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地震对环境的影响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区的范围已超过10万平方公里。地震的强度和裂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不仅本身能造成各种破坏,还能够形成灾害链,诱发各种次生灾害。地震的破坏力极强,不仅能使房屋倒塌而危及到人的生命,还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地震次生环境灾害,就是指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从国际上已发生的地震来看,与地震伴生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野生物种的迁移,突发性的洪灾、持继性的滑坡及土壤侵蚀,自然资源减少,用于燃料、建筑、住房目的的森林被毁,卫生条件差及废弃物管理不当引起的健康危害,建筑材料运输量大幅度增加,涸水河道及河流、溪流两岸的碎物堆积,地表或地下水水体污染,河流补给过程中淤泥堆积造成的危害,以及社会心理风险。

地震可能引发一些危险品的泄漏。在剧烈的地震之后,一些储有危险品液体的容器破裂,使之流入附近水体,改变水质情况,造成水污染,而由于水体的流动性,还会扩大污染范围影响。

地震的发生,使建筑物倒塌。在地震中有许多化工厂、造纸厂等排污量大的企业受损,化学物质外泄,水处理系统瘫痪;对于居民住宅,厕所、阴沟等污水管道的破裂,使污水外排;倒塌的建筑物,亦使固体废弃物大量增多。

地震使农村原有的地质条件改变,水土流失加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地震还会影响到地区城镇与农村居民聚居地污染物的分布,尤其是因为地裂、建筑物倒塌等因素而引起的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变化。

地震若使水库、水利枢纽等蓄水工程,或是湖泊等自然水利发生溃决,还会导致洪灾,加重对环境的影响。

此次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而一直持续的降雨更加大了尸体处理的难度。遇难者尸体堆积过久,腐败物质随雨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而对尸体进行的防腐处理,使用了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亦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场严重的地震灾害,使污染防治设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环境保护设施不能正常运转。例如各城镇污水处理厂内的污水处理设施,因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停止运行,长时间的停运会造成污水处理设施管道和设备的损坏,尤其是停止曝气后好氧微生物的大量死亡,导致厌氧微生物在缺氧状态下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使这些地区的安全存在隐患。

在救灾过程中,大量的生活垃圾、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材料等都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这就使得本已脆弱不堪的灾区环境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前段时间看到一些报道称,四川因为此次地震的影响,可能将与核电厂的选址失之交臂。实际上,由于核电厂在建设时抗震级别较高,且遇到紧急事件时会自动关闭以防止核辐射,因此其风险反而较其他一些生产危险品的化工厂低许多。如在此次地震后,什邡市、德阳市内就有化工厂倒塌,导致硫酸和液氨泄漏;汶川及周边地区亦有多个化工厂的化学物质仓库发生泄漏;在一些乡镇中,有不少化肥厂坍塌。这些无疑会对水体及大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要预防地震次生环境灾害,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要防患于未然。如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环境灾害的建设工程(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等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贮油、贮气等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而对于重点污染工业企业来说,其生产恢复应与环保设施的生产能力相配套,原则上恢复生产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量不应超过其环保设施的处理能力。应首先恢复自身的环保设施运行,待环保设施运行正常后,方可全面恢复生产。由于灾害停电对生产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可能存在恢复生产过程中无法达标排放或事故排放等问题,应加强对排放口和取水口附近地表水的水质监测。

在预防的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国家,他们在抗震防护方面有一套电脑化的地震报警系统。这套系统能在大地震发生的几秒钟内迅速切断煤气、水、电等公共设施的供应,从而将次生灾害的发生与环境污染的可能降至最低。

在灾难降临的一瞬之间,大自然的巨大破坏力显露了人类的渺小。但是人类又是如此的强大,在灾难面前决不低头,用自己的智慧挽救人类自己。灾难已经发生,叹惋与悲恸都于事无补,我们要振奋精神,携手与共,重建家园。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简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在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优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空前关注。本文对水利工程所引起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阿斯旺大坝三峡工程 1引言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变化,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对水域中细菌藻类、对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等(2)社会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的健康和文物古迹的影响以及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等。 2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 2.1.2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另例,1964年苏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2.1.3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5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计算

第五章 横向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5.1横向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结构自震周期采用经验公式: 552.08.159.22035.022.0035.022.03 1=?+=?+=B H T s 5.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本办公楼楼的高度不超过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用。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 kN 39485) 8259482825066(85.085.0eq =+?+?==∑i G G 兰州市,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多遇地震下 08.0max =α。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二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053 .008 .01)55 .0035( )( 9 .0max 2g 1=??==αηαγT T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 213839485 053.0eq 1Ek =?==G F α 因为:s 53.01=T >s 49.035.04.14.1g =?=T ,所以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又因为:s 35.0g =T ≤0.35s ,故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 1142.007 .055.008.007.008.016=+?=+=T δ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24221381142.0Ek 66=?==?F F δ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按下式计算:

()6Ek 6 1 1δ-= ∑=F H G H G F j j j i i i (=i 1,2, (6) 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 ∑==n i j j i F V (i =1,2, (6) 各质点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见表12。 表5—1 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图5-1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图 图5-2楼层地震剪力剪力分布图

居住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无论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泰山,还是蜿蜒绵长的滚滚黄河,都在大地恬静的怀抱中展现着自己的壮美。不仅体现了乾坤天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浑厚气象,并且以平等慈悲、博大的能量,蕴育滋养着一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峦河海与万类万物,为一个个辉煌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永恒的印迹。 天地运行,自然大道与四时更替,演绎着万物成长的过程。春天,青翠秀丽的气息,唤醒沉睡的大地,为万物带来无限生机;夏天,明朗奔放的节奏,谱写大地热诚的乐章;秋天,成熟辉煌的捷报,大地收获果实累累;冬天,高阔睿智的宁静,大地在沉睡中积蓄生命的力量。 大地是如此的博爱和一视同仁,无论多么污秽肮脏的物质倾入大地,都能被她分解甚至化成有益的养分,化育出美丽的花朵。万物生长在大地的怀抱里,效法着大地传递给世间的种种美德,水行于地,利万物而不争,海纳百川成其深广,厚德载物利益四方。这是大地母亲无上的智慧,无私的关怀和无尽的给予,默默化育了世代子民。 大地是如此的柔顺宽厚,谦恭无争。自古以来先祖们都有祭天祀地的活动,并满怀虔诚地写下「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是多么深沉的敬重和感恩。然而如今的我们,却成了大地母亲的不孝子孙。在我们为人类日益进步的高科技文明而骄傲的时候,大地母亲向人类的无知,发出了警告,风云突变,灾祸连连。

因为大地母亲生病了,贫瘠了,沙漠化和地表流失正威胁着全世界的土地,越来越多的牧场和耕地,变成了沙漠。一片片森林倒下了,美丽的草原不见了,换来了飞扬肆虐的沙尘。对石油矿藏无止尽的开采,换来的是能源日渐枯竭。对农药化肥的泛滥应用,产生了变质的农产品。人类无度膨胀的私欲,不仅遮盖住了祥和的天空,也让大地母亲伤痕累累。沉重的呼吸凝成飓风,无奈的颤抖纠结成地震,痛苦的泪水汇聚成洪流,这是大地母亲用她那古老而低沉的声音,在向她的不孝子民,发出无奈的警示。 珍惜土地,就是珍惜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都粘有土粒,这是大地母亲的气息,我们都是土地的族系,立足厚土,怎能不感恩戴德?为了后世子孙的美好家园,为了大地母亲永远的健康,我们必须反省端正行径,呵护母亲的身躯和血脉,因为那是我们后世子孙,赖以繁衍生息的家园。 母亲是坤、是地、是厚德,任何损伤大地母亲的行为都该为之思过忏悔,地球母亲对万物的这份大爱,每一位子女怎能不虔诚地奉上自己恭顺的孝心,这是大自然最本真最质朴的孝道。

地震烈度表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 =============== 2010年04月21日:全国降半旗为玉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玉树2064人遇难同胞默哀 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第九组 组员:陈耀铭、黄伟鹏、江信贤 地震与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在地震中得震害特点 (一)砌体结构房屋得震害及分析 1)震害现象 (1)墙角得破坏:房屋得四角墙面上开裂以至于局部倒塌得现象。 (2)楼梯间得破坏:楼梯间两侧承重墙出现严重得斜裂缝。 (3)内外墙连接得破坏:内外墙连接处出现竖向裂缝,严重时纵横墙拉脱。造成纵墙外闪倒塌,房屋丧失整

体性。 (4)突出屋面得屋顶间等附属结构得破坏:地震时,平面突出部位出现局部破坏现象。相邻部位得刚度差异较大时尤为严重。突出屋面得屋顶间、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鞭鞘效应” 得影响,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而且突出部分面积与房屋面积相差越大,震害越严重,如 图所示。 (5)墙体得破坏: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得则出现歪斜以致倒塌现象,图所示。 方向平行得墙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首先出现斜裂缝,如果墙体高宽比接近1,则墙体出现X 形交叉裂缝;如果墙体得高宽比较小,则在墙体中间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6)其她部位常见破坏:由于楼盖缺乏足够得拉结或施工中楼板搁置长度过小,会造成楼板坠落;由于伸缩缝过窄,不能起到防震缝得作用,地震时缝两侧墙体放生碰撞而造成破坏。 2)分析:历次大地震,如1963年前南斯拉夫地震,1972年美国费尔南多斯地震,1976年罗马利亚地

震,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证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就是相当严重得。 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得底层承受着上不砖房倾覆力矩得作用,其外侧柱会出现受拉得状况;底层为内框架时,外侧得砖壁柱则会因砖柱受拉承载力低而开裂,甚至严重破坏;底层为半框架时会出现底层横墙开裂,而后由于内力重分布,加重了层半框架得破坏;底层商店住宅,由于需要大空间,横墙较少,因底层得抗震能力弱形成特别得薄弱楼层,造成破坏特别严重。 (二)钢结构房屋得震害及分析 1) 钢结构得震害主要有节点连接得破坏、构件得破坏以及结构得整体倒塌三种形式。 2)分析:历次地震表明,在同等场地、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条件下,钢结构房屋得 震害要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得震害小得多。以1985年9月墨西哥城大地震(里氏8、1级)得震害为例,其中倒塌与严重破坏得钢结构房屋为12栋,而钢筋混凝土房屋却有127栋。 1、节点连接得破坏 (1)框架梁柱节点区得破坏 由于节点集中力、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节点破 坏时发生最多得一种破坏形式。1994年美国诺斯里奇(Northridge)地震与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均造成了很多梁柱刚性节点得破坏。2008年汶川地震也造成钢结 构网架节点破坏。 诺斯里奇地震时,H形截面得梁柱节点得典型破坏形式。由图中可见,大多数节 点破坏发生在梁端下翼缘处得柱中,这可能就是由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梁共同作用,

地震作用与结构周期之间联系思考

地震作用与结构周期之间联系思考 从地震影响系数与结构周期的关系及底部剪力法来看,结构周期越长,在结构产生的地震作用就越小;但从振型分解法可只取前面数个振型来计算地震作用及振型是按结构周期从大到小排列来看,似乎给人的感觉又是结构周期越长,在结构产生的地震作用就越大.你如何看待? 重申一下反应谱意义,反应谱是具有不同动力特性的结构对一个地震动过程的动力最大反应的结果,反应谱曲线不反映具体的结构特性,只反映地震动特性(地震动过程不同成分频率含量的相对关系),是地震动特性与结构动力反应的“桥梁”. 由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可计算单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作用:F=mSa(T),然而实际地震动无法预知,可谓千奇百怪,为了便于设计规范给出了加速度设计反应谱,该谱为地震系数(地震烈度与地面地震动加速度关系)与动力放大系数(结构最大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正规化的反应谱)的乘积值,在特定的结构阻尼比下,依据场地、震中距将地震动分类,计算动力放大系数取平均后平滑处理即得设计反应谱. 底部剪力法是简化算法,针对地震反应可用第一振型(呈线性倒三角形)表征的结构,即地震影响系数与振型参与系数(其中的水平相对位移可用质点高度代替)假定只有一个,可对应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的第一振型.当两结构的基本周期不一致时,在“总质量一致”的条件下,周期大者地震影响系

数有减小的趋势(不一定减小,取决于基本周期大小),总水平地震剪力有减少的趋势,而各层处的水平地震作用不一定减小,除非结构满足“层高一致、质量分布一致”的条件.综上,底部剪力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两结构在总质量一致的条件下,周期大者总地震作用近似有减小的趋势(不一定减小,取决于基本周期范围),严格来讲未必,实际上规范的0.85与层质量、层高有关系. 相对于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反应精度较高,将多自由度体系解耦为广义单自由度体系,实质上是按结构的振型将地震作用进行分解,求解分解地震作用下单位质量的反应,然后再依据振型规则将反应叠加为结构总反应.每一振型对应于一个振型周期,由于低振型>高振型,前振型周期所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反应谱值)有减小的趋势,但每一振型下的各层的地震作用还与振型参与系数(反映了本振型在单位质量地震作用中所占的分量)、各层对应的振型向量值(取决于结构质量与刚度的分布)并不是所有层均是第一振型下值大)及本层质量有关.结构的总地震反应(注意是所有质点地震反应的代数和)以低阶振型反应为主,高阶振型反应对结构总地震反应的贡献较小,这一点毋庸置疑,振型各层地震作用具有方向性,总地震反应代数相加,低阶振型与0线交点要少于高阶振型,即同一结构下低阶总地震反应要大于高阶,即使反应谱值小,而各层地震作用则不一定,取决于质量与刚度的分布.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周期联系分析

地震作用与结构周期联系分析 从地震影响系数与结构周期的关系及底部剪力法来看,结构周期越长,在结构产生的地震作用就越小;但从振型分解法可只取前面数个振型来计算地震作用及振型是按结构周期从大到小排列来看,似乎给人的感觉又是结构周期越长,在结构产生的地震作用就越大.你如何看待? 重申一下反应谱意义,反应谱是具有不同动力特性的结构对一个地震动过程的动力最大反应的结果,反应谱曲线不反映具体的结构特性,只反映地震动特性(地震动过程不同成分频率含量的相对关系),是地震动特性与结构动力反应的“桥梁”. 由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可计算单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作用:F=mSa(T),然而实际地震动无法预知,可谓千奇百怪,为了便于设计规范给出了加速度设计反应谱,该谱为地震系数(地震烈度与地面地震动加速度关系)与动力放大系数(结构最大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正规化的反应谱)的乘积值,在特定的结构阻尼比下,依据场地、震中距将地震动分类,计算动力放大系数取平均后平滑处理即得设计反应谱. 底部剪力法是简化算法,针对地震反应可用第一振型(呈线性倒三角形)表征的结构,即地震影响系数与振型参与系数(其中的水平相对位移可用质点高度代替)假定只有一个,可对应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的第一振型.当两结构的基本周期不一致时,在“总质量一致”的条件下,周期大者地震影响系

数有减小的趋势(不一定减小,取决于基本周期大小),总水平地震剪力有减少的趋势,而各层处的水平地震作用不一定减小,除非结构满足“层高一致、质量分布一致”的条件.综上,底部剪力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两结构在总质量一致的条件下,周期大者总地震作用近似有减小的趋势(不一定减小,取决于基本周期范围),严格来讲未必,实际上规范的0.85与层质量、层高有关系. 相对于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反应精度较高,将多自由度体系解耦为广义单自由度体系,实质上是按结构的振型将地震作用进行分解,求解分解地震作用下单位质量的反应,然后再依据振型规则将反应叠加为结构总反应.每一振型对应于一个振型周期,由于低振型>高振型,前振型周期所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反应谱值)有减小的趋势,但每一振型下的各层的地震作用还与振型参与系数(反映了本振型在单位质量地震作用中所占的分量)、各层对应的振型向量值(取决于结构质量与刚度的分布)并不是所有层均是第一振型下值大)及本层质量有关.结构的总地震反应(注意是所有质点地震反应的代数和)以低阶振型反应为主,高阶振型反应对结构总地震反应的贡献较小,这一点毋庸置疑,振型各层地震作用具有方向性,总地震反应代数相加,低阶振型与0线交点要少于高阶振型,即同一结构下低阶总地震反应要大于高阶,即使反应谱值小,而各层地震作用则不一定,取决于质量与刚度的分布.

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65198001.html, 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白箐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5期 摘要: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 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大地震动,致使房屋崩塌,人员伤亡,甚至能够摧毁整座城市。在地震过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的次生灾害对人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却可以提前监测到的,要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对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地震监测环境;设施;保护;重要性 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震动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和损失,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难以抚慰的伤痛。地震无法避免,只能预防。地震监测系统是做好防震预防工作的基础,保护地震监测系统,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环境不受破坏和干扰,提供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地震监测信息,是进行地震提前预报、震情监视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距离的地震。 1 地震的监测和预防 地震的预防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检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对地震前兆异常活动的监测和数据收集。目前地震的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专业性监测,一种是群众性监测。专业性监测是指国家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使用各种检测仪器(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等)来检测地震前兆中的微观信息。群众性监测则是人民群众根据观测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是否异常活动等现象,来观察地震前兆中的宏观现象。地震监测预报是进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1.1 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 地震监测系统由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网组成。由一定数量建立在固定地点的地震台和一个专门负责地震业务管理的部门,实行对目标区域地震活动情况的长期监测,是固定台网。而流动台网则是为了满足地震预报研究和地震学的需要,或者在某处区域内发生地震以后,为了监视地震区域以及相邻区域内的地震情况,临时建立的地震台和地震处理中心。 1.2 地震监测使用的方式 地震前兆是指地震发生前的一切异常现象,由于地球底板活动的复杂性,导致了地震前兆也具有变化多端、多种情况综合的特点。经过国家统一的规定和规范,将地震前兆现象分为以

全国地震烈度数值表及烈度图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第附录 A.0.1 条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 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 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 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第附录 A.0.2 条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 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 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在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第一组:石家庄(6个市辖区),保定(3个市辖区),张家口(4个市辖区),沧州(2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青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第附录 A.0.3 条山西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 第一组:太原(6 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

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是城市小区规划和工程地震安全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由于受地下岩体条件影响,难以准确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常规方法得到的地震影响场难以满足城市和重大工程抗震的精度要求.如何分析基岩条件对地震影响系数的影响是地震安全评价的关键工作之一。《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加速度反应谱计算地震作用。取加速度反应绝对最大值计算惯性力作为等效地震荷载F, F=αG,α为地震影响系数,G为质点的重量。规范中用曲线形式给出了α的确定方法,α曲线又称为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1)。α为地震影响系数,是多次地震作用下不同周期T,相同ζ阻尼比的理想简化的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之比,是多次地震反应的包络线,是所谓标准反应谱或平均反应谱。它是两项的乘积即地震系数k(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和结构物加速度的放大倍数β(结构反应加速度反应谱与地震动最大加速度之比)。α:地震影响系数,α(T)=S a(T)=K ×β(T), S a(T)为加速度设计反应谱,K为地震系数K=a/g,β(T)为放大系数谱。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T:结构自振周期 Tg:特征周期,根据场地类别和近震、远震按下列表采用(表3)。α下限不应小于最大值的 20%;截面抗震验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2采用。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按下列原则考虑: 一、一般情况下,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二、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三、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四、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及灾后重建

地震对环境的影响及灾后重建 专业:2009级环境科学学号:200904044030姓名:袁增 摘要:本篇报告主要从中国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对人文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灾后重建这四个大的方面进行说明,其中主要以汶川地震为例。 关键词:地震、环境、影响、重建 一、中国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 1地貌条件 中国陆地地貌的骨架第一级阶梯是青藏大高原,由极高山、高山和大高原组成,第二级巨大的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大盆地组成,东部广阔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在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及其过渡带,深切河谷地带,相对高度巨大,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和能量转化的优越条件。 2地质条件 中国地质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岩性复杂、地震频繁。在地质构造上主要由5大地台、18个不同时期的褶皱系和燕山地槽褶皱带。在这些构造体系内部,褶皱强烈,新构造运动强烈,形成了146条深大断裂。这些断裂不仅强烈破坏其分布带内的岩体完整性,还常常成为地震发震的震源。 3水源条件 地质灾害的形成一般与水源有密切关系,其中以与大气降水密切最为密切,其次为冰雪融水,溃决水,地下水相对较少。 a大气降水 在中国降水最大的特点,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很大,并高度集中。多雨年降水量可为少雨年降水量的数倍,在年内大部分地区6-9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中国山区地形复杂,常形成中心小而强度大的局地暴雨。高度集中的降水和多局地暴雨十分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形成。 b冰雪融水 中国西部地区有许多极高山和高山终年积雪,而且发育了大量的冰川,如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这些固态水在适宜的条件下转化为液态水时,便成为孕育乃至激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水源。 4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有,森林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陡坡耕作、采矿、筑路、大型工程建设任意排弃废石、废渣,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修建水利工程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等。这些人类经济活动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动力条件和物质条件,促进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二、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 由主灾种引起,以其他灾种形式造成的灾害,称为主灾种的次生灾害。地震除能造成巨大的直接灾害外,还能造成多种次生灾害。这些地震的次生灾害也能借助地震之力,造成巨大的灾害。地震次生灾害的种类,主要有海啸、火灾、水灾、瘟疫和地质灾害等。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是强烈地震发生时在高强度的地震力作用下,产生的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6大类型的灾害。实际上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和前面介绍的地质灾害其性质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在形成条件上直接加上了地震力的巨大作用,因而具有地震元素。引发的次生灾害对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不容忽视。据专家推测,震后地质灾害可能要持续30年。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频繁,具有危害广、周期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九组 组员:陈耀铭、黄伟鹏、江信贤 地震与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在地震中的震害特点 (一)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震害现象 (1)墙角的破坏:房屋的四角墙面上开裂以至于局部倒塌的现象。 (2)楼梯间的破坏:楼梯间两侧承重墙出现严重的斜裂缝。

(3)内外墙连接的破坏:内外墙连接处出现竖向裂缝,严重时纵横墙拉脱。造成纵墙外闪倒 房屋丧失整体性。 (4)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结构的破坏:地震时,平面突出部位出现局部破坏现象。相邻的刚度差异较大时尤为严重。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鞘效应”的影响,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而且突出部分面积和房屋面积相差越 震害越严重,如图所示。 (5)墙体的破坏: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的则出现歪斜以致倒塌现象,所示。方向平行的墙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首先出现斜裂缝,如果墙体高宽比接1,则墙体出现X形交叉裂缝;如果墙体的高宽比较小,则在墙体中间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6)其他部位常见破坏:由于楼盖缺乏足够的拉结或施工中楼板搁置长度过小,会造成楼板落;由于伸缩缝过窄,不能起到防震缝的作用,地震时缝两侧墙体放生碰撞而造成破坏 2)分析:历次大地震,如1963年前南斯拉夫地震,1972年美国费尔南多斯地震,1976年罗亚地震,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证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房屋震害是相当严重的。 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底层承受着上不砖房倾覆力矩的作用,其外侧柱现受拉的状况;底层为内框架时,外侧的砖壁柱则会因砖柱受拉承载力低而开裂,甚至严重破坏; 层为半框架时会出现底层横墙开裂,而后由于内力重分布,加重了层半框架的破坏;底层商店住宅由于需要大空间,横墙较少,因底层的抗震能力弱形成特别的薄弱楼层,造成破坏特别严重。 (二)钢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钢结构的震害主要有节点连接的破坏、构件的破坏以及结构的整体倒塌三种形式。 2)分析:历次地震表明,在同等场地、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条件下,钢结房屋的震害要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小得多。以1985年9月墨西哥城大地震(里氏级的震害为例,其中倒塌和严重破坏的钢结构房屋为12栋,而钢筋混凝土房屋却有127栋。 1、节点连接的破坏 (1)框架梁柱节点区的破坏 由于节点集中力、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节点破 坏时发生最多的一种破坏形式。1994年美国诺斯里奇(Northridge)地震和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均造成了很多梁柱刚性节点的破坏。2008年汶川地震也造成 钢结构网架节点破坏。 诺斯里奇地震时,H形截面的梁柱节点的典型破坏形式。由图中可见,大多数 节点破坏发生在梁端下翼缘处的柱中,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梁共同作用,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作者: ————————————————————————————————日期: ?

设计基本加速度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的由头,完全是因为前天晚上的一个疑问:01版抗规中的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0.1g。。。”等。既然规范里有数据,为什么又不参与计算?列出以上数据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些东西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又是怎么样个关系呢?找遍网络与现有书籍,无此解释,只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思。谁知越牵越多,牵出好多东西。先从这个疑问总结吧。 一、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关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意义所在,我翻遍手头的所有资料发现最好还是从89与2001及2010几版抗规的对比中寻找解释,列表如下: 项目GBJ11-89 GB50011-2001及2010 地震影响表征采用设防烈度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表证 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g) 无 6度7度8度9度 0.05 0.1(0.15) 0.2 (0.3) 0.4 设计特征周期按设计近震或远震 和场地类别确定 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表5. 1.4-1 可以看出,89版抗规中并没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这项定义,此定义完全是01版的新生事物。意义到底何在?意义就在于对地震影响的表征。89版采用的是设防烈度对地震影响进行表征。而在01及10版的抗规中,对地震影响的表征,已经舍去了设防烈度,进而采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特征周期”。 此做法优点何在?第一,设防烈度的划分标准偏于现象,改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用具体参数来表征地震影响-----更科学、更“规范”,我想这是那些规编们最看重的一点优势;第二,采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后,可以清楚的表征7度半(0.15g)与8度半(0.3g)的概念,拓宽了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更“延伸”;第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还是根据设防烈度进行分类的,原则上用基本地震加速度去表征与用现象去区分地震影响并不矛盾-----更“统一”。 写到这里,想起了本科毕业时去城乡设计院面试的情景。虽然一晃六年过去了,那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面试我的那老总,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面,他问的我那几个都会的问题由于时间久远都记不得了,只是那个没答的问题让我记忆犹新,“咱这儿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是多少?”坏菜,那会儿的我刚出校门,这名词依稀在考试中见过两次而已,当即败下阵来。要是换成今天?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相应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即为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设计取值 二、关于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的由来: 不管是底部剪力法,还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根本计算方法,始终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变体:F=αG 以上公式的α即为地震影响系数,其实就是加速度除以了一个小g(重力加速度);G为质点的重量。 对于初学者来说,上面的公式虽然简单,但一上来还是不容易看透本本质。其实,如果把F=αG中的α乘以一个g,同时G除以一个g,这不就是经典的牛顿第二定

地震烈度定义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按人的感觉及地震破坏情况划分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地震烈度表。目前世界上地震烈度表的种类很多,以12度表较普遍。此外还有7度表(日本)和10度表等。中国采用12度表。 资料: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级和烈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浅谈地震对砖混结构的破坏和影响

浅谈地震对砖混结构的破坏和影响 摘要 砖混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范的一种建筑形式。总结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的震害经验,房屋结构体系不合理或存在缺陷是多层砌体房屋产生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多层砌体房屋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房屋抗震设计中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结构体系结构设计砖混结构

目录 中文摘要……………………………………………………………………………I 一、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共同承重 (4) 二、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 (4) 三、纵横墙竖向的结构 (5) 四、抗震地区的抗震考虑 (5) 五、防震缝的设置 (6) 六、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6) 七、关于墙体问题 (7) 八、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应加强锚固 (7) 九、总结 (8) 参考文献 (8)

一、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共同承重 多层砖混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纵、横墙体,在地震中主要由于承重纵、横墙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裂缝,严重者会出现倾斜、错动、倒塌等现象,进而使房屋造到破坏;所以合理布置纵、横墙对提高房屋抗震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多层砖混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时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房屋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决定着房屋抗震能力的高低,多层砖混房屋一般采用纵墙或横墙承重,由于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间距大,因而房屋该方向刚度较弱,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均较差,拉震能力低;在高烈度地区,墙体由于平面外的失稳而先行破坏,进而引起整个房屋倒塌。而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混合承重的房屋,由于其限制了纵、横墙的侧向变形,增强了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对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及抗弯、抗剪都非常有利。墙体布置时,应尽量采用纵墙贯通的平面布置,当纵墙不能贯通布置时,可在纵横墙交接处采取加强措施,也可在纵、横墙交接处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适当加强构造配筋;防止纵、横墙交接处被拉开。纵墙承重的砌体结构,由于楼板的侧边一般不嵌入横墙内,横向地震作用有很少部分通过板的侧边直接传至横墙,而大部分通过纵墙经由纵横墙交接面传至横墙。因而,地震时外纵墙因板与墙体的拉结不良而成片向外倒塌,楼板也随之坠落。横墙由于为非承重墙,受剪承载能力降低,其破坏程度也比较重。而横墙开洞较少,又有纵墙作为侧向支承,所以横墙承重的多层砌体结构具有较好的传递地震作用的能力。 二、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同时应尽量减少复杂装立面所造成的附加震害 多层砌体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应规则对称,最好为矩形,这样可避免水平地雳作用下的扭转影响。然而对于避免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仅房屋平面布置规则还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纵横墙的布置均匀对称。砖墙沿平面内对齐、贯通,能减少砖墙、楼板等受力构件的中间环节,使震害部位减少,使震害程度减轻;同时,由于地震作用传力路线简单,中间不间断,构件受力明确,其简化的地震作用分析能较好地符合地震作用的实际。房屋的纵向地震作用分至各纵轴后,

论汶川地震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论汶川地震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化学院11级7班邓莎丽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2008年汶川地震带来的房屋倒塌、环境污染、疾病蔓延等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总结了当下的环境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方法。 关键词:地震环境问题解决方法 正文: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举国震惊,为近40年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地震中遇难者不计其数,一座座高楼轰然倒地、一个个家庭从此阴阳两隔……由地震引发的山体松动、泥石流、滑坡等顺势躺在我们面前。加上余震的不断袭来,我们的生态又遭受沉重一击……环境的复原、灾后重建等工作迫在眉急。 1疾病蔓延以及措施 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禽畜死亡,遗体腐化分解后会产生硫化氢、氨、甲烷等气体物质以及硫醇、尸胺、腐胺、粪臭素、水等液体物质,可能对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调查表明,一般气温在25℃的条件下,夏季时垃圾堆放6天后生蛆,7天后成蛹,苍蝇繁殖一代只需10天左右,因此,蚊蝇的密度会增高,可能会造成虫媒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造成人民饮水困难,各类流行疾病的传播,危害人类健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信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即使赶到参与了当地公共卫生救援与防病、防疫行动,进行了健康宣教、消杀指导、饮用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传染病处置等基础及特色公共卫生工作。 2地震后医院垃圾的危害及处理 地震发生后,医院倾全院之力,救治来自灾区的众多伤员。地震后短短10分钟附近院已收治伤员3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员人数急剧上升,整个门诊大楼广场已躺满了伤病员,加上医院原有的1000多住院病人,医院已严重超负荷运转,而伤员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在此过程中,医院垃圾成对数趋势增长,医院是人员集中的地方,人口多、密度大,加之正值炎热天气,帐篷温度高,伤员抵抗力下降,大量的垃圾存在是极大的次生环境灾害隐患,也是滋生蚊蝇、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所以要即使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打包后放入专用垃圾桶----专人经污染电梯间----专人在确定时间送至焚烧炉处理. 3房屋倒塌、动植物流离,生态失衡 地震后,幸存者无家可归,到处一片狼藉,泥石流、滑坡、山体松动造成动植物大量被毁,灾后重建迫在眉急。去年秋季,重建的2960所中小学校三分之二已竣工,一多半中小学生已经回到新学校上课。今年元旦前,需要重建住房的120多万户农民99.8%已入住新房。截至去年底,四川灾区纳入国家重建整体规划的项目已开工27000多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竣工;完成投资5500多亿元,超过概算投资的六成;城镇住房重建已开工25万套,六成以上已竣工。灾区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部恢复生产,一些企业产值超过了震前水平。重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恢复,更是承载梦想的实验场,是重建者们大显身手的舞台,是满目疮痍的100多个重灾乡镇,转眼间大多变成了美丽的田园小镇,一步跨越10年、20年。 现在,我们的环境所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曾经的青山绿水成了如今的荒山污水,曾经蓝蓝的天空变成了现在的黑云片片,老人家总喜欢说着曾经的轻轻的河流里面大大的鱼儿,青青的山上肥肥的野味……都是过去了,是谁让它变成这样的呢?想来想去还不是我们自己,我们要追求快速发展,所以我们开荒,所以我们开了大大小小的工厂,五颜六色的车在柏油马路上川流不息……但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退耕还林,关闭了大大小小的一些不正规的工厂。如此下去,相信我开门的环境会有所改观,明天又是艳阳高照。 参考文献:《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03期作者:王旭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