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八年级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甲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m/s,比较AC段与CD段的平均速度得v AC_____v CD(选填“>”“<”或“=”);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s AB=0.3m t AB=0.5s v AB=0.6m/s v B=1.2m/s

s BC=0.9m t BC=0.5s v BC=v C=2.4m/s

s CD=1.5m t CD=0.5s v CD=3m/s v D=3.6m/s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像,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 m/s。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评价物理试题

【答案】

s

v

t

=加速 1.8m/s < 4.8m/s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s

v

t

=。

[2]由图甲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BC段的平均速度是

BC

BC

BC

0.9m

1.8m/s

0.5s

s

v

t

===

[4]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C 段的路程是

AC AB BC 0.3m 0.9m 1.2m s s s =+=+=

AC 段所用的时间是

AC AB BC 0.5s 0.5s 1s t t t =+=+=

AC 段的平均速度是

AC AC AC 1.2m 1.2m/s 1s

s v t === CD 段的速度是v CD =3m/s ,可知AC 段的速度小于CD 段的速度。

(3)[5]由表格中数据可知,B 点的速度是1.2m/s ,C 点的速度是2.4m/s ,C 点的速度比B 点的速度增加了1.2m/s ;D 点的速度是3.6m/s ,D 点的速度比C 点的速度增加了1.2m/s ;相同时间增加的速度相同,所以可以推测E 点的速度应该也比D 点的速度大1.2m/s ,即E 点时的速度为4.8m/s 。

2.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用时间为t ,小车长为S 1,斜面长为S 2.

(1)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

(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

【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小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通过的路程s=s 2-s 1,则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21v s s s t t

-==;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s t =

可知,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A .s-t 图象,路程s 不随时间t 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 不符合题意.

B .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v-t图象,速度v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_____斜面的坡度很小,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图甲、乙是测量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2s和全程路程1s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_____;

(2)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

=

v_____cm/s,小车通过斜面全程是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1

90cm

s=

1

3s

t=

1

v=

2

m

=45c

s

2

2s

t=

2

=

v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时间甲 22.5 变速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时,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

[3]乙图全程的路程等于车长和车通过的路程之和,所以小车的路程测量值比实际路程大,正确的是图甲。

(2)[4]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2

2

45cm

2s

s

t

==22.5cm/s

[5]小车通过斜面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v1=1

1

90cm

3s

s

t

==30cm/s

小车通过下半程的路程是

s3=90cm-45cm=45cm

下半程的时间

t3=3s-2s=1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3

=3

3

45cm

1s

s

t

==45cm/s

由于

v3>v2

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变速运动。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误差;

(3)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c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

s

t

较小延长 12 小于 C

【解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

t

(2)[2][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3)[4]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

s1=60cm,

所用时间

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160cm 5s

s

t

=12cm/s;

[5]上半程的时间

t AB=3s,

下半程的时间

t BC=2s,

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等,

t AB>t BC,

由v=s

t

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6]上半程的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即小车做加速运动,故图象C符合题意,故选C。

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v BC_____v AC(填“>”、“<”或“=”)

(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v=s/t 时间

40.0 25.0 小 同一位置(同一高度) > B

【解析】

【分析】

(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s v t

=; (2)根据图象读出AB 段的距离,已知t AB ,利用速度公式求出AB 段的平均速度;

(3)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4)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5)从静止开始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据此解答;

(6)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

【详解】

(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s v t

=

;分段测量时间误差太大,所以要多次测量. (2)由图示可知:s AB =80.0cm-40.0cm=40.0cm ;

小车通过AB 段所用时间,t AB =1.6s ,AB 段的平均速度:

40.0cm 25.0cm/s 1.6s AB AB AB s v t ===; (3)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

=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A 由静止开始下滑.

(5)小车从静止开始的释放,速度会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所以v BC >v AC ,

(6)A 图s-t 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 不符合题意;

而B 图为v-t 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如图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选填“竖立”、“斜立”)在白纸上。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 ,其目的是_____。移动蜡烛B 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_____。

(3)当蜡烛A 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玻璃板,像

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竖立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远离不变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解析】

【分析】

(1)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析此题。

【详解】

(1)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立放置,如果不竖立,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移动蜡烛B直到它与蜡烛的像位置相同,小明记录了两根蜡烛的位置,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相等;

(3)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

(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

7.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

__________;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完全相同像与物的大小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

(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

[4]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A成的像更清晰。

(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

(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他在探究时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

(2)他选取了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

(3)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置合,原因可能是_____;

(4)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像的位置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虚

【解析】

【分析】

注意理解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使用相同的两支蜡烛等,根据这些要求或器材的使用目的即可解答。

【详解】

(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

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2)为了验证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以实验中选用了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

(3)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此时像不在桌面上,会偏高或偏低,所以不能重合。

(4)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故拿走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时,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9.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图。

(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__________;

(2)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小明回家观察到家里的餐桌桌面上有一块水平的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6m高处有一盏灯,该灯通过转盘成像如图乙所示。则灯的像距离该灯

_________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__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不能 3.2m 不变

【解析】

【详解】

(1)[1]在甲图中,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2]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成蜡烛A的清晰的实像。

(3)[3]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灯的像距离该灯3.2m。

(4)[4]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若用手拨动转盘使其水平旋转,物的位置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也不变。

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格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入射角.

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

130°30°

240°40°

350°50°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答案】等于同一平面不能OE

【解析】

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OE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1)等于;(2)同一平面;不能;(3)O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即可正确解题;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某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以下器材的合理安装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装水的烧杯

②酒精灯

③铁杆A和温度计(含厚纸盖)

④铁圈B和石棉网

(2)下表是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8890929496989898

请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象____________

(3)小明撤掉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发现有段时间烧杯底部的温度仍高于杯内水的温度,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是_____.

【答案】②④①③杯内的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烧

杯底部吸收的热量不能够提供水沸腾所需的热量

【解析】

【详解】

(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酒精灯,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合理安装顺序为:②④①③;

(2)由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得:

(3)小明撤掉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后,发现有段时间烧杯底部的温度仍高于杯内水的温度,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是杯内的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烧杯底部吸收的热量不能够提供水沸腾所需的热量.

12.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应该观察_____的高度,据此在铁架台上固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_____℃;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80848896989898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_____(选填“已经”或“尚未”)沸腾;

(4)实验需要测量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多组数据,这是为了_____(填序号);

①发现变化规律②减小实验误差

(5)在评估交流时,有同学提出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过长。如果要对实验进行改进以缩短实验时间,请你说出一种办法:_____。

【答案】酒精灯外焰 92 已经①减小水的质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确定酒精灯外焰的高度,再固定铁圈的高

度。

(2)[2]由甲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2℃。

(3)[3]由乙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假设水已经沸腾,那么这些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在变小,气泡的体积在不断增大,这与题中现象是相同的,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水已经沸腾。

(4)[4]为得出可靠的结论,要进行多次测量,故选①。

(5)[5]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需要缩短,可以减小水的质量等。

13.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两同学所选用的器材和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好器材后,甲按如图所示进行读数,这样读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若甲乙两同学所选水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将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当时的大气压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m1__m2(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结束后,需要整理实验用器材,在拆除铁架台的过程中,松开固定铁圈螺丝时,应按照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螺丝。

【答案】偏大 98℃低于小于逆时针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安装好器材后,甲按如图所示,即俯视读数,这样读数的结果会比真实值偏大。

(2)[2]如图丙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故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4]其他条件相同,水量大的沸腾所用时间要大于水量少的沸腾所用时间,由图像可知t2>t1,所用m1<m2;。

(3)[5]实验结束后,需要整理实验用器材,在拆除铁架台的过程中,松开固定铁圈螺丝时,应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螺丝。

14.下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______(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______℃。在加热的过程中,冰熔化之前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3)如图丙中______(选填“A”或“B”)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

(4)若加热足够长时间,最终两支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最终相等”、“B始终高于A”)理由是______。

【答案】从下至上 -4 升高 A 4 最终相等烧杯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从下至上。

(2)[2][3]由图乙知,此时温度计示数为-4℃;在冰熔化之前加热的过程中,冰吸热温度升高。

(3)[4][5]由图丙分析可知,A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丙中A是冰;由图知熔化从第2min开始到第6min结束,过程经历了4min。

(4)[6][7]若加热足够长时间,由于是水浴加热,两支温度计示数最终相等,并且等于烧杯中水的温度,理由是烧杯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15._______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

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t/min0123456789

温度T/℃90929496989898959898

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有如下发现:

(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从记录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时的数据;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______。

【答案】蒸发 b a 内部表面 7 吸热水的沸点是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2][3]图a是沸腾时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然后消失。

(1)[4][5]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6]从记录数据看出,第7min的数据是错误的,因第4min水便开始沸腾,而在沸腾过程,温度是保持不变的。

(3)[7]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8]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98℃时开始沸腾,那么水的沸点是98℃。

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6.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若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乙图的基础上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则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再次在光屏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乙图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______(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将光屏远离后,会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3)如果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动,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答案】靠近缩小近视镜不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由图甲知,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10cm。而乙图中,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当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比第一次的物距大,则像距比第一次的小,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且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实像。

(2)[3]若保持图乙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想将光屏远离后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须让光线先发散,故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凹透镜,即近视镜。

(3)[4]若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变,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光屏上无法承接。

17.如图,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明想知道实验中某块透镜的焦距,做了实验甲,镜面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像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______cm;

(2)如图丙,当把一块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

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填“Ⅰ/Ⅱ/Ⅲ”)区域内左右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像最________时,才能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上/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最科学可行的方法是将

___________。

【答案】12 Ⅱ清晰上蜡烛向上移动适当的距离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太阳光是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在焦点光线的能量最强,其它位置光线较弱,能量最强则温度上升最快,在较短时间内能把白纸烤焦,从图乙可看到,当透镜与白纸间距是12cm时,烤焦的时间最短,那么焦距是12cm。

(2)[2][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

=>

35cm2

u f

则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即

<<

v

15cm30cm

清晰像应该在65.0cm至80.0cm处,即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3)[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

[5]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由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最科学可行的方法是将蜡烛向上移动适当的距离,那么烛焰的像会向下移动。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

13015

22020

31530

(1)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相同_______上;

(2)若图中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那么此像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应将蜡烛________透镜,并将光屏_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4)若第4次实验物距为5cm时,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度放大靠近远离正立、放大、虚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相同高度上。

(2)[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3][4]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4)[5]由表格第2次数据

u=v=2f=20cm

解得

f=10cm

若第4次实验物距为5cm,则

u′=5cm<f

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所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19.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明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在1—6次实验中,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且随着像距的变大,所成的像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小明也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cm。

(3)如图乙所示,ab是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经过凸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利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线ab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__)

次数123456

物距

403530252015(cm)

像距

13.5141516.72030(cm)

【答案】变大 1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平面镜的光源作图及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法。

【详解】

(1)[1]通过实验可知,当物距变小时,像距变大,成像会变大。

(2)[2]由第5次数据知,

u=v=20cm

u=2f=2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3)[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先经S'作镜面的垂线,再由物和像与镜面距离相等,确定光源S的位置;由反射光线可以确定光在镜中的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光源S,再在线上标出指向镜面的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ab经焦点后射向凸透镜,其折射光线平衡于主光轴。如图。

【点睛】

光线的综合作图,需根据光的各个规律,逐一完成。本题先根据平面成像规律完成平面镜作图,再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折射光线。

20.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

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_____(填“缩小”或“放大”)的像。拿走光屏,将蜡烛放在原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原先放_____的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_____的。

(4)经实验发现,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图乙中的_____处。

【答案】10cm 同一高度 缩小 蜡烛 可逆 P

【解析】

【详解】

(1)[1]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60cm-50cm 10cm =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

(2)[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3)[3]当物距为30cm 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5]当2u f >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

(4)[6]焦点F 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线,二倍焦距处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线。由图可知此凸透镜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P 点。

五、初二物理 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21.小明和小华想探究一角硬币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决定利用实验室器材测量一角硬币材料的密度。

(1)小明选取了5枚相同的硬币,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得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___cm ,再将5枚相同的一角硬币紧叠在一起用刻度尺测出总厚度,计算出硬币的总体积。然后,用天平测出这5枚硬币的总质量m ,最后根据密度公式m V

ρ=计算出硬币材料的密度,小明测得硬币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大”或“小”),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

(2)小华的测量步骤是:a .在圆柱形玻璃筒内加入适量的水,塑料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1h ;b .将5枚相同的硬币放入塑料碗中,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2h ;c .将5枚相同的硬币放入玻璃筒内的水中,碗漂浮在水面上,测出筒内水面的高度3h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式有( )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2 B 、x ≠3 C 、x ≥2或x ≠3 D 、x ≥2且x ≠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222 C .3,4, 5 D . 114,7,8 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AE 于点 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x y =1和3 4 312+=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满分共30分) 11.48 -1 3-? ?? +)13(3--30 -23-= 12.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则S 1+S 2 的值为( ) M P F E B A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试题(1) 一、选择题。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 3 26a a a =÷ B.222 2x y x y =?? ? ?? C.1=+++b a b b a a D.y x x xy x x +=+2 2 2.某种感冒病毒的直径为0.0000000031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 .3.1×10-9 米 B .3.1×10-9 米 C .-3.1×109 米 D .0.31×10-8 米 3、二次根式21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 A、x >-1 B 、x <-1 C 、x ≠-1 D 、一切实数 4、小明用两根同样长的竹棒做对角线,制作四边形的风筝,则该风筝的形状一定是( ) A 、矩形 B 、正方形 C 、等腰梯形 D 、无法确定 5.一元二次方程092 =-x 的根是( ) A. x =3 B. x =4 C. x 1=3,x 2=-3 D.x 1=3,x 2=-3 6.△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①∠A=∠B -∠C ;②∠A :∠B :∠C=3:4:5;③))((2c b c b a -+=;④13:12:5::=c b a ,其中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某市青年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的情况如下: 则:这个排球队队员的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 A .19,20 B .19,19 C .19,20.5 D .20,19 8、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9 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2 B 、x ≠3 C 、x ≥2或x ≠3 D 、x ≥2且x ≠3 10.下列有关四边形的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 数学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请把每小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一粒大米的质量约为0.000021千克,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21×104-B.2.1×104-C.2.1×105-D.21×106- 2.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 3.把分式 x x y + 中的x,y值都扩大10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20倍B.不变 C.扩大10倍D.是原来的 1 10 4.已知点M(一2,3)在双曲线 k y x =上,则下列各点也一定在该双曲线上的是 A.(3,—2) B.(—2,一3) C.(2,3) D.(3,2) 5.在菱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6,BD=8,则此菱形的边长为 A.5 B.6 C.8 D、10 6.12名学生参加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成绩如下:28,21,26,30,28,26,30,30,21,28,30,25.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A.28 B.21 C、26 D.30

7.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的长分别为16和12,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 A .1

四年级英语期末测试卷--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四年级英语试卷明德 I.选出不同类的单词。(每题2分,共10分)()1.A January B. rain C. Snow ()2.A short B.tall C. breakfast ()3.A. white B. blue C. favourite ()4.A.Math B.English C. year ()5. A.two B.eleven C. eighth II.把单词与对应的汉语意思连线。(20分) colour 房子schoolbag 有趣的house 尺子February 二月 wind 四月birthday 语文 April 风Chinese 书包 ruler 颜色interesting 生日 III.选择填空。(20分) ()1.These are _____.

A. pens B. ruler C. chair ()2. She ____ on the playground. A. am B. is C. are ()3. My birthday is ___ June. A. in B. at C. on ()4.____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A. Monday B. Sunday C. Saturday ()5. I go to school ____ eight o’clock. A. In B. on C. at ()6. ____ name is Kim. A. She B. His C. Her ()7. _____ floor do you live on? A. What B.Where C. Which ()8. ____ you like math? A. Does B. Are C. Do ()9. This is ____ apartment. A. a B. an C. the ()10. I am 1.3 ____ tall. A. metres B. metre C. metres’ ()1. 丹尼在课桌和椅子中间。A.I go to school at eight o’clock.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鞍山中考)要使式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0 B.x≥-2 C.x≥2 D.x≤2 2.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5 4.(2013·陕西中考)根据表中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对应值,可得p的值为( ) x[来 -2 0 1 源:Zx y 3[p 0 A.1 B.-1 C.3 D.-3 5.(2013·盐城中考)某公司10名职工的5月份工资统计如下,该公司10名职工5月份工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工资(元) 2 000 2 200 2 400 2 600 人数(人) 1 3 4 2 A.2400元、2400元 B.2400元、2300元 C.2200元、2200元 D.2200元、2300元 6.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这个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DC,AD∥BC B.AB=DC,AD=BC C.AO=CO,BO=DO D.AB∥DC,AD=BC 7.(2013·巴中中考)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若AC=6,BD=4,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 ) A.24 B.16 C.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如图,△ABC和△DCE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则BD长( )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x+k 的图象大致是( )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题

D A B C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式中,分式的个数有( ) 31-x 、12+a b 、πy x +2、21--m 、a +21、2 2) ()(y x y x +-、x 12-、115-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如果把223y x y -中的x 和y 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5倍 B 、不变 C 、缩小5倍 D 、扩大4倍 3、已知正比例函数y =k 1x (k 1≠0)与反比例函数y =2 k x (k 2≠0)的图象有一个交点的坐标为(-2,-1),则它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2,1) D. (2,-1) 4、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 .10米 B .15米 C .25米 D .30米 5、一组对边平行,并且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 ) A 、菱形或矩形 B 、正方形或等腰梯形 C 、矩形或等腰梯形 D 、菱形或直角梯形 6、把分式方程12121=----x x x 的两边同时乘以(x -2), 约去分母,得( ) A .1-(1-x)=1 B .1+(1-x)=1 C .1-(1-x)=x -2 D .1+(1-x)=x -2 7、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 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8、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AD=BC=8,AB=10,CD=6,则梯形ABCD 的面积是 ( ) A 、1516 B 、516 C 、1532 D 、1716 9、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 、B 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2 C 、-1<x <0,或x >2 D 、x <-1,或0<x <2 10、小明通常上学时走上坡路,途中平均速度为m 千米/时,放学回家时,沿原路返回,通常的 速度为n 千米/时,则小明上学和放学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时 A 、 2n m + B 、n m mn + C 、 n m mn +2 D 、mn n m +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1、一组数据8、8、x 、10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x= 。 12、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 13、当x 时,分式15x -无意义;当m = 时,分式2 (1)(3) 32 m m m m ---+的值为零 14、已知双曲线x k y = 经过点(-1,3),如果A (11,b a ),B (22,b a )两点在该双曲线上, 且1a <2a <0,那么1b 2b . 15、梯形ABCD 中,BC AD //,1===AD CD AB ,?=∠60B 直线MN A B C D A M N C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相信你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 b a b a =成立的条件是【 】 A 、a ≥0,b >0 B 、a ≥0,b ≥0 C 、a >0,b >0 D 、a >0,b ≥0 2、若点A (2,4)在函数y =k x -2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0,-2) B 、(1.5,0) C 、(8, 20) D 、(0.5,0.5)。 3、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A .梯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4、某校七年级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平均数 D 、极差 5、已知,且 0,以a 、b 、c 为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 】 A 、6 B 、7 C 、8 D 、9 3=a 2 (4)b -

6、如图1所示,A、B、C分别表示三个村庄,AB=1000米,BC=600米,AC=800米,在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丰富群众生活,拟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这三个村庄到活动中心的距离相等,则活动中心P 的位置应在【】 A、AB中点 B、BC中点 C、AC中点 D、∠C的平分线与AB的交点 7、已知a 为实数,那么2 a 的值为【 】 A、a B、―a C、―1 D、0 8、函数y=ax+b与y=bx+a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位置正确的是【】 A B. C. D. 9、图3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 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A、13 B、26 C、47 D、94 10、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8 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A C 图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靖安县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个纳米粒子的直径是0.000 000 035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8105.3-?米 B.7 105.3-?米 C.71035-?米 D.71035.0-?米 2.分式3 1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 范围是( ) A 、x>3 B 、x<3 C 、x ≠3 D 、x ≠-3 3.天气预报报道靖安县今天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0℃,则今天靖安县气温的极差是( ) A 、54℃ B 、14℃ C 、-14℃ D 、-62℃ 4.函数()01 >-=x x y 的图象大致 A B C D 5.数学老师在录入班级5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时,有一名同学的成绩录入错了,则该组数据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中位数 B 、 众数 C 、平均数 D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都一定发生改变 6.在△ABC 中,AB=12cm , BC=16cm , AC=20cm , 则△ABC 的面积是( ) A 、96cm 2 B 、120cm 2 C 、160cm 2 D 、200cm 2 7.用含30o角的两块同样大小的直角三角板拼图形,下列四种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菱形,③矩形,④直角梯形。其中可以被拼成的图形是( ) A 、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③ ④ D 、 ①②③ ④ 8.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分别是3,4,5,则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 103

C 、52 D 、 125 9.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 =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点(21)--,在它的图象上 B 、它的图象在第一、三 象限 C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D 、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10.如图,□ABCD 的周长为16cm , A C 、B D 相交于点O , OE ⊥AC 交AD 于E,则△DCE 的周长 为( ) A. 4cm B. 6cm C . 8c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 甲=82分,x 乙=82分, S 2 甲=245,S 2乙 =190. 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________班(?填“甲”或“乙”) 12. 当=x 时,1)1(2-+x 与 1)2(3--x 的值相等。 13.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同学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 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米,却踩伤了花草. 14.菱形ABCD 的周长为36,其相 邻两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此菱形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 15.如图,A 、B 是双曲线x k y = 的一个分支上的两点,且点B(a ,b)在点A 的右侧,则b 10题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1 / 4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题 90分钟完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A .6,3,10 B .3,2,5 C .9,12,15 D .32,42,52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 顶点A 、B 、D 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C 点的坐标是( ) A .(3,7) B .(5,3) C .(7,3) D .(8,2) 3.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B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 .有两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4.已知甲、乙两班学生测验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甲2 =154、 S 乙2 =92,则两个班的学生成绩比较整齐的是(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一样 D .无法确定 5.若直线y=-x 与双曲线y=x k (k ≠0,x >0)相交,则双曲线 一个分支的图象大致是( ) 6.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BD ,且AC=8,BD=10,E 、F 、M 、N 分别 为AB 、BC 、CD 、DA 的中点,那么四边形EFMN 的面积等于( ) A .40 B .202 C .20 D .102 7.已知,如图,E ,F ,G ,H 分别是正方形ABCD 各边中点,要使阴影 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则大正方形的边长应是( ) A .25 B .35 C .5 D .5 8.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 AE ⊥BD 于点E ,∠AOB=45°,则∠BAE 的大小为( )。 A .15° B .22.5° C .30° D .45° 9.如图,已知□ABCD 中,点M 是BC 的中点,且AM=6,BD=12, AD=45,则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 A .245 B .36 C .48 D .72 10.如图,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ABCD 四条边的中点, 要使四边形EFGH 为矩形,四边形ABCD 应具备的条件是( ). A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B .对角线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角线互相平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第2题 第5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D C B A H G F E 第10题

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2019

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2019 第 I 卷(共90分) I.听力测试。(共30分) 第一节(每小题1.5分,共9分) 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听 一遍。 1.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B. Have a nice trip. C. You’re so kind. 2. A. Yes, I think so. B. Yes, they do. C. That’s all right. 3. A. I am washing clothes. B. I was calling my friend. C. I help mom clean the house. 4. A. Yes, it is. B. That’s amazing. C. No, it isn’t. 5. A. Since three years ago. B. Only once. C. For three weeks. 6. A. Never mind. B. You’re quite right. C. My pleasure. 第二节(每小题1.5分,共9分) 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听一遍。 7. A. Boring. B. Fantastic. C. Tiring. 8. A. About 10 meters. B. About 20 kilometers. C. About 10 kilometers. 9. A. At home. B. In the supermarket. C. In the library. 10. A. Because he did too much homework.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期末测试试卷以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英语期末测试试题 一、听句子选出句中所包含的单词:5分 ( )1.A.wash B.washed C.washing D.washed ( )2. A. happy B.excited C.tired D.angry ( )3.A.tall B.taller C.short D.shorter ( )4. A.go B.went C.want D.goes ( )5.A.big B.biger C.bigger D.strong 二、听问句选答语: ( ) 1. A.I’m fine. B.I’m nine. C.I’m 50kg. ( ) 2. A.The elephant. B. The cat. ( ) 3. A.I’m angry B.I have a headache. C. I feel sick. ( ) 4. A.Yes, I do. B.Yes, I did. C.No,I did. ( ) 5. A.It’s black. B.It’s a clock. C.It’s four o’clock. 三、听短文判断正误:10分 ( ) 1. Jenny’s family was very busy last weekend. ( ) 2. Jenny cleaned the floor yesterday. ( ) 3. Bob washed his clothes. ( ) 4. Father cooked supper. ( ) 5. Mother read a newspaper. 四.听短文补全对话:10分 Today was a fun day. I______my_________, then I _____to Amy’s home in the morning. we ______a story book, then we ______to

【易错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易错题】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将正方形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点A 的坐标为(1,),则 点C 的坐标为( ) A .(-,1) B .(-1,) C .(,1) D .(- ,-1) 2.如图,有一个水池,其底面是边长为16尺的正方形,一根芦苇AB 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 的长为2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 恰好碰到岸边的B′,则这根芦苇AB 的长是( ) A .15尺 B .16尺 C .17尺 D .18尺 3.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m ,先到终点 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s .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m)与乙出发的时间t(s)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 =8;②b =92;③c =123.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仅有①② C .仅有①③ D .仅有②③ 4.如图,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若60,8AOB BD ∠==o ,则AB 的长为( )

A .3 B .4 C .43 D .5 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是BC 的中点,且AM=9,BD=12,AD=10,则ABCD 的面积是( ) A .30 B .36 C .54 D .72 6.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高的B 处断裂,树顶A 落在离树底部C 的8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 ) A .10米 B .16米 C .15米 D .14米 7.如图,在Y ABCD 中,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个不同点,当E 、F 两点满足下列条件时,四边形DEBF 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 A .AE =CF B .DE =BF C .ADE CBF ∠=∠ D .AED CFB ∠=∠ 8.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2、13,则第三边长为( ) A .5 B .17 C .5或17 D .5或 9.明君社区有一块空地需要绿化,某绿化组承担了此项任务,绿化组工作一段时间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绿化组完成的绿化面积S (单位:m 2)与工作时间t (单位: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绿化组提高工作效率前每小时完成的绿化面积是( )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和答案

最新2018年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期末检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满分共30分) 1.二次根式 2 1、12 、30 、x+2 、240x 、22y x +中,最简二次根 式有(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 2.若式子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2 B 、x≠3 C 、x≥2或x≠3 D 、x≥2且x≠3 3.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3,4,5 222 C .3,4, 5 D . 11 4,7,822 4、在四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A )AC=BD ,AB ∥CD ,AB=CD (B )AD ∥BC ,∠A=∠C (C )AO=BO=CO=DO ,AC ⊥BD (D )AO=CO ,BO=DO ,AB=BC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 =80°,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 ,CF ∥AE 交 AE 于点F ,则∠1=( ) 1 F E D C B A A .40° B .50° C .60° D .80° 6、表示一次函数y =mx +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 (m 、n 是常数且mn ≠0)图象是( ) 7.如图所示,函数x y =1和3 4 312+=x y 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1<x <2 C .x >2 D . x <-1或x >2 8、 在方差公式( )()( )[]2 22212 1 x x x x x x n S n -++-+-=Λ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n 是样本的容量 B. n x 是样本个体 C. x 是样本平均数 D. S 是样本方差 9、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10、如图,在△ABC 中,AB =3,AC =4,BC =5,P 为边BC 上一动点,PE ⊥AB 于E ,PF ⊥AC 于F ,M 为EF 中点,则AM 的最小值为【 】 A .54 B .52 C .53 D .65 M P F E C B A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 A 、 1 -b 1-a b a B 、 bm am a = b C 、 a b a ab = 2 D m a m b a b ÷÷= 2、在四边形ABCD 中,∠B= 90 , ∠A: ∠D: ∠C=1:2:3,则∠C 为 ( ) A 、 160 B 、 135 C 、 90 D 、 45 3、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一次预选赛中进球数分别为:9,9,x ,7,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10 B 、9 C 、8 D 、7 4. 如果 2a b =,则 22 2 2 a a b b a b -++的值为 ( ) (A) 45 (B) 1 (C) 35 (D) 2 5、梯形ABCD 中,A D ∥BC ,加上什么条件,梯形ABCD 不一定是等腰梯形 ( ) A 、AC=BD B 、∠ABC=∠DCB C 、A C ⊥B D D 、AB=CD 6、当a= —2时,分式 2 -a 5a 32-a a 22 ( ) A 、值为0 B 、有意义 C 、无意义 D 、值等于7 2 7、已知反比例函数x m 2-1y = 的图像上两点A (11y x ,),B (22y x ,), 当1x <0<2x 时,有1y <2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0 B 、m >0 C 、m < 2 1 D 、m >— 2 1 8、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为40cm ,两条对角线BD :AC=3:4,则两条对角线BD 和AC 的长分别是 ( ) A 、24cm 32cm B 、12cm 16cm C 、6cm 8cm D 、3cm 4cm 9、如图一,正比例函数)(0k kx y ?=与反比例函数x 1y = 的图像相交于A 、C 两点过点A 做x 轴 的垂线交x 轴于B , 连接BC 。若△ABC 的面积为S ,则 ( ) A 、S=1 B 、S=2 C 、S=3 D 、S 的值不确定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期末测试试卷附答案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1-144课)期末测试试卷 (1) 数词, 冠词, 介词, 动词时态变化, 比较级和最高级 一写出复数 1. radio 2. knife 3. glass 4. shelf 5. boss 6. dress 7. housewife 9. leaf 10. church 11. mouth 12. family 13. tie 14. tomato 15. piano 16. baby 17. tooth 18. country 19. key 20 potato 21. match 22. box 23. hour 24. hero 二用冠词a, an, the 或 some , any 填空, 如果不需要,则用 / 代替. 1. Alice is ____ air-hostess. Her father is ____ engineer and her mother is _____ housewife. They all play ______ tennis very well. 2. He has ____ uncle and his uncle lives in ____ United Kindom. He first saw him in ____ autumn of 1978. 7. We need _____ ink, is there _____ left? 3. It is better to tell ______ truth than to tell _______ lies. 4. Will you have ______ more tea? There’s plenty in the pot. 5. There is ___university near my home. Every Saturday evening,___ students hold ____ party. ___ are dancing, ____ are singing. They make a lot of noise. 6. Get me ________ cigarettes, please. ______ kind will do. 三用适当介词填空. 1. Can you see the words written ________ the blackboard? (in, on, by, with) 2. She is taking the children out _______ a walk. (in, on, for, by) 3. You can choose the best one ________ them. (in, on, among, by) 4. Jack broke the chocolate _______ several pieces. (in, on, with, into) 5. There are two bridges ______ the river. ( in, on, with, into) 6. There is a slogan(标语) _______ the wall. (on, in, over, above) 7. He sits ________ his desk all day _______his head _______ his hands. He is deep in thought. (on, in, at, with) 8. _______ the help _______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_______their study. (on, in, of, with) 9. He will be back _______ a minute. ( on, in, for, by) 10. The teacher is standing _______ the class. (on, before, to, in) train arrived_____Shanghai_____6:30______a foggy November day .(on, in, at, by) 四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om ______ (be) ill last week, he ______ (be) much better now. 2. Jimmy and his sister _______ (be) here several days ago. They ________ (leave) for Beijing yesterday. 3. He ___________ (have ) a bath when the telephone ________(ring). 4. While I __________ (cook ) the dinner, he ___________(read) the paper.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每个学期快结束时,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这便是期末考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组数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是( ) A.3,5,7 B. C. 0.3,0.5,0.4 D.5,22,23 3.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没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边相等 4.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AC,BD是□ABCD的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为矩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 ) A. AB=BC B. AC=BD C. AC⊥BD D. AB⊥BD 6.一次函数,若,则它的图象必经过点( ) A. (1,1) B. (—1,1) C. (1,—1) D. (—1,—1) 7.比较,,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S2 ,则S3 >S1 ③若S3=2S1,则S4=2S2 ④若S1-S2=S3-S4,则P点一定在对角线BD上.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6分) 19. 化简求值(每小题3分,共6分) (1) - × + (2) 20.(本题5分)已知y与成正比例,且时,.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 ,-2)在(1)中函数的图象上,求的值. 21.(本题7分)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3,点E、F 分别在边BC、CD上,将AB、AD分别沿AE、AF折叠,点B、D恰好都落在点G处,已知BE=1,求EF的长. 22.(本题8分)在一次运输任务中,一辆汽车将一批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到达乙地卸货后返回.设汽车从甲地出发x(h)时,汽车与甲地的距离为y(km),y与x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辆汽车往、返的速度是否相同? 请说明理由; (2)求返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出发4h时与甲地的距离. 23.(本题10分)某学校通过初评决定最后从甲、乙、丙三个班中推荐一个班为区级先进班集体,下表是这三个班的五项素质考评得分表: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八年级数学单元试题(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 1、方程(x-1)(x+2)=0的根是( ) A 、x 1=1 x 2=-2 B 、x 1=-1 x 2=2 C 、x 1=-1 x 2=-2 D 、x 1=1 x 2=2 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 、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3、方程x 2-x +2=0根的情况是( ) A. 只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4、方程x 2+6x-5=0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后所得方程为( ) A 、(x+3) 2=14 B 、 (x-3) 2=14 C 、(x+6) 2=1 2 D 、 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AB =AC ,那么 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 ≌△ACD 的条 件是( ) A 、 AD =AE B 、 ∠AEB =∠AD C C 、 BE =CD D 、 BD=CE 6、如图,△ABC 中,AB=BD=AC ,AD=CD ,则∠BAC 的度数是( ) A 、100° B 、108° C 、120° D 、150° 7、在联欢晚会上,有A 、B 、C 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在△ABC 的( ) A 、三边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边上高的交点 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8、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q=0的两根分别为x 1=3, x 2=1,那么这个一元二 次方程是( ) A 、 x 2+4x+3=0 B 、 x 2-4x+3=0 C 、 x 2+4x-3=0 D 、 x 2-4x-3=0 9、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 的边长为7cm ,则阴影部分正方形A 、B 、C 、D 的 面积的和是( )2 cm 。 A 、28 B 、49 C 、98 D 、147 10、 关于x 的方程2x 2+mx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为( ) A 、 0 B 、 2 C 、 1 D 、 -2 11、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其根据是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由作图可知:判断所构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 、 HL B 、ASA C 、 SAS D 、 SSS 1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 ) A 、 k <1 B 、 k ≠0 C 、 k <1且k ≠0 D 、 k >1 二、填空题 13、直角三角形三边是3,4,x ,那么x = 14、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4x 2+mx+1是完全平方式,则m = 15、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cm 和6cm ,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 2-12x +20=0的一个实数根,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 16、方程(m+1)x |m|+(m-3)x-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1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0kx x -+=有实根,则k 得取值范围是 18、如图,在Rt △ABC 中,∠B=90°,∠A=40°, 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相交于D 点,则 B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