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 案例分析

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 案例分析

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探究一】

材料一: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4月成立,为发烧而生,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小米公司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小米的LOGO倒过来是一个心字,少一个点,意味着要让用户省点心,小米敞开门做研发,以客户需求为源动力,根据用户意见每周进行更新,坚持“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此外,小米通过春晚、微电影等媒体宣传营销,不断完善售后服务渠道等措施以促进公司的发展。2014年10月30日,中国制造商小米公司已经超过联想公司和LG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

材料二:

诺基亚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产品生产的跨国公司。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当时以造纸为主业,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扩展,最后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

诺基亚开始手机生产制造是在1960年。从1962年到70年代中期,诺基亚在芬兰电信市场所占份额不断增加。1990年,手机用户量大增,手机价格迅速降低,移动电话越变越小,诺基亚又明确制定了将发展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电信公司的战略。以电信为重点的同时,诺基亚的业务范围急剧扩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将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只剩下手机电信产业的诺基亚经过5年的时间逐渐摆脱了破产的境况,由于专注于传统功能手机产业的研发,从1996年开始,诺基亚手机连续15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然而,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崛起,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约54.4亿欧元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相关专利和品牌的授权。2014年4月25日,诺基亚宣布完成与微软公司的手机业务交易,正式退出手机市场。

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收购获得诺基亚股东和各国各地区监管机构的批准,2014年4月28日正式宣布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在出售设备与服务部门后,诺基亚可以甩掉长期亏损的手机业务,使其可以更加专注于Here地图服务及网络设备领域。

对于这种结果,在诺基亚一次股东大会上,许多股东炮轰CEO埃洛普的策略,尤其是在2011年抛弃了自家的塞班操作系统以及业内流行的谷歌安卓系统,而是选择了微软公司开发的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的WP系统。不过一些分析师对于埃洛普的决策也表示同情,因为埃洛普2010年到任诺基亚,当时公司在智能手机已经节节败退,塞班系统成熟度太低、开发进度太慢,已经不适应苹果iOS和谷歌安卓的竞争。而诺基亚自视为老牌大公司,不愿意搭载“没有个性”的安卓。

2014年7月18日,微软公司宣布,未来一年将裁员1.8万人,其中约1.25万个岗位来自诺基亚部门。中国区方面,微软中国表示在研发方面将减少北京诺基亚研发中心的工程设计,仅保留部分辅助支持功能。

2014年10月22日,微软证实,微软Lumia将取代诺基亚成为新的手机品牌。在此之前,微软已经开始弱化诺基亚品牌。由此来看,诺基亚这个曾被视为手机代名词的经典品牌告别手机舞台开始步入倒计时。

结合材料,思考讨论:

1.诺基亚为什么会成功?后来又为何落到被微软收购的境地?

2.诺基亚被兼并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么看待(支持或反对,并说明理由)?

3.假设你开了一公司,结合诺基亚和小米的故事,谈谈你会如何去经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