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对流行音乐歌词古典美的鉴赏能力案例分析研究

大学生对流行音乐歌词古典美的鉴赏能力案例分析研究

大学生对流行音乐歌词古典美的鉴赏能力案例分析研究[摘要]流行音乐歌词对古典文化、古典文学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使流行音乐歌词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被赋予古典美。大学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之一。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三首融合形式各异具有古典美的流行音乐歌词文本的代表性作品为个案,分析研究大学生对流行音乐歌词古典美的鉴赏能力现状,以期为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流行音乐歌词古典美案例分析

流行音乐歌词对古典文化、古典文学元素的吸收和利用,无疑是流行音乐歌坛大众艺术和高雅文化的融合性的变革。融合形式,从以邓丽君的个人专辑《淡淡幽情》为代表的古典诗词直接入乐;到以陈小奇《涛声依旧》为代表的化用古诗词;再到以方文山的纯粹“中国风”歌词,;再到最近在《中国好歌曲》年度盛典上一举夺冠的霍尊的《卷珠帘》。这些都是具有古典美歌词的流行音乐的代表性作品。

下文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现目前大学生对具有古典美的流行音乐歌词的鉴赏能力现状。实施方法为,首先选取三首具有代表性且形式不同的具有古典美的流行音乐歌词文本;然后在《音乐鉴赏》《经典诗词鉴赏》的课堂上让学生鉴赏;最后,采取个体访谈和集体提问的方式来探究目前大学生的鉴赏水平。探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歌词的名称、内容、情感、意象和意境、修辞、炼字等方面。

案例分析一:《独上西楼》

《独上西楼》是邓丽君个人专辑《淡淡幽情》(里面收录的都是配以现代流行音乐的唐宋词名篇)的一首,取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全词短短数字,用淡淡的口吻,轻轻地道出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最后用在心头的另一番滋味作结。全词短小精悍,却深蕴情感,表现内心的忧愁,虽浓烈但内敛。

对于词作所表现的情感,学生基本上都能以“孤独”“寂寞”“离愁”“忧愁”“离愁别绪”等词语呈现出来。词中凄清孤冷的氛围,学生也都能从独上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些意象上找到线索。但是关于清浅内敛实际却深郁浓厚的细微感情,大约有一半的学生体察不到。至于最后一句的故作豁达以及其背后深深的叹息,大部分学生都体会不到。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独上西楼》这样直接入乐歌唱的词作,仅能体察到粗笔勾勒的明显的情感,对于细微的感情表达和感情层次的变化难以体察。

案例分析二:《涛声依旧》

陈小奇作词的《涛声依旧》化用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词中,一个个意象重新组合,演绎了一段非常经典的曲折缠绵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久淤于心的祈盼、渴望、见到对方后的欣喜,以及对对方心思的猜度和心灵的感应都蕴涵在歌词所表达的意境中了。

学生都能找到它与《枫桥夜泊》的化用和被化用的关系,都能理解出是爱情主题。但对于“枫桥”,很多学生不知道这是姑苏城外的一个古镇名。此外,很多学生对《涛声依旧》歌词表达的细微情感模糊不清以及对场景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涛声依旧》歌词的鉴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与他们学习过《枫桥夜泊》以及歌词的明白晓畅有一定关系。不过,虽然如此,学生还是缺乏对细微情感和意境作用的认识。

案例分析三:《东风破》

《东风破》是一首古意盎然的歌曲,歌词文本本身就洋溢着古色古香的韵味。

①这首歌的歌名是可以有多种理解的:可以理解为词牌名的借用;也可以理解一种词调(即曲谱),这里指词作者借古曲来抒发情感;诗词中还常用“东风吹花落”来喻示青春的逝去,暗示感情不能圆满。②内容写一个抒情男主人公重游故地,回忆起了多年前那段没有结果但最美的恋情,如今事过境迁,他仍然在琴声幽幽中默默等候——虽然他早已将故事的结局看透。③歌词表达了两种情感——“离愁”和“思念”,体现了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情感:一是离愁别恨与身世飘零之苦,二是物是人非、世事变迁之感。④用到了孤灯、月圆、烛火、酒、水东流、琵琶曲、枫叶、篱笆、古道等文学意象,描写凄凉之景,表现孤独寂寞之情。⑤巧妙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并非常注意炼字,使之更具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如“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花开一次成熟,我却错过”“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等句。关于炼字,“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中的“瘦”字和“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一句中的“偷”字用字巧妙。总之,歌词以宋代“婉约词”的手法,借助一系列的美好意象与巧妙的修辞来间接地传情达意。

学生基本都能理解歌词的内容;对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都能找到关键词“离愁”和“思念”,但对于更深层次的游子漂泊之苦和物是人非的沧桑之感则很难体会出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歌词中的意象,指出这些意象组成的凄凉古朴之意境,并能联想到很多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句;但对于歌曲名字的多重含义和歌词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炼字,则很难鉴赏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东风破》的歌词文本的鉴赏还停留在较浅层次上,理解的仅仅是歌词文本清晰表达出来的内容,对于稍深层次的内容以及需要古典文学知识的内容的鉴赏还有所欠缺。

小结:

通过以上对《独上西楼》《涛声依旧》《东风破》三首具有古典美歌词的案例分析,可以大略总结出目前大学生对具有古典美歌词的流行音乐的鉴赏现状:对歌词通俗易懂、故事脉络清晰的流行音乐,学生鉴赏起来得心应手;对歌词文言意味浓郁、修辞手法较多和故事场景古今交替、今昔交错的流行音乐,欣赏起来则需跨越重重障碍;对歌词表达情感的鉴赏,学生仅能体察粗笔勾勒的情感或歌词文本明白呈现出来的情感,对于细微的感情表达和感情层次变化则体会不到;对于需要古典文学知识的歌名或意境以及炼字等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对具有古典美歌词的流行音乐的鉴赏还停留在一种浅显和粗犷的水平上,还不能达到对歌词深层次挖掘和精雕细琢式的鉴赏,有待于古典文学知识的补充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蔡音颖. 略论流行音乐歌词创作中的古典文学元素[J].艺术评论,2007(7).

陈希琳.大众文化视角下华语流行歌曲歌词的意义生成[D].兰州大学,2011.

段丽.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艺术质感[J]. 大理学院学报,2011(9).

何芸.创新教案:《东风破》歌词赏析[J].中学语文,2013(12).

梁艳.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语言风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刘芳智.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1.

罗涵.从文学与语言的角度分析周杰伦成功的原因[J].传承,2010(5).

千仲明.方文山歌词中走来的爱情[J].新闻爱好者,2008(8).

谢彤.简论文化转型时期中国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张宇红.“中国风”流行音乐的受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