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学院硕士学位点专业培养方案框架-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理学院硕士学位点专业培养方案框架-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理学院硕士学位点专业培养方案框架-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理学院硕士学位点专业培养方案框架-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动力学与控制

(专业代码:080122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动力学与控制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可以在土木、机械、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以及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本学科是目前应用力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计算及控制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着眼于开展面向学科前沿与工程实际需求的交叉学科研究,培养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尤其注重对各种工程系统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土木、机械、车辆、航空、航天和智能机器人等工程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工程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

2.智能材料与结构控制

3.机器人系统动力学

4.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研究室集体培养相结合;讲课、讨论和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教研室的集体培养作用,注重研究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学习年限:2年半。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0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全面培训硕士生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论文研究工作应注重培养硕士生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目标凝练能力等,并应特别注重培养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学位论文题目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二年制应在第二学期开题)确定,并由硕士生在研究室或一级学科范围内作选题及预研报告,广泛听取意见。论文选题应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具有先进性。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经导师和研究室审核同意后实施。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院和学院定期组织检查,由硕士生本人汇报阶段性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答辩通过者,经系(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六、参考书目及相关重要学术期刊

1.主要参考书目

1) 钟万勰, 应用力学的辛数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 钟万勰, 吴志刚, 谭述君, 状态空间控制理论与计算, 科学出版社, 2007 3) 张亚辉, 林家浩, 结构动力学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4) 林家浩, 张亚辉, 随机振动的虚拟激励法. 科学出版社, 2004

5) Franklin G .F., Powell J.D., Emami-Naeini A., Feedback Control of Dynamic Systems,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3 6) Burl J. B., Linear Optimal Control -2H and

H Methods, Addison-Wesley Longman, 1998.

7) Bryson A. E., Dynamic Optimization. Addison Wesley, 1999.

8) Green, M., Limebeer D.J.N., Linear Robust Control,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1995. 9) Junkins J.L., Kim Y ., Introduction to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Flexible Structures, AIAA, 1993.

2.重要学术期刊

1)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3)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4)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5) 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6)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7) AIAA Journal

七、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要求及课程目录

1. 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根据导师安排,可以补修所学专业的2—6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2. 课程名称:《分析力学》(Analytical Mechanics )、《振动力学》(Vibration Mechanics)

附:课程设置表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总学分不低于30分;学位必修课不低于分)

注:对于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可选其它二级学科点课程。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造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和国防军工事业等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综合素质,提高专业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硕士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特色。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学科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能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和实验能力,掌握基本测试技术、数据分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独立分析科学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实力雄厚,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学科,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水声工程和轮机工程3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先进,拥有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船舶CAD工程中心、船模拖曳试验水池、造船工艺实验室、船舶结构振动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结构环境损伤控制实验室,实验室的实验设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转化一等奖2项,大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获国家专利技术15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索引刊物SCI、EI和ISTP索引的有150余篇,出版了20部学术专著和教材。本学科与日本广岛大学和英国哥拉斯哥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并设立德国劳氏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和日本常石造船公司的研究生奖学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依托辽宁和环渤海地区造船与航运基地,与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了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了“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取得了突出的科技转化合作成果。批准成立了“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连市先进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学科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开展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下设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2、轮机工程 3、水声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结构优化复习总结

结构优化设计-基于结构分析技术,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实现满足使用要求且具有最佳性能或最低成本的工程结构设计的技术 优化设计的三要素:设计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 凸域:基于n维空间的区域s里,如果取任意两点x1和x2,连接这两点的线段也属于s,该区域称凸域(=αx1+(1-α)x2 ) 凸函数:如果函数f(x)定义在n维空间的凸域s上,而且对s中的任意两点x1和x2和任意常数α,0.0<=α<=1.0,有f[αx1+(1- α)x2]<=αf(x1)+(1- α)f(x2),则f(x)称为s上的凸函数 严格凸函数:上式小于严格成立 凸规划:如果可行域是凸域,目标函数是凸函数,这样构成的数学规划问题为凸规划问题。 准则设计法:依靠工程经验;效率高;缺乏严格数学基础 最优准则法基于库塔克(K-T)条件:需构造迭代求解算法;通用性不强 数学规划方法:有严格的数学基础,有较好的通用性,计算效率要考虑。 结构优化问题的求解布骤 I. 建立优化模型。给定初始设计方案。 II. 结构分析(有限元) III.优化(收敛性)检验。满足则结束程序,否则继续IV IV. 灵敏度分析 V. 求解优化问题,修改结构模型,返回II。 优化求解的两大类方法:准则法;数学规划法 准则设计方法:用优化准则代替原来的优化问题 同步失效准则设计的评价: {优点:简单、方便,特别是独立约束个数n=m时;工程实用;适合于构件设计。 缺点:只能处理简单构件设计;缩小了设计空间,不能保证最优解;若n < m ,可能无解; 当n > m时,确定哪些破坏模式应同时发生比较困难。 改进:为了弥补等式约束代替不等式约束的缺陷,引入松弛因子ψi σi (X ) =ψiσip , 0 ≤ψi ≤1, i =1,2,......n 启发:用准则代替原来的优化问题,准则法的基本思想;如果将桁架的每根杆看作一种可能的破坏模式,桁架看作一个元件。可以得到满应力准则 满应力方法的缺点:完全无视重量会漏掉最轻设计;中间点一般是不可行设计,对工程实际不利。希望得到可行的中间设计点。 齿形法:采用射线步进行可行性调整,适用于桁架一类刚度与设计变量成正比的结构。 将所有设计变量同时乘以一个常数ξ:A n i=ξA i o} 线性函数都是凸函数,线性规划是凸规划。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学》课程大作业完整版奥鹏凭条

网络教育学院《管理学》课程大作业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大工20春《管理学》大作业及要求 第一部分: 注意: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 题目一: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 题目二: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题目三: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应具备的技能上有何侧重?请举例说明。题目四:试述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题目五:结合实际论述领导者应具备的用人艺术。 题目三: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应具备的技能上有何侧重?请举例说明。 答: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只是有不同的侧重点。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者不重要。人际技能: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重要。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

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者不重要。 比如一个房地产企业,高层管理者为总裁、副总裁、股东等等。他们制定和实施公司总体战略,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按照发展战略开展具体的经营工作,负责建设高效的组织团队等;中层管理者为项目经理,区域经理等,他们按照高层管理者战略要求,负责或协助基础管理者工作,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房产开发项目经理,房产销售经理等都要保证各个项目顺利进行,努力完成高层的要求。基层管理者为房地产开发包工头,销售主管主要负责管理他们的团队,让作业人员能顺利开展工作。本身要求自己要熟悉这块业务,才能给底下员工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包工头对于建设商品房的每个环节都要很熟悉,能控制成本,及时完工。销售主管管理好销售团队,做好每天日常考勤、仪表、销售报表等。 第二部分: 学习心得 通过管理学这个课程,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个管理者,而每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认识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管理者能让企业迅速发展,管理层制定的管理决策影响整个企业的未来。比如华为集团,他们凭什么在手机行业瑶瑶领先?不管是高层的决策,中层的实施,基层的管理都很到位。领先专业技术管理、狠抓业务,带好团队。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会让企业走向末路,比如10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他们为了利益,不顾产品质量管理。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管质量人员的教育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大的灭亡隐患。杜绝不合格的奶制品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公司绩效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很符合管理者的要求,我一定要学好管理学这个课程。 作业具体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力学专业有效复习范围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力学专业有效复习范围 海文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771335047.html,

一2009-2010真题剖析 综合来说,_材料力学土_专业课这几年的题型变化不大,主要有_计算(大小)_题型,难度略有增加,侧重于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在复习时,不仅要理解知识点,同时要对需要掌握的内容详加整理。对于了解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只需按照课本思路理解即可。对于熟悉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要作一定的习题加以辅助。对于掌握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不仅需要记忆相关内容,而且要针对知识点和重点题型做详细的笔迹整理,同时做典型题摘抄工作,以便熟悉掌握。对于材料力学土,下划线部分尤其重要,因为大部分是计算题,这就需要认真与实际题型相联系,做到把题目的精髓提炼出来加以运用解题。 二初试参考书目 初试专业课《材料力学》总共包括__2__本书,第1本书包括_9__章,占总卷面的__65_%;第2本书包括_4__章,占总卷面的__35__%。 三各部分考试内容 下面我将主讲每本书的复习概要,同学可以做个标注: 1、第1本书《材料力学》:__65__% 章节章节名称重点难点必考点考试题型分值 第1章绪论及基本概念×× 第2章轴向拉伸与压缩√√小计算 6 第3章扭转√√小计算 6 6+10 第4章弯曲应力√√大、小计 算 第5章梁弯曲时的位移√√√大计算15 第6章简单超静定√√√大计算15 第7章应力应变状态和强度理论√√√大小计算8+15 第8章组合结构及部分连接件的计算√√√大小计算6+15 第9章压杆稳定√√√大计算15

附录截面的几何性质√√小计算8 2、第2本书《材料力学》:_35_% 章节章节名称重点难点必考点考试题型分值第1章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小计算8 第2章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大计算15 第3章能量法√√√大计算15 第4章应变分析√√×大或小计算12或6 第5章动荷载√√大或小计算15或6 5.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材料力学(土) 序号知识点细分 难易程度 (最大为★★★) 1 绪论 可变性固体的基本假设★ 2 杆件变化形式★ 3 轴向拉伸与压缩截面法★ 4 轴力及轴力图★ 5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6 拉压杆的应变能★★ 7 杆件强度条件★ 8 安全系数许用应力★ 9 扭转薄壁圆筒的扭转★

MS22航天飞行器结构强度与动力学环境研究(负责人李海

MS22 航天飞行器结构强度与动力学环境研究(负责人:李海波) 8月27日下午 地点:2层205 8月28日下午 地点:2层205 时间 编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主持人 13:30 MS22-1169-I 陶瓷基复合材料热结构高温应变测试技术研究新进展 王智勇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王智勇 张忠 13:50 MS22-3507-I 航天充液系统分析动力学及其应用研究 宋海燕 哈尔滨工程大学 14:10 MS22-3167-O 不同构型下复合材料管铰链折叠与动态展开分析 李博文 北京工业大学 14:20 MS22-0871-O 高超飞行器舵缝隙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殷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30 MS22-0913-O 基于三角形函数插值当地流活塞理论的非定常气动力预示方法 郭 静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8月28日下午 地点:2层205 时间 编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主持人 14:40 MS22-1349-O 气动软体空间捕获机器人的驱动机理和负载能力研究 徐 彦 浙江大学 王智勇 张忠 14:50 MS22-1663-O 频率自适应动力吸振器设计与控制策略 李凯翔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15:00 MS22-2535-O 航天结构爆炸冲击传递特性研究 王晓玮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15:10 MS22-3410-O 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模态分析技术及其进展 乐浩 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 15:20 15:30 MS22-2068-O 小波分析在爆炸冲击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汪 融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16:30 MS22-3082-I 典型航天电子元器件临界破坏冲击试验研究 李炳蔚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李炳蔚 王龙 16:50 MS22-2417-O 计及噪声载荷空间相关性的MODENA 方法研究 张鹏 淮阴工学院 17:00 MS22-1772-O 液氧甲烷发动机双钟形喷管优化设计 邵 艳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17:10 MS22-2024-O 刚性包带关键参数对其分离时间影响研究及包带结构优化设计 王林刚 北京工业大学 17:20 MS22-2073-O 基于机器学习的冲击信号识别 杨跃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17:30 MS22-2369-O 基于ANSYS 的运载火箭流固耦合分析方法 丁 钰 上海交通大学 17:40 MS22-1107-O 含缺陷网格加筋壳极限承载能力快速预测方法 崔世杰 大连理工大学 17:50 MS22-2276-O 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分布规律及失效分析 周江帆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18:00 MS22-0080-O 基于区间理论的热防护结构静强度可靠性分析 张旭东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18:10 MS22-1529-O 冲击环境下航天电磁继电器簧片系统失效准则的研究 侯德森 北京理工大学 18:20 18:30 MS22-1176-O 通信卫星运输过程力学环境分析 谢伟华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墙报 8月27日下午和8月28日下午 地点:3层序厅 时间 编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15:40-16:30 MS22-0162-P 高强螺栓偏心受载的有限元分析 孙刚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墙报 交流 MS22-0263-P 整流罩内噪声主动控制仿真方法研究 原 凯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MS22-1003-P 考虑传力路径的航天多部段协同优化 郭奕呈 大连理工大学 MS22-1187-P 基于动力学特性参数的结构损伤识别 技术现状及进展 杨正玺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MS22-1200-P 无人机云台结构强度及失效分析研究 张琳琳 河北科技大学 MS22-1454-P 振动环境中一种系统特性变化现象分析 方 兴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MS22-1475-P 基于Bootstrap 方法的水下航行体溃灭载荷随机性建模 杨田文 大连理工大学 MS22-2359-P 一种机电系统在力学环境下的优化设计 王春侠 航天一院18所 MS22-3221-P 复合材料结构在线健康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毛丽娜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简介1

刘伟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 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营造与房地产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任教。承担了工程管理专业建筑施工技术,基础工程,高层建筑施工等多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2008年获得校级“优秀员工”称号,2009年,获得学校优秀实践教育工作者称号。曾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省级期刊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5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技术。 刘海芳,200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任课教师,主要讲授《工程结构》、《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CAD绘图》等课程,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 邹颖 200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任教。承担了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课程及部分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2008年获得校级“优秀员工”称号,曾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省级期刊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1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力学、工程造价。 施林林工程管理教研室教师 2008年,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任教。承担了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项目管理等多门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读研期间,主要完成“在柱上板带梁施加预应力的大跨现浇空心楼盖结构性能和工程应用研究”,积极参与“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新型结构体系工程设计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参加吉林省建筑结构学术年会并获得优秀论文奖,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三等奖,曾发表省级期刊论文2篇,会议论文1篇。曾完成吉林新城市花园小区、今宇兰亭小区、东北亚框架结构厂房等结构设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结构。 徐锋建筑工程学院实验室主任 徐锋,男,中共党员1998年7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工程专业,本科学历;毕业后到大连金源勘测技术有限公司任测量科科长,工程师;2005年4月,到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任教,讲授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合同等课程,同时负责实验、实践等教学与管理工作;2008年考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理信息及制图专业,在读师资硕士。 来校前,本人熟练操作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熟悉GPS,检校测量仪器,电子平板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土方量及纵横断面计算,地籍测量,建筑物定位测量,计算机管理、熟练应用AUTOCADR14及2000、南方CASS绘图软件、北京道亨绘图软件4.0和山维绘图软件2003版。出色完成卧龙水库至净水厂五公里的地下管线地形图测量任务上千项工程。 来校后,于06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优秀员工”称号;07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优秀标兵”称号;07年和08年,均获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育教学优秀奖”;06年、07年、08年在大连市“科力达杯”大学生测绘

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管理学案例解析

2015年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管理学案例解析 管理案例选择题 案例日、美钢铁业的竞争 日本钢铁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钢产量由1950年的500万吨,增至1980年的15000万吨。长期以来,美国的钢铁厂家一直以其高劳动生产率闻名于世,随着日本钢铁产业的崛起,美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过直到60年代中期,美国仍领先于日本。当时,美国钢铁企业每万人小时平均产钢7吨,而日本只有5吨,但是此后10年日本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每万人小时产钢9吨,而美国只有8吨。 钢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率,日本比美国高出2.5倍,但是每吨钢成本的工资含量日本为45美元,低于美国的47美元。美国的钢铁厂家从60年代初期就受到日本方面越来越大的威胁。日本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本国钢铁厂家的竞争能力胜过美国,日产钢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对美国钢铁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美国钢铁企业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控制对日本钢铁的进口。 日本钢铁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何处?有人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低工资优势。日本钢铁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一直 拥有相对于美国的低工资优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日 元暴跌,日本职工工资平均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钢铁企业充分认识 到并利用这一优势,注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在世界市 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二是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廉价原材料。日本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 但在70年代初,能源危机之前,原材料价格便宜,日本企业可以在全球 范围选择进口优质而价廉的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材料,并建成了世界 最大的海底仓库。 以上两个原因是否充分解释了日本钢铁企业的崛起了呢? 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原有的一些优势实际已经丢失或减弱。从1957年到

大连理工大学考研专业课 材料力学大纲

《材料力学》教学大纲 (4.5 学分,72 学时。课堂教学64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必修)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材料力学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即专业目录修订前的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机械设计、过程机械、成套装备优化设计、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典型过程设备设计等各门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训练学生对基本变形问题进行力学建模和基本计算的能力;使学生熟悉材料力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力学观点看待工程和日常生活中实际事物的意识。目的在于为学习本专业相关后继课程打好力学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1.引言。材料力学基本概念、教学任务、研究方法以及背景知识介绍。(2学时) 2.轴向拉伸和压缩。熟练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内力计算,截面法,轴力,轴力图。轴向拉伸(压缩)时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应力。拉(压)杆的变形计算,胡克定律,叠加原理,杆系结点的位移计算。了解拉压杆的应变能及应变能密度的概念,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掌握拉(压)杆的强度条件。(6学时) 3.剪切。熟练掌握剪切胡克定律,学会画剪力图。掌握用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条件进行简单设计和实用计算。(3学时) 4. 扭转。熟练掌握薄壁圆筒的扭转,外力偶矩,扭矩,扭矩图,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切应力互等定理,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计算,了解斜截面上的应力及应变能计算,掌握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的建立。(4学时) 5.弯曲内力。熟练掌握平面弯曲的概念,指定截面的剪力和弯矩计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之间的微分关系,叠加法做弯矩图。(4学时) 6. 弯曲应力。纯弯曲及横力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正应力强度条件和切应力强度条件,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5学时) 7. 截面几何性质计算。掌握截面的静矩,形心的位置,惯性矩和惯性积及它们的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组合截面的惯性矩、惯性积计算,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的计算。(2学时) 8.弯曲变形。熟练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法计算挠度和转角,挠曲线大致形状的确定,叠加法计算挠度和转角,了解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刚度的措施,梁的弯曲应变能的计算。(7学时) 9.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熟练掌握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解析法、应力圆,主应力、主平面、极值切应力,空间应力状态下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广义胡克定律;了解体积应变,各

力学环境试验

力学环境试验 一、力学环境试验的概念 任何产品都处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之中,在一定的环境下使用、运输和储存,产品总是摆脱不了这些环境条件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环境条件呢?环境条件是指产品所经受到周围的各种气候、化学、生物和物理的条件。按环境因素的属性不同,环境条件可分为: ①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沙尘、盐雾等; ②力学因素(也称机械因素),包括振动、冲击、碰撞、恒定加 速度、爆炸、噪声振动等; ③生物因素,包括霉菌等; ④电磁辐射因素,包括无线电干扰、雷电、电磁场等。 力学环境试验是以力学因素为环境条件的试验。其目的是确定产品经受力学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以及评价其结构的完好性(包括研究其动态性能)。 恒定加速度试验 机械冲击试验 振动试验

二、恒定加速度试验 1、试验目的与作用 恒定加速度也称稳态加速度或加速度,用于确定元器件、设备和其它电子产品经受恒定加速度环境所产生的力(重力除外),如运行的车辆、空中运载工具、旋转机械和抛射体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下,结构的适应性和性能是否良好,以及评价一些元器件的结构完好性。 恒定加速度试验也可用来测定恒加速度对微电子器件的影响,其目的是显示在冲击和振动试验时不一定能检测出的结构和机械的缺陷,也可用来做高应力试验来测定封装、内部金属化和引线系统、芯片附着能力及微电子器件其它部件的结构强度极限值。 2、试验条件参数的描述 恒定加速度试验条件包括: ●加速度值 ●试验方向 ●试验时间 3、试验产品的安装 ①产品的安装一般采用磁吸法和埋沙法,如我们所生产的金属外壳产品都可采用磁性夹具安装,优点是单一方向安装方便,试验效率高;缺点:很难做三轴六向;埋沙法的优点是便于做三轴六向试验和外形不规则产品的离心试验,缺点是大产品不适用。 ②对于非金属外壳产品可采用可移的双面胶带安装。 ③产品必须对称安装,保持离心机的动态平衡。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100519_2010916102646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2010年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四会(听、说、读、写)水平。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博士研究生导师可根据课题需要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协助工作,也可吸收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指导小组。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中期考核、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进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学位论文工作需要及个人的特点适当安排学习若干课程,以拓宽专业基础、掌握开拓性、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方法。鼓励博士研究生跨学科选修专业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3-4年,直接攻

博研究生总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制为5-6年(含硕士阶段),在职博士研究生为5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为5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答辩,研究生本人需在学制期满之前6个月向研究生院提交延期毕业申请。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含休学时间),超过5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8年,超过7年需向研究生院提交超期确认申请,限期毕业。 对于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答辩,具体按照《大连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有关规定》的要求执行。 四、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低于6学分,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学术活动4学分。 五、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选修课。 1、公共必修课是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 (1)公共必修课包括下列课程: ①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3学分,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研究生); ②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学分); ③博士外语(3学分); ④体育课(不计学分)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管理学》考研大纲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管理学》考研大纲 一、管理的基本概念 1、掌握管理的概念及性质、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二重性。 2、掌握管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管理者的定义、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的作用及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二、管理思想的演变 1、管理思想的形成 掌握18世纪以前及18-19世纪末管理思想的特点及产生的背景、掌握古典管理理论、新古典管理理论及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 2、管理思想的新进展 掌握信息技术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新的生产制造系统及管理方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思想。 三、管理职能 1、计划职能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类型、计划的要素、战略管理、计划的程序、计划的方法、预测的概念、预测的方法、决策的概念、决策的过程、决策的类型、决策的方法、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2、组织职能 掌握组织的概念和特征、组织的类型、组织的功能、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组织设计的定义、组织设计的内容、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程序、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各种类型组织结构的特点及适用情景、人员的培训与招聘、企业文化、组织变革。 3、领导职能 掌握领导的内涵、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者的素质、领导的权力和影响力、三种领导理论(领导特

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的内涵及典型代表观点、领导方法与艺术、激励的基本概念、各种激励理论的内涵、激励的原则与手段、沟通的基本概念、沟通类型与网络、沟通管理。 4、控制职能 掌握控制的含义、控制和其他职能的关系、控制的内容、控制的类型、控制的程序、控制的要求、控制的原理、控制的方法、内部人控制。 复习资料:《管理学》汪克夷、刘荣,齐丽云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考试大纲829材料力学(土)

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9 科目名称:材料力学 试题分为简答题、绘图题和计算题,其中基础部分(简单计算题)占60%,中等 难度(绘图题、简单的推导与证明题)占40%,综合计算题占5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材料力学》(I) 一、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1、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 2、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二、轴向拉伸和压缩 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基本概念 2、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图 3、轴向拉压杆内一点的应力 4、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5、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 6、强度条件、应力集中的概念 三、扭转 1、薄壁圆筒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2、传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扭矩图 3、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强度条件 4、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5、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6、等直非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四、弯曲应力 1、对称弯曲的概念及梁的计算简图 2、梁的剪力和弯矩、剪力图和弯矩图 3、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图 4、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正应力强度条件 5、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切应力强度条件 6、梁的合理设计 五、梁弯曲时的位移 1、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 2、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3、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4、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5、梁内的弯曲应变能 六、简单超静定问题 1、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2、拉压超静定问题 3、扭转超静定问题 4、简单超静定梁 七、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平面应力状态的应力分析、主应力 2、空间应力状态的概念 3、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 4、空间应力状态下应变能密度 5、强度理论及其相当应力 6、各种强度理论的应用 八、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 1、两个互相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2、拉伸(压缩)与弯曲 3、扭转与弯曲

自行车中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中的力学原理 00班王高旻 PB05000608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的自行车是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的,它没有传动系统,靠两脚蹬地向前滑行,最快只能达到时速20公里。后来苏格兰人皮埃尔发明了前轮带脚蹬的自行车。第一辆现代意义的自行车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后由传教士带入中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五亿辆自行车。 左图为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1:前轮 2:辐条 3:花鼓 4: 前叉 5:前刹 6:钢索 7: 刹车及变速把手 8:车把 9:竖杆 10:车架 11:前变 速 12:车座杆 13:车座 14:后刹 15:货架 16:飞 轮 17:反光镜 18:后轮 19:后变速 20:脚撑 21: 气门 22:后轮 23:链条24: 轮盘 25:脚踏 26:曲柄*几个重要的概念: 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轮盘)、被动齿轮(飞轮)、链条及变速器。 齿轮比:主动齿轮(轮盘)与被动齿轮(飞轮)的齿数之比; 传动比:齿轮比乘以后轮的直径; 传动行程:传动比再乘以圆周率即为传动行程,即每蹬踏一周单车前进 的距离。 *自行车运动力学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半机械化运动。人们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知识,有效地利用传动速比,合理掌握运动强度,巧妙节省体能消耗,从而以充沛的体力,达到高效的运动 ·自行车传动 自行车是传动式机械,它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被动齿轮、链条及变速器等。齿轮比与传动比关系着自行车的使用效率。后轮运转实质在于:在链条传动下的飞轮带动后轮转动,飞轮与后轮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后轮半径远大于齿轮半径,由线速度增大,提高了车速。 齿轮比:主动轮对被动轮的齿数之比为齿轮比。如果两个齿轮的齿数相同,那末踏蹬一周,两个齿轮和后轮都各旋转一周。假如主动齿轮的齿数大于被动齿轮的齿数,那么每踏蹬一周,被动齿轮转的圈数就大于一周多,速度加大。因此,齿轮比与主动轮的齿数成正比,与被动齿轮的齿数成反比。 以g代表齿轮比,c代表主动齿轮的齿数,f代表被动齿轮的齿数,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g=c/f 例如:赛车轮盘为49齿,飞轮为14齿,即可求出齿轮比为: g=c/f=49/14=3.5 也就是说蹬踏轮盘一周,飞轮转三周半。

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4培养计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执行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2014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品德修养;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技能;富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信息处理、科学试验、研制开发、经济或科技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要的电路理论、电磁场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基础理论,以及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器学、电力电子技术、高电压技术等专门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系统与设备的分析、实验、科技开发与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对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相关系统与设备进行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3)工程要求:受到电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了解国家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毕业生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要求具备以下能力: 1. 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具有从事电气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管理知识; 3. 掌握扎实的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磁场原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等; 4. 掌握扎实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专门知识,包括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 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分析、设计、试验、仿真等基本技能,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6.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沟通和国际交流; 7.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8. 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9.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10.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对工程力学的认识和未来规划

对工程力学的认识和未来规划从拿到通知书的那天气,我便与工程力学结缘。大一来的第一个学期,也并没有真正接触到工程力学,在这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工程力学概论这门课也许才是让我真正接触到工程力学。而之后的三年,或许是之后的几十年,我都会离不开工程力学。 力学,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物理,高中一直觉得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但一直也学得还行吧。到了大学,才知道,力学也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力学座位一门学科应该从牛顿时代算起。它和天文学一起是最早行程的两门自然科学。到19世纪末,力学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当时的力学主要以比较理想的模型为对象,建立起了相当完善的普适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开始了与工程技术问题的结合。20世纪后,力学的研究对象已不再限于理想模型,而更多地与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必然遇到的复杂介质或系统为对象,建立各种力学模型,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了更多的力学分支。这样既丰富了力学体系,也是力学成为众多工程和技术科学的重要基础。这些,对人类文明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工程力学,意味着我们在这里所说力学和工程是分不开的,力学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水利工程、船舶工程、能源工程、化工和生物医学工程等都有很大的联系。 在土木工程方面,力学有着广泛的应用。力学是一门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工程科学的科学,它的基础性和应用性同样鲜明。虽然人们早就会建造房屋了,但直到掌握了丰富的力学知识以后,才有可能建造摩天大楼、跨海大桥、地铁以及海底隧道等等。而土木工程是应用力学知识最多的工程领域之一。不少力学工作者吧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土木工程领域;另一方面,大量土木工程学者在从事着力学研究。力学与土木工程的一个结合点是结构分析。 最早尝试用力学分析的方法来求构件的经济安全尺寸是从17世纪开始的。著名力学家伽利略、胡克以及提出理想气体公式的物理学家马略特都对梁的变形和抗弯强度做过研究。 无论多么复杂的结构,总是有一些基本构件组成的。这些基本构件包括梁、柱、板、壳、拱、桁架、悬索和膜等等。许多学者致力于建立这些基本构件的力学模型以分析其变形和受力特性。相应地,形成了诸如“材料力学”、“板壳力学”和“结构力学”等力学的分支学科。又来对于基本构件的力学分析,再加上土木工程师的巧妙应用,各种各样的摩天大楼和跨海大桥才得以建成。从某种角度来说,现代大型结构物的建造就是建立在对这些基本构件的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的。 在机械工程放方面,机械与力学也有着不解之缘。按照机械学的定义,把哥哥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相对运动的装置成为机构,而把执行规定运动以转换、传递或利用机械能的机构成为机器,通常又把机构与机器统称为机械。在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控制过程中,除了需要相关的专业理论之外,还可能涉及物理学、化学、数学、材料学、机械原理、计算机科学和控制论等一系列相应基础学科知识;但是遇到了机械结构或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以及震动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借助力学研究分析、力学实验和计算来解决。 在固体力学领域中,有一个研究含裂纹物体的强度和裂纹扩展规律的分支,称为断裂力学。它对机械结构或构件的强度分析十分重要。在机械工程设计中,必须从断裂力学准则出发,考虑这些缺陷或裂纹的存在和扩展对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并提出评定这些影响的安全判据和应对措施。力学实验是强度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教育部2005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精神,结合我校实行“学分制”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日制本科生(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参照此规定执行)。本科生学制分为四年或五年。本科转专科毕业,学制为三年。四年制本科专业修业期限为3至6学年;五年制本科专业修业期限为4至7学年;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生修业期限以一学期为单位计。 第三条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学籍管理由学生处负责,入学三个月之后学生学籍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与各学院(系)共同管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入学 1.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及有关证件,按学校规定日期到校办理报到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及时向校方请假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假期一般不能超过两周。未经请假或请假而逾期未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2.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审查入学资格、体检),复查合格后取得学籍;经复查不符合条件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予以退回。情节恶劣的,应当报有关部门查究。 3.新生取得学籍后,由教务处负责进行电子注册。 4. 新生复查后对患有疾病者,经我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暂不宜在校学习的,由本人申请,主管校长批准,可以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要在二周内办理离校手续,由学生处发给保留入学资格证明,在规定期限内离校回家治疗。治疗期间不享受在校生一切待遇。保留入学资格的

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考研大纲——816材料力学

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16 科目名称:材料力学 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选择或填空题)占20%,主观题型(计算题、简单的推导与证明题)占8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1、明确认识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2、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杆件变形基本形式 3、掌握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和截面法 二、轴向拉伸和压缩 1、掌握轴力的计算,会画轴力图 2、掌握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 3、掌握胡克定律,会计算简单拉压杆系节点位移 4、掌握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5、掌握弹性模量、泊松比的概念 6、掌握材料的强度指标、塑性指标和许用应力的确定方法 7、会计算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8、了解应力集中现象 三、剪切与挤压 1、了解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强度实用计算方法 四、扭转 1、会计算扭转外力偶矩 2、掌握扭矩的计算,会画扭矩图 3、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 4、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和刚度条件 5、掌握剪切胡克定律和切应力互等定理,掌握切变模量的概念 6、会计算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 7、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特点 五、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掌握图形的静矩、极惯性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的概念 2、会用平行移轴公式、转轴公式等计算图形的形心主惯性轴和形心主惯性矩 六、平面弯曲 1、了解平面弯曲概念和梁的计算简图 2、掌握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和弯矩、剪力与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微分关系 3、熟练绘制梁和平面刚架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4、掌握梁的正应力计算和正应力强度条件 5、掌握简单截面梁的切应力计算和切应力强度条件 6、了解弯曲中心概念 7、掌握梁的挠度和转角概念

大连理工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领域) 录取人数统计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71335047.html, 1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领域)录取人数统计 2011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表 学部、学院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录取情况 总数推免数学科学学院 025200应用统计硕士22070101基础数学162070102计算数学 277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1070104应用数学 111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165070120★金融数学与保险精算63合计8221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070201理论物理 112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11070204等离子体物理394070205凝聚态物理152070207 光学 60071011 生物物理学20077620★神经信息学00080300光学工程 120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22085202光学工程 151012321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077600生物医学工程 10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0080102固体力学40080103流体力学30080104 工程力学658080120 ★计算力学 252080121★岩土与环境力学51080122★动力学与控制71080123★应用与实验力学20080124★生物与纳米力学00080125 ★航空航天力学与工程 9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71335047.html, 2合计121 12082401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5119082403水声工程50085223船舶与海洋工程26 16合计82 35080204车辆工程353085234车辆工程13 6合计48 9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9620080202机械电子工程5912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494080220★微机电工程111080221★工业工程80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140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91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10085201机械工程5128085237工业设计工程0 0合计298 66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153080502 材料学131080503材料加工工程346080521 ★材料表面工程70080522★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81080523★材料连接技术70083100生物医学工程11085204材料工程18 11合计103 23080701工程热物理61080702热能工程162080703动力机械及工程204080704流体机械及工程83080705制冷及低温工程122080720★能源与环境工程175085206动力工程16 14合计95 31建设工程学部080502材料学70081401 岩土工程184081402 结构工程6210081403市政工程50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6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