g(0.249mol)水杨酸、48mL (0.508mol)新蒸乙酸酐和56滴浓硫酸(约2.8ml )。 3.酰化反应:振摇三口瓶使水杨酸全部溶解(如不溶解则需补加乙酸酐和浓硫酸)。安装回流装置,在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反应20min 后用1%FeCl3检查,当反应液不再呈现紫色时停止反应。反应液稍冷却(50℃以下)后均分成几份倒入各烧杯中,先用100ml 冰水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后,即有乙酰水杨酸结晶析出(若不结晶,可用玻璃棒摩擦瓶壁)。然后再加入400mL 冰水,将混合物继续在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结晶用少量冷蒸馏水洗涤3次,抽干后将粗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自然晾干得粗产品,称量。 4.重结晶:将粗产品转移至500mL 烧杯中,搅拌下加入400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抽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合并滤液(弃去滤渣)并倒入预先盛有将80mL 浓盐酸和160mL 水配成的溶液的烧杯中,搅拌均匀,使溶液PH 呈弱酸性,即有乙酰水杨酸沉淀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用冷蒸馏水洗涤2—3次,抽干后,将结晶移至表面皿上,自然风干,称重。 5.粗品精制:将阿司匹林粗品转入250ml 三口瓶中按1g 粗品加入5ml 乙醚,在25 ℃磁力搅拌器中溶解,抽滤去除不溶杂质。然后在滤液中加入等量的石油醚并过量10ml 。(利用乙醚、石油醚能互溶,乙醚不仅溶解石油醚而且能溶解水杨酸和阿司匹林但石油醚只溶解乙醚和水杨酸不溶解阿司匹林的原理将阿司 酒精灯

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指南汇总2018-(34755)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肠溶片:相对普通片吸收延迟3-6h ,因此需快速达到抗板作用时可考虑嚼服。 综述: 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双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FASTER:研究探讨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发病24 小时内小卒中或TIA 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相对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双抗,不能降低卒中复发和主要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MATCH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与氯吡格雷单抗的疗效,结果显示,双抗无显著优势,可使主要终点时间绝对值下降1% ,而同时严重出血绝对风险增加 1.3% 。 SPS3:双抗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但严重出血风险较阿司匹林单抗组增加近 2 倍。 COMPRESS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不能减少发病后30d 内的卒中复发风险,反而有增加出血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HANCE :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对高危轻型卒中和TIA 患者的疗效。阳性结果 入选条件: 40 岁及以上非心源性高危TIA 或小卒中患者 发病 24h 内 方案: ①阿司匹林75mg/d ×90d ②阿司匹林75mg/d ×21d+ 氯吡格雷首剂 300mg ,随后 75mg/d ×90d 结果:双抗治疗组90d 的卒中复发相对风险降低32% 。两组患者的中重度出血和颅内出血 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成功了:关键在于筛选出了卒中复发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 《 2014 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 ABCD2 ≥4 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 (根据 24h 时间定义)或轻型卒中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版精选文档

阿司匹林实验报告上交 版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鉴别:显色法 杂质检查:比色法 两步滴定: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 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区(波长为200-400nm)和可见光区(波长为400-760nm)的单色光的辐射吸收有不同的特性。 HPLC法: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色谱行为差异,将各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后再选择性对待测组分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阿司匹林肠溶片标示量:25mg)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鉴别 1.性状鉴别 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2.化学鉴别 I.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9g→100ml)1滴,应显紫堇色。同时用阿司匹林对照品作对照,并做阴性干扰试验,对照品所产生的颜色与样品相同,阴性无干扰。 II.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加碳酸钠试液(5g→100ml)10ml,煮沸2 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浓硫酸57ml→1000ml),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3.薄层色谱鉴别

①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50 mg),加乙醇5 ml,振摇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②参比物溶液的制备:取复方甲恶唑细粉,研细,加乙醇 ml 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③对照品溶液制备:取阿司匹林对照品50mg,加乙醇5ml,振摇溶解,静置,取上清液,即得。 ④取参比物溶液,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2 μl,点样于硅胶GF254板(快检专用薄层板),将正己烷-乙酸乙酯-冰乙酸(15∶5∶1)混合液8~10 ml 倒入层析缸中,将点样完毕的薄层板放入,待展开前沿至距原点8 cm 处,将板取出,待展开剂挥尽,置于254 nm 紫外光灯下观察,计算比移值。 (二)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杂质检查 1、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细粉,用乙醇30ml分次研磨,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滤过,精密量取滤液6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摇匀,30秒内如显色,与对照液(精密量取%水杨酸溶液,加乙醇3ml,%酒石酸溶液1ml,用水稀释至50ml,再加上述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3ml,摇匀)比较,不得更深. (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溶液。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 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mol)×180(g/mol)=5.04g 产率:/×100%=% 六、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不加浓硫酸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替代醇羟基完成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都需要用脱水剂来催化。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脱水剂和吸水剂,一方面脱水作用促进酯化反应,另一方面

缺血性脑卒中双抗治疗--指南汇总2018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肠溶片:相对普通片吸收延迟3-6h,因此需快速达到抗板作用时可考虑嚼服。 综述: ●多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双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FASTER:研究探讨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发病24小时内小卒中或TIA患者的疗效,结果显 示,相对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双抗,不能降低卒中复发和主要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MATCH: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与氯吡格雷单抗的疗效,结果显示,双抗无显著优势, 可使主要终点时间绝对值下降1%,而同时严重出血绝对风险增加1.3%。 ●SPS3:双抗不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但严重出血风险较阿司匹林单抗组增加近2倍。 ●COMPRESS: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不能减少发病后30d内的卒中复发风险,反 而有增加出血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HANCE: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对高危轻型卒中和TIA患者的疗效。阳性结果 入选条件: 40岁及以上非心源性高危TIA或小卒中患者 发病24h内 方案: ①阿司匹林75mg/d×90d ②阿司匹林75mg/d×21d+氯吡格雷首剂300mg,随后75mg/d×90d 结果:双抗治疗组90d的卒中复发相对风险降低32%。两组患者的中重度出血和颅内出血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为什么成功了:关键在于筛选出了卒中复发风险高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 《2014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ABCD2≥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根据24h时间定义)或轻型卒中

(NIHSS评分≤3分)急性期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d (氯吡格雷首日负荷量300mg),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75mg/d),总疗程为90d。此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Ⅰ,A)。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发病在24 h 内,具有脑卒中高发风险(ABCD2≥4)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患者(NIHSS≤3),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21d(Ⅰ,A),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维持21d,此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均可作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Ⅰ,A)。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对于未接受静脉榕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NIHSS 评分≤3 分),在发病24 h 内应尽早启动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维持21d,有益于降低发病90d 内的卒中复发风险,但应密切观察出血风险(Ⅰ,A)。 ●应用(未接受静脉溶栓者) ?发病24h内尽早双抗(无证据表明发病24h后双抗能获益) ?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继75mg/d(如果75mg/d起始,需5-7d才能逐渐达到稳态)?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首负,继100mg/d(解读意见) ?应用时间21d(考虑到多数卒中复发在发病后21d内,而长期双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随机化时间NIHSS≤3,随机化时间ABCD2≥4(无证据表明NIHSS>3和低危TIA双抗获益) ●单抗(不符合溶栓、拉栓且无禁忌症) ?发病后尽早阿司匹林150-300mg/d(Ⅰ,A),急性期过后改为预防剂量50-300mg/d(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聚集最佳剂量是75-150mg/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