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绥芬河市第四小学姜华第四届精英杯比赛在上学期已经落下帷幕。现在回想当时静心聆听的每一节课,至今还另我久久回味: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而自己到校展示的这节语文课算是对学习之后的一种践行。现在想想自己上完的这节课,有成功之处,但也有诸多地不足:

一、小组合作效果甚佳

本节课我在导学设计上运用了两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从学生的自学到合作,再到展示,学生真正在这一环节中完成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每一位学生都在积极地思考,都能找到自己弄懂的和不懂的地方,而在不懂的地方通过合作得到了答案。在展示中各组间又充分地进行了意见的交流。从中可见,我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学生享受到了课堂主人地滋味。

二、音乐渲染激发情怀

这节课,我运用了两首音乐。第一处在学完第七自然段后,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时,如果此时此刻面对着这位被严寒活活冻死的军需处长,你想对这位老英雄说点什么呢?出示了一首钢琴曲。在有感情读第七自然段时,我配乐让学生读了这段饱含深情地文字。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军需处长的光辉形像。为后面的小诗的题做,做好了情感地铺垫。

情到深处落笔释怀

《丰碑》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

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情由心生,而这份情是需要言语的表露,再落实到笔端就变成了一种感情的释怀。考虑到刚上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小诗还不能恰当地运用。所以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落笔释怀。

丰碑

你是一座(),

你把()给了(),

你自己却()

你用你的()告诉我们,红军队伍是能经受住(),你用你的()鼓舞我们,同样告诉敌人,红军队伍是(),

啊,你的确是我们心中的一座()。

在学生完成后的展示环节,可以看出学生填写的比较恰当。这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课后,我及时地找到了张校长、庄主任、张主任,对我的这节课提出不足。这几位领导也忠恳地向我指出了几点建议。从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课堂随意性太大

这种随意性不是指教学过程地随意性,而是指我的语言的随意性和行为的随意性。其实这毛病早就有了。作为一名教师,言

语之中应透露出文化,行为之中应显示出底蕴。而自己的语言匮乏,行为不端真应该好好改一改了。另外,我在课堂上,有时走动过于频繁。今后,应在课堂上改正这几点,从平时的课堂上做起。

语言人重复现象

刚踏入班主任队伍时,自己的确有很多重复语言的现象,一是重复自己说的话,二是重复学生说的话。可随着自己一次次地出示,感觉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不知这节课怎么了,为什么又出现了这样的低级错误。但这一点我相信自己稍加注意一定会改正的。

纠正字音学生领读

在课堂上,一位男生在纠正字音时,把“话音”这个词错领读成了“话语”,他本来是纠正错误的,却自己出现了错误,并且他还做了领读。庄主任对此提出了异议: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纠正错误读音的方式。我一时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今后的课堂上,我会尝试新的方法。尽快探究出一种合适的纠错呈现方式。

另外,我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分析的多,而课文读的少。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一直在想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得到点什么呢?所谓的一课一得,我的这节课孩子们得到了什么,在内心我始终在问自己。

如果今后的课能够从课中挖掘出点什么,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所获,并且所得及时变为所用。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才真正上

出了语文味。

一次出课,一次历练。自己要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羽翼,让自己能够在小学语文的这片蓝天中展翅翱翔。同时也希望自己能走出一条新的,有自己特色地语文教改之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4 黄继光教案与教学反思

24* 黄继光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3.运用学过的方法,阅读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气概。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词语较少,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会。老师重点强调“役、屡”的读音。 2.阅读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体会,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黄继光那种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3.表达运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人文教育目标,使“老课文”教出“新效果”,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如用几个成语来概括黄继光的精神,说几句话来赞美黄继光……使僵化的思想教育课变成学生内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渲染,触动情感 1.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丰碑图片。 (2)师深情导入:同学们,这座高高耸立的丰碑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建造的。在这座丰碑下,长眠着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人民、为和平而牺牲的烈士英灵。在这些英灵中,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3)师板书课题:《黄继光》。 2.简介黄继光及课文背景。 (1)课件出示黄继光简介。 (2)师指名读黄继光的简介。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作为背景音乐) (4)师配乐,朗读简介。 (5)再读课题。 师引导: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去寻找英雄的身影,探寻他伟大的灵魂!(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丰碑图片,简介黄继光及写作背景等方式渲染气氛,这样很快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战争与上甘岭战役之中,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学生感知黄继光这一英雄形象做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全班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课文写的一件什么事? (2)师生合作评点读文情况。 (3)检查生字词预习。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②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役”读音是“yì”,不要读成“yù”;“屡”读“lǚ”,不要读成了“lǒu”。 ③指导识记生字。 a.形近字识字:役(战役)屡(屡次)摧(摧毁) 没(没有)缕(一缕)催(催促) b.形声字识字:“胸膛”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是月字旁。右边的“堂”表示读音。 c.多音字:晕 yūn(晕倒) yùn(晕) (4)整体感知课文。 ①师引导: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示例: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2.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山行》教学设计

---------------------------------------------------------------范文最新推荐------------------------------------------------------ 《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1 / 8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范文最新推荐------------------------------------------------------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3 / 8

鄂教版语文五下《丰碑》教学设计

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丰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仓埠中心小学陈桂平 教学内容分析: 《丰碑》主要讲的是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友穿,而自己却被活活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致传神,感情丰富深沉,是一篇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课文双线并行,一条是事情的发展顺序,另一条则是将军神态心情的变化。 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但因为本课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而且对于《丰碑》这样的红军长征题材文章接触还是比较少,因此很难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难以入情入境。此外,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因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巧妙链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本课教学时,我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整合,采用网络环境下基于任务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差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残酷、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晶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从中受到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感染和教育;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虞大明《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虞大明《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一、图片激情: 1、出示“诺曼底号”图片,简介。 谈谈瞧了图片之后的感受:这就是一艘怎样的邮轮? 2、揭示课题,理解“遇难”。 二、初读课文: 1、自学字词。 初识词语:谁来领读? 薄雾、呼号、……、 剖开、……、 葬身鱼腹、汹涌湍急、失魂落魄、您推我搡、 一生读第一行。 师:为什么念“呼号(第二声)”?找找这个词在哪里? 生:第八段。 师:想一想,为什么念“呼号(第二声)”?那就是指人们干什么? 生1:呼喊,号叫。 生2:求救。 师:由呼号“(第四声)”不?什么时候念“呼号(第四声)”? 生3:入队时。 师:本文中指人们在呼喊号叫,呼喊不就是喊口号,所以念“呼号(第二声)”。第二行谁来念? 一生读第二行。 师:剖开,解剖,剖鱼,都就是这个词。第三行谁来读? 一生读第三行。 师:同学们预习充分到位,所以读得很好,建议读时尽量做到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如(教师范读2个词语),来,一起读。 生齐读。(有力了) 师:拿起笔,在练习纸上抄写您认为有价值的词语。 学生抄写词语,教师巡回点拨。 师:这个男孩写了“一瞬间”,“瞬”的笔画比较难写。这个同学选择了写“葬”字,……,互相交换,检查就是否都对了。如果每一个字都就是对的,请自豪地举手。说明您非常地细心。(有学生错了)哪里错了? 生:肇祸的肇。 师:现在写对了不? 三、沉没: 师:好,第二个任务,文中哪些段落直接写诺曼底号沉没? 生:2、4、7段。 师:作上序号,大声读,读完用一个词语说说这就是一场怎样地灾难? 学生读段落。 交流。 生1:这就是一场可怕的灾难。 师:还就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生2:恐怖的灾难。

红军长征小故事:《丰 碑》

红军长征小故事:《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早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为战友指明前景的道路。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和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

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出,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红桃2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第4个:《雪山小太阳》 故事发生时间:1935年6月地点:夹金山。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颤栗。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让神灵都敬畏的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这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小姑娘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路边坐着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

《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材简介: 杜牧的《山行》是部编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 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 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 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 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目标预设: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导航策略: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 (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丰碑》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丰碑》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更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语言、学表达。于此同时根据篇章特点找准比较点,不仅可以很好的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使学生找到相关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既省时又高效。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丰碑》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10册中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阅读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重视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丰碑》一课紧紧围绕以上重点教学。 《丰碑》主要讲述了在行军途中一位红军队伍的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 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致,不仅对主要人物军需处长的神态、衣着进行了细致描写,突出了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还借助军长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另外本文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一开头就留下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而比较阅读在我校也开展一段时间,对于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并不陌生。与此同时学生接触过很多叙事写人的文章,上半学期又学习了《军神》这篇课文,他们基本上掌握了写人文章的阅读方法。 为了很好的完成《丰碑》这篇文章的教学,在课前我组织学生对《军神》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回顾。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虽然了解一些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也学过一些革命题材的文章,但对军需处长的举动表示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 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描写军长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想象中,体会表达的情感。 3、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经之精华 儒学之丰碑

《论语》 ——六经之精华儒学之丰碑 韩辉 ?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世界人类丰富的做人处世原则。?这是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给在旧金山举行的孔子2533年生辰纪念大会的献辞,美国总统给一位中国的古人这样高的赞誉,实属罕见。其后不久,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对世界文化有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十大思想家,孔子名列榜首。在两千多年之后,孔子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是他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所致。这位先哲的语录成了我们中国人行动的指南和修身的座右铭。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孔子,学习这位圣哲以仁为总纲的思想体系,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服务。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陬邑昌平乡,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后随母颜征在迁居母家曲阜阙里。17岁时母亲逝世,孔子将父母合葬于防山。19岁娶宋亓官氏为妻,一年后生子孔鲤。由于家境贫寒,孔子早年做过管理仓库和畜牧的小吏(委吏和乘田),前522年到周拜老子为师,学业大进,学成后返回鲁国讲学,弟子纷至门下。 前501年,孔子50岁时被鲁定公任命为中都宰,后又升为司空、大司寇,前496年又代理宰相,杀少正卯,三月之后,鲁国民心归正,男女有别,道不拾遗,宾至如归。可是齐国的一个计策很快结束了孔子卓有成效的从政生涯,鲁国摄政者中计贪图享乐三日不朝,孔子不待脱冠辞职,率领学生愤而离开了鲁国,开始了他长达14年之久的颠沛流离的生涯。 前497年起,孔子先后周游了卫、陈、曹、宋、郑、蔡、齐、楚等国,希望能找到一个推行他的?仁义?学说的明君,但都被拒绝。虽然也曾得到卫灵公的礼遇,楚昭王的赏识,但大多数场合是历尽艰难,备尝辛酸:他曾畏于匡,围于蒲,不容于曹,被逼于宋,见困于陈蔡,七月断粮。荷蓧丈人叱之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长沮、桀溺拒绝为他指路,郑人讥之为?丧家之犬?,随行弟子怨声载道,但孔子仍以顽强的毅力,旷达的人生态度,坚持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 前484年,由于学生冉求为鲁国立下战功,已经68岁的孔子才得以返回鲁国,从此他寄希望于青年,广招学生传道授业,前后及门弟子三千余人,突出者70多人。同时他又整理文献,删定《诗》、《书》,整理《礼》、《乐》、《春秋》。孔子晚年亲人相继死去,前485年,夫人亓官氏去世,前483年儿子孔鲤不幸死去,年仅50岁,前482年大弟子颜回去世,前481年弟子子路在卫国战死,这些给孔子心灵增添了无限的忧伤。 前479年,孔子病重谢世,享年73岁,他长眠于鲁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多弟子服丧三年,子贡服丧六年才离去,孔子以他的学问、道德和品格赢得了弟子们深深的爱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之撰《史记〃孔子世家》,赞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向)往之。余续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恭敬)回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课堂实录-精彩片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课堂实录- 精彩片段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课堂实录【精彩片段】 学习《山行》前两句。 师:多媒体展示古诗《山行》。 生:齐声朗读古诗。 师:读着这优美的诗歌,我们仿佛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深宁静的山林,一处处深秋时节的美景纷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行进在山路上的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色? 生: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首先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师:(朗读一、二句诗)你喜欢这样的景色美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这样的景色很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景色很美的? 生:是从“石径斜”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这条小路怎么样 生:这是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小路,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这条小路是弯弯曲曲的? 生:从“斜”字可以看出来。 师:你真棒,“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师:“远”字写出了什么? 生:“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师:顺着山路向上望去,这条弯弯曲曲绵长的小路一直延伸到哪儿去呢? 生:山上。 师:这句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非常美? 生:从“寒山”这个词语也可以感受到这儿的景色很美。 师: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深秋时节山上的植物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变成了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这些五颜六色的色彩让人感觉到很美。 师:这句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美吗?

生:白云生处有人家。 师:“生”是什么意思? 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师:“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 生: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 生: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生: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 生齐读前两句诗。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是一篇传统课文,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语文丰碑的教学设计给老师们参考! 1、充分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教师利用学生已有搜集信息的能力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对长征进行多角度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 2、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创设学习氛围的工具。 3、利用网络环境开放课堂,开放学习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宽泛的空间与条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抓住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 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读课题引入。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红军爬雪山的行军画面,满怀激情地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丰碑》生:齐读题目。 3、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二、自渎、质疑、合作、探究。 1.感受艰难:这就是那只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已经被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的云中山艰难地跋涉着,这支队伍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2.从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中知道环境恶劣。天气恶劣,装备很差,遇到很多困难。 3.品读重点。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军需处长?找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及外貌的句子。 4.感知形象。从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穿着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对严寒的体验,了解军需 处长冻僵的直接原因,认识人物形象。 5.入境体验。军需处长在死神面前表现得怎样呢?画出重点词语:坐、夹、伸、镇定、安详等词,体现了他舍已为人的精神;从“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到他死时,心境平和,无所求、无所怨、死得其所……) 6.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将军看到此情景,神情有什么变化?读描写将军神情变化的句子,体会将军“严峻、抽动、吼道”的原因。 读将军“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的原因是什么?战士们是什么原因既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过渡:当将军知道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他有何表现?7、自己作为将军看到自己的军需处长被冻死了而难过。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范文 《丰碑》一文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红军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现我就自己的教学作一小结,以便今后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思路清晰,整体感强。 这节课我从文章的题目“丰碑”入手,直奔中心,抓住“为什么说牺牲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中心问题,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深入课文内容,重点讲读第七、十二自然段,并以这两段为中心,带动其它内容的理解,从而逐步深化学生对“丰碑”的理解,思路明晰简洁,且有很强的整体感。 2、相信学生能力,主体意识强。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就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在其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而导之,思而辩之,使其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这节课正是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弄清了学生认识的底数,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弄清“军需处长究竟为什么会被冻死,这到底表现了军需处长怎样的精神”,使其认识准确化、深刻化;再引导学生体会将军和战士们情感的变化,理解军需处长的精神的深刻影响,使其认识全面

化;最后让学生完整表述这一问题的理解,使其认识条理化,这样处处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意识。 3、主次分明,训练意识强,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亮点进行咀嚼品味。 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本课中第七段对军需处长的直接描写和第十二自然段对将军的描写就是文章的亮点。这节课我就以这两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这两段为中心向其他各段辐射,并以对中心问题的理解为经,以各段重点词句为纬构建本课的`训练场,第七段抓“镇定、安详”体会军需处长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第十二自然段抓“愣住、敬礼”带动全文,体会将军的复杂内心世界,使学生达到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可以摒弃课堂教学中繁琐的提问、不必要的讲解和多余的讨论。还突出重点,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推理、判断表达能力均得以较好的训练。 4、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空白进行大胆想象 “空白”是作品在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如让学生根据文中对军需处长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情景?假如你是将军,看到眼前冻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你会想些什么?假如

丰碑教案 [丰碑]备课教案

丰碑教案 [丰碑]备课教案 [丰碑]备课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丰碑》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提示准确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描写军长和军需处长的语句,体会表达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4、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军需处长的表现,产生对军需处长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体会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白雪皑皑的云中山脚下,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冒着风雪,艰难地一步一步前进着。 这支红军队伍正在艰难地爬雪山。在天寒地冻、漫天飞雪的云中山,红军战士会遇到什么困难?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创造意境,读中感悟。 自由品读课文,板书课题,进一步走进军需处长,来理解课题《丰碑》的真正含义 三、以读悟文,用心感受。 师生交流: 师:“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艰难的前进-----”这只部队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仔细默读第二段,找出描写有关词语 师:首先军长听到了有人冻死的消息。他是什么表情?怎么做的? 生:朗读“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师:为什么“愣了一下”?生: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没想到。 师: 来到人群中呈现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再次朗读课文中此处的描写。出示生范读。自己有感情读。

生: 1、战士们都已经穿上了棉衣,能够抵御严寒,胜利前进了,我的任务完成了。 2、我不能让战士们看出我很冷,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能影响大家的情绪。 师:从“一身破旧的单衣”“贴”体会军需处长穿着少是冻死的; 师:他为什么没穿棉衣?他的棉衣哪里去了? 生: 1、可能因为环境艰苦,旧棉衣也不够一人一件,发到最后,他自己没有了。 2、行军途中,他看到掉队的伤员,把棉衣送给了更需要的战友…… 师: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多么伟大的战士啊! 师:将军看到这样的情景,他在想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指名读,出示投影。 生: 师:此时此刻将军是什么样的心情? 用“愤怒”的语气朗读。指名读

窦桂梅《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2012-12-09 21:45:39| 分类:五年级语文课堂实 |举报|字号订阅 窦桂梅 第一课时 师:六年六班的同学,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今年是二千年。六十六年前,也是这个时候,九月二十六号,红军准备开始万里长征。在万里长征这个征途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无数的英雄甘洒热血。我们在以前讲过的课文里,一定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有没有? 生:有。 师:谁能说一说? 生:《飞夺泸定桥》。 师:你说说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把泸定桥的桥板卸下来,中国红军爬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最后终于胜利了师:还有没有? 生:还有《金色的鱼钩》。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给同志们钓鱼自己活活饿死的事。生:还有《丰碑》。这篇文章写一位老红军在大雪天为了其他战友而活活冻死的事。 师:还有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也讲的是一位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庚将军——生:也被饿死了。 师:牺牲在茫茫的草地上。那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课文用故事的记叙性写出来,今天我们要学篇课文,它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作者是谁? 生:毛泽东。 师: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长征。 师: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同学,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包括这首诗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自己来学。 师:昨天老师印了资料发给同学们,要让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充分的自学。师:现在先检查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略) 师:有一个发音不准确,“磅纭保痢? 生:磅礴。师:找一名男生读。

生:(读略) 师:这个“磅礴”还没读好。我就当老师了,读。 生:磅礴。(读正确了) 师:读得真不错,还有一些内容,比如知识啦等等各方面的内容,自由汇报自学情况。 生:我知道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师:对于毛泽东有关内容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还知道在长征中,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师:从此长征有了一个转折。(师挂挂图) 生:我知道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了。 生:我还知道毛泽东写《长征》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毛泽东刚开始没有真正的起到革命领导人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才有了领导权。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后,领导了秋收起义。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生: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是党代表,发动群众举行秋收起义。生:在1927年9月9日,他带领人民举行秋收起义。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讲了那么多有关毛泽东的内容。真要介绍毛泽东的事例,你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活在我们亿万人民心中,包括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毛泽东在心目中的崇拜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那个时代,包括我们现在对毛泽东的认识很多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介绍到这。 师:我发现刚才同学在介绍毛主席生平时,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围绕课文有关的问题介绍作者,这很好。今后我们一定要注意要围绕课文有关的介绍,继续汇报。生:这篇文章有两个生字是“逶迤”。“逶迤’’在这首诗中的意思是山连绵起伏的样子。 师:好,这个生字老师没有讲过,谁能就这两个生字再补充一下。 生:不知道“逶迤”的“迤”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音,一是可以组词“逶迤”;第二个音是芦,可以组词飞”。 师:很好,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两个字。 生:都是“”旁。 师:形容山是什么样。 生:连绵起伏。 师:非常好。现在你慢点讲,老师也听听学学。 生:七律的意思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要求7个字。 师:停。帮你翻译一下,一句有几个字。 生:个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教学反思(两篇)

《麻雀》教学反思(两篇) (一)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样一种强大的力量。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点和孩子们的生活储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理想,先总结如下: 1.批文入境揭题激趣。 在学生初读课题后便引导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写了哪几个角色?指生交流并相机板书: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和我。再次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段说一说彼此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把紧张的气氛烘托出来,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关键句段简单概括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谓是一举两得。 2.潜心感受体会情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仍然是先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相互检查,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作者是怎样将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

攻击和退缩。这一环节大约需要十几分钟,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不同角色在此时的心里状况,从而更好地感受角色的品质。比如,聚焦小麻雀时,抓住它的样子,为感受它在危险境地的无可奈何的无助埋下伏笔;聚焦老麻雀时,抓住关键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与“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通过比较,体会它飞下时的速度、救孩心切时的不顾一切。这种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如一座丰碑立在孩子们脑海之中。 3.合理想象迁移运用。 如果是你,会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先交流,试着写一写。通过交流再次去感受老麻雀的果断与勇敢!生活中有没有如此感人的一幕呢?此话题一打开,学生的生活储备便被激活,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知道的特别多,感恩的心受到洗礼,很好地落实了课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成功之处 生活化场景的预设很受学生喜欢,他们个个乐于参与,情绪高涨,思维有深度。 三、不足之处 课堂的危险境况展示不充分,致使孩子们的感受流于表面,略嫌肤浅。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新再上这堂课,我会通过各种手段再现文本展示的场景,引领学生真正地感悟文字内涵,让教学更圆满!

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一、设计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当小老师、我是小画家等活动形式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生:香山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枫叶 师: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满山遍野,一片火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那就随我到北京一游吧。(播放仰天风光——香山的枫叶)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一起说。 生:很美。 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生: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画下来。 师:说的真好,让诗人看到了—— 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 生:先背诵这首诗,再学会默写,然后抄写诗意。 师:这种方法不错,想不想用另种方式来学这首诗?(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22丰碑_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22丰碑人教版 2019 师: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艰险,红军战士经历千辛万苦,经受种种磨难,其间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今天,让我们敞开心扉,去聆听那感人故事吧。 师:请同学们看我写课题,“丰碑”注意“碑”字的写法。丰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丰富,一种是大,你怎么理解丰碑? 生1:高大的碑。 生2:高大的石碑。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到位。课前已预习过课文,请你结合预习收获,谈谈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本文讲了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感人事迹。 师:你的概括能力非常强,谁能说得更加详细? 生1:本文讲了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生2:本文讲的是在红军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不畏严寒,宁愿自己冻死,也要把棉衣让给更需要的战士的感人事迹。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在读书过程中,你有不明白的吗?

生1:军需处长为什么会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我们会提到,请你注意听。 生1:为什么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 生2;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称为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合并为一个,那就是"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军需处长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标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读出你找的段落。 生读第七段。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找出的是哪一部分? 生反应一致。 师:借你标出的词语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位老战士穿的衣服是单薄破旧的。 生2:我知道这位老战士死之前非常镇定,非常安详。 生3:我知道了这位老战士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从容不迫。 生4:通过这段文字,我知道了老战士在临死之前的神态非常镇定,非常安详,从他的动作就可以看出。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实录 一、设计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当小老师、我是小画家等活动形式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生:香山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枫叶 师: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满山遍野,一片火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那就随我到北京一游吧。(播放仰天风光——香山的枫叶)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一起说。 生:很美。 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生: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画下来。 师:说的真好,让诗人看到了—— 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 生:先背诵这首诗,再学会默写,然后抄写诗意。 师:这种方法不错,想不想用另种方式来学这首诗?(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投影: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的?(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他的读音读准了吗? 生:他把“斜xia”读成了“xie”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感受军需处长无私的精神、无畏的信念,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收集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最近,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什么新闻?(四川地震)是呀,地震中那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虽然地震无情,可人有情,在这场灾难中,涌现出无数平民英雄和感人瞬间。那么,哪些画面深深地感动了你呢? [出示图片]一条最感人的短信 师:这是一条没有发送成功的短信,却让不少人流泪不止。(指名读)她是母亲,用生命换来孩子的重生。 [出示图片]一个最难忘的画面

师:“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画面。(齐读)他是老师,用身体护住了年幼的学生。 [出示图片]一群最可爱的人儿 师:他们是人民的兵,抗震救灾中,总是冲在最前线,用血肉之躯完成着一项项“不可能的任务”。他们是最可爱的军人。 二、了解“丰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又一个和军人有关的故事。它发生在长征途中,离现在已有70多年了,但依然感人肺腑!──请看老师写课题:丰碑(写字一定要一丝不苟) 请注意观察“碑”的偏旁,猜猜它是什么意思?(石碑) (碑: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石头) “丰”,老师查了字典,它有这样4种意思:(1、丰富2、大3、姓4、美好的容貌和姿态) 你说,在这里它应该选择哪一项?(2、大)连起来就是“高大的石碑”的意思。 好,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读一次课题吧!齐读课题 三、感知“丰碑” 咱们都预习过课文,那文中所写的仅仅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 不是的,那是什么?(军需处长)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个句子 指名读句子 课文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写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战士们,自己却冻死了的故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