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辨析题集

教育学辨析题集

教育学辨析题集
教育学辨析题集

辨析题

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就教育的最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

答:错。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错。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4、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答:错。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二战以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两种教育相互隔离,二战以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趋势。

6、二战以后,教育的国际交流得到加强。

答:对。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国际性教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人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网络教育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7、根据历史记载,中国直到西周才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成。

答:错。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

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8、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毫无积极意义。

答:错。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它对于改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严格等级制度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广大的中小地主阶级弟子为吏开辟了道路,但也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思想和人格的限制。

9、终身教育主要是指成人教育。

答:错。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观念已经陈旧了,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增加,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于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都是片面的。

10、教育的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关系民主化。

答:错。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指师生关系的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11、教育的多元化就是指教育思想的多元化。

答:错。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1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的是启发式教学。

答:正确。这是《学记》中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启发式教育学主张。即主张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这些规则和方法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

1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就是指人要在大自然中接受教育。

答:错。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自然性首先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赋予人的自然本性是一样的,人应受到同样的教育;其次是说人与自然遵循同样的法则;三是提出了“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口号,拓展了教育的知识范围,也提出了教育普及的理想。

14、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仅仅是对教育方法的批判。

答:错。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不仅是对方法的批判,而且是对整个教育的批判,是对教育目标的外铄性的批判。他认为,这种外铄的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无思考的余地,限制了人的思维,受教育者不需要也不可能有自由思考、主动创造的空间,只能使用机械的注入法,学生消极地对教师所教的东西作来反应,成为教师和教科书的奴隶。

15、迄今为止,教育学仍是教育研究唯一理念形态。

答:错。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作为教育研究唯一理论形态的格局开始被打破,导致教育分支学科大量出现,从不同角度研究教育现象的教育学科逐渐形成。

从研究内容看,从教育学中第一个分化出来的是教学领域,包括课程理论、学科教学论及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第二个领域是教育管理,在现代工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理论的启发下,

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应运而生;第三个领域是教育研究,包括研究方法的一般系统化研究和分别研究。从研究角度看,形成了教育史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从研究价值来看,这些学科群又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层面。

16、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活跃与繁荣时期。

答:正确。20世纪8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展最快、学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教育学科与教育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是我国教育学研究历程中学术思想解放和研究方法及方法论意识的觉醒期。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活跃与繁荣有如下主要表现:一是教育研究课题拓展,二是研究方法的更新,三是新学科的增长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答:正确。一个国家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直接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面貌同样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通过制定教育目的,规定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来实现。

2、学校教育还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答:错。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有影响和制约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活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学校教育只有遵遁教育规律才能为政治经济服务,通过培养人才来为政治经济服务。

3、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是制造舆论。

答:错。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进入现阶段社会,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科学文化高度发展,势必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这就必然越来越依靠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国家各级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的学历层次和多方面素质都将随之而提高,它意味着教育的影响亦相对增强。

4、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而与一个国家的教育无关。

答:错。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我们要不断推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就不可忽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5、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答:正确。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言论、教材、文章及他们的行为,是宣传某种思想,形成某种舆论、服务于一定政治经济的现实力量。反动的阶级利用教育来宣传反动的思想、观点,为维护反动的政治服务,革命的阶级利用教育宣传革命的思想、传播科学真理、制造革命的舆论,以影响群众,为革命的政治服务。

6、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答:错。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但两者并不是同步发展,教育本身的发展还会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

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因素还起着特别大的作用。

7、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答:正确。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变化。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等失调的问题,或者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要求,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

8、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答:正确。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由此,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发展更新。世界各国许多的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为核心的。而每次重大的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都反映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水平和新要求。同样,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等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发展水平。

9、教育对经济具有推动作用,但教育与劳动力毫无关系。

答:错。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劳动者基本劳动素质的优劣,技术人员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所以说教育承担着生产人的劳动能力,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使命。

10、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答:正确。首先,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人类不断积累、继承和创造的结果,而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其扩大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能力是比较集中的,对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作出特别的贡献。

11、人力资本就是指人本身,同时人力资本还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唯一要素。

答:错。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入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人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重要作用。并且与物质资本相比,在经济活动中是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常常是更具关键性的因素。但土地、劳动、资本在现代经济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2、教育仅仅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而不具有生产性。

答:错。由于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具有生产性,而不是一种消费事业、福利事业。

13、科学能够自动地对教育发生影响。

答:错。科学并不能自动地对教育发生影响。科学能否对教育发生影响,关键在于科学因素能否进入教育过程。科学以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的内容;科学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物质资料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14、科学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只能被动接受。

答:错。科学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同时,教育也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对科学创造的成果经过合理的加工和编排,传授给更多的人。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

15、新科技革命为培养目标个性化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条件。

答:正确。新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这为实现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

16、受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教育更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答:正确。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7、文化越是发达,其承传越依赖于系统的教育。

答:正确。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文字出现之前,文化主要依赖同代人和上下代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而获得传递和保存;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承传除了口耳相传外,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承传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浩瀚文化海洋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选取、使用、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由于这些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文化的承传就将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教育。

18、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提出过“当仁不让于师”,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柳宗元主张“以师为友,以友为师,师生平等”。因此,中国历史上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师生平等。

答:错。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虽然提出过“当仁不让于师”,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文学家都有师生平等的思想火花。但真正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育与教学中无原则地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教学中,强调教师教的过程和作用,忽视学的过程和作用;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其后果是,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主动性和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1、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能动实践的结果。

答:正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参考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参考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参考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参考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参考答案】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参考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2.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2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分数:2.00)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3.主张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是(分数:2.00)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实用主义教育学 4.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分数:2.00)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大学》 5.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世俗化出现在(分数:2.00)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6.“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理论是(分数:2.00) A.教育独立论 B.教育万能论 C.筛选假设理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 7.下列不属于多元文化教育宗旨的是(分数:2.00) A.倡导教育公平,反对歧视和偏见 B.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抉择能力和批判能力 C.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D.促进世界和平 8.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儿童语言、思维等发展的关键期,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分数:2.00) A.阶段性 B.平衡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分数:2.00) A.决定作用 B.制约作用 C.主导作用 D.辅导作用 10.“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分数:2.00) A.教育目的的问题

教育学考研的辨析题

1、课外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答:错。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2、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 答:正确。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遵循的工作总方针,但它不能代替各级各类学校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即培养目标。这便决定了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对象提出的,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答:错。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4、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答:正确。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5、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答: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细想政治教育。 6、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答:错。知识的授受关系只是师生关系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和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7、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 答:错。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几个阶段各有特定功能,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教学模式是为了优化教学进程而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些相对稳定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可以有多种类型。需要以“多种综合”的观点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组合或创新。 8、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答:正确。(1)师生在校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

教师招聘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最全的试题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的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A )。 A.夸美纽斯 B.卢梭C.福禄贝尔 D.乌申斯基 2.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3.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B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詹姆斯 D.卢梭 4.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的教育家(B)。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5.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 )。 A. 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洛克 D.克伯屈 6.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 A.《学记》B.《论语》C.《礼记》 D.《大学》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首先发生在(D)。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C)。 A.否认了心理因素 B.否认了模仿的教育意义 C.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D.否认了本能的教育意义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主要是通过(C )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的。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11、史书记载,我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A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西周 1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C )。 A.《论语》 B.《孟子》C.《学记》 D.《大学》 13.“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源于(C )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道德经》 14.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教育指(B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15.老蜂教幼蜂筑巢的活动是属于教育活动,秉持这一观点的是(A )。 A.利托尔诺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 孟禄 16.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D )。 A.沛西·能 B.格塞尔 C. 利托尔诺 D.孟禄 1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最主要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 D )。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等级性 D.社会性 1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源自于儿童的(D )。 A.想象 B.游戏活动 C.语言 D.模仿 19.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是属于(C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刘富生 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专业:美术学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考试分数: 2012年 8 月 25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道题4分,共16分) 1、教育 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保全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制 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价格标准。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4、终身教育 答: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如正规的和非正规的种种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终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外,终身教育还与社会文化活动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二、简答题(每道题8分,共32分) 1、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1)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经验既然是一种做法,它便带有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教育经验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 (2)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事物本质特点或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的东西。

最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2及参考答案合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B 第二套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规律”,即人们()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的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知、()、信、意()五个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体经历了初创和形成时期;()时期;()时期;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等五个主要阶段。 4、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有:()规律;内化外化规律;()规律;自我教育规律等。 5、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6、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要实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5、处于思想品德结构最高层次的是() A、人生观 B、道德观 C、政治观 D、世界观 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法属于() A、教育主体 B、教育客体 C、教育介体 D、教育环体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8、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 A、人生观 B、世界观 C、政治观 D、法制观 9、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是人生()问题 A、理想 B、目的 C、价值 D、态度 10、集体讨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属于()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是()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广泛性 E、历史性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A、社会性 B、实践性 C、同时性 D、长期性 E、反复性

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10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 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 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共产主义 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教育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 会的均等。 ×并未实现 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很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1、教师要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而且还要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因此在一些涉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2、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因为这是由教师职责所决定的。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记忆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等,把全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江西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原理)历年 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68.00) 1.【2015江西真题】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 )后出现了学校。 (分数:2.00)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解析:解析: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2.【2015江西真题】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被称为( )。 (分数:2.00) A.白板说 B.从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解析:解析: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他提出了“儿童(学生)中心”,这被称为儿童中心主义。 3.【2014江西真题】中国宋朝以后,( )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分数:2.00) 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三科 D.四学 解析:解析:宋代以后,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和“四学”,其中“三科”是指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是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但各科都贯穿神学。 4.【2014江西真题】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 )。 (分数:2.00) A.《理想国》 B.《学记》 C.《大教学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 解析: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篇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5.【2014江西真题】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 )时期开始的。 (分数:2.00) A.原始社会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34,分数:68.00) 1.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2008年) (分数:2.00) A.科学取向√ B.实践取向 C.规范取向 D.人文取向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科学取向的教育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规律。因此,本题选A。 2.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2010年) (分数:2.00)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的研究任务。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因此,本题选A。 3.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2007年) (分数:2.00)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基本思想的掌握情况。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杜威所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一般可以用两个“三中心”来概括。赫尔巴特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而杜威则强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以及活动中心。因此,本题选A。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2015年) (分数:2.00) 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 解析: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论证方式是自然类比法。因此,本题选A。 5.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2009年) (分数:2.00)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的掌握情况。实验教育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强调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拉伊和梅伊曼。拉伊于1903年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对实验教育学的思想作了系统论述。因此,本题选A。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

教育学统考之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 1、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根本起不了作用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但他并未否定教育的作用。相反他十分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指出孟子之所以言人性善是因为他不了解"性""伪"之分的缘故. 1)根据"性伪之分"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性"与"伪"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材就不可能加工,不经过加工素质就不可能发展. 2)根据"性伪之合"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对于恶的素质如何转化成善的素质,他提出了"涂之可以为禹"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达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3)在阐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为此,他提出了"化性起伪",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4)简评:荀子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因此,此观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2、墨家的“素丝说”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 孟子的"素丝说"阐述了环境与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他以染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著名的"素(染)丝说"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既然教育对所有的人都有用,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发挥在哪呢?孟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因此,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 他的“素丝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3、《学记》是“教育学的雏形”。 这道题,我在山大出的辅导书第十页查到: 《学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和原则等,是最早的教育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4、在《师说》一文中,韩愈表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严格的界限,教师权威不可侵犯。 韩愈提倡尊师重道,是为了维护儒家的道统,也是针对当时的种种流弊而提出的.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应该尊师,再者从维护统治的角度上说就是能尊师,就能尊君,教师是代表皇帝的旨意来教学生的.但他并没有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有严格的界限也没认为教师权威不可侵犯。相反他认为应建立合理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贤与弟子"强调师生相互学习,把师生关系看成是道和业的平等关系,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说对师道尊严的一种否定. 第六题我认为是对的 5、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

最全教育学(原理)题库33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教育学辨析题

辨析 绪论 1、辨析下面五句话: 1生物起源说 2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3兽类教育与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 4野兽也有教育 5教育源于人的本能 答:错误1 完全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2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是不科学的观点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答:错误1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2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3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4也是不科学的 第一章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需要答:正确1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青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经验2社会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必须有年长一代把这种后天的经验传递给年青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过了现实条件 答:正确1猿脑变成了人脑,即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2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提供了工具3劳动中积累了经验,便构成了教育的内容 第二章 1、经济对教育发展只有促进作用 答:错误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科学发达经济对教育有促进作用,落后有阻碍作用。 2、经济对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正确 1经济发展的规模合速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合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3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是形式 5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挥在那的物质基础 3、政治对教育只有决定作用 答:错误1实质是政治制度对教育有决定作用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4、政治对教育局有决定作用 答:正确 1决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目的 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 3决定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 4决定了部分的教育内容 5决定了教育的管理体制 5、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答:正确 1教育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 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的劳动力 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 6、教育现代化指教育设备的现代化 答:错误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设备的现代化,还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7教育管理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 第三章 1、龙生龙,凤生凤 遗传决定论 答案:错误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2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是不正确的2、环境决定论 答:错误1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 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人是环境 的消极产物,人的发展为环境所决定,就会 滑入“环境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3、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无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 答:错误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 的发展 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 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第四章 1、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 臆断 答:正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 主要根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 的重要依据 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答:正确 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 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 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 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3、全面发展是指平均发展 答: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 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此外,也包括人 的道德的发展。 4、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错误应因材施教 5、以升学率为准 答:错误,违背了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 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本。 第五章 1、义务教育是一种国民教育。 答:正确。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 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还 包括高中、大学等教育。 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正确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履 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教师最本 质的特征 3、问题忘了。。。 答:何种进修培训都应该在完成教师本职工 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得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 工作。 4、终身教育就是指继续教育 答:错。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 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一是具有 时间的延展性。而是空间包容性。 5、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 答:错误国民教育包括义务教育还包括高 中大学等教育。 6、由重视人的“学习权”转向重视人的“受教育 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答:错误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 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第六章 1、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 答:正确1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 全面发展2因此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手段 2、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答:错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双重的地 位,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 发展的主体 3、“教师中心论”学生比作“船”,教师是“舵手” 答错误1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2 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题3过分 扩大了教师的作用 4、“儿童中心论”把学生比作“太阳”而教师是 围绕着太阳转的“地球” 答:错误1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 主体2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3过分 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相长 答:正确1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2学生的 学促进教师的教3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 互促进的 第七章 1、国家课程在事实上有可选择性 答:错误1在事实上具有强制性2国家课程 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 其管理属于中央教育 第八章 1、教育就是智育 答:错误1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 为主要目标的活动2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 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3智育的实施除通过 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4教学和智育的关 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 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无条件的 答:错误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知识应是规律性 的知识 2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来看,重视学生的活动 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用启发式教 学 3、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传授的方法 答:错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 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 套工作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 的方法。 4、有一个题是幻灯机不是计算机 第九章 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错误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 的活动 2、品德发展的多端性 答:正确 1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来 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 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2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 样性,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 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出现“情通 理不通” 3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 端,多种教育程序。 3、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 逐步前进 答:正确 1德育过程有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 2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 育学生,德育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3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 逐步前进 第十一章 1、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性是 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 答:正确1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客观 性是调查研究的重要特征2平时偶尔的一 次观察或访谈不能成为调查研究 2、经验研究就是经验总结 答:错误1经验研究不同于经验总结。两者 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研究”,因而应有研究 的目的,有创新新结果。而后者不一定具有 这两个特征。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发展。()(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封建社会初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秦汉。()(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7.“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8.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童年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1.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九套

《教育学原理》试卷 ( 第九套)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 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 每小题1分, 共10分。 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 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 B 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答案: B 3.”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 ) 。 A.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答案: D 4.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 )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答案: A 5.近年来, 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 ) 。A.单轨制 B.分支型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三制答案: B 6.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B.既从事体力劳动, 也从事智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 A 7.在欧洲, 文艺复兴前, 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 ) 。A.文法、修辞、辩证法 B.文法、几何、天文 C.算术、几何、修辞 D.几何、天文、音乐答案: D 8.课外活动是( ) 。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 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答案: A 9.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 的特点所决定的。 A, 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答案: B 10.少年儿童中, 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 ) 。A.3% B.10% C.15% D.2.0%答案: A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 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 每小题2分, 共10分。 1.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 。 A.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及答案(大全)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 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 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 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教育学》期末考试辨析题题库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教育学》期末考试 辨析题题库 (2015年3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 试题 10.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11.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12.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参考答案: 10.错。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11.错。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但学校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教育)和品德教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等三个方面。 12.错。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试题 11.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12.德育在整体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德育的进行应注重独立开展,而不是蕴涵在整体教育中。 13.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参考答案: 11.错。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的制约,反过来,社会的发展也同样受到教育的制约,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的,教育不仅具有人口功能,对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产生影响,还具有政治功能,可以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变革、推进社会政治民主,而且教育还具有经济和文化功能,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12.错。德育教育必须蕴含在整体教育中,因为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体教育即其他各育不可分离,它是各育得以顺利实施并获得良好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3.错。两者内涵、管理的内容与范畴等都不同。学校管理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务管理等内容。 试题 9.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10.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11.德育与思想教育是一回事。 参考答案: 9.错。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10.错。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方法,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11.错。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只是广义的德育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教育)和品德教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等。 试题 1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12.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3.自出生起,女性就优于男性;直到初中前期,男生开始优于女生。 参考答案: 11.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12.错。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3.错。从生理角度看,男女确实存在差异,但不能说女性在早期就全部优于男性,初中前期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