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层作业(第二单元)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层作业(第二单元)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层作业(第二单元)
五年级下册数学分层作业(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一、基础大本营。(自选5——6题)

1、填空,把下面的算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

4.96÷1.6=_______÷16 1.35÷0.15=_______÷15

2.7÷0.03=_______÷_____ 6÷0.012=_____÷______

2.在下表中按要求填出商的近似数。

算式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89÷

3.6

50÷14

3.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分别填入指定的圈里。

4.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多2.88,原数是

()。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规律。

99.99×1=()

99.99×2=()

99.99×3=()

(2)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99.99×4=()

99.99×5=()

99.99×6=()

(3)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几道像这样的算式吗?试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计算下面各题。

(1) 1.2÷0.01= 1.2÷0.1= 1.2÷1= 1.2÷10=(2)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根据276÷23=12,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276÷2.3=276÷0.23= 27.6÷0.23= 2.76÷2.3=

二、强化空间站。(自选2—3题)

1、选择

(1)下面有三道小数除法计算,其中错误的是()。

A.42.91÷7=6.13

B.77÷25=3.8

C.10.2÷15=0.68 (2)下面有关于近似数的三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计算价钱时,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B.将一个数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

C.求商的近似数时,如果保留整数,就要除到个位,再将个位“四舍五入”(3)下面三道除法算式中,商是循环小数的是()。

A. 91÷7

B.4.4444÷5

C.15÷74 (4)下面三个循环小数中,循环节不是“36”的是()。

A.5.3636…

B.0.36036036…

C.3.633636…

(5)下面是一栋楼房的客用电梯,如果一个成年人的体重按75 kg计算,那么这台电梯一次最多可承载成年人的人数是()。

A.10

B.11

C.12

2.解决问题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超市购物,她先买了一箱牛奶(12盒装),剩下的钱用来买乳酸菌饮料。

(1)平均每盒牛奶多少钱?

(2)妈妈可以买几瓶乳酸菌饮料?

三、探究俱乐部。(自选1—2题)

1.下面是李奶奶家刚收到的水费通知单,单子上有一处不慎被污渍涂染了。

(1)你能帮李奶奶算一算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吗?(2)单子上的止码应该是多少?

2.我们在课堂上已经找到了四位数的“数字黑洞”。

(1)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到三位数的“数字黑洞”吗?

(2)你能不能找到五位数的“数字黑洞”呢?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四年级)

如何分层布置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比如,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如果一概而论,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必然造成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不实、程度不高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都会因种种原因不去向他人求教,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 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教师虽然在备课时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大量精力去准备,去考虑,但实际授课时也不可能总是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作业的布置却比较容易做到分层次。对班级中的优等生,可布置一些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需要独立思考的题,布置一些发散求异的题;对中等生要抓住夯实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这一环,注重读题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布置一些叙述性、辨析性习题以及程度适中的题目让他们做,逐步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对平时作业有困难,经常要在别人帮助下才能完成(包括抄袭他人作业)的学生,则可布置一些通过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依样画葫芦的题目让他们做,以便他们熟悉最基本的知识。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应持有一种“抢救”的态度,以满腔热情耐心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地对他们,我相信,如果这样的分层作业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分层作业题库,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式,那么教师在作业分层设计时会更便捷、更有效,分层作业的效益也会更明显。 我的分层作业设计 一、我会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必做题) 284—16—84 343+27+57 7200÷40÷9 12×24-12×14 1200÷25÷4 4×99+4 二、运来面粉和大米各400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每袋重35千克,运来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必做题) 三、我会思考(选做题) 60000 ÷125 ÷5 ÷2 ÷8 222 × 999+333× 334 999+999× 999 9+99+999+9999

五年级数学下册作业分层设计习题

(五年级第二学期) 健康路小学数学课题组

练习一 1、根据算式填空。 ★(1)12×3=36,12是36的(),36是12的()。 ★(2)54÷6=9,()是()的因数,()是()的倍数。★★(3):54是()的倍数。 ★★(4)既是30的因数又是10的倍数的数是(). ★2、写出下列各数的全部因数。 1 9 13 18 24 36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4个) 5 8 11 24 ★

4、判断题。 (1)因为30÷5=6,所以30是倍数,5是因数。() (2)4的倍数有100000个。() (3)16的因数有2,4,6,8,16。() (4)一个数有倍数,但不一定有因数。() ★★ (5)一个数一定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6)一个数的因数都比它的倍数小。() 5、数学智慧园。 ★★★ 1、一个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和5的倍数,这个数是()。 2、有一些苹果,如果三个三个的装,还剩一个;如果7个7个的装,恰好 也剩一个,这些苹果有几个?(这些苹果不超过30) 3、一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和7的倍数,你能想出几个这样的数?

练习二 ★1、()是2的倍数,()叫做偶数,()叫做奇数。 ★2、()是5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100以内,同时满足既是2又是3和5的倍数,最小的是()最 大是() ★5、.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能被3整除的数是();能被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 ★★6、一个能同时被2、3、5整除的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9,这个数是()。 ★★7、用8、2、5、0组成的四位数重,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偶数是( )。 是5的倍数的最大的数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数是()。 ★★★8、四位数8A81是9的倍数,A=()。 ★★★9、四位数841B同时是2、3、4的倍数,B=()。 ★★★10、一个四位数5A6B,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这个四位数是()。 ★★★11、从0、1、3、4、5、8中选出四个数字,排列成同时是2、3、5倍数的四数,其中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

四年级数学分层作业 班级姓名 A组 一、填空。 1、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线段有()个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2、线段可以量出(),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直线可以向()端无限延伸。 3、钝角()90°锐角()90°直角()90°平角()180°。 4、一、十、百、千、万……亿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二、判断。 1、一条直线长5米。() 2、经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一个直角减去一个锐角的差一定是钝角。() 4、万位的右边一位是十万左边一位是千位。() 三、做一做。 1、分别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 2、分别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B组 一、填空。 1、如右图,有()条线段,()个角,其中有()个锐角, ()个钝角,()直角,()个平角。 2、平角=()直角周角=()平角=()直角。 3、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角的() ()。 4、九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角。 二、判断。 1、直线比射线长。() 2、小明画了一条三厘米长的线段。()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一点关系也没有。() 4、过两点可以画无限条直线。() 5、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弧线最短。() 三、用量角器分别画出165°角和15°角。 C组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角中,从小到大排列是()<()<()<()<()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2时成()角,2时30分成()角,9点整成()角。 3、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拼成一个()角。

4、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对角( )。 5、把直角分成2等份,每份是( )度。 二、数一数。 1、 2、 )个角。有( )个射线。 三、应用题。 1 、有一本翻开的书,这两个页码的和正好是497,你知道这两页分别是多少页吗? 2、 不用量角器只用三角板画一个15°、75°、150°的角? 3、 4、 四、长方形的草坪中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单位:米)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

《小学数学中高年级作业分层布置的研究》中期小结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成绩到小学毕业前夕往往差异较大。如果用同一目标来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不相适应,从而使这些学生或轻易达标,或难以达标,这样就影响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怎样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教学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认为无论从教育自身,还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角度,课外作业分层布置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 在同一教学班中,各个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此,我们提出作业分层,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采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外的学习落到实处,达到各得其所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实现“尊重个性,发展教育”的教育,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层布置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条件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分层作业的设计,顺应小学教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潮流,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双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智慧。在教学中以课堂实践为载体,努力探讨出适合不同学生的一种分层作业模式,最大限度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分层作业是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又减少了学生抄袭其他同学作业的现象,同时,使得师生关系更融洽,学困生得到老师的帮助更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加强。 分层作业的步骤和举措 1.调查摸底,做好分层准备。 2.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多样性作业。 虽然学生有差异性,虽然作业实行分层,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不能丢弃,有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练习作保障。具体操作时可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三个层次。 “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 “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 “自主作业”是指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据学习的情况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3.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多层次作业。 (1)作业量分层。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教材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小课题: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蒋月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一个班的人数都在60人左右,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A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354÷9×83×6÷2 ⒉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⒋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每个窝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个窝? B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四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三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只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

四年级下分层作业12

一、基础演练 (1)( )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做一条垂线,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叫做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具有性。 (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5)三角形有()条边,()个顶点,()个角。 (6)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和()三角形。 (7)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又叫做()三角形。 (8)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9)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形。 (10)(300+6)x1225x(4+8) 125x(35+8) (12+24+80)×50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二、能力训练 1、甲乙两队共修一条公路。如果甲队每天修路180米,乙队每天修路200米,那么需要4天才能修完,问这条公路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2、50千克黄豆可以做20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做900千克豆腐要用多少千克黄豆? 3、一辆客车3小时行驶了195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自己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一、基础演练: 1.一个数的十位上是7,百分位上是9,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2.把15×6=90,90-38=52,52÷13=4合并成综合算式是( )。 3.已知320-6×□=38,□里应填( )。 4.要使算式70×13+83÷24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算式应改为( )。 5.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8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是( )。 6. 0.75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7.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数是6.7,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 ),最大是( )。 8.把670缩小到它的100 1是( ),把0.035扩大到它的( )倍是35。 9、183×172—181×172 250×44 104×31 99x64 190—45—55 1200÷5÷60 4200÷84 99X13+13 二、能力演练 1、2.“五一”期间去武汉水上乐园游玩,有两种买门票的方案。(8分) (1)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2)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学校要开运动会,准备用4800面彩旗布置会场,把这个任务交给25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要做多少面彩旗?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几点反思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几点反思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将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在课题的实施中,我有以下反思: 反思一、注重学生的分层 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A、B两层。A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异。B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注重学生的分成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以便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反思二、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设计要按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分为必做、选做和开放性作业三个层次。必做作业是最基本的、每位学生都要掌握的题目;选做作业是综合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集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做不等量的题目。 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周长以后,我将作业设计为一组题,供学生选做:

(1)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象馆长10米,宽8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求围墙的周长。 (2)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象馆长10米,宽比长短2米,求铁丝网围墙的周长。 (3)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象馆长20米,是宽的2倍,求铁丝网围墙的周长。如果每隔2米栽一根石柱,需要几根石柱?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数学,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反思三、作业难度的分层 基于学生的学情差异,可将作业分成浅、中、难三个不同程度来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作业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作业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作业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作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作业,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全册)

四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计数单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自学课本 第 2~5页 1、有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尝试完成第 4 页第一题。 3、读一读含有两级的数,有什么困难,与同桌交流。 4、练习设计: (1)读出下面各组数,想想每组的两个数在读法上有什么区别? 35和 350000 3006 和 30060000 350和 35000000 3060 和 3060000 2)填空 4800700 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它是( )位数 第二课时 《根据数级写数及两级数的写法》 自学课本 第 6~7页 1、 写含有两级的数,你觉得怎么写又对又快? 三千零八十万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万位的左边第一位是( (3)读出下面各数 24000 90000000 1065385 73031064 )位,右边第一位是( )位 800050803 19000763

2、有“零”的数的写法,你会吗?有什么困难?(小组里交流) 3、练习设计: (1)写一写 最大的七位数是(),最小的七位数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最小的八位数是() 比59999多1的数是(),比59999多1万的数是()(2)连一连 六千五百零二百 六千零五万二千六千万五千零二十六千零五十万零二65005200 65000200 60005020 60500002 (3)写出下面各数 1、二百零五万零四十三写作: 2、四千零八十万写作: 3、六千零一万无前三百四十 写作:4、三千万零二 写作: 5、五百二十万写作: 6、五千零七十万零三百写作:

五年级数学下册作业分层设计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作业分 层设计习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五年级第二学期) 健康路小学数学课题组 练习一 1、根据算式填空。 ★(1)12×3=36,12是36的(),36是12的()。 ★(2)54÷6=9,()是()的因数,()是()的倍数。★★(3):54是()的倍数。 ★★(4)既是30的因数又是10的倍数的数是(). ★2、写出下列各数的全部因数。 1 9 13 18 24 36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4个) 5 8 11 24 ★ 4、判断题。 (1)因为30÷5=6,所以30是倍数,5是因数。() (2)4的倍数有100000个。() (3)16的因数有2,4,6,8,16。() (4)一个数有倍数,但不一定有因数。() ★★ (5)一个数一定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6)一个数的因数都比它的倍数小。()

5、数学智慧园。 ★★★ 1、一个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和5的倍数,这个数是()。 2、有一些苹果,如果三个三个的装,还剩一个;如果7个7个的装,恰好 也剩一个,这些苹果有几个( 这些苹果不超过30) 3、一个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和7的倍数,你能想出几个这样的数? 练习二 ★1、()是2的倍数,()叫做偶数,()叫做奇数。 ★2、()是5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一个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100以内,同时满足既是2又是3和5的倍数,最小的是()最 大是() ★5、.在17、18、15、20和30五个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能被3整除的数是();能被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是();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是()。 ★★6、一个能同时被 2、3、5整除的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9,这个数是()。 ★★7、用8、2、5、0组成的四位数重,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的偶数是( )。是5的倍数的最大的数是(),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最小的数是()。 ★★★8、四位数8A81是9的倍数,A=()。 ★★★9、四位数841B同时是2、3、4的倍数,B=()。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几点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几点反思 发布者:胡燕尔发布时间: 2012-10-9 16:30:07 谈到“以学定教”,让人首先联想到“因材施教”。早在两千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已经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同时,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实际的学情差异以及课堂练习的重要性,我认为将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在现实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练习设计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2.时间、要求上一刀切。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做课堂练习时,往往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对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种练习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然而教学发展到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不同学情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层教学。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作业的分层设计研究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也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表现。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注重学生的分层 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A、B两层。A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异。B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注重学生的分成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以便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作业量的分层

五年级下册 数学作业

五年级数学作业 姓名: 一、填空: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 ) 厘米;六个面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是( )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28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2.8米=( )分米=( )厘米 4、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锯成2个小长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 厘米,它的棱长和是( )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6、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大正方体,需要( )个小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排,长( )米。 7、平角的21 是( )度,是( )角。 8、一段公路每天修全长的121 ,4天修全长的( )。 9、七折指现价是原价的( ),一套原价75元的书,现八折出售,每套( )元。 10、正方形的边长34 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11、在“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9 ”这一数学信息中,( )是“一个整 体”,写出求女生人数的数量关系式是:( )×59 =女生人数。 12、一根铁丝长58 米,截去14 ,还剩下( )( ) ;若截去14 米,还剩下( )米。 13、 1吨的58 等于( )吨的18 。 二、火眼金睛 1、将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长方 体表面积的一半。( ) 2、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体的长方体,其他四个面的面积相等。( ) 3、把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表面积也扩大2倍。( ) 4、2个长方体表面积相等,棱长之和也一定相等。( ) 5.一件商品打六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106 。( ) 计算 109-53 134 - 51 117+158 1-198 158-3 2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分层教学心得 分层布置作业 逐步提升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分层教学心得分层布置作业逐步提升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关于分层教学心得分层布置作业逐步提升能力分层布置作业逐步提升能力工人第一新村小学张文艳四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孩子将完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转折,孩子的心理逐渐成长,同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难度都有很大变化,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拓展知识的广度,更要增加知识的深度。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和生活的乐园,使作业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采取了金字塔式的作业方案:底层:布置书本作业及《小学数学》数学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我认为课本知识是最基础的,小学数学

习题内容稍作提升,只有扎实练习好这两项作业,才能夯实基础,稳固知识金字塔的底部。第二层:计算训练作业计算除了要让学生理解算理外,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准确率也是不容忽视的。从我开始交这个班开始,依次练习了乘法口诀、乘除法口算、乘除法竖式、混合运算等各种运算形式的练习,每天20道,时间在3-5分钟左右。适当的巩固练习是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计算效率的必经之路。第三层:能力提升作业俗话说得好: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数学生活,更应运用生活,其价值在于应用。这一层内容主要体现在两种形式:数学日记和数学画报。先谈数学日记,这是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自体验到的与数学有关的内容记下来;还可以总结学习内容和对常识的把握水平。这两年来,我班共进行了6次数学日记的作业,先打草稿,自己修改、家长修改、老师修改,定稿,然后打印出来并装饰,

最后汇集成册。孩子的数学日记都是买东西、出去玩、身边的发现或自我总结等内容,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合理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再谈数学画报,也就是手抄报,主要培育学生书写、绘画、设计、创作等为目的综合能力,它不仅能沟通数学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融合,更能让学生展示个性与聪明,在创作中、想象中、合作中体味到数学的乐趣。这项作业从本学期才开始开展,总共做过两次,第一次做得效果不尽人意,我给孩子们找了些模板,欣赏学习后第二次取得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同学们还挺喜欢这项作业,上交的画报都是图文并茂,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开展效果理想。我的教学经验尚浅,而且之前主要教低年级,高年级的作业设计方案还很粗浅,需要继续提升,目前是进行这三个层次的作业布置,第一层是基础知识,第二层是计算能力训练,第三层是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体现,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既要注重他们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要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所以作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教师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A,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C。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 的题型设计。 但是,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⒈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7×6= ()

口诀:()口诀: () 5×7=() 7×3=() 口诀:()口诀: () ⒉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7=42 7×() =35 ()×4=28 7×()=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7×7-7=7×()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A类中的两道题目和B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A必做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作业

班级:姓名:学籍号: 整除具备的条件: 1、被除数、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2、商是整数; 3、商后面没有余数。 (说一说一个整数除法算式中,谁能被谁整除?谁能整除谁?) 整除的算式的特征: 1.除数、被除数都是自然数,且除数不为0。 2.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自然数而没有余数。 整除的意义: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整数能被第二个整数整除。 除尽包括整除。能除尽的不一定能整除,能整除的一定能除尽。 一个整数a除以整数b,除得的商正好是自然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 整除。b能整除a 。如15÷5=3、80÷20=4、24÷4=6 。自然数都是整数。a÷b=c (a、b、c均为自然数且b≠0) 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整除、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都是指除0以外的自然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说一说一个整数除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a×b=c (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 a和b是c的因数,c是a的倍数,也是b的倍数。例如,3×6=18 ,3和6是18的因数,18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班级:姓名:学籍号:家长签字: 练一练: 1.下面各题哪些是整除?哪些是除尽?哪些都不是?为什么? 32÷8=4 40÷30=1 (10) 35÷0.7=50 51÷17=3 20÷9=2……2 4.8÷1.2=4 4.2÷6=0.7 60÷5=12 2.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b就叫做a的()。 15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5是5的(),5是15的()。 a、b、c都是非0的整数,如果存在ab=c,那么()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5×4=20,则()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3.说一说:20和10 7和3 5和5 2.1和0.7 1和17 1.哪组数中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为什么? 2.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了这个立体图形,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1)从正面看是,你可以怎样摆? (2)从左面看是,你可以怎样摆? (3)从上面看是,你可以怎样摆? 现阶段俱乐部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层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层作 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层作业设计》 龙泰小学 四年级 陈绮天 《三角形三边关系分层作业设计》 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三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本节课知识解读: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会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难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准确理解“任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及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生智力结构的独特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考虑作业的层次性,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中,都能得到相应的收获与发展。 A类题:基础题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2、判断下列每组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 A、3cm,4cm,5cm ( )

B、9cm,6cm,15cm ( ) C、4cm,4cm,12cm ( ) D、6cm,6cm,6cm ( ) 设计说明: 此类题需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直接完成,知识的应用较为直接,对于全体学生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B类题:拓展题 1、用所给的3cm、3cm、3cm、5cm、6cm、10cm这6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出几种 2、,三条线段要围城三角形()里最大能填几。 A、4cm,(),7cm B、5cm、9cm、() C、6cm、6cm、() 设计说明: 此类题将知识点的考察拔高了难度,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又使知识点的运用更加灵活,使思维更加开阔。重点是让其拓展知识点的应用。对于学困生作为挑战题,中等生、优等生作为拓展练习题。 C类题:拔高选作题

五年级数学减负提质增效方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减负、增效、提质 教学方案 遵义县第五小学杨忠辉粟明珊 问题背景: 根据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及遵义县教育科技局的指示,我校被列为遵义县小学减负、提质、增效的试点学校,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能在五年级数学中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增效,特制定本方案。 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教师可以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2、理论依据: 六年级数学属于新课程标准的第二段学习阶段,本阶段的三维目标主要有以下3个目标,其中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同属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历数据的收集.理和分析的过程,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经整掌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作业

五 年 级 数 学 作 业 1、3 5 块可以表示把( )块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或者表示把( )块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2分=( )时 36时=( )日 50千克=( )吨 25厘米=( )米 3、小红去书店买了x 本书,每本6.2元,付出了50元,买书用了( )元。当x=3时,应找回( )元。 4、把一袋重3千克的巧克力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千克巧克力的( )( ) ,是这一袋巧克力的( ) ( ) 。 5、在○里填上“>”、“<”或“=” (1)当x =7时,x +9○15 (2)当x =0.2时,5x ○1 (3)当x =1.3时,x ×100○13÷0.01 (4)当x =5.5时,x ÷9○0.7 6、小丽在教室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 ,她坐在第( )列第( )行。她的同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是(___,___),也可能是(___,___)。 7、在8x 中,x 是非0自然数。当x 是( )时,8 x 是真分数;当x 是( )时,8x 是假分数;当x 是( )时,8 x 是整数。 8、右图是2010年3月的月历卡,用形如 的长方形去框月历卡里的日期数,每次同时框出3 个数。框出的3个数和最大的是( ),最小的 是( );一共可以框出( )种不同的和。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2010年3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分层作业01-04

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分层作业01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A.基础训练题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这步是在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步是在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步是在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 3、 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4、用递等式计算 (520+138)÷(267-220) 18+12×25-23 840÷[(144+36)÷36] 5、有11个数,平均数是5,再添上一个数17,这组新数的平均数是()。 6、右图中阴影部分周长的和是2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 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七亿五千三百零六万八千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8、想一想,画一画。 (1)画出图A 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将图B 绕O 点顺时针针旋转90o。 (3)将图C 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4格。 ★B .拓展训练题 1.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将 图形平移或旋转得的是( )。 A 、 B 、 C 、 D 、 2.右边的竖式里,372表示( )。 A 、 372个十 B 、372个百 C 、372个一 3. 在99 948≈100万中, 内可以填( )。 A 、1~4 B 、0~4 C 、5~9 4.下面的四个数中的“9”,表示9 个百万的是( )。 A 、690000000 B 、48920000 C 、29700000 D 、973000000 5.如果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00亿,那么这个数最大是( )。 A 、10099999999 B 、10040009999 C 、10049994999 D 、10049999999 6.有两张边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纸片,把它们放在桌上, 使其中一张纸片的一个顶点恰好落在另一张纸片的中心点O 上。 那么两张纸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cm 2。 (提示:用旋转的方法解决)

五年级上册自主分层作业

第一单元 一、基础巩固(★) 1.积累诗句。 有关白鹭的诗句: 有关中秋节的诗句: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种”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种”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如下,A.种;量词,表示类别、式样。B.指胆量或骨气。C.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 以下词中的“种”各是哪个意思:种地;有种。 3.按课文内容填空。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它的果实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的果实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你们看它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落花生》的这段话运用写作手法。写出来花生的品质。 二、技能过关(★★) 1.选择题 (1)根据课文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桂花雨》课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B.《白鹭》一文通过描写白鹭来赞扬品质高洁的人。 C.《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下列标点符号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省略号:列举的省略) B.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破折号:解释说明) C.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双引号:特定称谓)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比喻) B、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设问) C、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拟人) 2.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缩句: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