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大自然辩证法

浙大自然辩证法

浙大自然辩证法
浙大自然辩证法

1、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科学就是现在已经被证实的知识体系——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M.Schlick, H.Reichenbach, R.Carnap)

科学就是将来可能被证伪的知识体系——证伪主义的科学观(K.Popper)

科学就是已经被大家公认的知识体系——历史主义的科学观(T.Kuhn)

2、为什么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必须遵循四个原则:1评价应该基于产品,而不是基于投入;2

衡量产出不光要看产量,更要看销量;3评价应该是分权的,而不是集权的;4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什么基于引用的评价遵循了这四个原则?答:评价应该基于产出:评价应基于产出的道理是显然的。一个研究者或者一项研究获得了很多经费,但没有或少有成果,只能说这个人的这项研究没有做好,经费再多也是没做好。

衡量产出不光要看产量更要看销量:评价一个科研人员或机构(知识产品的生产者)的研究成果的好坏,要看其是否适销对路,消费者(同行科学家)是否欢迎、接受或使用它;而不是看他发表了多少文章或著作。如果其论文和著作不受同行欢迎、不被同行接受,生产得越多越浪费。

评价应该是分权的而不是集权的:集权评价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评价权向谁集中,似乎应该是专家评价。但专家评价必须事先确定谁是专家,而这本身又是一个评价问题,所以专家评价并未最终解决评价问题。即使找到了的真正的专家,如果把评价权集中于少数几个专家,评价结果的对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评判,风险其实是很大的。因为,专家的理性也是有限的,而且他们常常并不是真正的使用者,其评判可能还不如使用者正确。而且他们还可能以权谋私,从而歪曲评价结果,而以权谋私之所以可能,就在于评价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现在的评价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不相信科学家本身的评价体制,是一种一次性的评价,如投稿时论文的评审人或成果鉴定时的几个专家的评价。好的评价体制应该是多次的,甚至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发表和出版只是最基本的层次,以后还要经过科学界反复的评价。单靠发表(或鉴定)一个层次的评价是不够的。

基于引用的评价遵循了这四个原则:因为科学成果不能卖钱,换句话说,科学成果(如一篇科学论文)的消费者或使用者(常常是同行科学家),无需为使用别人的科学成果而付钱。但他仍需支付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是使用者对原作者的引用,否则就是剽窃。所以,评价一项科学成果只要计算其被引用的次数,就像评价一项产品只要数一下其货币选票一样,被引用次数越多越好,另外,基于引用的评价使一个曾经做出过很高质量

成果(文章)的人,不会因为短期内成果不多而地位下降,只要他原来的文章仍有很高的引用数并能不断增加仍能体现其地位,这样,基于引用次数的评价把时间效应更好地体现出来了,更遵循了评价使一个持续的过程的原则。

(见:自辩课件参考版,4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P3-8)

3、作为知识生产制度,技术制度和科学制度有何异同?技术制度和企业制度有何异同?

技术制度和科学制度

答:技术制度和科学制度的异同:首先二者的目标不一样。科学的制度目标是增加社会的知识存量,而技术的制度目标是直接利用知识赢利。其次科学制度要求科学家一旦有了新发现,就应该将其尽快向社会公开披露,而技术制度因为要盈利,所以知识是私有的。再次科学制度是基于发现优先权,技术制度是基于发明专利权。

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产生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技术制度和企业制度的异同:二者的目标都是盈利,二者都需要生产知识。但与技术不同,企业是利用知识生产出产品,以卖产品赚钱,或称间接利用知识赢利。

4、共和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试从科学体制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以及科学成果的

评价机制和科学知识的产权制度安排等角度阐述,为什么科学从体制上讲实行的是共和制?

科学体制的社会规范分别是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普遍主义是科学发现的真实性服从于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普遍标准,而与做出该发现的科学家的身份和地位无关。这体现了共和政体的公平特征。

公有主义、无私利精神要求科学发现属于全体人类,没有个人私利,这与共和制的共相对应。科学成果评价机制的分权评价机制则体现了共和体制“共”的特点,既权利应该是分散的。科学知识的产权制度采用发现优先权+发明专利权+商业秘密权的方式,来促进知识的产生和避免产权的纠纷。体现了共和制的“和”的特征。所以说科学从体制上讲实行的是共和制。

5、按照Freeman的创新分类法,创新可分为哪几类?电视机从小尺寸发展到大尺寸,从黑

白发展到彩色,从显像管发展到液晶,分别属于什么创新?

a)渐进创新,对现有产品和工艺的不同程度的改进,个别效果微小但累积效果明显,

如空调中引入变频技术

b)根本创新,创造全新的产品和工艺,个别效果明显但影响范围是局部的,如人造纤

c)技术体系的变革,一系列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相互关联的根本创新和渐进创新的组合,

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组织创新,导致新的经济部门的产生,如火车运输系统

d)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指“技术体系”的某些重大变革,由于其影响如此之大,以

致于对整个经济系统都有重大影响。这里不用“技术范式”而用“技术经济范式”

这种表达方式,原因是要强调这种变革包括组织变革和技术变革两个相互作用的方

面,如大量生产(mass production)的引入既包含了技术创新又包含了相应的组织

创新乃至某些制度创新,如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因此远远超越了特定的

产品技术或工艺技术的范畴

电视机从小尺寸发展到大尺寸:渐进创新

从黑白发展到彩色:根本创新

从显像管发展到液晶:技术体系的变革

6、为什么说创新是一个进化过程?试根据这个观点阐述:一方面政府努力营造鼓励创新者

自由探索的制度环境,以及建立和维护作为选择机制的市场制;另一方面创新者努力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是促进创新的两个基本条件?

产品以及其它事物的创新类似于生物进化。生物从无到有及其以后的变化,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是我们理解其它创新何以能够实现的源泉。

生物的随机变异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实现生物进化。

产品的尝试性创新通过市场选择,优胜劣汰,实现产品改进。

产品的创新需要相应的知识,市场选择产品就是选择生产该产品的知识(尚未生产出产品的纯知识,则通过建立基于引用的准市场机制来实现市场选择,科斯称为思想市场),优胜劣汰,逐渐改进。

知识是人类认知的产物,知识的进化体现了认知的进化,认知通过市场的选择,优胜劣汰,逐渐进化,这就是进化认识论的观点。

首先,如同生物的进化需要建立在大量随机变异的基础之上一样,产品的进化也需要依靠大量的尝试性创新。而要产生大量尝试性创新,就需要宽松(允许试错)和鼓励自由探索的环境,特别是制度环境。

当然,创新的尝试不一定像生物变异那样完全是盲目的,因为人对于自己要创新的事物总有一些了解和认识,通过提高人的认知可以减少尝试的盲目性,提高尝试成功的概率。

但认知正确与否仍然需要市场选择这样客观和分权的机制来检验。反之,如果依靠强权、独霸思想市场,那就既不能产生大量尝试性创新,又不能提高认知水平。

其次,生物进化依靠自然选择,产品进化依靠市场选择,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后者需要政府去建立和维护。但真正自由的市场制度能够达到与自然选择同样的效果。政府的职能就是去建立和维护这样一种制度。

西安石油大学自然辩证法重点

---别问我是谁,请叫我雷锋!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论述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答: 恩格斯是与马克思同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根据已被人类证实和掌握的自然法则,恩格斯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并批判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存在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中恩格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详细、精辟地研究、阐述、论证了在猿转化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这篇文章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和唯心主义史观,充满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唯物主义的精神,闪烁着科学真理的光辉。 革命导师恩格斯就曾向人类提出警告:要爱护自然、善待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决不能破坏自然、奴役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后人并没有遵从恩格斯的警告,首先是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而发动战争,给人类的生命、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污染,至今遗害尤存。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以及工业的发展,由于其目地都是为了获取最大的高额利润,都是以掠夺有限的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代价的,来换取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再次,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就不顾环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的治理不力,重走西方国家的污染老路。保护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层)和生态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任务。而这一切,革命导师恩格斯

早在多年前就警告过我们,而今,恩格斯的警告又一次次地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们应该认真地学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遵循自然规律,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我们不能再奴役自然、虐待自然,人类脱胎于自然界,产生于自然界,人类就是自然界高度发展的产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类破坏自然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而应当爱护自然待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2.怎样理解“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思维”? 答: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列宁曾以“哲学是研究之母”来高度评价哲学的指导作用。哲学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科学的哲学思想可以带来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相反,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由此可以看出,科学的哲学思想可以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指导。一个民族的科学研究主要是科学家的研究,科学家需要正确的多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3.什么是机械主义自然观(P25)及其特点(P26)和作用(P29)? 4.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P33)及其特点(P35)和作用(P39)? 5.什么是系统自然观?(P42) 6.什么是生态自然观(P54)、人工自然的扩大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生态自然观对发展的作用是什么(P60)?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浙江大学人文社科科研业绩点核算办法

附件: 浙江大学人文社科科研业绩点核算办法 人文社科科研业绩点由项目经费、成果产出、组织学术会议和机动四大块业绩 点所构成,具体核算办法如下。 一、项目经费业绩点 科研项目业绩点按经费数计算,并按项目的不同来源渠道赋予不同的权重;具 体按科研项目上年实际到款经费数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 Y为某位教师当年科研项目业绩点数。 ? Hj 为某位教师上年里实际获得的科研经费(单位:万元),经费必须进学校 科研帐户。 ? βi 为课题项目所属类别权重系数, 一类: β=1.4, 二类:β=1.3,三类: β=1.2 四类: β=1.1,五类:1.0。其具体分类见表1。 ? h为各学院科研人员的1个科研业绩点的加权科研经费指标数,其标准如下: 根据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按照纵横向项目的各种渠道进行分类,对 科研项目经费赋予不同的权重,见表1。 ∑=?=n j j i h H Y 1β

[注] ①重点学科建设费、专项设备购置费、各类项目学校配套部分、学校基金等不参加科研 业绩点的计算; ②项目经费按全额提管理费的加权经费总和计算; ③项目业绩点统一算给项目负责人,由其根据实际工作量分配给有关课题组成员。 二、成果业绩点 科研成果采用直接计算业绩点的办法。 计算公式为: G 为某位教师当年科研成果业绩点数; X i 为上年某位教师各类成果业绩点数。 成果业绩点计算办法是:首先将成果划分为论文、著作(含研究报告)和获奖 成果三大类;再在三大类内部,根据不同情况赋予不同的业绩点。如为了体现以质量为核心的评价原则,对于那些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高档次的成果获奖等应赋予较高的业绩点,以鼓励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具体标准如下表2所示。 表2: 各类科研成果业绩点计算标准表 1.论文 [注] 权威和一级刊物名录清单附后。 ∑=i X G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自然辩证法课程参考书

1.[美]约翰·洛西(John Losee)科学哲学历史导论华中出版社1982 2.金吾伦选编自然观与科学观知识出版社1985 3.[美]瓦托夫斯基(Marx W Wartofsky)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求实出版社1989(Ⅱ)4.[美]卡尔纳普.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5.[美]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科学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 6.[英]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86 7.洪谦主编.逻辑经验主义(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l982—1984 8.[英]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华夏出版社1999 9.[美]沃克迈斯特(W H Werkmeister)科学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96 10.[美]劳丹.科学与价值.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l989 11.[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12.[美]托马斯·S·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l981 13.[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14.[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86 15.[日]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16.[美]威拉德·蒯因.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87 17.罗嘉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8.[德]G·克劳斯.从哲学看控制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 19.[美]H·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0.[美]M·K·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21.郭贵春.当代科学实在论.北京:科学出版社,l991 22.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3.张之沧.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4.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评述.北京:人民出版社,l987 25.[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l983 26.[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7.[美]N·汉森.发现的模式.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28.[德]阿·迈纳.方法论导论.北京:三联书店,1991 29.刘大椿.互补方法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l994 30.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31.[美]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1~4).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l979—1981 32.[美]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3.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4.[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5.[俄]B·伊诺泽姆采夫.后工业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6.[美]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2 37.[美]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l992 38.[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39.余谋昌等.环境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0.周林等编.科学家论方法,第一、二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1985 41.[美]约瑟夫·戴维.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e a n d A l l e i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浙大自然辩证法

1、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科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科学就是现在已经被证实的知识体系——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M.Schlick, H.Reichenbach, R.Carnap) 科学就是将来可能被证伪的知识体系——证伪主义的科学观(K.Popper) 科学就是已经被大家公认的知识体系——历史主义的科学观(T.Kuhn) 2、为什么好的科研评价机制必须遵循四个原则:1评价应该基于产品,而不是基于投入;2 衡量产出不光要看产量,更要看销量;3评价应该是分权的,而不是集权的;4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什么基于引用的评价遵循了这四个原则?答:评价应该基于产出:评价应基于产出的道理是显然的。一个研究者或者一项研究获得了很多经费,但没有或少有成果,只能说这个人的这项研究没有做好,经费再多也是没做好。 衡量产出不光要看产量更要看销量:评价一个科研人员或机构(知识产品的生产者)的研究成果的好坏,要看其是否适销对路,消费者(同行科学家)是否欢迎、接受或使用它;而不是看他发表了多少文章或著作。如果其论文和著作不受同行欢迎、不被同行接受,生产得越多越浪费。 评价应该是分权的而不是集权的:集权评价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评价权向谁集中,似乎应该是专家评价。但专家评价必须事先确定谁是专家,而这本身又是一个评价问题,所以专家评价并未最终解决评价问题。即使找到了的真正的专家,如果把评价权集中于少数几个专家,评价结果的对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评判,风险其实是很大的。因为,专家的理性也是有限的,而且他们常常并不是真正的使用者,其评判可能还不如使用者正确。而且他们还可能以权谋私,从而歪曲评价结果,而以权谋私之所以可能,就在于评价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现在的评价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不相信科学家本身的评价体制,是一种一次性的评价,如投稿时论文的评审人或成果鉴定时的几个专家的评价。好的评价体制应该是多次的,甚至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发表和出版只是最基本的层次,以后还要经过科学界反复的评价。单靠发表(或鉴定)一个层次的评价是不够的。 基于引用的评价遵循了这四个原则:因为科学成果不能卖钱,换句话说,科学成果(如一篇科学论文)的消费者或使用者(常常是同行科学家),无需为使用别人的科学成果而付钱。但他仍需支付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是使用者对原作者的引用,否则就是剽窃。所以,评价一项科学成果只要计算其被引用的次数,就像评价一项产品只要数一下其货币选票一样,被引用次数越多越好,另外,基于引用的评价使一个曾经做出过很高质量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科学技术哲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二、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三、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1、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观 2、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观 3、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方法论 (二)主要内容: 1、自然观 2、科学技术观 3、科学技术方法论 四、学习科学技术哲学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1.什么是科学问题?如何发现并提出科学问题? 答:科学问题指的是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条件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包括问题指向、求解目标、应答域(求解范围和方法),具有时代性和悬而未决性。 提出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的起点。发现科学问题的基本条件是:(1)时代需要;(2)科学主体具备掌握当时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知识和能力。发现科学问题的重耍途径是:(1)

发现社会需要与科研成果不足的矛冒:(2):发现已知和未知的矛盾,(3)发观已有理论和新的实验事实的矛盾;(4)发现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5)发现同一理论体系内部的矛盾。 2.科研选题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各原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各原则如何把握? 答:四个原则——①需要性原则:课题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②创造性原则: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能从中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成果:③科学性原则:课题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显示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探讨的问题:④可行性原则:选择的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选择课题应遵循上述原则,但由于课题的性质不同,选题的原则也各有侧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①需要性原则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实现科研的目的性,是必须普遍遵循的;②科研的本质在于创新,别人已解决的或在现实条件下,难以取得进展的,不应作为目标选择;③要遵循所依据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随着基础事实和背景理论的改变而对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④不论出于哪种对可行性原则的思考,都应该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前提下,从现实可行的工作做起。 第三章 3.什么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的联系与区别。' 答:科学事实是指通过以对经验事实进行解释、说明,使其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的事实。(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它属于认识论范畴,所以它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科学事实应满足如下条件:①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陈述;②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视:③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系统,科学事实在认识过程中有以下作用:①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②科学事实是对科学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版)知识交流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试题答案

1.从各自所学的专业来谈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将对你的科学研究有何帮助?其意义 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学: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联系.自然辩证法为数学 理论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掌握自然辩证法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学.这样能使学生了解数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精髓,更能激起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帮助:数学发展的历史表明,数学愈向前发展,数学探索的难度就愈大,就愈需要更 加准确的计算。更加精密的实验仪器和更加高超的哲学武器。进行创造性、探索性的数学研究工作,必须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度的概括,但它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这里关键是要真正通晓唯物辩证法,勇于实践、善于探索,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数学学习,有利于帮助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解数学系统关系的整体性。这种数学整体性的修养,有利于获得哲学观点和数学知识,同时,它也是发展思维结构整体性的基础。从事数学学习、研究与应用的人们应当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数学作为人民生产活动知识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力量,它在本质是同宗教蒙昧和唯心主义对立而同辩证唯物主义紧密相联的。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与日剧增的新材料,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正确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数学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必须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坚持唯物主义的理论,排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对数学研究的阻碍,在科学实践中捍卫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应划清一些界限:一是把数学性质的问题同哲学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既要强调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又不要搞“代替论”;二是要正确区分社会历史观与自然观,既要看到人们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而存在唯心史观,又要看到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数学研究中会自觉地存在唯物主义的倾向,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这种高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到自己的数学研究中去,指导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意义:研究生的学习和本科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知 识,主要是学习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这是为了打好基础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或是工作做准备。而研究生的学习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作为一名研究生,除了基本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使我们不再僵化思维,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每一门科学都有一个哲学概括,自然科学的哲学概括就是自然辩证法,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支,其罗辑的严密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决定了与哲学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数学作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进程即体现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2.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 成这种情况?

自然辩证法答案整理版29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复习课程

自然辩证法第三章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本章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教学要求: 强调科学技术研究是实践活动,方法论也应该按照科学实践的实际过程,从思维与实践的关系入手,讨论辩证思维与实践特性,让研究生变表征的科学观为实践的科学观,变表征的方法论为实践的方法论。 第一节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是讲清什么是辩证思维和辩证思维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的意义。 1、本节有四对辩证范畴: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要分析为什么单独的一个概念会走向与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需要把这些对两两范畴结合起来?为什么结合才是辩证思维?教学难点也在这里。 2、辩证思维对于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是要讲清创新思维的特性,如何把握创新思维的特性,形成在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情境,从而触发创新思维的产生。 1、本节讨论了四个创新思维与方法的特性:收敛与发散;逻辑与非逻辑;直觉与顿悟;移植、交叉与跨学科。 2、教学重点是在讲解清楚每一个特性的基础上,讲清如何在这些两极特性间保持张力的创新思维特征。教学难点也是如此。 第三节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帮助研究生意识到数学和系统思维是当代科学方法的重要方面。把握数学方法和系统思维的特征、运用的情境和条件。培养科学抽象、建模、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有系统化特征的思维习惯。 1、数学方法的教学重点:讨论每一种数学方法对于科学抽象、建立模型认识世界的意义和作用,简化研究对象、条件和情境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是如何处理数学方法的方法论意义,数学可以使人精确,但过分数学化也使人远离自然,过分狭窄。 2、系统方法的教学重点:在讲述四类系统方法各自的用途以及优势的基础上,讲清系统方法的整体处理问题的视野。 3、复杂性思维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处理问题时不要过分简化与还原,建立多学科融贯的信念和思维。复杂性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第四节科学技术活动的方法 教学要点:把科学和技术视为一种实践性活动,以科学实践的活动观考察科学、技术研究。这个部分增加了科学实践、技术实践、科学仪器和实验室场所对于科学

最新浙江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1)作为知识生产制度,技术制度和科学制度有何异同?技术制度和企业制度有何异同? 答:技术制度和科学制度的异同:首先二者的目标不一样。科学的制度目标是增加社会的知识存量,而技术的制度目标是直接利用知识赢利。其次科学制度要求科学家一旦有了新发现,就应该将其尽快向社会公开披露,而技术制度因为要盈利,所以知识是私有的。再次科学制度是基于发现优先权,技术制度是基于发明专利权。 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产生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技术制度和企业制度的异同:二者的目标都是盈利,二者都需要生产知识。但与技术不同,企业是利用知识生产出产品,以卖产品赚钱,或称间接利用知识赢利。 2)共和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试从科学体制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以及科学成果的评价机制和科学知识的产权制度等角度阐述,为什么科学从体制上讲实行的是共和制? 答:共和政体,首先要“公”。共和的根本原则是“天下为公”,这意味著共和政体应是公平、公正的政体,能够实现正义的政体。其次要“共”。共和政体,顾名思义,意味着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共和政体,还必须“和”。即用和平的方式参与和处理政治事务和政治纠纷。 科学体制的社会规范分别是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精神、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普遍主义是科学发现的真实性服从于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普遍标准,而与做出该发现的科学家的身份和地位无关。这体现了共和政体的公平特征。 公有主义、无私利精神要求科学发现属于全体人类,没有个人私利,这与共和制的共相对应。科学成果评价机制的分权评价机制则体现了共和体制“共”的特点,既权利应该是分散的。 科学知识的产权制度采用发现优先权+发明专利权+商业秘密权的方式,来促进知识的产生和避免产权的纠纷。体现了共和制的“和”的特征。所以说科学从体制上讲实行的是共和制。

自然辨证法考试答案

1.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 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世界的挑战。下面我将从自然辨证法的创立和发展来简要地阐明自然辩证法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有其历史的来源。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哲学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自然观,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 十六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由于直到十八世纪自然科学总的来说还处于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而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自然知识处于狭隘状况,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带有机械的(力学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同自然科学的创立也是有联系的。但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尽管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东西,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在那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思辩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 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是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云学说以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的。十九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发现:1826年维勒的尿素合成(从无机物得到有机物) ,1830年赖尔的地质演变论,1838年、1839年施旺、施莱登的细胞学说,1842年迈尔等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45年汉堡她的比较自然地理学,1859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等等,使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被日益提示出来,整个自然科学经历着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统合的发展过程。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三大发现,这一切不断地打击着和冲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自然科学为检验辩证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并从而证明了,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并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纵观20世纪的自然科学,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更新了经典物理学关于物质、运动、空间、时间、质量、能量的概念;对各种相互作用统一的研究,对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和更深结构层次的研究,显现了物质的深刻的统一性和深远的无限性;宇宙论的研究把演化概念推到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元素和基本粒子的演化);科学的革命

自然辨证法考试答案_浙江大学

第一次 渐进创新,对现有产品和工艺的不同程度的改进,个别效果微小但累积效果明显,如空调中引入变频技术 根本创新,创造全新的产品和工艺,个别效果明显但影响范围是局部的,如人造纤维 技术体系的变革,一系列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相互关联的根本创新和渐进创新的组合,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组织创新,导致新的经济部门的产生,如火车运输系统 尺寸由小到大,由黑白到彩色属于渐进创新,由显像管到液晶属于根本创新。 请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说明“发现优先权”和发明专利权有利于科学和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是渐进累积的连续发展过程——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是不间断的革命的过程——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过程——历史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技术发展模式 微观 ?线性模型:研究→开发→生产→市场销售 链条-连接模型或非线性模型 ?(宏观的)路径模型 ◆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型: ★技术范式就是公认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模式 ★技术轨道就是技术从产生到成熟的发展路径(一般为S型曲线或称生长曲线) ◆技术经济范式-社会制度框架模型: 基于发现优先权的知识生产制度:科学制度 科学的制度目标是增加社会的知识存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制度建立了一条公有主义规范。这条规范要求,科学家一旦有了新发现,就应该将其尽快向社会公开披露(public disclosure)。科学制度之所以确立这样的制度目标,原因就在于科学知识的公共物品性质。既然科学知识原则上可以被反复使用,或者说增加一个人使用的边际成本为零,那么它就应该让社会免费共享。知识公开披露对社会的好处是双重的:一是有利于社会对知识的有效利用,二是有利于同行对其进行甄别(screening)和评价(evaluating),这是一种科学共同体内的分权的评价制度 发明专利权基于发明专利权的知识生产制度:技术制度 技术的制度目标是直接利用知识赢利,因而技术制度能够通过出售知识来实现知识生产的自我资助或私人资助。 这时,知识的私有便成为技术制度的必然选择。由于知识的特殊的经济性质,如果没有法律的强力保护,知识生产者要实现对知识的私人占有,并据此利用知识赢利,唯一的途径只能是诉诸保密。然而,一方面就知识生产者而言,保密是有代价的;另一方面就社会而言,保密不利于知识的有效利用,而只会有碍于社会的知识进步。为此,技术制度创造了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即发明的专利权。通过把看似对立的,知识的率先公开披露及其排他的使用权,巧妙地结合起来,专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既鼓励了知识的尽快公开,又解决了知识生产的私人资助和激励问题 第二次 1)作为知识生产制度,技术制度和科学制度有何异同?技术制度和企业制度有何异同? 答: 技术制度和科学制度的异同:首先二者的目标不一样。科学的制度目标是增加社会的知识存量,而技术的制度目标是直接利用知识赢利。其次科学制度要求科学家一旦有了新发现,就应该将其尽快向社会公开披露,而技术制度因为要盈利,所以知识是私有的。再次科学制度是基于发现优先权,技术制度是基于发明专利权。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产生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技术制度和企业制度的异同:二者的目标都是盈利,二者都需要生产知识。但与技术不同,企业是利用知识生产出产品,以卖产品赚钱,或称间接利用知识赢利。 2)共和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试从科学体制的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以及科学成果的评价机制和科学知识的产权制度等角度阐述,为什么科学从体制上讲实行的是共和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