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第二章词项与概念

词项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的最基本的单位,是构成命题的要素。词项所表达的是一般逻辑读物中所说的概念。

第一节词项与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对思维对象的反映。一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及其同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统称对象的属性。任何对象都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如在动物这一领域中,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A.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B.能直立行走……

C.能血液循环、用肺呼吸……

D.有黄头发、黑皮肤、蓝眼珠……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人们只有首先撇开对象的偶有属性(D),抽象出固有属性(A、B 和C),才能进一步抽象出特有属性(A和B)或本质属性(A),从而据此区别对象,形成关于对象的初步概念。

就形式逻辑而言,揭示了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就能将该对象与其他对象区别开采。用特定语词巩固下来的这种揭示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认识,就是形式逻辑意义上的概念。

可见,概念是通过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反映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而词项就是表达概念的语词。

二、概念、语词和词项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概念是由语词来表达的,但语词既表达逻辑内容,也表达非逻辑内容。作为表达概念的语词,词项仅仅是语词的逻辑抽象,而不包含语词的非逻辑成分(情感成分、语法因素等)。

概念、语词和词项分别是认识论、语言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由于词项和概念之间的

密切联系和对应关系,许多导论性质的逻辑教材对词项和概念并不作严格区分,本课程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前提下,直接使用“概念”这个术语。

就概念和语词的关系而言,首先,概念总是通过语词表达出来,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来说,实词都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其次,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这种现象在语法上叫做同义词。如:

1.土豆洋芋洋山芋山药蛋马铃薯

2.维生素维他命

3.大夫医生郎中

最后,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这种现象在语法上叫做多义词。如汪伦仰慕李白诗名,写信请李白来作客。他在邀请信中利用一词多义的现象,给李白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

4.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

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之:“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如果不了解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使用同义词时不知道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而作一些不必要的争论,这就是一种文字之争。在使用多义词时不加区别,把一个词表达的不同概念混同起来,甚至以一个去替换另一个,这就是一种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三、概念要明确、用词要恰当

为了正确进行思维,概念应当明确。明确概念,首先涉及正确认识对象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对象的数量,准确揭示对象的特性或本质,就无法形成有关对象的明确概念。如:

5.人是两足无羽毛的动物。

其次,明确概念还涉及到语言表达的问题,即要恰当用词,以使表达的思想明确,易于理解。如:

6.我每看到解放军的宣传画就爱不释手。

由于“解放军的宣传画”既可理解为“解放军画的宣传画”,也可理解为“画的是解放军的宣传画”,因此整个命题仍然难于理解。

就逻辑学来说,它并不具体研究明确概念的上述两方面问题,而主要是通过讲清概念的基本逻辑特性和明确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方法,提供一些明确概念、恰当用词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概念的内涵所揭示的特性或本质的)一个个、一类类的对象。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等,其外延就是具有上述特性的、花色品种各不相同的所有劳动产品。

从逻辑学的角度说,明确概念,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具有哪些特性或本质,以及这个概念反映着哪些对象。

二、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不同方面,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反映的对象的特性或本质越多),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例如商品都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并不都是商品,这是因为,商品除了具有一般劳动产品所具有的性质以外,还具有一般劳动产品所不具有的一种性质,即“用于交换”。因此,“商品”概念的内涵要比“劳动产品”概念的内涵多。从外延看,由于劳动产品除了包括全部商品以外,还包括一些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因此“商品”概念的外延就比“劳动产品”概念的外延少。

正确把握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并自觉运用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单一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是独一无二的对象。如:

7.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8.孔子是哲学家。

9.《史记》的作者不是唐朝人。

10.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在亚洲。

单独概念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其一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国名、地名、书名、事件名等;其二是摹状词,即通过在一类对象中揭示出其中某一对象的特有属性来指称该单一对象。摹状词一般由表示唯一特性的限制词加普遍名词构成。在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前不需要也不应该有表示并非单一数量的限制词。

普遍概念是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如:

11.小王、小李和小张都是中学生。

12.青年都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普遍概念通常由普遍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来表达,但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借助专有名词来表达。如:

13.1963年,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14.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可见,某个语词表达式究竟表达什么种类的概念,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语境才能确定。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对象的概念。所谓集合体,是由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有机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集合体的组成部分或组成个体并不必然具有集合体的所有属性。

语法上所谓的集合名词都是表达集合概念的,如:

15.车辆 纸张 马匹 花卉 船舶 丛书 岛屿 词汇 书籍

上述集合概念反映的都是由一个个集合体组成的集合类对象。相对个体而言,它们是集合体(为集合概念);相对单个集合体而言,它们又是类(为普遍概念)。因此,这些概念又叫做普遍集合概念。在表述普遍集合概念的集合名词前,只能加上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而不能加上个体量词。如:

16.一套丛书几批车辆

非集合概念就是不反映集合体对象的概念。如:

17.上海是大城市。

18.教师是知识分子。

需要指出,集合概念也可以用普遍名词来表达。如:

19.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只有外国人才干

得好。要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是能干好的。

判定一个普遍名词是否表达集合概念,关键是要把握集合概念的特点,也要注意分析该普遍名词所处的语境,由此要注意区别普遍名词的个别的用法和集合的用法,以及描述的用法和规范的用法。如:

20.书是装订成册的读物。

21.书是知识的海洋。

22.中国青年是勤劳勇敢的青年。

23.中国青年必须努力学习政治和文化。

例21中的“书”、22中的“中国青年”,都表达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反映的是同类个体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样的集合体只有一个,因此在特定语境中,普遍名词也可以用来表达单独概念。如:

24.深圳人是讲究效率的,“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的口号充分地说明了这

一点。

三、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概念。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表达正概念的语词是不带否定词的。如下面两个句子中的“自行车”和“塑料”:

25.自行车应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

26.塑料是不导电的。

负概念就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对象的概念。表达负概念的语词总是带有否定词,如例25和26中的“非机动车道”、“不导电”。如果不是在否定的意义下加以使用,即便带有“非”、“无”等字样的语词也不都表达负概念。如:

27.非洲 无锡 无机物 无线电 不丹 不管部长 未来

明确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联系它所处的论域以及它所否定的属性。如“非正义战争”总是指“战争”这一论域中那些不具有正义性的战争,而不能包括“战争”以外的别的对象。

上述从不同角度对概念所做的多次分类,目的是揭示概念的多种逻辑特性。就某一具体概念而言,它不能同时属于某种分类的两个对应的种类,但可以分别属于上述几种不同划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