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北城古老资料

江北城古老资料

江北城古老资料
江北城古老资料

江北城:历史与未来之城

石破天惊看崛起波涛奔涌傲天下(前言)

奔腾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于山城重庆,在嘉陵江的两岸分别形成了朝天门和江北城。江北城与渝中半岛一样,历来就是重庆历史上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江北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巴民就在江北北岸生活、繁衍。公元前11世纪,即系巴国属地。秦灭巴国后,“仪城江州”建江州府,为重庆筑城之始,而最初的江州城即位于江北城附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东汉23年,江北城就为当时巴郡下辖的江州县治的驻地,建有北府城。一度为巴郡治所在地。1913年明代重庆府巴县设立江北镇,正式改名为江北城。清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江北镇改由重庆府直辖,重庆府同知衙门迁移至江北城弋阳观下,从此建置江北厅。为江北厅驻地。民国时期,江北厅改为江北县,沿袭晚清旧制,江北城设有:上石梁、宝盖、弋阳、金沙四厢,1921年划入重庆市。

1913年(民国2年)江北厅改为江北县,沿袭晚清制,江北城设上石梁、宝盖、弋阳、金沙等4个厢,属江北县城区。1921年划入重庆市,4个厢改为第十五、十六、十八、十九4五区区公署驻地。1939年,设四方井、木关街、体仁堂、米亭子4个镇,隶属重庆市第九区,米亭子为重庆市第九区区公署驻地。1944年废镇扩保,重庆市第九区区公署改为重庆市第九区区公所,驻米亭子,辖21个保。

1954年建立木关街、米亭子、体仁堂3个街道办事处。1957改建为木关街、米亭子两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木关街、米亭子两个街道和刘家台街道小部分、三洞桥街道大部分合并成立米亭子街道人民委员员。1962年又将三洞桥街道所属地段划出,改称为米亭子街道办事处。1964年再将刘家台街道所属地段划出。1966年更名江北城街道办事处。1968年成立江北城街道革命委员会,1978年恢复为江北城街道办事处。

江北城历来是重庆江山形胜之地。据《江北厅志》记载:江北城“左观音梁绵亘江中,右岸石壁陡立,迤俪江岸,夹束江水,宛然迥然。”城区地处嘉陵江汇入长江口的北岸,东临长江与南岸区隔江相望,南以嘉陵江与市中区为界,西接刘家台、北邻观音桥和三洞桥,从永平门向东呈单面坡向长江边倾斜。

现存江北城基本格局源自清代,清代江北古城的街道肌理依山就势形成三条主要的横街。民国时期,在江北城加筑外城,增加两座城门,形成双城结构,增加了适应机动车交通的路网系统,加强了内城和外城之间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络和临江的交通联系。

江北城以丘陵山地为主,解放前,水路交通比较发达,陆路交通落后。城区建设由江边逐步向内陆发展扩大。以江北城文星门为起点的三条古道是连接外地的主要通道。城区内除正街为较宽的石板路外,多为狭窄的梯道,遇雨难行。抗战后江北城区建设渐趋繁荣。至1949年,江北城、溉澜溪、刘家台、三洞桥、唐家沱等地区已形成城镇街巷、村段道路200多条。解放后,历年进行整修扩建。解放后城市建设逐步由沿江地区向北部发展,建设重点由东部的江北城向观音桥地区转移。

江北城的商业,历史悠久。早在东汉年间,巴郡邵治江北嘴一带的商业已初具规模。唐、宋以来,随着航运交通的日益发展,逐渐形成过往船舶停靠、货物中转的集散地。明、

清先后建置江北镇、江北厅和民国初年江北县的治所都在江北旧城。江北城一时“商号遍地”,商贾云集,万商瞻目。每年枯水季节,沿江码头棚房林立,交易频繁,形成闹市。1891年,重庆开埠后,江北城港口成为重庆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食盐、粮食、土陶、木材等交易品充街塞巷。岸上最繁华时,从三洞桥到打渔湾共有6000余家商家。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战祸连年,百业不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人口猛增,促使商业一度繁荣。以江北城为中心,上至三台、香国寺,下至溉澜溪、寸滩,成为食盐、粮食、土陶、木材、竹器、铁器、水果等行业的主要市场,商贩云集,购销活跃。抗战胜利后,因受内战影响,致使生产下降,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市场萧条,商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解放后,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江北城社会主义商业体系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3年经济困难的时期,商品物资一度紧缺。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很快恢复和发展。商业形态从江岸市场到工矿区市场、中心区市场及集市贸易市场并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加快,商业中心逐步向城市中心区转移,沿江商业逐渐衰落。

解放后,重庆港务局以梁沱为中心,设立江北港务作业区,修建码头、货场、桥梁、公路等,成为重庆市进出口物资的主要中转站之一。先后整修五江路、勤俭路、红会路、江北正街等和上、下横街等主要街道并建嘉陵江客运索道。水陆交通通畅,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时序流转,岁月沧桑。随着历史的沿革,陆路运输的发展,水路枢纽逐渐衰落。曾几何时,码头的集市、商店散了,长满青苔的石墙、幽幽的城门、古栈道留下的石坑及城里精雕细刻的门匾向人们述说着古城的兴衰。

1966年,嘉陵江大桥通车后,江北区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向观音桥转移,江北城的发展逐渐缓慢下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曾对江北城的发展进行过两次大的规划调整,出台控制性详规与城市设计国际招标。

进入21世纪,随着黄花园大桥的通车,江北城发展的良机到了。2002年6月,市政府作出了对江北城溉澜溪片区实行土地整治储备的决定,江北城6万多居民群众盼来了拆迁的喜讯。江北城再次一跃而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地区。江北城的发展将迎来又一次鼎盛时期,未来的江北城将成为重庆新城市形象的代表和标志性区域。

2002年7月26日《关于加快江北城规划建设的议案》获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江北城的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拆迁的江北城和溉澜溪片区共计土地面积7500亩,涉及拆迁人数近7万人,其中居民3、5万人,农转非人口1万人,涉及企业300余家,社会单位50余家。这是我市建国以来在主城区进行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拆迁。

2003年8月重庆中央商务区规划方案,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中央商务区选择在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构成的“金三角”地区。中央商务区的核缘部分包括江北城边缘区域、解放碑朝天门地区和弹子石地区。江北城CBD地形呈半岛状,谢家沟、中山林,登康公司以东区域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江北城的边缘将成为中央商务区的核缘区域。

未来的江北城将定位于商贸、文化、会展、旅游、观光,以建设山水园林为重点。打造成重庆行政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成为未来江北城发展的主线。

规划的“记忆之城”方案延续古城格局与肌理,保留古迹与历史遗存,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并赋予新的活力要素,老城墙、古城门、明玉珍墓历史遗迹将全部保留,江北嘴两岸将建城墙公园,下横街将建民族博物馆和民居酒吧。一条中央大道直通中央商务区,科技馆、大剧院、视觉艺术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星落棋布。结合滨江路、江水、河滩等资源优势,使中央商务核心区融入更多绿色和人文理念。一座历史与未来之城将拔地而

起。

重庆CBD的确立,为江北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江北城的开发,开辟了江北城发展的新天地,揭开了江北城发展的新篇章。

历千载而不衰,从容吐纳万物,化育生机。

重庆江北城不论是过去的辉煌历程,还是今天的日新月异,都在重庆及江北区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世人所关注凝眸。

今天的江北城以其古老的历史,辉煌的文化内涵,正日益凸显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展现其气度恢宏、激情飞扬的魅力!

第一编:沧桑古城

一、悠久的古码头文化:

(一)码头及古渡

江北码头以斜坡式、浮式、自然岸坡的简易码头为主,各主要码头有下河引道与行道和马路相通。1949年后,沿江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修建了众多的缆车码头、钢趸码头和重力式码头。现代运输工具使码头能力空前提高,下河引道的修建是解放后码头面貌改观的一大因素。

江北城位于长江、嘉陵江环绕交汇,码头也就成了江北城人生活的重要场地。航行长江的船只因受长江主流水势的影响,河水向北回流,因此出川的粮船和盐船都要到江北城打渔湾一带避风浪。石墙下的巨石也就成了船只停靠的码头。打渔湾、江北嘴等地曾经是热闹非凡的地方。出渝的盐船都要在此停靠,终日在江上漂泊的船工纷纷上岸,岸上兴盛一时。明、清年间,两江沿岸码头十多处,沟通西南重镇重庆与各地的经济联系,商旅络绎不绝,成为热闹的集市和场所。人口稠密,商业繁华,一直是重庆的重要港口。解放前码头唐家沱、寸滩、江北城、刘家台、香国寺、董家溪、猫儿石、石门、桂花园等几乎全是岸坡,大多是木船简易码头。

每到枯水季节,岸上自然形成了一座江岸市场。江水上涨,市场一哄而散。水涨而散,水枯而聚,这种随江水变化而消长的市场方式,可以追溯到明朝。

重庆开埠后开始修建轮船码头;1921年,重庆新商埠工程局修建杨家溪至打渔湾轮船近一公里长,两丈高的堤坝码头。1928年觐阳门码头开工,修筑码头平台两个,石梯路60米。20年代陆续修建杨家溪、汇川门、木关沱、江北嘴等码头。

码头运输有挑运、抬轿、抬埋(拢杠);放骑、驮运等运输形式;运输工具有:轿子、遛遛马、鸡公车、板架车、、独轮车、板架车牛马车、绞车、梭槽、缆车、轨道车、堕车、带式输送带、管道、吊车拖拉机、机动三轮车、S195型柴油车、货运汽车、小型火车等。

江北两江环抱,自古行旅赖木船渡江,古代至开埠前,水上交通以木船为主,清代嘉庆年间,江北北岸已有木船渡口20多个,古渡分资渡和义渡。其中鲁班渡、宝盖渡、莺花渡、罗伽渡、鄢花渡、沙湾渡、蛤蟆渡、溉澜溪渡等有名的渡口,兴盛一时。

轮渡兴起后,逐渐被取代,70年代后,江北城已没有木船渡口。

江北城沿江而建,江岸长达数十公里。清末,刘家台莺花渡河边,嘉木茂树,遍植江岸,林中群莺竞啼,四时花发,清香远播。刘家台、廖家台一带沿岸遍种麻柳,绿树成阴,鸟语花香。但历经沧桑,逐渐消失。

(二)古道及古桥

清末至民国初年,连接江北城的只有一条沿江石板大路,江北区沟通临近县镇的古道,多以江北城为中心向东、西北三方辐射,它不仅是江北城也是当时重庆市通往各地的主要道路。主要有:

江长路——起于江北城止于长寿沙溪场,是通往下川东去湖广的干道。

江邻路——起于江北城,止于邻水县界的方家沟。

江合路——起于江北城,止于合川县草街子。

其他有江邻东路、江邻西路、江合北路、兴隆路等,行旅驮马不绝于道。

江北城有溪流近十条,大都由北至南注入嘉陵江和长江。古桥大多为明清和民国时期所建。

三洞桥:原名“拱北桥”,位于江北城文星门下,取“众星环绕拱卫北辰”之意。清道光前这一带是一片荒郊野地,只有一条小路通行,是江北城通往邻近州县的必经之路。

通顺桥:清道光年间建,处刘家台码头附近,石拱桥,50年代因修路被填。

大板桥:清同治年间建,位于刘家台与简家台交界处,为石拱桥,解放前夕被炸毁。

兴隆桥:清嘉靖年间建,位于聚贤岩与水府宫交界处,是两座石板桥,系拱型石板平桥,因修路被拆。

(三)公路铁路及运输

公路——民国10年(1921年),新商埠工程局修筑江北打渔湾至东升门堤岸马路一华里,为重庆修马路之始,1940年,江北城开辟太平巷以减少日机空袭,辟15米宽正马路11条、太平巷10米宽8条,江北城道路有所改观,成为江北城现代交通的雏形。1952年修建的五江路,起于五里店,止于江北城下横街,通觐阳门、梁沱等码头。路宽6——11米,全长4、45公里,起于五里店,止于江北城下横街口,通往梁沱等码头,是江北区解放后修筑的第一条公路。后多次改建加宽。1972年建成五江支路(皂通路),从五江路皂角岭处分支,经黄泥村至简家台,上行至新登口下行至聚贤岩。

铁路——民国10年(1921年)杨森任重庆督办,为扩充市政建设,划江北城为新商业区,成立新商埠工程局修建沿江码头,年底开工修建由三洞桥至东升门一段轻便工程铁路,次年四月建成通车。成为重庆第一条市政建设铁轨,使码头工程速度加快,每天可省工数百。同时计划将铁轨分别向上游香国寺和下游溉澜溪扩展延伸,7月,杨森战败,市政机构解散,铁轨建设中断,新商埠建设半途而废。当年江水泛涨时,这条铁轨连同近一公里长,两丈高的堤坝全被冲毁。

客车运输——古代陆路运输工具主要为轿子、遛遛马及鸡公车、板架车等。自汉代以来为城乡普遍使用。1962年,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在江北城下横街建立了江北汽车运输站,当时只有几辆客车经营长途业务。1964年重庆市公交公司开设江北城至观音桥的客车线路,这是江北城开设的第一班公交客车。

轮渡——1938年,在四川省建设厅的支持下,创办重庆轮渡有限公司,首开储奇门至海棠溪航线,当年7月,开辟朝天门至江北嘴航线,朝江线年客运量约45、5万人次。自创办以来,先后通向江北区境内的航线有12条。

(四)[纤夫纤道]

川江险恶,逆水行舟用大纤系船,以人力牵动,叫拉纤。过去,纤夫肩负重纤,屈伏蛇行于江岸乱世杂草丛中,或危崖峭壁之上,所行道路叫纤道。嘉陵江河段纤道线路是从江北嘴起经江北碛坝、红沙碛、棺材石乱石河滩,至中恕坨抛河至石们沿北岸庙溪嘴上行至石马河抛河,过磁器口再抛河沿北岸上行至梁坨,再抛河。洪水期间,则一直沿纤到道位置较高的的北岸上行。现纤道多已堵塞或开发。

二、古城门城墙见证城市兴旺

(一)城门城墙

重庆城门有“九开十闭”之说,指重庆的十七座城门,它们大多集中在渝中半岛。

清嘉庆年间,江北城筑四门土城,清道光十年(1835)开始修金沙、保定、觐阳、汇川、东升、问津、文星和镇安八门石城。建城墙5里,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至十五年(1835)集资修筑陆续建成。清咸丰十年,又新筑新城共为十门石城。民国时,《江北县志稿》曾录下厅官福珠郎阿以“福润田”为名写的“创建江北城记碑序”。1927年,时任重庆市长的潘文华下令拆毁江北城垣,用其石料修建沿江堤岸。

现仅存4段城墙和保定、东升、问津3门。现存3门均为卷顶双拱,保定门向南,东升门向东北,问津门向北,各门尺寸相差较大。

城门是江北城的门户,代表着曾经的繁华、威严和财富。城门并没有多大的实际功效,只不过当时的江北城是重庆经济商贸交通繁华之地,为显示其富有和威严而修筑。

长满青苔的石墙由一块块方正的条石组成,没有沟缝,象是一块块自然摆上去的彼此之间没有粘连,但从石墙身躯上长成的黄桷树却用自己粗壮的根将这些条石牢牢地勾嵌在一起,透出历史的清幽。

保定门——保定门取永保平安之意,紧靠江北城下横街,是江北城水路的门户,从码头登上长长的石阶穿过保定门就算进了城。城门厚约3至4米,宽约2至3米,门洞两侧有几百米的城墙拱卫。从码头向上望,城门高大威严,从城门内望出去,浩浩嘉陵江从眼前飘过。宽阔无比。

问津门——紧靠打渔湾取渔人问津之意,后形成问津门街。问津门宽约2米,建在斜坡上,门洞内有阶梯,爬坡上坎的山城特色尤为突出。依山就势,显得巧妙而精致。站在问津门城门口,凉爽的江风扑面而来。

东升门——东升门取太阳东升之意,门向东方,紧靠三道腰门,后形成东升门街。东升门平坦而厚实,门洞幽深,作为通道过路,东升门通风又挡太阳,特别适合路人小憩歇脚,成为他们天然的纳凉之地。

(二)城市格局

据《江北府志》记载:现存江北城基本格局源自清代,城廓1010丈,外开八门。八门中,觐阳门、镇安门、和文星门为重檐城楼,主要公共建筑江北府厅和文庙居中,现存江北公园分别是其后花园,清代江北古城的街道肌理依山就势形成三条主要的横街,三条横街处于不同的标高,服务两侧的自然台地。城中形成垂直于滨江地带的步行台阶系统。

民国时期,在江北城加筑外城,增加两座城门,形成双城结构,主要格局沿袭旧制,内有江北公园,外有中山林。基本沿袭原有的街道肌理,增加了适应机动车交通的路网系统,加强了内城和外城之间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络和临江的交通联系。

(三)市政建设

江北城地势北高南低,城市排水沿坡走向,形成自然排水,民国时期,江北区唯有江北城有一条下水道,即水沟街流域,但因无人管理年久失修,不能正常排水,江北城污水、雨水均顺其自然流入两江。解放后,开始对排污设施进行整治和修建。1952年至1956年,江北城共建7条排污流域,总长8、63公里城市排污系统基本形成。

城市环卫,在民国时期,江北城有少数“清道夫”清扫城区主要街道,由重庆市警察局第九区分局主管,民国37年(1948年),江北城、三洞桥、五里店一带共有120余条,由38名清道夫负责清扫。1950年,江北城的清洁员由重庆市卫生局接管,建立江北城清洁队,1956年交重庆市清洁大队,更名为江北区清洁队。

江北城自建城以来,先后建江北老城和江北新城。以传统的竹木捆绑、穿斗夹层、茅棚、吊角楼等建筑形式为主,在寺庙殿式房屋建筑上有了发展。重庆开埠后,出现了西式房屋建筑。解放后以干打垒、砖混房屋为主。

1908年,重庆成立电灯公司,使重庆成为四川第一个使用电灯的城市。民国时期,江北城居民照明多用松油烛、桐油、菜油点灯。30年代一些商铺开始改用煤油、蜡烛和汽

油等。1936年春,江北城通电灯,用于政府部门,抗战后用于民居。因电力不足,俗称“鬼打灯”。民国时期,城内未设置路灯之前,人们夜间行走多用手提灯笼、亮油壶、松油棒竹扦藤以及手电筒作为照明。30年代江北城设有保甲灯和檐邓。保甲邓呈四方型,四面镶嵌玻璃,用植物油点灯,因保甲出钱管理而得名,主要设置在大街上。檐灯是各商店或一些富户在门前设置的照明灯。1940年,江北城觐阳门一带开始安装临时性的无罩木架电路灯。1949年后,电路灯大量增加,逐步用水泥杆取代了木电杆。水银灯等新型能源灯也逐步开始使用。

1919年(民国8年)四川省长公署令:江北城外,上至上关厢(今适中村、沙湾一带,下迄麻石板(今三洞桥地区)所有义冢坟荒作为林场用地,人工造林绿化,虽历年营造,但成效不大。

江北城虽有两江环抱,但在旧时,饮水既不清洁又很困难。挑水夫从江边挑水供人们饮用。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当年在目睹了重庆的挑水夫后曾画下他的传世之作“巴人汲水图”,并题诗曰:“忍看巴人惯挑担,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泪熬。”

三、繁荣的码头贸易

江北城居于两江交汇口的北岸,赖两江之会,得舟楫之利。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从东汉建城以来,江北城就是水陆交通的枢纽,航运、手工、商业服务业非常发达,成为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人口稠密,商业繁华,一直是重庆的重要港口。近代江北城辖区内长江、嘉陵江上行船航线南来北往的船只日夜穿梭于两江,带来了丝织品、土陶器和药材等商品,1940年,江北城辖区内长江上行船航线共有6条,有木船234艘;嘉陵江上行航船航线有7条,有木船169艘,日夜穿梭两江。经常停靠在梁沱、木关沱、杨家溪、打渔湾等一带港口、下行宜昌、汉口的“打广”木船竟达1000只多。岷江、沱江、涪江等河系的成千的木船经常也停泊在打渔湾、木关沱、江北嘴一带。年运量达100-300万吨之多。为木船运输业和修造木船业配套而经营的船蓬厂、桡具厂、篙杆厂、竹器厂、木材厂、铁器厂和堆栈遍布江岸。

清朝“重庆厘金局”1894年验卡记载,经常停靠在江北梁沱,驶往长江中下游武汉、宜昌等地的木船在千艘以上。通往川东、川北的船只,主要停泊在打渔湾、木关沱、水府宫一带,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业主纷纷开设饭馆、酒店、茶社、旅栈及生活日用品、农用工具的店铺,形成集市。到1950年全区商业网点5863个,商户5839家,主要分布在以江北城为主的沿江码头、渡口地区。

江岸集市贸易市场是码头商业的重要原始形态。明、清年间,地处两江汇合处北岸的江北城,交通便利,两岸古渡纵横,沟通西南重镇重庆与各地的经济联系,商旅络绎不绝,为市场形成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明、清以来商业贸易已具有相当规模。各业市场相继出现,如米亭子的粮食市场,三洞桥、兴隆街的竹器市场和铁器市场,江北嘴的水果市场,木关沱的食盐、糖烟副食等类商品及饮食服务行业,充街塞店,形成闹市。。

城内集市贸易以街为市,或在场镇附近划地按商品分类进行露天交易。集市通常逢三天一场开集,全天开场交易,逢场天,四乡居民、远近商贩云集场区买卖商品,闲场天,生意较为清淡。

江北城内市场有:建于清代的文昌街市场、米亭子小市场、三洞桥市场、寸滩市场和溉澜溪市场,民国时期,又在刘家台、新胜村、红土地、黎明街、胜利村金沙顺城街、水市口等,解放初,在江北城建立畜牧、油脂市场,第二年,合并改称江北交易市场。60年代设立上横街市场和水口子市场。

自清乾隆年间起,在江北厅署内建仓库64间,成为官粮储运之始。粮食座商开业较早的有打渔湾的义永生米店,1914年刘家台新开杨记米店,1928年江北城内的协记儡房及施

美洋行在水府宫投资兴办的施美油场。至抗战前期,计有米粮坐商、经纪商、贩运商、机制面粉、土磨粮房、炼油房等百余家。

江北城饮食服务业包括饮食、理发、旅社、浴室、照相、洗染、茶馆和饮料制造等行业。多集中开设在以江北城为中心的两江沿岸码头、渡口和乡场。解放后,成立重庆市饮食服务公司江北区管委会,进行公私合营改造。

1903年,重庆市成立总商会,熟菜业在江北城已有该业会员,历经发展,江北城内有“怡园”、“集香村”、“蜀霞”等中高档饭店,而地处码头通道、经营大众菜的“便宜坊饭店”尤为兴隆。抗战期间,江北城的“蜀霞餐厅”在同行业中首屈一指。同时,杨水溪的“高豆花馆”独具一格,包席馆主李氏提丝发糕、小市场的肉汤圆远近闻名。公私合营后,江北城开辟了闻名的小吃一条街。

源于江北城码头的重庆火锅,历史悠久,从当年江北码头船工们自创的陶炉煮汤料烹制毛肚等无人问津的牛下水开始,到小贩们担着挑子沿街叫卖的“水八块”简易火锅,直至被宰房街马氏兄弟于民国十五年正式拉入饭店,逐渐成为重庆主食之一。历经了“抗战”、“文革”等历史时期的演变,经由“脸盆火锅”、“镶火锅”等品类的变进,历经百年而逐渐形成今日历史。

沿江码头历来“鸡毛客栈”较多,古有“侥夫馆”,是两江船工长期聚集的地方。城内客栈遍地,且有的兼营茶馆,有码头帮会的社团茶馆、有商贾洽谈生意的同业茶馆、有师生课余活动的学生茶社,有文人荟萃的文化茶社,有市民休闲结友的市人茶馆。解放前江北城内还开设有一家“新中浴室”。

四、纷杂的码头行帮与宗教

(一)民间帮派

江北城是重要的集散地,行业众多,人口稠密,沿江码头船帮繁多,由于经常要进行各种土特产或盐巴、粮食、等货物的交易,以水系为名的有“顺江帮”、“横江帮”,以装货为名的有“炭帮”、“石灰帮”,以船型种类的有“驳船帮”、“艄船帮”,以运输为名的有“边江帮”、“揽载帮”等。

当时各行帮以江北城为中心,均有自己的帮会,如商帮、盐帮、粮帮、糖帮、铁作帮、水木帮、泥水帮、驮运帮、药材帮、布匹帮、杂货帮等组织。行帮组织严密,人多势众,地盘分明。各行帮都有供奉之神,并以其祀日举行盛大帮会,方圆不过1平方公里的江北城就有大小寺庙20余座。民国时期,不少帮会更名为“同业公会”,解放初期,民主改革,行帮、同业公会均被解散。

(二)宗教概况

宗教传入江北城较早。明正德七年(1512年),江北旧城修建弋阳观,明崇祯元年(1628年)江北城建水府宫。佛教以净土宗和禅宗为主,道教有正一、龙门两派,江北城有佛道庙观12处,其中大多是明清、民国时所建,解放后,多数庙庵因活动减少加之房屋年久失修,大多被拆毁或移作它用,仅三洞桥地区的万天宫得存。1981年,万天宫作危房拆除。

清咸丰四年(1854年),天主教教士李方济在江北城购民房作教堂,名“博经堂”,为常年礼拜堂。1927年,法国教士尚维善在江北米亭子修建“圣女德胁撒经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基督教会——美国卫理公会在江北城正街164号建成福音堂,作为江北城基督教活动的中心场所。1920年前后,组建“达德社”,继而开办“民众小学”。

民国3年(1914年),穆斯林教徒捐资在弋阳观赠送的一块空地上建起伊斯兰教清真寺。到1949年,城内的寺庙、教堂已有20余处。

清光绪年间,江北城内曾发生过三次震惊国内的“江北教案”。

五、完整的教育体系

清代江北城的教育机构有试院、书院、私塾、义学和学堂。迨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北厅高等小学堂成立,方始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出现。至民国24年(1935年)江北城有公办小学5所,县立小学2所,私立小学6所,抗战期间,有各类学校50来所。

学宫(红会医院)——又称文庙,是士子入学拜奠先师孔子的地方。江北城文庙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以崇圣祠宅扩充建成。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同知福珠朗阿又予培修,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大祀,又增大规模。主管学官称训导,主持教务,每月朔望率在庠诸生来学宫拜奠先师,娴熟礼仪。民国时期祀典废革。此处改为平民医院。

试院(江北职中)——试院是科举时生员应试的考场。清代通例,县试五场合格者送府试。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江北厅修建文昌宫,设考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另选桂花街隙地修建,规模较前宏大。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江北厅高等小学堂。

书院——清末书院多为地方官办,学业以考课为主,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书院定期考课,无定期的修业年限,生员来源为已发蒙的私塾生员经地方考试录取者,也有已得功名继续求仕者。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创建嘉陵书院地址在江北城内桂花街。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地方人士在廖家台东坡创建三台书院。

义学——义学是塾馆的一种,多为社团、行帮和宗祠出资开设,为贫苦子弟免费入学。江北厅分里设义学,仁、礼、义三里共设37处,有记载的有:道光六年(1826年)设于江北城常家巷的入德义学,道光九年(1829年)设于江北城辕右悯恻善堂内的就正义学,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于江北城金沙厢的辅仁义学。还有设于廖家台的三台义学等。

蒙养院——其宗旨为对蒙童“发育其身体,渐起其心知,┄┄习于善良之规范”。清宣统二年,1910年,江北城宾兴女子小学开设两个幼稚班,三年后,实施壬子学制,改称幼稚园。

学校——1903年,江北城桂花巷嘉陵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1910年,江北厅官立中学堂在桂花巷开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北县立中学堂。1906年,江北县立小学堂开办,高小设在桂花街,初小在文昌宫内。1910年,开办宾兴女子小学校,校址在江北城毗卢寺。1916年,民间创办私立平儿小学,1919年创办私立治平小学,后陆续开设初中、高中等。

六、重要的工业及邮政电信

(一)码头工业

江北城是重庆重要工业区之一,历史悠久,早在清代便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工场。清同治六年(1867),甘巨伯等人集资白银50两,在廖家台首创无曲酒和大渝中酒厂。清光绪十四年(1888),熊汉臣在沙湾河街兴办区境第一家棉织手工业工场,即协兴布厂。

1890年重庆辟为通商口岸,民族工业逐渐发展,又兴办了一批工业企业。清光绪十八年(1892),朱元海在溉澜溪兴办丰裕火柴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日归国学生何鹿蒿在简家台创办鹿蒿玻璃厂。1928年实业家卢作孚在青草坝创办了民生机器厂。1932年,廉禄臣等在刘家台创办四川珐琅厂。与此时,木船修造、日用五金和木器制造等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1937年抗战爆发,大批沿海工业企业内迁江北城,一批新兴工业相继投产,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抗战胜利后,大批企业随复原东迁,江北城工业随之衰退

(二)邮政电信

邮政:1886年,重庆电报局成立,1897年,重庆邮电局成立;1912年重庆开始使用电话。至30年代中期,重庆地区的乡村电话无论是拥有数量、线路长度、使用频率、网状况均在

西南地区名列前茅。由于较早掌握了电讯这一近代技术手段,重庆作为民国时期四川通讯中心城市的地位也逐渐形成。

历代王朝设邮、驿、塘、铺传递官方文书。1737年,江北城溉澜溪片区设有底铺(江北城东)、头塘铺(溉澜溪)和唐家沱水铺等官办通信机构。1920年,江北城设邮寄代办所,1923年,在江北城横街设邮政支局。

1914年,是时重庆警察厅内(穆家祠堂)设25门磁石式交换机一台作为联络各城门关卡之用。1927年,重庆市政厅为与方便与江北市政厅办事处的通讯联系,在江北城穆家祠堂设立电话交换所。1938年,在江北城设立第一台公用电话为公众服务。1954年江北城至黑石子和上横街分别架设20对和200对架空电缆。

1886年西南第一所电报局即重庆电报局成立。1913年江北正街开通话传电报。1928年重庆无线电台创立,后迁至江北弋阳观。1934年重庆实行邮电业务兼营,确定太平门及江北邮电部门兼办电报业务。

七、丰富的文化娱乐

秦汉以降,江北城多系坟冢之地,一些散居农民的经济、文化长期不发达。至清、民国时期,民间文艺活动一般为传统节俗祭典、庆贺及自娱形式。流传已久的有元宵火龙、川戏玩友、小河锣鼓、端阳龙舟、杂耍魔术等。民间曲艺艺人主要活动在江北城、溉澜溪等码头及寺庙土台等临时演出之地。

(一)川戏“玩友”(潮音寺戏楼)

打玩友俗称“打围鼓”,是川剧爱好者用铜锣伴奏并伴唱的一种民间清唱。江北城中,打玩友兴盛一时,一般聚集三五人或十余人在茶馆或场坝“坐唱”。演唱内容一般为传统剧目,唱腔有高腔、灯调、弹戏、胡琴等。江北城潮音寺戏楼是重庆最早的戏楼之一,建于清乾隆初年。民国时期,一般在茶园、戏院演出,江北城有十余戏台。江北城“益普科社”是重庆最早的川戏班子,其他有影响的还有“群香川戏班”、“群声川剧团”等。

(二)小河锣鼓

小河锣鼓在江北城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表演主要以民间乐器——吹奏乐器(唢呐、笛子),弦乐器(高胡、二胡),打击乐器(盆鼓、钹、包锣、马锣等)等吹奏主旋律。其曲牌复杂,乐器繁多,主要为婚、丧、生、寿人家服务。

(三)元宵火龙

江北城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十五有玩龙灯的传统。民国时,玩火龙一般由各码头“袍哥”筹组,须由“大爷”掌龙头,另配以执行牌打锣鼓,多则百来人,少则数十人。“火龙”系竹编骨架与麻布扎成。当玩龙者表演时,烟花开放,爆竹齐鸣,只见一人以炭火勺取铁水浇洒,一人以木板蘸打铁水,相互巧妙配合,从而形成夜空火龙腾跃之景观。

(四)端阳龙舟

民国时期,江北城端阳赛龙舟热闹非凡,主要在沿江河段举行,一般由当地士绅、帮会头面人物主持。解放后,还在江北城觐阳沙嘴至朝天门,南岸弹子石举行过。“文化大革命”中,江北城两条船被作为“四旧物证”销毁。此后,赛龙舟活动未再举行。

(五)杂耍魔术

清末民初,由外地来区的杂耍魔术班子流动演出较多。江北城曾有一些民间杂技班,走街串巷。传名到今的艺人有应占武(混名“九根毛”,死于1956年),此人生前居三洞桥,常年赤膊卖艺,表演都是随地开场,高兴时还不收钱。其绝技是“纸人抬水”和“飞碗贴墙”。另还表演魔术“草绳变蛇”和“夏日变瓜”等。

(六)电影院(王兴发木匠院子、曦光电影院、江北剧场)

1917年(民国6年),在江北城下横街王兴发木匠院子放映无声电影后,至民国18年

(1929年)江北城建成第一座电影院,即在江北城衙门口原女监狱内开办的“曦光电影院”,当时为重庆6家电影院之一。1934年,该院因片源缺乏和经营惨淡而倒闭。此后,武昌行营政训处、国民政府军政部等放映单位的电影放映一般都在保定门外河坝等地露天电影场。解放后,在江北城正街建成规模较大、设备较好、近千座的的江北剧场。

(七)图书阅览(福音堂)

1922年,江北城达德社(即福音堂)内创建“第一书报社”,是江北公共图书阅览的开始。以后又增设“第二书报社”。1933年12月31日,于江北城文庙设县立图书馆,将一、二社并入,开辟成人、儿童、两部阅览室,收藏有万有文库、四库全书、二十四史等大部典籍,总藏书2万多册。1938年,并入县立教育馆,后因日机轰炸,图书馆被毁无存。抗战时期,江北城福音堂设“战时书报供应所江北图书馆”,馆藏多为大众通俗读物。

七、历史文化遗迹举要

“灵石”题刻:在江北嘴和朝天门之间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一片礁石上,逢罕见枯水季节才显现。石上有汉代以来的历次水文题刻是中国最早的枯水记录。其题刻集篆、隶、楷行各体书法,为重庆市一大奇观。

金沙火井:江北厅志称为“渝北十景”。即天然气矿苗,位于江北城汇川门和觐阳门之间河道沙滩上,据记载:“火井,一甲城外金沙厢,水涸时桩下二三尺,有气上出以火引之即燃。

偏将军印章:在嘉陵江北岸水府宫聚贤岩下河滩出土。现为重庆市自然博物馆收藏,系国家一级文物。印章为正方形龟纽金印,镌刻阳文篆书“偏将军印章”5字,分3行排列,连纽高2厘米,长宽各2、4厘米,重108、95克,是东汉至三国时期的珍贵遗物。

明玉珍睿陵:位于江北城上横街保盖山上。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将领,1357年(元至政十七年)率军入川,攻克重庆、成都等地,1361年(元至政二十一年)控制全川,称陇蜀王。1363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建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定都重庆。传二世。在位期间,推行较宽松的政治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四川在经济和人口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三年后明玉珍去世,又三年,大夏国为朱元璋所灭。其墓为长方形竖穴石坑墓,无墓道,椁为香榧木,棺为柏木,椁前竖有“明玉珍墓志铭”《玄宫之碑》记载其兴亡的历史,共1004字,为四川地方史和元末农民战争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出土文物中还有各种明代丝织品,对研究当时经济、文化、和纺织工艺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毗卢古刹:在江北城四方井。此寺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清康熙六年(1667)重建。清末光绪诏谕停科考时改为学堂。民国时被毁,仅存山门完好。山门系石雕建筑,匾额有阴刻楷书“毗卢古刹”4个大字,虽部分风化,其字迹仍清晰可辨。门框上方额托,是左右面对的浮雕兽首,形似象,鼻向上翘卷,甚长,其下獠牙外露,上下交错吻合。

文庙:在江北城红会路。系清嘉庆十一年(1806)“奉旨准设”的文庙。此庙原规模宏大,有泮池拱桥等景烘托,戟门外还有名宦、乡贤祠堂相卫,道口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圣谕碑。现仅存一殿,系进庙后的第二道过厅,为5开间,有巨柱4排,每排7根,多由坚石分段垒造,少部分是木柱。此殿巍峨挺立,肃穆庄严。文庙高墙多半尚存,后为红十字会医院用地。

福音堂:在江北城正街164号。约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建筑规模和圣女德胁撒经堂相仿,总面积4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曾借此开设图书室、识字班,以宣传抗日救亡主张。民国28年(1939)“三·八”妇女节时,著名妇女运动领导人邓颖超、史良和沈兹九等来此作过抗日救亡演讲。1954-1979年,福音堂被作为联合医院和日杂库房使用,之后又逐步归还教会。

测候亭:在江北公园外面北侧边。该亭所观测气象变化,是重庆地区最早的气象站之一。亭室和测候所工作间连为一体,总面积80平方米。亭为重檐尖八角,两层顶,上顶呈四方形,顶尖有一铁杆,用以装风信标;下顶八角形,翘脊,亭身各方面有一窗户,亭体高9米,面积19.6平方米,亭正面基石的“八封图”依稀可见,为重庆最早的气象测候亭。此亭砖石现风化严重,但亭基处仍可看清“江北县建设局测候亭”竖行大字和左边“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建”字样。

江北公园:1927年,重庆著名实业家唐建章,时任江北县建设局长,在江北城筹建公司,江北公园被正式提上建设的议事日程,在明朝留下的文庙后街和江北县政府后花园基础上扩建。占地约3、17公顷。公园分上下两园,地处江北旧城撑花街两处,由小型隧道将两园连成一片,园内有楼、台、亭、阁、石山等景观,古树名花、荷池喷泉、轩榭亭台点缀其间。最富盛名的是假山“迷园”,俗称“八阵图”,分旱八阵和水八阵,曲径通幽。另有弈园、茶亭、相馆、餐厅和体育场等,为当时重庆市公园之冠。《重庆市一览》记载了当时盛况:“入院内,洋槐扶疏,夹道欢迎,左建画声馆,右为喷水池,池中叠石为假山,有奇峰,植树其上,再进为妇孺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东南隅为动物园,其中植花颇富,睿池蓄水,有假山矗立水中,森如石笋……宜游者之津津乐道也”。此园抗战以后渐遭破坏,日益凋敝。80年代部分重修,建园中园——寸苑。

文峰塔:位于江北北岸塔子山上,海拔293、5米,峰顶屹立一座七级文峰古塔。第一次建塔时间不详,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原基上重建。清代头塘文峰塔,被《江北厅志》、《江北县志稿》及古今文人墨客视为“渝州一景”,得“文笔摩霄”的盛名。此塔为七级六面,高26、64米,砖石间砖木砌成,每砖均烧有“文峰塔、戊子岁“字样,塔各层仅开一窗,朝向有别,作螺旋状排列,可谓一奇。

邓家院石刻:在江北城水口市口32号。此院已大部分被拆毁,仅剩佣人住的一楼一底,建造时间不详。其侧石门上方镶嵌有一幅近1平方米的石雕画,画面有数处城门、城墙、山石、树木、房舍和动物,是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透视法相结合的构图。其刀法精湛,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栩栩如生。

中山林:1929年,江北县林场从南京引进刺槐、青杨、乌柏、榔榆等树种,在江北城文星门至永平门的模范区内督工植树造林百余亩(约6、67公顷)命名为中山林,内建中山亭。1930年,自中山林起,至皂角岭止,东起扬子江岸,西迄刘家台后面各坟荒地,所有界内各地,划定为第一林场,拟培作江北城风景林,1934年,第一林场人工栽种各种林木39万多株。1942年被驻军砍作燃料所剩无几。

八、滨江歌谣与传说

沿江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及民歌歌谣大多出自群众口头创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群众的质朴善良同时反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一)神话传说

江北城蕴涵丰富的神话传说,经过长期的口传加工,有许多神话传说流传:

永远的“灵石”

在江北嘴与朝天门交汇的地方,有一块礁石,上面刻有自汉代以来的水文题刻,在嘉陵江枯水季节便会显露出来。古人认为,冬天长江和嘉陵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的位置,第二年就一定会是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记事”的方式,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一块礁石上,用详尽的文字记录着每一年的水文情况,这一行为从汉代一直延续到清代。这就是“灵石”。上面不仅刻满了水文,还刻有各种各样表示丰收的动物图案。刻水文的文字最初是篆书,后来是行书,“灵石”边还有文人骚客的题诗,十分精美。但如今,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长江水位的升高,“灵石”还会出现吗?

一灯照三台

据说鲁班曾打制了一盏石灯台,叫徒弟赵小二(也叫赵巧儿)在天亮前送给东海龙王。赵小二星夜兼程,至江北适中村,疲倦而卧,当鸡叫时,才知误了时辰,一急,竟在石板上跺出两个脚印,约四尺长,此地故名“脚板沟”。赵小二急行至沙湾青崖脚下,天已大亮,只好把石灯台放在河边,于是这里生出一个美丽的名字——灯台石。民间亦有谚语曰:赵小二送灯台——一去不回来。其石状如灯台,人站在石台上能看到刘家台、廖家台、简家台。自有灯台石后,刘、廖、简三户人家便开始兴旺起来。故三台就是由三姓人的发迹而得名。

民国18年,有人以灯台石不利航行为名,曾把灯台石打来卖钱,说也奇怪,一打灯台石,刘、廖、简三台同时起火,并烧个精光,从此衰败。

结缘拱北桥

三洞桥原名“拱北桥”,位于江北城文星门下,取“众星环绕拱卫北辰”之意。清道光前现三洞桥一带是一片荒郊野地,只有一条小路通行,是江北城通往邻近州县的必经之路。文星门下有一条湍急的小溪直奔长江。枯水季节,人们从溪中条石上通过,遇春雨夏洪涨水,只能沿溪上绕数里过溪。溪底尽是淤泥,稍有不慎,便有深陷淤泥窒息之险。

一云游化缘和尚路过此地,立志化缘造桥,以铁链穿锁骨沿街化缘,不日石桥落成,病重的和尚在桥上求人命名石桥,只见一紫衣老者漫步而上,唱到:“高僧链锁骨,立志造石桥,桥成僧涅般,文星点拱北。”和尚瞑目圆寂,众人将和尚遗体葬于溪旁江南山,名为“和尚坟”。

拱北桥建成后,桥通路顺,此地日渐有人家村落。因拱北桥是一座三孔桥,日久便惯称“三洞桥”。

链锁蛤蟆口

江北梁沱观音梁南端内侧地名叫“蛤蟆口”。这里枯水为陡坡,涨水成急流,是上行木船必经之险途。

相传古时此处有千年成精的蛤蟆妖怪镇守,吞船吃人,兴风作浪,为祸人间。百姓集体祈祷上天捉拿蛤蟆妖。须臾,天上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当雨过天晴后,一条崭新乌亮的铁锁链锁在蛤蟆口上。这时一阵“文星抛铁链,锁住蛤蟆口”过滩号子传来。从此过往木船只要用蒿干钩住链条,就能顺利通过逆水滩。

石滩飞活鲤

从前,有个大户人家为找穴风水宝地葬父,请来风水先生,最后在大兴村找到一处梗石滩,既是“鲤鱼跳龙门”的风水宝地。吩咐:穴深最多不超过1尺5寸,主人执意深挖,岂知深挖1尺左右,水涌如潮,此时,天空乌云密布,阴井水里竟跳出一对鲤鱼并腾空向江北城飞去,落下即成鲤鱼石(今小地名“鲤鱼石“)。接着又飞出一对鲤鱼,相互衔着尾巴,飞落在附近梗石滩上,化作一对鸳鸯鲤鱼化石。于是人们便把此地命名为鲤鱼池。

(二)民歌歌谣

江北城区域除“川江号子”“滑竿报路歌”等耳熟能详的歌谣之外,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挠夫歌”。挠夫(船工)终日在江上漂泊,背井离乡挣扎在死亡线上,岸边有歇脚住宿找活的行会—“挠夫馆”。“挠夫歌”反映挠夫真实的生活状况:

日饮长江水,夜宿沙滩中。

妻守有夫之寡,夫伏无罪之法。

吃的是鬼魂之饭,穿的是疤上重疤。

病了听天由命,死了江河喂鱼虾。

只为生活把船拉,抛下妻儿离了家,

茫茫长江流不尽,全是泪水混泥沙。

第二编:时代变革篇

解放后,江北城进行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码头:

解放后,重庆港务局以梁沱为中心,设立江北港务作业区,修建码头、货场、桥梁、公路等,成为重庆市进出口物资的主要中转站之一。先后整修五江路、勤俭路、红会路、江北正街等和上、下横街等主要街道并建嘉陵江客运索道。水陆交通通畅,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49年后,沿江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修建了众多的缆车码头、钢趸码头和重力式码头。现代运输工具使码头能力空前提高,下河引道的修建是解放后码头面貌改观的一大因素。

2、商业:

解放后,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江北城社会主义商业体系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3年经济困难的时期,商品物资一度紧缺。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很快恢复和发展。商业形态从江岸市场到工矿区市场、中心区市场及集市贸易市场并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加快,商业中心逐步向城市中心区转移,沿江商业逐渐衰落。

3、工业:

解放后没收官僚资本,扶持私营企业,工业的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6年年,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和1966年,又两次掀起大办城镇集体企业高潮,加之三线建设和新兴工业的崛起使全区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以及文革的影响,工业发展受到严重干扰。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加快了步伐。至1985年有企业43个,职工8565人,产值6649万元。中型企业有重庆港务局江北作业区,重庆织布厂、江北油脂储炼厂等。形成机械、造船、汽车、化工、电子、兵工、皮革、纺织、造纸、搪瓷、服装、日用品等多种行业,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具有较雄厚的技术基础、较先进的设备和较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4、房屋建筑: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江北路、五江路磐桂路等城市公路建设沟通了江北城与外部的陆路交通。街巷道路建设逐步完善,1958年贯通上横街与下横街道路工程,使江北城区环行路基本形成。城市排水、环卫设施、消防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古老的江北公园部分修复开放。

1950年后,房屋建筑逐渐发展,形成一些新兴的工业城镇,1978年后,经过“统征联建”、“综合开发”后,开始向单元化、高层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嘉陵江索道——1982年1月1日中国第一条城市跨江客运索道——嘉陵江索道历时两年建成通车。这条从江北城金沙街至渝中区沧白路的索道全长740米,车厢最大容量46人,最大牵引速度6、5米秒。是中国第一条客运跨江索道。当时,索道日客流量最大达到25400人次,从索道建成到九十年代,日平均客流量为12000人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北区道路交通力度的加大,黄花园大桥等的建成通车,如今嘉陵江索道风光不再。

5、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6、人民生活:

解放后,江北城经济发展较快,职工家庭收入逐渐增加,生活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储蓄相应增加。

解放后,经过3年国民经济恢复,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江北城社会主义商业体系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3年经济困难的时期,商品物资一度紧缺。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很快恢复和发展。商业形

态从江岸市场到工矿区市场、中心区市场及集市贸易市场并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加快,商业中心逐步向城市中心区转移,沿江商业逐渐衰落。

解放后,重庆港务局以梁沱为中心,设立江北港务作业区,修建码头、货场、桥梁、公路等,成为重庆市进出口物资的主要中转站之一。先后整修五江路、勤俭路、红会路、江北正街等和上、下横街等主要街道并建嘉陵江客运索道。水陆交通通畅,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后,江北沿江工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已形成造船业、汽车业;钢铁业、机械业、电子工业;轻工业、化工业、纺织业;制药、食品业、粮食油脂业;等多种行业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具有较雄厚的技术基础、较先进的设备和较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一、80年代以前的两次规划

1977年江北区规划办公室全区进行过规划,有的项目已经完成有的项目正在实施。1983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重庆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后,1985年市规划局对观音桥、大石坝片区作了规划,江北区城乡建委又对江北城溉澜溪唐家坨三个地区做了详细规划,并陆续作了部分专业规划。

二、90年代江北城的两次规划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重庆曾对江北城的发展进行过两次大的规划调整。

(一)出台控制性详规

本着早规划、早安排,有利于该地区今后高水平发展的初衷,20世纪90年代,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强对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地发展城市,规划部门对江北城进行了10多年的控制性详规。这一详规中包括修建80米宽的觐阳大道,建一个大面积的中心广场和绿地,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这在人民广场的建设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文物保护显得并不那么迫切的当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长期的规划控制,一方面为新世纪重庆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留下了一笔非常优秀和宝贵的资源,赢得了一个具备整体开发价值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使该地区的人民群众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江北城呈现出“三多”:困难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吃低保的人数多、危房棚房多。

(二):控制性详规与城市设计国际招标

1998年,市政府把江北城所处的总面积76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城,作为主城区的主要拓展区。计划用10-15年时间,把这里建设成为重庆新的具有活力的城市中心区———重庆的“浦东”。

城市设计采取国际招标的形式,这一方面体现了重庆作为新兴直辖市,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考虑,以此带动整个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经过招标,澳大利亚亚洲太平洋设计集团等的方案浮出“水面”。按这些方案,2.69平方公里的江北城将建成五大中心: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在面向国际招标的同时,市政府对江北城的改造开发项目一律“冻结”。

三、江北城现状扫描

江北城濒临两江,在历史上曾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地区。1966年,嘉陵江大桥通车后,江北区经济文化中心逐步向观音桥转移,江北城的发展逐渐缓慢下来。据2001年调查,江北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00元,比江北区人均低48%;人均居住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就有2500户;70%的居民住宅是危房和棚屋。2002年,江北城吃低保的居民全年累计达66929人次。

(一)收入与消费:

200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3元,仅为同期主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6276元)的一半;

年人均消费支出3321元,仅为同期主城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65元)的57.6%;

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1%,比主城区平均水平高12.3个百分点。

有近万人吃“低保”,占全区吃“低保”人数的一半。

(二)住房与生活:

危、棚、简房占70%,其中危房20.7万平方米,占总住宅面积的23%,非成套住房1.6万户,占总户数的62%;

约有2500户城市住户人均使用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占城市居民总户数的12.3%;

60%的居民区不通公路;

52%的居民仍使用煤球、薪柴做饭。

(三)生产与经营:

该地区有304家企业,近90%的企业濒临破产或处于停产状态。

据统计,该片区失业人数10900人,占全区失业人员总数的1/3。

四、江北城实行土地整治储备的决定

进入21世纪,江北城发展的良机到了。黄花园大桥的建成通车,让江北城离渝中区只有一步之遥;王家沱大桥的建设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昔日的天堑开始变成通途。

2002年6月,市政府作出了对江北城溉澜溪片区实行土地整治储备的决定,江北城6万多居民群众盼来了拆迁的喜讯。江北城再次一跃而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地区。

市规划局对江北城的功能定位进行前期策划,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江北城的发展将迎来又一次鼎盛时期,未来的江北城将成为重庆新城市形象的代表和标志性区域。

五、江北城危旧房改造正式启动

经过10年的企盼,重庆主城区规模最大的危旧房拆迁安置工程———江北城危旧房改造2002年12月25日正式启动。中共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鸿举在现场办公会上发布动迁令,要求各级、各部门从大局出发,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做好拆迁安置和规划建设工作。

实施江北城危旧房改造这一“民心工程”,使江北城人民逐渐告别贫困,告别破旧、低矮的危房,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一)江北城的拆迁——旧城改造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

江北城危旧房片区占地面积为2364亩,拆迁总户数为16227户,常住人口近4万人(涉及6万多居民群众);拆迁房屋总面积(有证面积)为1072438平方米。这其中,住宅15407户,建筑面积672775平方米;非住宅870户,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经营用房48000平方米,办公用房140000平方米,生产用房220000平方米)。此外,无证房面积大约有14万平方米。

江北城的拆迁安置工作,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县城整体搬迁的拆迁规模。堪称重庆市旧城改造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

江北城片区改造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2-3年时间,完成江北城范围107万平方米房屋的整体拆迁安置,并按规划进行土地整治;第二阶段,从2005年起进行江北城周边片区的整治。据初步测算,仅江北城的拆迁安置及土地整治,两年内需要投入资金总量约30亿元。

(二)危旧房改造大事记

2003年5月22日,江北城拆迁户正式签约。

2002年5月16日,市政府批准江北城片区土地储备整治。

2002年10月21日,江北城片区土地整治储备指挥部对外办公。

2002年11月6日,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与江北区政府签订《江北城土地整治拆迁安置征地工作承包协议书》。

2002年12月2日,召开江北城片区农村土地征地动员会,农村土地征地正式启动。2002年12月25日上午,市领导黄镇东、王鸿举、黄奇帆、何事忠率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江北城实地考察,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实施江北城危旧房改造工程。

2003年5月22日,江北城拆迁户开始签订拆迁协议。

2004年6月16日,首批现房安置拆迁户开始选房。

2004年7月22日,第二批现房安置拆迁户开始选房。

2004年8月13日,第三批现房安置拆迁户开始选房。

2004年12月19日,未选房的现房安置拆迁户开始补选。

目前,已有15393户居民签订了拆迁协议,占居民总户数15455户的99.6%。其中,选择货币安置的有10546户,占69%;选择现房安置的有4895户,占31%。目前,已有15073户居民搬离了江北城,4458户现房安置户住进了新房。

(三)江北城第一爆]

2003年10月12日上午9:50分,重庆市主城区最大规模的爆破——江北城三栋标志性江景高楼爆破成功实施。至此,我市中央商务核心区建设拉开序幕。

此次爆破的拆除的三栋大楼位于江北城下横街和江正街其中一号楼高18层,东侧二号楼高16层,三号楼高9层。南距嘉陵江25米左右,西侧离立交桥和嘉陵江索道仅12米,北距居民楼约20米。此次爆破拆除的面积达3万平方米,创下了我市主城区历次爆破规模之最。三栋大楼共钻孔2、8万个,使用雷管3、1万个,填埋炸药1000公斤。工程量超过了主城区任何一次爆破,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也属国内罕见。此次爆破与重庆市主城区历次爆破相比,开创了三项记录:我市最高楼层(18层且一次性爆破高楼多);我市最大规模的一次高楼爆破(3万平方米);我市技术难度最大一次高楼爆破(剪力墙桶式结构)。此外由于大楼周围遍布居民住宅和为保护清代古城墙,使得爆破只能沿长江边方向倒塌,大大增加了爆破的难度。

对于这段向东延伸的清代古城墙古城墙,采取了四大措施予以保护:给古城墙围上竹笆;将二号楼原向正东倒塌改为向东偏南方向倒塌;在城墙的底部垫上护渣;倒塌方向填土以减小震动。

整个爆破时间持续10多秒.重庆大剧院和重庆科技馆两大重点工程随之将在这里动工。

六、组织实施建设机构

(一)江北城拆迁建设指挥部

2002年10月21日,成立江北城拆迁建设指挥部。根据重庆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3——3)精神,成立了江北城动拆迁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协调领导小组在重庆市江北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江北城拆迁工作日常重大问题的协调和处理。指挥部为江北城动拆迁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具体办事机构,全权代表江北区委、区政府和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江北城动拆迁的具体日常工作。

(二)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

全面负责江北城拆迁和建设的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是筹集城建资金、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参与城市建设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2002年6月重庆市政府明确城投公司的战略定位为:重庆市城市建设筹融资的总渠道;主城区路桥建设的总帐户;城建资金筹措所须土地的总储备。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融资100多亿元,投资重庆市重点市政公用项目50多个。近年来,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控股、参股等方式,组建了重庆城投路桥管理

有限公司、重庆城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城市建设土地储备整治中心等二级单位,控股渝开发等3个公司,参股重庆市万州江南新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3个公司。初步建成能进行自我补偿和发展,适应城市建设可持续性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体制。

(三)重庆市城市建设土地储备整治中心

2002年12月,根据市编委《关于同意设立重庆市城市建设土地储备整治中心的批复》(渝编[2002]94号)文件精神正式组建重庆市城市建设土地储备整治中心。

其宗旨和主要职责任务是:为优化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服务;负责授权范围内土地收购、储备、整治等具体工作。

土地储备整治中心为市城投公司管理的处级事业单位,中心下设一室三部,即办公室、财务处、拆迁安置部、土地征用整治部。

第三编:辉煌未来篇

江北城两面临江,赖两江之会,得舟楫之利。地处嘉陵江汇入长江口的北岸,东临长江与南岸区隔江相望,南以嘉陵江与市中区为界,西接刘家台、北邻观音桥和三洞桥,从永平门向东呈单面坡向长江边倾斜。南边由于嘉陵江长期切割和侵蚀坡度较大;北边谢家沟一带受河水长期冲蚀形成悬岩陡坡。尤其是江北嘴地带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基地中为浅丘地貌,山丘台地走势清晰,有利于建筑群落依山就势的组织,基地中形成两条大型冲沟深入内部,与山丘台地紧密咬合,并将基地分为两部分。片区内植被条件良好,尤其在冲沟河谷地带植被密集,片区中江北公园以及街道绿化也具有相当的保留价值。

江北城滨水岸线丰富,沿长江以自然岸线为主,沿嘉陵江在建造滨江路时已进行了部分堤坝处理,形成人工岸线。有三条主要的景观视廊在基地核心地带交会,与城市周边景观相互辉映,溢彩生辉。

江北城处于水陆交通枢纽,北距江北机场约20公里、距规划的龙头寺重庆铁路客运站约3公里,西距江北区中心地带约3公里,东与南岸区弹子石、南与朝天门和解放碑隔江相望。

一、重庆中央商务区CBD规划方案

2003年8月重庆中央商务区规划方案,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

重庆市早在1996年就提出修建重庆中央商务区,在1998年的总体规划中提出小什字-解放碑地区和新牌坊地区分别为该市近期和远期中央商务区所在地。新牌坊地区因大量房地产项目和市级行政办公机构的进驻,使其基本失去了接纳城市中央商务区的能力,因此在此次规划是被放弃作为中央商务区建设地区。

“金三角”构建中央商务区:中央商务区选择在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构成的“金三角”地区。主要由解放碑商贸中心区、江北城商务中心区和弹子石滨江地带功能配套区构成。解放碑商贸区是中央商务区核心组成部分的商贸中心,以商贸为主要功能,也包括部分商务办公职能。江北嘴现代商务区以商务办公职能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商贸职能。弹子石地区则承担配套服务功能,包括高级居住、公寓、酒店、文化设施等。

中央商务区划定“地盘”:重庆中央商务区占地约5-6平方公里,其核心地区为2-3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地盘为:江北嘴地区:谢家沟中山林、登康公司陡坡以东区域。解放碑地区:由东起小什字,北至沧白路、临江路、民生路,西至金汤街,南至和平路、新华路等构成的“十字金街”范围,面积约1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的核缘部分包括江北城边缘区域、解放碑朝天门地区和弹子石地区。

快捷交通网互通“金三角”:为突出中央商务区的中心性和辐射能力,重庆市将

在江北城、解放碑、弹子石这个“金三角”之间建立快捷交通联系,确保两江三地间交通畅通。

未来的中央商务区将有4类交通:轨道交通:解放碑目前已规划有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江北城规划通过轨道环线或其它轨道线路引入轨道交通。车行交通:新建王家沱大桥,在核心区设置便捷公交网络。步行交通:在各个重要公共建筑、绿地、开敞空间、滨水空间之间设置全天候的人行通道。规划在朝天门和江北嘴之间新建一条人行过江隧道。水上交通:改造过江轮渡,建立水上巴士。

二、江北城CBD的规划

江北城CBD总用地面积205公顷,新建总建筑面积560万平方米,其中写字楼264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的46.2%,酒店55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9.8%,商业配套81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的14.5%,文化娱乐48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的8.6%,居住117万平方米,占新建总建筑面积20.9%。其规模超过现在的解放碑CBD,并定位在国际区域级与地区级之间。

江北城CBD地形呈半岛状,谢家沟、中山林,登康公司以东区域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江北城的边缘将成为中央商务区的核缘区域。

江北城CBD的功能定位以商务为主,商贸为辅,将集中建设城市的金融中心,商务办公写字楼以及一系列包括大剧院,科技馆在内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未来城市的功能,景观和活动中心。

江北城CBD城市规划内容:

双城结构:江北城的规划充分体现记忆与未来双重主题,总体规划结构采用记忆之城与未来之城的双城结构。

半岛五区:充分考虑现代商务办公功能,兼顾必要的服务休闲功能,整体上形成商务办公区、综合服务区、混合使用区、休闲娱乐区和配套居住区。

双城绿环:江北城规划中引入绿色理念,构建开放空间系统。开放空间穿插于双城之间,是中央商务区的活力之源。

公共轴带:在江北城中部建立一条开放空间主轴序列,将渝中朝天门、南山景观区连接成为一个空间整体。在该轴线空间上安排大剧院、科技馆等大型公益设施,以及金融商贸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群。

都市舞台:规划中用一条结合地形设计,含有商业服务功能的平台广场,将整个轴线空间一气贯通,一直延续到江北嘴滨水码头。

山谷绿楔:规划结合谷地资源,安排休闲活动空间。北部以娱乐休闲为主题设计休闲山谷,南部以体育健身为主题设计健身山谷。

滨水绿链:比邻两江的滨水地带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资源,设计中根据不同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形成一条独具地方特色适应水位涨落的滨水观光休闲带。

半岛之冠:在中央高地上设计金融商贸中心,以超高层建筑组群形成江北城富于层次变化的动人天际轮廓线,与渝中半岛之冠、南山观景平台取得视觉呼应。

多样交通:朝天门大桥连接渝中半岛,轻轨四号线绕过江北城的核心地段,并向南部与渝中区连接。

古今之门:设计网络状的步行系统,在江北嘴部集中设置步行区,并深入到各个功能空间内部。

江北城CBD的规划是以国际区域级CBD要求制定,是重庆市在解放碑之外重新打造一个具有世界水平规划设计的新型城市核心CBD区域。

三、记忆之城规划方案

未来的江北城将定位于商贸、文化、会展、旅游、观光,以建设山水园林为重点。打造

成重庆行政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其重点为重庆市中央商务核心区。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成为未来江北城发展的主线。

2003年4月,应市规划局和城市公司之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我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美国SOM设计公司等境内外设计单位参与了江北城规划方案征集。

2003年7月,国内外各方专家对江北城规划方案进行评审。中国工程院院士齐康、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等9位知名专家携手,亲自为江北城把脉。经过现场考察、方案介绍和评议等过程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记忆之城”拔得头筹。

“记忆之城”方案较好的利用了江北城地理位置特点,结合了滨江路、江水、河滩等资源优势,给未来CBD融入更多绿色和人文理念。

“记忆”和“未来”是两大核心主题,有2000年历史的江北城老城墙、古城门、明玉珍墓将全部保留,江北嘴两岸将建城墙公园,下横街将建民族博物馆和民居酒吧。一条中央大道直通中央商务区,由三栋高达200多米的金融贸易中心楼群构成。散列其中的科技馆、大剧院、视觉艺术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星落棋布,嘉陵江上的一块巨大礁石改造成观音梁休闲港。未来交通有天上的索道,地下的地铁网,水上还有嘉陵江上的两座大桥,地上是宽阔的中央大道。方案利用江北城地理位置特点,结合滨江路、江水、河滩等资源优势,给中央商务核心区融入更多绿色和人文理念。其中科技馆、歌剧院、涉外商务区、摩天大楼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将拔地而起。

记忆之城延续古城格局与肌理,保留古迹与历史遗存,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并赋予新的活力要素,以混合使用为主要概念,安排院落式办公机构、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服务咨询以及住宅等设施。未来之城充分体现集约高效的土地使用效率,展现现代商务办公区繁荣向上的形态特征。集中安排商务写字楼、金融办公机构以及酒店、购物中心和住宅等混合使用设施。

四、快捷的交通網絡規划

為突出中央商務區的中心性和輻射能力,重慶市將在江北城、解放碑、彈子石這個“金三角”之間建立快捷的現代化交通網絡。其中江北城的規划有輕軌4號線,由彈子石、五里店、火車站連接而成。紅旗河溝、五里店、解放碑組成輕軌6號線。兩條線路預計2006年通車。目前,一座壯觀的大佛寺大橋已建成,朝天門大橋正在修建中,將在2006年通車。

按照規划,江北的6條干道之一的五童路,作為重慶的迎賓大道,跨越兩江三區,直接通向江北國際機場。

步道、水路、鐵路、航空的交通也在建設中。步行交通:各個重要公共建筑、綠地、開敞空間之間設置全天候的人行通道,并規划在朝天門和江北嘴之間新建一條人行過江隧道。水上交通:寸灘集裝箱碼頭、游艇碼頭在2006年建成。

鐵路運輸:新建的龍頭寺火車站將于2006年投入使用。

航空運輸: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擴建完成。

江北城的内部道路交通系统采用“十字加环”的结构。规划道路分为五级,片区北侧和西侧的城市快速道,片区中部的十字交叉的城市主干道,红线宽度32——40米;滨江路与内部环路为次干道,红线宽度20——28米;区内支路划分街坊,红线宽度15米;区内小路主要为古城的滨江路,红线宽度6米。在片区主要出入口设计互通式立体交叉。片区内部结合地形条件在主要交叉口处设计简易立交。

五、重庆科技馆

(一)重庆科技馆规划方案:

重庆科技馆选址在江北嘴原江北公园和衙署所在地,位于江北城规划中的记忆之城和现

代之城的汇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江北城商务功能区中具有标志性和号召力的大型建筑。用地规模60亩,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工程概算:4亿元,预计工期:2004年底动工,2007年开馆.

科技馆广泛采用多媒体虚拟技术、机器人技术、高科技声电及数码影视技术等手段,在配置丰富科普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重点展示信息、通讯、航空、军工、生物、医药、环保材料、能源、机械、交通等领域高新技术发展状况及趋势。馆内设有重庆科技展厅、宇宙剧院和立体巨幕影院、互动性科技娱乐厅。

重庆科技馆设计立意新颖、展品主题生动鲜明、高新技术含量大、现代化气息浓厚、受众参与程度高、体现和适应重庆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深受群众喜爱,体现新兴直辖市形象和气度的现代化一流省级科技馆,建设成为集科普展教、休闲娱乐和旅游景观功能于一体的重庆市标志性建筑。

(二)科技馆建筑设计应征方案

2004年3月15日,重庆科技馆建筑设计方案面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共收到包括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研究院设计、重庆市设计院与法国AS设计公司联合设计方案在内的7套方案。

1号方案:以“山、水、人”作为设计元素,主楼由一个三角锥体与一个圆球体组合构成,简单而略带夸张的形体较符合标志性建筑应具备简洁有力、个性鲜明的特点和要点。

利用建筑的“山之颠峰”构筑观景平台,使重庆特有的“山、水、城”风貌尽收眼底,使建筑在具备科普教育的功能的基础上,成为一道靓丽的观景胜地

2号方案:强调“科技生态”的概念,“以自然为重点,以人为中心、以科学为主题”为设计原则,将“水是生命的起源,而江北城是重庆的发源地”,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将水的主题贯穿于设计的始终。以“一条景观轴、三个关键点”为中心。

3号方案:以“探寻”为科技馆、公园及视觉走廊的共同主题,以环境观念为设计的出发点,建筑形体逻辑化地在一个整体上形成问号和感叹号的结合体。以科技馆及其辅助用房作为场地中的功能和景观的核心,带动公园和城市景观视觉走廊,形成完整区域的标志。

4号方案:尽力延伸城市传统,将城市现有的脉络、地形的变化和山城组织设计出前卫的公共机构,刻意与单一庞大科学展览馆背道而驰,并以一串相连的不定型开场空间与建筑相互交错构成一个完美的科学空间。

5号方案:强调现代感和科学性,反映行业特色与地方特色;注重环境质量及内涵的设计观念,注重人们活动的多样性和资源共享,让建筑边缘与建筑内部“撞击”出不同的对话点。运用竹林步道、自由草坡、自由林带等多种元素,形成融合、统一、协调的环境。

6号方案:以“科技方舟”为主题,建筑造型随山势而错落有致,注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外观强调了科技馆的特征性及古代中国对宇宙的“天圆地方”判断的回忆和点评。球体空间满足各功能布局的要求。张扬了科技馆的具有标志性塔楼——一弧满张的帆。

7号方案:主题以质朴的石材构成,其间穿插一组玻璃幕墙,两种材质完美的结合,宛如天水映射下的绵绵群山,外观酷似水晶球体的环幕电影位于建筑轴线上,以科技和人类由来为表现主题。

(三)应征方案确定

2004年5月26日,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研究院设计的第一号方案和重庆市设计院与法国AS设计公司联合提交的第七号方案从7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入围提名。2004年6月28日~29日,7个应征方案的设计成果向广大市民举行方案展示、评选并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活动。

2004年12月,第七号方案原则上获得通过。第七号方案的外墙主要装饰材料是石材和玻璃,且与重庆歌剧院位于同一中轴线上,显得小巧而有灵气。专家认为,这套方案比较实

2018年重庆市江北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重庆市江北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共24分) 1.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B.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C. 一支签字笔所受的重力约为5N D. 重庆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 2.下列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树荫下的光斑 B. 水中的“倒影” C. 手影 D. 笔“折断”了 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B. 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C. 灯泡里的灯丝变细,是熔化现象 D. 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是凝固现象 4.如图所示,几只串联的水果电池提供的电力足够点亮排成V字形的一组发光二极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果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C. 一组二极管同时发光说明它们一定是串联的 D. 如果少串联一个水果电池,二极管将变亮 5.电动平衡车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 的绿色环保的产物,如图是元元同学操作平衡车运动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时,元元同学相对于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B. 平衡车的脚踏板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C. 操作平衡车匀速转弯时,平衡车受力不平衡 D. 操作平衡车时,平衡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6.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就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减小 B. 小球在b点时重力和弹力大小相等 C. 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大 D. 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重庆市江北区重点小学建北小学简介

学校概况 建北小学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读书一村3号(渝澳大道旁),始建于1989年,校园占地面积5891平方米。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共932名学生,45名市区级骨干及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9名,历经5任校长,属江北区校点布局长期规划扩建学校。 在江北区教委以“阳光教育”为理念,以“国学江北”区域特色为亮点,以“13455”教育发展为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学校一直秉承着实践教育家“墨子”的思想,以“实践是立校之本,兼爱是立校之魂”为办学理念,以“为创造而生活”为校训,以“士之有学而行为本”为学风,按照“11245”的思路引领学校向更高的领域迈进!实现一个领先,即素质教育水平同类学校领先;坚持一个目标,即以打造“创造型校园、创造型教师、创造型学生”为目标;培育两个亮点,即以“航空航模、编织艺术”为亮点;兼容四大主题文化,即“阳光校园文化、健康校园文化、书香校园文化、绿色校园文化”;达到五个提升,即“办学理念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升、教育质量的提升、队伍素质的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近年来,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了合唱、古筝、拉丁舞、艺术体操、田径、乒乓、三跳、绘画、书法、象棋、航空航模、编织艺术等各类培训班。学生积极参加了全国航空航模总决赛,重庆市高交会,重庆市书画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并获奖315人次。2009年学校接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到校访问,并与英国怀特岛shalfleet小学建立了友好关系。目前学校正在实施国家级、市级、区级等4个教育科研课题,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华中师大、市教科院、市书画艺术学院专家的学术支持。办学质量逐年提高,受到市政府督导室领导、原政府陶长海区长、高洪波副区长、区教委领导的高度赞扬。学校先后荣获区绿色示范学校、区德育示范学校、区科技教育实验基地、区巾帼文明岗、区少先队红旗大队、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综合目标考核年年获得区一等奖,教育质量位居全区前列。

江北区重点小学排名

江北区重点小学排名 重庆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的简介 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位于北部新城区中心——观音桥。学校历史悠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轩就读于该校。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实施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教育宗旨,以"现代化、高质量、特色化"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教育,逐步形成"双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特色。曾荣获"全国红旗大队、重庆文明单位""重庆示范小学""重庆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和"重庆艺术示范学校"等20多个荣誉和称号。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的高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重庆市八大小教师中。2005年,新村与同兴国际集团成立强强合资企业,由同兴国际集团出资,与新村实验小学共同建设现代化新村。随着国际小学的创建,实现了新村"一翼"发展目标。目前,两校共有52个班2681人,8个学前班384人,学生总数达到3065人。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一流的设施和设备。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现代科技精神相结合,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儿童健康人格发展和多专业培养提供了充满活力和向上的环境。"千兆骨干、百兆台桌面"校园网络和"班通"等现代化信息设备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

间。标准儿童游泳池、造型训练馆、电子钢琴室、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等良好的教育设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的简介 重庆江北华新实验小学创办于1964年,是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之一,现为重庆市示范小学。学校地处观音桥商圈,占地虽小,却小巧玲珑。步入校园,洁净的华新便给人一种清爽之美,行为之美的体验。校园内随处可见葱茏的绿树,盛开的鲜花,立体的绿化让多彩的春天永驻华新。 学校不仅丰富,而且设计精巧,功能齐全, 电视台、广播站、艺术长廊、阅览室、美术室、泥塑室、科技室、艺体室等功能教室为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搭建了平台,真正实现地尽其用,物尽其能,使整个校园的设计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 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的简介 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是一九九一年随鲤鱼池小区的开发而 新建的一所学校。学校开办后,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发展,多次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学校如今已发展成为书画艺术教育品牌特色学校。

重庆市江北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重庆市江北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提高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不断推进全区“一案三制”建设(即编制应急预案,推进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重庆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公布、备案、修订、宣传培训和演练等有关管理工作。 第三条应急预案实行“分级编制管理,分类指导制订,分别组织实施”,应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四条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防救结合;依法规范,明确职责;集中领导,分级负责;资源整合,提高效率;平战结合,全民参与。 第五条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要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区政府有关部门要组织、指导、督促编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第六条区政府应急办、街镇、区政府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以及督促检查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编制与内容 第七条全区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一)区综合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和处置的组织指挥体系、处置原则、标准及程序,是应急管理和处置的纲领性预案。 (二)街镇综合应急预案、部门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街镇综合应急预案是分级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依据。部门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是根据我区常发突发事件和处置需要而编制,是区各专项指挥部和区政府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和处置的主要依据。 (三)村、居委会(社区)应急预案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村、居委会(社区)应急预案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是我区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依据。 此外,针对重大活动,主办或承办单位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编制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在应急处置中针对突发事件现场情况,区政府有关部门要编制现场应急方案。 第八条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部门: (一)区政府综合应急预案由区政府应急办负责编制; (二)部门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由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编制; (三)街镇综合应急预案和村、居委会(社区)应急预案由街镇、村、居委会(社区)负责编制,并由当地街镇督办落实;

阳关区与重庆市江北区互派干部挂职实施方案

阳关区与重庆市江北区互派干部挂职实施方案阳关区与重庆市江北区互派干部挂职实施方案阳关区与重庆市江北区互派干部挂职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促进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加快推进阳关试点各项工作,为实现阳关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根据重庆市江北区与我县开展结对合作工作会议,结合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就互派干部挂职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挂职方式 每年年初,由阳关区选派名干部到重庆市江北区相关部门挂职,同时,请重庆市江北区选派部到我县派出挂职干部的单位挂职。二、选派挂职干部人选的范围及条件 (一)选派人选范围:产业园区管委会、教育、卫生、招商、工能、建设等部门股级以上干部及县乡分管领导。 (二)选派人选条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熟悉经济、教育、社会管理等工作,有一定项目建设、城乡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经验;有事业心、责任感,有思路、有能力、有经验,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在本职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的干部。在明确人选素质要求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人选,做到结构合理。 三、挂职干部职责 (一)阳关派出的干部职责:一是积极学习所挂职单位工作业务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着力培养锐意进取和开拓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素质;二是积极宣传阳关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三是广泛接触和动员外地实业界人士,组织客商来阳关进行考察和洽谈等活动;四是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区委组织部和派出单位汇报一次工

作情况。 (二)重庆市江北区挂职干部职责: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为阳关引进项目、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二是帮助所挂职单位更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指导、传授相关业务知识,并培训相关人员;三是帮助协调重庆市江北区的人才、信息资源为促进阳关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服务的相关事宜;四是帮助协调所在单位对口为阳关培训干部的相关事宜;五是帮助阳关解决发展中的其他部分问题。 四、选派挂职干部人选的产生方式 (一)选派挂职人选。选派挂职干部采取组织推荐的方式进行。被推荐人选如实填写《挂职干部推荐表》,所在单位对其所填内容进行核实,签注推荐意见并加盖单位党委(党组)公章。 (二)确定挂职人员名单。区委组织部结合被推荐人选所在单位推荐意见、工作实际和干部培养锻炼需要,对推荐对象进行审核、筛选,征求重庆市江北区委组织部初步意见后,呈报区委讨论通过。 (三)确定挂职具体事宜。区委组织部与重庆市江北区委组织部具体协商科级以下干部挂职相关事宜,原则上挂任对应职务,并呈报市委组织部,县级干部挂职事宜报请市委组织部与重庆市江北区委组织部协调办理挂职相关事宜。 五、第一批选派挂职干部的单位和名额 上一页县教育局(副局长1名)、阳关民族中学(中层干部1名)、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层干部1名)、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处长1名、负责驻点招商工作)、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层干部1名)、县农牧局(副局长1名)、县发改局(中层干部1名)。六、挂职人员的管理 (一)选派人员在挂职期间实行双重管理,以挂职单位管理为主,派出单位管理为辅。

重庆江北区北滨路项目分析

重庆江北区北滨路项目分析报告 一、重庆旅游市场概述 1、重庆简介 重庆,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及航运、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为战时陪都,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把重庆定位建设国际大都市。 2、重庆旅游市场分析 2011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7.3%(其中过夜游客5305.17万人次,同比增长29.39%);旅游总收入126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8.22%。其中:入境旅游者18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6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04%和37.66%;国内旅游者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0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和38.51%。出境旅游者5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35.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18%。 2012年1—4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8249.27万人次,同比增长28.58%,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46.83万人次,同比增长27.6%;过夜游客2095.19万人次,同比增长26.82%。旅游总收入495.97亿元,同比增长29.1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7601万美元,同比增长29.04%。出境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155074人次,同比增长47.66,其中:出国游69362人次,同比增长44.45%;港澳游64912人次,同比增长56.75%;台湾游20800人次,同比增长33.39%。

2014年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重庆市江北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2013:拼搏的历程,可贵的成绩 2013年,是宏观形势较为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困难问题较多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将中央和市委要求与江北实际相结合,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扣主题主线,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方面工作,全区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趋优、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555亿元,同比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预计分别达27332元和13347元,增长10%和12%,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同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619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9.6亿元,增长8.5%;商品销售总额达3129亿元,增长17.2%,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金融业增加值达64亿元、增长35.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5%。 ——产业结构和发展质效同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0.2 : 30.6 : 69.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4.1亿元,增长21.1%,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区级税收收入达63.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6%,总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同步加强。削减化学需氧量2100吨、氨氮126吨、二氧化硫23吨,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主城最低,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以更少资源消耗和更低环境代价实现了更有质量的增长。 各位代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去年人代会提出的11项指标,除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完成年初预期目标外,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虽保持平稳增长,但未实现预期目标;

重庆市江北区2017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附答案解析

2017年重庆市江北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的下面,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题号右侧正确答案所对应的方框涂黑. 1.3的相反数是() A.3 B.﹣3 C.D.﹣ 2.在下列四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C.D. 3.计算6x6÷3x2的结果是() A.2x3B.3x4C.2x4D.3x3 4.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的是() A.对全班同学体能测试达标情况的调查 B.对嘉陵江水域水流污染情况的调查 C.对乘坐飞机的旅客是否携带了违禁物品的检查 D.对奥运会参赛者是否服用了兴奋剂的检查 5.如图,直线a直线b被直线c所截,且a∥b,若∠1=40°,则∠2的度数是() A.30° B.60° C.120°D.140° 6.若△ABC∽△A′B′C′,且△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2,则△ABC与△A′B′C′的面积比是()A.1:1 B.1:2 C.1:3 D.1:4 7.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2 C.x=2 D.x=﹣2 8.已知a2+2a﹣3=0,则代数式2a2+4a﹣3的值是() A.﹣3 B.0 C.3 D.6

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连接BD,先以D为圆心,DA为半径作弧AC,再以D为圆心,DB为半径作弧BE,且D、C、E三点共线,则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π B. +1 C.πD.π+1 10.下列图形是由同样大小的棋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其中,图1中有5个棋子,图2中有10个棋子,图3中有16个棋子,…,则图7中有()个棋子. A.35 B.40 C.45 D.50 11.如图是某水库大坝的横截面示意图,已知AD∥BC,且AD、BC之间的距离为15米,背水坡CD的坡度i=1:0.6,为提高大坝的防洪能力,需对大坝进行加固,加固后大坝顶端AE比原来的顶端AD加宽了2米,背水坡EF的坡度i=3:4,则大坝底端增加的长度CF是()米. A.7 B.11 C.13 D.20 12.在﹣3、﹣2、﹣1、0、1、2这六个数中,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m,若数m使关于x的分式方程﹣1= 的解是正实数或零,且使得的二次函数y=﹣x2+(2m﹣1)x+1的图象,在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满足条件的所有m之和是() A.﹣2 B.﹣1 C.0 D.2 二、填空题:(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将每小题的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中对应的横线上.13.据报道,西部地区最大的客运枢纽系统﹣﹣重庆西站,一期工程已经完成90%,预计在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届时,预计每年客流量可达42000000人次,将数42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重庆市江北商圈市场调研报告

一、区域环境研究 1、区域综述 江北区观音桥位于重庆渝中半岛和北部地区的几何中心,是传统的商贸繁华区域,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五大商圈之一,是江北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观音桥商圈以观音桥转盘为中心,建新东、南、西、北路为辐射方向,半径1000米内区域。 商圈作为北部城区商业发源地,凭借邻解放碑及新区优势,曾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第二大商圈,但随着交通改善,商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而出现“商业空心”现象,限制了一些大型、综合性商业物业在此发展。 随着观音桥商圈的重新规划并开始实施 2003年龙湖·北城天街、协信·黄金海岸投入使用,使该商圈 的整体形象得到了很大改观,商业布局初具雏形 2004年,对观音桥商圈进行了从新定位,政府意在把观音桥商 圈建为极具特色的休闲、娱乐、购物场所,集中体现“重庆的名 片、城市的客厅、市民的乐园、消费的天堂”四个方面的文化消 费内涵 2005年2月,2万方的嘉陵广场的正式开放,进一步定位了观音 桥生态商圈的形象,在规划中,观音桥商圈面积将达到42公顷, 目标直指西南地区最大的生态商圈

2、商圈环境分析 商业环境 人流量(日/ 万)辐射消费范围商业营业面积(万 ㎡) 商业形态 20万江北、渝北、 北部新区 70 余万㎡ 百货、家电、建材、 餐饮、娱乐等 大型商业项目:(分类) 购物型商业: 龙湖·北城天街(名店坊、华联商厦、远东百货)、天街2号、AEPC香港城、茂业百货、新世纪百货、重百、协信铜锣湾广场(黄金海岸)、金源地下城等, 家电买场: 国美、苏宁、商社以及即将开业的大中电器等 建材卖场: 青田家私广场、营业面积4万方的建玛特、南亚家具广场、金观音家具广场等 大型超市: 家乐福、福建永辉超市、新世纪超市等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说明书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 (2005-2020) 说明书

目录 前言 (92) 第一章镇域总体规划 (92) 一、现状概况 (92) 二、优劣势分析 (99) 三、发展策略 (100) 四、规划原则与依据 (100) 五、规划期限与范围 (101) 六、城镇化水平预测 (101) 七、村镇体系规划 (103) 八、镇域建设用地规划 (103) 九、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04) 十、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05) 十一、镇域市政基础设施 (106) 十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8) 十三、防灾减灾规划 (108) 第二章镇区建设规划 (109) 一、场镇概况............................................................................................................. 109二、功能、范围及规模 (109) 三、总体布局 (109) 四、土地使用控制 (112) 五、道路交通规划 (113) 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14) 七、镇区风貌规划 (118) 八、绿地系统规划 (119) 九、环境保护规划 (120) 十、环卫设施规划 (121) 十一、消防规划 (121) 十二、防灾减灾规划 (121)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122) 十四、规划实施 (122) 附录:2005年12月21日《江北区复盛镇建设用地规模研究会》主要意见 (124)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庆主城区建设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其周边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圆满完成江北区加速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决策,编制复盛镇规划,并指导该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基于上述背景,重庆市规划局江北分局于2005年7月向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下达了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区)的规划设计委托任务。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成立了由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组。项目组研究制定了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深入开展了基础资料搜集和现场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踏勘,对现状地形、地貌、各个村等状况的分析,结合都市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地灾调查评估,多次复盛镇党政领导、群众代表等进行座谈,多次向江北分局及江北区政府有关领导进行汇报,特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复盛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的城镇建设及规划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第一章镇域总体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区位 复盛镇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东部,地处东经106°45′37″—106°51′02″与北纬29°40′54″—29°37′27″之间,东与江北区五宝镇及渝北区御临镇毗邻,西与江北区鱼嘴镇接壤,南与江北区鱼嘴镇及五宝镇相连,北接渝北区龙兴镇。复盛镇东西宽约8.89km,南北长约6.51km,幅员面积30.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庙坝距重庆零公里约21.9km,距江北区政府驻地约26.7km,距重庆江北机场约15.9km,距龙头寺客运站约24.2km,距寸滩港22.6 km(均为直线距离)。 (二)历史沿革 复盛镇沿于清朝时期,1837年只在王家院子前修建了三个对街门面的店铺,木质结构、青瓦屋面,面积约400平方米,只有饮食、油腊纸等卖,方便过路客人吃饭食宿,那时尚没有形成集市。1871年,王、林二家再次扩建街区,修建门市40个,1872年竣工,形成场镇。当时王家叫复盛场,林家叫庙于场,逢二、五、八赶场。1912年,清朝结束,民国统治,为江北县所辖,1916年定名为庙坝场,住地复盛。1929年江北县撤里建区改场为乡,庙坝场改为为复盛乡,住地庙坝,并成立有乡公所,由乡长行使政权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民主政权。1950年至1952年,复盛乡属龙兴老二区管辖。1953年复盛乡划为鱼嘴区管辖。1958年复盛乡改为复盛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为复盛乡。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改为复盛镇。1995年3月重庆

重庆市江北区土地征收工作实施办法

重庆市江北区土地征收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市政府第53号令)、《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55号令)、《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征地拆迁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27号)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前期报批、拆迁补偿与安置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建立由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区政府)统一领导,国土、征地、街(镇)、监察、公安、法院、规划、财政、审计、社保、民政、农业、信访、残联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 第二章征地前期报批工作程序 第四条征地前期报批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重庆市江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以下简称区国土分局)拟订土地征收方案,方案应包括拟征地位置、地类、面积、用途及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内容;

(二)区国土分局、重庆市江北区土地征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征地办)会同相关街(镇)以书面形式将拟定的土地征收方案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口相对集中的明显位置予以公告,征求被征地村社和农村居民意见,并告知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凡申请听证的,由区国土分局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听证; (三)区国土分局须将听证告知书的回执、听证笔录(或放弃听证的书面记载)和征地勘界成果确认资料作为征地申报的必备材料。 第三章拆迁补偿与安置程序 第五条征地拆迁、补偿与安置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征地批文下达后,区国土分局代区政府起草征地公告,公告应包含批准征地机关、批准文号、征收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补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以及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内容; (二)征地公告经区政府签发后,区国土分局会同区征地办在被征地合作社人员相对集中的地点发布(张贴)政府征地公告; (三)成立征地项目现场工作组(以下简称“现场工作组”),由街(镇)、征地办相关人员组成; (四)现场工作组组织召开被征地合作社的农村居民大会,公布征地公告,明确征地实施主体,宣传征地政策、征地实物调查登记程序、补偿安置办法,告

重庆市江北区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模拟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重庆市江北区2021届九年级上期末模拟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半圆O,已知∠ADC=140°,则∠AOC的大小是() A. 40° B. 60° C. 70° D. 80° 3.假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通过点(-1,-2),则k的值是() A. 2 B. -2 C. -3 D. 3 4.如图,已知: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菱形OABC,A点的坐标为(10,0),对角线OB、AC相交于D 点,双曲线y=(x>0)通过D点,交BC的延长线于E点,且OB?AC=160,有下列四个结论: ①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x>0);②E点的坐标是(5,8);③sin∠COA=;④AC+OB=1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某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进展,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打算用三年时刻对全县学校的设施和设备进行全面改造,2020年县政府已投资5亿元人民币,若每年投资的增长率相同,估量2021年投资7.2亿元人民币,那么每年投资的增长率为() A. 20% B. 40% C. -220% D. 30%

6.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业的快速进展,家用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家庭,抽样调查显示,截止2020年底某市汽车拥有量为16.9万辆.己知2020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为10万辆,设2020 年底至2020年底该市汽车拥有量的平均增长率为x,依照题意列方程得() A. 10(1+x)2=16.9 B. 10(1+2x)=16.9 C. 10(1﹣x)2=16.9 D. 10(1﹣2x)=16.9 7.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畴是() A. x≤﹣7 B. x≥﹣7 C. x<﹣7 D. x>﹣7 8.如图,AB是⊙O的切线,B为切点,AO与⊙O交于点C,若∠BAO=30°,则∠OCB的度数为() A. 30° B. 60° C. 50° D. 40° 9.已知函数y=ax2﹣2ax﹣1(a是常数,a≠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当a=1时,函数图象过点(﹣1,1) B. 当a=﹣2时,函数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C. 若a>0,则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D. 若a<0,则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0.以点O为圆心,以5cm为半径作⊙O,若线段OP的长为8cm,那么OP的中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A. A点在⊙O外 B. A点在⊙O上 C. A点在⊙O内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8题;共24分) 11.如图,⊙O的直径CD过弦EF的中点G,∠EOD=40°,则∠DCF=________. 12.如图,点E是△ABC的内心,AE的延长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连接BD、BE、CE,若∠CBD=32°,则∠BEC的度数为________.

政务动态 - 重庆市江北区政府网

总编:任德茂 主编:屈亚军 编辑:朱珊珊、徐影、张淑君、徐华伟、陈彬 分送:区领导,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 联系电话:67699059、67562539政务动态 第 28 期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12月18日 区长何贵对“特约人员”和“对口联系”工作提出要求 区教委2012年工作呈现“四大亮点” 区地税局2012年着力构建税收执法安全网 石马河街道2012年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郭家沱街道2012年大力改善城市环境

【领导活动】 区长何贵对“特约人员”和“对口联系”工作提出要求近日,何贵区长在特约人员和对口联系工作推进会上指出:开展“特约人员”和“对口联系”工作,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之以恒,完善工作制度。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不断完善,建立一套完整制度,切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大事有纪要、实事有协商、重大活动有通报、事后有简报。二是深化内涵,拓展工作领域。要深化内涵、畅通渠道、促进工作上档升级,不断拓展联系部门、联系内容和联系紧密度。各相关部门要在重大决策形成前,主动开展协商、广泛征求意见;要自觉将本单位年度工作安排及重大部署及时做好通报,特别是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要主动邀请参加,并积极协助开展联合调研、工作视察和专项督查,为其知情明政、议政出力提供便利。三是积极作为,主动开展工作。各特约人员要主动参加聘请机关组织的检查、督导等各项特约工作,各民主党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和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05]6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区政府决定调整我区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并经区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就我区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 (一)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 征地补偿实行统一年产值标准。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按附表1执行。今后,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按市政府批准公布的标准执行。 (二)地上建(构)筑物、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 1、地上建(构)筑物、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按附表 2、 3、 4、5执行。凡拟征地告知后抢栽抢种青苗、抢搭抢建建(构)筑物的,一律不予补偿。 2、石马河至郭家沱行政区域内占用耕地和其他土地成片栽种的附着物一律按面积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如下: (1)联产承包到户前栽种的果园按每亩15000元补偿;联产承包到户后栽种的果园按每亩13000元补偿;葡萄园、干果树园按每亩13000元补偿。 (2)木本花园按每亩12000元补偿;草本花园按每亩4000元补偿。 (3)桑园、茶园按每亩10000元补偿。 (4)杂树按每亩5000元补偿。 (5)移栽苗每亩按上述四项相应类别标准的50%进行补偿。 (6)同一地块内,间种2种及2种以上植物的按其中一项主要品种进行补偿。 3、鱼嘴、复盛、五宝行政区域内占用耕地和其他土地成片栽种的附着物按石马河至郭家沱行政区域内相应补偿标准的75%进行补偿。 4、属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及附着物按每亩8000元进行补偿。 (三)拆迁 1、属于个人的建(构)筑物,自拆迁通告之日起15日内自行拆迁;其中具有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和乡村房屋所有权证的合法建筑物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并通过验收,按其合法面积每平方米奖励30元。 2、具有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和乡村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所有权人愿意申请残值收购,残值收购标准按附表5执行,残值收购后的房屋由收购方处置。 3、在规定时间内搬迁的拆迁户,其搬家补助费按户一次性计发,3人以下(含3人)每户500元;4人以上(含4人)每户800元。临时过渡户按2次计发。 4、因建设需要,被拆迁户必须提前搬迁过渡并属统建优惠购房安置的,从过渡之日起发给搬迁过渡费,搬迁过渡费按实际过渡时间计算,石马河至郭家沱行政区域内每人每月发给200元,其余地区每人每月发给160元;属于货币安置住房、自建住房的,每人一次性发给1000元搬迁补助费。 5、在区政府批准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办理人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领取手续和住房安置登记,并在拆迁通告规定的时间内自行拆除房屋的征地农转非人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说明书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说明书

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 (2005-2020) 说明书

目录 前言 (92) 第一章镇域总体规划 (92) 一、现状概况 (92) 二、优劣势分析 (99) 三、发展策略 (100) 四、规划原则与依据 (100) 五、规划期限与范围 (101) 六、城镇化水平预测 (101) 七、村镇体系规划 (103) 八、镇域建设用地规划 (104) 九、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05) 十、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06) 十一、镇域市政基础设施 (106) 十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8) 十三、防灾减灾规划 (109) 第二章镇区建设规划 (109) 一、场镇概况 .................................................... 109二、功能、范围及规模 .. (109) 三、总体布局 (110) 四、土地使用控制 (112) 五、道路交通规划 (113) 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15) 七、镇区风貌规划 (119) 八、绿地系统规划 (120) 九、环境保护规划 (120) 十、环卫设施规划 (121) 十一、消防规划 (121) 十二、防灾减灾规划 (122) 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123) 十四、规划实施 (123) 附录:2005年12月21日《江北区复盛镇建设用地规模研究会》主要意见 (124)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庆主城区建设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对其周边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圆满完成江北区加速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决策,编制复盛镇规划,并指导该镇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基于上述背景,重庆市规划局江北分局于2005年7月向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下达了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区)的规划设计委托任务。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成立了由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项目组。项目组研究制定了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深入开展了基础资料搜集和现场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踏勘,对现状地形、地貌、各个村等状况的分析,结合都市区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地灾调查评估,多次复盛镇党政领导、群众代表等进行座谈,多次向江北分局及江北区政府有关领导进行汇报,特编制完成了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规划(2005-2020)。从而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复盛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重庆市江北区复盛镇的城镇建设及规划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 第一章镇域总体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区位 复盛镇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东部,地处东经106°45′37″—106°51′02″与北纬29°40′54″—29°37′27″之间,东与江北区五宝镇及渝北区御临镇毗邻,西与江北区鱼嘴镇接壤,南与江北区鱼嘴镇及五宝镇相连,北接渝北区龙兴镇。复盛镇东西宽约8.89km,南北长约6.51km,幅员面积30.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庙坝距重庆零公里约21.9km,距江北区政府驻地约26.7km,距重庆江北机场约15.9km,距龙头寺客运站约24.2km,距寸滩港22.6 km(均为直线距离)。 (二)历史沿革 复盛镇沿于清朝时期,1837年只在王家院子前修建了三个对街门面的店铺,木质结构、青瓦屋面,面积约400平方米,只有饮食、油腊纸等卖,方便过路客人吃饭食宿,那时尚没有形成集市。1871年,王、林二家再次扩建街区,修建门市40个,1872年竣工,形成场镇。当时王家叫复盛场,林家叫庙于场,逢二、五、八赶场。1912年,清朝结束,民国统治,为江北县所辖,1916年定名为庙坝场,住地复盛。1929年江北县撤里建区改场为乡,庙坝场改为为复盛乡,住地庙坝,并成立有乡公所,由乡长行使政权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立民主政权。1950年至1952年,复盛乡属龙兴老二区管辖。1953年复盛乡划为鱼嘴区管辖。1958年复盛乡改为复盛人民公社,1984年又改为复盛乡。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改为复盛镇。1995年3月重庆

重庆市江北区石子山体育公园

重庆市江北区石子山体育公园 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 2009年9月25日,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组织召开重庆市江北区石子山体育公园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会。会议邀请了七名专家组成专家组,江北区建委、重庆市江北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海珠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了会议。在听取相关单位对本工程初步设计情况介绍的基础上,经研究,形成专家审查意见如下: 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该工程初步设计资料基本齐全,设计文件基本满足国家及我市规定初步设计深度要求,执行的国家及我市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基本正确,该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结论为“修改通过”,设计单位应对以下审查意见内容进行修改后报经协会确认: 一、建筑专业 1、设计说明深度不满足《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年版)要求。 2、总图未说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情况,不符合《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年版)第2.2.5条第5款的规定。 *3、未说明无障碍设计实施范围,不符合《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年版)第2.3.2条第4款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第5.1.2※、5.1.4※、5.2.2※条的规定。 4、消防设计说明欠全面,不符合《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年版)第2.8.4条第2、3、 5、

9、10款的规定。 5、节能说明欠全面,不符合《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年版)第 2.10.2条第1款第1)~6)项的规定。 6、绿化率非重庆绿化评价指标,应修改。 7、应补充总平面及相关图纸。 8、公共厕所按比例配置坐便器。 9、中心广场地下商业未设置无障碍设施,不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第 5.1.2※条的规定。 10、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1)消防设计多项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且不得违背强条。并明确附属用房的用途与危险性等级。 (2)需增设残疾人卫生间。 (3)游泳池深度过深,需按《体育建筑规范》7.2.1条调整。 (4)优化室内通风设计,结合建筑外墙开窗组织自然通风。 (5)一层平面图,教室走道净端疏散距离超过20米,需调整。 11、残疾人活动中心 (1)车库出口宽度,不符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6.0.9条的规定。 (2)首层疏散楼梯未设直通室外安全出口,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 5.3.13条中3※款的规定。

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观音桥M、N、O标准分区,H标准分区(部分),大石坝J、K标准分区(部分)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重庆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效控制观音桥M、N、O标准分区,H标准分区(部分),大石坝J、K标准分区(部分)用地的建设与开发,塑造北部城区新城市形象,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第二条《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观音桥M、N、O标准分区,H标准分区(部分),大石坝J、K标准分区(部分)》是该分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拆建、改建、扩建或新 建项目,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规划图、分图图则和附件四部分组成。文本和图纸(包括规划图和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四条本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 4、《重庆北部城区分区规划》1997.11 5、《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规定》2002.5 6、《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2.8 7、《重庆市城市消防规划》2000.12 8、《北部城区中小学教育设施规划》2001.7 9、《重庆北部城区加油加气站布点规划》2002.12 10、《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 11、《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江北区滨江路内侧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 第五条本规划涉及的指标是依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结合重庆市江北区滨江地段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制定的,本规划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重庆市规划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重庆市规划局负责。 第二章规划区功能与规模 第七条本区规划建设为以中高档住宅为主,以滨奖江休闲活动为特色,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发展区,充分展示城市风貌。 第八条规划区用地规模为692.17公顷,人口规模为17.5万人。 第三章土地使用控制第九条用地规划为带状组团式结构,沿江形成七个组团,由西向东分别是花红梁组团、天原组团、猫儿石组团、大坪村组团、董家溪组团、陈家馆组团和肖家坪组团。各规划组团以居住功能为主,在局部地段 形成组团的服务中心,按规范安排各类配套服务设施。规划组团之间有较成规模的绿色开敞空间分隔,绿色空间结合自然地形的冲沟谷地设计。城市快速通道两侧和桥头绿化也是绿色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 部分。规划在滨水地区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引入混合使用的概念,安排各类休闲娱乐设施。规划范 围内结合邻江坡地、冲沟河谷地等地势较低、坡度较大的地区安排高档居住用地,多为低层别墅,在 地势较高或片区结构中心的地带安排商住用地。 第十条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的规定。本规划用地性质一般划分至中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划分至小类。 第十一条地块控制指标包括地块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限高、建筑后退、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强制性指标,以及建筑密度、居住户数、禁止开口路段等非强制性指标。规划 区内的开发建设应符合规划控制指标的规定。见《附表三: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第十二条一般商业地块细分至1公顷左右,商住地块细分至2—4公顷,居住地块根据不同情况,如开发现状、自然边界、产权界限以及不同的开发模式,划分成大小不一的地块,以适应多样性的开发现实。规划 细分后的地块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开发条件的不同,近一步细分,但细分地块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一 般居住开发地块不应小于1公顷。细分地块后应根据标准增加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并满足卫生、消防 的安全需要。 第十三条以街坊为单位进行成片开发时,街坊内的地块界线和内部通路可根据实际开发建设的需要在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中做适当调整,但必须符合图则中强制性控制指标的规定。 第十四条允许以满足规划用途为原则,在某种性质用地上进行设施的兼容使用。适建范围按《附表四: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执行。 第十五条建筑间距的规定按《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具体参见该管理规定中第十八条至第三十三条。) 第十六条规划中的绿化用地包括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规划中所划定的绿地界限为城市绿线控制范围,禁止以各种理由侵占。绿地中可容纳小型的游乐设施和市政设施;临时建筑必须得到严格审批,且绿地率不 小于60%。 第十七条公共绿地分布在规划片区中地形坡度较大的冲沟河谷地带以及具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桥头规划的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3公顷。防护绿地控制如下:城市快速干道两侧原则上安排50米的绿化隔离带, 局部结合现状因素适当减少;220KV高压线走廊控制40米;110KV高压线走廊控制30米;城市现状 建成区(陈家馆地区)110KV高压线走廊控制24米;规划华村大桥考虑桥位定线的摆动因素,其东侧 防护绿地控制范围较大。在规划防护绿地规模较大的地段,可按城市公共绿地设计,但应充分考虑到 防护功能的需要。 第十八条规划中将江北滨江路边缘到黄海高程160米的区域划定为滩涂地,禁止进行各类开发设施的建设。 第十九条土地开发中在规划要求外为城市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绿地的应给予适当奖励,一般每提供1平方米开放空间,允许增加建筑面积1.5平方米,但所增加的建筑面积总和不得超过核定建筑总面积的5%。第二十条容积率奖励规定办法的实施由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开发建设单位违反本文本规定者,按《城市规划法》第五章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及个人违反本文本规定者,根据《城市规划法》第四十三条及重庆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相关法规给予处理。 第四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