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根源上探求资信评级业的盈利模式

从根源上探求资信评级业的盈利模式

从根源上探求资信评级业的盈利模式
从根源上探求资信评级业的盈利模式

从根源上探求资信评级业的盈利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杨倩

[摘要]此轮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各国带来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人们对于信用评级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评级机构无疑对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就要从根源上探求评级业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经济危机评级业性质盈利模式

随着经济信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用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伴随其发展起来的资信评级市场也越来越广阔。信用评级对于企业融资和防控金融风险的作用突出,然而在评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它所受到的诟病也日益增多。评级业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摆在行业专家以及政策制定者面前。

一、评级业成为次贷危机的推波助澜者

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垄断世界上绝大部分评级业务的状况存在很大的道德风险。低质资产被评高,而问题爆发之后,就迅速调低评级,使得问题衍生产品迅速恶化,价格大跌,滚雪球的反应随之而来,这一大起大落无疑对于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性以及道德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二、探索缺陷原因

将危机的爆发完全归于评级公司显失公平,但不可否认,评级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实没有尽其应尽的职责,这种失职行为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内因

第一,评级活动的性质问题。评级产品究竟是公共品还是商品?

第二,产品性质问题也就决定了提供评级产品的机构的性质。政府提供还是私人提供?

第三,机构性质的差别也就决定了评级机构运营资金的来源以及对于利润的追逐程度,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理念、经营模式以及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

总之,评级产品的性质不清会造成评级机构盈利模式的混乱。当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时,逐利不可避免,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也随之被放大。

(二)外因

第一,法律约束不到位。至今为止,除了美欧等国家建立了较为详细的相关法律之外,大多数国家处于探索期。而且,目前尚未形成一部适用于全球的法律。法律缺失严重阻碍评级业健康发展。

第二,政府监管不到位。后危机时代各国虽对评级业进行一系列整顿,但是由于各种潜在利益的存在,监管能否顺利实施还有待观察。

第三,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评级市场需求较小。从世界范围观察,即使在评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评级市场的实际需求依旧较小。个人购买担保保险等信用产品的比例极小,投资者很少主动为获得评级产品付费,这就压缩了评级业的利润来源,加速其畸形发展。

内外因共同作用使评级业运营紊乱,无序竞争。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探求根本原因要从评级业自身出发。其逻辑推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道德风险——

—源于对高利润的追逐——

—源于评级产品性质的模糊。

三、逐层探讨评级业盈利模式

(一)评级产品性质研究

在经济学理论中,产品分为公共品以及商品。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它有三个突出特征:法律约定、共同利益认可以及行政监管。而商品是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它具有契约性(包括法律契约和公共契约),并不具备公共品的三个特征。将评级产品视为商品,有利于发挥自由市场的作用;将其视为公共品,有利于规范监管,减少市场混乱。问题仍在争论之中,笔者认为,需要分情况讨论。

信用评价具有多元性,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应用多元化。由此可将信用评价分3类:公共性、非公共性与准公共性。凡是评价目的是社会管理需要,评价行为对社会产生影响,评价结果用于社会的,都属于公共性信用评价。这类评价往往用于社会对信用主体的综合判断,是社会信用监督的一部分。凡是评价目的是为了自己管理需要,评价行为不会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用于自己授信和管理的,都属于非公共性信用评价。这种评价活动不属于社会信用监督范畴,其实质是自我信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式。准公共性信用评价活动包括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活动,它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信用评价不同,但它的评价目的和评价结果具有社会影响,影响社会公众的投资判断和选择,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信用评价活动有公共的、非公共的和准公共的之分。但不可否认,信用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随着信用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普及,它的形态已经由单纯的意识、商品演变为了一种资本,正如其他资本一样,信用的进程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是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必须予以重视的一种社会公共活动。信用的交易以及运作不应局限于没有规则的无方向发展,而应更趋近于用规范约束。正像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一样,信用市场的建设也需要相关法律以及配套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收费来源再研究

收费问题是评级业的生命力,它关系到评级业对于“三公”原则的

(下转第71页)

践行。国际上现行的评级收费来源是被评级者,这种收费方式本身就蕴藏着很大的道德风险。评级业的逐利本性与被评级机构的信用需求相遇,不免产生“花钱买级别”的勾结、腐败现象。因此探求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收费方式是解决道德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中介机构的收费来源可以分为四种:申请人(被评级者)、社会公众(第三方使用者)、对手方(要求评级者)、政府。究竟哪种来源更适用于评级业,需要一一探讨。

向申请人收费:易诱发道德风险,申请人往往会高价买高级别,以降低融资成本。

向对手方收费:易诱发道德风险,对手方往往会高价买低级别,以降低投资成本。

向第三方收费:客观上利于评级机构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约束其行为。但是从实际来看,信用市场需求较小,投资者往往只是“用脚投票”,不愿主动出钱买评级报告。

向政府收费:理论上讲,收费的统一性以及相对固定性会限制评级机构逐利动机,但不免会降低其运行效率,形成类似国企的低效率。此外,政府付费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评级产品是公共品,这就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评级产品究竟是什么性质,公共品还是商品?

(三)盈利模式再研究

除收费来源问题外,信息付费也存在争议。被评级者在评级过程中要提供包括非公开的机密信息在内的大量信息,评级机构获取这些信息是否应向被评级者付费?从市场交易的角度来讲,付费理所应当。但现在大多是无偿获取,这种盈利模式值得探讨。

由分析可见,评级产品的性质界定不清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最基本原因。对这个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一切讨论就都要建立在假设之上。

假设: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为公民提供的福利上升到较为

高级的福利提供,如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评级产品虽有不同的属性,但是始终是一种社会活动;评级机构获得的一切信息都是有偿的。

盈利模型:

四个主体:政府、评级机构、被评公司、投资者

主体关系:公众享受评级报告,理应付费;但政府代替公众对评级机构付费,投资者获得评级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投资福利;企业交税作为政府的评级费用支出来源;企业提供信息、评级机构付费;政府负责监管规范评级机构。

该模型既包含了评级机构的利润来源,也涵盖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各主体的角色以及利益分配。但该模式与评级机构现行的盈利模式有很大差别,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机构的盈利空间。同时,由于政府在其中的特殊地位,政府意愿也是一个关键问题,这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各方对于信用活动的社会性给予一致的认可。

四、结论

对于资信评级这个起步相对稍晚,但潜力巨大、作用日益显现的新兴行业,适度的诟病是促进其改革发展的动力。但面对问题,各方应共同思考并协力化解。笔者认为,发展至今评级业仍是一个无统一规范的无序竞争的市场。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评级产品的性质问题,它决定了评级机构的收费来源以及盈利模式。因此,尽快明确这一问题是学术界以及决策者的当务之急。随着经济信用化程度的加强,信用市场会如同证券市场一样成为社会运行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它应由政府纳入监管、应有专门法律支持、应成为由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价格适中的服务之一。

(责任编辑:张彬)

(上接第69页)

律,科学、合理、有效的去组织调整生产,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夯实企业精细化管理基础

中小民营企业要统一安排部署内部机构的设置规模与人员结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彻底有效的改变以前民企内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办事被动,效率低下的局面,精干人员机构,合理高效的配置资源,减少资源不足与浪费现象;对各项基本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梳理与整合,使其内容更细化、具体、明确。通过“立足细节,抓点滴,抓基础”实现企业的发展强大;要围绕“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基础管理”等发展重点,为企业发展制定阶段性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打造一套科学完善、精细量化的管理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工作步骤。我们都知道,方向可以打造企业的发展力,而其最终落脚点和归宿点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中小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环节和具体方法

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依靠精细化管理,可以降低运营系统成本,提高风险和决策的控制能力应该对关键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企业在重点环节可以进行精细化管理,比如:价格、质量、周期、服务等方面。具体的方法有:通过规范管理来完善企业的内部制度、通过控制质量来保证产品的竞争力、通过降低成本来节省开支等。

四、我国中小民企精细化管理有望达到的目标

企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均衡生产与发展基本实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持续改善生产现场环境,保障劳动安

全,保证持续生产;转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使管理更加高效合理;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融资能力提高,确保提速持续安全生产,使中小民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五、总结

金融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杀死我们这些生产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发展能力普遍不足的中小民营企业,同时它也能推动企业的改革步伐,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中小民营企业挺过这场“寒冬”。实行企业精细化管理,深度强化中小民营企业的改革力度,真正做到转变观念、夯实基础、强化执行,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不断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以管理促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中小民营企业真正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张雪根.金融危机中的企业精细化管理.冶金经济与管理,2009;2

[2]方汉南,綦良群,马晶梅.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转型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科技与管理,2006;2

[3]王丽荣.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科学之友,2009;2[4]张成龙,池景存.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商场现代化,2009;2

[5]郭军,创新与变革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矿业,2009;1[6]盛光华.中小企业生存与成长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2007;12

(责任编辑:董晓磊)

企业资信与债券评级方法

贷款企业评级程序 信用评级工作程序指进行信用评级所遵循的操作步骤,包括:评级预备、实地调研、业务例会、级不建议、级不评审、撰写报告、级不确认、级不公告、文件存档、跟踪监测等时期。 评级预备 评级预备工作始于公司与受评企业双方签定评级托付协议之后。依照受评企业所属行业及其性质,确定评级人员。评级人员在初步了解受评企业的基础上,预备相关资料及工作底稿,并将受评企业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实地调研工作安排表等发送给受评企业。 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包括与有关人员的访谈及现场勘察,旨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直接感受企业的治理氛围。其中与治理层的会谈特不重要。会谈内容涉及企业业务开展状况、竞争状况、财务政策、以往业绩、以及长短期经营展望等。此外,企业的营运风险、经营策略和内控机制差不多上重

要的访谈议题。为提高访谈效果,评级人员应在正式访谈之前,将访谈要点通知访谈对象。如有必要,还需与地点主管部门及与企业有要紧债权债务关系的单位访谈。与主管部门访谈旨在了解地点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看法、对该行业的态度以及对企业支持的可能性等。与企业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单位,要紧包括向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大额应付账款的债权人、企业应收款的要紧欠款单位等,与这些单位的访谈是为了了解受评企业历史资信记录、目前债务压力,以及企业款项回收情况。在这时期,评级人员要紧通过多样化、表格化、简单化和有用化的工作底稿将调研的内容程序化、规范化、书面化,班次级人员在现场调查取证,特不是在查帐时,要尽可能取得第三方出具的函证为准,或者由评级人员按经验取值,第三方函证通常指税务局出具的纳税务局凭证、银行出具的扣息凭证等。 业务例会 信用评级业务部门每周召开一次业务例会,在那个业务例会充分讨论和分析,集思广义。 提交等级建议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75个营业机构(含筹建)。40家公司中,寿险公司有23家,财险公司有14家,再保险公司有3家。分别有3家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和2家外资保险公估公司在华设立了营业机构。外资保险公司大量进入的同时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保费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中资保险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资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7.1%;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2%。而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长只有23%;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只增长了6.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得到长足发展,保险市场年均增长超过30%。不过,调查也显示,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的人购买了保险,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尽管购买保险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还没有形成购买人身保障的意识。简单一个10%加上中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得出的结果是:我国保险市场必将不断成熟并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国保险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随着中国保险业进入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奥运、从交强险制度实施到房地产投资解禁、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参与医疗纠纷调解、从养老社区投资到新农合建设、从农险覆盖面扩大到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启动……保险业正在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今,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我国正在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2008年,保险业积极参与抗击突如其来的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应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损失补偿功能逐步发挥。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9.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保费收入6991.4亿元,增长51.8%。2008年前11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已达2675亿元,同比增长32.7%。在抗灾救灾中,保险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分别为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支付赔款55亿元和10亿元。 2009年,保险业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战胜种种困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37.3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费收入2875.8亿元,同比增长23.1%。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8261.5亿元,在上年增速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0.9%。全年赔付3125.5亿元。 2010年以来保险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总体上呈现“快中趋稳、稳中向好”的特点,经营效益不断提升,业务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1-9月,全国保费收入11299.1亿元,同比增长31.7%。

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比较分析

目录 一、引言 (3) 二、企业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3) 三、传统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比较分析 (4) ㈠综合评判法——专家系统 (4) ㈡线性模型分析法——信用评分方法 (4) ㈢专家系统和线性模型分析法的比较分析 (5) 四、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比较分析 (5) ㈠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总体分析 (5) ㈡信用监控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KMV模型 (6) ㈢在险价值方法:risk metrics 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 (6) ㈣KMV模型与Credit metrics模型的比较分析 (6) ㈤KMV模型与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 (8) ㈠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总体分析 (8) ㈡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9) ㈢模糊分析法 (9) 六、结论 (10)

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模型)比较分析 陈婕 摘要: 本文从企业信用评级的传统方法(专家系统评级法、信用评分法)、现代方法(KMV 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Portfolio V iew模型和Credit Risk+模型等)和新科技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Logit模型统计法等)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若干个信用评级模型,如专家系统、信用评分系统、KM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对个别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如KMV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的比较分析,KMV模型和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我们应灵活运用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对企业信用进行有效而合理评级的观点。 关键词:企业信用评级方法评级模型比较分析 一、引言: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承担的最重要的风险。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进行评级和度量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有效降低风险,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对国家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受到银行业旧体制的影响,国内开始研究信用风险评级和度量方法的时间晚于其他国家。自2000年以来,为数不少的国内科研工作者积极投入信用风险度量研究,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此可见,对风险进行度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已经成为现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职能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企业信用评级的必要性 信用风险由来已久,它随着借贷的产生而发展。对于一个贷款企业而言,其能否按时归还贷款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贷款企业不愿意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还款责任,信用风险一旦形成,银行将会因客户违约而遭受巨大金融损失。因此,银行需要对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 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消除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提高银行借贷的管理效率,从而使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得以提高。 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信用评级,可以使资信良好和还款能力强的企业取得所需贷款资金从事经营活动。 对于银行而言:其不仅可以拥有适合其风险偏好的标的,取得收益。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过滤资信较差和还款能力较弱的企业,从而缓释银行违约风险。 所以,对企业进行合理而准确的信用评级是相当必要的。然而,信用评级是否合理,评级结果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级方法的科学性。那么,到底有哪些信用评级的方法呢?哪些才是合理而有效的信用评级方法?下面我就对企业信用评级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资信评级方法与标准

资信评级方法与标准 资信评级方法是评级机构评级业务顺利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和业务指南。评级方法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资信评级的基本原则 1、独立性原则 内部评审委员会成员、评级人员在评级过程中应保持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独立做出评判,不能受评级对象(发行人)及其他外来因素的影响。 2、客观性原则 在评级过程中,应按照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对评级所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并按照合理、规范的程序审定评级结果。 3、公正原则 评级人员在评级过程中应做到公正,不带有任何偏见。 4、一致性原则 评级业务过程中所采用的评级程序、评级方法应与公开的程序和方法一致。对同一类评级对象进行评级,或者对同一评级对象进行跟踪评级,应采用一致的评级方法、模型与程序。 二、资信评级的业务原则 资信评级的业务原则是指在信用评级人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在

信用评级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仅适用于信用评级的过程。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指在信用评级分析中,对于定性、定量的信用要素或信用指标既要做定量的分析也要做定性的判定。对于被评对象的整体风险判断和信用等级的确定需要建立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综合分析得到结果。 2、个体评级与外部支持相结合 个体评级与外部支持相结合是指对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不仅要考虑到债务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信用状况,同时要考虑债务人的股东、政府对债务人的信用支持。个体评级是把债务人作为独立个体对待、不考虑外部支持因素条件下的评级。在一些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债务人的信用水平会受到股东、政府的支持。因此,对于债务人最终信用风险的判断和信用级别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股东、政府对债务人的支持。股东、政府的信用支持有可能极大地提高债务人的信用水平。 3、公开披露与保守秘密相结合 公开披露与保守秘密相结合是指在评级过程中根据商业规则和评级业务特点,既要维护债务人或相关自然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又要依据法律客观、真实地对债务人、债务工具的相关评级信息进行披露,避免重大遗漏、虚假记载和严重误导。 4、审慎性 审慎性是指在对被评对象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过程中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入 手,以时间为线索,介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并阐述我国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发展历史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拼三余一"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保险业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强了对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侵略。外国保险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中国保险市场逐渐形成。外国保险公司凭借不平等条约所持有的政治特权扩张业务领域,利用买办招揽业务,垄断了早期的中国保险市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 面对外商独占中国保险市场,每年从中国掠夺巨额利润,致使白银大量外流这一严峻事实,中国人民振兴图强、维护民族权利、自办保险的民族意识被激起。在此情况下,1865年5月25日义和公司保险行在上海创立。义和公司保险行,是我国第一家自办的保险机构,其成立打破了外商保险公司独占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为以后民族保险业的兴起开辟了先河。 提到保险业就不得不提到航运业,保险与贸易两者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在上海成立,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现在的招商局集团的前身。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也可以说是中国保险业的源头之一。轮船招商局自创办之日起就深刻明白保险对于航运业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打击竞争对手的手法,早期依附于外商航运业的外资保险公司听命于上司,为了击垮轮船招商局,对其所属船舶百般刁难。收取高额保费、对中国本土产的船只不保等限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保险招商局”、“仁和水险公司”和“济和水火险公司”等官办保险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并坚持与外商保险公司进行斗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当然,洋务派在保险业方面的努力不能改变外商垄断中国保险市场的局面。 (二)建国前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民族保险业。 到民国初期,中国民族保险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民国初建需要刺激工商业的发展以稳定政权;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美列强卷入战争,无暇东顾,大大减缓了洋商

公司信用评级方法

公司信用评级方法 一、评级理念 1、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相结合,以发行人的主体评级为基础,以债项评级为重点。作为发债主体,企业整体的基本素质、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盈利状况、现金流量、发展前景等方面,将对债券的信用等级确定起到评估基础的作用。同时,募集资金的用途、风险状况、偿债安排等也会直接影响债券的到期偿还。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对发行人的外部经济环境、行业特征和内部管理策略与内部控制测评等方面进行主观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发行人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注重风险测评的结果,结合债券的发行条款,对发行人未来财务数据加以预测。 3、注重现金流量分析。债务的到期偿还,需要大量的现金流支出,本公司在评级指标的设定上,采用历史考察、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相统一的方法,考察发行人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以及融资项目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能力。同时,本公司还运用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情景模拟等方法考察发行人在不同经营环境变化下现金流覆盖债务的情况。 二、评级方法框架 三、公司信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公司长期信用分析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宏观分析、公司分析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分析。

1、宏观分析 (1)国际及全国经济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行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周期;宏观经济发展与公司所属行业发展的关系,行业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所属行业及其关联行业的影响程度。 (2)地区经济分析。地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全球经济的整合进程;地方财政收入来源、财政开支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 (3)行业分析 A、行业特征。该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关系;资本、技术、雇员对本行业的重要性等;行业进入的门槛高低、难易程度、主要障碍等;现阶段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B、行业政策。行业政策一般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策略。分析要点:国家对该行业潜在的政策支持;国家的行业政策导向,确定本行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受重视和支持的程度,是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一般行业还是限制发展的行业;近期国家公布的相关行业政策,以及这些行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C、行业景气性。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及所处的生命周期、景气程度。分析要点:通过了解行业发展的轨迹,分析行业发展速度及行业发展的稳定性(稳定发展、发展波动大、发展波动很大);是否属于周期性行业,现阶段处于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生命周期的什么阶段?判别该行业目前是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成熟后期,还是衰退期,并重点对其在未来经济周期的低谷状态时的情况做出判断。 D、行业竞争程度。分析该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是独家垄断、寡头垄断、还是竞争激烈;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

中国三大评级机构

中国三大评级机构 1.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1)概况: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中国信用评级与风险分析研究的专业机构,是面向全 球的中国信用信息与决策解决方案的主要服务商。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作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和市场最具影响的创建者,大公具有中国政府特许经营的全部资质,是中国认可为所有发行债券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的权威机构。 2)评级体系:大公信用评级技术体系是通过对信用风险研究以及风险形成的特殊性的研究,发 现并揭示风险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形成规律,及其对信用评级的影响,而形成的行业/地区/国家的信用评级方法、操作体系和信用信息系统。它是关于已评级对象的数据库和基于数据库的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比较、数据展现及各种分析工具,其基本思路是:以行业分析为前提,强调同类企业的相对比较;以分析影响信用级别的核心指标和修正指标为基础,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现金流分析为主线,考察保障程度,参考历史信息确定级别评判标准,给出信用级别。 2.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1)概况: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设 立,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中外合资的信用评级机构。 2)评级体系:中诚信国际是国内评级行业中唯一正式引进国际评级技术与方法体系,拥有一支 高素质的分析员队伍,业内专业能力最强,技术能力最全面、创新业绩最丰富的具有公认领导地位的国内行业龙头公司,在资产证券化等高端产品中具备业内最强的技术优势,是目前国内评级行业中唯一充分借鉴了惠誉和穆迪两家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体系和经验、并结合国内16年的评级实践完成了国际先进评级方法体系的本土化的评级机构。基本思路是:定性分析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考察、现状分析与长期展望相结合;侧重于对评级对象未来偿债能力的分析和评价;注重现金流的水平和稳定性;以同类企业作为参照,强调评级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1)概况: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国有控股的信用评级机构,是市场公认的 最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主要业务领域包括:资本市场信用评级,信用风险咨询。联合评级资质齐全,是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理事单位。联合资信拥有一支团结、高效、专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管理团队和专业分析师队伍,服务了一大批国内特大型央企和地方龙头企业,在国内信用评级行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市场参与方的广泛肯定,在历次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对评级机构的评价活动中名列前茅。 2)评级体系:主要以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和金融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为主。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借鉴国际领先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和经验,结合公司自身多年的研究心得,成功开发了一套适合中国市场发展状况的金融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金融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

企业资信评估样本报告

* * * * 公司 信用评级报告 信用等级:AA 评级编号:CHNOOOOOOOO1 评级单位: 分析师:*** 目录 一、信用评价级别------------------------------------------ - 3 -

二、综合结论---------------------------------------------- - 3 - 1、【SWOT分析】-------------------------------------------- -3- 2、【发展前景】-------------------------------------------- -4- 三、被评企业信用评价-------------------------------------- - 4 - 1、【外部因素】-------------------------------------------- -4- 2、【内部因素】-------------------------------------------- -5- 3、【经营状况】-------------------------------------------- -6- 4、【财务分析】-------------------------------------------- -8- 5、【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11- 6、【行业特性因素】--------------------------------------- -11- 7、【信用状况】------------------------------------------- -11- 附录:财务报表------------------------------------------- - 12 -SINORATING 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级别的符号及释义 -------------- - 17 - - 2 -

资信评估

资信评估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人类的商品交换经历了物物交易、货币交易,进而步入了信用交易的时代,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现代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资信等级评级和征信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参与开展资信等级评级业务,是支持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维护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的需要,是完善自身金融服务、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一、资信评级业务的重要作用 1、揭示市场主体和信用工具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通过专业的资信评级服务,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和披露各市场主体和信用工具的资信、风险状况,消除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主体投资和交易的决策效率。 2、构建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监督和约束机制,奠定市场经济运行的信用基础。市场化运作的资信评级服务,能够有效地促进市场微观主体信用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市场主体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树立诚信守约的道德规范,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 3、提供市场主体投资、交易和信用风险管理所必需的信用信息和量化评估的支持。各市场主体根据资信评级结果实施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追收及合理使用各种信用工具等信用管理方式,控制信用风险,开拓市场。 4、协助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专业化的资信评级服务,为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管理提供支持;为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从而确保规范的市场信用关系和良好的信用环境,实现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5、综合治理信用秩序的重要措施,促进经济发展。资信评级服务与国家法律、政府监督共同作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多层次的信用信息沟通环境和失信惩罚机制,能够有效地矫正和控制市场主体各种失信行为,由此促进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个人信用的发展,从而扩大投资、消费和国际贸易,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拉动经济增长。 二、当前我国资信评级业务现状 1、资信评级市场概况。当前我国资信评级市场主要集中在两个子市场:企业资信评级市场和证券资信评级市场。企业评级的对象主要是银行内部评级级别较高的贷款企业,但各类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租赁公司、财务公司、银行内部评级级别较低的工商企业以及其他咨询类企业尚未进入评级范围。证券评级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债券,其他证券如股票、政府债券、商业票据等也尚未进入评级范畴。 2、资信评级市场的供给。当前国内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能够开展资信评级业务的机构有50家左右,其中具备债券评级资格的机构有9家,包括中诚信、长城、大公等公司,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机构也只有这9家。从国际资信评级业发展的历程看,一个成熟市场内的资信评级机构不会超过 3、4家,大部分评级机构将被淘汰出局。 此外,国外著名评级机构目前只是与国内评级机构进行合作,如大公与穆迪的合作主要是技术、培训方面的合作。由于不熟悉中国国情、缺乏中国企业数据库等原因,他们实际上尚未涉足国内评级市场。当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资金融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以适当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将不可避免。国际评级机构将凭借其强大的品牌优势进入国内评级业务市场,并将占据高端评级市场作为其主攻目标。 3、资信评级市场的需求。一方面,由于我国信用制度不够完善,企业对资信评级的潜在意愿不强;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证券种类少、规模小,特别是与评级直接相关的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如1999年无企业债发行,2000年仅批了7个发债主体共89亿元。债券评级市场僧多粥少。另一方面,评级机构评出的资信等级本身缺乏公信,难以为市场接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论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 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近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保险市场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国有独资保险高度垄断。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费仅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当时西方国家的8%—10%,世界排名仅占80位左右。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四、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垄断格局打破。保险市场经历着由寡头垄断到多方竞争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一百多家(包括许多外资公司),以往的国有保险公司几家独大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二、发展迅猛,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9年,全年保费突破一万亿。三、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逐渐规范化、现代化,产寿险分业经营,电脑和网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普遍运用已初见端倪。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发展,在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抓好管理,以期适应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四、.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代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并已开始通过经纪人进行销售的方式,其他各种提供保险服务的咨询、公估机构也在增多。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法》得到修改,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监管体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机构、同业公会和公司自律的三级监管架构得到形成。保监会、行业协会等的成立在规范市场,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保险业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一、保险市场结构仍然分布不均衡,从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量来看,东部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来看,东、中、西大体持平;从保费总量看,东部占了将近一半,中、西大体持平。二、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风险发生后,理赔方面不及时,态度傲慢,纠纷不断等问题时常出现。三、消费者保险意识也许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的农村消费者对保险认识不足,思想意识相对落后,

资信评估的分析方法

资信评估的分析方法 第一条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过去的分析与未来分析相结合,要将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预测,才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作出准确的估计和判断。同时还要对受评企业进行持续的跟踪评估。 第二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资信评估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主要检查企业内部,如财务结构和质量、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济效益等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在企业资信评估中,定性研究主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础、外部支持力度等方面的特性及存在差异。 第三条资料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担保项目企业资信评估需要特别注意现场考察和资料核实。现场考察可直接了解企业规模、设备能力、主要产品、经营状况、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均可得到直接信息,我们必须进行进一步核实,有必要会聘请行业专家共同进行考察及评估。 第四条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资信评估对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直接间接影响企业的因素、现实、潜在的因素,从国内、国际市场的等等进行全面分析,才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包括经济形势、经济政策因素的影响以及行业情况的分析: (一)外部支持力度等方面的特性及存在差异。 1.经济形势分析:分析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以及消费、金融、投资、财政等方面影响; 2.经济政策分析:分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方面影响; 3.行业分析:分析产业政策、行业特征、行业周期、行业水平、行业前景等方面的影响; (二)微观分析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基本分析,分析市场环境、行业地位、经济区位、产品、竞争能力、成长性、领导素质、员工素质、管理水平及技术装备水平等; 2.财务分析,分析现金流量、收益、资产、负债等财务信息; 3.重大事项分析,分析重大关联交易、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资产重组、重大损失、重大或有事项、重大诉讼案件等。 第五条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将评估对象与相关行业(企业、项目等)比较,分析其所处的地位和优势劣势;将评估对象的当前状况与历史发展相比较,分析其成长性、发展潜力和趋势。 第六条对企业申报资料及报表的真实性分析,我们公司采用要求企业提供审计报告,对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抽样检查包括进行账表、账证、账务等方面核查,要求企业提供贷款卡信息、银行对账单,查询工商、税务、海关等相关记录,审查企业供货及销货合同等方法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及资金需求的真实情况。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

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铁路建设市场诚信机制,激励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国家及xxx(以下简称xxx)《铁路建设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以下简称信用评价)是指xxx组织大中型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合同履行、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等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 第三条信用评价对象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特级资质及一级资质企业;特级资质企业的子公司签订合同的,建设单位对其进行评价,xxx汇总时对该特级资质企业进行评价。施工企业集团xxx签订合同的,直接对其进行评价。 第四条信用评价结果分A、B、C三个等级。评价得分

排名前10名的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等级为A级,评价得分排名最后3名和存在重大不良行为的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等级为C级;评价得分排名为其他名次的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等级为B级。 第五条信用评价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照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进行,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 第六条xxx建设管理部对信用评价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章信用评价内容 第七条信用评价综合考虑施工企业在铁路建设中的合同履约、管理行为、质量安全行为、实体质量、标准化管理等,以及参加既有线和新线抢险、艰难项目等因素,在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信用评价得分基础上,加上抢险和项目加分后形成评价总分,并按评价总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名。 第八条信用评价每半年为一个评价期,建设项目初步验收后不再进行评价。一个评价期内有3个月及以上施工期的,对该施工企业进行全面评价;施工期少于3个月或工程

设活动的施工企业及其人员,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定标准,违反xxx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十一条不良行为分为一般不良行为、较大不良行为和重大不良行为三类。具体划分标准见附件1-3,建设单位可根据项目实际,对不良行为扣分标准在规定幅度范围内进行细化并予公布。 第十二条不良行为认定程序为记录、公示和确定。 1.记录。建设单位在进行现场检查时,应严格依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和国家及xxx相关规定,发现符合不良行为条件且能够当场记录的,应由2名及以上工作人员和1名以上监理人员在现场记录并摄像,填写《施工企业不良行为认定记录单》(附件4),并由现场的施工单位主管人员签字认可,同时提出整改要求和复查时间。 监理人员发现符合不良行为条件且能够当场记录的,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和1名以上监理员在现场摄像并记录,填

企业信用评级-资信评价

企业1信用评级项目建议书 ——适用于佛山市诚信数据集成中心委托项目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市场交易重要的基本规则,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在这种市场条件下,信用日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维持社会经济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同时,信用不仅对于企业和个人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更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整体性安危,信用的缺失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但是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正面临着信用危机的尴尬境地,信用缺失现象较为普遍,企业信用情况和信用经济环境不容乐观。企业种种虚假经营,如做假账,发布假信息,假广告等,不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损害企业的信誉情况的同时,也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如何评价企业信用情况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信用风险充斥在每一个经济运行的环节,经济社会进入到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制度,信用评级因其专业性、独立性、不可替代性等特性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对信用评级依赖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显得日趋重要,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工作,对于开展行业信用建设、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信用评级的意义 1、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时需提供信用评级报告 根据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需要,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时必须接受信用评级,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其贷款利率将提 1本建议书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引导的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中的客户信用评级、地方政府引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企业信用评级(评价)、各类行业协会等关注企业信用的团体和机构组织的企业信用评级(评价)等。

国内四大资信评级机构简介

国内四大资信评级机构简介 1、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 家经贸委批准成立,是面向全球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作为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的创建者,大公是世界第一家向全球提供国家信 用风险信息的非西方国际评级机构,财政部推荐参加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的评级机构,是参与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 代表。 作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和评级市场的创建者,大公具有国家特许经营的全部 资质,是中国唯一可为所有借款和发行债券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的权威机 构。 作为中国行业、地区、企业信用评级标准的创建者,大公参加了国内大部分债务工具的创新设计与推广应用,先后为万余家企业与项目进行信用评级,债券发行总额度逾万亿元。 作为多元化的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商,大公建立了我国评级业第一个博士后科 研工作站,为资本市场提供前沿风险评价技术与研究服务;与天津财经大学联合 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以培养信用评级和风险管理高端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大公信用管理学院。 作为中国最具规模化、规范化的评级机构,大公拥有员工400余人,其中,硕士和博士分析师200多名,博士后科研人员30多名;在国内设有30多个分 支机构,每年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作为致力于民族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评级机构,大公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战略 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在努力通过研究中国和国际信用问题的 本质规律和解决方案,向资本市场提供公正的信用信息,建设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国际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2、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简称“中诚信国际”,英文简称“CCXI”)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设立,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中外合资信用评级机构。2006年4月13日,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诚信”,英文简称“CCX”)与全球著名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简称穆迪,Moody's)签订协议,出让中诚信国际信用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最新最全银行主体评级一览

最新最全银行主体评级一览

————————————————————————————————作者: ————————————————————————————————日期:

一、大型商业银行:6家,评级结果均为AAA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评级结果均为AAA 三、城市商业银行:100家,其中AAA 评级9家;AA+评级25家;AA评级37家;AA-评级26家;A+评级3家 银行名称 评级 展望 评级日期 评级机构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6-05-16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5-07-24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5-09-28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 A 稳定 2015-07-29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6-05-1 0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 A 稳定 2015-08- 28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银行名称 评级 展望 评级日期 评级机构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5-07 -17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6-04-14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 A 稳定 2015-09-18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 A 稳定 2016-05-10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 A 稳定 2016-04-25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 AA 稳定 2016-06-15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 AA 稳定 2016-05-10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5-07-31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6-02-14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 AA 稳定 2015-07-28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6-04-25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AA 稳定 2016-04-22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银行名称 评级 展望 评级日期 评级机构 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A AA 稳定 2016-02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若干思考 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保险思想和救济后备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主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荀子提出“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可谓最古老的社会保险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施行各种赈济制度。据记载,周朝已建立各级后备仓储。战国以后,逐步形成一套较完善的仓储制度,魏有“御廪”;韩有“敖仓”,汉代设有备荒赈济的“常平仓”,隋朝设“义仓”;宋朝和明朝还出现了民间的“社仓”,它属于相互保险的形式。宋朝还有专门赡养老幼贫病的“广惠仓”,这可以说是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 尽管我国保险思想和后备救济制度产生很早,但因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从而保险业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都不具备。所以,始终没有产生商业保险。 中国资本主义形式的保险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通商贸易和 经济侵略而来的。在鸦片战争前,外国商人在对华贸易中,为了应付海盗、战争和变幻莫测的海上风险,需要保险的保障。1805年,英、印商人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亦称为广州保险协会或广州保险社,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最早的保险公司。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

德国、瑞士、日本等国的保险公司也相继来华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魏源、洪仁玕、郑观应、王韬、陈炽等人,他们纷纷著述立说,阐述各自的保险观点,为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创建作了思想、舆论准备。清廷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也为民族保险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1865年5月25日,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打破了外国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局面。1865至1912年的40多年间,成立的各类华商保险公司约有35家。1912年到1925年,陆续成立的保险公司有39家。1926年到1936年,全国有保险公司40家,分支机构126家。 随着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有关保险立法亦为政府和社会人士所重视。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先后拟订了《保险业章程草案》、《海船法草案》和《商律草案》。北洋政府时期,曾聘请法国顾问爱斯嘉拟订了《保险契约法草案》。1917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拟订了《保险法草案》。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保险法》。1935年5月和9月,分别公布了《简易人寿险法》和《简易人寿保险章程》。1937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修改后的《保险法》、《保险业法》和《保险业实施法》。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内地保险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保险中心则由抗战前的上海转移到重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