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1、近年来已经开发的植物多酚

【摘要】随着植物多酚化学的发展,植物多酚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已被深入揭示。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研究较多的几种植物多酚,对其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天然活性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植物多酚的应用。【关键词】植物多酚;生物活性;应用


植物多酚是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为单宁,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豆类、谷物类、茶等植物中。多酚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它一些列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与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使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学品以及保健品方面等到了一定的利用。

随着天然产物开发的逐渐兴起,植物多酚以其在植物界分布的广泛性、生理功能的多样性以及来源丰富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被形象地称为“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
苹果多酚:苹果多酚包括多种酚类物质,可分为酚酸及其羟基酸酯类、糖类衍生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如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二羟基查耳酮、黄酮醇配糖体等)。成熟苹果中的多酚主要为绿原酸、儿茶素以及原花青素等,而未成熟苹果中则含有较多的二羟基查耳酮、黄酮醇类化合物。未成熟的苹果与成熟苹果相比,成分组成相似,但成分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多酚类物质的含量高出成熟苹果含量的10倍以上。苹果的品种不同,各主要成分的含量也有差异。
茶多酚: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简称为TP(Tea ployphenols),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 -30%。TP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除儿茶素类外,有黄烷醇类、黄烷酮类、酚酸类和花色苷及其苷元。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 -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四种物质,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

葡多酚:葡多酚广泛存在于葡萄籽、葡萄皮与果汁中。这类多酚由表儿茶酸等酚酸类、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缩聚单宁等物质组成,其中以原花色苷的含量最为丰富,可以达到80%~85% (也有报道含量大约在50%~98%之间),其他成分如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次之,大约为5%,葡多酚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有差异,使得它的颜色呈深玫瑰色至浅棕红色不等。在葡萄籽与葡萄皮中,葡多酚的含量较高,有资料表明,红葡萄的果皮中,多酚含量可达25%~50%,种籽中则可达50%~70%。所以现在国内外研究使用的葡多酚一般从葡萄籽中提取。甲

醇、乙醇和丙酮均为常用的葡多酚的提取溶剂。葡多酚的组成较为复杂,尽管国外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对于葡多酚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还是没有可靠的方法。



柑橘多酚:柑橘类特别是柑橘外皮中含多量多酚橙皮苷,含橙皮苷多的还有橘皮,陈皮 (中药)。橙皮苷难溶于水得不到充分应用。日本精糖公司研究开发成功易溶于水的酶处理橙皮苷,有防止色素褪色, 使黄酮类可溶化,阻止酷氨酸酶的生成黑色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等的作用,经口摄取可内消化酶恢复成 橙皮苷发挥其作用。

越橘提取物中含主成分红紫色多酚和花色苷,有促进网膜视紫质再合成,促进暗适应效果,还能保护毛细血管、改善循环系统,抗溃疡,消除活性氧等, 在欧洲已用作循环器官和眼科的保健药品。







首 页 | 写作指导 | 在线投稿 | 论文资料 | 合作期刊 | 诚聘加盟 | 敬请留言 | 服务条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业技术 园林技术 生物技术 畜 牧 业 水 产 业 食品加工
教育教学 工程技术 管理论文 人文社科 医学医药 计算机类 金融财政 农林技术 应用文类 专题文章

请选择: 论文资料 学术期刊

按 标 题 按作者名 精确查找 模糊查找


当前位置:中华论文网 → 论文中心 → 农林技术 → 食品加工 → 论文内容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中华徐州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收录:中华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788427535.html,)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摘要】随着植物多酚化学的发展,植物多酚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已被深入揭示。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研究较多的几种植物多酚,对其独特的生理活性和天然活性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植物多酚的应用。
【关键词】植物多酚;生物活性;应用

植物多酚是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为单宁,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豆类、谷物类、茶等植物中。多酚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它一些列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与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使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化学品以及保健品方面等到了一定的利用。

随着天然产物开发的逐渐兴起,植物多酚以其在植物界分布的广泛性、生理功能的多样性以及来源丰富性等特点,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被形象地称为“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

1、近年来已经开发的植物多酚

苹果多酚:苹果多

酚包括多种酚类物质,可分为酚酸及其羟基酸酯类、糖类衍生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如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二羟基查耳酮、黄酮醇配糖体等)。成熟苹果中的多酚主要为绿原酸、儿茶素以及原花青素等,而未成熟苹果中则含有较多的二羟基查耳酮、黄酮醇类化合物。未成熟的苹果与成熟苹果相比,成分组成相似,但成分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多酚类物质的含量高出成熟苹果含量的10倍以上。苹果的品种不同,各主要成分的含量也有差异。

茶多酚: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中含有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简称为TP(Tea ployphenols),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 -30%。TP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除儿茶素类外,有黄烷醇类、黄烷酮类、酚酸类和花色苷及其苷元。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 -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四种物质,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儿茶素和黄酮类物质。

葡多酚:葡多酚广泛存在于葡萄籽、葡萄皮与果汁中。这类多酚由表儿茶酸等酚酸类、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缩聚单宁等物质组成,其中以原花色苷的含量最为丰富,可以达到80%~85% (也有报道含量大约在50%~98%之间),其他成分如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次之,大约为5%,葡多酚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有差异,使得它的颜色呈深玫瑰色至浅棕红色不等。在葡萄籽与葡萄皮中,葡多酚的含量较高,有资料表明,红葡萄的果皮中,多酚含量可达25%~50%,种籽中则可达50%~70%。所以现在国内外研究使用的葡多酚一般从葡萄籽中提取。甲醇、乙醇和丙酮均为常用的葡多酚的提取溶剂。葡多酚的组成较为复杂,尽管国外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对于葡多酚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还是没有可靠的方法。

柑橘多酚:柑橘类特别是柑橘外皮中含多量多酚橙皮苷,含橙皮苷多的还有橘皮,陈皮 (中药)。橙皮苷难溶于水得不到充分应用。日本精糖公司研究开发成功易溶于水的酶处理橙皮苷,有防止色素褪色, 使黄酮类可溶化,阻止酷氨酸酶的生成黑色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等的作用,经口摄取可内消化酶恢复成 橙皮苷发挥其作用。

越橘提取物中含主成分红紫色多酚和花色苷,有促进网膜视紫质再合成,促进暗适应效果,还能保护毛细血管、改善循环系统,抗溃疡,消除活性氧等, 在欧洲已用作循环器官和眼科的保健药品。



2植物多酚的生物活性

2.1抗氧化能力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很多疾病如组织器官老化等都与自由基的过剩有一定关系,

植物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比众所周知的维生素E还要强,例如黄酮类槲皮素的抗氧化值是维生素E的4倍。能够阻止活性氧引起的生物大分子(如DNA、脂类、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且对自由基诱发的生物大分子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2.2预防心血管病发生的能力

KnektP.等报道说多酚物质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连,具有抑制脂新陈代谢中的酶作用,而且能诱导血管等的血管舒张,从而可以防止中风、抗血栓病、治疗糖尿病及动脉粥状硬化等。Shoenfeld等报道通过摄入多酚类物质可加强免疫细胞功能,起到消炎作用,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Hertog等也曾报道植物多酚能预防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Chen-jiang Ying利用Western blot法对牛颈动脉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实验,发现茶多酚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并能有效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Matsumoto等报道植物多酚具有有益于健康的低甾醇血效应,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治疗冠心病,同时又有调节血压,降低血脂等作用。此外,植物多酚的消炎作用Ross. R等也有报道。天然药物化学也记载多酚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

2.3抗癌作用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试验都证明多酚类物质可以阻止和抑制癌症发病。多酚的抗肿瘤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对癌变的不同阶段进行多方面的抑制。同时也是有效的抗诱变剂,能减少诱变剂的致癌作用,提高染色体精确修复能力,进而提高体细胞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HuangFrraro等研究发现,绿茶对肝癌、肺癌、皮肤癌、小肠癌、结肠癌、乳腺癌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有预防作用。有统计资料显示,日本国内绿茶消费较多的地区,胃癌发病率较低。Agarwal等用25、50、75μg/mL葡萄籽提取物PA(GSP)处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1~3 d,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0% ~100%,具有量效关系。

2.4抑菌消炎,抗病毒

植物多酚对多种细菌、真菌、酵母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在相应的抑制浓度下不影响动植物体细胞的正常生长。茶多酚可作为胃炎和溃疡药物成分,抑制幽门螺旋菌的生长。钝化的柿子单宁可以抑制破伤风杆菌、白喉菌、葡萄球菌等病菌的生长。

Li等对朝鲜蓟叶氯仿、醋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的抗微生物活性的研究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7个杆菌属及4个酵母菌抗菌活性最强。从正丁醇提取物的可溶性部分中能分离出8种酚类成分。其中绿原酸、奎尼酸-1,5-双咖啡酸酯、木犀草素-7-芸香糖苷以及菜蓟糖苷的抗微生物活性相对较高。

目前,多酚抑菌性的另一个实例,是在预防龋齿上的应用。丹皮、熊果中的水解类单宁,茶叶、槟榔中的缩合单宁,苹果多酚等都有很强的抗龋功能

。植物多酚抗病毒的性质与抑菌性有一定相似之处。可用于抗艾滋病的研究,低分子量的水解单宁,尤其二聚鞣花单宁可做口服剂来抑制艾滋病,延长潜伏期。仙鹤草素在浓度为1~10μg/mL时,发挥最强的抑制AIDS病毒HIV生长的效果。

3、植物多酚的应用

3.1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3.1.1食品添加剂

目前植物多酚常被用作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有目的的改善食品的质量,这一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对茶叶、葡萄、柿子、苹果等天然水果和蔬菜中提取的多酚的利用,如其在防腐方面的性质。

植物多酚在中性和弱酸性pH下对于大多数微生物具有普遍抑制能力,这一性质对于通常呈中性或酸性的食品防腐非常有利。如苹果多酚以及从从橄榄中提取的没食子酸及黄酮类物质等对食品加工和储藏中常见的腐败菌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虽然和常用的传统的食品防腐剂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相比,植物多酚抑菌浓度较大,但作为天然的防腐剂,毒副作用小且不影响食品风味,其本身具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3.2.2酒类及饮料澄清剂

植物多酚可作为酒类和饮料的澄清剂,主要是利用酚羟基通过氢健与蛋白质的酞胺基连接后,能使明胶、单宁(植物多酚)形成复合物而聚集沉淀,同时捕集和清除其他悬浮固体,所以明胶与单宁常结合使用,称为明胶一单宁法。在果汁与果酒中单宁含量的不同,决定了明胶的剂量,单宁含量少的白葡萄酒下胶前要预先加入一定量的单宁,没有单宁,只加明胶是不可能澄清的。

3.3.3保健食品

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由于植物多酚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使得人们认识到可以将植物多酚加入食品中已达到某种保健目的。

综上所述,植物多酚的多重性质决定了其在食品方面应用的可行性,由于植物多酚分布广泛,且在我国有大量的富含植物多酚如五倍子、老鹤草等中草药,为植物多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资源,可见其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广阔前景。

3.2在日用化妆品中的应用

植物多酚具有独特的化学与生理活性,在以含黄酮和多酚的中草药为原料的化妆品中,皆具抗衰老,抗紫外线、抗氧化、祛斑、防皱、保湿、防止皮肤粗糙的功效,因而对多种因素造成的皮肤的老化(皱纹和色素沉着)都有独到的功效。

此外,植物多酚有与金属离子生成深色的络合物以及多酚对头发阮蛋白的附着性质,可制备各种颜色的染发剂;利用茶多酚对形成龋齿的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可消炎,除口臭的功能

,可将其作为添加剂利用于牙膏和漱口水中。

3.3在医药中的应用

人们发现多酚不仅是多种传统草药和药方中的活性成分,如五棓子、大黄、土茯苓、杜仲、肉桂等等,而且其生理活性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例如在抗病毒、抗病菌、抗肿瘤癌症、抗心血管病、抗发炎和抗衰老方面等等,体外和活体药物实验结果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植物多酚还可以作为水稳定剂、絮凝剂、离子交换剂与吸附树脂等在水处理方面应用。

4.植物多酚的研究展望

4.1开发保健食品

过去,对于植物多酚,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它的抗营养性。这是由于植物多酚易与蛋白质发生结合反应,或是与人体消化道内的酶结合,降低了人体对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消化性,影响了人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因此过去许多化学家和食品营养学家都致力于消除植物多酚抗营养性的研究工作。而现在,植物多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人们不再简单地将它看作不利于营养的化学成分。许多试验研究资料均显示,植物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以及明显的抑菌、抗癌、抗老化和抑制胆固醇上升等功效,摄取一定量的植物多酚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抑制疾病的发生,植物多酚已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七营养素”。在一些中草药中含有多酚的量都非常大,可以借助我们国家在中医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发一些相关的保健食品。

4.2产品精细化

近二十年来,植物多酚的一系列重要属性越来越多地被各相关领域学者所认识,使人们对这类天然产物的应用基础和开发利用研究更趋活跃。已经进行的相关研究工作不仅较系统地阐述了其在传统应用领域的应用,而且揭示了这类化合物在以医药、食品、化妆品等方面的新的应用途径和原理。植物多酚的里哟研究和利用都逐渐趋于精细化,但是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并不适合植物多酚的精细化利用。这就需要对植物多酚的提取、分离方法做较大的改进,特别是要找到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提取分离方法,从而更加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利用植物多酚的各种组分。

4.3化学修饰

植物多酚的生理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化学结构包括其立体构象严格限制了其生物活性的强弱。了解植物多酚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构效关系,对于通过化学修饰的方法有效改变植物多酚现有结构弱点,增强其生物学活性,增大其实用价值有重要意义。植物多酚化学修饰的方法主要有酯化、醚化、酰基化等衍生化反应。目前植物多酚化学修饰主要是通过酯化,改变其脂溶性较差的弱点,同时仍然能保持自身的抗氧化特性。

5.小结

植物多酚是一类储

量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资源,随着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其必将成为人类利用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管理的粗犷、体系的不完善、工艺的落后等对植物多酚的发展仍然有着极大的抑制作用。因此,如何能够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这一绿色资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冯丽.植物多酚种类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7,10

2.石碧,狄莹.植物多酚.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曲恩超,魏福祥.苹果多酚的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06,1

4.吴丹,陈健初.葡多酚的应用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5

5..吴琼洁,蔡碧琼.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武夷科学,2005,12

6.刘运华,胡建华.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J].武汉工业学院学,2005, 4

7.齐继承.植物多酚的开发应用前景[J].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7, 4





[声明]:本文由《中华论文网》网收录,仅供论文写作研究参考使用之,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
上一篇:木耳菜纸的研制
下一篇:油茶饼粕制备SCP菌种筛选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中华论文网》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2000-2020
站长QQ:380637526 Email: zclwnet@https://www.doczj.com/doc/788427535.html, dgy0608@https://www.doczj.com/doc/788427535.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