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思想史 全

经济思想史 全

经济思想史 全
经济思想史 全

色诺芬

在《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1)著作:《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2)主要经济思想:

a)重农思想。色诺芬重视农业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农业发展,奴隶制的经济才能发展。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认为农业是最愉快和最有益健康的经济部门;自由民不应该从事其他“粗俗的技艺”,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也体现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思想。

b)关于价值和货币的思想。色诺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这里已经触及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储藏职能。

c)关于财富的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只有卖掉才是财富,即使卖掉得到货币,如果不会使用货币,货币也不是这个人的财富。使用价值即是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他强调农业是财富最重要的来源,除此之外,开采白银,从事商贸活动,出租房屋、土地、船只和奴隶等,也可以增加财富。不过他较为轻视手工业生产。

d)社会分工思想。《经济论》中提到了社会分工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社会分工能使产品制作更加精美。

e)如何增加国家的收入思想。主要体现在《雅典的收入》中,他从国家角度考察了增加收入的问题。吸引外来外国来雅典侨居;主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

5世纪到4世纪,希腊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经济思想史的大的贡献是关于社会分工的描述及关于理想国的概念。柏拉图的有关经济学的著作有《理想国》和《法律篇》。

理想国特点:把国家分三个阶层:①哲学家阶层即统治阶层②保卫国家的战士③自由民⑶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是社会矛盾和分歧的根本渊源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1.对于分工的看法。柏拉图从人类的自然性和国家的组织原则,对社会分工问题进行了考查,他认为一个健全的国家应分为三个阶层。第一个阶层是统治阶层,即哲学家阶层。哲学家具有美德、知识丰富,够以正义治理国家。第二个阶层是保卫国家的战士。;战时担负着保卫国家的责任。这个阶层不应从事任何经济活动。第三个阶层是自由民、即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构成的阶层。柏拉图认为奴隶是三个等级之外的,是最低等的一个阶层。2.理想国的内容。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由三个阶层构成;理想国还应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人口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国的人口数量应该与国土保持相应的比例。按照他的计算,理想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5040人。他也重视人口质量,生育应该在青年男女壮年时期进行,对孩子应该给予特殊抚养和教育。柏拉图认为,农业应该成为理想国的基础。3.对交换的看法。由于肯定了社会的分工,他肯定了交换的必要性,从而也允许以交换换取财富。4.对高利贷的看法。他特别反对高利贷,主张禁止放

不同。在他看来,财富是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东西。为了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这种财富的活动属于“经济”(也可以说是“家庭管理”)范围之内。亚里

斯多德还用所谓自然的和不自然的研

究方法来说明,“经济”在于获取自然

供给人类的有用的东西,因此,它是自

然的。“自然的”就是指合乎人类和事

物本性的,反之,就是违反自然的,就

应该加以否定。这种研究和论证问题的

方法对后来的经济学研究产生丁深远

的影响。亚里斯多德也说明了“货殖”

的产生和它的性质。他认为,以赚取货

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在小商业

中,货币只起媒介作用,交换的目的是

为了使用价值,所以,它属于“经济”

之内,大商业的目的在于无限制地追求

货币,它是“货殖”,是违反自然的,

不应属于“经济”之内。亚里斯多德不

仅反对大商业,尤其反对高利贷,认为

以货币追求货币的高利贷是最为可憎

古代

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

在贾图、瓦罗、西赛罗和珂鲁麦拉等人

的著作中。

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1. 克优斯·贾图生平:(公元前235—

前149)古代罗马政治活动家、大奴隶

主,当过罗马的元老,历任执政官、监

察官等职。

主要著作:《论农业》和《起源》(罗马

最早的史书,已失)

《论农业》:是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

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反映了当

时奴隶主力图巩固和扩大奴隶制经济,

榨取更多的剩余产品的积极性要求。

贾图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是罗

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

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

入。

他一方面主张奴隶主庄园应自给自足;

另一方面,他也看到在规模较大的庄园

中有大量剩余产品可以出售。

2. 玛尔库斯·铁伦提乌斯·瓦罗生

平:(公元前116—前28)古代著名思

想家,列阿提人,曾在罗马向埃·斯蒂

罗等人学习,在政治上是庞培派,反对

恺撒,后与与恺撒和解。在欧洲文艺

复兴时被称为古代罗马第三大人物,与

西塞罗和维吉尔并列。

主要著作:《论农业》

《论农业》: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

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

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

无声的农具—马车。

他认为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比

贾图更注重维护自然经济。

在管理奴隶的方法上,他则比贾图更先

进一步。这些管理形式的变化反映了当

时奴隶起义对奴隶主的打击与震动。

3. 珂鲁麦拉生平:(1世纪中期)古代

罗马思想家,出生于西班牙,长期生活

在意大利。

主要著作:《论农业》(12卷)

《论农业》:这时期,罗马奴隶制危机

已经开始,奴隶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成为中心问题,珂

鲁麦拉的著作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他一方面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

态度,注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

一方面,他提出把农业交隶农经营的主

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

奴隶进行生产更有利。

这种思想反映了罗马社会内部封建生

产关系的孕育和发展。

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基督教在公

元1—2世纪出现于古代罗马社会中。

恩格斯曾指出,早期基督教是“奴隶和

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

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

早期基督教思想也包含消极的思想。

在早期基督教教义基础上产生的早期

基督教社团实行财产公有和平均主义

分配原则。

2世纪下半期以后,统治阶级代表人物

逐渐进入基督教社团并占据支配地位,

基督教教义也逐渐变成剥削阶级欺骗

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宗教。

奥格里·奥古斯丁——罗马帝国瓦解

时期基督教最著名的思想家生平:

(353—430)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

一度曾信摩尼教,后皈依基督教,任北

非希波主教。著作:《忏悔录》、《论上

帝之城》、《〈创世纪〉注释》等

经济观点:反映了由奴隶制生产方式向

封建生产方式过渡时期统治阶级的经

济利益和要求。

奥古斯丁在注释圣经《创世纪》时说,

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上帝就要人劳动,

认为体力劳动也值得人们尊敬。

他认为在一切行业中农业是最高尚的

行业,对于商业,他采取非难态度。

他认为,奴隶制度与人类理性是相矛盾

的,但它是由上帝建立的,是对罪恶的

惩罚。教会的任务不在于解放奴隶,而

在于使奴隶驯良。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

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

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

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

随着教会和异教斗争的发展,早期经院

哲学发展为以折衷主义为新特征的多

米尼克经院哲学正统派,其中最著名的

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

14世纪以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使一

些思想家提出了一些与正统神学家不

同的观点、理论,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

有尼科尔·奥雷斯姆和卡罗律斯·莫

利诺斯。

二、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生平:

(1225—1274)是意大利神学家,多米

尼克教派主要代表。

⑴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学派学者、神学

家⑵把财富分为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

⑶主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⑷反对高

利贷

阿奎纳认为,只有在没有法定价格的场

合,自由议定的价格才被看作公平价

格。

主要著作:《神学大全》,被认为是中世

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主要论及封建

农奴制、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利息

等问题。

评价: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

泰斗”。教皇宣布阿奎那的神学为天主

教会的最高哲学权威,现代新托马斯主

义就是打着他的旗号发展起来的。

1.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的观念

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阿奎那把社会解释为一个有机体,援引

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不平等的论断,论

证上帝创造万物时就有“高级”与

“低级”之分。

私有制,是人的理性创造出来的,也出

自上帝的意志。私有权和地役权也都不

是自然所规定的,它们是人类的理性为

了人类的生活而采用的办法。这是对

自然法的增益。

2. 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

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马格努把商品交换的平等的基础归结

为交换双方耗费了相等的劳动。阿奎那

接受了这种观点,并把价格范畴说成是

主观的范畴。

从宗教伦理角度,强调在买卖中支付的

价格必须是公平的。

公平价格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

的大小、它们对人的效用,所以,公平

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要取决于某种评

价。

价值与价格是不分的,公平价格有时被

理解为价值,有时又被理解为价格。公

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提出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开以后效用

价值理论的先河。

3.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

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的学说

的折衷主义特点。

货币:货币是人类发明的工具,货币的

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但又不

得不承认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有内

在的稳定性,任意贬损货币价值无异于

伪造重量和长度。

商业: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

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

一个人从事贱买贵卖在两种情况下是

可以免受道义谴责的:a.一个人用他从

商业中获得的适当利润来维持自己的

家庭生活,或者帮助穷人。b.买进时并

无转手卖出的意图,并对物品作了改

进,或因时间地点改变而价格有了变

动,或因物品运输担负了风险。

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反

驳了关于利息是对时间的支付的观点。

另一方面又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收

取利息:

a.出借人出借货币蒙受了损

失;b.出借人以合伙形式把货币委托给

商人和手工业者,担负了丧失本金的风

越性。他承认,根据自然法的理论,私

有财产并非自然法所创立的。因此,从

性质上说,一切财富都应该是属于上帝

的。不过,他又说,自然法是不完备的,

人类根据自己的理智对于自然法作了

补充,由此创造了私有制。人类创造私

有制就好象发明衣服来御寒一样。他还

引用亚里斯多德的论述,来进一步说明

私有制比公有制优越的各种理由。阿奎

纳把财富分成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食

物、牲畜、土地等属于前者;金钱属于

后者。他认为,取得金银财宝不应成为

人生目标。在他看来,自然经济才是正

常的经济,是人类幸福的基础。他认为,

任何一个国家都应当从本国土地上生

产所需要的产品,自给自足,不应依赖

商人。他对外国商人尤其反感。他说,

外商腐蚀和败坏本国公民,带来不良恶

习。他的财富概念通常是指实务,而不

是货币。由此可见,阿奎纳主张的是一

只有在没有法定价格的场合,自由议定

的价格才被看作平价格。在价值论方

面,经院学者几乎普遍认为使用价值

就是价值的源泉,而且价值还取决于主

观评价。阿奎纳也持这种看法。不过.他

有时会提到要注意生产成本。例如,他

在评注亚里斯多德的著作时曾经说过,

生产者在出售其产品时,若售价不能抵

偿费用,便将破产。这句话意味着商品

的价格有其客观基础。但在另一些场

合,他又把买卖双方各自对物品的评

价、市场需求情况作为”公平价格”应

坟考虑的因素。此外,他还指出,确定”

公平价格”应该照顾到出售者的社会身

份,即价格要保障出售者所享有的生活

条件。这样,同一物品可以因为出售者

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价格。这

样,”公平价格”就成厂反映等级利益

的范畴,变成了不公平的价格。

公平价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①公平价格是中世纪教会学者关于价

值和交换法则的一种解释,他们引述自

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中公平问题

的见解

②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公

平价格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

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某是期内

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

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这种

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

与价值相符的价格。奥古斯丁也使用了

这个概念。

③马格努最先对其进行了理论论述。公

平价格就是与物品生产上所耗的劳动

相符的价格

④阿奎那关于公平价格理论的论述

他把公平价格同封建等级联系起来,认

为公平价格是与卖主等级地位相当的

价格

还把公平价格看作是一中主观范畴,认

为公平价格取决于人们从物品中所得

到的利益大小,这又取决于人们对物品

效用的评价

他还从供求关系来解释公平价格,认为由于供求数量的变动引起的价格变动

贷叫做”可耻的职业”。他甚至反对向高利贷征税,闪为,他认为这种税无异于分享罪恶果实。他批评当时为高利贷辩护的借贷双方自由缔约说,认为它与实际情况不符。他赞同借贷双方不得以默契的或明文订约的方式使债权人收

受某种报酬,而不管这种报酬是实物还是劳务。如果有人自愿出借,那只能借多少还多少,不许多取分文。不过,阿奎纳并末始终坚持他反对高利贷的立场。这有其客观原因。他生活在封建制盛期的意大利这个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凡是商品生产有相当发展的地方,高利贷都是不可避免的。何况当时所谓的高利贷,其定义并不确定。它不仅包括高额利息,也包含中等程度的利息。此外,平时的借贷人除市井小民外,还有挥霍无度的封建主和王公贵族。而放债人也不仅仅是乘人之危的商人,有些教士也暗中卷入了这些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要完全反对或无视取息现象,是难以做到的。作为统治阶级思想家的阿奎纳自然不能不为高利贷打开方便

之门。他认为,有几种情况可以取息:(1)贷款人因出贷蒙受损失;(2)借主逾期末还;(3)贷者以合伙方式人股,冒失去本金的风险。

三、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中世纪反封建的革命反对派以异教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经济要求。

农奴、城市贫民和商人与封建主以宗教形式进行的斗争贯穿于整个中世纪。

恩格斯根据异教的阶级内容,把异教分为城市市民异教和农民平民异教。

要求恢复原始基督教的简单教会制度,取消独霸的僧侣等级,就是取消教会中一切糟蹋钱的事情。但他们只反教会封建制度,存在很大局限性。

主要代表在意大利和德国是阿尔诺德,在英国是约翰·威克利夫,在捷克是胡斯。

阿尔诺德(1100?—1155)宣传恢复古代基督教会习俗、使徒的贫穷状态,主张剥夺教会的一切世俗权力,把财产交给世俗封建主。

杨·胡斯(1369—1415)1412年号召人民拒绝购买罗马教皇的“赎罪券”,并揭露教会贪得无厌和腐败堕落。

要求在教区成员间恢复原始基督教的平等关系,并且承认此种关系也是市民社会的准则。农民平民异教是反封建的激进革命派,包括广大农民和城市中的平民。农民平民异教及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超出了反封建斗争范围,有着发动人民的巨大革命意义。

代表人物在英国有博尔、在捷克有杰士卡、在德国有闵采尔。

四、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在西欧中世纪,封建领主大都在自己的领地铸造货币,经常使用贬损货币的措施。14世纪以后,封建国王任意改变货币重量与成色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商人阶层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另外,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业及其他经济活动要求借贷资本进一步发展,教会禁止放债取利的法规也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因此,14世纪以后,反对任意贬损货币的思想和论证高利贷合理性的理论发展起来了,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是两个重要代表人物。

尼科尔·奥雷斯姆

生平:(1320—1382)是14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教士之一,生于卡昂,早年到巴黎求学,1356年获纳瓦尔大学硕士学位,1362年任鲁昂学院院长,1377年任利泽伊主教。他在神学、数学方面有卓越的成就。

著作:《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

货币的著作。

分析了货币的起源、性质及规律。

货币是为解决交换中存在的困难而逐

渐产生发展起来的,它不能直接满足人

类生活的需要,而是用以交换自然财富

的人为手段。

意识到货币具有自身的稳定价值,由

此,他批判了货币名目主义,为批评国

王货币贬损政策建立了理论根据。

国王通过改革货币以取利是不法行为,

这种行为比高利贷更坏。高利贷活动伤

害少数人,而贬损铸币行为却欺骗整个

国家。

奥雷斯姆关于货币的见解,反映了封建

主阶级中借商业发展得利的阶层的利

益。

2. 卡罗律斯·莫利诺斯

生平:(1500—1566)是法国法理学家,

最初在奥尔良和普瓦捷研读法学和讲

课,后到巴黎任法国宫廷和议会法律顾

问。他的后期生活很不安定,曾在德意

志各大学讲课,也曾侍奉过一些日耳曼

诸侯,并多次参加宗教上的论争。

著作:他在1539年发表《巴黎人的风

俗习惯》,博得很大名声,但他1546年

写作的《论契约与高利贷》却遭到了强

烈的反对。他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

《论契约与高利贷》一书中。

在《论契约与高利贷》中他尖锐批评了

经院神学家禁止和谴责高利贷的观点,

论证了收取利息的合理性。

他认为,高利贷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

这种必要性类似于使用货币的必要性,

只不过不如使用货币那样迫切罢了。

他还论证了高利贷利息。他认为,高利

贷在广义下有两种:一是商业性的,始

终要通过订约手续严格遵行;二是惩罚

性或补偿性的,到期不还应加以惩罚,

延期的利息应给以补偿。利息不应以资

产收益的最低额为限;也不应超过资

产的最大收益额。

莫利诺斯关于高利贷和利息的观点,反

映了16世纪上半期高利贷借贷活动的

发展,是较早地肯定利息收入是正当的

重商主义的基本假设是出口为国家带

来财富;这一学派的倡议者支持并主张

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者坚信,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

的唯一手段。在国际金融制度得到高度

发展以前,对外收支逆差必须用现金弥

补,而国际间唯一可接受的现金形式是

金银,因此贸易赤字会导致国库空虚,

反之则国库殷实。从中可得出结论,出

超将带来国内经济增长,而入超会使国

内经济萎缩。这种思想迎合了当时政治

和经济环境的需求,并在事实上引导了

十七、十八世纪的商业革命。

重商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出了商

人的概念,而商人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

个货币价值概念,即通过贱卖贵卖使预

付的货币不断增殖。在重商主义者看

来,货币即意味着资本,其目的在于获

取货币的增殖或利润,其中的利润就来

自于支出的货币成本与得到的货币收

益之间的差额。

准备阶段。它是对资本主义“现代生产

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它只是一

种初步的和不完全的探讨。一开始,重

商主义只是一种影响到国家政策的经

济思潮。后来,就和国家的经济政策结

合在一起。重商主义代表着产业资产阶

级占统治地位前的商业资本的观点,也

代表部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立场。重

商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以商业活

动为中心,研究流通领域的规律和问

题。其研究方法是描述和总结社会经济

现象和经验。其研究目的是专门为了实

用。

16.述重商主义最重要的基本观点。

答:2.(1)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货币

(即金银),货币(金银)就是财富。一切经

济活动和国家政策,都是为了攫取金

银、增加财富。这种观点带有地域性的

民族主义色彩。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

积累货币资本的渴望。恩格斯称之为

“发财致富的科学”。亚当、斯密称之

为“富国裕民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2)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

流通领域,即商业中。流通就是利润的

源泉。利润是商业中买贱卖贵的让渡性

收入,也是多卖少买的结果。

(3)重商主义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

加一国的财富,只有对外贸易才会真正

增加一国的财富,也只有通过对外贸

易,出口商品换回金银,才能增加一国

的货币和金银量。

(4)重商主义认为商品生产只是对

外贸易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在工

商业中,工业要为商业服务。国家鼓

励的只是那些可以高价出口的商品的

生产。

(5)重商主义认为国家必须积极干预

经济生活,管理和指导经济,保护国

内有利于增加金银货币的工商业,促

进对外贸易的有利发展。

17.重商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

3.重商主义是最早从商业的眼光和市

场的角度论述经济规律的学说。其论

述方法,已打破了封建宗教观念。它

站在商业资本立场上,从经商实践出

发,力图总结经商实践经验,并把它

从理论上表述出来。不过,重商主义

直接脱胎于经商实践也使它带有了浓

厚的经验主义色彩,从而也带有理论

肤浅和片面性的特征。重商主义,既

是反映商业资本利益的思想和要求,又

是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国家用来促进经

济发展的政策,和论证国家重商政策

的经济学说。

产生的历史条件:在西欧封建制度解

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的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商业支配产业,

流通支配生产,商业资本的力量大大超

过了产业资本,这些客观决定了资产阶

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必然是一种代表商

业资本利益的,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

的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早期重商主义:约翰?海尔斯

威廉?斯塔福德孟克列钦

晚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柯尔贝尔

影响:首先,它打破了封建伦理的束

缚,开始用新的方式来考察现实社会经

济生活,把经济现象作为独立的研究对

象,把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

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其次,最直率

地吐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在于追

求利润,最先看到货币作为资本的职能

及货币是在运动中增殖货币的手段。以

上这些,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的产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特征

方法:描述和总结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

目的:为了实用

基本思想:认为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

是财富,货币就是财富的唯一形态,用

财富多少来衡量国家富裕程度,带有明

显的地域民族主义色彩

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即商

业中

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

本途径

认为商品生产是对外贸易的先决条件

和必要手段,在工商业中要为商业服

务,国家鼓励的只是那些可以高价生产

的商品生产

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管理

和指导经济

奖励增殖人口

早晚期重商主义的涵义和区别

<1> 涵义

早期重商主义:14、15世纪至16世纪

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此时国家迫

切需要增加货币,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

吸收外国货币到本国,禁止货币输出国

外。国家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达到贮

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

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

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

纪中叶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晚期重商

主义者开始用资本家的眼观来看待货

币,初步认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

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他们坚持

发展对外贸易,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

达到增加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

称为贸易差额论。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

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持和

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

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成为重工主义。

<2>区别

① 对获取货币财富的方法认识不同

1、早主张国家一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外

流,禁止金银出口,鼓励吸收外国货币,

通过对外贸易的少买多卖是本国货币

增加,是货币贮藏于国内;晚主张国家

允许货币输出国外,扩大对国外商品的

购买,加工后再输出或发展转口贸易,

但必须保证外贸出超

2、早主张外贸可以输出制成品,也可

以输出原材料;晚主张限制或禁止原料

出口,对外国货物要少买产品,多卖原

料,强调进口原料、工具以发展本国出

口商品的生产

3、对生产的态度不同。早往往忽略生

产,晚则较重视生产

② 对货币的态度不同

1、在把货币看作贮藏手段,晚把货币

看作是在运动中增殖自身的手段看作

是货币资本,主张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

以带来更多的货币

2、早坚持货币流通公式G—W—G′晚

期则是G—W…P…W′—G′

3、早主张每一次对外贸易都必须出超,

晚则认为只要贸易总额出超就能保证

货币财富增加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联系

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都是以

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

动为研究对象,其基本观点也是一致

的。

(1)在社会财富观念上,重商主义者

一致反对古代社会和中世纪思想家维

护自然经济、鄙视货币财富的思想,认

为货币(全、银)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

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金银,并把

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这一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货币资

本的强烈要求,反映了当时西欧流行的

求金欲和拜金狂。

(2)在财富来源的观点上,重商主义

者认为西欧一些国家缺少金银矿藏、所

以财富的源泉主要是在流通领域,即认

为商业是获得货币财富的惟一源泉。在

商业中,认为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货

币总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一国货币

财富增加。认为利润是“贱卖贵卖”的

结果,是一种。“让渡收入”,只有对外

贸易才能为一国带来真正的利润。认为

对外贸易的原则应是少买多卖,少支出

多收入,实现外贸顺差、出超,大量金

银才能不断流入本国。而国内的商品生

产应服从于外贸出口需要、主张鼓励和

发展有利于出口的本国工场手工业。

(3)重商主义者都强调国家的作用,

认为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

家致富的重要保证,主张国家应积极干

预经济生活,如垄断对外贸易,颁布保

护商业、工业的法令,奖励和监督工业

生产,实行货币输入和产品出口、限制

或禁止货币输出和商品进口的政策,保

炉关税,并和国家政权相结合进行殖民

扩张等。总之,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国

商业和工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4)重商主义奖励增加人口。他们认

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

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根源。因此主张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同时鼓励外国人口、特别是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四)对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评价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世界观,他们把流通领域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源泉,奉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政策,突出了资本增殖的目的,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1、威廉?配第的经济学说

(1)著作:《赋税论》、《献给英明人士》、《政治算术》、《爱尔兰政治解剖》、《货币略论》。

(2)经济思想特征:

配第的经济学著作都是论述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的,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配第的优点是不满足于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现象上的说明,而是要力求探索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

在思想方法上他接受了F.培根、T.霍布斯等人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进步的哲学思想,并且把它运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配第反对根据主观意愿去作推论,提出要从具体的统计资料中去寻找经济现象产生的自然基础。由此他逐渐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最先提出了粗糙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考察。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3)主要经济观点:

a)价值论

配第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最大的贡献,就是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第一个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事实。

配第把一定数量谷物能同一定数量白银即货币相交换,看成是由于两者在生产中花费掉相等的劳动量。如果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动,那么商品的价值也随着发生变动。

此外,配第还论述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认为分工越细,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时间越节省,商品的价值越低。

配第探讨商品价值或财富时,认识到作为物质的财富,不仅需要人类的劳动,还要依靠自然界及其自然力,或者说,还要依靠土地。

配第不是始终坚持劳动价值论。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因素除了劳动之外,还有土地即自然界。因此,他把劳动和土地看成共同决定价值,事实上混同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另外他要寻找一个价值不变的尺度。

b)分配和货币理论

配第的分配理论包括工资、地租和利息的学说。配第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工资理论为前提,以地租理论为中心展开的。

工资理论。工资的自然基础就是维持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工资是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数量,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影响而有高低不同;配第反对增加工人工资。

地租理论。配第认为,地租就是产品价值除去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后的余额。配第还考察了级差地租的问题,提出了有关级差第租的最初概念,分析了级差地租Ⅰ、Ⅱ。配第提出了土地价格问题,认为土地不是劳动产品,因而土地价格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价格,所以他把土地价格定义为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

货币理论。配第明确指出,货币并不是富裕的标志,一个货币较少的国家并不一定就比较贫穷。在政策上,他不仅仅重申限制利息的法律是行不通的,而且认为禁止货币输出的法律“违反了自然的规律”,对增进国家的富裕是有害的。同时,配第认为货币过多或过少有

其不利之处,一个国家富有并不在于货

币的多寡,而在于不断地使货币变成各

种能为自己带来大量利益的商品。同

时,配第认识到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数

量一样重要。

利息理论。配第把利息看作是“货币的

租金”,提出利息量在安全没有问题的

情况下,至少应等于借到的货币所能购

买的土地产生的地租;在安全不可靠的

情况下,还应加上一比保险费,否则货

币所有者就不会出借货币,而宁愿用货

币购买土地。他把地租高低看作利息高

低的基础,同时指出利息的高低由货币

的供求所决定;配第反对国家用法律来

对利息作强制性调整,认为利息的高低

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

c)分工和赋税理论

配第已经认识到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一

国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劳动生

产率的高低又取决于分工的水平与规

模。他还把科学看作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因素,认为科学和技术发明会使财富得

到成倍的增长,因而他主张重视普及教

育和选拔技术人才。

配第把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看作一

国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他认为,

一国财富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数量、勤勉

程度和技艺水平。配第非常重视生产性

劳动的人数在人口中的比例。他把一国

人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土地耕种者、

手工业者、海员、商人、士兵;第二类

人包括医生、僧侣、律师、政府官员,

主张限制第二类人的数量,增加第一类

人的数量,以增进一国的财富。

配还讨论了赋税,认为赋税对于一国实

力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

影响。主张利用赋税限制不必要的消费

和促进生产;论证赋税应征自土地所有

者和贵族;说明向资本家征税会减少资

本积累,阻碍生产的扩大。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到17

世纪中叶,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和政

策,尤其是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垄

断对外贸易的主张和做法,已经阻碍了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工

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

济关系中生产和流通关系的变化,产业

支配商业,生产支配流通。重商主义已

经过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在重

商主义理论体系逐渐瓦解的基础上产

生并取而代之的。

二、代表人物:威廉?配第

三、特征:他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代表了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和要求,论述了如何增加社会财富,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他不停留与观

察经济的表面现象,而是力图深入研究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并首先应用

抽象法。劳动价值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

的基础,地租论是其全部经济理论的核

心。他最先克服了重商主义的影响。

四、影响:他对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

贡献在于他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

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

点,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

定了基础。他的分配理论反映了资本主

义分配关系的特点,初步揭示了资本主

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

古典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第一次论

述了地租(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

系,对后来李嘉图的工资与利润对立、

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见解有一定的启示

作用。配第虽然没有创立一套完整的经

济理论体系,但他的理论几乎触及了政

治经济学所有的重要问题,并以劳动价

值论为基础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从

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建立

作出了重大贡献。

2、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由于路易十四

时期柯尔贝尔推行极端的重商主义政

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整个国

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处于长期停滞不前

的状态。这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

法国整个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

重新探索振兴法国经济的道路中产生

了法国政治经济学。

二、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

三、特征:他极力主张以发展农业生

产来促进其他行业的生产,主张经济自

由,反对重商主义,主张国家要保护农

业。他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理解财富,

认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而是维持人

的生活的各种物品。他认为农业是财富

的源泉,一切财富都源于土地耕种。

四、影响:他关于以农业为基础的社

会均衡生产理论,使他能够在宏观的高

度把握商品的价值决定问题,把每一种

商品的价值视为由社会总劳动时间按

照一定比例分配在各个特殊部门来决

定的。这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极

有价值的创见,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补充。他的这一思

想,在西斯蒙第的劳动价值论中得到了

为思想原则,客观地研究了当时的主要

经济问题。其主要贡献是:(1)研究了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提出

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探讨了发

展市场经济、增加国民财富的富国裕民

之道;(2)奠定丁“劳动价值论”的基

础,提出和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3)

不同程度地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

态(利润、利息、地租),并作出论述;

(4) 试图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

通进行了初步分析;(5) 也对分工、

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危

机、国际贸易等理论作了重要论述。古

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之

一。

古典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把重商主义以来的经济理

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并为以后经济理

论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事实

上,直到今天,经济学家们还在不断地

回到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去寻找灵感。古

典经济学进步性的标志主要是(1)把

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

域;(2)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的内在规律性,并作出了初步的科学分

析。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缺陷

古典经济学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独立的经济学体系,也是真正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体系。但是,它并不是

一个完整的成熟的体系。其缺陷主要表

现在:第一,经济中有许多重大的关键

性理论还没有在这一体系内得到解决,

或者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价值理

论方面的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剩余

价值、劳动力,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等问题。第二,其理论中存在着一些混

乱,合理的科学因素往往与错误的、不

合理的因素并存,有时还有一些辩护性

因素混杂其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古典经

济学所处的历史局限性、阶级局限性和

思想方法的局限性,我们才可能对古典

经济学这些缺陷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解

释。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思想是由

市场自发起调节作用的经济自由主义。

其基本政策主张是自由竞争、自由放

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这

既是反对封建主义,又是同重商主义作

斗争,同时也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

的充分自信力。他们往往把自由放任等

同于“自然秩序”,认为自由就是自然

的,而自然的秩序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也是绝对的和永恒的。资本主义自由竞

争的经济秩序就恰好是符合客观的自

然规律的。不过,我们应该知道,自由

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和

永恒的,它的正确性是同具体的历史社

学,主张用数字重量等说明问题,推崇

归纳法。

2.理论特点:(1)配第还没有形成完

整的理论体系;(2)其大部分观点没

有摆脱重商主义的影响。

3.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最早研究宏观

经济问题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对古典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的贡献:他

把以前零散见解构成整体,奠定了劳动

价值论的最初基础,这也是他对古典经

济;.2.三个阶级间无数买卖行为合成

一次总的交换,货币只在三个阶级之间

流通,每个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

3.价格不变;4.假定是规模不变的简

单再生产;.5.国外市场略而不谈,即

不考虑对外贸易。

理论来源:重农主义学派继承和发展

了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借鉴了

重农学派的先驱者之一布阿吉尔贝尔

的一些见解和原理,创立了比较完整的

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魁奈杜尔阁

特征:(一)重农主义学说的思想基

础是“自然秩序”观念,指出人类社会

和物质世界一样,都存在着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自然秩

序”:指出:“人为秩序”的确定应以

“自然秩序”为准则。(二)重农主

义学说是具有封建外观的资产阶级经

济理论。(三)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

业,反对重商主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

为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影响:(一)重农主义者的“自然秩

序”思想给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事

物客观规律的任务。(二)魁奈的等

价交换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交换

是等价的,那么财富的源泉就不可能在

流通领域,这不仅击中了重商主义的要

害,而且使他把自己的研究重心转移到

了生产领域,为他首次系统地科学分析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提供了可能。

(三)魁奈的纯产品理论为揭示剩余价

值的来源奠定了基础。(四)魁奈的

资本理论中把资本和生产直接联系起

来,抓住了生产资本,这样也就抓住了

资本具有决定意义的形态,从而为从生

产领域探寻资本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资

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开辟了道路。(五)

魁奈的《经济表》的科学成就对马克思

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的创立有重要

表》

魁奈的《经济表》试图通过图解,分析

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假定前提:.1.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

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2.社会上划分

为三个主要阶级;3.社会资本所进行的

是简单再生产;4.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

取固定不变的价格;5.商品和货币流通

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行,各阶级内

部的流通略而不谈;6.不考虑对外贸

易。

《经济表算学范式》中,全部流通,包

括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归纳为以下五

项行为:1.土地所有者阶级以手里已有

的地租收入20亿里弗尔货币的半数,

即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

买粮食。2.土地所有者阶级再以手里还

有的10亿里弗尔的货币,向不生产阶

级购买工业品。3.不生产阶级以10亿

里弗尔的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

(粮食)。4.生产阶级以10亿里弗尔货

币,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如农具

等)。5.不生产阶级又以10亿里弗尔的

货币,向生产阶级购买农产品(原料)。

结果1,土地所有者阶级得到了10亿里

弗尔的粮食和10亿里弗尔的工业品,

满足了他们的生活需要。2.不生产阶级

用他们的工业品换得了原料和粮食,保

证再生产的继续。3.生产阶级得到了10

亿里弗尔的工业品(农具等),同时,

还有20亿里弗尔的粮食留在他们手中,

没有进入流通,用作恢复再生产过程。

此外,他们又收回了20亿里弗尔的货

币,将作为下一年度的地租交给土地所

有者阶级。

《经济表》的创见 1.运用抽象法,从

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2.《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5.经济表》再次论证了土地所有者阶级是不事生产、不劳而获的阶级,因而引出了重要的结论:土地所有者阶级终日游手好闲,却以收地租的方式占有了纯产品,那末他们就应该担负国家的全部税收。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则应被免除纳税的义务,以便更好地维持再生产过程。不仅如此,国家还应该取消对他们的干预政策,放弃工业法规,废除行会制度,倡导自由竞争和自由进行对外贸易。魁奈的主张反映出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反封建特点。他提出的不干预工商业的理论,就是经济自由原则。这是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追求的理想。

缺点和错误 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

“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它是一种生产剩余。不过,纯产品只生产农业生产中,而在其他生产活动中是不存在的。因此,纯产品就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以外的产品。

纯产品学说是魁奈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纲领的核心和基石。魁奈纯产品学说及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交换的等价性原则。

魁奈认为,在自然秩序下,也就是在充分的自由竞争条件下,交换是按等价交换进行的。他们所谓的等价交换实际上是指生产费用相同的产品相交换,因而等价的基础就是商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只有彼此价值相等的东西才能相互交换。

魁奈认为农业为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在生产中,只有农业生产才会使物质本身增加,即使用价值的增加,而在其他经济部门,只不过把已经存在的各种物质因素结合起来,即把各种使用价值结合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但并没有使物质本身增加,并没有创造财富。魁奈认为物质本身的增加,就是在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的产品,所以农业能够引起财富的增加。魁奈称这种剩余产品为“纯产品”,它构成国家的收入和获得或购买地产的土地所有者的收入。认为,农业之所以能提供纯产品,完全是土地或自然力

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合作比不合作好,分工是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分工的发展决定合作,合作能给当事各方带来增益,而合作的达成又是发端于人的自利本性,因而合作

赖以实现的社会制度的形成和演进不

是靠人为的设计,而是要取决于自然秩

序的力量

分工理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

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与方法。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最早全面地考察

和叙述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

用,认为分工可以使劳动者技巧由于专

业化而提高,可以节省变换工种的时

间,可以使操作简单化从而易于改良和

发明机械。

斯密是从劳动分工入手论述劳动生产

力增进的原因,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

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和方

法。他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

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熟练、技

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他认为,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

力,原因有三:第一,分工使劳动专门

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第二,由

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

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

损失;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操作

的工人把全部注意力倾向于一种简单

事物上,比较容易改进工具和发明机

器,从而简化了劳动,缩减了劳动,使

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斯密还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

和社会的分工。斯密长期居住的格拉斯

哥是苏格兰的工业中心,那里的制铁工

业和纺织工业都比较发达,同时他还与

住在那里的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相识,

因而使他有充分的机会去观察工业内

部的状况,特别是工场手工业的分工情

况。

他以扣针制造业工场的分工说明工场

手工业内部分工的好处,以羊毛呢绒上

衣的生产来说明同样的作用,都能提高

劳动生产率,并认为一个人的生活必需

品都是无数人分工合作的结果。他说:

“考察一下文明而繁荣的国家的最普

通技工或日工的日用物品罢!你就会看

到,用他的劳动的一部分(虽然只是一

小部分)来生产这种日用品的人的数

目,是难以数计的。例如,日工所穿的

粗劣呢绒上衣,就是许多劳动者联合劳

动的产物。为完成这种朴素的产物,势

必有牧羊者、拣羊毛者、梳羊毛者、染

工、粗梳工、纺工、织工、漂染工、裁

缝工,以及其他许多人,联合起来工

作。”除此以外,还需要商人、运输工

人、运船人等等。在斯密看来,这种分

工同样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而

“各种行业之所以各各分立,似乎也是

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

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是极高的,则

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达到极高的

程度。”

斯密把分工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交换,

交换是产生分工的原因,分工是交换的

结果,分工是由人类的“交换倾向”引

起的。

根据斯密的观点,分工的产生是由人类

本性决定的,人类生来就有利己心和交

换倾向,在交换过程中,人们发现,如

果一个人专门从事某一种工作所取得

的好处,要比自己包揽一切工作取得的

好处多,于是就专门从事某一种工作,

从而形成了分工。

他说:“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

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例如,在狩猎和

游牧民族中,有个善于制造弓矢的人,

他往往以自己制成的弓矢,与他人交换

家畜或瘦肉,结果他发觉,与其亲自到

野外捕猎,例不如与猎人交换,因为交

换所得却比较多。为他自身的利益打

算,他只好以制造弓矢为主要业务,于

是他便成为一种武器制造者。”还有的

人也因此而成了房屋建筑者、铁匠、钢

匠、制革者等。斯密和马克思的不同在

于,马克思认为是分工引起交换,先存

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才会出现商品交

换;而商品交换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

进社会分工。

斯密还分析了分工要受市场的限制,也

就是说,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交换的能力

或市场范围。分工的发展,则有赖于生

产物交换可能性,亦即市场大小而定。

决定交换便利与否、市场是否发达,则

有赖于交换媒介货币因素。

他说:“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到交

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

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

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为证明这一

点,斯密论列了各种史实和现象。有些

业务(如搬运工)只能在大都市产生和

发展:“有些业务,哪怕是最普通的业

务,也只能在大都市经营。”水运开拓

了市场,所以各种产业的分工和改良都

是从沿江沿海一带开始,经过许久以后

才扩展到内地的:“水运开拓了比陆运

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

种产业的分工改良,自然而然地都开始

于沿海沿河一带。这种改良往往经过许

久以后才慢慢普及到内地。”

斯密的观察和描述无疑是有一定根据

的。例如我国工业的发展,首先就是从

沿海沿河各省市发展起来的。在旧中

国,这同外国资本的侵入有关,但这本

身也说明了由于沿海沿河交通便利对

于工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再极而言

之,人类开化最早的民族,也总是处于

沿海沿河交通便利的地方,如埃及、印

度、中国、巴比伦等。斯密详细分析了

这种情况,借以论证交通运输对促进市

场的扩大从而扩大分工的程度。他还论

证了分工极大地促进了交换的发展,甚

至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商业的社会了: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

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极

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

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来满足。于

是,一切人都要依靠交换而生活,或者

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

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

会。”他的这些思想无疑是应该充分肯

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认为资

本主义社会存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

地主阶级三个基本阶级。依据阶级划

分,斯密把社会产品相应地分为工资、

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并指出工资、利润

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

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马克思称之

为“斯密教条”。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

掉了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重的生产资

料(不变资本)部分。

斯密曾断言:“每一件商品的价格或交

换价值,都由三部分全数或其中之一构

成;合起来说,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

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那三个部分

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

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

这种断言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只分为

三种收入,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一

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因此被

称为“斯密教条”。

价值与货币理论。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

价值与交换价值。①确认劳动是一切商

品价值的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

值的真实尺度。②是商品所能购买或所

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价值。商品价值决定

于可以买到商品的活劳动量。③“工

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

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是价

值规律的作用。

答: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含义

是指,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没有

对于人们行为的外在限制,人们对自身

利益的追求会使他们最恰当地处理自

己与别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在客

观上达到一个比刻意追求的行为更好

的结果。只是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的集中体现。斯

密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确实,他通常

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

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

于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

外产业,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

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

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

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

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

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

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

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

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

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自由放任”的含义就是,政府应当抛

弃重商主义的干预政策,放手让人们自

由自在地进行经济活动。“自由放任”

原则的具体表现就是:“自由经营”,“自

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始终的一个统一的

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

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

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

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

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

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

优配置。

“自由放任”是其经济政策的

基本原则和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和中心

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主义和重商

主义的倾向。充分实行经济自由,就会

建立起理想的“自然秩序”,实现个人

与社会两者最大利益的统一,促进社会

食物为

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

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人口原

理》的两个假定:(1)人口增长在没有

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2)生活

资料在同样情况下,只以算术级数率增

加。

人口原理的结论:他得出人口增长总是

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的推论。

马尔萨斯对人口抑制的方式:马尔萨斯

认为抑制:人口的方式有两种:(1)积

极的抑制,如饥荒、战争、疾病、贫困、

瘟疫等。(2)预防的抑制。这又包括两

种具体的方式:,a)道德的抑制(第2版

增加的),如晚婚、独身、保持贞操等;

b)不道德的抑制,如避孕、堕胎、某些

“伤风败俗’’的罪恶等。马尔萨斯对

道德的抑制的有效作用深表怀疑。在他

看来,只有第一种抑制方式才是现实有

效的。马尔萨斯将其人口原理归结为三

个命题或基本内容:他引申出三个命

题:“(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

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

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

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

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

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

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

和贫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引申

观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意味着,人

们的贫困是由于他们人口过多造成的。

只要人口不会持续减少,下层人们的贪

困就不会有持久的、大的改善。同时,

他的理论也意味着,贯穿于生物界的繁

殖的自然规律要求人口的增加与生活

资料的增加相平衡。如不平衡,生物的

自然规律就会发生作用,就会通过对人

口增长的抑制来强行恢复平衡。

人口理论的理论依据:马尔萨斯人口理

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两个公理”、“两

个假定”和“土地肥力递减规律”。

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⑴两个公理。A.

实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B.两性间的情

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⑵两

个假定。A.人口增长在没有妨碍时,以

几何级数率增加。B.生产资料在同样情

况下,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⑶三个命

题。A.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B.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

不移地增长,除非收到某种非常有力而

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C.这些抑制,和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黄金的价格》、《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关于一种经济而稳定的通货的建议》、《论对农业的保护》、《绝对价值和交换价值》、《建立国家银行的计划》等。

李嘉图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一贯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他在《原理》中一开头就说明:商品的价值或这个商品所能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量,取决于生产这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的相对量,而不取决于付给这一劳动的报酬多少。

贡献:怎样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1)李嘉图正确地规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对象(排除古玩、珍宝),比较正确的分析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李嘉图批判了斯密在价值决定问题上所有动摇不定、莫衷一是的观点。(3)李嘉图发现了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发现此问题本身也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

缺陷(1)李嘉图虽比较正确的说明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但未提出商品二要素学说。(未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2)虽一贯坚持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但他只注重对价值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价值质的分析,因此把价值看成是一个永恒范畴,不了解什麽是价值,什麽劳动形成价值,什麽劳动在什麽条件下以及为什麽、何时形成价值。(3)在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分析上,由于李嘉图不了解劳动的二重性,也就不了解同一劳动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是如何同时进行的。同时他所指出的必要劳动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的规定性上都与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有本质区别。(4)由于李嘉图混同了劳动与劳动力,价值与生产价格,使他遇到了两个无法克服的

地耕种者耕种较好土地所获得但被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产生的条件:配第认为是土地数量的有限,土地肥力的不同,土地位置的差异。科学贡献:一,是指明了劣质地生产条件决定农产品的“比较价值”即生产价格。李嘉图的错误在于,一是把土地耕种的下降序列当作级差地租形成的前提。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租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可分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

租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依据是:他接受了“萨伊定律”的观点,认为“产品只是用产品购买的”,“需求只受生产的限制,所以不论一个国家有多少资本都不会不能得到使用”。他把资本家当成了理性的小生产者,从而否认了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他接受了詹姆斯、穆勒关于生产和消费之间,供给和需求之间、购买量和销售量之间经常的和必要的平

衡的观点,否认经济的失衡和生产过剩。他接受了斯密关于需求无限,因而生产和资本的使用也没有限制的观点,批判了斯密关于暂时生产过剩和资本

过剩可能性的观点,建立起一套否认经济危机客观必然性的理论。他认为,自由竞争、资本自由转移,价值规律会自动平衡经济,理性的资本家(经济人) 会使投资合理化而避免生产过剩。总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调节达到均衡状态。他歪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

目的和性质,把它变成自然经济、

简单小商品生产,来否定生产过剩的经

济危机。源于其错误的再生产理论,他

认为储蓄总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因而

都要对自己的优势或劣势进行比较分

析,做到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以

实现在现有自然经济条件下更有效、更

节约地分配劳动和利用资源,以最小的

对优势原理。绝对优势指出当一国相对

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

率,但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那

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

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

其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相对优势是指

某种革新与其所替代的旧的技术相比,

其先进的程度。而相对优势度常常用经

济收益,低初始成本,适应性的增强。

一段时间内储蓄的增加,社会声望。回

报的快速性等来表示。一项革新较前一

方案的相对优势度越高,改革新方案的

造效用,又把效用归结为提供服务。对

于价值的来源;萨伊从“生产三要素论”

出发,认为,既然生产中的三要素创造

了效用,当然它们也就同时创造了价

值。对于价值的尺度及衡量。萨伊认为,

价值量可以用效用的量来决定和衡量。

价值由效用决定,效用又由生产中的三

要素创造,因而,效用实际上包含了三

要素本身的收入,即生产费用,或者说

工资、利润和地租。萨伊提出了“生产

费用论”:价值由收入决定,收入由生

产费用决定,而生产费用又由各个部分

的具体价值来决定。萨伊认为价格是测

量物品价值的尺度,而价格又取决于市

产三要素论”为基础的。他从“三要素”

共同创造价值出发,认为参与价值创造

的每一要素都应从总价值中得到其相

应的、合理的报酬;合理的报酬就是等

于每一要素所创造的那一部分的价值。

这种机制是通过市场上“三要素”的供

求作用最终实现的。马克思说萨伊的分

配论核心即“三位一体”的公式:劳动

—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这

个公式也为后来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

所谓“归算论"提供了依据。工资是工

人劳动所生产出来的那部分价值,也是

对工人劳动支付和服务的代价和报酬。

利息他把利润分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利息是“对于资本的效用或使用所付的

租金”,企业主收入则是对企业家的事

业心、才干、风险等的报酬,是企业主

的工资。

地租是土地生产性服务的产物,是地主

的理论,理由有三:一是资本主义的自

由竞争具有自我调节机制,价格机制将

使各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趋向平衡。二

是除价格机制外,资本主义市场的利息

率能够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不到因

消费不足而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因

为:消费不足意味着储蓄的增加,储蓄

的增加将使利息率下降,利息率下降将

促进投资的增加,这样,消费不足将为

投资增加所带来的需求相抵销。三是商

品是用商品来购买的,即所谓“萨伊定

律”。这是萨伊销售论的核心。萨伊认

为,商品交换的最初形态是使用价值不

同的商品直接交换。有了货币充当媒介

后,情况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为,

货币只在瞬间起作用,最终还是以商品

购买商品。因此,卖主同时也是买主,

供给本身就会创造出需求,经济危机是

不可能发生的。

三个原理:(1)产品以产品来购买,货

币只是交换的媒介;(2)生产给产品创

造需要;(3)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

不会发生普遍生产过剩。

萨伊还推出四个结论:(1)在一切社会,

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

售的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

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跟着需

求增长。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不存在矛

盾,不会发生危机。(2)每个人都和全

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办

得成功,就可以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

功。这说明人们之间的利益和谐一致。

(3)购买与输入外国货物决不至于损

害国内或本国产业和生产。这说明对外

贸易应采取自由政策。(4)仅仅鼓励消

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因难不在于刺激

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的手段,我们

已经看到,只有生产能提供供给的手

段。所以激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

消费是拙劣的政策。这说明资本主义生

论)为中心的。在西尼尔看来,所有的

分配范畴都可以用“节欲”来加以解释。

他认为,劳动是工人对个人安逸的牺

牲,是工人的节欲,所以要获得“工资”;

资本是资本家对个人消费和眼前享乐

的牺牲,是资本家的节欲,所以要获得

利润。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价值(假设

自然力不计算在内),所以应当共同分

配,获取报酬。用于生产的节制,得利

润,用于非生产的节制,得利息。除

去上述分配范畴外,还有“租金”。租

金是未做任何牺牲而得的报酬,即自然

要素所有者,“没有把他可以扣留的东

西扣留起来,只是由于他容许人们得以

接受自然的赐予”所取的酬劳。他认为,

当自然要素极端丰富,到处可得时,其

供给是无限的。这时,自然要素就只有

效用,而无价格,因而,不能成为价值

的构成,因素,于是,它就不能得到报

酬。

西尼尔认为,社会上的三个阶级即劳动

者、资本家和自然要素的所有者,他们

相应地获得各自的收入。劳动者使用体

力和智力劳动进行生产,付出了对于自

己安乐、自由的牺牲,作为这种牺牲的

报酬是工资。资本家节制自己的欲望而

进行生产,做出对于近期的享受的牺

牲,这种牺牲的报酬是利润。

西尼尔就认为劳动和资本之间是一种

“协力”关系,劳动不借助于节制的成

果即资本,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节

尽可能多的财富。这是从人的经济本性

引出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原则。其

“工资论”、“利润论”即由此出发的。

(2)人口原则:他认为,“精神或物质缺

陷”以及对财富不足的顾虑这些人的经

济本能会限制人的生理本能,从而限制

人口。他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不

适应于文明时代。(3)工业生产力不断

无限扩大的倾向:他强调,劳动的力量

和生产财富的其它手段的力量,借助于

将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

工具,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意思是,在

资本主义下,各生产要素能够协调一

致,无限增长。(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

在同一地区内不断增加劳动,所得的报

酬是按比例递减的。尽管总报酬并不减

少,甚至还增加,但报酬增量与劳动增

量的比例在递减。由此,西尼尔推论:

(1)农产品价值上涨是必然的,但工资

增加是受限制的。(2)需要废除“谷物

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财富的

性质及其生产与分配的规律”。生产规

律具有永恒的自然规律的性质,而分配

规律则是暂时的,可以随人的意愿而变

动的规律。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

法:约翰·穆勒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从

事理论研究的抽象的思辨科学,属于

“社会哲学”,因而要从人的本性,心

理、精神和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

各个角度加以研究。他强调,任何经济

学上的假设和论断,都只能在特定的条

件下才能成立。他最推崇的方法是亚

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运用到原理

与实际相结合拘方法。他主张要效法

《国富论》,采取抽象演泽法和经验实

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财富是交换价

值,而财富的原因则是生产力,财富的

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重要许多倍。

“国民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经济学的

核心部分。李斯特主张国民经济学应以

生产力为研究对象。而发展生产力又主

要依靠国家,不能搞“个人主义理论”。

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其自身的

分工、协作和协调为条件。“物质的生

产者越是增产财富,也就越能促进精神

的生产。”“物质的作业”,指物质生产

力中农业、工业和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工

和协作。工农业的分工协作是国内市场

的基础,商业是媒介。而工业又是农业

发展的基础。这些生产分工之间的协

调,要由国家来保证。实际上,李斯特

提出了国内经济结构和发展的理论。

“国民生产力”的含义:李斯特把“国

民生产力”分为四种类型:(1)人的生

产力,包括精神的和肉体的生产力;(2)

自然的生产力;(3)社会的生产力;(4)

物的生产力。他认为,人的生产力和自

然的生产力是不可分离的,否则无法发

挥作用。另外,这两者发挥作用时,又

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秩序条件下,即在第

三种生产力,也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的、

市民的政治的状态和制度下”进行。如

果社会的生产力混乱,其他因素就不能

发挥作用,国家也不会富裕。这些看法

反映了德国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特

征。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中最受强调的

是第四种,即物的生产力。他认为,工

业生产力和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和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甚

至政治独立和文化发达的基础。针对斯

密强调物质资本,李斯特强调了精神资

本,并指出二者是因果和相互依存的关

系。他认为斯密只把体力劳动看作唯一

的生产力,其实,脑力劳动、管理、教

育等都应包括在内,这是人类知识积累

所创造的生产力,是“现代人类的精神

物有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和克尼斯

(三个奠基人)。旧历史学派把政治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一国经济的发

展。旧历史学派摒弃英法古典政治经济

学的抽象法,提出所谓历史的方法。他

们把这种历史方法比喻为社会经济或

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他们认

为,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体,因此只

能用综合的方法,用归纳的方法来研究

经济现象,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因此

经济规律只具有相对性,只能从历史的

类比中去发现它。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在

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人

类社会历史进行了初步划分。罗雪尔从

生物进化论角度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经

济的发展要经历童年、青年、成年和老

年等阶段。希尔德布兰德把交换形式作

为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准。他把社会经济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经济、货币经

济、信用经济。

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其主要代表人

物有施穆勒、瓦格纳、布伦塔诺、黑尔

德、克纳普和比歇尔。新历史学派一方

面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遗产,一方面提

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改良主义。他们认

为只要求工人克制和节约,不能解决问

题,还必须从意识形态上批判“世界主义”、“经济人”的利己心的理论前提,以及古典学派的“唯物主义”。继续采用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本方法,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分析法。但新历史学派对历史方法的看法及其运用比旧历史学派更加极端和彻底。他们否认在每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规律性。经济问题的分析必须运用历史方法,抽象演绎方法得不到任何结果,其极力主张采用“历史统计方法”代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的生理方法”,强调分析、考察现实经济问题必须充分利用统计资料和发达的统计学方法。

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点: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主要是历史归纳法,其特点是:对经济规律的看法比历史学派更走极端。不仅否认一般的普遍规律,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而且否认特殊规律,拒绝一切抽象的理论研究。反对在经济学中运用抽象法,主张采用历史统计方法。这里新历史学派把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变成了“历史统计法”,而且以这种“历史统计法”来排斥一切其他研究方法。他们宁愿几十年埋头收集、整理大量具体的,带浓厚地方色彩的狭隘的经济材料,满足于泛泛的具体现象描述和总结归类,而不去进行理论概括。

新历史学派的基本特点:强调伦理、道德因素作用。新历史学派比历史学派更强调伦理、道德因素作用。自命“历史伦理学派”的历史学振还谈到自然,技术等方面的作用,而新历史学派则把道德伦理因素看作经济活动中的决定因素,并以此来说明社会现象。施莫勒、谢夫莱是突出代表。新历史学派比历史学派更强调国家和法律和经济的作用。瓦格纳系统阐述论证了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国家是“超阶级性”的。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新历史学派在其他理论方面只是重复

以往的某些理论,而没有什么独特的东西。他们上述观点完全是为德意志帝国直接干预和控制国家经济生活服务的。这种需要也成为其改良主义的理论依据。

新历史学派最突出的政治特征和政策特征:新历史学派最突出的政治特征和政策特征就是他们的改良主义主张。新历史学派不仅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德国经济学界的统治学派,而且直接就是德意志帝国当时的政治运动,其宗旨是宣扬改良主义社会政策,反对科学社会主义,消降革命运动的危险性。该学派在德国有很大影响,前后经历了七十多年的统治地位,强烈地排斥异己。

新旧历史学派的异同

1、方法

同:都反对抽象法,主张用历史的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都否认存在经济学的普遍规律,认为各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不同的,因此,用抽象演绎方法不取得任何实际结果,只有对各民族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历史现状进行大量资料收集后,才可能用历史的方法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异:新比旧更走向极端,它们不仅把历史学派关于经济学研究的抽象方法、历史方法向排斥相对立的见解推到极端,而且对酒历史学派没有否定的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规律也表怀疑,加以否定。

2、对社会经济及其历史的研究和叙

述方面:

同:二者都把社会经济发展看成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演化过程,认为现实的一切经济现象都不过是历史上同类经济现象演化的结果。

异:新历史学派研究经济问题时不仅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当时已较为发达的统计方法来取得旧历史学派的历史生理方法,且他们特别强调心理因素、伦理道德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甚至认为社会经济组织不过是受伦理道德规范制约的秩序,而经济范畴不过是心理、伦理或道德范畴的表现。

3、政策主张:

同:都强调国家法律与经济生活有密切

联系,反对自由贸易、自由竞争,鼓吹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异:新历史学派特别强调国家对经济生

活的重要作用,极力宣传国家的找阶级

性,鼓吹可以由国家通过法律实行自上

而下的改革解决社会问题,给各种改良

主义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旧历史

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质在于指

望国家保护德国国内市场,使落后的德

国资本主义得以发展,新历史学派强调

国家作用的实质在于抵制、削弱社会主

义的影响,并通过德意志的干预实现德

国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的要求。

历史学派的评价

积极:1、重视历史的实践,从中汲取

有益东西以指导实践;2、强调不同国

家的特殊性,按国情寻找自己发展的道

路;3、重视对经济社会的综合有机的

研究;4、重视法律、伦理道德因素在

国家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国家干预经

济生活的主张,一定程度纠正自由学派

完全自由放任的偏差。

错误:1、片面强调历史的方法,批评

抽象的方法,使经济研究走上另一个极

端,实际上他们所作的工作只能称之为

科学的揭示规律的初步准备,仅以此为

限,只能流于经验主义;2、由于不要

抽象方法,缺乏体系和一贯性,往往一

边批评古典学派理论,一边又引用古典

学派的理论观点;3、具有浓烈的沙文

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到欧洲中世纪时

期);(2)早期古典经济思想酝酿时期;

(主要涉及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资

产阶级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形成

时期,以及古典经济学的酝酿、形成时

期);(3)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时期;(主要包括18世纪中期—19世纪

中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传

播时期;(4)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

纪下半期,资产阶级新古典经济学的发

展时期)

经济学说演化的基本脉络:西方经济学

说迄今为止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

阶段:

前古典实经济学: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

经济思想,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经济

思想,以及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

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启蒙阶段。

古典经济学阶段:包括从18世纪下半

期亚当·斯密的经济学,19世纪初李嘉

图、马尔萨斯和萨伊等人的经济学,

19世纪中期约翰·穆勒的经济学,以及

一些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包括英法空

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的经济学)和

德国历史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

边际革命,包括马歇尔、瓦尔拉斯、门

格尔等人的经济学说。以边际效用价值

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为特色。

当代经济学阶段: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

说,包括现代各种经济学流派,比如新

古典综合派,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供给

学派,理性预期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年代的边际革命,包括

马歇尔、瓦尔拉斯、门格尔等人的经济

学说。以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

法为特色。主张政府基本不干预经济,

需利用货币和价格,干预经济边际效用

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

学的主体,是当时经济学中影响最大的

流派。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发展思想以马

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对经济

增长和经济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一)马歇尔注意到资本积累的问题,

他分析了资本积累的来源,认为储蓄率

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二)马

歇尔很重视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强调通

过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

要意义。(三)马歇尔认为,经济发展

是渐进、有机和连续的,会使全体社会

人口受益。

形成现代经济学的三大理论体系:马克

思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经济

衡价格论。马歇尔经济学说体系最突出

的特点,就是集新旧经济学之大成的折

衷主义。他根据资产阶级新的需要,在

全盘否定古典经济学科学因素的基础

上,吸收和利用边际学派等的方法论和

理论观点对旧的供求论、生产费用论、

资本生产力论、节制论等经济理论加以

改头换面,综合成一个“新”的理论体

系。

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理论体系,是以人的

主观的、心理的因素为基础的。他认为

人类从事经基于两种动机的行为:1.追

求“满足”,促进人类的经济行为;2.

避免“牺牲”,制约人类的经济行为。

他宣称经济学的最高目的是要对社会

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马歇尔的贡

献就是宣扬渐进的改良主义。这种主张

的理论依据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方法论的特点 1.运用所谓“连续原

理”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2.运用边

际增量分析方法,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

间的关系。 3.运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

1、马歇尔需求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的欲

望。他认为,需求是欲望的满足,而人

的欲望是由效用来满足的。他指出,人

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种多样的,但每

一个别的欲望又是有其限度的。2、当

一个人刚刚被吸引购买东西的那一部

分,称为边际购买量,边际购买量的效

用,称为此物的边际效用。一物对任何

人的边际效用,都是随着他已有此物数

量的第一次增加而递减的。 3、马歇

尔间接地用购买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数

量即需求价格来衡量表示购买者主观

需求边际效用。从而需求转化为需求价

格,用边际需求价格去衡量边际效用。

边际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4、需求规

律:需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

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就是用以衡量价格

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

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也就是衡量需求对

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

如果价格升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

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称为需求

弹性大;反之,就称为需求弹性小。

需求弹性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e :

需求弹性 x :需求量 y :价格

消费者剩余马歇尔所说的消费者剩余,

就是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个人愿意支付

的价格和这个商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差

额。

需求理论的错误:马歇尔以主观心理因

素说明资本主义条件下需求变动的规

律,是错误的。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需

求变动不是取决于人们主观的欲望,而

首先是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它又

是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多少和在各个阶

级之间分配的情况。马歇尔回避了决定

资本主义社会需求变动的最重要因素,

掩盖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

群众有支付能力的消费相对狭小的矛

:1.土地2.劳动3.资本4.

组织马歇尔说,通常把劳动、土地和资

本作为生产的三个要素,但“组织”也

应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他所说的“组

织”,是指企业经营和工业组织。除了

土地以外,其他三要素都有各自的供给

价格,这些供给价格都有各自变动的规

律。

生产成本:1. 实际成本: 2.货币成本:

与生产成本相联系,马歇尔提出三个新

的概念:1.替代原理或代用原则: 2.

代表性企业: 3.投资的外限,或投资

的有利边际:

供给规律和供给弹性供给规律:他认

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它的生

产费用即供给价格是它的各个生产要

素供给价格的总和。供给的一般规律是

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则供给少。供

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相区别,供给弹性

在考察时应考虑时间长短这个因素。

供给理论的错误:马歇尔的供给理论也

是以主观的心理现象来代替对客观的

社会生产过程的分析。他歪曲生产费用

的本质,把劳动说成是“反效用”,是

一种痛苦,是一种牺牲;把资本说成是

资本家的“等待”,是节欲的结果,也

是一种牺牲。他把生产费用解释成为工

人和资本家共同作出牺牲而取得的报

酬,从而抹杀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剥削

与被剥削的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

核心和基础。马歇尔就是以均衡价格论

为中心,把其他经济理论联系起来,构

成他的整个折衷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价值与均衡价格他说,价值是一物的交

换价值,是一物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

可以换取别物的数量。马歇尔直截了当

地把价格当做价值,用对价格的分析代

替了对价值的分析。价值问题就变成了

流通领域中的问题,掩盖了生产关系和

阶级关系。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来说

明价值的决定问题。

两个前提条件:1.假定某一商品的价格

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

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也就

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局部均衡论;2.假定

货币的购买力也是不变的。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马歇尔把供

给和需求看成同等重要,同时,他又着

重强调供求趋于均衡的观点,从需求价

格和供给价格的相互关系中建立起他

的均衡价格论。 2.均衡价格就是一种

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

的价格或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在市场上

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价格。.3.马歇尔用

数学图形表示,均衡价格是处在需求曲

线和供给曲线交叉点上的价格:

时间长短与均衡价格

在马歇尔看来,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共

同决定均衡价格,实际上就是效用和生

产费用共同决定均衡价格。如果考虑到

时间这个因素,则供求两个方面在价格

决定上的不同作用是可以区别的。

马歇尔认为,时间长短不同,对于市场

上供求双方的较量趋于均衡的情况是

不同的,因而它们对决定均衡价格的影

响也是有差异的。

马歇尔由此得出结论:“ 就一般而论,

我们所考虑的时期愈短,就愈需要注意

需求对价值的影响;时间愈长,生产成

本对价值的影响将愈加重要。因为生产

成本变动对于价值的影响与需求变动

的影响比较起来,一般需要更长的时间

才能表现出来。”

垄断与均衡价格他完全承袭了古诺关

于垄断的定义,认为在垄断的条件下,

一种商品只有一个供给者。这种垄断者

可以自由地调节其商品的供给量以适

应市场的需求。垄断者的利益,在于把

它们调节得能够给他提供最大可能的

纯收入总额。

均衡价格理论的错误马歇尔的均衡价

格理论还是过去的供求论,改变不了供

求决定价值的根本错误。均衡价格论不

过是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

的混合折中。他用价格代替价值,把价

值和劳动割裂开来,回避了价值的实体

和价值的起源问题。均衡价格论不过是

宣扬资本主义能够在自由竞争中自动

地达到均衡,借以论证资本主义是和谐

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他认为,国民收入

由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组织这四个

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国民收入的构成就

是与这些生产要素相适应的工资、利

息、地租和企业经济收入即利润。所谓国民收入的分配,就是各个生产要素的价格的决定问题。他用各个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的价格来说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工资工资就是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价格。马歇尔认为,劳动的需求价格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而劳动的供给价格则是由养活、训练和维持有效率的劳动者的生产费用决定的。利息马歇尔把利息分为纯利息和毛利息。纯利息,指纯粹是使用资本的代价或称为“等待”的报酬。毛利息除包括纯利息外,还包括运用资本的手续费、经理费、投资风险的保险费等等。这里讲的利息是指纯利息。马歇尔认为,利息是资本的需求和供给相均衡时的价格。资本的需求价格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资本的供给价格取决于资本家的“等待”和牺牲,也就是节欲。利润马歇尔认为,利润是资本家经营管理企业和组织生产以及承担风险的报酬。它包括对以下三个因素的报酬:1. 资本供给的报酬; 2. 使用资本的经营能力供给的报酬; 3. 企业的一定组织的报酬。马歇尔认为,利润作为商品的正常生产费用的组成部分,其数额大小,由于替代原理的作用,大致等于资本、管理能力和企业组织三者正常供给价格的总和。地租马歇尔认为,土地的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地租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它的大小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与地租理论相联系,马歇尔还提出了“准地租”的概念。即在短期内,土地本身以及土地以外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超过平均水平的收入。

分配理论的错误:马歇尔的分配理论,看不外是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的新变种,在前人的劳动、资本、土地之外又加了企业组织这第四个要素。这种分配理论是为宣扬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调和作辩护的。他在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具体理论方面的观点,掩盖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经济范畴的本质,抹杀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性质,宣扬资本主义

论,是反对种种以客观因素解释价值的理论的。它的目的之一,是取代各种客观价值论。(1)关于价值的起源和本质问题。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以超越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心理范畴为基础。不能说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不存在,但关键在于:这种主观评价能否成为价值实体?回答应是否定的。因为:①主观评价应该以商品的客观属性存在为前提。主观评价也是受人的生理条件制约的对客观物品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东西。②即使是主观评价反映了客观效用本身,那也不能构成价值实体。只有商品中共同的属性才能构成价值实体。(庞巴维克也同意这点),使用价值即效用恰恰是各自不同的,正由于这点,商品才要交换。但也正因为效用性质各不相同,人们的主观评价就更不相同,因而无法进行量的衡量和比较。效用(使用价值)只能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不是价值本身。庞巴维克说他可以抽象出一种一般的效用作为价值的基础。这种抽象理论上当然可能,但这种一般效用能否充当价值实体,是要到实践中检验的。实践证明:一般效用是不能构成价值实体的。

(2)关于价值量的衡量问题。奥地利学派想以“边际效用”从主观评价上对价值加以衡量。这在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因为:①主观因素能否衡量,怎么衡量,都是有待于解决的问题。甚至今天也没有解决。此外,奥地利学派并没有指明边际效用确定的量究竟是多少。事实上,它们只是随机变动的。没有确定性的东西,当然不能做为确定物品的价值量的衡量标准。②“边际效用”在价值决定上的意义是极其有限的。它只

能说明:主观心理评价对某些特定物品

的其它方面也许有意义。但对价值决定

却没有意义。连庞巴维克自己最终也把

“边际效用”量的确定归之于供求关系

了。“边际效用”在量上不能确定,是

边际效用价值论最致命的弱点。

(3)关于价格论问题。人们的主观评价

可以影响市场上价格的波动,但不是决

定因素。人们的购买除受主观评价影响

外,还受购买力的影响。购买力恰恰又

以市场价格为转移。人们的购买除受主

观评价影响外,还受购买力的影响。购

全取决于效用。”“价值一词通常指的就

是对于一物的欲望程度或估计”。杰文

斯以自己的方式阐述的“最后效用程度

递减规律”和“最后效用程度相等规

律”,实际上就是戈森定律的两条内容,

但这是他本人提出的,当时他并不知道

有戈森定律。杰文斯是以“最后效用程

度”作为主观价值的衡量标准的。随物

品量的增加,人的感觉,从而产品的效

用就会递减,这就产生了总效用和效用

程度的区别。总效用是全部现有产品各

单位实际效用的总和;效用程度是在产

品供给的某一点上所表现的需求强度

和欲望的满足程度。杰文斯强调指出,

最后效用程度不是指一定量商品中最

后一个新加量所提供的效用量,而是这

个效用量和商品增量的比例。即,最后

效用程度是一个以比例数字表示的抽

象的量,它不包含任何客观物质的内

容。杰文斯认为,最后效用程度这个函

数足以在经济学中引起一个转析。这种

转折就是从劳动—成本价值论转向边

边际效用分析。瓦尔拉斯把被满足的最

后欲望强度叫做稀少性,英国人叫做最

后效用程度,德国人称为边际效用。他

认为,商品满足欲望的强度是商品供给

量的函数,它随供给商品量的增加而递

减,最后一单位商品量满足欲望的强度

就是“稀少性”。

他认为,需求曲线的下降是由效用曲线

的特点决定的。随着物品数量减少,欲

望满足强度增加,从而使效用量增加,

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总效用表示一定商

品消费所满足的欲望总额,边际效用则

表示被消费的一定量商品所满足的最

后欲望强度。瓦尔拉斯也以价格代表交

换价值并代替价值,以价格论代替和取

消了价值论。他也从两种商品的交换开

始分析价格的形成。他首先假定存在一

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该市场中,甲

乙都对对方的商品有需求,而对自己的

商品无需求,由此产生交换。交换的目

的是取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实现该目的

之条件为: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必须等于

它们的“稀少性”的比率,或等于它们

满足“最后欲望强度”的比率。这就是

说,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它们的“边际效

用”的比率。瓦尔拉斯认为,物品要有

价值,必须既有用,又稀少。“如果说

稀少性和交换价值是两个共生的和成

比例的现象,那未,同样可以肯定地说,

稀少性是交换价值的原因。……交换价

值象重量一样是一种相对的现象,而稀

少性则象质量一样是一种绝对的现

象。……稀少性是个人的和主观的,交

换价值则是实在的和客观的。”瓦尔拉

斯这种论断同杰文斯的交换方程式实

出的贡献。该理论是在“稀少性价值论”

的分析基础上,由两种商品交换的情

况,发展到各种商品交换的“一般”情

况,提出一般交换下价格决定的所谓

“一般均衡理论”。

指导思想:认为一切商品的价格都是互

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任何

一种商品的供求,不仅是该商品价格的

函数,也是所有其它商品价格的函数,

所以,任何商品的价格都必须同时和其

他商品的价格联合决定。当一切商品的

价格恰好使得它们的供给和需求相等

时,竞争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一般

均衡状态也就形成了。这时的价格就是

均衡价格,也就是瓦尔拉斯所说的价

格。这时的均衡就是一般均衡。但最终

原因仍是“稀少性”。

瓦尔拉斯依据方程数等于未知数数目

时就可推出来知数数值的原理,论证了

市场交换的一般均衡问题的确定的解。

瓦尔拉斯最终得出一般均衡条件下的

价格决定公式:即,边际效用之比:价

格之比 (稀少性之比) 总之,瓦尔拉

斯认为,由于一般均衡条件下m(m—1)

个交换方程式,恰好有m(m—1)个价格,

所以这些方程式有解的,价格也是可以

算出来的。一般均衡的条件:“两种商

品中任何一个的价格(用对方来表示,)

等于这两种商品用任何第三种商品来

表示的价格的比例。”

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批判性理性 6 主张对理性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认为普遍有效的科学理论并不来自经验归纳,科学理论是通过不断的证伪、否定、批判而向前发展的。是一种多元而批判的理想主义,是演化理性主义的传统 发展脉络:古希腊哲学家用推理方法潜心检验一切事物,并形成了自由研究和自由讨论的学术精神,无论是自然学派还是智者学派,都在辩论和批判中相互吸收发展到后期形成了卡尔·波普所称的批判理性主义。 显著特点: 1.突出强调理性的批判性和这种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本体论的研究并系统的阐述本体论的哲学主张 3.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哲学,扭转了语言分析导向,尤为科学哲学与科技政策的结合开辟了道路。提出大胆猜测,按“可证伪度”的大小与经验两者来检验理论与事物。 ?肯定性理性 7 是一种一元的理性,是单向度的,强调归一论,即世界由物质构成但社会又是有变动性的;认为自然世界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从而出现了自然主义发展观的萌芽。是建构理性主义的传统 基本特征及原则: 1.把既定事物看成是对真理的肯定,接受一切现存的事物。 2.服从被给予的现实,试图确立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把新生事物的产生,看成是按过去的标准予先决定的。 3.反对对现存事物的否定。 ?演化理性主义 建构理性主义蔑视和贬低非理性的或未被理性充分理解的事物,它假定人生而具有知识和道德秉赋,因而人能够根据理性原则对社会精心规划,并尽可能抑制乃至消除一切非理性现象。典型例子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高度的建构主义的直接应用。人为创造说,强权即公理也是自然主义发展观的应用。这也是西方形而上哲学的源头,理性不仅支配了西方人的生活,而且还为个人主义夯实了基础。 它还认为,道德、宗教、法律、语言、文字、金钱、市场等一切文化制度都源于发明或设计,都是“精心设计之物”。此外,建构理性主义不承认“抽象”是我们大脑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更倾向于特殊和具体。它认为理性能省掉抽象而完全掌握“具体”和所有的特定细节,因而可以实在地掌握“社会过程”。建构理性主义宣称:适用于历史的观念,也适用于未来的纲领;对自己行为了如指掌的人类,应当运用理性所赋予的设计能力,按部就班地创造一种文明。具体讲,建构理性主义认为:第一,所有有益于人类的制度,都是人们在意识到它具有可预料结果的情况下发明出来的,因此人们也应按这种方式去创造这样的制度;第二,只有当我们证明这些制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 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 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 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 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本课程也向学生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与阅读书目,并介绍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大纲】

经济思想史单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被马克思称为重农主义体系发展最高峰的代表者是(分数:1分) A. 坎梯隆 B. 布阿吉尔贝尔 C. 杜尔哥 D. 魁奈 标准答案是:C。 2、亨利·乔治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分数:1分) A. 土地垄断和投机 B. 消费不足 C. 生产过剩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标准答案是:A。 3、杰文斯提出的作为主观价值衡量标准的“最后效用程度”指的是(分数:1分) A. 总效用 B. 平均效用 C. 边际效用 D. 序数效用 标准答案是:C。 4、约翰·洛克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分数:1分) A. 《贸易论》 B.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C. 《赋税论》 D. 《政治经济学概论》 标准答案是:B。 5、提出“经济”和“货殖”区别的古希腊思想家是(分数:1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斯多德 标准答案是:D。 6、斯密思想来源的三个主要部分是(分数:1分) A. 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C.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D. 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标准答案是:C。 7、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的是(分数:1分) A. 范德林特 B. 洛克

C. 配第 D. 马西 标准答案是:D。 8、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分数:1分) A. 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B. 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 C. 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D.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标准答案是:C。 9、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理论基础是(分数:1分) A. 效用价值论 B. 劳动价值论 C. 服务价值论 D. 生产三要素论 标准答案是:C。 10、以阶级利益调和论为资本主义辨护的美国早期经济学家是(分数:1分) A. 富兰克林 B. 汉密尔顿 C. 凡勃仑 D. 凯里 标准答案是:D。 1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产生于(分数:1分) A.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早期 B.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早期 C.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末期 D.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原始社会末期 标准答案是:B。 12、亨利·乔治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分数:1分) A. 土地问题 B. 工资问题 C. 价值问题 D. 就业问题 标准答案是:A。 13、法国重农学派产生于(分数:1分) A. 17世纪50 – 70年代 B. 17世纪70 – 90年代 C. 18世纪50 – 70年代 D. 18世纪70 – 90年代 标准答案是:C。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一、概述 二、奥地利学派 三、英国的边际学派 四、洛桑学派

一、概述 1、边际革命的产生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3、边际效用学派概况 一、边际革命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威廉·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法国的莱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又几乎同时发表了三部具有相同理论倾向的著作(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1871年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英国的威廉·斯但利·杰文斯在同一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在1873年拿出了自己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这标志着创建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诞生。 ?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价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开辟了道路。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这次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所谓“革命”,不外指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指经济学的研究从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强调消费、需求和效用; 二是指为引进高等数学这一分析工具——微积分学打开了大门,从此开始了近代经济分析的新时代。

?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基础。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边际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萌芽,19世纪前半期出现了边际效用论的一批先驱者,他们都为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提出了思想来源。19世纪数学、生物学及物理学的辉煌发展,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不少新的启示,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出现的新现象为边际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客观经济条件。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是近代较早论述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经济学家。他在《贸易概论》(1690)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 ?意大利经济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发表的《货币论》一书中较早地把效用同稀少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边际效用分析打开了道路。 ?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1748—1832)提出所谓效用,是指物品能使人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能力。同时提出了幸福(也即效用)的递减法则,认为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量越少。杰文斯正是依据边沁的哲学原理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是() A.克尼斯B.门格尔 C.维塞尔D.维克塞尔 2.瓦尔拉斯对经济学作出的最主要的贡献是() A.一般均衡分析B.局部均衡分析 C.消费者主权理论D.生产者主权理论 3.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是() A.生产论和分配论B.分配论和消费论 C.价格论和分配论D.生产论和价格论 4.约翰·洛克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 A.《贸易论》 B.《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C.《赋税论》 D.《政治经济学概论》 5.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的()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B.中世纪中期 C.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时期D.资本主义私人垄断时期 6.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组织国家的原则是() A.公平原则B.分工原则 C.正义原则D.效率原则 7.反映托马斯·阿奎纳经济思想的著作是() A.《上帝之城》B.《天与人之将来》 C.《忏悔录》D.《神学大全》 8.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在() A.生产领域B.流通领域 1

C.分配领域D.消费领域 9.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的思想家是() A.威廉·配第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D.马尔萨斯 10.最早提出利润是资本主义经营的唯一目的的思想家是() A.洛克B.休谟 C.范德林特D.孟德维尔 11.重农主义的理论核心是() A.“纯产品”学说B.剩余价值学说 C.劳动价值理论D.均衡理论 12.斯密认为,社会的三种基本收入是() A.利息、利润、工资B.剩余价值、利润、地租C.工资、利息、地租D.工资、利润、地租 13.对李嘉图社会历史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A.洛克的社会契约论B.配第的“政治算术”C.边沁的个人功利主义D.魁奈的“自然主义”14.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认为,决定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是()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B.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C.中等地的生产条件D.社会平均的生产条件15.马尔萨斯写作《人口原理》的目的是为了反对() A.认为人类理性可以控制人口增加的观点 B.认为人口增加受生活资料供给限制的观点 C.认为土地边际收益递减从而导致人口相对过剩的观点 D.认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从而导致人口相对过剩的观点 16.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 A.有效需求不足B.投资需求不足 C.社会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17.提出“最后一小时论”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的思想家是()A.巴师夏B.西尼尔 C.萨伊D.詹姆斯·穆勒 18.最先主张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是()A.斯密B.约翰·穆勒 C.萨伊D.弗里德曼 2

经济思想史(期末)

经济思想史 一、简答题 (一)重商主义的主要信条 (1)货币财富观:认为货币(金、银)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货币。 (2)财富源泉观: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除了开采金银矿外,商业是获得货币财富的唯一源泉。在商业中,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货币总量,只有对外贸易才能使一国货币财富增加。而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少支出多收入,实现外贸顺差。国内的商品生产应服从于外贸出口需要,主张鼓励和发展有利于出口的本国工场手工业。 (3)主张强大的民族国家的积极干预。认为在一定的财富存量条件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分配是“零和博弈”。对外:连年战争争夺殖民地,贸易垄断。对内:反对妨碍国内商品自由流动的各种税、费;积极发展本国有利于贸易顺差的手工业;奖励增加人口和管制食物价格;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 总之,重金、贸易顺差和国家干预是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信条。 (二)重农主义的主要信条 1、自然秩序 重农主义经济学说的哲学基础是“自然秩序”的观念,“自然秩序”的核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重农主义者自己把“自然秩序”说成是上帝安排的秩序。他们把认识和根据自然秩序制定社会规则的任务寄托在封建“开明君主”的身上。寄望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改变当时法国的状况。 2、自由放任 反对一切封建主义、重商主义和各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提倡对内的工商业自由,对外的贸易自由。 3、重视农业 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它能生产出超过自身投入的剩余,而工商业都不具备生产性。 4、对土地所有者课税 一个国家最好只征收一种赋税,即对地租征税。因为征税对象只应当是新财富,而只有农业生产剩余,并且以地租形式为地主阶级获得。如果对农业课税,将侵蚀农业的再生产基金;而对工商业课税,只能提高工业品价格,最后还是会转嫁到地主阶级身上。 5、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行为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经济的重复循环。 总之,重农、自由放任和经济整体之间密切联系是重农学派思想的主要信条。 (三)边际学派的主要信条 1. 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关注经济中的边际量。边际分析方法强调决策时最后一个经济变量成本收益对比的重要性。 2. 理性人假设和最大化原则。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时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快乐、享受、利益的最大化,避免痛苦。 3. 以微观经济为重点,分析单个消费者、厂商的经济行为。 4. 采用抽象演绎法,反对历史方法。 5. 强调完全竞争。边际主义者往往把他们的分析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基础上。根据这个假设,经济主体是价格的接受者,根据市场价格做出决策。 6. 强调需求在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和古典经济学家强调供给(成本)形成鲜明对比。 7. 强调商品的主观效用。 8. 均衡原则。边际主义者认为,经济力量一般会趋于均衡,一旦偏离,相反的作用力 就会发生作用,向新的均衡趋近。

外国经济思想史题目+标准答案+页码

外国经济思想史题目+答案+页码

————————————————————————————————作者:————————————————————————————————日期: 2

1、什么是正统派,什么是异端派 4 正统学派认为经济学是研究某种经济行为,采用隔离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的学派;异端学派认为经济学是解释某种现象下特定制度的学派,采用综合分析法分析经济现象的学派。 2、正统派异端派的区别何在4 (1)研究对象不同,正统学派研究的是某种经济行为,异端学派研究的是解释某种现象下的特定制度发展(2)研究方法不同,正统学派采用的是隔离分析法,假设替他因素不变时而去研究某一种因素,异端学派采用的是综合分析法,将各种因素整合在一起分析经济问题 (3)价值判断不同,正统学派明确区分了实证分析与价值判断的不同,异端学派认为实证分析内含有价值判断3 、相对主义的方法与绝对主义的方法6 相对主义主张用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的力量解释经济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从外在关联的现象解释经济问题。绝对主义强调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经济学专业研究工作自身发展的结果,从内在逻辑来解释经济问题 4、学习经济理论史有何好处8 (1)有助于提高我们理论与逻辑的分析能力,如抽象分析法和历史综述法 (2)有助于教会我们谦虚的品质,让我们批判的看待问题 (3)有助于我们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把握经济学的学术传统 (4)有助于我们吸收以往经济研究中的科学成果和经验理论,以史为鉴来检验理论 (5)有助于激发新的思想,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经济学说史 5、经济学研究的是主要问题有哪些? 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配置稀缺资源以达到效用的最大化。分为四个方面:配置、分配、稳定和增长。微观层面上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和收入,以及宏观层面上的经济稳定与发展,决定收入水平、就业水平、价格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因素的研究 6、阿奎那如何调和宗教教义与增长的经济活动之间的矛盾17 (1)认为自然法则与私人财产不矛盾 (2)解决了公平价格的歧义,认为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取决于某种评价,商品交易的公平原则不仅考虑到商品的均等,而且要考虑到利益的均等 (3)解决高利贷收取利息的争论,认为利息是放贷者放弃使用货币购买商品的补偿和其他有可能承担风险的补偿 (4)认为利润本身既不存在赞美也不存在谴责,他在道德上是中性的 7、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对贸易平衡的看法有何不同19 21 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保持绝对的贸易盈余,以获取金银,所以应当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并且由于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应当禁止金银输出 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可以有一定的贸易逆差,但必须保持总体上的顺差,同样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但应当将金银投资到不同国家以获取更多的财富 8、晚期重商主义对货币分析的贡献有哪些22 1)、将货币看成是增加货币的手段,认为他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不断的增加 2)、应当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进去有利可图的国外贸易中去,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 3)、经济活动的水平依赖于货币数量与流通的速度 4)、物价-硬币流动机制认为持续贸易顺差不可能存在 9、什么是硬币流动机制 是指对一国贸易平衡、货币数量以及物价水平三者的内在关系进行描述分析的方法,主要内容是贸易顺差使一国货币增多,又使该国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使贸易下降,货币减少,这样的一个循环 10、重商主义与以前的经济学相比,理论上有哪些贡献23 1、明确承认可以把经济作为分析的对象。 2、因果的分析取代道德的分析。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最新1月全国自考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柏拉图曾赞成废除私有财产,但在后来的一部著作中又放弃了这一主张,这部著作是 () A.《理想国》B.《法律篇》 C.《经济论》D.《政治论》 2.在欧洲中世纪,其经济思想曾占据统治地位长达数百年之久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奥略里·奥古斯丁B.马尔库斯·西塞罗 C.克尤斯·加图D.托马斯·阿奎纳 3.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和“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的是() A.《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B.《商业》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D.《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谈话》 4.经济思想史上最早揭示流通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A.尼古拉·巴尔本B.托马斯·格莱辛 C.威廉·朗兹D.约翰·洛克 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比较有体系地阐述货币数量论的经济学家是() A.沙尔·孟德斯鸠B.杰科布·范德林特 C.大卫·休谟D.詹姆斯·斯图亚特 6.经济思想史上最先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 C.理查德·坎梯隆D.卡尔·马克思 7.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最早提出信用会创造资本理论的是() A.维克多·米拉波B.杜邦·奈穆尔 C.安·杜尔哥D.约翰·罗 8.杜尔哥发展了魁奈关于阶级划分的观点,他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1

A.财产状况B.家庭出身 C.社会经济发展进程D.与宗教的关系 9.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是() A.货币学说B.价值学说 C.分工学说D.分配学说 10.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劳动价值论,并以之为基础阐述经济理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托马斯·马尔萨斯B.卡尔·马克思 C.大卫·李嘉图D.亚当·斯密 11.萨伊之后最早提倡实证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是() A.詹姆斯·穆勒B.麦克库洛赫 C.昆西D.西尼尔 12.李嘉图经济理论的基础是() A.劳动价值论B.货币学说 C.分配学说D.财政学说 13.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主张把政治经济学同政治学严加区分的经济学家是() A.让·巴蒂斯特·萨伊B.大卫·李嘉图 C.让·西斯蒙第D.威廉·杰文斯 14.西斯蒙第批判古典经济学所瞄准的主要对象是() A.亚当·斯密B.托马斯·马尔萨斯 C.约翰·穆勒D.大卫·李嘉图 15.德国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是() A.弗里德利希·李斯特B.威廉·罗雪尔 C.卡尔·克尼斯D.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 16.在美国早期经济学家中,第一次明白而浅显地、有意识地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的是() A.亚历山大·汉密尔顿B.本杰明·富兰克林 C.丹尼尔·雷蒙德D.亨利·凯里 1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代表作是() A.《爱尔兰的土地问题》B.《社会问题》 2

中国经济思想史期末重点

简答 一⒈孔子的义利思想 1)义以生利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致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这是您的职责啊。 (您通过封授)名爵而获得(臣子的)信忠,因臣子的信忠才能帮您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得好才会使人遵守礼法,人人遵守礼法才会做仁义之事,对人仁义则利人利己,获得好处。使普通的百姓都能享受利益,获得好处,这才是为政(治理国家)的大事啊。 (2)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而不忘乎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患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3)取之有义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君子要取财有道,由不义之财得来的福与贵,对本人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没有任何的意义。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如果你这个国家有治国之道,但是结果还是贫穷,那么是耻辱的 如果你这个国家没有治国之道,就算你是富贵的,那么还是可耻的 ⒉孔子的财政思想 ①国家财政开支方面——节用论 在礼仪上的消费,孔子主张“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讲究铺张扬厉和形式排场. 外事礼仪中,孔子也认为要张扬。“子贡欲废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子贡想在祭祀时,省去活羊。孔子说:“子贡啊!你爱惜羊,我爱惜礼。”(②以“周礼”为统摄的财政思想 ③维护“籍田以力”反对“初税亩”和“相地而催征”的财政观 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讳言财利的财政观 ⑤重本轻末的财政思想 ⑥“敛从其薄”、“节用”的财政支出思想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收入思想 ⑦藏富于民的财政分配思想 ⑧注重公平,统筹兼顾的财政分配思想)可作参考适当补充 二⒈孟子的恒产论及其影响 恒产论:人们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持“善良习惯”的必要条件。 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精华整理版)

1、欧文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这一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是合作公社。 2、被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的代表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3、继《资本论》之后,恩格斯在其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更加集中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4、魁奈在《经济表》中,创建性地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5、马克思确立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6、晚期重商主义又被成为贸易差额论,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柯尔培尔,他所推行的经济政策牺牲了农业发展,使法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7、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集中反映他经济思想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8、傅立叶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和谐制度。 9、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0、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主观价值论。 11、凯恩斯认为,在存在多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为凯恩斯定律。

12、马尔萨斯的代表著作是《人口原理》,在该书中他用很大篇幅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3、斯密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商品的价值,这在后来被成为商品真实价格。 圣西门把他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称为实业制度。 14、李斯特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归为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 15、坎蒂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其最重要的经济著作《商业性质概论》阐述了一系列农业的重要思想,是重农主义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 16、凯恩斯的代表著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定律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存在多余生产能力的情况下,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17、马克思所撰写的《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完成,标志着马克思已最后完成了《资本论》三大卷的全部手稿。 二、名词解释 1、色诺芬 “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色诺芬的《经济论》中,由希腊文的“家庭”和“管理”两词派生来。他在《经济论》中强调,经济(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

经济思想史提纲1

外国经济思想历史教学纲领 导言 1.经济思想史的概念涵义。经济思想,即较有系统的经济观点和理论。它总是历史地和某些特定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而产生、形成和发展。当社会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而转移时,经济思想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从时间和发展的角度看,经济思想由古至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即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作为—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是随着经济理论在西方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出现之后而逐步形成的。而“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因此,经济思想史所研究和涉及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关于近代和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思想和学说。 2.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 (1)萌芽及早期经济思想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2)系统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出现阶段:15世纪末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和学说开始。 (3)政治经济学正式成为系统的独立学科阶段:18世纪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为标志,直到现代。 (4)经济思想和政治经济学说的分化阶段:19世纪30–40年代之后。 (5)当代经济思想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直至当前。 3、经济思想史的性质关于系统的经济思想或理论的历史性科学。 件学科。 4.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阐述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或居支配地位的经济观点思想、经济学说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联系的历史。

第一讲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1、古代希腊思想家对价值的认识2、古代罗马思想家对奴隶制庄园经营的论述3、西欧中世纪阿奎那的经济思想4、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5、西欧封建社会晚期关于货币和高利贷的论述。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四、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 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一、概述 二、法典、条例和农书 三、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四、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五、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 第二讲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发展阶段、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和特点、法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和特点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流行于16、17世纪,从17世纪下半期起开始瓦解。 主要教学内容: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 2、政治条件。 3、思想条件。 二、重商主义的特点和基本经济观点 重商主义的特点。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思想。对重商主义基本的经济思想的评价。 三、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 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经济思想。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德的经济思想。法国早期重商主义代表孟克列钦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它们分别是传统惯例、权威、强制方式、市场。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因为它们符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因为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分析,并且扩大到对社会的分析。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分析。 3. 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并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有趣的,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前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明晰,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 相对论者在处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构建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概念和历史的结合,不注重谁对谁错 注重概念从错误到正确(逐步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注重由错误到正确(逐步趋于真理)的过程。 5、 通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观点传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例如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 他认为私人财产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当制定规则来限制私人手中的财产数量,他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可私人财产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赞同在更宽泛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活动,通过减少消费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 7、 戈森关于边际效用的著作虽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含进来。

9、 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 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同时代提供的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这会启发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 1、 管仲的思想表明经济观点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变革制度结构,就改变了政策含义。现在中国在经历一场重大的经济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当初管仲那样积极构建政策来适应他所处时代的制度结构的方法来实行经济改革。 2、 不是考虑经济体的稀缺性,将经济体的更多问题的解释用于调和与宗教的关系,不明白边际效用。 3、 利用惯例、权威来配置稀缺资源不是达到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而作为一种强权手段,使资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无法做到公平和公正,但是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是以价格为信号来实现的。 4、 不适当,因为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包含四种分配的方式,这就会使经济学和政治、社会相关,且经济学包含人的种种选择性问题,自然跟心理学有关。 5、 关注生产者和家庭有效管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体社会层面上。 6、 亚里士多德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动力,会导致更多的经济活动。他一面认可私有财产的权利,又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7、

经济思想史总结

边际学派 1、边际学派概览(12.1) 12.1.1边际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时间里,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一系列新社会问题: –财富和分配的不平等 –频繁的经济危机 –19世纪50、60年代劳资冲突日益严重 ?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思想对论证社会和谐无能为力;而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有沦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的倾向。 ?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主张进行革命,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主张倒退回小生产的经济浪漫主义思想; –主张通过限制财产权利、进行收入再分配等措施对社会不平等进行修正的改良主义。 ?边际主义者反对以上任何一种解决方案。 ?他们的方法:新起炉灶,彻底推翻以劳动价值论、客观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继续为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制度辩护。 ?因此,和古典经济学相比,在指导思想上是继承的;在理论和方法上是革命的。 基本立场: ?私有财产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在于:能够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因而(财产私有制+自由竞争)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均衡的最佳制度。 12.1.2边际学派的主要观点 1.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关注经济中的边际量。边际分析方法强调决策时最后一个经济变量成本收益对

比的重要性。(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中提出的边际原理) 2.理性人假设和最大化原则。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时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快乐、享受、利益的最大 化,避免痛苦。 3.以微观经济为重点,分析单个消费者、厂商的经济行为。 4.采用抽象演绎法,反对历史方法。 5.强调完全竞争。边际主义者往往把他们的分析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基础上。根据这个假设,经济 主体是价格的接受者,根据市场价格做出决策。 6.强调需求在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和古典经济学家强调供给(成本)形成鲜明对比。 7.强调商品的主观效用。 8.均衡原则。边际主义者认为,经济力量一般会趋于均衡,一旦偏离,相反的作用力就会发生作用, 向新的均衡趋近。 9.将土地和资本合并,在分配理论中着重讨论工资和利息的决定。将地租、利润和利息都看成财产性 收入。 10.主张小政府,自由放任。 12.1.3边际学派对谁有利或为谁谋利 ?边际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各种社会主义,甚至也反对资产阶级的政府干预经济。因此对于当时处于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和有产者是有利的,不利于无产者,也和主张国家干预的官僚对立。 ?当然,边际主义者力主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市场自由竞争制度,一旦促进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将有利。 ?有利于雇主、地主、富人 12.1.4边际学派在当时是如何有效、有用或正确的 ?边际学派提出了崭新的、强有力的分析供给,特别是几何图表与数学技巧。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柏拉图曾赞成废除私有财产,但在后来的一部著作中又放弃了这一主张,这部著作是() A.《理想国》B.《法律篇》 C.《经济论》D.《政治论》 2.在欧洲中世纪,其经济思想曾占据统治地位长达数百年之久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奥略里·奥古斯丁B.马尔库斯·西塞罗 C.克尤斯·加图D.托马斯·阿奎纳 3.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和“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的是() A.《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B.《商业》 C.《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D.《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谈话》 4.经济思想史上最早揭示流通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是() A.尼古拉·巴尔本B.托马斯·格莱辛 C.威廉·朗兹D.约翰·洛克 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比较有体系地阐述货币数量论的经济学家是() A.沙尔·孟德斯鸠B.杰科布·范德林特 C.大卫·休谟D.詹姆斯·斯图亚特 6.经济思想史上最先对资本主义社会划分阶级的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 C.理查德·坎梯隆D.卡尔·马克思 7.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最早提出信用会创造资本理论的是() A.维克多·米拉波B.杜邦·奈穆尔 C.安·杜尔哥D.约翰·罗 8.杜尔哥发展了魁奈关于阶级划分的观点,他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财产状况B.家庭出身 C.社会经济发展进程D.与宗教的关系 9.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是() A.货币学说B.价值学说 C.分工学说D.分配学说 10.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劳动价值论,并以之为基础阐述经济理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 A.托马斯·马尔萨斯B.卡尔·马克思

2012年10月经济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区分了“经济”和“货殖”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色诺芬 D.亚里斯多德 2.反映托马斯·阿奎纳经济思想的著作是 A.《上帝之城》 B.《天与人之将来》 C.《神学大全》 D.《忏悔录》 3.西塞罗把下列哪一位的《经济论》译成拉丁文? A.色诺芬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加图 4.按照马克思的划分,古典学派产生于 A.16世纪末期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初期 D.18世纪中叶 5.被马克思称为重农主义体系发展最高峰的代表者是 A.坎梯隆 B.布阿吉尔贝尔 C.杜尔哥 D.魁奈 6.斯密思想来源的三个主要部分是 A.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B.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C.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D.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7.对李嘉图社会历史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A.边沁的个人功利主义 B.配第的“政治算术” C.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D.魁奈的“自然主义” 8.将亚当·斯密社会总产品价值理论中的错误概称为“斯密教条”的思想家是 A.李嘉图 B.马克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