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为什么要施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正)为什么要施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正)为什么要施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正)为什么要施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什么要施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一大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实行农业企业化运作,采取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达成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效果。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整体发育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跨越提出的内在要求。

近几年来,中央一再强调指出,联产承包责任制要保持长期不变,在这一大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如何扬长避短,适应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变化的需求,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确保农民增收,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实际上,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所面临一系列难解之题的一个最为有效的举措。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其经营呈规模小且分散的特点,这使得农民在进入市场的时候不能准确把握市场走向,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低效益又往往使农民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小规模、分散化的农业生产同大市场连接起来,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促使农产品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的合理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

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从生产环节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弥补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和不足。在联产承包制下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规模细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薄弱。当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单靠农民个量显得越来越为有限,很多农户既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基本资源条件,又缺少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投入实力,因此很难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这样生产上不去,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就成为无源之水。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分散的农户联结为一体,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链条,把每个农户都纳入到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系列之中,真正实现生产的“统分结合”。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发展农户的企业化经营、农场化经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通过国内和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农民的增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第二,从流通环节来看,联产承包制本身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家一户和彼此封闭的生产经营单位,割断了生产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以后,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所占有的市场信息有限,加上市场调节滞后性的影响,很多农民难以正确把握市场的波动或盲目跟着市场走,往往陷入市场虚假信号的陷阱,或是产品销售受

阻,或是卖不出预期的价钱,有时甚至出现丰产不增收或是丰产减收的情况。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农户分散性的小生产融入到大市场之中。一方面,通过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组织生产,使农户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产供销的结合,为农户提供稳定和高效率的渠道网络,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销路,而且还可以卖个好价钱;再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手段,为农产品流通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引导农户参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农户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以户为单位的联产承包制,难以抵御各种突如其来的风险。包括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干预风险等。在市场条件下,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可以使少数头脑灵活,市场预测较为准确的农户富裕起来,率先步入小康行列。但对大多数农户来说,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之下,很难规避无时不在的各种风险,从较长时期来看,必然会出现大量生产难以维持甚至破产的农民,形成两极分化。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增强广大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走共同富裕之路。一方面,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农户的生产、经营各项活动统合起来,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形成有机整体,并与市场联通起来,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减轻市场波动、突发的自然灾害给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产业的各链条和各环节结为整体,形成合力,在产业链中构建起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反馈系统,当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马上会引连锁效应,迅速做出应对反应,

从而最大限度化解风险,降低损失;另外,行政性干预对于农户来说也是引发风险的因素之一。在现实中,作为单体力量的农户,一般很难摆脱行政性干预的控制。由于行政干预对于行政主体来说,既无,也不承担任何后果,往往随意性很强,但一旦失误,给农户造成的损失则是巨大的。通过产业化经营,分散性的农户实际上已经联结为统一整体,在经济上形成利益联盟。这样,当出现行政干预时,行政主体面对的已经不是单体的农户,而是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在经济上联合起来的众多农户。

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充实、巩固和完善联产承包制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农业产业化赋予了联产承包制以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力。在统分结合的双层体制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分”的优势,在保障农民生产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利益诱导,充分调动起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又以市场为纽带,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衔接以及服务化体系的确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在整体上将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又统一起来。这种“统”,不是行政上的,而是经济上的,以利益为目标的“统”。这种统分结合,可以在农业产业上各环节给农民带来丰厚利益。仅以农产品加工环节为例,价值1元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以增值3.75元,日本可以增值2.2元,而我国只有0.38元。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潜力巨大,农民可以从中获取相当可观的收益。

第五,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充实现实经济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比较利益的作用下,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必然要由比较利益低的部门向比较利益高的部门转移。而从目前来看,农业与其他部门相比,比较利益明显偏低,从而导致现有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失,不仅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也对现行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带来威胁,这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重大问题。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业专业化水平和技校水平,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实现城乡市场的结合,加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业的综合获利水平和能力。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户,不仅可以从直接的产品生产中获得利益,有的还可以获得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还可以分享加和服务业的部分利润。这样,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可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这对于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都是极为必要的。

第六、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布局结构趋同、农产品品种结构失衡、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

第七、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积极转移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富余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增长不仅严

重影响农民增收,而且还会形成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开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村改革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向产前和产向后延伸,整合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可就地直接转移大量农村劳动力。同时,农业产业化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可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从而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

第八、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用先进技术发展农业、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管理农业、用科学理念指导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既能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又能充分借用外部的资源,扩大农业的总体规模,突破产业、区域和所有制的界限,改变农业单纯从事原料生产的弱势地位,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农业经济形态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变,农民生产模式由单家独户经营向有组织的合作经营和依托龙头闯市场转变,农业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第九、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其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然要求破除就农业抓农业、

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不断优化城乡资源配臵,使农村的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使城市的技术、资本、人才优势转化为农村的现实生产力,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产业化正是有效整合城乡生产要素,促进城市资源下乡,农业经营进城的重要纽带。其产业链条涵盖三次产业,可通过发展第一产业,拉动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从而为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开拓一条有效路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还很脆弱,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开展。但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协调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在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2011年09月 浅析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文/李新泉 摘 要: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提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农业现代化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由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发展的电子商务技术更是对农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子商务以其高效率低成本、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为农村区域经济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农业电子商务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将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业经济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建设农业电子商务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经济;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114-02 一、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对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借鉴其他行业成功运营的电子商务模式,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加速,农业网站数量激增,农业企业开始入驻电子商务平台或是自建电子商务。总体来说,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和农业电子商务建设成熟额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找出一种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和生产需要的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尤为迫切;要由下到上的考虑和实施农业电子商务建设,做好农业电子商发展的环境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要靠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持,国家一直加大力度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农业数据库、农技数据库进行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数据挖掘,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保障,数据库中的信息仅为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研究学制提供了帮助,这些信息直接面向农户或农业企业却失去了效用,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变为农户可以直接理解和应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但此类有价值的信息由上向下的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有价值的信息不能直接有效的传递给农户、农业企业,缺少专业农业信息服务的平台,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都要加快速度,农业企业要对电子商务有正确的认识。 二、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对农业的影响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保证了发达国家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在此类国家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服务非常完善,为现代化信息传递模式打好了基础。日本通过农产品网上商城、综合性网上农业市场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带动农业发展。这些农产品商城、市场发展很快,数量增多,同时日本网上商城的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粮油类、蔬菜类、水产类、禽蛋类、肉类在内的多种产品均可通过网络订购,网站中各类农产品信息丰富,多种产品供买家选在比较,促进市场竞争和产品标准化;商城卖家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直接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手中进货,既降低交易成本,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形成了非常具有竞争优势的网上农产品经营平台。农业企业均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经济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在美国,绝大多数农户就是企业,农户的主人就是农场主,或叫农业企业家。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的公式表达为由一系列的农业企业组成:“企业+企业+企业”。而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常见的“企业+农户”模式,其中的企业被称为农业企业,从宏观来看,推动农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将会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和国民经济增长和,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带动农业企业开展全面信息化建设,利用电子商务扩大企业利润,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开展电子商务让农业企业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竞争空间和益处。 三、电子商务对我国农村经济的作用 作为传统行业代表的农业,除了有市场风险外,其生产经营存在地域差异,还存在自然风险,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标准化生产不足。电子商务则作为新兴商务模式具有强劲的势头,成本低、效率高、针对性强且无时空限制。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由于投资传统产业的边际报酬递减,而投资于高科技产业的边际报酬率不受限制,高科技产业在技术或产品上的创新,使生产产品的成本下降,也使商品价格降低,这带动了市场消费的需求,反过来又促使农业生产经营进行技术创新和农业电子商务投入研发,这样形成消费需求和产品创新的良性循环。根据电子商务的建设和运营方的不同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综合性咨询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一类是农业企业自建的农业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将农业和电子商务结合,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改革农业的传统经营管理形式,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更好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帮助农村经济快速进步。 四、电子商务对我国村经济的影响 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网络传输,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使农业企业可以以相近的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使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传统经济学中,供求均衡理论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而电子商务带来的网络经济给这条规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边际成本不增加反而递减从而使得边际收益出现上升的情况。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行业,Internet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用户需要的各种信息。 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经济运行的方式。为各种农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电子商务推动者网络经济正反馈法则的发展,指的是让农业信息产业产生一种大者更大,优者更优的现象,在网络经济中,成功将引发更大的成功,注意力经济可以快速提升某一行业或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为促进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建设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同时对农村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1)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企业通过网络发布信息、网络询价,选择最合适的交易者,提高了信息交互的速度,扩大信息传递范围,降低双方通信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电子商务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农业生产技术,供需双方还可以在网上通过集体采购、招标等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网络覆盖面广,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的营销手段相比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去除中间商环节,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 (2)促进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利用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将现实中零散的农产品交易集中,突出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农产品的优势,运营形成规模效益。保证农产品交易双方地位平等,保 三农问题 114 2011.09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一线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谈一些个人浮浅的看法,供今后在产业发展中参考。 一、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绿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战略初步形成。我们立足镇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反复进行论证和优势比较,制定了绿色产业富民战略,按照“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绿色产业建设步伐,形成了以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镇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三大主导产业开发的扶持激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产业上规模、增效益。截止2007年底,全镇棚栽业面积累计达到1180棚,年产鲜菜3500吨,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 8100元以上,最高棚收入达到2.8万元。全镇苹果面积达到1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1.5 万亩,累计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0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6个。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三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镇上设立了农综站、畜牧站,每个村委会确定2—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担任村级产业开发技术员,从产业发展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传、帮、带等方法,加强产业开发技术人员的培养。 四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根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健全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建成4个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绿色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规模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我镇的产业规模小而且分散,形不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村与村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部分村尚未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棚栽业和林果业主要集中在川道村,涉油村由于受观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困难,而且规模小。 二是经济效益不突出。我们的干部群众大部分还是按照“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模式来抓产业,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导致产业质量和效益低。从纵向发展看,我镇产业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与先进乡镇的相差仍然较大,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我镇绿色产业过去只注重于产业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重视产业的加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全镇没有一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

农业产业化2020年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2020年工作总结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 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 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 营体系。下面是找总结网整理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参考。 2020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20年,灵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 持用新理念开启新征程。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强化四个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求真务实作风、勇 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 出发点,抓好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水平,农民组织 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将一年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 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了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牵头,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主抓, 驻村干部和农业、林业、财政、畜牧等干部为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骆 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为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根据灵关镇的实际和市场需求,制订了粮食生产和发展茶叶、蜂蜜、畜禽、苗木、林木为主要特产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及灵关镇五年发展规划。 3、深入实际,掌握情况,挖掘信息,及时报导灵关镇产业发展状况,年内向上级报送农业及产业信息稿件12篇,有关材料、报表按时按要求上报。 二、基地建设 1.稳定粮油产业: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巩 固面积,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的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割制改革、 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粮食播面稳

浅析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浅析电子商务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的普及使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发展需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是一大趋势,农业电子商务建设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吉林省“宽带吉林”建设正在向广大农村加快推进,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电视网络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正在起着巨大推进作用。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传统农业思维和农业经营模式,电子商务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促进作用正在加速显现。 一、电子商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户 + 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开始形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公司加农户、农业合作社等模式给农民带来了产业化的发展机遇,这些模式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市场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形式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农业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产销的无缝对接,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方式。而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使农户直接对接广阔市场,农产品生产真正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了农户这个“龙身”。过去农户的生产普遍靠经验直觉,存在盲目跟风、你种什么我就种什么、哪个去年收益高种哪个等特点,造成部分农产品今年短缺明年过剩的现象,农产品的销路往往是最大难题。电商突破了资源地域限制,使吉林省很多仅靠传统渠道销售的农户到网上销售自家和本村农产品,突破了本地市场的局限,让农户获得直接对接广域大市场通道的便利;同时,电商让价格信息更加透明,让农户获得了订单权和定价权,改变了以往信息的不对称所导致的劣势地位,农民可以在网上直接谈价、拿单、发货,也可以了解其他地方的价格,增加了与农产品收购商讨价还价的余地。电商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打破了地方原有资源的局限,通过网上获得订单,就地组织生产,进原料、设备、材料等,更容易建立起以市场订单为导向的一个全新产业链。 二、电子商务和物联网的大数据对农业产业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发达国家农业目前已经完成了向产业化方向转变,从选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东与高台县毗邻,西与玉门市接壤,南邻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北靠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处东经98°00′-100°20′,北纬39°47′-40°59′之间,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 1.88万平方公里。全县海拔1120—1300米之间,境内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 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41天,是典型的农业县。 全县共辖10个乡镇,86个行政村,459个村民小组,3.16万农户,农业人口11.3万人,占总人口的81.7%。全县现有耕地42万亩,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瓜类、油料、蔬菜、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生长。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 达到175536万元,比上年增加25567万元,增长17.1%;农业总产值达到137928万元,比上年增加17371万元,增长14.4%;其中种植业产值72851万元,牧业产值21719万元;农业增加值达到71977万元,比上年增加9150万元,增长14.6%;其中:种植业增加值44002万元,牧业增加值12360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4582元,比上年增加322元,增长7.6%。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农牧部门的关怀指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催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业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

结合起来,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符合金塔实际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截止目前,全县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县级16家,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60多家,其中棉花加工企业28家,番茄加工企业1家,脱水菜加工企业4家,白酒酿造企业3家,粮食、油脂加工企业13家,瓜子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销售企业1家,制种企业1家,养殖企业1家,肉羊屠宰加工企业2家,鹅肥肝生产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达4.9亿元,带动全县10多万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到400多元。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和办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考核机制。为了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和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了由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具体抓,从上到下形成组织有力、指挥有方的组织领导机构。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四大班子联席会、人大例会、政协常委会经常听取、研究农业产业化工作。为使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开展,县上专门建立了四大班子包挂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给予了科学、及时的指导,确保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县委、县政府还多次对农业产业化的重点环节、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查,纳入年度目标,实行定向目标管理,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同时,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参与产业化的浓厚氛围,建立了县直相关单位对口扶持制度,实行领导、部门、企业三级承包制,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完成任务好的、带动能力强的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县、乡、村领导干部及科技示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苗族乡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比坝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苗族乡山区的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坝区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其关健是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乡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是**县乃至XX州的东大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3公里。蒙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县最偏僻边远的高海拔山区,最高海拔为2567.8m,平均海拔为1984m。全乡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84万亩。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26户,总人口11072人,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9%。我乡立足于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乡的重点工程来抓。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三七、烤烟、大白菜、早实泡核桃。

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泡核桃、烤烟、三七、大白菜等4大特色产业。我乡农业产业化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根据我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和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着眼于市场需求,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我乡以大白菜、三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大白菜种植正在成为我乡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仅今年种植面积就达到12800亩,分布于**等三个村委会种植,在农民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二是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开始凸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有些蔬菜老板自发到我乡收购大白菜,形成了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 特色产业初见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 3.35万亩,杂交玉米1.1万亩。烤烟种植1200亩,狠抓三七、大白菜和泡核桃种植;全乡完成三七种植面积776亩,种七农户达到了160户,三七年销售量123.4吨,实现销售收入 370.2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8.93%。大白菜种植突破12860亩,实现年交易量1984万公斤,销售收达1091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6.33%。泡核桃的种植是继三七,大白菜、烤烟等特色产业新发展的产业。产业发展形式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自愿种植的方式大规模发展,目前已种植0.6万亩。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

十二五期间科学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科技信息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区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要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向“三化”目标迈进,率先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为加速我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为此,我们赴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和海南省海口市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几个概念 1、关于高新技术的定义,众说纷纭,但结合我区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应该提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和环保、机电一体化四大主导产业。 2、关于信息产业,结合我区的现有基础及鉴于与我区条件相仿的重庆市渝中区的经验,我们认为应该提出科技信息产业这样一个概念,它不包含电子信息产业这个大概念里面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它的内涵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信息服务业(含电子商务),又分为互联网服务业、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和电信运营业,这三块之间又是相互交叉融合的,电子商务服务产业是知识经济催生的新兴产业之一,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用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二是科技咨询业,主要涉及工程咨询、知识产权代理、技术交易服务等方面,红花岗区作为中心城区具有这样的人才集聚和市场需求。 鉴于以上所述,本文将从“基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科技信息产业”这个角度,探讨我区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二、基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科技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1、全国及相关省市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伴随互联网发展的电子商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改变了生产、商务和消费的方式,将人类真正带入信息社会。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经济竞争新态势。据有关方面统计:2008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上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CN域名数达到1357.2万,较上年增长50.8%。2008年中国电子商务总体交易额达到24000亿元,其中:B2B(企业之间)交易额占总体交易额的89.5%,为21480亿元;B2C(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交易额占总体交易额的7.4%,为1776亿元;C2C(消费者之间)交易额占总体交易额的3.1%,为744亿元。2008年网络购物用户数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 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扶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上海给予互联网企业税收优惠、融资担保、土地规费减免、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了B2B电子商务专项资金,出台了《上海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这是全国第一部以电子商务命名的地方性法规。杭州提出了“建设数字杭州、构筑天堂硅谷”的互联网

7.1浅谈农业产业化营销策划的“1+托n”模式

市县域农业产业化营销策划的“1+托N”模式 “1+托N”模式的概念 所谓“1+托N”模式,是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经过多年与农业市县和龙头企业合作的成功理论模型,所谓1就是指以市县为基础的一个区域强势特色农业品牌,这个品牌是以政府为主导创建的强势品牌;所谓1+就是在“一个”区域内强势农业品牌基础之上,创建的农业产业化若干个龙头品牌;所谓“托N”就是指通过区域强势品牌和龙头企业品牌的带动作用,扶持并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农业产业化的品牌群和企业群,做为区域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的金字塔塔基。形成区域农业及农业产业化集群式的稳固金字塔型发展模式。这一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区域运营模式是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首席专家任立军于2009年总结提出并创建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托N”模式面临的四大挑战 从这一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模式的运行常常会出现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区域农业的整体运营思路不统一。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有的是因为政府方面的政策不完善、落实不果断;有的是因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有的是中小企业集群跟不上,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无统筹规划。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发展特色农业的一窝蜂现象,很多中小特色农业企业不但不能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反而认为龙头企业的“微型模仿”似乎更加来得容易,于是便做起了龙头企业的简单模仿,不但造成内部竞争,还大大降低了区域特色农业及相关品牌的价值。曾经的承德杏仁露就是因为区域特色农业布局不合理,整个特色农业产业运营思路不统一,导致内部竞争加剧,降低了承德杏仁露的区域品牌价值。 二是区域强势品牌打造不利。一方面是区域市县政府认知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认知到位执行不利的问题。幸好,很多农业市县领导甚至是一把手都亲自出来抓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事情,重视上够了,但品牌运营思路上还有不足。典型的情况就是市县领导期望品牌广而泛,恰恰忽视了特色农业品牌的精而专的特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凡是引进特色农业品牌咨询机构的市县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区域强势品牌打造效果。 三是强势扶持的龙头品牌不争气。这是常见的现象。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然而,在与市场进行对接的过程中,企业由于技术研发能力、人力资源能力、营销能力、文化对接能力、市场判断能力等的不足,导致“扶一把走一步”的状态,品牌运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基本上是看着“政策资金”过日子,虽为“龙头”,实不“出头”。 四是在对于区域内所谓“N”的布局尤其重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中小企业往往一窝蜂,没有形成市场支撑式的广泛布局,而是东边赚钱向东走、西边赢利向西行,完全没有区域产业布局的统筹意识。这要求,政府要做出正确的指导和引导,比如属于长线投资的技术研发型企业要给予足够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自身也要看清形势,做好战略规划。“1+托N”模式的四个要点 区域农业产业化的“1+托N”模式是解决中国市县区域农业产业化健康平衡发展的核心理论,这一理论从整体上、理论上、实践上解决了市县域农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彻底解决“依托资源优势却无法依托品牌优势、无法形成区域竞争合力、区域内品牌竞争的内耗、区域内各研发生产服务等不配套、区域农业附加值低”等问题。 “1+托N”模式的具体运营需要抓住如下四个要点: 要点一:区域农业经济的整合力 区域农业经济的整合力,是指通过区域政府职能部门结合区域内经济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企业优势,制定区域农业经济的资源整合型发展规划,着力按照“1+托N”模式创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整合力,打造1个区域农业产业的强势品牌,做为金字塔塔尖,成为区域农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策略 农业产业化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发展农业 产业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扩大内需,开拓农产品市场至关重要,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要推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必须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抓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正确选择。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弥补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身难以 克服的弱点和不足。在联产承包制下以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规模细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薄弱。当农业经济发展到 定水平,单靠农民个人力量显得越来越为有限,很多农户既 没有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基本资源条件,又缺少 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资本投入实力,因此很难突

破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束缚,这样生产上不去,农民收 入的提高也就成为无源之水。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分 散的农户联结为一体,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链条,把 每个农户都纳入到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系列之中,真正实现生产的“统分结合”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发展农户 的企业化经营、农场化经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通过国内和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 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全方 位发展和进步。农民的增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二、从流通环节来看,联产承包制本身存在着小生产与 大 市场的矛盾。一家一户和彼此封闭的生产经营单位,割断了生 产与市场的内在联系,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市 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以后,由于绝大多数 农民所占有的市场信息有限,加上市场调节滞后性的影响,很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9—2013年) 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见,特制定2009-2013年咸阳市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市各级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迅猛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11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2%和20.5%。 (一)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优质苹果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和奶畜基地。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204.9万吨,产值40.6亿元;水果总产388.4万吨,产值72.8亿元;蔬菜总产286.5万吨,产值67.5亿元;肉蛋奶总产74.5万吨,牧业产值61.6亿元,四大产业产值占到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3.7%,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6%。 (二)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初步建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产业带和渭北春玉米粮食产业带。通过积极推广果园四项关键技术,初步建成了渭北绿色苹果基地和南部时令鲜果基地,咸阳苹果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初步建成了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和渭北优质牧草基地。通过加快发展设施栽培,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咸宋路和西宝高速沿线“V”字形反季节精细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5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 (四)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果菜营销重点企业41家、果品专业市场66个、蔬菜专业市场44家、机械化储藏冷库90余座,咸阳新阳光等五家市场被确定为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泾阳龙泉市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 (五)农业标准化稳步推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要求,制定完善了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4个、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苹果良好农业规范基地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180万亩,认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29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 (六)一村一品亮点纷呈。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优势品牌为核心,积极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354个,其中省级示范村160个,市级示范村100个,2008年省级示范村主导产业总收入17.4亿元,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8%以上,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918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7元。培育形成了一系列一村一品知名品牌,涌现出了一系列一村一品先进典型,一村一品板块经济初具雏形。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成为制约咸阳农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尚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生产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贫瘠,营养失衡,农作物产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北部和旱腰带地区还存在一定面积的低产粮田,小麦品

XX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情况(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XX年完成播种面积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万头(只),其中猪万头、羊万只、禽类万只、牛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