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复习模拟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是:

A.雅典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奴隶却无权参与民主制度

B.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所作为,就会被推选担任公职,这不是一种特权,而是对功绩的补偿

C.现场的演说,都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

D.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大多数人的决议… … 总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2.阿拉伯帝国首都巴达格的邮政总局,曾编制了许多旅行指南,指南中记载了各驿站的名称和各站之间的距离,许多驿站位于今叙利亚、伊朗、中亚等地。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A.鼓励长途贩运活动B.重视交通工具的革新

C.开辟了亚欧新商路D.注重传播本民族文化

3.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如下表所示

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公平正义得到法律的保障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D.经济发展的环境自由开放

4.“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A.控制人们思想B.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宣传人文思想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5.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6.桑海帝国地处西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中部,是南北交通要冲,得撒哈拉商道之利,贸易十分发达。据此可知,桑海的繁荣( )

A.与加纳和马里兴盛的经济因素完全不同

B.主要依靠对穿越撒哈拉沙漠商路的控制

C.沟通了贯通撒哈拉沙漠南北的商路

D.奠定了其摆脱加纳控制成为西非霸主的基础

7.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A.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B.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8.马克思曾描述了一种贸易过程:“贩奴船先从欧洲载运廉价的工业品到非洲换取奴隶,再把奴隶运到西印度和美洲,以高价卖给那里的矿山和种植园主,换取那里的廉价原料运回欧洲。”该贸易过程对欧洲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

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传播了工业文明

C.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D.扩大了商业贸易

9.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城邦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这一规定

A.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

B.强化公民参政的责任意识

C.保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D.体现轮番而治的民主精神

10.“它的首都位于欧亚两大陆间的海峡的岬角上。……几个世纪中,帝国发展起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由希腊、罗马、基督教及东方诸成分混合而成的文明。”文中的“它”是A.拜占庭帝国B.俄罗斯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11.对下列三个政权解释准确的是

A.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B.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C.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D.体现文明的传承与推广

12.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①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②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

③古代各个文明完全独立发展④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罗马法规定,除去极小的水源外,一切永久性自由流动的水,都是公共水资源,其使用权属于罗马公民。对于什么是“永久性自由流动的水”,罗马法解释始终不变。这表明罗马法

A.重视保护公共资源B.强调人人平等原则

C.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D.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

14.对于雅典人进行的民主政治试验,西方人的意见从来就不一致。在古典世界,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这表明

A.民主范围有限引发社会分裂B.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激烈

C.奴隶制下民主缺乏社会基础D.直接民主存在着制度缺陷

15.“旧的喜剧彻底地属于政治性,它在舞台上批评并讽刺城邦国家的生活;但新的喜剧则在私人和家庭生活里寻找资料,它表现在烹调、鱼价格、悍妻和庸医这些材料上。”戏剧表现主题的变化,反映了古希腊后期一般公民所关心的是

A.农工商业B.城邦利益C.民主制度D.生活琐事

16.古希腊的人物雕像存在着明显的男女差异,男子大多采用“行走”的站姿——两腿叉开站立,而大多数女性是“静止”的站姿——两腿并拢,或只是稍稍分开。下列能够说明古希腊人物雕像这一差异的是

A.男性参与公共生活更积极B.女性参与社会生活更稳重

C.社会对女性存在严重偏见D.雕像艺术重视个体的价值

17.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

A.推崇哲人和学者的作用B.强调公民的参政意识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限制公民的个人自由

1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就雅典的民主政治如是说:“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威。”由此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

A.雅典社会是人人平等的社会

B.雅典公民享有人民主权

C.雅典是一个高度自治、轮番而治的国家

D.雅典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家

19.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A.中国主导了世界白银的流动B.西班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有优势D.欧洲丧失了贸易中心地位

20.有学者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二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贸易格局。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B.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C.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D.导致中国对外交往走向了封闭

21.当时的历史学家拉斯?卡萨斯曾说:“在今日(指16世纪)西印度群岛,所有源于卡斯蒂利亚(指西班牙)的作物,都是这次远征带来的种子的后代。”这可用于说明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B.达?伽马到达印度的世界意义

C.美洲的发现改变人类食物结构D.西班牙发展了美洲种植园经济

22.与西欧和北美等国家相比,亚非地区一直被认为是落后停滞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改变了这种历史观,他们说:被认为近代落后的地区,并不是因为开发上落后而没有得到发展。而是在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确立过程中,遭遇了低开发。以下解释与之相符的是

A.西欧国家输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B.近代中国完全沦为提供原料的殖民地C.近代亚非地区被强制性地改变社会制度D.西欧资本主义势力改变了亚非地区社会形式

23.下图为著名历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绘制的一幅全球贸易路线图。

据上图可知,该图描绘的是

A.1200年—1400年的贸易状况

B.1400年—1800年的贸易状况

C.1800年-1900年的贸易状况

D.1900年-2000年的贸易状况

24.有人说新航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也有人说它是“罪恶之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它,应该是

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②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④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5.西班牙在殖民扩张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16、17世纪却走向了衰落。据下如表分析其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西班牙人养成了奢靡的习惯

C.严重的债务和军事危机D.财富未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

26.17世纪上半时,土耳其学者舍乐比在其《海军手册》中写道:“能充分并有力证明学习地理科学必要性的是那些不信真主的人,他们应用和尊重各门知识,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占据了整个印度市场。”他的话旨在

A.抨击基督教思想对人的束缚B.告诫同胞用全新的眼光认识世界

C.强调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D.说明通过强化海军进行海外扩张

27.法国学者佛朗索瓦·梅南指出∶"意大利人确实曾执欧洲经济之牛耳∶他们生产和出口布料以及精美的金属制品,从事东西方中介贸易,并且贷款给欧洲各国的王室和平民。"但是15-16世纪上述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人文精神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C.宗教改革兴起D.新君主国兴起

28.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B.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

C.阿拉伯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最长

29.下表是 1550~1650年欧洲食品价格指数和工人工资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A.工人生活未能得到改善B.经济形态转型趋势加强

C.金银流入刺激工业发展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

30.《新全球史》写道:“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过的地区。这些生物交换对人类造成了迥然不同甚至出人意料的影响,一些人因为传染病而死亡,而另外一些人由于食物供应的增加和品种的丰富而发展壮大。”下列物种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的是

①玉米②甘蔗③葡萄④可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1.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32.下图是“教皇为皇帝加冕”,取材于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君主“丕平献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及图片最能说明( )

A.基督教会权力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

B.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C.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法兰克王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3.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笈多王朝深受中国分封制度的影响

B.种姓制度是笈多王朝形成附庸臣属关系的重要原因

C.采邑制度和由此形成的等级臣属关系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D.采邑制度巩固了笈多王朝的统治

34.“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

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

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

35.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出。那里的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穆斯林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廷巴克图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

A.马里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

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D.马里文化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6.在古代美洲,发明“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的是

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班图人D.印加人

37.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古代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联系38.在印加帝国统治时期,交换的产品被看作礼物,交换很多时候是出自喜欢的目的,产品纯粹的经济价值还要依赖于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这说明印加A.政治和经济截然分开B.许多产品交换通过政治渠道来完成C.市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D.允许土地、矿藏和牲畜归私人所有39.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

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

4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42.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43.中世纪英国

1265年,在被爱德华击败之前没多久,孟福尔(贵族)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与会人

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骑士和市民以前也参加过大会,但机会很少,而且叫他们来总是为了一些特殊的目的,而从未让他们参与议政。孟福尔把骑士和市民召进来,主要的动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这项革新至少在一开始不是成规。在后面几代人的时间里,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

1272年,爱德华继承父位,当上国王。他经常召集议会,并费尽心思地实验议会到底该由哪些人员组成。和孟福尔一样,他有时候也让骑士和市民参加。在爱德华一世的整个长久的统治期间,议会的成员组成和力量是不固定的。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

——(美)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英国的政治状况有何特点?

(2)导致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宫像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密),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东西方城市的不同点。

45.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传说,当年图阿雷格人每逢旱季,他们南下来到廷巴克图所在地的一口水井旁,围着水井安营扎寨,雨季时便留下多余物品返回北方。这口水井由一名叫布克图的老妇人看守,他们每次南下都说去“廷—布克图”,意为“布克图之地”,后来建立的城镇也称之为“廷—布克图”,廷巴克图便是从“廷—布克图”演化而来的。

材料二根据传说,阿兹特克人的祖先是从北方一个叫阿兹特兰的地方来的,他们根据太阳神的指示(亦有一说是根据羽蛇神的指示)往南来到阿纳华克谷地水位较浅的特斯科科湖;当他们来到湖中央的岛屿时,他们看到一只叼着蛇的老鹰停歇在仙人掌上,这个意像告诉他们应该在这里建造城市。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特诺奇蒂特兰,一座巨大的人工岛。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两城分别是古代哪一文明古国的都城?据材料扼要归纳影响两城兴建的主要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并据材料二,说明图二古城设计意图及其风貌。

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汇聚、互动。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西欧的“粗野”状态在政治和宗教领域有何表现?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的认识。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以前的西印度洋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沿东非与中东,以及中东与印度之间这两条路线相互影响的历史。黑非洲的东北非及西非地区对上述两大海洋区域贸易自古以

来就有重大影响……黑非洲构成了地中海和印度洋海洋商业文明的一部分。其海上交通对地中海东岸和印度洋北缘地区文明兴盛有密切关系和影响。

——李继东《论黑非洲上古文明的世界历史地位》材料二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印证。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摘编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材料二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从年满30岁的男性公民中抽签选出;组成公众法庭的陪审员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D选项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中主权在民的特征,这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而是进步性,D 符合题意,正确;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狭隘性,即奴隶没有政治权利,这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B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而特征,并不考虑公民是否具备理政能力,这是其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C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中非理性的一面,带有煽动性,容易被阴谋家利用,形成暴民政治,这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符合题意,排除。

2.A

解析:A

【详解】

阿拉伯帝国的邮政总局编制的旅行指南中记载的驿站许多在今天的叙利亚、伊朗和中亚等地,说明该旅行指南指导人们进行长途贩运活动,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和亚欧新商路的开辟,排除BC;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无从体现,排除。故选A。

3.C

解析:C

【详解】

“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这种契约只有商品经济的氛围下才能得到人们的遵守,对人们构成约束力,C正确;“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条款多,对社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反而会缓和矛盾,排除A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它强调当事人双方的意愿,而不一定是公平正义的,排除B项;“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是交易双方的约定,这种情况不一定需要开放的环境,排除D项。

4.D

解析:D

【详解】

修道院创办学校,修建图书馆,抄书,这些形式保存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其对周边居民进行教育,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说明基督教在欧洲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正确;题干未体现基督教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排除A;宗教迫害与题无关,排除B;基督教宣传的主要是教义,而非人文思想,排除C。

5.C

解析:C

【详解】

材料反映巴格达城的码头集聚着来自中国、印度、中亚细亚、非洲等地的货物,说明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故选C;没有世界其它地区城市的比较,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的结论,排除A;B项中“垄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6.B

解析:B

【详解】

桑海帝国地处西苏丹萨赫勒地区的中部,是南北交通要冲,得撒哈拉商道之利,贸易十分发达,桑海的繁荣主要依靠的是对穿越撒哈拉商路的控制,故答案为B项;加纳、马里和桑海兴盛的经济因素有许多共同点,排除A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排除D项。7.C

解析:C

【详解】

依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

园内的各种案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反映了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正确;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庄园的组织方式,未反映其自给自足,B错误;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通过庄园统治农奴,D错误。故选C。

8.C

解析: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欧洲通过三角贸易为其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C正确;三角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A排除;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9.D

解析:D

【解析】

“已任过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体现了轮番而至的民主精神,故D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轮番而至不一定能保障公民决策的正确性,排除C。

10.A

解析:A

【详解】

拜占庭帝国形成的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文化,形成了融合与创新、宗教与世俗并存的独特文化体系,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存在与材料主旨相符的特征,故排除。

11.D

解析:D

【详解】

根据“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体现了政治制度的传承,“地方实行行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体现了文明的推广,故选D;古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帝国不是一个国家,排除A;古巴比伦无法体现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古巴比伦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不符合亚历山大帝国,排除C。

【点睛】

12.B

解析:B

【详解】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各具特色,呈现多元特征。从区域范围的变化可以看出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且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如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故①②④B正确;古代各个文明并非完全独立发展的,中国与两河流域早就有交流,故③错误,排除ACD项。

13.C

解析:C

【详解】

坚持将“一切永久性自由流动的水”,解释为“公共水资源”,强调水资源的“使用权属于罗马公民”,表明罗马法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明罗马法重视“保护”公共资源,A项错误;“人人平等原则”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强调公共水资源的使用权属于“罗马公民”,并不能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D项错误。

14.D

解析:D

【分析】

【详解】

根据“它就有理想政体和民众暴政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可知,雅典民主政治有积极意义和局限性,结合所学,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容易造成民众暴政,D正确;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无法体现社会分裂,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主力量和贵族斗争”,排除B;材料反映雅典民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D

解析:D

【详解】

材料讲述的是新旧喜剧主题的不同,前者属于政治,后者寻找百姓生活,这就反映了古希腊后期人民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材料体现的是人民的生活方面,而不是国家的农工商业,故A项排除;B项是前期关注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也是属于政治方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6.A

解析:A

【详解】

材料反映了古希腊男女站姿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男性公民享受充分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比较自信;而女性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处于无权地位,比较内敛含蓄,所以导致了雕像中男女的站姿差异,故A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说明女性参与社会生活更稳重、或者社会对女性存在严重偏见,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重视个体价值,故排除D。

17.B

解析:B

【详解】

根据“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可得出,雅典城邦强调作为雅典公民,必须要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事务,强调公民的参政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哲人的作用,排除A;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主旨不是限制公民自由,排除D。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自由人”所指的是雅典公民,即拥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A 项可排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依据题意可排除 C,D 项表述在题干中未涉及,可排除。故选B,雅典公民群体享有政治权利,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9.C

解析:C

【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大量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入了东方,这说明亚洲在与欧洲的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占有优势,故选C;“中国主导”的说法有误,排除A;根据表格信息并不能表面西扮演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排除B;材料信息和欧洲是否具有贸易中心地位无关,排除D。

20.B

解析:B

【详解】

根据材料“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贸易格局”可知,白银的大量流入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和贸易格局,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白银大量的流入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并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白银的大量流入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和贸易格局,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没有强调白银货币化的推动,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早在16-17世纪,中国就已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不是白银流入导致中国对外交往走向封闭,D项错误。

21.D

解析:D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西印度群岛种植了西班牙的农作物,反映出西班牙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故选D;材料并不是强调物种的交流,排除A;达·伽马没有到达西印度群岛,排除B;材料看不出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排除C。

22.D

解析:D

【详解】

材料中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认为近代亚非地区落后的原因是西欧殖民扩张将其纳入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轨道,使其成为欧洲列强的经济附庸,改变的是社会形式而不是社会制度,D 正确,C排除;西欧输出的是先进的生产方式,A错误;中国并未完全沦为殖民地,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错误。故选D。

解析:B

【详解】

通过地图中所显示区域,贸易路线从海上通往东方及三角贸易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贸易路线图属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1200年-1400年时期,新航路尚未开辟,排除A;19世纪60年代左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此时世界联系更加密切,此时因鸦片输入中国,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选项C、D时间段与材料中白银流向不符,排除。

24.A

解析:A

【详解】

①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进程,故①项正确;②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航路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②项正确;③“东西两半球不同文化圈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属于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故③项错误;④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促进其发展,但另一方面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故④项正确。故A①②④正确,BCD错误。

25.D

解析:D

【详解】

根据所学,西班牙把掠夺来的财富用于王公贵族的奢侈消费,并没有把它转化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引起了价格革命,使贵族的经济实力下降,因此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衰落下去,故D正确;ABC与价格革命无关,也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6.B

解析:B

【详解】

材料中土耳其学者说明了欧洲殖民者发现美洲大陆并占据印度市场,意在告诫同胞用全新的眼光认识世界,警惕欧洲殖民者的威胁,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到抨击基督教,故排除A;强调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C;材料未涉及到强化海军,故排除D。

27.B

解析:B

【详解】

材料主要探究的是15-16世纪意大利在欧洲贸易地位衰落的原因,结合史实可以判断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传统商路的衰落,故B项正确;人文主义复兴并不是导致意大利衰落的原因,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起源于16世纪的德意志地区,与意大利商业地位下降无关,故C项错误;民族国家兴起也不是意大利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解析:C

【详解】

根据“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故选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富庶,也无法体现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最长,排除ABD。

【点睛】

29.D

解析:D

【详解】

表格的核心信息是社会阶层的变化,显性信息是工人工资缓慢增长,隐性信息是 1550~1650 年间从事食品加工和贸易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获利2到3倍,由此推知,社会阶层朝两极分化发展,故D项正确;从材料看 1550~1650年工人工资增长1倍到2倍,说明工人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故排除 A项;欧洲经济形态不符合材料核心信息逻辑,故排除 B项;C项信息与材料核心信息无关,故排除。

30.B

解析:B

【详解】

根据所学,②甘蔗和③葡萄在美洲没有,是随着欧洲移民进入美洲的。而①④都是原产于美洲的。故B项正确,排除ACD。

31.C

解析:C

【详解】

根据“工资和地租跌价,……工业利润增多”可得出,依靠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经济实力不断下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与各地的联系及世界市场无关,排除A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价格革命的影响,而不是商业革命,故排除D项。32.A

解析:A

【详解】

“教皇为皇帝加冕”体现的是法兰克国王必须通过教皇为其加冕的这种君权神授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也说明了以教皇为代表的教权高于以法兰克国王为代表的世俗王权的这一社会特征,故A正确;B项说法从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体现出的是教皇与国王的关系,排除C;公元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排除D。故选A。33.C

解析: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采邑制度在古代中国、西欧和印度都出现过,说明在人类历史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分封制度和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故A、B项错

误;从材料无法看出采邑制度巩固了笈多王朝的统治,故D项错误。

34.B

解析:B

【详解】

材料中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城市对封建制度的挑战,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故B正确;A项中“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中强调的是自治城市斗争的结果,而非途径,排除D;材料中未涉及领主与市民之间的税务关系,排除D。故选B。

35.A

解析:A

【详解】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审题,材料问的是材料的主旨信息,从材料“那里的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穆斯林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廷巴克图是各城市的文化中心的代表,并非说是西非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社会稳定的相关内容,故C 项错误;D项明显不是材料的主旨。

36.B

解析: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以扩大耕地面积,故B正确;玛雅人、班图人、印加人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错误。

37.C

解析:C

【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可得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希腊的法律、文学、宗教对近代英国等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故A项错误;“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谈的是希腊与英国的关系,不是近代西方法律、文学、宗教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38.B

解析:B

【详解】

由材料“产品纯粹的经济价值还要依赖于产品或服务所涉及的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可知,印加帝国统治时期,许多产品交换是通过政治渠道来完成的,故选B;A项描述与材料相悖,排除;材料强调的政治的作用,而非市场的作用,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印加帝国的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并不归私人所有,排除D。

39.C

解析:C

【详解】

材料“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强调城市的自治属性,“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反映出封建领主无法限制住满一年零一天的农奴,这体现了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矛盾与对峙,C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农奴是城市的主要部分,排除A;只有住满一年零一天,才能获得市民身份,排除B;空前削弱过于夸张,排除D。

40.A

解析:A

【详解】

由材料“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这说明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汉谟拉比法典》对不同的人群区别对待,无法体现公平性,排除B;《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成文法典,不能表现随意性,排除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成文法典,而古巴比伦并不是一个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其法律并不具备民主性的特征,排除D。

二、材料分析题

41.(1)变化:由科技外传到西学东渐。

原因: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相对缓慢;新航路开辟;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统治者的影响;传教士传播西学。

(2)背景:内忧外患;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近代社会运动的推动(如洋务运动);近代经济的发展。

【详解】

(1)据“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可知中国科技传入国外,据“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可知西学传入中国;其原因可从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和西欧新航路开辟、科学、传教士的作用等角度回答。

(2)据“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并结合史实,从清朝统治后期政治、经济、社会危机、政治运动等角度回答即可

42.(1)表现:①中国(宋朝)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直接监管;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

根本原因:前者的封建生产方式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后者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推动了西欧的进步。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影响: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解】

(1)表现,中国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宋朝商业贸易突破时空限制,城市职能变化可知,中国(宋朝)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直接监管;根据所学,从农村集镇变化的角度分析可知,农村集镇兴盛;根据所学,从宋

朝海上贸易发达可知,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根据所学,从货币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知,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西方表现,根据所学,从贸易中心变化的角度分析可知,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根据所学,从价格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可知,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根据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可知,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根本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影响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应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因此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产方式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的根本原因是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推动了西欧的进步。

(2)原因,据材料二“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可知,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根据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可知,政府开放(放松)海禁;根据材料二“在漳州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可知,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影响,根据材料二“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可知,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根据材料二“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及所学知识,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情况可知,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43.(1)出现了由国王、贵族、骑士、市民等共同参政的等级代表会议(或等级君主制);但该制度尚未成熟,骑士和市民并不固定参加会议;尽管王权在不断增强,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

(2)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力量在增长;国王或贵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是否让骑士和市民持久参政犹豫不决。(注意上下两题答案的对应性)

【详解】

(1)根据“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得出出现了由国王、贵族、骑士、市民等共同参政的等级代表会议(或等级君主制);根据“骑士和市民还是很少数情况下才被召去参加会议”得出该制度尚未成熟,骑士和市民并不固定参加会议;根据“这些议会实实在在地参与到爱德华统治时期的政治革新里”分析得出尽管王权在不断增强,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依然存在。

(2)联系所学等级君主制产生的背景,可从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力量在增长,国王或贵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等角度分析总结。

44.(1)西欧: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兹特克;政治上崇尚部族之间的战争与用人献奈神灵;经济上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2)不同点:①行政权力不同:中国:中央行政控制强,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西方:城市自治权力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②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城市商业中国家占据主导,实行垄断或专营官;西方:商业影响较大。

【详解】

(1)西欧:根据“中世纪的封建等级示意图”得出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根据“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得出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盛行。阿兹特克:根据“崇尚战争与献祭”得出政治上崇尚部族之间的战争与用人献祭神灵;根据“浮动园地”得出经济上发明了“浮动园地”的农耕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