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

中国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现实意义?如何实现?

姓名学号班级

前言: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

展时期,同时也处于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规模扩大,导致对土地需求的量持续快速增长,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突出,因此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好粮食问题就需要从城市建设的控制和提高农业单产两方面着手。

目前,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个体经济规模较小,不能产生规模效益,其粮食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很难有实质的提高,所以要既满足城市发展又保证粮食产量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那么农业土地规模利用则是一种新途径,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也将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

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有如下几点意义:

一、为经济建设积累大量的劳动力,加速城市化进程。现在农村土地经营以家庭为单位,抗风险能力弱效益低,而且束缚了大量劳动力在土地上,实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将会进行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上对与于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减少,就能够将农业上剩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支援城市经济建设。

二、可以更好的利用土地。因为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土地出现抛荒的现象。现在部分农业从业人员因为农业收入低,而放弃了经营农业生产,导致了农村土地出现撂荒的情况,将闲置的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可以更好的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三、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也劳动生产率。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从业者却是收入最低的群体,因为当前农业生产条件导致付出多收入少,而且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四、摆脱小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是自给自足,农产品没有进入市场,普通农产品不能进入超市等销售场所,在市场竞争

中处于不利地位,实现土地规模利用后,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整体农业发展水平。

五、缓解用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我国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城市建设工业化都需要大量土地,这一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占用耕地,减少粮食的产出,通过农业土地规模利用提高粮食产量,就对耕地的需求减少,能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同时保证粮食产量。

六、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就要依靠农业土地的集约,使用农业机械,科学的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要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有计划的进行,当前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但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是在发展现代农业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要很好的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土地的规模利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把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农村内部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以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专业生产大户为载体,拉动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向产业基地集中,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一是相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规模经营的发展规划,细化农业生产结构与农业生产布局,用规划引导土地流转。具体讲,有条件的乡镇要向农业园区和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条件不是很成熟的乡镇应鼓励向农业大户、种田能手流转。二是突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农户”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土地流转的辐射效应,推动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转变。

二、要把土地规模经营与建立农民非农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是难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所在。要想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必须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开拓新的就业途径与就业岗位,使离开土地的农民有业可就、有钱可“挣”;让有门路、有种植以外特长的农民主动放弃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使种植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和非农就业农民都增收。要积极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同时,利用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为农民非农就业提供多途径、多渠道、多方位的就业培训,让农民具备或具有离开土地得以生存、生活及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技能等本领。探索“农业企业化、农民职业化、报酬工资化”的现代新型农业运作机制,为农民就近就业提供良好选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出让者解决后顾之忧。

三、要把握土地规模经营与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相结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政策允许的框架下,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以村组为单位,全面统计农村土地承包情况、流转情况、农村劳动力情况等,逐步实行微机化联网管理,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二要建立科学的农地评定、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保护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三要积极培育以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搜集统计土地流转的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使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得可靠信息,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同时,按照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积极发展各类为农业服务的新兴行业,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专业性机构。

四、要把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以细致入微的工作,创新的方式和手段,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实现土地流转,绝不能搞行政命令,一刀切,违背农民意愿,强制推行,甚至随意变更撤消与农民的承包合同的现象,严重损害农民利益。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转让、租贷、入股、合作、土地置换、托管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一是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二是鼓励外出务工又不愿放弃土地、有意流转土地的农民,采取各种形式依法把土地流转给专业种养大户、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

龙头企业;三是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使土地相对集中,改善土地少而散的状况,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兴办各类家庭农场;四是鼓励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农户等以资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物、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股份,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兴办公司制农场,实行企业化经营;五是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实体,以服务为载体,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实现规模经营。

五、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流转,必须要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为保障。要不断加大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制订配套的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在农业专业化公司的发展进程中,制订支持性的税收政策及其相对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开拓农业信贷品种,保障规模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重点是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中介组织、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奖励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的规模经营企业或种养、加工、流通大户以及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增加科技强农投入力度,抓紧构建规模经营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和完善培养与吸引农业人才的政策,创造农业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加强对规模经营农户的培训,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必需的智力支持。

当然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途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但当前我们需要更多的做好土地流转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