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篇一:八年级物理全册 6.1 力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6.1力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建立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会解释一些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知学习

(一)力是什么

阅读课本101—10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课本101页图6-1中的力现象,找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力的产生至少需要几个物体?

2、试举出生产和生活中有力存在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出力的概念并认识力的符号。

4、在上面的事例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思考与辩析:

1、一个物体是否能产生力的作用?

2、物体不接触能否产生力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点拔:

产生力的条件:一是要有两个物体;二是两个物体之间一定要产生相互作用,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这种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力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用左手击打右手,你有什么感觉?

2、用手挤压或拉伸弹簧,你有什么感觉?

3、用两手拉伸橡皮筋,你有什么感觉?

4、把条形磁铁的两端相互靠近,你发现了什么?

5、把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一起,相互挂弹簧测力计,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

在有力产生的情况下,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_。举例关于力的作是相互的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1

篇二: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册)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温度和温度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重难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自主学习】

(一)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P47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

水和冷水中,然后两只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完成后小组讨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

(二)温度计:阅读P47“温度计”部分,然后进行试验:自制温度计。试验完成后,回答: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__(选填大或小),这就是___现象。

3、把手捂到温度计的液泡上,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

理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总结:

(1)温度计的构造: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

制成的。

(三)温度计的刻度原理:阅读P48“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注意:体会一下摄氏温度规定的含义:

如果现在你手里有一支没有画刻度线的温度计,需要你用摄氏温度将刻度线画上,具体的操作方法: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液面稳定后,在液面位置记下0,然后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沸水中,因为液体受热膨胀,液面会上升,待液面温度后,在液面位置记下100,然后把从0到100的长度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代表1℃,记0的位置代表0℃,记100的位置代表100℃。并且还可以利用每一份的相同长度画出0℃以下和100℃以上的刻度。

(3)“-15.6℃”读作:或。

(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我国最高气温是_______,最低气温

是_______,

4.思考并讨论:如果要给我们自制的温度计刻上刻度,如何刻呢?

(四)常用温度计:阅读P49-P50“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

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

(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上不要,下不要侧不要碰。小组讨论: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相平。

(4)

3.体温计的量程是到,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

四、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五、达标检测:

1、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A.-4℃ B.-6℃. C.6℃D. 16℃.

2、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是38.8℃,仅用酒精擦拭后就给正常人和39℃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的体温计示数分别为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C.体温计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88℃.

4、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

5、.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____

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6.-20℃的正确读法是()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7.冬天,北方的气温最低可达-40℃,为了测量那里的气温应选用()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以上两种温度计都可以

D.以上两种温度计都不行

8.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

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36.90℃和38.60℃

B.37.50℃和38.60℃

C.36.90℃和

37.50℃D.37.50℃和37.50℃

9、体温计使用后消毒方法正确的是()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B、放在沸水中煮 C、用医用酒精檫拭D、用清水冲洗

10.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在于。

11.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温水的实际温度为。

12.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____ _ __

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1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右图中甲、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水的温度是℃。

A C B

14、如下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

计_______ 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比0℃的水冷

B 可以用体温计测出开水的温度

C 寒暑表是用来测温度的

D 用体温计可以测出35℃以下的温度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B.-20℃的冰比-15 ℃的水温度高 C.不能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使用前若示数在35℃以上应先甩几下

2

9————————————————————————————————————————————————————————20XX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自主学习:

一.问题引入:

1.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

2.自然界中物质存在三种状态,且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其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 .

3.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

二、认识晶体(看课本95页完成下题)

(1)你认识的晶体有、、、。

非晶体有、、、。

三.探究物质的熔化、凝固特点:

1、铜工艺品和玻璃工艺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铜和玻璃分别属于和

猜想:晶体和非晶体可能有(相同或不同)的熔化规律。

2.设计进行实验研究冰块(或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

1、注意:实验时,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

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布铺盖。

2、照图5-2-5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进行试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

(1)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横杆、铁夹)、、试管、碎冰。

(2)组装实验装置时,试管用铁夹固定,位置尽可能低;根据试管的高度、温度计的长度固定。

(3)将适量的碎冰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冰的状态

化图象。

3.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烛蜡熔化时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4.图2中 A为晶体B为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总结:问题1:晶体在时的温度叫

做。晶体熔点(选填有或没有),

非晶体熔点

问题2: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

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时的温度叫

做。晶体凝固点(选填有或没有),

非晶体凝固点。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

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我们可以根据它

来鉴定物质。

问题3:熔化需要(选填吸热或放

热),凝固需要。

3 9————————————————————————————————————————————————————————20XX

【课堂展示】

1.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

有: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

信息二:

信息三:

2.如图右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放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

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并解释为什么?

A.试管内冰块不会熔化

B.试管内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保持0℃

D.烧杯内水温高于0℃

3.

(1(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无法使用;(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

4.

(2)

5.小玉漫步在雪后的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猜想:含盐越多凝固点越(高/低);

设计进行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箱门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聚:①在杯中装相同质量的水,分别加质量的盐;

②将烧杯置于;③观察温度计,记录的温度.

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

归纳分析: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6.用钢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7.在下图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8.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9.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我正在).;

10.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利用了 .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利用了.

11.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晚上气温将继续下降,这可急坏了橘子场主,因为严寒的天气可能毁掉一年的收获.怎么办?农场主只好吩咐他的工人给橘子树喷水,随着气温降低,水结成了冰,橘子保住了.请你说说农场主这样做的物理原理.

(1)此物质一定属于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开始加热8分钟时,物质处于态;

(3)在右图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5.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5

)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

8.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

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4 9————————————————————————————————————————————————————————20XX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了解汽化和液化是互逆过程。

2、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图象。

4、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预习自学:

1、物质由____态变为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和两种方式。

2、蒸发时需要(吸热/放热)。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实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家中观察烧开水,了解水沸腾前、沸腾时的声音及气泡的大小变化。

沸腾前的声音,沸腾时的声音。

沸腾前的气泡,沸腾时的气泡。

5、水沸腾时 (需要/不需要)吸热,水的温度(升高/不升高)。l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探究学习:

一、小实验引入课题:

教师用酒精棉球在黑板上写“汽化”两个字,一会儿黑板干了。黑板上的酒精哪儿去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汽化

列举出生活中类似于“酒精跑到空气中” 的汽化现象:

总结:一、汽化

1、定义:物质由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_态。

2、汽化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蒸发

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

(1)在自己手背上涂些酒精,然后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

答:酒精由 ______态变为______态,涂酒精处感觉

________。

说明:1、酒精发生了________现象; 2、酒精蒸发需要

___________。

(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并停留一会儿,示数__________(是/否)变化;再把温度计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1、酒精内部__________(有/没有)

发生蒸发现象;2、蒸发______(有/没有)吸热致冷作用。

总结:二、蒸发

1定义:只在__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发生得_________(缓慢/急剧)。

3蒸发需要_____热,有致冷作用

4蒸发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得出这个结论,还要综合前面举的例子)

活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看展示图片猜想,湿衣服要快速晾干的话,可以有哪些方法?

________(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________(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_______(加快/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控制变量法)

总结: 5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看“生活物理社会”分析坎儿井的作用:减少输送过程中水的_______和_________。

四、沸腾

活动:观察水的沸腾(学生分组实验)

1.看问题,思考并作出你的猜想。

a 沸腾是不是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内部发生吗?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沸腾需要吸热吗?猜想:_____________。

d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e.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2.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如右图)以及注意点:

用石棉网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烧杯中倒小半杯温水即可;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杯壁;杯口盖一张纸以减少热量散失。

(4)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

(5)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

5 9————————————————————————————————————————————————————————20XX

篇三: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导学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知识的大门》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侯富吉

学习目标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3.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新课导学]

导言: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一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1.物理研究什么

课本图1一1中所列举的现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也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们分别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其实在生活中,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现象还很多,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引导学生,并指出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一些是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指出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若学生发言涉及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也给归类,说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这些物理现象现在我们还不能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不

仅能解释这些现象,也能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2.物理是有趣的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自然是欢畅的。在这众多的谜中,有许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仅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展示一些简单而又效果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一:学生实验

请同学们将一长纸条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钢笔帽立在纸条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纸条从笔帽底下抽出来,但要保证笔帽立在原地不动。(有的同学慢慢地拉动纸条,笔帽倒了或是笔帽跟着纸条走。)教师演示:快速抽动纸条笔帽立在原地。

为什么要快速抽纸条。才能休证笔帽不动。而慢慢地拉动纸条不会成功?这就是物理研究的内容,今天我们暂不研究,但我们毕竟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成功。

实验二:惯性(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

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质量与密度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物体中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所含物质多少也不同。本类型除了要求理解质量这一属性外,重点是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节天平时的区别。 归纳总结: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此类试题中除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外,还经常从考查实验步骤及方法入手,分析实验误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质量及其测量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B ) 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块质量的实验情景,小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请你指出小宇操作中的错误: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纠正错误后,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 知识板块二密度及其测量 3.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C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4.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41g,已知其中铜的质量为89g。如图所示,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2.6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表面状况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全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 (详细知识点解析,绝对精品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 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教案

第九章浮力 科学内容要求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述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浮力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

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情分析】 第一节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学习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 108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沪科版)

6.2 怎样描述力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 复习引入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下面我们 来回忆一下。1.什么是力? 2.力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效果? 提问:对于力,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板书:一.影 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二.力的单位: 三.力的示意图: 引入:这些问题都是关于力的描述的知识,下面我 们大家共同合作来学习 回顾上节课内 容,整理回答。 思考讨论,整理 回答。 激发学生 学习物理 的兴趣。 一、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结合教材图 6-7所示情景及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 学生讨论,举 手回答 使学生认 识物质、 物体的区 课题怎样描述力授课人 时间2015年11月30日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具体的感受。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力有一定的认识了,尤其是结合了生活经验后会有大量的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进而推出力的三要素,并结合光线的处理得出力的示意图这一处理抽象概念的方法。力学的知识看似比较容易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体验和归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能 用力的体的受力;培养学生表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 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体验,养成乐于探究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困难;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 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 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1.力的三要素及单位; 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能用力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学习方法指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资源及媒体1. 拉力器、钩码、木块、钉子、羊角锤等。 2.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 1 学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课题 6.1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教学 准备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提问: 1.用多媒体显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现象,如: “推箱子”“敲铁钉”“踢球”“火车进站”,提出亚里士多 德的观点 2.提出伽利略的观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 同,但又各具一定道理的观点 活动二:猜想: 1.针对问题学生充分思考,小组讨论,并说明各组的猜想及理由 2.教师统计分类 活动三:设计实验: 1.针对猜想,根据新提供的实验器材,个人思考如何设计 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小组讨论后写出简单的步骤 活动四:进行实验: 1.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要求每组学生确定其工作要求,力求各负其责;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2.观察并如实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及时记录在实验过 程中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 活动五:分析论证: 1.思考、讨论、回答: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各组分析概括实验新得的结论是什么?最后师生一起得 出牛顿第一定律

活动六:评估与交流: 1.回顾、分析你的探究过程,哪些问题还不清楚操作中 有没有失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2.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 活动七:巩固加深:1.完成实验报告 2.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作业 巩固本节课知识点,预习下节课知识点 布置 通过实验、然后合理外推、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课堂 总结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物理全套教案

2017-2018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全册物理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套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 能独立思考, 勇于有根据地怀疑, 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 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 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 群星闪烁, 它们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 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 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 是闪电在前, 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 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 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 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 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 高耸人云, 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 为何平地而起, 直冲云霄, 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 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 惊心动魄, 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 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 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 希望今后再接再励, 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 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 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 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 108m/s, 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 所以, 我们是先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 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日, 《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 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 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1月4日凌晨3时左右, 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 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 科考队到达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 雪突然停了, 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的积雪, 茫茫无涯. 然而, 过了20分钟左右, 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上卸下器材设备, 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 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 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 一眼望不到边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进行实 验与数据收集猜想与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 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1km=1000m、 1m= 10 dm = 10 ㎝ = 10mm= 10μm= 10nm 236 9换算: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1h=60min=3600s 1s= 10ms= 10 μm 3 6换算: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 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 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 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 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 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 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 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 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 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4教案

时间:__年_月_日第_周星期_总课时_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Array【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教学准备】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实验讨论设计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4、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引入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1、 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 2、 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3、 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4、 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5、如何使用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 (2)设计并进行实验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 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归纳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螺母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 1; (3).用细线悬吊着螺母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 2; (4). 螺母的密度12V V m -=ρ (5)、对照密度表,螺母可能是哪种金属 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进行实验并且处理数据 交流与评价 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水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 1; (4).盐水密度V m m 1-=ρ 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求质量 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由密度公式 ,可以得出 ,,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 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 ,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 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三).讲解例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