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2014年初中数学培优提高)

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2014年初中数学培优提高)

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2014年初中数学培优提高)
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2014年初中数学培优提高)

第三十讲 从创新构造入手

有些数学问题直接求解比较困难,可通过创造性构造转化问题而使问题获解.

所谓构造法,就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依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给出的信息,把问题作适当的加工处理.构造与问题相关的数学模式,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沟通解题思路的方法.构造法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对问题结构特点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

构造法的基本形式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以所求结论为“方向”,构造一种新的数学形式,初中阶段常用的构造解题的基本方法有:

1.构造方程;

2.构造函数;

3.构造图形;

4.对于存在性问题,构造实例;

5.对于错误的命题,构造反例;

6.构造等价命题等.

【例题求解】

【例1】 设1a 、2a 、1b 、2b 都为实数,21a a ≠,满足))(())((22122111b a b a b a b a ++=++,求

证:1))(())((22211211-=++=++b a b a b a b a .

思路点拨 可以从展开已知等式、按比例性质变形已知等式等角度尝试.仔细观察已知等式特点,1a 、2a 可看作方程1))((21=++b x b x 的两根,则))((1))((2121a x a x b x b x --=-++,通过构造方程揭示题设条件与结论的内在规律,解题思路新颖而深刻.

注:一般说来,构造法包含下述两层意思:利用抽象的普遍性,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具体问题的特殊性,给所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框架,强调数学应用的数学建模是前一层意思的代表,而后一层意思的“框架”含义更为广泛,如方程、函数、图形、“抽屉”等.

【例2】 求代数式1342222+-+++x x x x 的最小值.

思路点拨 用一般求最值的方法很难求出此代数式的最小值.

222222)30()2()10()1(13422-+-+-++=+-+++x x x x x x ,于是问题转化为:在x 轴上求一点

C(1,0),使它到两点A(一1,1)和B(2,3)的距离和(CA+CB)最小,利用对称性可求出C 点坐标.这样,通过构造图形而使问题获解.

【例3】 已知b 、c 为整数,方程052=++c bx x 的两根都大于1-且小于0,求b 和c 的值.

思路点拨 利用求根公式,解不等式组求出b 、c 的范围,这是解本例的基本思路,解法繁难.由于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构造函数,令c bx x y ++=25,从讨论抛物线与x 轴交点在1-与0之间所满足的约束条件入手.

【例4】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a ,AB=b ,问:能否在Ab 边上找一点E,使E 点与C 、D 的连线将此矩形分成三个彼此相似的三角形?若能找到,这样的E 点有几个?若不能找到,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假设在AB 边上存在点E,使Rt △ADE ∽Rt △BEC ∽Rt △ECD,又设AE=x ,则BC BE AE AD =,即a

x b x a -=,于是将问题转化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实根,在一定条件下有几个实根的研究,通过构造方程解决问题.

【例5】 试证:世界上任何6个人,总有3人彼此认识或者彼此不认识.

思路点拨 构造图形解题,我们把“人”看作“点”,把2个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染成颜色的线段.比如2个人彼此认识就把连接2个人的对应点的线段染成红色;2个人彼此不认识,就把相应的线段染成蓝色,这样,有3个人彼此认识就是存在一个3边都是红色的三角形,否则就是存在一个3边都是蓝色的三角形,这样本题就化作:

已知有6个点,任何3点不共线,每2点之间用线段连结起来,并染上红色或蓝色,并且一条边只能染成一种颜色.证明:不管怎么染色,总可以找出三边同色的三角形.

注:“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少时难入微”数形互助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主要体现在:

(1)几何问题代数化;

(2)利用图形图表解代数问题;

(3)构造函数,借用函数图象探讨方程的解.

利用代数法解几何题,往往是以较少的量的字母表示相关的几何量,根据几何图形性质列出代数式或方程(组),再进行计算或证明.

特别地,证明几何存在性的问题可构造方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的的代数模型求证;应用为韦达定理,讨论几何图形位置的可能性.

有些问题可通过改变形式或换个说法,构造等价命题或辅助命题,使问题清晰且易于把握.

对于存在性问题,可根据问题要求构造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结论对象,即所谓的存在性问题的“构造性证明”. 学历训练

1.若关于x 的方程012)1(22=-+-mx x m 的所有根都是比1小的正实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是 .

2.已知a 、b 、c 、d 是四个不同的有理数,且1))((=++d a c a ,1))((=++d b c b ,那么))((c b c a ++的值是 .

3.代数式9)12(422+-++x x 的最小值为 .

4.A 、B 、C 、D 、E 、F 六个足球队单循环赛,已知A 、B 、C 、D 、E 五个队已经分别比赛 了5、4、3、2、1场,则还未与B 队比赛的球队是 .

5.若实数a 、b 满足122=++b ab a ,且22b a ab t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6.设实数分别s 、t 分别满足0199192=++s s ,019992=++t t ,并且1≠st ,求t

s st 14++的值. 7.已知实数a 、b 、c 满足0))((<+++c b a c a ,求证:)(4)(2c b a a c b ++>-.

8.写出10个不同的自然数,使得它们中的每个是这10个数和的一个约数,并说明写出的10个自然数符合题设条件的理由.

9.求所有的实数x ,使得x

x x x 111-+-= .

10.若是不全为零且绝对值都小于106的整数.求证:2110132>

++c b a .

11.已知关于x 的方程k x x =+-1322有四个不同的实根,求k 的取值范围.

12.设10<

13.从自然数l,2,3,…354中任取178个数,试证:其中必有两个数,它们的差为177.

14.已知a 、b 、c 、d 、e 是满足8=++++e d c b a ,162222=++++e d c b a 的实数,试确定e 的最大值.

15.如图,已知一等腰梯形,其底为a 和b ,高为h .

(1)在梯形的对称轴上求作点P ,使从点P 看两腰的视角为直角;

(2)求点P 到两底边的距离;

(3)在什么条件下可作出P 点?

初中数学培优提高中位线及其应用

中位线及其应用 中位线是三角形与梯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由于它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及平行线紧密相连,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及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 如图2-53所示.△ABC中,AD⊥BC于D,E,F, △ABC的面积. 分析由条件知,EF,EG分别是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BC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及条件中所给出的数量关系,不难求出△ABC的高AD及底边BC的长. 解由已知,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所以,EF是△ABD的一条中位线,所以 由条件AD+EF=12(厘米)得 EF=4(厘米), 从而 AD=8(厘米), 由于E,G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EG是△ABC的一条中位线,所以 BC=2EG=2×6=12(厘米), 显然,AD是BC上的高,所以

例2 如图 2-54 所示.△ABC中,∠B,∠C的平分线BE,CF相交于O,AG⊥BE于G,AH⊥CF 于H. (1)求证:GH∥BC; (2)若AB=9厘米,AC=14厘米,BC=18厘米,求GH. 分析若延长AG,设延长线交BC于M.由角平分线的对称性可以证明△ABG≌△MBG,从而G是AM的中点;同样,延长AH交BC于N,H是AN的中点,从而GH就是△AMN的中位线,所以GH ∥BC,进而,利用△ABC的三边长可求出GH的长度. (1)证分别延长AG,AH交BC于M,N,在△ABM中,由已知,BG平分∠ABM,BG⊥AM,所以 △ABG≌△MBG(ASA). 从而,G是AM的中点.同理可证 △ACH≌△NCH(ASA), 从而,H是AN的中点.所以GH是△AMN的中位线,从而,HG∥MN,即 HG∥BC. (2)解由(1)知,△ABG≌△MBG及△ACH≌△NCH,所以 AB=BM=9厘米,AC=CN=14厘米. 又BC=18厘米,所以 BN=BC-CN=18-14=4(厘米),

初二数学培优竞赛题

―――――-―――――――――――――――装――――――订――――――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考场纪律:正常( ) 不正常( ) 初二数学培优竞赛题 1.已知△ABC,∠BAF=Rt ∠,∠D=75°,AB=AD,延长BA 作CE ⊥BA 交AB 于点E, ∠BAG=∠CAF (16分) (1)画出与△ABC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要求与图中的任意一条边重合)(4分) (2)当∠D=80°时其余条件不变△ABC 还与你画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那么如果∠BAF=80°呢?(任选一个你画的三角形证明)(6分) (3)根据(2)(3)题你得出的结论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你画的三角形于与△ABC 的面积相同(6分) 2.已知直线y=x+3交x 于A ,y 于B ,直线y=-x+2,交x 于C ,y 于D,P 为AB 的中点,过点P,(4,0)两点画直线,交直线y=-x+2于Q (14分) (1)求A,B,C,D,P,Q 的坐标(3分) (2)求直线P,(4,0)的函数表达式(2分) (3)求∠BPQ 的度数(5分) (4)若直线AB 上有点K ,连结KQ ,当△PK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QK 的长以及△PKQ 的面积(4分) 3.已知函数y = -2*x + 3与函数y=ax+b 的夹角为30°(11分) (1)求a,b 的值(1分) (2)设函数y = -2*x + 3在第四象限交的第三个格点为P ,交y 于A 函数y=ax+b 交x 于B ,求ΔABP 的面积和周长(4分) (3)如果直线l 平行于直线y=ax+b ,并与x 轴交于点C,且点C 与点B 对称,求ΔCAP 的

学而思初二数学上册培优辅导讲义(人教版新编)

第1讲 与相交有关概念及平行线的判定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 2.掌握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平行、内错角、中旁内角的定义,并能用图形或几何符号表示它们. 3.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条件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一共构成哪 几对对顶角?一共构成哪几对邻补角? 【解法指导】 ⑴对顶角和邻补角是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图角. ⑵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⑶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有6对对顶角. 12对邻补角. 【变式题组】 01.如右图所示,直线AB 、CD 、EF 相交于P 、Q 、R ,则: ⑴∠ARC 的对顶角是 . 邻补角是 .⑵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 02.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2对对顶角; 当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6对对顶角; 当四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12对对顶角. A B C D E F A C D E F P Q R

问:当有100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时共有 对顶角. 【例2】如图所示,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平分∠BOC 、 ∠AOC . ⑴求∠EOF 的度数; ⑵写出∠BOE 的余角及补角. 【解法指导】解这类求角大小的问题,要根据所涉及的角的定义,以及各角的数量关系,把它们转化为代数式 从而求解; 【解】⑴∵OE 、OF 平分∠BOC 、∠AOC ∴∠EOC =21∠BOC ,∠FOC =21 ∠AOC ∴ ∠EOF =∠EOC +∠FOC =2 1∠BOC +2 1 ∠AOC =()AOC BOC ∠+∠21 又∵∠BOC +∠ AOC =180° ∴∠EOF =21 ×180°=90° ⑵∠BOE 的余角是:∠COF 、∠AOF ;∠ BOE 的补角是:∠AOE.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且∠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 40° C .50° D .80° C E F E A A C D O (第1题图) 1 4 3 2 (第2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29讲)

八年级数学讲义目录

专题01 整式的乘除 阅读与思考 指数运算律是整式乘除的基础,有以下5个公式:m n m n a a a +?=, ()m n mn a a =,()n n n ab a b =, (0)m n m n a a a a -÷=≠,01(0)a a =≠,1 (0)p p a a a -= ≠. 学习指数运算律应注意: 1.运算律成立的条件; 2.运算律中字母的意义: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或者多项式; 3.运算律的正向运用、逆向运用、综合运用.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是整式除法的延拓与发展,方法与多位数除以多位数的演算方法相似,基本步骤是: 1.将被除式和除式按照某字母的降幂排列,如有缺项,要留空位; 2.确定商式,竖式演算式,同类项上下对齐; 3.演算到余式为零或余式的次数小于除式的次数为止. 例题与求解 【例1】(1)若n 为不等式200 3006n >的解,则n 的最小正整数的值为 . (“华罗庚杯”香港中学竞赛试题) (2)已知21x x +=,那么432 222005x x x x +--+= . (“华杯赛”试题) (3)把26 (1)x x -+展开后得121121211210a x a x a x a x a +++++L ,则 121086420a a a a a a a ++++++= .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4)若5 4 3 2 37629()()()()()x x x x x x a x b x c x d x e -+-++=-----则 ab ac ad ae bc bd be cd ce de +++++++++= . (创新杯训练试题) 解题思路:对于(1),从幂的乘方逆用入手;对于(2),目前无法求x 值,可考虑高次多项式用低次多项式表示;对于(3),它是一个恒等式,即在x 允许取值范围内取任何一个值代入计算,故可考虑赋值法;对于(4),可考虑比较系数法.

初中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提高题与常考题和培优题(含解析)-

1 — H C. f J 4 7 "I i D. -J 0 4 > 初中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提高题与常考题和培优题 (含解 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 ?已知a >b ,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a 2v b 2 B. 2a v 2b C. a+2v b+2 D.- a v- b 2?不等式2x+3>3x+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0 *' B. —o —0 C. —tT r D.o 卜 3.若关于x 的不等式3-x >a 的解集为x v 4,则关于m 的不等式2m+3v 1的 解为( ) A. m v 2 B. m> 1 C. m>- 2 D. m v- 1 4.关于x 的不等式x - b >0恰有两个负整数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5. A. -3v b v - 2 B.- 3v b <- 2 C. 0 B.- 1 C . - 2 D . 3 -3< b <- 2 D. - 3< b v- 2 不等式组 的最小整数解是( 6. 已知点P (1 - 2a , a+3)在第二象限,则 A. a v - 3 B. a C. v a v 3 D. a 的取值范围是( -3v a v 丄 2 7. A. r 3x+2>-4 4 B . 5 C. 6 D.无数个 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的个数是( 8. 已知 2xl-y=2k+l A. —1 v k v- 丄 B.— v k v 1 C. 0v k v 1 D. 0v kvJ- 2 2 2 A . J 0 4 \ ■ -3 0 4 且-1v x - y v 0,则k 的取值范围为(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9. B L J ) 2

初中数学九年级培优教程整理全

初中数学九年级培优目录 第1讲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P2----7) 第2讲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P7----12) 第3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13----16) 第4讲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P16----22) 第5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P23----26) 第6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P27----30) 第7讲旋转和旋转变换(一)(P30----38) 第8讲旋转和旋转变换(二)(P38----46) 第9讲圆的基本性质(P47----51) 第10讲圆心角和圆周角(P52----61) 第11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62----69) 第12讲圆等积证明及变换((P70----76) 第13讲弧长和扇形面积(P76----78) 第14讲概率初步(P78----85) 第15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P85----91) 第16讲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综合应用(P92----98) 第17讲二次函数的应用(P99----108) 第18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P109----117) 第19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P118-----124) 第20讲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P124-----130) 每天进步一点点! 坚持就是胜利!

第1讲 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能准确进行辨析; 2.掌握二次根式有关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性质进行化简; 3.会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挖掘题中隐含条件,求参数的值(或取值围). 经典·考题·赏析 【例1】 (荆州)下列根式中属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解法指导】判断式子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有两点:①被开方式中不能含分母;②被开方式中不能有可开尽方的数或式子. B 中含分母,C 、D 含开方数4、9,故选A. 【变式题组】 1.⑴()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例2】(黔东南)方程480x -=,当y >0时,m 的取值围是( ) A .0<m <1 B .m ≥2 C .m <2 D .m ≤2 【解法指导】本题属于两个非负数的代数和问题,隐含两个代数式均为0的结论.由题意得4x -8=0,x -y -m =0.化为y =2-m ,则2-m >0,故选C. 【变式题组】 2.()若实数x 、y 2 (0y -=,则xy 的值是__________. 3.2()x y =+,则x -y 的值为( ) A .- 1 B .1 C .2 D .3 4.()使代数式4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围是( ) A .x >3 B .x ≥3 C .x >4 D .x ≥3且x ≠4 5.()2 2(4)0a c --=,则a -b -c =________.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初中数学定点问题知识点与常考难题和培优提高练习压轴题(含解析)

初中数学定点问题知识点与常考难题和培优提高练习压轴题 (含解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定点问题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定点题型 定点问题,初中一般是直线或抛物线恒过定点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解法是根据直线或抛物线的动因,先选择适当的参数,用参数表示出直线或抛物线方程,然后按参数整理,并令参数的系数为0得方程组,解方程方程组求出定点坐标. 解题思路: 这类问题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①第一种方法:是从特殊入手,通过考查极端位置,探索出“定值”是多少,再证明这个点(值)与变量无关;②第二种方法:是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点(定值)。具体地说,就是将要证明或要求解的量表示为某个合适变量的函数,化简消去变量即得定值。 一、直线过定点问题: 解法1:取特殊值法 给方程中的参数取定两个特殊值,这样就得到关于x,y的两个方程,从中解出x,y即为所求的定点,然后再将此点代入原方程验证即可。 例1:求直线(m+1)x+(m-1)y-2=0所通过的定点P的坐标。 解:令m=-1,可得y=-1;令m=1,可得x=1。将(1,-1)点代入原方程得: (m+1)· 1+(m-1)(-1)-2=0 成立,所以该定点P为(1,-1)。 解法2:由“y-y0=k(x-x0)”求定点把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改写成y-y0=k(x-x0)的形式,这样就证明了它所表示的所有直线必过定点(x0,y0)。 例2:已知(k+1)x-(k-1)y-2k=0为直线l的方程,求证不论k取任何实数值时,直线l必过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 证明:由已知直线l的方程得(k+1)x=(k-1)y+2k,∴(k+1)x-(k+1)=(k-1)y+(k-1),不论k取任何实数值时,直线l必过定点M(1,-1)。 解法3:方程思想 若方程的解有无穷多个,则方程的系数均为0,利用这一方法的思路是将原方程整理为以参数为主元的方程,然后利用系数为零求得。 例3:若 2a-3b=1(a,b∈R),求证:直线 ax+by=5必过定点。 解:由已知得 ax+by=5(2a-3b),即 a(x-10)+b(y-15)=0 无论a,b为何值上式均成立,所以a,b的系数同时为0,所以过定点(10,15)。 解法4:直线系观点 过定点的直线系A1x+B1y+C1+λ(A2x+B2y+C2)=0表示通过两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 +C2=0交点的直线系,而这交点即为直线系所通过的定点。 例4:求证对任意的实数m,直线(m-1)x+2(m-1)y=m-5必过定点。 解:原式可整理为(x+2y-1)m-(x+y-5)=0 1.直线l:kx﹣y+2k+1=0必过定点. 2.直线y=mx+2m+14过定点. 3.直线kx+3y+k﹣9=0过定点. 4.设a+b=3,则直线ax+by=1恒过定点. 5.当a+b+c=0时,直线ax+by+c=0必过定点. 6.直线(m﹣1)x+y+2m+1=0过定点. 7.直线(2a﹣1)x+2ay+3=0恒过的定点是. 8.对于任意实数m.n,直线(m+n)x+12my﹣2n=0恒过定点的坐标是.

七年级数学培优竞赛教案

奥数培训之趣味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1、诗仙李白豪放豁达,有斗酒诗百篇的美名,为唐代“饮中八仙”之一, 民间流传李白买酒歌谣,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抖,三遇店和花,喝完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解:设酒壶中原有酒x 斗,“三遇店和花”意思是李白三遇店,同时也三见花。 第一次见店又见花后,酒有:12-x ; 第二次见店又见花后,酒有:1-122)( -x ; 第三次见店又见花后,喝完壶中酒,所以 依题意,得 ()[]0111222=---x 解方程,得 87= x 答:酒壶中原有酒8 7斗。 2、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的羊数就一样了”,求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 解:设甲有x 只羊,乙有y 只羊。依题意,得 ()? ??+=--=+11121y x y x 解方程组,得? ??==57y x 所以甲牧童有羊7只,乙牧童有5只。 3、一片牧场上的草长得一样快,已知60头牛24天可将草吃完,而30头牛60天可将草吃完.那么,若在120天里将草吃完,则需要( )头牛 A 、16 B 、18 C 、20 D 、22 分析:设草一天增加量是a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的量是b ,原有草的量是c ,根据60头牛24天可将草吃完,而30头牛60天可将草吃完,列方程组,用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即可求解。

解:设草一天增加量是a ,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的量是b ,原有草的量是c 。 根据题意,得 ???==???+=?+=?b c b a a c b a c b 120010606030242460解得, 则若在120天里将草吃完,则需要牛的头数是20120120=+b a c 。故选C 。 4、杯子中有大半杯水,第二天较第一天减少了10%,第三天又较第二天增加了10%,那么,第三天杯中的水量与第一天杯中的水量相比的结果是( ) A .一样多. B .多了. C .少了. D .多少都可能. 解:设杯中原有水量为a ,依题意可得, 第二天杯中水量为a ×(1-10%)=0.9a ; 第三天杯中水量为(0.9a)×(1+10%)=0.9×1.1×a ; 第三天杯中水量与第一天杯中水量之比为199.01.19.01.19.0<=?=??a a 。 所以第三天杯中水量比第一天杯中水量少了,选C . 5、 甲杯中盛有2m 毫升红墨水,乙杯中盛有m 毫升蓝墨水,从甲杯倒出a 毫升到乙杯里(0<a <m ),搅匀后,又从乙杯倒出a 毫升到甲杯里,则这时( )。 A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比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少. B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比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多. C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和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相同. D .甲杯中混入的蓝墨水与乙杯中混入的红墨水多少关系不定. 解:从甲杯倒出a 毫升红墨水到乙杯中以后: 乙杯中含红墨水的比例是a m a +, 乙杯中含蓝墨水的比例是 a m m +, 再从乙杯倒出a 毫升混合墨水到甲杯中以后: 乙杯中含有的红墨水的数量是毫升a m ma a m a a a +=+?- ①

初三数学培优辅导专题

1、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 A . B. C. D. 2、已知:如图,AD ∥EF ,∠1=∠2.求证:AB ∥DG . 3、如图,要设计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花坛上底长120米,下底长180米,上下底相距80米,在两腰中点连线(虚线)处有一条横向甬道,上下底之间有两条纵向甬道,各甬道的宽度相等.设甬道的宽为x 米. (1)用含x 的式子表示横向甬道的面积; (2)当三条甬道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八分之一时,求甬道的宽; (3)根据设计的要求,甬道的宽不能超过6米.如果修建甬道的总费用(万元)与甬道的宽度成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是5.7,花坛其余部分的绿化费用为每平方米0.02万元,那么当甬道的宽度为多少米时,所建花坛的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是多少万元?

1、计算:0 060cos 160sin 30tan -+= 2、甲、乙两同学从A 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 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 (千米)和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 ) (1) 他们都行驶了18千米; (2) 甲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 (3) 乙比甲晚出发了0.5小时; (4) 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5) 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其中,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正方形ABCD 中,P 为AB 上一点,连接CP ,过B 作BE ⊥CP 于E 。 (1)如图1,连接DE ,过E 作EF ⊥DE 交BC 于F ,求证:BP=BF 。 (2)如图2,连接AE ,分别以AE 、BE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EG 、BEF ,连接DF ,求证:AG ⊥DF 图1 图2 P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初中数学培优方案

2017年秋期七 (6)班数学学科培优补差方案 一、培优补差意义: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入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使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 展”。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越爱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数学学业发展参差不齐,因此培优补差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数学培优补差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课外辅导为有效补充,对成绩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针对性指导,让他们成绩更优秀,专长得发展,对学习有困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业得以进步。重视培优补差不但能促使优生数学素养提升,差生学习兴趣、能力提高,还能促使教师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后进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必做题”建础题,第二层: 选做题”彳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补差。 5、每单元进行简单测评,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三、培优对象: 孙元奇、凌巧、李英凯、曾晴、查宇航、刚亚鹏、xxxx、xx、xx、xx、xx 四、补差对象: xx、xx、xx 航、xx、xx、 xx 彤、xx、xxxx、xx、xx 淼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争取让好的吃的饱,让差的吃的着。 二.差原因分析 1、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2、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期望水平低,他们大多缺乏辅导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关心,放纵孩子,甚至认为读书无所谓,有的说:“我不识字不也过得很好。”这大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

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三.采取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应该是掌握学习策略。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特点,帮助他们掌握控制自己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活动的普通认知策略、解决本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省认知策略和学习努力程度调控策略等,对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习肯定是有益的。

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争取让好的吃的饱,让差的吃的着。 二.差原因分析 1、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2、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期望水平低,他们大多缺乏辅导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

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关心,放纵孩子,甚至认为读书无所谓,有的说:“我不识字不也过得很好。”这大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三.采取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含解析)专题24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专题24 相交线与平行线 阅读与思考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同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 当两条直线相交或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就产生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位置关系角,善于从相交线中识别出以上不同名称的角是解相关问题的基础,把握对顶角有公共顶点,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没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边在截线上,这是识图的关键.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和重要性质是我们研究平行线问题的主要依据. 1.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它和另一条也垂直. 熟悉以下基本图形: 例题与求解 【例1】 (1) 如图①,AB ∥DE ,∠ABC =0 80,∠CDE =0 140,则∠BCD =__________. (安徽省中考试题) (2) 如图②,已知直线AB ∥CD ,∠C =0 115,∠A =0 25,则∠E =___________.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试题)

图② A 解题思路:作平行线,运用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进行求解. 【例2】如图,平行直线AB ,CD 与相交直线EF ,GH 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 A .4对 B .8对 C .12对 D .16对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解题思路:每一个“三线八角”基本图形都有两对同旁内角,从对原图进行分解入手. C D B 例2题图 例3题图 【例3】 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E ,DF ⊥AB 于F ,AC //ED ,CE 是∠ACB 的平分线,求证:∠EDF =∠BDF . (天津市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综合运用垂直定义、角平分线、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由于图形复杂,因此,证明前注意分解图形. 【例4】 如图,已知AB ∥CD ,∠EAF = 41∠EAB ,∠FCF =41∠ECD .求证:∠AFC =4 3 ∠AEC . (湖北省武汉市竞赛试题) D E C A B 图1

初中数学共圆问题考点与-常考难题和培优提高练习学习压轴题(含解析~)

初中数学共圆问题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问题探究: 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怎样排? 四点共圆是平面几何证题中一个十分有利的工具,四点共圆这类问题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 证明某四点共圆或者以四点共圆为基础证明若干点共圆; (2) 通过某四点共圆得到一些重要结论,进而解决问题 下面给出与四点共圆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 (1) 若干个点与某定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些点在一个圆上; (2) 在若干个点中有两点,其他点对这两点所成线段的视角均为直角,则这些点共圆; (3) 若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或有一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四点共圆; (4) 若点C 、D 在线段AB 的同侧,且ACB ADB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5) 若线段AB CD 、交于E 点,且AE EB CE E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6) 若相交线段PA PB 、上各有一点C D 、,且PA PC PB P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四点共圆问题不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是直线形和圆之间度量关系或者位置关系相互转化的媒介。 1.如图,把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放在破损玻璃镜的圆周上,两直角边与圆弧分别交于点M 、N ,量得OM=8cm ,ON=6cm ,则该圆玻璃镜的半径是( ) A .cm B .5cm C .6cm D .10cm 2.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它的中心共5个点能确定 个不同的圆. 3.如图,若AD 、BE 为△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I 为内心,若C ,D ,I ,E 四点共圆,且DE=1,则ID= . 4.如图,在△ABC 中,AD ,BE 分别是∠A ,∠B 的角平分线,O 是AD 与BE 的交点,若C ,D ,O ,E 四点共圆,DE=3,则△ODE 的内切圆半径为 . 5.如图,已知A ,B ,C ,D 四点共圆,且AC=BC .求证:DC 平分∠BDE . 6.如图,BD ,AH 分别是△ABC 的高,求证:A 、B 、H 、D 四点共圆. 7.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求证:A ,B ,C ,D 四个顶点共圆. 8.如图,四边形ABCD 中,∠B=∠D=90°,点E 为AC 的中点,则A ,B ,C ,D 四点共圆吗? 9.如图所示,I 为△ABC 的内心,求证:△BIC 的外心O 与A 、B 、C 四点共圆. 10.如图,在△ABC 中,AD ⊥BC ,DE ⊥AB ,DF ⊥AC .求证:B 、E 、F 、C 四点共圆. 11.O 和H 分别是△ABC 的外心和垂心,若∠BAC=60°,求证:B 、0、H 、C 的共圆.

学而思七年级数学培优讲义版全年级章节培优-绝对经典

第1讲 与有理数有关的概念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负数的产生过程,能够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会进行有理的分类,体会并运用数学中的分类思想. 3.理解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会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经典·考题·赏析 【例1】写出下列各语句的实际意义 ⑴向前-7米⑵收人-50元⑶体重增加-3千克 【解法指导】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合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二是它们具有数量.而且必须是同类两,如“向前与自后、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等等” 解:⑴向前-7米表示向后7米⑵收入-50元表示支出50元⑶体重增加-3千克表示体重减小3千克. 【变式题组】 01.如果+10%表示增加10%,那么减少8%可以记作( ) A . -18% B . -8% C . +2% D . +8% 02.(金华)如果+3吨表示运入仓库的大米吨数,那么运出5吨大米表示为( ) A . -5吨 B . +5吨 C . -3吨 D . +3吨 03.(山西)北京与纽约的时差-13(负号表示同一时刻纽约时间比北京晚).如现在是北京时间l5:00,纽约时问是____ 【例2】在-227 ,π,0.033. 3这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解法指导】有理数的分类:⑴按正负性分类,有理数0 ??????????????? 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份数;按整数、分数分类,有理数?????????????????正整数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其中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因为π=3.1415926… 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所以π不是有理数,-227 是分数0.033.3是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成分数形式,0是整数,所以都是有理数,故选C . 【变式题组】

初中数学数与式提高练习与难题和培优综合题压轴题(含解析)-

初中数学数与式提高练习与难题和培优综合题压轴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设y=|x﹣1|+|x+1|,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y没有最小值?B.只有一个x使y取最小值 C.有限个x(不止一个)y取最小值 D.有无穷多个x使y取最小值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是8的立方根B.±4是64的立方根 C.﹣是的平方根?D.4是的算术平方根 3.用同样多的钱,买一等毛线,可以买3千克;买二等毛线,可以买4千克,如果用买a千克一等毛线的钱去买二等毛线,可以买 ( ) A.a千克B.a千克C.a千克?D.a千克 4.如图,长方形内的阴影部分是由四个半圆围成的图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B.?C.D. 5.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2a4+2b4+c4=2a2c2+2b2c2,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6.现有一列式子:①552﹣452;②5552﹣4452;③55552﹣44452…则第⑧个式子的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1.1111111×1016?B.1.1111111×1027 C.1.111111×1056?D.1.1111111×1017 7.如图,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内装有高a厘米的墨水,将瓶盖盖好后倒置,

墨水水面高为h厘米,则瓶内的墨水的体积约占玻璃瓶容积的( ) A.?B.C.?D. 8.如果m为整数,那么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m的值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若4与可以合并,则m的值不可以是( ) A.?B.C.?D. 10.设a为﹣的小数部分,b为﹣的小数部分.则﹣的值为() A.+﹣1?B.﹣+1?C.﹣﹣1 D.++1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1.与最接近的整数是. 12.规定用符号[m]表示一个实数m的整数部分,例如:[]=0,[3.14]=3.按此规定[]的值为. 13.若,则= . 14.如图,边长为m+4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矩形,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4,则另一边长为. 15.已知A=2x+1,B是多项式,在计算B+A时,某同学把B+A看成了B÷A,结果得x2﹣3,则B+A= .

(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通用

超级资源:(合集)八年级数学培优和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 案(15套) 1、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知识精读】 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的公因式的确定方法是: (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 【分类解析】 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a x abx acx ax m m m m 2 2 13 (2)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分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提出“-”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解:-+--=--+++++a x abx acx ax ax ax bx c x m m m m m 2 2 1323() (2)有时将因式经过符号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 为自然数时,() ()()()a b b a a b b a n n n n -=--=----222121;,是在因式分解过程中常用的因式

变换. 解:a a b a b a ab b a ()()()-+---3 2 2 22 ) 243)((] 2)(2))[(() (2)(2)(222 223b b ab a b a a b b a a b a b a a b a ab b a a b a a ++--=+-+--=-+-+-= 2. 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计算过程 例:计算1368 987 521136898745613689872681368987123? +?+?+? 分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987 1368 ,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结果. 解:原式)521456268123(1368987 +++?= =?=987 1368 1368987 3. 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 例:不解方程组23 532 x y x y +=-=-??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的值. 分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2x y +和53x y -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2,观察代数式,发现每一项都含有2x y +,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2x y +和53x y -的式子,即可求出结果. 解:()()()()()()()223322233253x y x y x x y x y x y x x y x y +-++=+-+=+- 把2x y +和53x y -分别为3和-2带入上式,求得代数式的值是-6. 4. 在代数证明题中的应用 例: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分析:首先利用因式分解把代数式恒等变形,接着只需证明每一项都是10的倍数即可. 3 23233222 222n n n n n n n n ++++-+-=+-- =+-+=?-?33122110352 22n n n n ()() Θ对任意自然数n ,103?n 和52?n 都是10的倍数. ∴-+-++3 2322 2n n n n 一定是10的倍数 5、中考点拨:

初二数学培优辅导

初二数学辅导(1) 一.选择题: 1. 2x =-,那么( ) A.2x D.2≥x 2.已知21+=m ,21-=n ,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 ) A.9 B.±3 C.3 D.5 3.若ab a 1+ 有意义,那么直角坐标系系中点A ),(b a 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若a .b 为实数,且011=-++b a ,则2014 ) (ab 的值为( ) A.0 B.1 C.-1 D.±1 5 n 的最小值是( ) A .2 B .3 C .4 D .5 6.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2(6)100a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 A.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 7.已知a <b ,化简二次根式b a 3-的正确结果是( ) A .ab a -- B .ab a - C .ab a D .ab a - 8 .已知1a a + =1 a a -的值为( ) A .±.8 C ..6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 A.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B.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四个角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0.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平分对角 11.若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 必定是( ) A.菱形 B.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C.正方形 D.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