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产品专利撰写格式

机械产品专利撰写格式

机械产品专利撰写格式
机械产品专利撰写格式

机械

机械产品专利的权利要求树形表、五要素和三层次The Claim Tree Table Five Substantial Properties and Three Levels of

Mechanics Product Patent

阅读: 129 背景颜色

发布: 2012-2-2 21:13:40

摘要

机械产品专利撰写难度很高,尤其在我国很多申请人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讲清楚的情况下,代理人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如何将申请人的技术方案表达清楚,而不是专注于如何撰写最合适的保护范围。传统的用树形图的方法整理机械产品专利的撰写思路的方法不适合当前采用电脑办公软件撰写专利的情况。现代办公条件下,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对机械产品专利进行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撰写前的结构分析,辅助以名称、结构、材料、位置和连接方式五种属性与组件、零件和部件三层次,撰写机械产品专利的技术方案变得清晰而且简单。

关键词:树形表层次连接方式零件部件

一、前言

专门研究一下如何将机械产品专利描述清楚非常有必要。

第一,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技术领域已经从电子信息技术转向了生物化学技术,但从我国的申请数量来看,机械领域的专利仍然数量最多。第二,我国排名前二十名的专利代理机构主要代理外内申请,外文的专利申请文件写得极为详

细,国内代理机构只需要付出翻译的劳动就可以了。但是我国国内专利申请人的水平普遍不高,很少有能力可以将自己的发明要点清晰地描述清楚的,专利代理人的工作首先是将申请人的技术方案理解清楚,然后才涉及如何将技术方案用文字定义清楚,最后才到如何确定最合适的保护范围的步骤。

基于以上两点,机械产品专利最多,申请人讲不清楚技术方案,专利代理人描述机械产品的功底便非常重要。现有的讲解专利撰写的书籍,绝大多数都建立在申请人的技术方案清楚和完整的基础上的,分析如何撰写权利要求,孰不知,在实际的专利代理工作中,将技术方案讲清楚却是更困扰奋斗在专利代理第一线的专利代理人们的关键问题。本文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将机械产品专利的技术方案清楚和完整地撰写的技巧。

二、树形表

树形图大家都知道,用一个类似树的图,从根部伸展开来,逐渐分支分叉,形成下一级结构,以此将机械产品的结构层次讲解清楚。树形图对于初入行的专利代理人有重要作用,但可想而知,无人愿意在写每一个专利的时候都要手动画一个树形表。现在都用电脑软件撰写专利,写专利不能脱离电脑,用树形表代替树形图,可以将专利代理人从画树形图的程序性工作解放出来,专注于技术方案本身。

实际专利代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申请人只提供了附图,甚至连附图也没有提供,只提供了机械产品的照片,专利代理人要根据照片或者实物绘图,机械产品的每个零件自行取名并分配附图标记,再根据申请人的口头描述整理技术方案,这才是绝大多数机械领域专利代理人的工作原生态。

以一个案件实例为例,讲解树形表的撰写。图1是申请人提供的一种吊车的原始图纸,图2是设置了附图标记之后的专利附图,图3是表达技术方案的树形图,其中列出了

本吊车的所有零件,以及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技术方案是吊车安装在上层楼层结构楼面01与安装楼层结构楼面02之间,吊车本身包括上层楼层固定件11、悬吊装置2、支撑梁3、安装楼层固定件12、轨道4和电动葫芦5;其中悬吊装置2又包括卡环22、钢丝绳21、钢丝绳夹23和花篮螺栓24,支撑梁3又包括耳板35和连接钢板34。图3的树形图在结构上自然是清楚的,但其缺点在于使用电脑软件画出合适位置的方框非常繁琐,再向方框内填写文字更是麻烦,而且树形图只能描述各个零件的逻辑层次关系,但不能在树形图中标记每个零件的技术特征,例如“上层楼层固定件11可为固定于预埋件的铁码,也可为预埋件本身”,这样的技术特征在树形图中不方便用文字进行标记。

图1:原始交底图

图2:带标记的专利附图

图3:树形图

图4:树形表

图4则采用电子表格将图3的树形图转化成了树形表,采用电子表格比较方便的原因是电子表格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添加行、添加列、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输入和修改文字等操作,既可以表现出树形图的层次结构,又可以很容易地添加技术特征的文字,操作方便不会因为制作表格的工作影响专利代理人的思路。对于树形表,需要添加行或者列时,只要选择行或者列,然后右键菜单选择插入行或者插入列即可;需要合并单元格时,只要选择要合并的两个单元格,然后右键菜单选择合并单元格即可;需要拆分单元格时,只要右键菜单选择拆分单元格即可,也可以直接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绘制表格线进行拆分;如果因为行和列过多而显示不下时,可以将页面视图改成普通视图。

在第一列,就是专利产品本身,本发明创造是吊车,安装在上层楼层结构楼面01和安装楼层结构楼面02,楼面01和02不属于吊车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一列中与吊车并列。第二列,就是吊车包含的各个组件;第三列,就是组件下属的零件,零件下面还可以包括更细层次的零件;最后一列可用于针对每个零件标记其技术特征,将每个零件的技术特征均写在树形表中,将树形表中的全部技术特征写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了权利要求。

树形表中的每一行,代表一个零件。

长久以来,机械产品专利的权利要求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将全部必要部件罗列出来,然后依次描述各个部件的属性和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种是不罗列各个部件,而是由A部件描述到B部件,再由B部件描述到C部件,再由C部件描述到D 部件。这两种撰写方式,前者是国际上撰写机械产品专利的主流,也是符合机械产品本身的属性要求的。树形表就是强化了这种权利要求的撰写方式,符合国际潮流。

三、五要素之一:名称

所谓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其实就是用语言结合附图把一种产品或者方法唯一确定地表达出来。机械产品专利的撰写就是用语言和附图的结合把一种不同部件组合而成的产品唯一确定地表达出来。鉴于此,其实抓住了机械产品专利的几个要素,撰写就非常容易。五要素,就是可以作为机械产品的技术特征的五种属性,包括名称、结构、材料、位置和连接关系。

专利撰写的目标是描述一件机械类产品,而这个产品是由各个部件按照各种方式组成的,撰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产品名称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确定名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利代理人的功底之一是要为产品的某个组件或者

零件命名。因为申请人提供的技术资料可能根本没有为产品的各个零件命名,或者即便提供了名称,也不符合专利法的要求,或者提供的名称不利于获得最大的保护范围。第一种情况,假设发明人把某个部件称为“弹簧”,但是任何“弹性件”都能完成相同功能,则作为一个合格的撰写人必须将弹簧改成“弹性件”,这是一种上位化,扩大申请人的保护范围。第二种情况,假设发明人把某个部件称为“××带”,但是这里的“带”字就限定了形状和结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带”指的是又扁又长的物件,“带”字本身就具有形状和结构的双重描述,如果“又长又扁”本来不是必要技术特征,就不应该采用“××带”的名称,改成“××件”就不具有“又长又扁”的形状和结构特征,能扩大保护范围。由此可见,名称的选择,对于撰写质量的好坏、保护范围的大小是很有关系的。

最好的名称是“功能词+万用词”,功能词指的是该零件的作用是什么,例如连接、遮挡、撕扯和转动,万用词是部、件、装置和设备,可以将零件命名为连接部、连接件、连接装置、连接设备和遮挡部和遮挡件,诸如此类等等。将零件命名为功能词+万用词,既能够恰如其分,又能最大程度上扩展保护范围。

四、五要素之二:结构

机械产品专利本质上要求具有形状和构造,这两种特征自然是应该具备。结构包括形状和构造,形状是圆、方的平面形状和球、立方、棱柱、圆锥、棱锥等立体形状,构造是空心、挖槽等无法用单一形状描述的在形状的基础上开具的复杂结构。机械产品专利要保护的产品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而各个部件还具有不同的部分,如图5所示水笔的附图。

一只常用的水笔,如图5,可以写成由笔帽1、笔体2和笔芯3组成,而笔帽1还包

括笔帽体11(套在笔头22和笔杆21的圆筒)和笔夹12(固定于笔帽体11的可夹在衣服兜的长条),笔体2包括笔杆21(空心圆柱体,内有容纳笔芯3的空间211)、笔头22(能从笔杆21拧下来换笔芯3的空心带孔圆锥体,具有容纳笔芯的空间221和穿过笔芯的孔222)和握笔器23(套在笔杆21上的空心圆柱体)。

机械产品专利遇到实体部件和虚体部件的不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实体部件是一种形状,虚体部件是一种构造。所述笔杆21是个很简单的空心圆柱体,描述其形状只是用“空心圆柱体”就足够了,这里实体部件就是圆柱壁面,虚体部件则是圆柱壁面围绕形成的容纳笔芯的空间211。同样对于笔头22来说,实体部件是空心带孔圆锥体,虚体部件则是容纳笔芯的空间221和穿过笔芯的孔222。

实体部件是存在实体的部件,而虚体部件是实体部件之上形成的孔、槽之类的虚体空间。在描述机械产品专利的形状和构造时,免不了总要面对实体部件和虚体部件的区别。也许可以说实体部件常常对应形状,而描述虚体部件时就要用到构造。比如所述的“袋部”,就是因为用实体部件围绕形成了容纳物件的虚体空间,虚体空间只用形状无法准确描述特征,所以要用到“袋部”这种构造描述。“袋”不是一种形状,没听说过“袋”形物品,“袋”是一种构造。

虚体部件是很重要的,通孔、燕尾槽、滑道这类的东西都是虚体部件,是实体部件围绕形成的空间构造。

什么是形状,什么是构造,研究这个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有意义的是,在撰写机械产品专利的时候,必须有意识地考虑,组成产品的部件的形状和构造是否是必要技术特征,不是必要技术特征则只确定部件的名称即可,是必要技术特征就要考虑如何描述形状和构造。

四、五要素之三:材料

机械产品也是保护材料的,但实用新型专利不保护材料。机械产品的每个零件,其技术特征也可能是材料本身的改进,所以也有可能成为机械产品的必需技术特征。五、五要素之四和五:位置与连接关系

位置和连接关系也是撰写机械产品专利必须考虑的问题,连接关系其实是机械产品专利最重要的技术特征,比结构更加重要,但位置特征也是机械专利绝对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征。

有的时候形状和构造不一定是技术特征,但连接关系永远都是机械产品必需的技术特征。在机械产品专利的撰写中,连接关系必须永远注意,描述任意一个部件都必须通过它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关系来定义它。比如前述的笔帽1包括笔帽体11和笔夹12,在描述笔夹12的时候可以不写笔夹的形状和结构,但是必须写明“所述笔夹12固定连接于所述笔帽体11的一端”,位置就是“一端”,连接方式就是“固定连接”。在所有这五个要素中,名称、位置和连接关系在权利要求书中是必须作为必要技术特征描述的,除非是前序部分的共知常识,如果罗列部件名称,却丝毫不提及位置和连接关系,技术方案也是不完整的。比如“笔帽1包括笔帽体11和笔夹12”,这样导

致的后果是保护范围不清楚,这是驳回申请的理由,也是无效宣告的理由。正确的写法是机械产品专利永远都要把位置和连接关系作为技术特征来描述,比如“笔帽1

包括笔帽体1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笔帽体11一端的笔夹12”。

当然,以上仅仅是示例,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千变万化,不以此为限。

六、三层次与五要素

机械产品可以分为组件、零件和部件三个大的层次。组件是多个零件构成的一起完成某个功能的集合,例如电动机是包括外壳、内芯和输出轴等多个零件的,但在专利中一般作为单一的技术特征进行描述,因为它就是起到动力作用。其次是零件,零件就是将机械产品拆卸到最分散的程度时候仍然保持自身完整的最小机械构成。比如,一根轴,一颗螺丝。部件,就是零件身上还需要继续进行定义的技术特征,例如螺丝包括螺纹杆和螺帽两部分,螺纹杆和螺帽就是部件。

对于机械产品的这三个层次来说,五要素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关于名称,一般来说对于机械产品的部件的命名是代理人最重要的功底。因为组件和零件一般在机械领域均有通用名称,无需特别命名。例如作为组件的电动机、油缸、链条等,作为零件的机架、外壳等,但部件一般均需要代理人自己命名。比如图5

中的笔杆21内的容纳笔芯3的空间211,它作为一个部件,可以定义为容芯空间211,这就必须专利代理人自己命名。而笔帽1作为单独的零件,笔帽这个名称就是他的常用名称,一般无需专利代理人命名。

关于结构,组件的形状和构造相对容易,因为组件自身的形状和构造常常并不重要,组件对于机械产品的作用主要是其功能,而不是其形状和构造等结构因素。零件和部件的结构特征则比较重要。

关于材料,组件和部件一般不涉及到材料,材料一般只针对零件。因为组件是多个零件组合的,不同的零件有不同的材料,需要对每个材料分别描述。而部件是零件对一部分,同一零件的不同部件都是同一材料,所以无需描述每个部件的材料。

关于位置,对于组件和零件来说都比较简单,组件和零件一般用不到位置特征。位置特征对于部件是最重要的,因为部件基本都是代理人自行命名的,是零件的各个部分,能够对各个部件进行限定的技术特征主要是结构和位置。例如图5的容芯空间211

的位置就是在笔杆21内部,结构就是空心圆柱,不存在连接关系。

关于连接关系,对于组件和零件非常重要,因为组件和零件本身的技术特征一般已经比较清晰,能够对组件和零件进行进一步的限定的就是连接关系这个属性了。对于部件来说,由于部件是零件的各个部分,所以其连接关系都是一体成形的,并不涉及到多种连接方式。

七、结论

在撰写一篇机械产品专利时,首先应该形成一个图4所示的树形表,无论是在心中还是在电脑中。不过,树形表中的这些列应该由专利代理人根据具体的机械产品的不同而自行设置,并不限于第一列是专利产品、第二列是组件、第三列是零件、第四列是部件。例如,有可能第一列是产品,第二列是零件,第三列就是构成独立权利要求的

全部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就是每个零件的名称、结构、材料、位置和连接关系等要素。第四列就是从属权利要求2,第五列就是从属权利要求3,以此类推。由此,一个树形表就可以将整个权利要求书装下,完成一个树形表就是完成了一个权利要求书,而且逻辑清楚,操作方便。

更进一步的,树形表可以称作权利要求表,权利要求表的每行都是一个技术特征,每列都是一项权利要求,这不再是一个机械产品的树形表,而是技术特征和权利要求的坐标表,这种权利要求表的形式,非常有助于对技术方案的理解。推而广之,权利要求表的形式不仅仅适用于机械产品专利,而且可以适用于任何种类专利的权利要求的撰写。无论是生化产品、电子产品或者机械产品,还是方法类专利,归根结底都是技术特征和权利要求的集合,用权利要求表的形式将各种权利要求改写成技术特征和权利要求的坐标表,也许是可行的,这将极大地改善人们对权利要求的理解。

机械产品专利撰写格式

机械 机械产品专利的权利要求树形表、五要素和三层次The Claim Tree Table Five Substantial Properties and Three Levels of Mechanics Product Patent 阅读: 129 背景颜色 发布: 2012-2-2 21:13:40 摘要 机械产品专利撰写难度很高,尤其在我国很多申请人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讲清楚的情况下,代理人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如何将申请人的技术方案表达清楚,而不是专注于如何撰写最合适的保护范围。传统的用树形图的方法整理机械产品专利的撰写思路的方法不适合当前采用电脑办公软件撰写专利的情况。现代办公条件下,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对机械产品专利进行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撰写前的结构分析,辅助以名称、结构、材料、位置和连接方式五种属性与组件、零件和部件三层次,撰写机械产品专利的技术方案变得清晰而且简单。 关键词:树形表层次连接方式零件部件 一、前言 专门研究一下如何将机械产品专利描述清楚非常有必要。 第一,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技术领域已经从电子信息技术转向了生物化学技术,但从我国的申请数量来看,机械领域的专利仍然数量最多。第二,我国排名前二十名的专利代理机构主要代理外内申请,外文的专利申请文件写得极为详

细,国内代理机构只需要付出翻译的劳动就可以了。但是我国国内专利申请人的水平普遍不高,很少有能力可以将自己的发明要点清晰地描述清楚的,专利代理人的工作首先是将申请人的技术方案理解清楚,然后才涉及如何将技术方案用文字定义清楚,最后才到如何确定最合适的保护范围的步骤。 基于以上两点,机械产品专利最多,申请人讲不清楚技术方案,专利代理人描述机械产品的功底便非常重要。现有的讲解专利撰写的书籍,绝大多数都建立在申请人的技术方案清楚和完整的基础上的,分析如何撰写权利要求,孰不知,在实际的专利代理工作中,将技术方案讲清楚却是更困扰奋斗在专利代理第一线的专利代理人们的关键问题。本文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将机械产品专利的技术方案清楚和完整地撰写的技巧。 二、树形表 树形图大家都知道,用一个类似树的图,从根部伸展开来,逐渐分支分叉,形成下一级结构,以此将机械产品的结构层次讲解清楚。树形图对于初入行的专利代理人有重要作用,但可想而知,无人愿意在写每一个专利的时候都要手动画一个树形表。现在都用电脑软件撰写专利,写专利不能脱离电脑,用树形表代替树形图,可以将专利代理人从画树形图的程序性工作解放出来,专注于技术方案本身。 实际专利代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申请人只提供了附图,甚至连附图也没有提供,只提供了机械产品的照片,专利代理人要根据照片或者实物绘图,机械产品的每个零件自行取名并分配附图标记,再根据申请人的口头描述整理技术方案,这才是绝大多数机械领域专利代理人的工作原生态。 以一个案件实例为例,讲解树形表的撰写。图1是申请人提供的一种吊车的原始图纸,图2是设置了附图标记之后的专利附图,图3是表达技术方案的树形图,其中列出了

机械设计专利范文

说明书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绣花设备领域,具体的是指一种改进针嘴的高速智能毛巾绣花机机头结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内设有互相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可上下运动的针杆、针嘴和压脚,所述针杆、针嘴和压脚的顶端分别与三个摆臂连接,三个摆臂可分别独立转动的连接至机座且同轴设置,三个摆臂由一凸轮驱动机构驱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针嘴结构进行改进,将原先的针嘴套装在针杆外侧的一体式结构,改进为针嘴与针杆等间隔设置的分体式结构,针杆与针嘴的运动互不影响,针嘴不再随针杆做旋转运动,且这种分离式的结构设计,更加有利于针杆的缓冲,避免了两者相互摩擦干涉和共振,降低了装配难度和加工难度。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进针嘴的高速智能毛巾绣花机机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结构,所述机座内设有互相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可上下运动的针杆、针嘴和压脚,所述针杆、针嘴和压脚的顶端分别与三个摆臂连接,三个摆臂可分别独立转动的连接至机座且同轴设置,三个摆臂由一凸轮驱动机构驱动,三个摆臂包括针杆摆臂、针嘴摆臂和压脚摆臂,所述凸轮驱动机构可转动的设置于机座,包括同轴固定在一起的三个凸轮,分别为驱动压脚、针杆和针嘴的压脚凸轮、针杆凸轮和针嘴凸轮,所述三个摆臂分别弹性的抵压三个凸轮的侧壁,所述针嘴通过针嘴夹头连接针嘴固定杆,针嘴固定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针嘴驱动轴固定连接,针嘴驱动轴的外侧设置有固定于机座的上下导向套,上下导向套之间设置有套装至针嘴驱动轴外侧且与第一连接件连接的针嘴复位弹簧,针嘴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固定于机座的针嘴固定杆导向套,针杆驱动轴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夹头,第一夹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针嘴摆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针嘴的高速智能毛巾绣花机机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增高电机,所述增高电机安装至机座,增高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增高曲轴旋转,增高曲轴旋转带动偏心轴托起三条摆臂与凸轮表面脱离。

专利说明书范本(包含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撰写格式)

说明书(撰写示例) 试电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

机械领域专利申请文件撰写.doc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和实用新型与发明专利的申请文件撰写比较 三、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一)专利申请文件及其作用 1.申请文件:申请人(发明人)社会 权益义务权益义务保护发明(由权利要求书确定) √√ 专利两大支柱公开发明 (由说明书实现)√√ 利用发明 自行实施 √√√ 使用发明 √√√ 他人实施 所以,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为专利核心文件。 专利法26条规定的申请文件: 1)请求书: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它事项(确立专利的主体和客体,列出提交文件清单)。2)说明书: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时,应有附图(公开发明)。 说明书摘要: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提供发明技术情报)。3)权利要求书: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确立保护范围)。4)其他附件:代理委托书(确立代理关系和代理权项)、费用减缓请求书、提前公开请求书、实质性审查请求书等。 2.申请文件的作用: 专利申请文件是一种法律文件,其主要作用是: 1)构成受理必要条件,启动审批程序; 2)向社会公开发明创造的内容,充分公开是授权的先决条件; 3)作为审查的原始依据; -1-

4)阐明申请人要求的保护范围; 5)批准授权后,作为判断侵权的依据。 (二)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1.撰写的依据: 1)专利法 2)专利法实施细则 3)审查指南 2.文件撰写工作步骤: 1).了解发明创造的实质及有关情报: (1)发明任务是什么;发明以前存在什么具体问题;发明打算解决什么问题;发明是否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2)发明人知道哪些现有技术; (3)发明的技术特征是什么;哪些技术特征对发明来说是本质的、是最重要的;发明人认为哪些要素的组合是创新的; (4)发明的具体效果;哪些方面超过现有技术,如性能、成本、可靠性; (5)能否进一步改进或改型,发明能否扩展范围; (6)实施方案,能否实现,有无样品。 2)排除专利不保护的发明 3)判断实用性(永动机、固定建筑物应即排除) 4)尽可能进行检索,判断新颖性和创造性 5)分析保护方式,确定申请哪类专利 6)分析发明的技术特征,确定所需的附图 7)撰写权利要求书(细则20—23) 8)撰写说明书(细则18) 9)检查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是否符合法规规定,内容披露与保护范围是否相适应。10)撰写说明书摘要(细则24条) 3.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 1)符合法规的规定(包括内容和形式) 2)发明内容披露与保护范围相适应(反映代理水平) 3)文字要求:符合格式,开门见山,简练流畅,逻辑清晰(基本要素) 4.举例: (1)一次性茶杯 (2)刮胡子刀片 (3)仿生筋肌蠕动式管内移动机构 -2-

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机械类)(1)

技术交底书模板(机械类) 技术联系人: 电话或手机: E-mail : ※请申请人按要求提供以下资料,并在红色括号内填写,谢谢发明名称: 简单而明了的反映发明的主题。例如:燃烧器、加工轴的磨削方法、一种加速齿轮 及其制造方法等。 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直接所属或直接应用的具体技术领域。—例如:本发明属于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本发明涉及工厂用的零件箱等。 探() 三、背景技术: 描述与本发明密切相关的现有技术「例如:现有市场上的产品的结构、原理、功能, 制作该产品的 工艺过程等,并指出现有技术相对于本发明来说存在有哪些缺点或不足之处;最好还能提供理解本发明 内容所需的其他背景知识,例如:已经公开的论文或专利文献、现有技术的原理图等。请注意,由于代 理人未必精通本领域,即使是领域内公知的常识,也请做出必要的介绍。

四、发明的目的及亮点: 指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目的,或者说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 所存在的什么缺陷。 探() 五、附图: 探() 六、技术方案(产品类)描述(重点): 对照提供的附图,并引用附图中的标号,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机构或装置中与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的相关联的组成部分,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必要形状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丨 主要描述本技术方案的结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位置及连接关系。 例如:本装置包括X、XX、XXX三个部件,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及连接关系是:X与XX的上表面铰接,XX螺接在XXX的开口上;其中XXX的边缘上还设有XXXX,所述 XXXX的形状为圆形,其中X的作用是……,XX的作用是……,XXX的作用是……,XXXX

的作用是……。注:如果是几个部件的组合连接所形成的功能,只需阐述组合连接的功能即可。 探() 还应继续描述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动态工作过程或使用方法。应结合本技术方案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式进行描述。 探() 七、技术方案(方法类)描述(重点): 技术方案采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即可,但应避免错误以及不对应,把该方法中涉及 到的装置,结合附图,对该装置的结构、原理进行说明。对装置进行说明时,还应与附图中的标号对应。 对该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时,应体现该方法中各步骤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并详细列出温度、浓度、压力、湿度等工艺条件的参数值。 例如:一种方法,其步骤为:a、 ; b、 ; c、。 探() 八、技术效果: 、,I ?、、+ : 注意:

01-机械类专利撰写模板地大

填写说明:如申请发明或由代理机构申请实用新型,只需填写第四部分-说明书即可;如需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做实用新型电子申请,请将各个部分填写完整。 注:以下黑色部分为需要撰写的材料,红色部分为“交底撰写要求”,绿色部分为“参考样本”。 一、说明书摘要 本发明(实用新型)公开/涉及了一种XXX 简要写明发明(实用新型)的名称、技术方案的要点以及主要用途,尤其是写明发明内容主要的技术特征(机械构造和/或电连接关系),获得的有益效果。 注意:字数不超过300字。 示范性举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夯实机,包括机壳、压板体、电磁铁、行程开关及小车,压板体由四根压杆连接中间平盘和压头组成,四根压杆上有金属导轨,金属导轨还作为导线为中间电磁铁供电;顶部电磁铁焊在顶盖下,中间电磁铁装在中间平盘与托盘之间;底部电磁铁焊在外壳筒底部;外壳筒内壁安装有行程开关,外壳筒壁上有孔引出导线与电源控制器连接;外壳筒由金属连接套上连接法兰与小车固连。顶和底部电磁铁中接直流电,中间电磁铁中接交变的方波电流。本发明利用电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原理,采用三块电磁铁结合行程开关完成夯实机下冲和上回过程。本发明结构简单,易控制,可实现震动夯实和冲击夯实功能,具有冲击频率、震动幅度可调和拓展性强的特点。”

二、摘要附图指定一幅最能从整体上反映本发明的图。 示范性举例:

三、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主题名称),其特征在于:(其特征是:)。 (独立权利要求:前序部分+特征部分,前序部分=本发明主题名称+与现有(或接近)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必要:是指缺少了就不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特征部分=区别于现有现有技术的必要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题名称),其特征在于:。 (从属权利要求:引用部分+特征部分,对引用的权利要求作进一步要求)权利要求书由一组权利要求(权项)组成,一份权利要求书至少有一项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中所描述技术特征的总和是该发明的技术方案。 示范性举例: “1.一种电磁夯实机,包括机壳、压板体、电磁铁、行程开关及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由顶盖和外壳筒组成,外壳筒的底端设有一个圆形凹槽的底,外壳筒内壁固定有导向孔;所述的压板体由中间平盘、压头和四根压杆组成,四根压杆连接中间平盘和压头,压头在压板体最下端;所述的电磁铁由顶部电磁铁、中间电磁铁和底部电磁铁组成,所述的顶部电磁铁固定在顶盖下,中间电磁铁安装在压板体的中间平盘与托盘之间,并固定在中间平盘下;底部电磁铁通过套筒凸缘焊接在外壳筒底端部有圆形凹槽的底上;外壳筒内壁设有行程开关;所述的行程开关安装在外壳筒内壁对应中间平盘移动范围内的两端,通过行程开关限制中间电磁铁的移动范围及改变中间电磁铁的通电电流方向;四根压杆在导向孔内对应移动范围的杆上设有金属导轨,金属导轨还起到导线作用为中间电磁铁供电;外壳筒壁上开有小孔用来引出通电导线,外壳筒外部设有金属连接套,通过金属连接套端部的连接法兰与小车前端的小车连接柱端部的法兰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小车上安装有控制夯实机运行的电源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电磁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中间平盘和压头的四根压杆穿插在设置在外壳筒内壁的导向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电磁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孔内的四根压杆在对应移动范围的杆上设有金属导轨,金属导轨由内部绝缘层和外部导电介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电磁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电磁铁和底部电磁铁中连通的电流是直流电,顶部电磁铁上部为 S 极,下部为 N 极;底部电磁铁的上部为 N 极,下部为 S 极;中间电磁铁中连通的是大小不同和方向交变的方波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电磁夯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电磁铁中连通的电流大小不同和方向交变的方波为正电流大、时间短,负电流小、时间长的方波电流。”

机械产品的专利撰写

机械产品的专利撰写 机械产品专利撰写难度很高,尤其在我国很多申请人没有能力将自己的发明创造讲清楚的情况下,代理人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如何将申请人的技术方案表达清楚,而不是专注于如何撰写最合适的保护范围。传统的用树形图的方法整理机械产品专利的撰写思路的方法不适合当前采用电脑办公软件撰写专利的情况。现代办公条件下,采用电子表格的方式对机械产品专利进行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撰写前的结构分析,辅助以名称、结构、材料、位置和连接方式五种属性与组件、零件和部件三层次,撰写机械产品专利的技术方案变得清晰而且简单。 关键词:树形表层次连接方式零件部件 一、前言 专门研究一下如何将机械产品专利描述清楚非常有必要。 第一,虽然欧美发达国家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技术领域已经从电子信息技术转向了生物化学技术,但从我国的申请数量来看,机械领域的专利仍然数量最多。第二,我国排名前二十名的专利代理机构主要代理外内申请,外文的专利申请文件写得极为详细,国内代理机构只需要付出翻译的劳动就可以了。但是我国国内专利申请人的水平普遍不高,很少有能力可以将自己的发明要点清晰地描述清楚的,专利代理人的工作首先是将申请人的技术方案理解清楚,然后才涉及如何将技术方案用文字定义清楚,最后才到如何确定最合适的保护范围的步骤。 基于以上两点,机械产品专利最多,申请人讲不清楚技术方案,专利代理人描述机械产品的功底便非常重要。现有的讲解专利撰写的书籍,绝大多数都建立在申请人的技术方案清楚和完整的基础上的,分析如何撰写权利要求,孰不知,在实际的专利代理工作中,将技术方案讲清楚却是更困扰奋斗在专利代理第一线的专利代理人们的关键问题。本文的内容是关于如何将机械产品专利的技术方案清楚和完整地撰写的技巧。 二、树形表 树形图大家都知道,用一个类似树的图,从根部伸展开来,逐渐分支分叉,形成下一级结构,以此将机械产品的结构层次讲解清楚。树形图对于初入行的专利代理人有重要作用,但可想而知,无人愿意在写每一个专利的时候都要手动画一个树形表。现在都用电脑软件撰写专利,写专利不能脱离电脑,用树形表代替树形图,可以将专利代理人从画树形图的程序性工作解放出来,专注于技术方案本身。 实际专利代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情况是申请人只提供了附图,甚至连附图也没有提供,只提供了机械产品的照片,专利代理人要根据照片或者实物绘图,机械产品的每个零件自行取名并分配附图标记,再根据申请人的口头描述整理技术方案,这才是绝大多数机械领域专利代理人的工作原生态。 以一个案件实例为例,讲解树形表的撰写。图1是申请人提供的一种吊车的原始图纸,图2是设置了附图标记之后的专利附图,图3是表达技术方案的树形图,其中列出了本吊车的所有零件,以及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技术方案是吊车安装在上层楼层结构楼面01与安装楼层结构楼面02之间,吊车本身包括上层楼层固定件11、悬吊装置2、支撑梁3、安装楼层固定件12、轨道4和电动葫芦5;其中悬吊装置2又包括卡环22、钢丝绳21、钢丝绳夹23和花篮螺栓24,支撑梁3又包括耳板35和连接钢板34。图3的树形图在结构上自然是清楚的,但其缺点在于使用电脑软件画出合适位置的方框非常繁琐,再向方框内填写文字更是麻烦,而且树形图只能描述各个零件的逻辑层次关系,但不能在树形图中标记每个零件的技术特征,例如“上层楼层固定件11可为固定于预埋件的铁码,也可为预埋件本身”,这样的技术特征在树形图中不方便用文字进行标记。

机械类专利申请

机械技术领域的技术交底书 发明/实用新型创造涉及一种结构、机构、系统或装置,则交底时应提供: 机构或装置的名称:例如一种……装置(不超过25个字) 现有技术及其不足: 首先介绍一下与本发明/实用新型最接近的现有的机构或装置,即一般性结构,可以说明其主要结构及作用原理,同时指出这种现有技术的结构原理所存在的缺点或不足之处。 可以引用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或专利文献,并指明其出处。 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提供现有技术的附图,并在说明其结构原理时对照该附图。 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目的:指出本发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目的,或者说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什么缺陷。 附图:提供本发明/实用新型的机构或装置的附图,附图可以有多幅,要求能够清楚表达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结构。附图可以是工程装配图、六视图(主视图、后视图、右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仰视图)、立体示意图、剖视图、局部放大图、局部剖视图、零件图等,能说明问题即可(有时候只有一幅图也行),附图中应该对其组成部分、结构特征(如孔、槽、凸台等)等要素引出标号,以方便在文字描述部分引用这些标号进行说明。附图提供图片的(jpg、pdf等格式),需

要会死黑白色线条图,不能有颜色和图案,不能标注尺寸和公差,电子版的最好以AutoCAD格式提供。 详细描述本发明/实用新型的机构或装置:对照提供的附图,并引用附图中的标号,详细说明本发明/实用新型的机构或装置中与发明/实用新型目的相关联的组成部分,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必要形状及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位置关系、连接关系、配合关系、相互作用关系等。可以给出各部分的名称,详细描述各部分都起什么作用,可以指出其中属于发明点的部分是哪些,哪些是最重要的发明点。说明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结构A通过结构B控制结构C实现……技术效果),使用方法(用于……,其中可以对媒介的运动过程做进一步描述,例如管道中水、气体的流向),涉及运动部件的可以说明其动作过程(从起始位置运动到中间位置,有……效果,运动到终结位置,有……效果)。 本发明/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说明由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结构所决定的有益效果或优点,如克服了缺点、增加了功能、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易于制造、故障率低、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便于操作等等。(可参考现有技术的不足和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目的)

2020年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撰写稿模板

说明书 发明名称 [不得超过25个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 [指出本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是指对本技术方案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此问题和缺点是本技术方案所要解决针对的缺点,不涉及现有技术其它的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明名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与权利要求对应,暂时不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有益效果:是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它是由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技术特征产生的必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 图2是图。 图中,1.,2.,3.,4.,5.,6.,7.,8.,9.,10.。 [附图说明:应写明各附图的图名和图号,将附图中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列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部分: [对照附图,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对技术特征给予详细说明,达到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实现的地步。 机械产品应描述包括的各个零部件、零部件之间的位置或连接关系和整体结构关系; 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 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 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 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号、功能等。] 第二部分: [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 第三部分:

专利说明书范文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范文 时间:2009-8-11来源:admin 作者: admin点击:691次 上海钟涛律师 细分标题有 1 技术领域 2 背景技术 3 发明内容 4 附图说明 5 具体实施方式 6 评价 案例 说明书(撰写示例) 试电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置。]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尤其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

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撰写模板

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撰写模板

————————————————————————————————作者:————————————————————————————————日期: ?

说明书 专利名称(1、名称应简明、准确的表明发明或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主题名称和类型;2、采用本技术领域通用的技术名词,不要使用杜撰的非技术名词;3、不得使用人名、地名、商标、型号或者商品名称,也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4、有特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应在名称中体现;5、不得超过25个字,化学领域最多40个字,写在首页居中位置;6、尽量避免 写入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区别技术特征。) 技术领域(应指出本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1、一般说来,可按国际分类表确定其直接所属技术领域,尽可能确定在其最低的分类位置上;2、应体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题名称和类型;3、不应包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区别技术特征。) 本发明或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产品及其不足,公司要求至少写一页,这也是为了充分说明现有技术,从而更好的引出所写专利申请) 应对申请日前的现有技术进行描述和评价,即记载申请人所知,且对理解、检索、审查该申请有参考作用的背景技术。 要引用几篇较接近的对比文件,至少要引证一篇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它们可以是专利文件,也可以是非专利文件。 (一)通常对背景技术的描述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1、注明其出处,通常可采用给出对比文件或指出公知公用情况两种方式; 2、简要说明该现有技术主要结构和原理; 3、客观地指出存在主要问题,切忌采用诽谤性语言。 (二)背景技术部分所引证的文件应满足下述三个要求: 引证文件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引证文件应当是公开出版物,除纸件形式外,还包括电子出版物等形式。 2、所引证的非专利文件和外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应当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所引证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公开日不能晚于本申请的公开日。 3、引证外国专利或非专利文件的,应当以所引证文件公布或发表时的原文所使用的文字写明引证文件的出处以及相关信息,必要时给出中文译文,并将译文放置在括号内。 例如: 1、专利文件(文件号)提出了一种……,其主要技术方案是……,但是本方法的缺点是……。 2、……年,谁在……刊物上发表的……,介绍了一种……,但是本方法有……的缺点。 …… 发明(或实用新型)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二、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三、对照现有技术写出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或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等问题。 或,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示例

说明书(撰写示例) 磁能发电装置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不得超过25个字,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所属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能发电装置,尤其是能利用磁能转化得到发电的效果。 [所属技术领域: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但是,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应产生电势,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可以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此外,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引证文献、资料的,应写明其出处。]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该试电笔不仅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绝缘外壳中,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氖管启辉,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则氖管不启辉,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因其内阻小,接入分流电阻几乎不降低被测物带电电位,则氖管保持启辉,达到能够区别安危电压的目的。 [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对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集合。技术措施通常是由技术特征来体现的。技术方案应当清楚、完整地说明实用新型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技术方案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时应说明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撰写技术方案时,机械产品应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体结构关系;涉及电路的产品,应描述电路的连接关系;机电结合的产品还应写明电路与机械部分的结合关系;涉及分布参数的申请时,应写明元器件的相互位臵关系;涉及集成电路时,应清楚公开集成电路的型

机械领域专利文件撰写

机械领域专利文件撰写 ——产品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一、撰写前的准备 1、理解发明创造:构造、原理、功能的实现 2、确定保护类型和主题(主题包含主题类型和主题落脚点) 2.1从应用范围考虑 2.2从诉讼取证考虑 二、确定最接近的对比技术 1、了解技术现状 2、从功能和特点初步拟定专利解决的技术问题 3、根据初拟的专利解决的技术问题确定最接近的对比技术 三、确定发明目的 1、一个或几个 2、多个目的下的单一性问题 3、将核心技术作为主要保护对象,次要技术作为辅助保护对象,形成专利群 四、确定必要技术特征 1、全部:非全部,则没有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技术方案,细则21 2、必要:非必要,则多余指定,缩小保护范围 3、与发明目的有关:非有关,则不够清除简要,细则20 五、撰写权利要求书 1、特征的内容形式:构造,包括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 2、撰写顺序 2.1实现主要目的的手段作为独立权利要求 2.2实现次要目的手段、实现其他优点的手段,以及对实现主要目的、次要目的和其他优点的手段的进一步限定作为从属权利要求。 3、适当划界,不能把区别特征写进前序部分 4、特征的组织顺序 3.1依产品构成顺序,如反应釜(外到内) 3.2依产品工作顺序,如异形钻头(后到前)、纺丝机(前到后) 3.3依产品位置顺序,如检查井(上到下) 5、适当概括 4.1对产品功能单元作大致划分,如传动机构、驱动机构、机架 4.2功能定义,如模具落料机构的顶杆 4.3不能省去必要特征,如移动钻具的支撑脚 4.4体现创新点,如从40°改进为47°,不能概括为41~48°。

六、其他形式要求 实例 说明书 壳体式三级传动增力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动扳手,特别是一种采用行星轮系工作原理设计而成的壳体式三级传动装拆螺钉螺母的增力扳手。

专利标准格式模板

说明书( 撰写示例) 试电笔 *[实用新型名称应简明、准确地表明实用新型专利请求保护的主题。名称中不应含有非技术性词语, 不得使用商标、型号、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称等。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完全一致, 不得超过25个字, 应写在说明书首页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置。] [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 说明书应对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能够再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解决其技术问题, 并产生预期的技术效果。说明书应按以下五个部分顺序撰写: 所属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创造内容;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写明标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示电压存在的试电装置, 特别是能识别安全和危险 电压的试电笔。 [所属技术领域: 应指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 公知的试电笔构造是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 人手接触手触电极, 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 氖管启辉, 表示被测物带电。可是, 很多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带有对人体有危险的触电电压, 仅表示分布电容和/或正常的电阻感

应产生电势, 使氖管启辉。一般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给检测漏电造成困难, 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背景技术: 是指对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技术, 能够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背景技术是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说明, 它是作出实用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另外, 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 引证文献、资料的, 应写明其出处。] 创造内容 [创造内容: 应包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为了克服现有的试电笔不能区分有危险的触电电压和无危险的感应电势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电笔, 该试电笔不但能测出被测物是否带电, 而且能方便地区分是危险的触电电压还是无危险的感应电势。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是指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应当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 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写明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也能够进一步说明其技术效果, 可是不得采用广告式宣传用语。]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绝缘外壳中, 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和手触电极电连接, 设置一分流电阻支路, 使测试触头与一个分流电阻一端电连接, 分流电阻另一端与一个人体可接触的识别电极电连接。当人手同时接触识别电极和手触电极时, 使分流电阻并联在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手触电极电路测试时, 人手只和手触电极接触, 氖管启辉, 表示被测物带电。当人手同时接触手触电极和识别电极时, 若被测物带有无危险高电势时, 由于电势源内阻很大, 从而大大降低了被测物的带电电位, 则氖管不启辉, 若被测物带有危险触电电压, 因其内阻小, 接入分流电阻几乎

专利说明书范文

专利说明书范文 一、现将本文书的制作要点介绍如下: 1.说明书中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内容的描述务必做到清楚、完整。 2.写作应符合注意事项中所列各项要求。 二、格式: 说明书 注意事项 一、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必须提交说明书,一式两份怔、副本各一份)。 二、说明书应当打字或者印刷,字迹整齐清晰、黑色,符合制版要求,字高在0.3厘米至0.4厘米之间,行距在0.3厘米至0.4厘米之间。说明书首页用此页,续页可用同样大小和质量相当的白纸续写。纸张纵向使用,只限使用正面,四周须留有空白:左侧和顶部各2.5厘米,右侧和底部各1.5厘米。 三、邮寄申请文件不得折叠。 四、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中请的说明书,除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性质需用其他方式和顺序说明的以外,应持下列顺序撰写: 1.发明或者实用新别名称,该名称应与请求书中的名称一致; 2.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 3.就申请人所知,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参考作用的现有技术,并且引证反映该项技术的文件; 4.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目的; 5.清楚、完整地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内容,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6.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或者积极效果; 7.如有附图,应当有图面说明; 8.详细描述中请人认为实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有附图的应当+照附图。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有化学式或数学式,但不得有商业性宣传用语。

五、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名称居中。名称与正文之间空一行。 三、举一范例供制作时参考: 说明书 收折式抽水坐便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居室卫生设施,特别是一种卫生间用的收折式抽水坐便器。 现在的坐便器(抽水马桶),均为落地式的固定结构,因其所占用的面积和空间较大,故难以在小型卫生间内使用,并且存在结构笨重,维修更换不便, 妄装运输麻烦等缺陷,致使在1平方米左右的卫生间内,为保留淋浴功能而均使用蹲式便坑,不但造成卫生间地面不平整,而且也影响老弱病残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简便实用、方便灵巧的收折式抽水坐便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在保证抽水式坐便器的使用功能和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缩小坐便器在非使用状态所占用的面积和空间,满足小型卫生间的使用需要,同时又具有折收灵活方便之特点。本方案主要由坐框、坐盆架和盆体构成,同时配置了由活动连杆和支撑件构成的收折支撑机构。所述的盆体为一可折叠的软盆体,其上口固定在坐盆架内,其下口接有水封和排污接口,以防止盆底间底水的反溢,排污接口可直接与卫生间的主排污管连接,便于安装;所述的坐盆架内设有环形溢流式分配通道,并与进水管道或水箱连接;所述的活动连杆对称设在坐框和坐盆架的两侧,并分别与它们作动配合联接,其中,与坐框作前旋限位连接,以满足收折需要;所述的支撑件可设在坐盆架的前侧或后侧,以保证架体在使用状态时的撑力稳定。鉴于以上设计,本方案的坐盆架可上提作逆时针向收折和下拉作顺时针向展开工使用状态,井由支撑件保证其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盆体为一可收折的软盆体,并具有用活动连杆和支撑件构成的收折支撑机构,所述的活动连杆分别与坐框和坐框艇两侧作动配合联接,所述的支撑件设在坐盆架的前侧或后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有效地缩小了坐便器在非使用时的占用面积和空间,从而可适用于小型卫生间的使用,既可提高卫生间的有效使用面积,又可以满足老弱病残者的使用。本方案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收折灵活方便、安装维修容易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田2为实施例1附图。图3、图4为实施例2附图。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括坐框1、坐盆架2、盆体3、水封4、排污

机械领域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

机械领域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技巧 主要容 撰写申请文件的准备工作 机械领域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的撰写 机械领域专利申请说明书的撰写 撰写实例分析 专利申请前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判断是否存在明显不能获得专利保护的主题 判断是否包含充分公开发明所需的实质容 确定申请专利的类型及要求保护的主题类型 分析梳理要求专利保护的主题 排除明显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主题 初步判断所涉主题是否可以合案申请 把握申请时机 判断是否存在明显不能获得专利保护的主题 1、是否符合法2条关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定义 2、是否明显属于法5条或法25条排除的主题 3、是否明显不具备法22条4款规定的实用性

判断是否包含充分公开发明所需实质容 1、专利制度是一种以公开换取保护的制度 2、法第26条3款明确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做 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 3、实用性和说明书的充分公开没有必然的联系 确定申请的类型及要求保护的主题类型 1、确定申请专利的类型(发明/新型) 发明专利申请可以要求保护产品/方法;需实质审查、权利 相对稳定、获权周期相对较长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只保护产品/不保护方法,只需初步审 查、权利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或周期相对发明专利申请较短2、确定要求保护主题的类型 对每项技术主题,根据其实质容确定属于产品发明还是方法 发明。 如果确定的保护客体是方法,只能申请发明专利 如果确定的保护客体是产品,而且是从结构和、或形状对其 作出改进,那么既可以申请发明专利,也可以申请实用新型 专利。 分析梳理要求保护的主题

分析梳理每项主题的技术特征构成: 对产品权利要求而言,技术特征通常包括产品的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等。 对方法权利要求而言,技术特征通常包括涉及的方法步骤以及所采用的工艺手段等。 如果技术交底书中公开了多个主题,需分别进行分析。 排除明显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主题 为了能够尽可能准确的确定发明创造的创新点,撰写一份保护围合适的权利要求书,通常还应当对与技术交底书中的主题相关的现有技术进行检索和分析,排除明显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的技术主题或者其中的改进方案。 初步判断所涉主题是否可以合案申请 判断技术交底书中的几项主题是否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若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则可以合案申请;若不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则应当告知委托人,这些主题不符合《专利法》第31条的有关规定,不能合案申请,否则有可能会拖延审批程序。 把握申请时机 先申请原则(同样的发明创造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技术成熟程度(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也就是新的技术构思、美学构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