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情观察 (1)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148
中医病情观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观察病情的主要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望B. 闻C. 问D. 切E. 摸答案:E2.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望诊”的范畴?A. 观察面色B. 观察舌象C. 观察指甲D. 观察脉象E. 听声音答案:D3. 在中医“闻诊”中,主要是指?A. 闻患者的气味B. 闻患者的呼吸声C. 闻患者的口臭D. 闻患者的汗液味E. 以上都是答案:E4. 中医“问诊”时,医生通常会询问以下哪项?A. 患者的饮食习惯B. 患者的睡眠状况C. 患者的二便情况D. 患者的情志变化E. 以上都是答案:E5. “切诊”在中医中主要是指?A. 切脉B. 切肤C. 切骨D. 切肌肉E. 切脉和触诊答案:E二、判断题1. 中医的“望闻问切”是病情观察的四个基本方法。
(对)2. 中医的“切诊”只包括切脉,不包括触诊。
(错)3. 中医病情观察不涉及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情志变化。
(错)4. 中医“望诊”中,观察指甲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状况。
(对)5. 中医“问诊”时,医生不需要询问患者的家族病史。
(错)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医“望诊”中观察舌象的主要内容。
答:中医“望诊”中的舌象观察主要包括舌质的颜色、形态、舌苔的色泽和分布等,以判断患者的寒热、虚实、气血状况等。
2. 中医“闻诊”中,通过听声音可以了解到哪些病情信息?答:通过听声音,中医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声音强弱、高低、清浊等,从而判断患者的肺气状况、情志变化、气血是否充沛等。
3. 在中医“问诊”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询问哪些方面的问题?答:在“问诊”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生活习惯、饮食偏好、睡眠状况、二便情况、情志变化等。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45岁,自述近一个月来常感疲乏无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请根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分析该患者的病情。
答:根据患者的症状描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该患者可能存在气血两虚的情况。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与要求病情观察是指对病人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是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
病史方面,包括病人患病前后的精神体质状况、环境及可能引起疾病的有关因素等情况;现状是指病人对当前病状的诉述。
护理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对病人的精神、音容、举止、言谈等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一、望诊望诊是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
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
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
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
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
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红色。
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3.面色白:为虚寒证或失血。
血脉空虚,则面色多白。
寒则凝,寒凝经脉,气血不荣或失则脉空虚。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新患者连测3天,每天测量4次,正常者每天一次。
体温超过37.5度每天测量4次,超过39度,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护理措施1、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辩证施食,合理调配,五位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需严密观察和记录。
5、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治疗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6、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7、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8、健康指点: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活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一节心悸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克不及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包括惊慌、怔忡。
惊慌多因惊恐、愤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慌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是并未吃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坚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4、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6、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用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7、若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8、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9、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中医内科护理病情观察一、病情观察的意义:病情观察对中医内科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护士可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而且,观察病情还有助于与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二、病情观察内容:1.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测量和观察。
通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2.病情表现:观察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包括患者的味觉、食欲、排尿、排便等方面的改变。
尤其注意病情的恶化或者突然变化,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3.患者行为和精神状态的观察:观察患者的行为活动、精神状况、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要关注其情绪的波动,是否出现自残倾向等。
4.皮肤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弹性等情况,了解患者的体液情况和水肿程度。
5.疼痛的观察: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位置、性质以及对疼痛的感受等。
可以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或面部表情法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6.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观察:观察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与技巧:1.定期观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制定观察的时间表,定期观察患者的状况。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与之前的结果比较,发现问题时,及时向医生报告。
2.聆听患者的诉求: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鼓励患者自主表达症状和感受,注意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3.观察整体:观察患者所呈现的整体状况,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行走步态等。
通过观察整体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状况。
4.观察细节:观察患者的细节,如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平稳等。
通过观察细节可以发现患者的特殊状况。
5.联合多学科观察:在观察患者病情时,可以联合多学科进行观察。
中医内科护士可以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进行合作,共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结语: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中医一般护理(一)内容概要: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定义:通过对患者疾病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对病情做出综合判断的过程。
中医护理学病情观察的特色: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法,结合西医视、触、叩、听准确了解病情变化。
1.病情观察的目的:(1)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2)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3)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4)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2.病情观察的原则(1).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2.)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观察经络的反映。
3.病情观察的要求(1)要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观察内容全面重点明确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要求,有重点、有目的地对疾病的症候进行观察。
(3)细致而准确地观察病情能用计量表示的要用具体数量;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描述客观、真实。
(4)排除干扰获取正确结果A.患者性格秉性不同,可能影响观察结果B.患者对病情的忍耐程度不同,形成表现上的差异C.由于患者的特殊思想情况造成病情叙述中的差异D.其他情况(5)全面综合分析判断(6)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必要时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异常或危重情况时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4.病情观察的内容(1)一般状况神志、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二便、活动等。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情观察的重点(3)舌象和脉象舌象:a.判断正气盛衰.b.辨别病位深浅c.区别病邪性质d.推断病情进展脉象:a.了解病位深浅b.推断疾病的性质c.推断疾病的发展和预后5.病情观察的方法A.听取患者主诉,详细了解病情发展B.深入病室观察,获取准确资料C.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D.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E.观察治疗和护理效果,及时修改护理计划生活起居护理《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
中医病情观察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望、闻、问、切。
1. 望: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面色、眼神、舌苔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面色红润可能与火热内盛有关。
2. 闻:通过闻患者的气味,尤其是口臭、汗臭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口臭可能与内热有关,汗臭可能与湿热体质有关。
3. 问: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饮食习惯、排便情况等,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例如,频盛小便可能与水湿有关,大便稀溏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
4. 切:用手指或特定的工具对患者进行触诊,感受患者的脉搏、脉象,以诊断病情。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细、数等不同状态,并结合望、闻、问的信息,综合判断病情。
这些观察方法是中医诊断的基础,通过综合观察不同方面的病情表现,中医医生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