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洗盏更酌”中“更”的读音与释义
- 格式:doc
- 大小:6.00 KB
- 文档页数:2
更的多音字组词是什么更多音字组词:1、更[gèng]〈副〉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再”、“复”、“又” [again]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又如:更无六耳(再没有第三人。
六耳:第三者的代称);更若(再如;倘若);更待(再等;再过)表示程度的加深,相当于“更加”、“愈加”、“越发”等[further;further more;all the more;more]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聊斋志异·促织》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资治通鉴》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清· 林觉民《与妻书》表示在所说的范围之外,相当于另外;也 [besides;also;anew]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
——清· 周容《芋老人传》表示跟上一层意思相反或出乎意料和常情之外,相当于“反而”“竟然”“还是” [on the contrary;unexpectedly]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与,和 [and]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
——宋· 杨万里《春兴》2、另见gēng更[gēng]〈动〉(形声。
从攴( pū),“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
丙声。
本义:改变)同本义 [change]更,改也。
——《说文》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更爵洗。
——《仪礼·大射仪》更皮币。
——《礼记·月令》更姓改物。
——《国语·周语》应国之称号亦更矣。
——《管子·侈靡》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
——《管子·任法》更葬也。
rén xū zhī qiū ,qī yuè jì wàng ,sū zǐ yǔ kè fàn zhōu yóu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yú chì bì zhī xià 。
qīng fēng xú lái ,shuǐ bō bù xīng 。
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jǔ jiǔ zhǔ kè ,sòng míng yuè zhī shī ,gē yǎo tiǎo zhī zhāng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shǎo yān ,yuè chū yú dōng shān zhī shàng ,pái huái yú。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dòu niú zhī jiān 。
bái lù héng jiāng ,shuǐ guāng jiē tiān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zòng yī wěi zhī suǒ rú ,líng wàn qǐng zhī máng rán 。
hào。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hào hū rú féng xū yù fēng ,ér bù zhī qí suǒ zhǐ ;piāo piāo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hū rú yí shì dú lì ,yǔ huà ér dēng xiān 。
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yú shì yǐn jiǔ lè shèn ,kòu xián ér gē zhī 。
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改正,改变,更换;经历,经过;交替,交互;另,另外;再,又;重新;更加,愈加等。
gēng①改正;改变;更换。
《十则》:“更也,人皆仰之。
”《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②经历;经过。
《与吴质书》:“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
”《史记·大宛列传》:“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③交替;交互。
《活板》:“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左忠毅公逸事》:“使将更休。
”④古时夜间计时单位。
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gèng①另;另外。
《荆轲刺秦王》:“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西门豹治邺》:“得更求好女,生日送之。
”②再;又。
《石壕吏》:“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王维《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重新。
《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④更加;愈加。
《赤壁之战》:“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⑤还。
《孔雀东南飞》:“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⑥岂,怎么。
刘长卿《登润州万岁楼》:“更能谈笑解重围。
”⑦与;和。
杨万里《春兴》:“不关春雨更春风。
”⑧却。
《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
rén xū zhī qiū ,qī yuè jì wàng ,sū zǐ yǔ kè fàn zhōu yóu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yú chì bì zhī xià 。
qīng fēng xú lái ,shuǐ bō bù xīng 。
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jǔ jiǔ zhǔ kè ,sòng míng yuè zhī shī ,gē yǎo tiǎo zhī zhāng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shǎo yān ,yuè chū yú dōng shān zhī shàng ,pái huái yú。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dòu niú zhī jiān 。
bái lù héng jiāng ,shuǐ guāng jiē tiān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zòng yī wěi zhī suǒ rú ,líng wàn qǐng zhī máng rán 。
hào。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hào hū rú féng xū yù fēng ,ér bù zhī qí suǒ zhǐ ;piāo piāo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hū rú yí shì dú lì ,yǔ huà ér dēng xiān 。
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yú shì yǐn jiǔ lè shèn ,kòu xián ér gē zhī 。
《赤壁赋》原文与翻译 《赤壁赋 》 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
下面内容由小编 为大家介绍《赤壁赋》原文与翻译,供大家参考! 《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shǎo)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zhào)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 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zhú) 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 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fú)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 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cé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 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赤壁赋全文注音版带解释
哎呀呀,你知道不?那可是超级经典的一篇文章啊!要是能有个全
文注音版带解释的,那可太棒啦!就像给咱配了个专属小老师一样。
比如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里的“壬戌”,咱要是不知道读音,那不就抓瞎啦。
还有“苏子愀然”,“愀然”是啥意思呀,有了注音和解释,咱就能一下子搞明白啦!
你想想看,要是咱自己读的时候,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那多郁闷呀,感觉就像被一道无形的墙给挡住了。
但有了注音版带解释,那不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顺畅嘛!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读着就感觉那股清凉的风扑面而来。
注音
能帮咱准确地读出每个字的音,解释能让咱知道这描述的是怎样一种
美妙的场景。
这多有意思呀!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咱跟着注音读,再看看解释,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当时的那种氛围和情感。
这就像是和古人来了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呀!
我觉得有个赤壁赋全文注音版带解释真的太重要啦!它能让咱更好
地领略这篇经典之作的魅力,能让咱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
咱能从中学到好多知识和智慧呢!真希望能快点有这样一个版本呀,
那我肯定会爱不释手,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它,去感受它的美好!。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前赤壁赋》苏轼壬戌..(x ū 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子..(苏轼自称)与客泛.(漂浮)舟,游于.(介词,在)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 ǔ,致意,引申为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歌窈窕..(y ǎo ti ǎo)之章。
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星宿名,今,西班牙著名斗牛游戏)之间。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横.(充满、弥漫)江,水光接天。
纵.(任凭)一苇..(一片苇叶,比喻小船)之.(动词,往,到…去)所如..(所去的地方),凌.(越过)万顷..(指广阔无边的见面)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 (p íng 冯,同“凭” ;冯虚,凭空,凌空。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而登仙 。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泛舟,在赤壁之下浏览。
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水波不起。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中“窈窕”一章。
不一会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xi ù)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小船 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茫茫万顷的长江。
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而飞)却不知它将留的地方;多么飘逸呀,好像离开尘世而独存,羽化飞升,登上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敲打)舷.(xi án )而.(连词,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 (zh ào 船桨)兮兰桨,击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兮溯. (s ù 逆水而上)流光..(在水波中流动的月光)。
《赤壁赋》生字注音分析《赤壁赋》生字注音分析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至今仍通用的.使用语言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赤壁赋》生字注音分析,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赤壁赋》生字注音、形近字多音字辨析生字注音:壬戌(rén xū) 酾酒(shī) 桂棹(zhào) 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 渔樵(qiáo) 幽壑(hè) 扁舟(piān) 嫠妇(lí) 匏樽(páo) 愀然(qiǎo) 蜉蝣(fú yóu)山川相缪(liáo) 无尽藏(zàng) 狼籍(jí) 旌旗(jīng) 舳舻千里(zhú lú) 枕藉(jiè) 属客(zhǔ) 斗牛(dǒu)窈窕之章(yǎo tiǎo) 相与(yǔ) 扣舷而歌(xián) 溯流光(sù)倚歌而和之(hè) 少焉(shǎo) 江渚(zhǔ) 洗盏更酌(gèng)冯虚御风(píng) 曾不能(zēng) 肴核(yáo hé)形近字辨析戊:(wù)戊戌戌:(xū)壬戌戍:(shù)戍边樵:(qiáo)樵夫憔:(qiáo)憔悴御:(yù)抵御卸:(xiè)装卸愀:(qiǎo)愀然揪:(jiū)揪住锹:(qiāo)铁锹舷:(xián)船舷弦:(xián)管弦眩:(xuàn)头晕目眩炫:(xuàn)炫耀多音字辨析兴:xīng(水波不兴) xìng(兴致勃勃)和:hé(和谐)hè(附和)藏:zàng(宝藏) cáng(矿藏)禁:jīn(弱不禁风) jìn(禁止)斗:dǒu(斗牛) dòu(战斗)扁:piān(扁舟) biǎn(扁豆)藉:jiè(枕藉) jí(狼藉)huò(一和药)huó(和面)hú(和了)。
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的《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前赤壁赋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教材中选录了苏轼《赤壁赋》一文,其中有一句“客喜而笑,洗盏更酌”,教材中对“更酌”的解释是“重新斟酒”,而对于这个“更”的读音并没有作注释。
根据传统的说法,一般我们都将这个字读成“gēng”,然而如根据教材注释,“更”译为“重新”,作副词用,那么这个“更”字的读音应为“gèng”。
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以这句话为例,将“更”字解释成“改正;改变;更换”之意,音为“gēng”。
对此,笔者一直存有疑惑:“更”到底怎么读?释义是什么?
笔者认为,要确定这个“更”字的读音和释义,首先必需弄清“洗盏”的含义。
“盏”,指浅而小的杯子。
“洗盏”即“洗杯”。
苏轼诗中有“洗盏酌鹅黄”(《歧亭五首》)的诗句,“鹅黄”是酒名。
至于为什么要洗盏,这要说到古人喝的酒,古人喝的酒都是米酒,比较浑浊,喝的时间长了,杯中不免有沉淀物,所以要洗盏。
再如杜甫诗云“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杜甫在马军前迫不及待地洗杯开尝了。
因为多年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他可能已经好久没有喝过酒了,酒盏也好久不用了,就必需先洗。
所以“洗盏”有“洗杯”之意。
如果取“洗杯”之意,“更酌”不太可能解释成“更换酒杯”,既已把杯子洗干净又何需再换杯呢?所以教材中将“更酌”解释为“重新斟酒”,似乎是有道理的。
只是如此一来,“更”就不可能读成“gēng”,而应读“gèng”。
照此看来似乎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出了错。
为此,笔者特意翻阅了《汉语大辞典》。
《汉语大辞典》中对“洗盏”的解释是“洗杯,指饮酒。
”这也就是说“洗盏”可以直接作“饮酒”理解。
笔者查阅到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旗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
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
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据文章理解,此处“洗盏”即“饮酒”之意。
又如苏轼在《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中写道:“洗盏拜马前,请寿使君公。
”这里的“洗盏”很明显不能作“洗杯”解,而是“饮酒”之意,引申为敬酒。
如按此解,则“更酌”不可能解释成“更换酒杯”,只有解释成“重新斟酒”之意,就“洗盏更酌”一句单独来看方为通顺。
但如果联系上下文“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则又不免牵强:客人高兴得喝干了酒,再给酒杯重新斟满酒。
这里斟酒之人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有于理不合之处,若发出斟酒动作的是主人,那便是“客人高兴地笑了,大饮一杯酒,主人又替他斟满了酒”岂不变成主人一味劝酒斟酒?这于中国古代的饮酒礼仪相悖。
古人饮酒讲究“警骂座、警苛令、警趋附、警喧谈和警煞风景”(程洪毅《酒警》)的饮酒礼节。
这样做的主要意思是倡导人们喝酒要适可而止,喝的尽兴就好了,不要苦劝别人喝酒,也不要争着劝别人喝酒,那样不仅有煞风景,而且显得没有礼仪,从而反映出你这个人不懂规矩。
苏子虽豪迈应该还不至于完全抛却酒间应该遵从的规矩,毕竟宋朝是个讲究礼法的朝代。
若斟酒动作的发出者是客人,那就成了“客人高兴地笑了,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又重新给自己斟满了酒”这于礼也不合。
哪有客人自斟自酌不顾主人之礼呢?事实上就文章来看主客经过一番人生探讨后都有了新的感悟,客喜,主亦喜。
客人高兴之余向苏子敬酒并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以苏子之豪情又岂会坐看客饮酒,想必也是“举酒属客”一饮而尽,这才符合苏轼的豪迈个性和当时的情境。
才会有后文的“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由此我们可以说“更酌”应该是“轮流敬酒”之意,“更”应做副词“轮流”解,音“gēng”。
而非作“重新”解,更不读“gèng”。
事实上,“更酌”一词在郑玄注《论语?八佾》里就有提到“人君若与邻国君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于坫上。
”此处“更酌”就是“轮流劝酒”之意。
钱谦益《后秋兴》里也有“浊醪更酌邻鸡下,挂壁龙身夜吐花。
”一句,其中“更酌”就有“敬酒”之意,
“更”也取“轮流”之意。
所以笔者认为,在《赤壁赋》中,“洗盏更酌”的“更”字也应该作“轮流”解,音“gēng”。
也唯有此,才能符合主客彼时之情,才能像文中写得那样宾主尽兴而醉,醉枕舟中而不知。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西安交大苏州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