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西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岳西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岳西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岳西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成绩

论文题目:安徽省岳西县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分析课程名称:资源科学概论

任课教师:杨平恒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班级:2012级师范(1)班

学号:222012318011090

姓名:崔蓓蓓

2015 年5月 1 日

安徽省岳西县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为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潮应运而生。在旅游业,生态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生态旅游已经被确定为世界旅游业中迅速发展的领域。我的家乡安徽省岳西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注重发展生态旅游。本文介绍了岳西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关键词:安徽省岳西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二、生态旅游兴起的原因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日益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休闲谈论的热门话题,当然,生态旅游的兴起有着其深刻的原因。

政治原因:在总结传统的大众旅游成败的基础上,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等专业人士的规划和指导,以及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因此生态旅游的兴起也就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制度保障。

经济原因:随着生产力车轮的滚滚前进,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再加上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迅猛发展也就不足为怪了。

文化意识原因:科技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认识更是不断提升到更高层次,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突破性的探究,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呼声响彻耳畔。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已经有了觉醒的突破,环保、生态、绿色等观念深入人心。

物质原因:人们在开发利用生态景区时就在考虑以一种什么方式和途径进行挖掘,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促使了人们选择相应的生态旅游产业。

总之,生态旅游的兴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转变旅游业发展

方式的必经之路。,是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的又一个归宿。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表现形式,是人类行为文明程度的重大提升和重要标志。

三、岳西县地理概况

岳西,安徽省安庆市代管县,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首批安徽省旅游强县,黄梅戏之乡,禅宗文化重要发源地,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与湖北省接壤。岳西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四区”于一体的县份。1936年,划并潜山、霍山、太湖、舒城四个县的边界结合部设置建县。总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6个社居委,总人口40.57万。森林覆盖率达73%,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全县药材现有植物类1024种,动物类79种,矿物类33种,总蕴藏量7.5万吨,其中茯苓、天麻、杜仲、麝香、石斛等30余种名贵药材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四、岳西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

(一)自然资源优势

安徽省岳西县地处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皖西南旅游重点开发县,自然资源丰富,旅游景点遍布全境。岳西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所以旅游是经济发展的方向。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借此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生态旅游作为我县旅游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岳西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73%,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被专家称为“是一座生态保存发育完好的天然花园”。

一级资源有:司空山、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鹞落坪自然保护区、明堂山、天仙河等5处。

二级资源有:枯井园、法云寺、汤池温泉、云峰峡谷、毛尖乡水库、县革命烈士陵园、罗汉松、牛草山高山草甸、古银杏、涓水湾避暑山庄、鹭鸶河大峡谷、长河古树保护群等18处。

三级资源有:金壁寺、深村红叶、太白书堂、请水寨暴动纪念碑、石畈高山蔬菜基地、鄂豫皖边区国共和谈旧址、方氏宗祠、红岩电站峡谷、黄泥古墩遗址、窖形包遗址、刘氏宗祠、袁家渡峡谷、响肠老街、兴禅寺、神马峰,大别山峡谷等59处

根据岳西旅游资源特点,岳西全境划分为三大旅游区:

中心观光休闲旅游区、西南三山一河旅游区、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

Ⅰ、中心观光休闲旅游区

本旅游区包括天堂镇、温泉镇、毛尖山乡、莲云乡、中关乡、响肠镇。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有:汤池温泉、天堂湖、鹭鸶河大峡谷、法云寺、响肠老街等。

中心观光休闲旅游区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类型丰富,质量较高。作为县城所在地,担负着与外界的主要联系,是全县的旅游接待中心,区内交通也较便捷通畅。该区的旅游功能主要定位在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上,同时也是全县的旅游集散地。

Ⅱ、西南三山一河旅游区

该旅游区包括店前镇、河图镇、冶溪镇、古坊乡、白帽镇、西坪乡、茅山乡、五河镇、岩河乡、田头乡、前河乡、菖蒲镇。本区是岳西县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主要旅游资源有司空山、妙道山、明堂山、冶溪古树保护区、天仙河等。

本区旅游资源量多、级别高、分布较为集中,且资源特色互补性较强,易形成旅游线路,但目前交通不便,可进入性较差。本区旅游形象突出观光游览、宗教朝拜与避暑度假。

Ⅲ、北部自然生态旅游区

该旅游区包括包家乡、青天乡、和平乡、黄尾镇、来榜镇、头陀镇、主簿镇、石关乡、姚河乡、巍岭乡。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有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峰峡谷、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牛草山、石关避暑度假区等。

本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是全县最好的,鹞落坪夏季凉爽的气候是较有特色的气候旅游资源。可进入性差、分布较为分散是该区的主要制约因素。本区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与良好的度假气候为旅游形象。

⒈妙道山简介

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岳西县城西南50公里处,主峰海拔1460米。园内苍松参天、瀑泉淙淙、鸟音悠悠;林海、云海相互交融,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主要景点有中华一绝--千年紫柳园、石狮哮月、孤塔凌霄、祖狮石洞、香妃谷、飞来玉梓、石船扶杯、仙憩遗踪、天生石镜、雨后晶帘、仙人下面。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即亲近自然又充满人文气息,游乐其中,乐趣无限。

⒉司空山简介

司空山景区。位于岳西县城西南70公里处,其渊源于周,开发于汉,盛极于唐。一峰玉立,直指云天。山势雄浑奇秀,景色幽深奇幻;山间云雾缭绕,晨钟暮鼓回旋。汉代,梅福(字子贞)和左慈道长都I/刁隐此山。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银敕建“无相禅寺”,造僧房5048间,下设九庵四寺,司空山一时僧尼云集,香客盈门,盛况空前。公元577年,佛教禅宗二祖(中华禅宗始祖)慧可大师受达摩,心法护经像南下隐居此山,并在此开宗说法,传衣钵于

三祖僧璨,从此,司空山成为中华佛教禅宗之发祥地,在佛教界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唐代诗人李白曾隐居于此,饱览胜景后,写下了飘逸放旷、千古传诵的《避地司空原言怀》、《瀑布》等诗篇,并刻于太白书堂故址后的石壁上。历代文人雅士纷纷前来,登高参禅、拜佛祖、访仙踪,遍题诗刻100余处。司空山著名的景观有:二祖禅刹、太白书堂、如来安禅、司空佛光、北岭松风、乌牛古石、南崖瀑布、祖师洞、传衣石、讲经台、应子石等。

⒊鹞落坪简介

国家自然保护区鹞落坪位于县城以西50 公里处的包家乡境内,是旨在保护大别山区生物多样性、涵养淮河水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示范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大别山主峰位置,生态环境十分丰富,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自然环境极为优美,区内有海拔1000 米以上的高峰 60 余座,其中驮尖、多枝尖海拔达 1750 米,分别为大别山的第二、第三高峰。气象万千、林海、云海、雾海、美丽壮观。

保护区由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构成,这里蕴藏着原麝、大鲵、娃娃鱼、大别山五针松、香果树、多枝杜鹃等众多的国家珍稀动植物,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莽莽林海、珍禽异兽、溪潭飞瀑、名山古刹... 这里是休闲消暑、回归自然的乐园。

⒋天仙河简介

天仙河景区。位于岳西县城以南35公里处,蜿蜒二十余公里,直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天柱山脚下。乘上古老的竹排漂流其间,冲激流,过险滩,其乐无穷;观两岸,青山依依,田园阡陌,风光无限。被省内外的风景旅游专家赞誉为“安徽第一漂”。

(二)社会资源

岳西县不仅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也丰富多彩。

1、“农家乐”

岳西县各景区附近还兴起了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形式——农家乐。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原生态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农家乐周围的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可以满足现代人舒缓精神压力的需要。现今农家乐主要为游客提供饮食服务和住宿服务。其食物主要以当地农民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而成的食物为主,这些食物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即健康,而且价格实惠。在农家乐休闲度假中,游客不仅能吃到农村风味的食物,还可以亲自和农家乐主人一起参与农事活动,如:喂养家禽、种菜、采茶、采桑养蚕,插秧割稻等等,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回归乡村生活的淳朴和清新。

2、红色旅游

岳西县是革命老区。1924年便有共产党的活动,1927年建立了党组织。1930年前后,在党的领导下,相继爆发了包家河、请水寨等农民暴动,成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诞生了了工农红军和赤卫队。1935年2月,高敬亭将军在岳西凉亭坳重建红二十八军。抗日战争时期,岳西组建了5支抗日爱国武装,为新四军四支队输送兵员和物资。1947年9月,刘邓大军潜力跃进大别山后,岳西人民获得解放,建立了中共岳西县委、岳西民主政府。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先烈们在岳西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开展革命活动的轨迹,留存了十分珍贵的遗迹、遗址。其中主要包括王步文故居、大别山烈士陵园。游客游览红色景区,瞻仰革命先烈为革命、为人民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增强爱国主要情感,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3、体育旅游项目是国家训练基地的功能延伸

安徽石关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位于岳西县城以北20公里石关乡。这里四面环山,依山傍水,地形似“宝葫芦”,海拔847米,森林覆盖率高,年平均气温14度,盛夏最高气温不超过28度,其凉爽独特的气候和封闭幽深的环境令人称奇。2001年该地正式移交给省体育局。省体育局已投入了3000多万元,对原有接待设施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将原来的工厂车间改建成了综合训练房,新建了综合训练馆、手球训练馆、举重训练馆和室内小游泳馆、身体训练房、运动员餐厅、小田径场等设施,新征土地建设了室外篮球场、网球场等。同时,基地大院也进一步得到了绿化、美化和亮化。每年暑假,国家体育举重队会来此进行训练暑期。岳西石关村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也正是对石关国家训练基地功能的一个有效的延伸。

4、黄梅戏之乡和岳西高腔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岳西县是黄梅戏的故乡之一。

岳西高腔属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地方古稀有剧种,岳西县的五河镇是个小戏乡,是岳西高腔的世袭领地。岳西高腔的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其基本活动形式自成体系,“唱、帮、打”浑然一体,一唱众和,锣鼓伴奏,不协管弦,风格独特。岳西高腔与黄梅戏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岳西高腔是黄梅戏的母体之一。所以,岳西县是黄梅戏的发祥地之一。在清康熙后期,岳西县就有高腔传唱。岳西高腔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岳西成立了岳西高腔传承中心,专注对高腔非遗的文化挖掘和发扬。游客可去剧社观看黄梅戏和岳西高腔的演出,欣赏民间戏曲文化。

五、结语

岳西县政府大力宣传本县的生态旅游旅游,立志把本县的生态旅游推出去,虽然本县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基础雄厚,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是缺少景区讲解人员,特别是英语讲解员,景区内缺少英文景点介绍。为此,县政府及县旅游局也正在进行改善,积极招纳优秀外语专业人才和双语导游人才。

相信在岳西县政府的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岳西县的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可以克服重重困难,走向全国,走出国外,走向全球!同时,岳西县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环境幽美,是岳西县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这就要求当地居民,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额道路,这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六、参考文献

[1]储劲松,安徽日报[N],2007

[2]江启新,岳西县志[M],黄山书社,2009

[3]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4]罗清, 关于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的分析[D],2009

[5]王佳,安庆日报[N],2010

[6]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导向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为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设计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导向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目前,生态旅游己成为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被誉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与传统旅游相比,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环保性和自然性等特点。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保护农村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发挥生态效益,同时也可进一步为农村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真正发挥绿化在文化教育、科学考察、卫生保健、环境教育、旅游观光上应有的功能,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脱贫致富。生态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都有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例子。深刻认识生态旅游在中国,特

别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全面估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通过考察麦秸沟流域资源条件,分析其发展旅游的优势,并采用生物游憩资源分析和风景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以期对各地农村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能给其他尝试开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地区提供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麦秸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北部的龙泉乡刘德村,流域面积860km,属于泾河水系二级支流,为土石沟壑区,海拔高程593~452m,相对高差1401TI左右。流域呈扇状,主沟道长 201Xm,沟壑密度0.58kmkm2。土壤以红土■作者简介收稿日期郝咪娜,女,新疆石河子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研究,E-mail: haomina201X@16 3.。 201X6-2O 为主,有效土层厚度在0~30m。天然树种主要为野生酸枣,草主要为菊科蒿草。年均降水量543mm,年均气温l3℃,l0℃以上积温在4100~4500℃;年均日照时数2192h,无霜期213d。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是在麦秸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基础上建立的。该地历史上因处旱腰带,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养分含量低,年年广种薄收,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当地一名中学教师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拿出自己所有积蓄承包了刘德村北的荒沟荒坡,并且以得天独厚的天然酸枣资源嫁接各类名优枣类品种,使嫁接成活率达90%,很快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外,旅游区还针对当地野草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项目背景: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己经成熟发展为规模巨大的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己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具体来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项目必要性: 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多年实践的积累为乡村旅游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旅游工作的重点来抓。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要求。很多地区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年俗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纳入五大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旅游拓展市场空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深入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城镇居民到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重要选择。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成本的短途旅行,旅游消费方向的转变将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为深厚、最为广阔的根基。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动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脱离、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农民科技教育文化素质得到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

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云南迪庆作为滇、川、藏联手创建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中心,有着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旅游大发展的今天,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需求。迪庆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促进迪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且能够改善迪庆藏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给藏区人民带来就业岗位,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稳定和谐。但迪庆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加深了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极为重要,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问题应得到正视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调查梳理迪庆藏区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应用SWOT 分析法对迪庆藏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挑战与机遇,进行探讨分析,并基于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SWOT的分析结果,针对目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客观、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能够为迪庆生态旅游业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时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开发与保护,促进迪庆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迪庆;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growth of tourism and economy, ecology and society,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today. Diqing of Yunnan is the center of “China Shangri-La eco-tourism area” jointly established by Yunnan, Sichuan and Tibet, possessed of unique eco-tourism resource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xtremely high demand of tourism market in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t present.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Diqing,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the protection of local eco-environmen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ibet area and increase of jobs for Tibetan, but also helpful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Diqing,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 as well as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oweve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also deepens the reliance on eco-environment and makes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come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co-tourism expans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olved effectively. In the paper, eco-tourism recourses of Diqing in Tibet area was investigated and sorted out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was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SWOT was applied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as well as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Besides, based on eco-tourism status in Diqing and SWOT analysis result, its regional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eakness and challenge in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f Diqing, objective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were propose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co-tourism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Diqing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relative poli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qing’s eco-tourism.

从化区生态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空间

从化区生态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空间目录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从化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人居情况 2.1.3 交通情况 2.1.4 旅游资源 2.1.5 旅游业在从化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从化区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3.1 优势 3.1.1 区政府态度和政策分析 3.1.2 从化区正式纳入广州市 3.1.3 生态环境良好和旅游资源丰富 3.1.4 旅游需求旺盛,潜在客源市场充足 3.1.5 旅游产业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3.2 劣势 3.2.1 化区乡村旅游缺乏总体规划 3.2.2 目的地形象不够突出 3.2.3 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 3.2.4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4 从化区旅游业出现的问题 4.1 景区宣传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4.2 我市对外交通联系方式单一 4.3 从化旅游景点需要进一步规划 5 从化区旅游业发张进步空间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 广州市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力争构建“一圈两带”新格局。“两带就是打造城郊游憩带、环城度假带。广州市目前正在重点开发的八大旅游度假区,其中半数坐落于从化。这为从化区发展修建旅游、生态旅游等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同时,从化以“建设珠三角最宜居的生态城市”为

发展总体目标。 1.2研究意义 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 的规模正加速扩大,参加旅游的人还将继续增加。旅游业是从化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还 是从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从化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 旅游业其社会意义也十分显著,在教育、健康、社会保障方面体现。同时,从化居民素质和人居环境都大大提高。 2从化区概况 2.1.1地理位置 从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面。市境东面与龙门县、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广州郊区毗邻,西面和清远市、广州市花都区交界,北面同佛冈、新丰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3° 17' -114 ° 04',北纬23° 22' -23° 56'。境内西北到东南最长直线距离约45千米,东北到正南边最大距离80千米。 2.1.2人居情况 2009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56.58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农业人口42.18万人,非农业人口14.3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74.6%和25.4%。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2。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48%。,上升0.58个千分点(公安口径)。计划生育率为95.18%, 比上年上升 1.45个百分点。 2.1.3交通情况 从化旁有白云机场,105国道、京珠、街北高速纵横贯穿太平镇。其次,广从轻轨已被列为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之一。首期建设为白云区嘉禾至从化市街口段,计划2011年 动工,2015年建成;二期再建街口至新温泉段。广从轻轨全长将达92.6公里,衔接的起始 点分别是广州火车站和从化“新温泉”度假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1.4旅游资源 从化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山、水、林、果、泉、湖为特色的山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从化是世界闻名的温泉之乡,地热资源非常丰富。从化拥有热泉眼13个,温泉地下热水日 自涌量达10000立方米,每年可供700万人次享用。从化温泉是含有氟离子和弱放射性氡以及钠、钙、钾、镁、二氧化硅等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的重碳酸钠型热泉,有重要的医疗价值,被誉为岭南第一泉”,是世界上名泉之一。] 从化是荔枝王国”,是著名的荔枝之乡,全国荔枝生产基地之一。从化优良荔枝品种有白田岗桂味、钱岗糯米糍、槐枝、西湖禾乐响、民乐青皮甜、妃子笑、攀谷子等。目前从化共种植荔枝13万亩,常年荔枝产量2万吨,每年6月中旬上市,7月达到高峰。届时,到从化品尝荔枝的客人络绎不绝。从化荔枝节已成为荔枝爱好者的盛会。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于1986年对外开放,是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位于广州市郊从化东北部,距广州93公里,交通方便,这里林深叶茂,地貌奇特, 数百座山峰起伏连绵、重峦叠嶂、波涌云涛、气象万千。 钟楼古村落位于太平镇神岗,是目前发现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为欧阳氏族人在 清咸丰年间所建好的大宅院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钱岗古村落位于太平镇钱岗村, 村内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共有900多座房屋,村民大部分姓陆,据记载,钱岗陆氏是南宋丞相陆秀夫之后裔。村里保留的房屋绝大多数为清代所建,部分建筑物还保留着宋代遗 风。 2.1.5旅游业在从化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生态观光农产业市场分析调查报告

生态观光农产业市场分析调查报告

生态观光农业市场分析调查报告 一、市场分析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但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进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特别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问,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能够肯定,生态观光农业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现代农业。 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生态园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生态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生态园的建设上将尽量尊重原来的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 2、兼顾景观生态性与与娱乐性。 在对生态园进行实地规划时将经过合理布局,采取养殖区与

种植区和观光娱乐区分开、果树中间种农作物等措施,既丰富了植物景观群落,又增加观光采摘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开发“体验经济”。 经过生态园的建设,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 4、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现代性。 在办公区、服务接待区、展示区、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的规划上将采用现代化的材质和设计方案,特别是观光者关心的卫生和洗手池的布置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农家风格。 三、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运营模式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以下5种: 1.观光农业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农业公园: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当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关于发展休闲生态旅游的思路和对策研究 休闲生态旅游是以县域环境为载体、以自然为背景、以文化为基础、以发展为前提的一种全新旅游方式。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中具体体现。我们将以我县获得了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围绕国家旅游局确定的“2018中国生态旅游年”为主题,充分整合和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这对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响“名山湿地古镇、生态休闲江左”品牌,促进江左旅游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一、江左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生态资源独特 江左五山一水四分田,地形独特。从西到东呈现明显的三个台阶,西部属天目山余脉,群山逶迤,竹林葱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代表是黄山风景区。中部丘陵湖泊相互交汇,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河水清澈,野鸟群栖,主要代表有南湖湿地风景区。东部水乡平原,河网密集,鱼塘

棋布,阡陌纵横,主要代表是邵洋水乡古镇。江左拥有山、河、湖、泊,这种地形在周边地区较为罕见。 (二)景区布局初步形成 2016年初,编制完成《江左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并相继编制完成了《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规划》、《江左县西部生态旅游规划》等23个规划,基本上形成全县旅游规划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南湖湿地风景区、邵洋古镇景区、防风古国文化园、碧坞龙潭景区及黄山风景名胜区等5个景区。其中南湖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外海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防风古国文化园景区是我县首家国家3A级景区。邵洋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初具特色 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县特色优势资源,特别是田园景观资源,“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成了江左农家乐休闲生态旅游业鲜明的特色。目前全县有休闲农业园(景区)13个,农家乐经营户进入统计范围达85户,床位407张,餐位5100多席,直接从业人员682人,全县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杨墩休闲农庄)、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特色点各2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家、特色点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家;星级农家乐3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5家,二星级21家。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中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趋势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市场规模趋势分析 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成长过渡的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于都市郊区、远离客源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以下对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7 月18 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指出,发改委等14 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 年)》。该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即2017 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达到约5500 亿元,年接待人数超过25 亿人次,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增至1.4 万亿元,带动约900 万户农民受益。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连通城乡,更富含乡愁,适应城市群居民日益增长的周边短途休闲度假消费需求,因此呈现出超出通常旅游业态的蓬勃活力,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动方案从3 个方面提出13 条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一是在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对自身欠缺营利性的建设项目,可采用周边餐饮住宿项目等优质资源捆绑方式吸引民间投资;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由第三方提供垃圾处理、环境整治等公共服务;推动民间投资新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100 个左右,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自驾路线,

生态旅游资源介绍

第五讲生态旅游资源 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关于资源的概念 1、资源的形成 资源的概念源自经济学科,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1983)。资源一度被定义为“人类财富的来源”,不断地被某一主体利用。资源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是指可以成为人的资产或利益的外界物。如作为物质资源的矿产,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且具有经济实用性。但是矿产也具有文化价值,古代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让我们联想起人类早期的文化史,至此,物质资源上升为精神资源。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物质资源,但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物质资源有了文化的内涵,成为一种文化资源。 2、资源的类型 实际上,资源是一种关系概念,表示某物对某一主体有价值。资源还可以简单的定义为有机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和能量形式。对人类来说,资源就是能在个人及社团两个水平上,满足生理、社会经济和文化需求的任何一种物质或能量形式。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生产的要素,是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源泉。通常情况下,资源可被分成两大类,不可更新资源是依赖于有限贮存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物燃料等;可更新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换句话说是从生命有机体生物量中获得的资源。然而资源又是一个动态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概念。同时资源又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和利用却是动态的和发展的。 森林和草地、湿地以及荒漠的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和多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功能,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林、副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美学、户外休闲以及文化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3.资源的动态 我们分析一下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或技术文化功能作用,就不难发现,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涉及到物质的转化(生命有机体是通过代谢活动,人类社会是通过工业过程),这种转化是能量不断(连续)流动和消耗的结果(生物圈能量来源于太阳,技术文化能量来源于化石燃料)。这种考虑又使我们提出资源的另一个定义,正如已经提到的,资源是出现在生态圈初级(primary)能量的各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而且,它也可定义为生命有机体需要的任何东西。在这个定义下,能量、物质、空间、时间和多样性都是资源,即所有的基本生态因子都是资源,不可再生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是指那些化石能源和生物能源。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资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基本生态因子,可以直接对生物发生作用的某一环境下的典型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都可称为基本生态因子或资源。所以说资源亦属于生态学的范畴。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1.旅游资源定义 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概念。“旅游资源”也不例外,旅游资源这一概念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并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得到认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定义: (1)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

广州观龙岛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专业年级:华南农业大学06生态2 组员:李、李、苏、林 上交日期:09年11月30日

观龙岛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摘要: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观龙岛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发挥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思路出发,建议观龙岛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以农家乐为主,各种生态旅游活动为辅。 关键词: SWOT分析观龙岛乡村生态旅游 沧海遗珠——观龙岛,以前叫观音沙,是番禺区石楼镇的小岛。引经据典,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江河中冲积成的沙洲,后来经过岛上的祖先通过勤劳的双手,在沙洲四周筑起堤坝,而成为一个岛,是一处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河流冲积而成的内河岛,地形平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岛的最南端是浩瀚的狮子洋,海堤外还有大量滩涂,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处难得的既具热带海滨风景,又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游览胜地。观龙岛上绿树成荫,农田河道美景如画,浪漫如诗,临岸更觉神清气爽,一片田园好风光,保留着“芭蕉河汊鱼虾,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 一、观龙岛发展的基本情况 清流村总面积9600亩,其中观龙岛占地3500亩,岛上有居民1350人,共分为5个生产队,壮丁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少留守田地,家家户户都是纯农业户,主要靠打渔和务农为生,其中打渔为副业,收获难以预测,收入不稳定。该岛未涉及任何工业,工业发展率为零,未受工业污染,岛上生态环境极好。 岛上的房子都是依岛上北堤而建的,岸边堤围长度为8公里,岛上公路刚刚建设完成。现进行堤路结合工程,堤面拓宽到7米,堤脚抬高10米,堤围加固总长7.71 km;新建观龙上水闸和观龙下水闸2座;新建观龙泵站1座;拆除并重建11个穿堤涵窦;景观节点4处。观龙岛堤围设计防洪潮重现期为50年一遇,排涝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排完;修筑9条水泥路连通南北提。现于岛东西两端修建亲水平台,预计明年10月份竣工。5年内没水灾问题,岛上没有淹水,没有缺堤,台风也影响不大。近水源处有三防物资堆放区,用以防洪、防涝、防风。 二、观龙岛生态旅游发展的SWTO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分析经济活动战略地位的重要方法,它通过对区域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 和挑战(Threat) 进行全面分析,为制定提升经济活动竞争力的战略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判断和清晰的思路。下面就运用此方法,对观龙岛生态旅游发展作以分析: (一)优势(S) 1、生态优势(环境) 观龙岛为一处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河流冲积而成的内河岛,地形平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又因为其地处珠江入海口整日凉风习习。其最南端是浩瀚的狮子洋,海堤外有大量滩涂,资源得天独厚,是一处难得的既具热带海滨风景,又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游览胜地。岛上绿树成荫,分布着几棵形态各异的老榕树。岛上居民世代以农业为主自给自足,使其岛农田生态环境良好,土地可利用资源丰富。 2、饮食优势 全农家天然食品,不进行人工加工,没受工业污染,蔬菜水果农家大田种植,现吃现摘,鸡鸭鱼虾生态放养,现煮现捉,食品原料新鲜安全,各色各样农家菜传统正宗。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 袁书琪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摘 要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 的过程中。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特性,类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2-0109-05On the characteristic ,type and evaluati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Y UAN Shuqi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2):109~113. 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world tourism .T 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issu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weak .Based on the action of our country 's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 tio n and evaluatio 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natio nal standard and the abundant ex perience of long -term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 forw ard the char -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 stem of ecology ical tourism resource put fo rward .T he essence issues have special sig nificance to w ester n China wh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eak in our country .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ty pe ,evaluatio n sy stem .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R ].北京.2)国家环保局.2002.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R ].北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310011)。**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09 改回日期:2002-12-10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应当引起旅游学界对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的足够重视。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新国家标准,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正处在深化的过程中,而对相对较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不少问题[2,5]。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讨论1)。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是否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3]。迄今为止,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只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而未涉及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亟待研究。2.1 生态旅游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取决于生态旅游的特性。 我国正在研制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对生态旅游涵义的界定,是一切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的前提2) 。 诚然,迄今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看法很多,但共识的成份比较大,且趋同的态势明显[4]。2.1.1 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从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依赖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这里所谓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但也包括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而一般旅游吸引力来自景观美或某种兴趣活动的便利。2.1.2 生态旅游的场所 从旅游活动场所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处于环境质量优越的自然环境。当 今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且远离人类社会。所以这里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2.1.3 生态旅游的目标 从旅游开发的目标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侧重生态效益。生态旅游地的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 logy 2004,23(2):109~113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4.0059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导语:乡村旅游是跟随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掀起一股时尚潮流,虽然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其发展的快速,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与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及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以及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与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及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

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与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