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乡村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B)。 -

A、农业社会学

B、乡村社会学

C、乡村经济学D农业推广

2.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C)。

A.日本 B.中国 C.美国D.欧洲

3.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系统的乡村社会学研究报告——《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的作者是(D)。A.亨德森 B.巴特菲尔德 C.萨姆纳 D.加尔平.

4.在我国最早的乡村社会学研究的标志是(A)。

A.《中国乡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

C.《乡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5·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书是(C)。

A.《中国乡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B.《华南乡村生活》C.《乡村社会学》 D.《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6.在实际研究乡村并作出理论性总结方面,对我国乡村社会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D)。

A.杨开道 B.李景汉 C.吴文藻 D.费孝通

7.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乡村和解决乡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

A乡村建设运动B.新文化运动C.新生活运动D.:fr ill运动

8.乡村建设运动的最有名的是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其领导者为( D )。

A.杨开道李景汉 B.李景汉吴文藻 C.吴文藻费孝通 D.梁漱溟晏阳初

9.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为(A)。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兴国调查> C.《长岗乡调查》 D.《才溪乡调查》

10.社会学在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

构恢复的时间是(C)。

A.1977年 B.1988年 C.1979

年 D.1980年

1.在传统农村农业活动主要是指

( A )。

A.农田种植 B.农田养殖C.乡村畜

牧 D.乡村特种种植

2.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

为是乡村的标准范围是( D )。

A.自然村B.行政村 C.乡镇以下

D.县以下

3.在乡村,尽管人们有多种方式获

得维持自己生存的物质产品,但最主

要的谋生手段( A )。

A.农业 B.副业 C.乡镇

企业D.进城务工

4.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B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5.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成为一个基本

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 A )。

A.基本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C.终

身社会化D.再社会化

6.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

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7.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而

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

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之为( D )。

A.角色扮演 B.角色中断 C.角

色失败 D.角色冲突

1.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

定的相互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共同体

是( B )。

A.初级社会群体B.社会群体C.次

级社会群体D.社会组织

2.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

结果,更具有( D )。

A.自然性B.直接性 C.互动性

D.社会性

3.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

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

社会共同体是( A )。

A.初级社会群体B社会群体C次级

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4.与社会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

的主要特征是( A )。

A.规模小B人际关系亲密C.存在长

久 D.综合性功能强

5.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

家庭 D.其他家庭

6.由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

的家庭是( B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

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由已婚的兄弟姐妹家庭组成的是

( C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

合家庭 D.其他家庭

8目前在我国乡村,干扰乡村基层政

权的最主要的是( B )。’

A.家庭 B.家族 C.邻里

D.民间会社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BCD)

A.社会关系 B.社会行动 C.社

会结构 D.社会变迁E.社会发展

史.

2.社会学的特点有(BCD)

A.逻辑性 B.整体性C.综合性 D.应

用性 E.前瞻性

3.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BCD)

3.乡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胪幻

cI'

A.乡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乡村

社会关系 C.乡村社会结构 D.乡

村社会变迁E.乡村社会发展史

4.乡村社会学从理论上看其研究的

基本内容有(ABCDE )。

A.乡村社会 B.乡村的基本群体

C.乡村社会组织 D.乡村社区 E.乡

村生活方式

5乡村社会学从应用的角度看,其研

究的内容包括( ABCD )。

A.乡村社会问题 B.乡村社会控

制C.农村社会保障 D.乡村社会

现代化E.乡村社会调查

6.本书介绍了乡村社会学与相邻学

科的关系,相邻学科包括(ACE )。

A.乡村经济学 B.乡村政治学

C.农业推广学 D.乡村种植学E.城市社会学

7.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有( ABCE )。

A.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 B.为制定乡村规章服务

C.为推进乡村物质文明服务D.为推进城市物质文明服务 E.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务。

8.中国共产党乡村研究的主要社会学成果( ACE )。

A.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乡村社会性质B.发展了乡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体系。C.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D.创建了乡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E.丰富了社会调查方法9.现阶段我国乡村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有( ABCDE )。

A.农民的分析 B.农民的社会流动C.乡村的基层组织 D.乡村的贫困问题E.乡镇企业的发展

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有( ABCD )。A.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B.农民是其主要职业 C.家庭是生活单元D.质朴的文化 E.复杂的社会关系

2.文化的特征包括( ABCDE )。。A.人类共同生活的产物 B.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C.后天学得而非先天的 D.是社会遗产 E.具有多样性

3.乡村的社会结构主要包括( ACD )。A.经济结构 B.阶级结构 C.政治结构 D.社会关系结构E.制度结构

4.分析乡村居民时使用的重要指标包括( ACDE )。

A.职业 B.阶层 C.居住地 D.户口 E.居住时间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BCDE )。A.教导生活技能 B.学习社会规范C.学习谋生手段 D.确定人生目标E.培养社会角色

6.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场所包括( ABCDE )。

A.家庭B.游戏群体C.邻里D.学校 E.大众传播

7.影响农民心理特点形成的原因有( BCDE )。A.农民的传统 B.小农经济 C.长

期聚族而居 D.狭小的生活空间

E.多变的外部环境

8.在一系列的社会变迁中,我国农

民发生了明显而主要的变化,表现为

( BCDE )。

A.身份的变化 B.家族主

义的变化

C.革新意识的变化 D.利益观的

变化 E.眼界的变化

1.群体的基本特征有(ABCDE)

A.交往的社会性 B.交往的规范

性 C.归属感 D.交往活动的经

常性E.交往的持续性

2.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有(ABCDE)

A.规模小 B.非正式控制 C.面

对面交往D.成员有多种角色E.满

足需求为首位

3.家庭关系主要包括(ABCDE)

A.夫妻关系 B.亲子关系 C.兄

弟姐妹关系D.祖孙关系 E.婆媳关

4.从家庭结构的角度,可以把家庭

分为 ( ABCDE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

合家庭D.其他家庭 E.特殊家庭

5.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是(BCD)

A.规模大型化 B.规模小型化C.家

庭关系趋于权威化D.家庭素质趋于

现实化 E.家庭趋于现代化

6.邻里的特点有(ABCD)

A.直接交住、关系密切 B.自然

产生 C.守望相助、共同生活D.具

有变动性E.具有层次性’

7.邻里的功能有(ABCDE)

A.生活上互帮 B.生产上互助

C.交流情感 D.调节纠纷 E.维护

治安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 ABCDE )

A.一定数量的成员 B.特定的活

动目标

C.相对规范的组织章程 D.职责、

权力的分层体系 E.一定的物资设

2.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组织的管

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主要有( ABCDE )

A.家长制 B.泰罗制C.法约尔

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E.行为科

学理论

3.乡村社会组织的类型主要有

( ABCDE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C.村

民自治组织 D.教育组织E.文体

和科技组织

4.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我

国乡村经济组织发展经过的历史阶

段有( ABCD )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

民公社 E.乡镇企业

5.从社会组织角度看,乡镇政权组

织体系具有的特点有( ABD )

A.地域性的政治组织 B.科层制

组织C.家长制组织 D.基础性的国

家权力组织E乡民的自治组织

6.村民委员会的特征( ABCD )。

A.群众性B自治性 C.基层性 D.地

域性 E.广泛性

7.村民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包括

( ABCD )

A.村民会议 B.村民委员会 C.村

民小组 D.工作委员会 E.特派

一、单项选择题

1、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

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

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是

( D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C

社会组织D.社区

2.社区的发展变化是社会谱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

( C )

A.高素质的人口 B.优越的地理条

件 C、生产力’ D.经济基

3.社区与社会相比,二者( B )。

A.社区外延大于社会 B.社区外

延小于社会 C.相同 D.不可比

4.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A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亲缘

关系 D.业缘关系

5.乡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C )。A.机械

化生产 B.居住环境变化 C.乡村

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D.生活方式变

6.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乡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B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7.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D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1.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联合起来的次级社会群体是(A)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组织C.家庭组织 D.家族组织

2.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A)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的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的理论是( B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4.《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的作者是(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D.梅奥

5.关于社会组织内部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D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6.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是( B )。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7.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A )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8.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B )

A.山东 B.安徽 C.四川D.河南

9.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B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C.村

民委员会D.村党支部

10.乡村自治组织是指( D )。

A乡镇党委会 B.村党支部C乡镇人

民政府 D村民委员会

1.标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向的范畴,

反映生活方式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

的和必然的特征是( C )。

A.生活水平 B.生活条件 C.生活

质量 D.生活态度

2.生活方式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 B )。

A.生活主体、生活水平 B.生活

主体、生活条件

C.生活水平、生活条件 D.生活

质量、生活态度

3.决定生活方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A.生产方式”B自然环境C.科学技

术 D.社会制度

4.生活方式的自然基础因素是

( B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C.科学技

术D.社会制度

5.乡村居民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式

是( A )。

A.劳动方式B消费方式C.婚姻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

6.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

方式已经达到了( C )。

A.温饱型 B.小康型 C.富裕型

D.高度富裕型

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

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

象为( B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

动 D.社会变迁

2.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

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

对自己进行归

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所处

的位置的方法是( A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3.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

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

们按事先规定

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

方式是( B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

观法 D.评判法

4.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 C )。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

的需 C.劳动分工的需要 D.社

会发展的需要

1.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

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

社会进步发生障

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

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C )。

A.经济问题 B.阶级问题 C.社会

问题 D.政治问题

2.乡村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 A )。

A.地域性 B.阶级硅 c.民

族性 D.经济性

3.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

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D )。

A.自然环境 B.经济基 C.政治条

件 D.生产力水平

4.系统地提出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

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

高人民生活水

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新

人口论》的作者是( B )。A.费孝

通 B.马寅初 C.雷洁琼 D.袁

5.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

有( A )。

A.3 000 B.4 000 C.4 200

D.5000

6.乡村劳动力人口中文盲、半文盲

人数高达( C )。

A.1/2 B.1/3 C.1/4 D.1

/5

7.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

(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

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

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社会控制的最主要的实施者是

( C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

体 C.国家政权组织 D.宗教

组织

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C )。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C.社

会规范D.习俗

3.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

是社会控制的( B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统一性

4.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是( A )。

A.国家政权 B.国家法律C.国家各项制度D.道德

5.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B )。

A.习俗 B.道德. C.舆论 D.宗教

1.国家通过立法由政府和社会对因社会、经济等原因使其基本生活受到损害的社会成员进行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进行及增进其福利的制度是( D )。

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

2.社会保险是( C )。

A.民间行为 B.社会行为 C.政府行为 D.个人行为

3.社会保障实质是( A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

其他生活困难的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是( A )。

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保障

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 A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民生功能 D.社会进步

6.20世纪30年代,颁布的《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 A )。A.美国B.英国 C.瑞士 D.法国

7.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 A )。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

8.我国有关老年人的法律和规定,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 (B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1.社会各要素相互连接,结合成社

会系统,它们的变化导致社会的变

化,称之为( C )。

A.社会控制 B.社会问题C.社会变

迁 D.越轨行为

2.在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B )。‘‘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C.经济基

础 D.上层建筑

3.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 )。

A.科学技术B.劳动手段 C.劳动工

具 D.劳动对象

4.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

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

度,但现代化

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B )。

A依附理论B趋同理论C均衡理论 D

后工业社会论

5·社会是一个经济体系,它由核心

和边陲构成,核心国在经济上剥削边

陲国,这种理论属于( A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6.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

代人满足自身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

( C )。

A.传统发展战略 B.基本需求战

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跨越

式发展战略

7.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

( B )胜利召开。

A.美国 B.巴西、 C.英

国 D.中国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的基本特征包

括.( ABCDE )

A.一个社会实体 B.具有多重功

能 C.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D.聚

落是物质载体E.发展变化的

2.社区的多重功能表现为( ABCDE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

化功能 D.管理功能 E.社会整

合功能.

3.社区的构成要素有( ABCDE )

A共同生活的人群 B.一定的地域

C.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D.一定的

管理机构 E.社区文化

4.乡村社区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BCDE )

A.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产 B.人

口密度低人口聚居的规模小C社会

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D家庭的地位、

作用突出 E血缘、地缘关系发挥基础

性作用

5.乡村社区的主要类型有( AC )。

A.村落B.县城 C.集镇D.特区E.行

政村

6.村落社区聚村而居的原因有

( ACD )

A.便于互相帮助 B.便于生产

C.寻求安全D.家庭文化影响

E.便于联姻

7.集镇在我国乡村社会总体系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表现为( ABCDE )。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文

化中心 D.信息中心 E.服务

中心

8.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实现途径有

( ABCDE )

A.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B.加快

农业现代化进程C.加强小城镇的基

础设施建设 D.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E.改革户籍、

劳动就业制度

1.生活方式定义所包括的涵义有

( ABCD )。

A.主体范畴 B.各种生活活动的总

和 C.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统

一D.强调的是活动方式 E.社会制

度的演变

2.影响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有

( ABCD )。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 C.科学技

术 D传统习俗、价值观念 E.政治制

3.当前我国乡村居民劳动方式的特

点主要表现为( ABDE )。

A.以农为主兼营他业 B.非农职业

者开始形成 c.以工商为主兼农业

D.由手工向机械化操作过渡 E.具

有季节性

4.乡村的消费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 ABCD )。

A饮食质量有明显提升B.服饰消费

商品化、多样化、中高档化C居住水

平、居住质量有显著改善D.耐用消

费品正在普及E.所有乡村居民均得

到有效保障

5.关于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做到( ACE )。

A.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B.打破现存生产关系 C.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 D.加快城镇化步伐 E.优化产业结构

6.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四有”是指( ABDE )。

A.有理想B.有道德 C.有技术D.有文化 E.有纪律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新人的途径有( ABCDE )。

A.深入开展理想、爱国主义教育B.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提高文化素质 D.通过多途径、多措施,加强纪律教育

E.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1.社会分层的方式有( ABD )。A.主观法 B.客观法 C评判法D.声誉法 E.职业法

2.常用的社会分层的标准有( ABC )。

A收入B.职业 C.受教育程度 D家庭背景 E.居住位置

3.社会分化的生物因素有( ABCD )。

A.性别 B.年龄 C.种族D.智力E.健康程度

4.社会分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有( BCD )。

A.职业的差异B.文化的差异C.阶层的差异 D.阶级的差异 E.智力的差异

5.我国当代乡村的阶层结构包括( ABCDE )。

A.农业劳动者 B.农民工 C.雇工 D.知识分子 E。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

6.现阶段乡村已逐渐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农工商贸副齐头并进的流动格局,其流动方式主要表现在( ABCE )。

A.向乡镇企业流动 B.向林牧副渔业流动C.向手工业流动D.向商业流 E.向服务业流动1.社会问题的特点有( ABDE )。A普遍性 B地域差异性 C时代性 D 多因性 E关联性

2.乡村社会问题的成因有

( ABCDE )。

A.落后的生产力 B.传统的伦理

道德 C.传统的价值观点D.落后的

科学文化教育E.行政行为失误

3.乡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是

( ABCDE )。

A.人口问题 B.贫困问题 C.环

境问题 D.教育问题 E.治

安问题

4。我国乡村人Ill问题的现状表现

为( ABDE )。

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B.人口

年龄结构逐渐老化 C分布不均衡

D.人口素质差 E.劳动力大量过剩

5.人口素质包括( ABC )。

rA.身体素质 B.文化素质 C.精

神素质 D.气质素质 E.运动

素质

6.我国乡村人口问题的成因表现为

( ACDE )。

A.政治原因 B.经济原因 C.传

统人口思想的影响

D.落后的文化教育. E.行

政行为失误

7.贫困的类型分为( DE )。

A.轻度贫困 B.中度贫困C.高

度贫困 D.相对贫困 E.绝对

贫困

8.贫困问题的成因( ABCDE )。

A.自然条件恶劣 B.人口负担重

C.生产力水平低 D.政策失误

E.人口素质差

9.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

( ABCDE )。

A.环境意识差 B.执法不严 C.认

识错误 D.急功近利 E.人口压力

过大

10.我国乡村教育问题的现状表现为

( ABCDE )。

A.文盲、半文盲比例高 B.适龄

儿童失学率高 C.师资数量不足,素

质不高D.教育经费短缺,教学条件

差 E.教育结构不高合理,职业教

育不够普及

1.社会控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ABDE )。

A.普遍性B.特殊性 C.持续性D.多

重性E.统一性

2.乡村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

( ABCD )。

A.政权 B.法律 C.制度 D.道

德 E.家族

3.法律的特征包括( ACD )。

A.强制性 B.区域性 C阶级性 D.公

正性 E.民族性

4.法律控制作用表现为( ABD )。

A.教育作用 B.鼓励作用 C.说

服作用 D.威慑作用 E.惩罚作

5.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 ABDE )。

A.概念 B.规则 C.文化 D.组

织 E.设备

6.习俗的特征表现为( ABDE )。

A.稳定性 B.变异性 C.民族性 D.历

史性 E.地方性

7.社会舆论的特征表现为

( ABC )。

A.现实性 B.集体的产物 C。

大众传播 D.民族性 E.地

域性

8.世界三大宗教是指( BCD )。

A.黄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

斯兰教 E.道教

1.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 BD )。

A.社会保障B.社会救助

C.社会帮助 D.社会福利,

E.社会工作

2.社会保障的功能表现为

( ABC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民

生功能 D.社会功能

E.民主功能

3.传统的乡村社会,农民面对贫困

和疾病采取的方法有( ABC )。

A.家庭的支持 B.家族的互助

C.亲友的相帮 D.社会的援助

E.政府扶持。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发

生了明显的社会进步,主要表现为

( ABD )

A.经济发展 B.农民收入增加 C.民

主进步 D.观念更新 E.社会进

5.我国乡村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是

( ABC )。

A.养老 B.医疗保障 C.社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和答案

精品 试卷代号:8884/6318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 (开卷) 2008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从功能上来说,社会群体是能够满足人们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和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集合体。 2.古典科学组织理论主要侧重对静态组织结构的研究,重视组织经济效率的协调,认为组织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械性系统。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__________________。 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5.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

概念。 6.马克思主义认为,贫困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 7.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这些国家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8.对越轨的分析,生物学的观点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学则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所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格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即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观念、态度、习惯等;二是__________________,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初级群体 2.社会流动 精品

(完整word版)2018年10月政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圜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西方,“政治”这个概念的最初含义是指希腊的 A.城市国家 B.农村国家 C.君主国家 D.立宪国家 2.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和政治学混在一起的是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伦理学 D.哲学 3.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 A.国家 B.统治 C.民主 D.政权 4.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指的是 A.17世纪至l8世纪 B.15世纪至l6世纪 C.16世纪至l7世纪 D.18世纪至l9世纪5.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 A.布丹 B.马基雅维里 C.莫尔 D.康帕内拉 6.《家庭、私有制程国家的起源》的作者是 A.恩格斯 B.马克思 C.黑格尔 D.列宁 7.作为原始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部落关系 C.血缘关系 D.婚姻关系 8.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按劳分配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阶级斗争为纲 9.原始社会,兄弟姐妹禁止结婚的家庭形式是 A.家长制家庭 B.母权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走婚制家庭 10.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是 A.历史学家 B.政治学家 C.哲学家 D.社会学家 11.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生产力代表者是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手工业者 D.知识分子 12.《利维坦》的作者是 A.格劳秀斯 B.洛克 C.斯宾诺莎 D.霍布斯 13.为暴力论这种理论鼓吹的是 A.卢梭 B.拉斯韦尔 C.孟德斯鸠 D.桂林 14.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封建制国家 C.奴隶制国家 D.垄断国家 15.第一次提出国家消亡命题的是 A.马克思主义者 B.反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者 D.唯心主义者 16.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题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简答 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简答题: D:大众传媒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39 对目标群体边界的确定和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2 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49 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53 邓恩列举的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哪些57 G:公共政策:基本特征27、主要功能28、在美国诞生的现实条件29、 问题构建的步骤53、 终止的影响因素、可能遇到的障碍、策略 73 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45 公共利益区别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74 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50 L:利益的特点74 N: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29 R: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主客体的互动43 如何理解全球化46 S: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障碍54 W: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27 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官方决策主体的构成39 威廉·N·邓恩的政策方案评价标准 X: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有别于立法机关的特征39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有哪些41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主要特征45 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53 西蒙提出的解决决策过程中的冲突方式59 行政权力强控制的种类74 Y: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去向的因素有哪些43 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50 Z:专家政治指导派产生的条件40 政策主体能力提升的困境40 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影响和作用42 政治法律环境的内容45 政策工具的作用、特征49 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58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形成的途径59 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基本特点64 自下而上研究途径的基本观点64 政策执行系统模型中影响政策制定与政策效果之间关系的因素65 政策对象接受政策的原因65 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65 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的区别72

农村社会学期末重点

第四章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农业内卷化”理论是由美国经济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吉尔茨正式提出其著名的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爪哇群岛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增长。换言之,即是在边际报酬率递减的单位工作日条件下扩张总数量。(共存、强迫种植制度)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内卷化”概念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 “农业内卷化”是指在资本、土地资源在限定的条件下,劳动力持续地被吸收到农业中获取收益并使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的过程。 (二)“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它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样,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三)“过密化”理论 黄宗智提出,该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过密化”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2.“过密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面积; 3.“过密化”的动力来源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人口的增长推动农业密集化; 4.“过密化”的商品化是非质变的商品化,它与推动近代发展的质变性商品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5.“过密化”可能带来的发展是有限的,生产越是密集化,就越是难以把劳动力抽出而走上通过资本化提高生存率的道路。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其中,脆弱的农地私有制和分家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农地私有制; (二)分家析产继承制。(促使人口过密化) 以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第一次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雏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面性 积极的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持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农户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集体把农民追求个人利益的要求合法化,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消极的方面:在这种体制下,人地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人地矛盾更趋紧张。 农村社会关系 ? 1.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类型 ?按社会关系涉及的领域分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 ?按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分一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三是群体与群体 ?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每题1分,共10分) 1.帕森斯是( )的代表人物。 A.社会互动理论 B.社会冲突理论 C.社会交换理论 D.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已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过程被称为( )。 A.继续社会化 B.逆向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 )的思想是由库利提出的。 A.情境定义 B.符号互动理论 C:镜中我 D.印象管理理论 4.( )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处于这种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A.关系资本 B.社会资本 C.经济资本 D.人力资本 5.社会学家( )提出了中层理论。1 A.帕森斯 B.默顿 C.韦伯 D.福柯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 A.城乡融合 B.城市贫民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二元结构 7.人们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是( )。 A.代内流动 B.水平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际流动 8.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这种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 A.伦理道德控制 B.强制性社会控制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 , 每小题 1 分, 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冶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 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 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 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 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 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 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 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 , 首次提出“社会学冶之名的是 A. 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 《中国社会学》 C. 《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 , 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 诠释方法论 D. 人文主义方法论 9. 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 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 被称为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 ,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 十五届三中全会 B. 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 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 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 , 被称为 A. 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 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 , 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 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C. 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新版 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新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章~第四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 专题讨论 考核内容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2.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40分)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一、案例: 今年6月1日起,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作为这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浙江湖州安吉县在“中国第一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又获得了“美丽乡村”这一全国性金字招牌。 2005年,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美丽乡村”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在抓好工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同时,安吉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08年,安吉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提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整体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2014年,安吉进一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洁河、净水、绿坡、青山、清洁生产、城乡治污、城市畅通的连线成片工程,确保山青、水净、气洁、土沃、景美。 现在,安吉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64个,实现12个乡镇全覆盖。走进安吉农村,村村都是个性鲜明的独一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一山三吃”(吃生态农业、吃生态工业和吃生态旅游)让安吉人收获了富足。 “一山三吃”,带给安吉的变化是巨大的。2014年,安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0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50.0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22倍和6.41倍;2014年,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62元,高出浙江省的19373元,而2005年的这一数据只是7000元 出头。 依托绿水青山,安吉的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2014年,安吉有18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建,总投资17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60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四成多。 二、个人的讨论提纲 1、什么是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农村社会的个人、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农村。 3、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个国家?美国 4、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梁漱溟 5、“三农”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 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的生育观念方式发生了哪些了变化? 答:在生育子女的数目上-----由多变少;对子女性别的选择上-----由注重生男孩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7、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哪些?政党组织、政权组织 8、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生产发展(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宽裕(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村容整洁(村庄布局要合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管理民主(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9、农业生产经营者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从事的是哪些农业劳动?农、林、牧、副、渔业 10、贫困分为哪两种?其内容是什么?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11、我国农村的人口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基数大、且增长过猛,过快、人口质量低 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括哪两个关键性的概念? 答: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以及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方面的主要指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13、城市化阶段发展规律是什么? 答: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在总体上呈“S”型“慢——快——慢”的节奏发展。在空间序列上,城市化要经历“前城市化——集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15、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城乡融合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电大社会学概论(专)形成性考核答案 图示说明--恭喜,答对了!--抱歉,答错了!--您选择了此项 [第1题](单选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第2题](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赶时髦 B.抢购 C.春游 D.球迷闹事 [第3题](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第4题](单选题)“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第5题](单选题)“社会”一词源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第6题](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第7题](单选题)“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 D.《社会学原理》 [第8题](单选题)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第9题](单选题)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A.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第10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集体行为的基本特征的是 A.非组织性 B.突发性 C.反常性 D.冲突性 [第11题](多选题)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A.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B.态度的类似性 C.双方距离的远近 D.交往的频率 [第12题](多选题)以下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家庭 B.学校 C.邻里

2018年社会学概论参考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1题目1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处于困境的个、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职业服务活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0.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初级社会群体或非正式组织中非正式控制被普遍使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题目3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题目5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模糊的、短暂的社会关系。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6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政策是政府的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它是特殊的公共政策。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宗教不是一种社会规范。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 正确 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2018年《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B.企业C.个人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 A.利益B.权力C.公共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 )的分配。 A.强制性B.权威性C.限制性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BCD ) A.利益选择B.利益整合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BD )的导向。 A.文化B.观念C.条件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C.间接引导D.主观引导 三、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3、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既是“多数人”的公共性,同时又是“少数人”的公共性,一方面它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另一方面它也应当尽可能地保护少数;在对强势群体特别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强势群体加以限制的同时,也应该对具有正当的利益要求的弱势群体加以保护。 4、利益选择:政府对利益的分配,不是任意的、无的放矢的。作为公共权力的占有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源于政治统治的目的。政府要选择那些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作为分配对象,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语录,以说明利益研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 9.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12.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A.经济问题 B.政治问题 C.民族问题 D.社会问题 13.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 A.3000万 B.3500万 C.4000万 D.4500万 14.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河南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 8884 座位号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社会学概论 试题(开卷) 1月 一、 填空题( 每题1分, 共20分) 1.群体层面的社会关系能够分为三个方面, 即 ( ) 、 ( ) 和 ( ) 。 2.一般说来, 正式群体是社会稳定的 ( ) , 非正式群体则能增强 ( ) 。 3.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制度的( ) 。 4.孔德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问题, 涂尔干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 问题, 二者在精神上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5.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 ) 、( ) 、同享性、象征性、传递性和变迁性。 6.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 ) 的总和。 7.关于社会问题, 社会解组论认为, 造成社会解组的根本原因是( ) 、人口的迁移、都市化的加速以及( ) 。 8.集合行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 9.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核心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所必须依据的三个标准, 即( ) ; ( ) ; ( ) 。

10.所谓城市化, 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 ) , 二是( ) 。 二、 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 共12分) 1.社会资本 2.集合行为 3.全球化 三、 判断题( 首先判断正误, 然后说明理由, 每小题8分, 共24分) 1.一般来说, 非正式群体, 群体成员之间缺乏持续的相互交

往活动。 2.继续社会化往往着眼于人的改造, 具有强制性。 3.社会控制在一定条件下, 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真题+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 (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00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涂尔干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沦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 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首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章太炎 6.李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义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10.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被称为 A.社会 B.人口 C.环境 D.社会结构 11.我国明确地采用社会建设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五届三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七届四中全会 12.文化交流开始于 A.文化传播 B.文化冲突 C.文化采借 D.文化融合 13.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 A.重新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14.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 A.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B.先赋角色自致角色 C.群体角色与个人角色 D.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15.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属于 A.契约式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 D.指导性合作 16.霍尔提出,社会存在不同的个人空间有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17.以个人和社会网络的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 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强势形态和弱势形态 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8.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 B.核心家庭 C.组合家庭 D.主干家庭 19.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2018年电大 2018电大公共政策概论

《公共政策概论》网考自测题 王援朝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 C.拉斯韦尔 D.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 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选择 C. 共识 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A.终结状态 B.特殊状态 C.正常状态 D.起始状态 14、()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克朗 B.史密斯 C.西蒙 D.拉斯韦尔 15、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A.对策模型 B.互动模型 C.浴盆模型 D.系统模型 16、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四B.五 C.二D.三 17、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A.响应 B.深入 C.反映 D.内化 18、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A. 利益 B. 事实

《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 《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 一、总体要求 掌握关于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认识农村社会现象,对现实发展中遇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第二章中国的农村社会学 1、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 2、乡村建设运动 第三章农民 1、农民的涵义和特征 2、农民的社会化 第四章农村的婚姻与家庭 1、农村的婚姻观 2、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 3、农村家庭网络 第五章农村社会组织 1、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演变 2、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3、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建设 第六章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 1、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 2、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特征 3、农村社会流动 第七章农村社区 1、农村社会及其特点 2、农村社区的类型和结构 3、农村社会发展 第八章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1、农村社会问题 2、农村社会控制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1、农村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2、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演变 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 第十章农村社会变迁 1、农村社会变迁及其特点 2、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

3、中国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 第十一章农村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观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2、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3、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第十二章中国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 1、农村城市化的理论 2、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实践 3、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目标和内容 4、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及实践 《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发展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早期经济发展思想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第四节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一、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结构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结构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新古典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新古典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激进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激进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新制度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电大2019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答案

电大2013春《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综合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理论学、经济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3.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分为(竞争、合作、冲突、顺应)四类 4.中国农民的生活特征有(节奏慢、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5.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 6.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阶段) 7.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破坏性) 8.集体行为的特征有(非织织性突发性反常性) 9.从家庭结构角度,常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 10.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1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概念家庭规则系统组织系统设备系统) 1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是(社会控制)现象 13、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14.解释社会分层的三个理论(功能论需要论天才论) 15、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现实性强集体的产物大众传播) 16.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17、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 18.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19.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 20、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理重人性轻规则) 2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通过一手续加入的成员固定的目标规范性章程权威的领导体系必要的物南设备) 22、就形态而言,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 23、解释贫困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剥夺论)。 24、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 25、(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创者 26、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阶级) 27、失业有(显性失业、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28、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罗马俱乐部) 29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为、1891) 30、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31、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Y理论) 32、人的社会需要是作为本教科书(逻辑起点) 33、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34、社会的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35、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 36、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3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38、霍桑实验得出的注明结论:人是(社会人)3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 40、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4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42、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43、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4、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45、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 46、需要的特点包括(需要的必然性需要的客观性需要的社会性) 47、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48、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权力) 49、(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5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 二、单选题 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库利)。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马斯洛)。 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核心家庭)。 4、“工作安定”属于哪一种社会需要(安全的)。 4、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6、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心理上的矛盾)。 7、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城乡对立)。 8、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创新)。 9、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并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的是(环境问题)。 10、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11、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丁伯根)。 1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科学家是(韦伯)。 13、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非正式控制)。 14、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是(计划生育)。 15、“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 16、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水平流动)。 17、“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享乐主义) 18、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米德) 19、《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托夫勒) 20、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迪尔凯姆) 2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社会均衡论) 22、人文区位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3、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24、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2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继续社会化) 26、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不充分就业) 27、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的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依附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