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相联存储器的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相联存储器的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相联存储器的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相联存储器的设计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相联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物联网技术方向

班级:物联1305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6年1月15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

1.1设计原理 (1)

1.2设计思路 (2)

1.3设计环境 (3)

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5)

2.1总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5)

2.1.1创建顶层图形设计文件 (5)

2.1.2器件的选择与引脚锁定 (5)

2.2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8)

2.2.1检索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8)

2.2.2屏蔽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9)

2.2.3存储体的设计与实现 (9)

2.2.4比较器的设计与实现 (10)

2.2.5与门芯片的设计与实现 (11)

第3章程序调试与结果测试 (13)

3.1程序调试 (13)

3.2程序测试及结果分析 (13)

参考文献附录(源代码) (16)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设计原理

相联存储器不按地址寻址而按照内容寻址,相联存储器由检索寄存器CR、屏蔽寄存器MR、存储体和结果寄存器SRR构成。设存储器有8个字,8位,则CR与MR为1字8位,将要检索的内容输入到检索寄存器CR中,用屏蔽寄存器MR屏蔽掉存储体中不参与比较的位数,其余比较位不变,将这个结果与检索寄存器比较,将结果送入结果寄存器保存,根据结果寄存器的数据可以得到符合检索寄存器的数据所在的存储区域,原理如图1。

图 1 相联存储器原理图

1.2 设计思路

检索寄存器(CR ):存放要检索的数据,位数与存储器字长一致。 屏蔽寄存器(MR ):与CR 配合使用,检索位置为1,其余不参与比较的位设为0,位数与存储体字长一致,与存储体里的数据相与,得到的结果送入结果寄存器保存。

存储体:由3-8译码器选择地址输入数据,是8乘8的结构。 结果寄存器:存放检索寄存器和屏蔽寄存器相与的结果。

若存储体存的八个存储单元分别存着数据为: 00100110、11011001 11110101、11000011、10010101、01100010、11000011、00101001,CR 中存储的数据为00010100,MR 存的数据是00011100,经过比较可以发现第三个和第五个存储单元符合CR ,所以输出00101000,见图2。

X

X X 1 0 1 X X CR

SRR

图2 相联存储器工作原理图

0 0 1 0 1 0 0 0

1.3设计环境

硬件环境: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仪、XCV200实验板、XP 系统计算机。COP200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由实验平台、开关电源、软件三大部分组成,试验台上有寄存器组R0-R3、运算单元、累加器A、暂存器B、直通/左移/右移单元、地址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堆栈、中断源、输入/输出单元、存储单元、微地址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微程序寄存器、组合逻辑控制器、扩展座、总线插孔区、微动开关/指示灯、逻辑笔、脉冲源、20个按键、字符式LCD、RS232口,如图3。

图3 COP2000计算机组成原理集成调试软件

EDA环境:Xilinx foundation f3.1设计软件、COP2000仿真软件。Xilinx foundation f3.1是Xinlinx公司的可编程器件开发工具,该平台功能强大,主要用于百万逻辑门的设计。该系统由设计入口工具、设计实现工具、设计验证工具三大部分组成。设计入口工具包括原理图编辑器、有限状态机编辑器、硬件描述语言(HDL)编辑器、LogiBLOX模块生成器、Xilinx内核生成器等软件。其功能是:接收各种图形或文字的设计输入,并最终生成网络表文件。设计实现工具包括流程引擎、限制编辑器、基片规划器、FPGA编辑器、FPGA写入器等软件。

实际实现工具用于将网络表转化成配置比特流,并下载到器件。设计验证工具包括功能和时序仿真器、静态时序分析器等,可用来对设计中的逻辑关系及输出结果进行验证,并详尽分析各个时序限制的满足情况,如图4.

图4 Xilinx foundation f3.1设计平台

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2.1 总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本设计方案以原理图输入凡事设计出顶层方案图,以此实现相联存储器相关的逻辑功能,在XCV2000可编程逻辑芯片上实现电路。在Xilinx foundation f3.1开发环境上设计好电路图,把输入/输出信号分别定位到XCV2000芯片指定的引脚上,完成芯片的引脚锁定。

2.1.1 创建顶层图形设计文件

根据相联存储器的相关功能,顶层设计文件由以下器件组成:11个D触发器(FD8CE),1个3-8译码器(D3-8E),8个比较器(COMP8),30个输入端口和8个输出端口封装而成的一个完整的设计实体。该方案在Xilinx foundation f3.1软件环境下进行软件的设计,实现顶层图形文件。

2.1.2 器件的选择与引脚锁定

器件的选择:由于提供的硬件设计环境是基于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和XCV200实验板,因此采用目标芯片为Xilinx XCV200可编程逻辑芯片。3-8译码器芯片如图5所示,功能表见表1。

图5 3-8译码器芯片

表1 3-8译码器功能表

FD8CE触发器如图6所示,功能表见表2。

图6 FD8CE触发器芯片

表2 FD8CE触发器功能表

比较器芯片COMP8如图7功能表见表3。

图7 比较器芯片COMP8

表3 比较器COPM8功能表

引脚锁定:根据引脚分配表,把顶层图形文件中的输入/输出信号依次安排到Xilinx XCV200芯片指定的因脚伤,实现芯片的引脚锁定,各信号及Xilinx XCV200芯片引脚对应关系如表4。

表4 芯片引脚对应图

2.2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本相联存储器是由检索寄存器、屏蔽寄存器、存储体、结果寄存器组成,各部分元件均分别单独实现功能并仿真成功之后再将各部分模块进行连接,经整体整合仿真成功后,完成了所需的电路实体。

2.2.1 检索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功能描述:检索寄存器的字长为8位,用于存放要检索的数据,本方案采用一个8位的D触发器实现,如图8。

图8 检索寄存器电路图

2.2.2 屏蔽寄存器的设计与实现

屏蔽寄存器字长与存储器字长一致8位,它的作用是将不参与比较的位屏蔽,屏蔽寄存器本身与比较位对应的位为1,其他位为0,当其与存储单元相与时比较位保留,其他无关位置0。电路见图9。

图9 屏蔽寄存器电路图

2.2.3 存储体的设计与实现

存储体通过3-8译码器D3-8E对8个D触发器实现编址功能,将输入的二进制数依次存储到寄存器中。与屏蔽寄存器配合使用来对数据进行检索。电路图见

图10。

图10 存储体电路图

2.2.4 比较器的设计与实现

比较器模块只要是将存储体单元和屏蔽寄存器相与的结果和检索寄存器比较,所比较结果相同则通过COMP8芯片输出高电平,如果不同则输出低电平,将数据输入到结果寄存器存放,电路图见图11。

图11 比较寄存器电路图

2.2.5与门芯片的设计与实现

本课设采用存储单元与屏蔽寄存器相与的结果和检索寄存器比较的方式进行

检索,而数据通过总线传输不能直接用与门直接相与,所以要涉及到总线相与逻

辑芯片的封装,每一个双总线相与芯片里面封装了八个与门,电路图见图12图13。

图12 总线相与芯片封装图

图13 总线相与内部电路图

第3章程序调试与结果测试

3.1 程序调试

最初设计时理想的检索寄存器CR和屏蔽寄存器配合使用是输入要检索的数据到CR中,然后MR自动生成0和1,1对应于检测位,0对应于不参与检测位,将VCC接入MR寄存器的,数据线,用CLR控制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但是仿真的时候总是显示总线冲突,所以放弃了这个想法,所以最终是手动输入屏蔽码。

3.2 程序测试及结果分析

要检索的内容为10XXXXXX,输入检索码10000000(80H),屏蔽码11000000(C0H),用I0,I1,I2作为地址线,向存储体输入数据分别为

10101011(ABH),10101100(ACH),00010010(12H),00110100(34H),01010110(56H),00 100011(23H),00010010(13H),00000010(02H)则第一和第二个存储单元符合检索条件所以对应的数据输出为1其余输出0,I3表示存储体输入的时钟信号I8表示结果寄存器的时钟信号,由此可知图14的仿真结果正确。

图14 仿真波形图

利用COP2000仿真软件的变成下载功能,将得到sunsi.bit文件下载到

XCV200实验板的XCV200可编程逻辑芯片中。利用XCV200实验板进行硬件功能测试。相联存储器的输入数据通过XCV200实验板的输入开关实现,输出数据听过XCV200实验板的LED指示灯实现,利用表5的输入参数作为输入数据,诸葛测试输出结果,即用XCV200实验板的开关K20、K21、K22控制输入数据,开关K00~K07控制输入寄存器的内容输入,同时观察A0~A7的输出得到测试结果。

表5 硬件测试结果

检索寄存器存的数是0F,存储体中的数分别是08,09,10,11,0F,13,10,11。对表5的数据与图15的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硬件测试结果是00010000,对应于十六进制数是10,由此可以看出测试结果是争取的,说明电路设计正确合理。图15为仿真下载的结果。

图15 仿真下载结果

参考文献

[1]周大海.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2]范延滨.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接口与EDA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3]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8

[5]郑纬民.计算机系统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胡越明.计算机组成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7]曹昕燕.EDA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附录(源代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

一、一般信号分析的虚拟仪器设计 1、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设计(正弦波、余弦波、三角波等) 要求:1) 模拟产生一个周期信号(可选择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中的一个)并进行图形显示; 2)信号的幅值、相位和频率可调。 3) 对产生的周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图形显示。 功能描述:可观察产生波形等经过FFT后的幅值谱。并分析调试结果。 二、工程测试实验教学虚拟仪器 1、温度传感器实验仪器设计 虚拟实验仪器要求: 1)可测试热敏电阻的电压情况; 2)可测试被测物体的温度情况并图形显示;

目录 第一章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设计 (1) 一、前面板设计 (1) 二、流程图设计 (2) 三、运行检验 (4) 第二章温度传感器实验仪器设计 (6) 一、设计原理 (6) 二、前面板设计 (7) 三、流程图设计 (7) 四、运行检验 (10) 第三章总结与心得 (11) 第四章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设计 一、前面板设计 1、五个输入型数字控件 五个输入型数字控件供使用者键入生成采样频率、初始相位、信号幅值、采样点数、信号频率。 操作:控制>>数值>>数值输入控件五次,得到五个输入型数字控件,分别标记为“信号频率”、“采样频率”、“采样点数”、“信号幅值”和“初始相位”。 2、两个输出显示型图形控件 输出显示型图形控件用来显示所产生的各类波形以及各类波形的FFT图。 操作:控制>>图形>>波形图表输出控件,调入图形控件。其横轴为时间轴。应考虑到生成的信号频率跨度大,在0.1Hz一10kHz范围内,其周期跨度也大,在10s~0.1ms范围内;纵轴为电压轴,生成信号幅值的范围应充满整个显示画面,故选用“波4形图表”显示器。 3、两个开关控件 操作:控制>>布尔>>确定按钮,调入开关按钮控件,标记为“复位”。 操作:控制>>布尔>>确定按钮,调入开关按钮控件,标记为“停止”。 4、一个下拉列表 操作:控制>>下拉列表与枚举>>文本下拉列表,调入文本下拉列表控件,对其进行编辑项设置,分别为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锯齿波。(设置如图1所示) 图1文件下拉列表设置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题目(含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一章单元测验 1、计算机硬件能直接执行的是 A、高级语言 B、机器语言 C、汇编语言 D、任何语言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软件与硬件具有逻辑功能的等价性 B、固件功能类似软件,形态类似硬件 C、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中,微程序属于硬件级 D、寄存器的数据位对微程序级用户透明 3、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B、主机、外部设备 C、主机和应用软件 D、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4、计算机的字长与下列哪项指标密切相关 A、运算精确度 B、运算速度 C、内存容量 D、存取速度 5、CPU地址线数量与下列哪项指标密切相关 A、运算精确度 B、运算速度 C、内存容量 D、存储数据位 6、下列属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核心思想是 A、存储器按地址访问 B、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采用补码 D、采用总线

7、下列关于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层次面向不同用户,看到计算机的属性不同 B、低层代码执行效率比高层代码执行效率高 C、低层用户对硬件的透明性比高层用户要低 D、指令集架构层是软、硬件间的接口 8、下列关于硬件与软件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 B、硬件的发展推动了软件的发展 C、软件的发展也推动硬件的发展 D、软件能完成的功能及性能与硬件有关 9、下列关于计算机字长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字长一般与运算器的数据位相同 B、字长一般与通用寄存器的位数相同 C、字长一般与存储器数据位相同 D、字长一般与存储器的地址位相同 10、下列可用于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指标是 A、MIPS B、CPI C、IPC D、字长 11、下列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程序MIPS值越高,计算机的性能越高 B、程序的CPI值越低,计算机的性能越高 C、主频高的机器性能不一定高 D、同一程序在不同机器上运行时得到的MIPS值不一定相同 12、访问256KB的存储空间,需要的地址线数最少为( )根?(只需要填阿拉伯数字) 13、程序必须存放在哪里才能被CPU访问并执行 14、某计算机指令集中共有A、B、C、D四类指令,它们占指令系统的比例分别为40% 、20%、20%、20%, 各类指令的CPI分别为2、3、4、5;该机器的主频为600MHZ,则该机的CPI 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5、某计算机指令集中共有A、B、C、D四类指令,它们占指令系统的比例分别为40% 、20%、20%、20%, 各类指令的CPI分别为2、3、4、5;该机器的主频为600MHZ,则该机的MIPS为(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如下:

相联存储器的设计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相联存储器的设计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学号: 姓名:木代佳人,日月同辉 指导教师:杨华 完成日期:2010年1月15日

目录 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2) 1.1设计原理 (2) 1.2设计思路 (3) 1.3设计环境 (4) 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5) 2.1顶层方案图的设计与实现 (5) 2.1.1创建顶层图形设计文件 (5) 2.1.2器件的选择与引脚锁定 (5) 2.1.3编译、综合、适配 (6) 2.2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6) 2.2.1 输入寄存器的实现 (7) 2.2.2存储体的设计与实现 (8) 2.2.3 比较寄存器的实现 (10) 2.2.4查找结果寄存器的实现 (12) 2.3仿真调试 (14) 第3章编程下载与硬件测试 (15) 3.1编程下载 (15) 3.2硬件测试及结果分析 (15) 参考文献 (17) 附录(电路原理图) (18)

第1章 总体设计方案 1.1 设计原理 相联存储器(Content Addressed Memory),它是一种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可以根据数据记录地一部分内容查找其它部分的内容。在相联存储器中,每个存储的数据记录都是固定长度的字。存储字中的每个个位或者字段都可以作为检索的依据(关键字)。 相联存储器的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它主要实现将输入寄存器的信息与存储体的信息作比较,相匹配的置为“1”,不匹配的置为“0”, 将结果送入查找结果寄存器(SRR)中,并输出结果。 1.2 设计思路 根据相联存储器的原理特点,即按照内容寻址,因此可以将相联存储器分为输入寄存器 图1.1 相联存储器原理框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习题库 (16)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卷十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软件组成的多级层次结构。它通常由 A.______、 B.______、 C.______、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组成。每一级上都能进行 D.______。 2.为了运算器的高速性,采用了A.______进位、B.______乘除法、C.______等并行 技术措施。 3.奔腾CPU中,L2级cache的内容是A.______的子集,而B.______的内容又是 C.______的子集。 4.RISC指令系统的最大特点是 A.______、B.______固定、C.______种类少、只有 D.______指令访问存储器。 5.当代流行的标准总线追求与A.______、B.______、C.______无关的开发标准。 6.SCSI是处于A.______和B.______之间的并行I/O接口,可允许连接C.______台不 同类型的高速外围设备。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邮局把信件进行自动分拣,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是______。 A. 机器翻译 B. 自然语言理解 C. 机器证明 D. 模式识别 2.下列数中最大数为______。 A. (101001)2 B. (52)8 C. (13)16 D. (101001)BCD 3.某机字长16位,定点表示,尾数15位,数符1位,则定点法原码整数表示的最大 正数为______ A. (215-1)10 B. -(215-1)10 C. (1-2-15)10 D. -(1-2-15)10 4.算术/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可完成______。 A.16种算术运算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B.16种算术运算和8种逻辑运算功能 C.8种算术运算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D.8种算术运算和8种逻辑运算功能 5.某计算机字长16位,其存储容量为2MB,若按半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______。 A. 8M B. 4M C. 2M D. 1M 6.磁盘存储器的等待时间通常是指______。 A. 磁盘旋转半周所需的时间 B. 磁盘转2/3周所需时间 C. 磁盘转1/3周所需时间 D. 磁盘转一周所需时间 7.下列有关存储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多体交叉存储器主要解决扩充容量问题 B.访问存储器的请求是由CPU发出的 C.cache与主存统一编址,即主存空间的某一部分属于cache D.cache的功能全由硬件实现 8.常用的虚拟存储器系统由______两级存储器组成,其中辅存是大量的磁表面存储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跑马灯

河北北方学院 虚拟仪器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基于labview的计算器设计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3班 学号: 3 学生姓名:马洪印 成绩: 签名: 2016年12月22日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美化,在许多场合可以看到彩色霓虹灯。

彩灯由于其丰富的灯光色彩,低廉的造价以及控制简単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彩灯来装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系统开发与实践等原理与技术而设计的跑马灯。虚拟仪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虚拟”的含义主要是强调软件在仪器中的作用,体现了虚拟仪器与主要通过硬件实现各种功能的传统仪器的不同。由于虚拟仪器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和适用领域的广泛性,目前对于虚拟仪器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nents Corpotion ,NI)认为,虚拟仪器是由计算机硬件资源、模块化仪器硬件和用于数据分析、过程通信及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组成的测控系统,是一种计算机操纵的模块化仪器系统。 过去40年的时间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通过虚拟仪器技术为测试测量和自动化领域带来了一场革新:虚拟仪器技术把现成即用的商业技术与创新的软、硬件平台相集成,从而为嵌入式设计、工业控制以及测试和测量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使用虚拟仪器技术,工程师可以利用图形化开发软件方便、高效的创建完全自定义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灵活多变的需求趋势。 本次设计的跑马灯是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而完成的,跑马灯是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装饰,本文主要通过labv i ew来设计了一个相对简单的对跑马灯的控制,实現了其有规律的亮灭,带来一定的观赏效果。 本文主要是实现了跑马灯的单个流水闪烁、双路同步流水闪烁、四路同步流水闪烁、全体同步闪烁,以此循环。本程序并控制闪烁的间隔时间,使其运行更具可观性。 二、前面板设计: 前面板是LabVIEW的图形用户界面,在LabVIEW环境中可以对这些对象的外观和属性进行设计,LabVIEW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界面对象,可以方便地设计出生动、直观、操作方便的用户界面。本系统中前面板显示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对象,即,控件和显示器。本程序中控件主要是滑动杆,显示器主要是文本显示。 在前面板设计过程中主要设计了12个显示灯, 并让其方形围成一圈,显示程序通行结果。前面板还包括一个文本显示控件和水平指针滑动杆,文本显示控件用于显示滑动杆的刻度值即跑马灯的延时,通过改变滑动杆刻度调节跑马灯每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1.比较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特点 解:模拟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连续量来表示,运算过程是连续的; 数字计算机的特点:数值由数字量(离散量)来表示,运算按位进行。 两者主要区别见P1 表1.1。 2.数字计算机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解:分类:数字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通用计算机又分为巨型机、大型机、 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单片机六类。 分类依据:专用和通用是根据计算机的效率、速度、价格、运行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来划分的。 通用机的分类依据主要是体积、简易性、功率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 指令系统规模和机器价格等因素。

3.数字计算机有那些主要应用? (略) 4.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什么?它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解: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存储程序:将解题的程序(指令序列)存放到存储器中; 程序控制:控制器顺序执行存储的程序,按指令功能控制全机协调地完成运算任务。 主要组成部分有: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5.什么是存储容量?什么是单元地址?什么是数据字?什么是指令字? 解:存储容量: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的数量,通常用单位KB、MB、GB来度量,存储容 量越大,表示计算机所能存储的信息量越多,反映了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大小。 单元地址:单元地址简称地址,在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

元都有唯一的地址编号,称为单元地 址。 数据字:若某计算机字是运算操作的对象即代表要处理的数据,则称数据字。 指令字:若某计算机字代表一条指令或指令的一部分,则称指令字。 6.什么是指令?什么是程序? 解:指令:计算机所执行的每一个基本的操作。 程序:解算某一问题的一串指令序列称为该问题的计算程序,简称程序。 7.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解:一般来讲,在取指周期中从存储器读出的信息即指令信息;而在执行周期中从存储器中读出的 信息即为数据信息。 8.什么是内存?什么是外存?什么是CPU?什么是适配器?简述其功能。

习题--存储系统

第3章存储系统 一.判断题 1.计算机的主存是由RAM和ROM两种半导体存储器组成的。 2.CPU可以直接访问主存,而不能直接访问辅存。 3.外(辅)存比主存的存储容量大、存取速度快。 4.动态RAM和静态RAM都是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5.Cache的功能全部由硬件实现。 6.引入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辅存的存取速度。 7.多体交叉存储器主要是为了解决扩充容量的问题。 8.Cache和虚拟存储器的存储管理策略都利用了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9.多级存储体系由Cache、主存和辅存构成。 10.在虚拟存储器中,当程序正在执行时,由编译器完成地址映射。 二.选择题 1.主(内)存用来存放。 A.程序 B.数据 C.微程序 D.程序和数据 2.下列存储器中,速度最慢的是。 A.半导体存储器 B.光盘存储器 C.磁带存储器 D.硬盘存储器 3.某一SRAM芯片,容量为16K×1位,则其地址线有。 A.14根 B.16K根 C.16根 D.32根 4.下列部件(设备)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光盘存储器 B.CPU的寄存器 C.软盘存储器 D.硬盘存储器 5.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 A.扩大主存的容量 B.增加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 C.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 D.代替CPU中的寄存器工作 6.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 A.便于读写数据 B.减小机箱的体积 C.便于系统升级 D.解决存储容量、价格与存取速度间的矛盾 7.相联存储器是按进行寻址的存储器。 A.地址指定方式 B.堆栈存取方式 C.内容指定方式 D.地址指定与堆栈存取方式结合 8.某SRAM芯片,其容量为1K×8位,加上电源端和接地端后,该芯片的引出线的最少数目应为。 A.23 B.25 C.50 D.20 9.常用的虚拟存储器由两级存储器组成,其中辅存是大容量的磁表面存储器。 A.主存—辅存 B.快存—主存 C.快存—辅存 D.通用寄存器—主存 10.在Cache的地址映射中,若主存中的任意一块均可映射到Cache内的任意一快的位置上,则这种方法称为。 A.全相联映射 B.直接映射 C.组相联映射 D.混合映射 三.填空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习题与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从器件角度看,计算机经历了五代变化。但从系统结构看,至今绝大多数计算机仍属于()计算机。 A.并行 B.冯·诺依曼 C.智能 D.串行 2.冯·诺依曼机工作的基本方式的特点是()。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贮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3.在下面描述的汇编语言基本概念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A.对程序员的训练要求来说,需要硬件知识 B.汇编语言对机器的依赖性高 C.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的难度比高级语言小 D.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执行速度比高级语言慢 4.(2009年考研题)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CPU区分它们的依据是()。 A.指令操作码的译码结果 B.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C.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 D.指令和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 5.(2011年考研题)下列选项中,描述浮点数操作速度指标的是()。 A.MIPS B.CPI C.IPC D.MFLOPS 6.(2012年考研题)基准程序A在某计算机上的运行时间为100秒,其中90秒为CPU时间,其它时间忽略不计。若CPU速度提高50%,I/O速度不变,则基准程序A所耗费的时间是()秒。 A.55 B.60 C.65 D.70 7.(2013年考研题)某计算机主频为1.2 GHz,其指令分为4类,它们在基准程序中所占比例及CPI如下表所示。 该机的MIPS数是()。 A.100 B.200 C.400 D.600

8.(2014年考研题)程序P在机器M上的执行时间是20s,编译优化后,P 执行的指令数减少到原来的70%,而CPI增加到原来的1.2倍,则P在M上的执行时间是()。 A.8.4秒 B.11.7秒 C.14秒 D.16.8秒 9.(2015年考研题)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执行的是()。 Ⅰ.机器语言程序Ⅱ.汇编语言程序Ⅲ.硬件描述语言程序 A.仅Ⅰ B.仅ⅠⅡ C.仅ⅠⅢ D.ⅠⅡⅢ 二、名词解释 1.吞吐量2.响应时间3.利用率 4.处理机字长5.总线宽度6.存储器容量 7.存储器带宽8.主频/时钟周期9.CPU执行时间 10.CPI 11.MIPS 12.FLOPS 三、简答题 1.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2.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按此思想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应由哪些部件组成? 3.计算机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分别用软件还是硬件实现?

存储器 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 )。 A. 增加内存容量 B. 提高内存的可靠性 C. 解决CPU与内存之间速度问题 D.增加内存容量,同时加快存取速度 2、常用的虚拟存储系统由()两级存储器组成,其中辅存是大容量的磁表面存储器。 A 主存-辅存 B 快存-主存 C 快存-辅存 D 通用寄存器-主存 3、双端口存储器所以能高速进行读/ 写,是因为采用()。A.高速芯片B.两套相互独立的读写电路 C.流水技术D.新型器件 4、在下列几种存储器中,CPU可直接访问的是()。 A. 主存储器 B. 磁盘 C. 磁带 D. 光盘 5、SRAM芯片,存储容量为64K×16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为()。 A.64,16 B.16,16 C.64,8 D.16,64。 6、采用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主存储器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自动管理和调度B.提高主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C.提高外存储器的存取速度 D.扩大外存储器的存储空间

7、双端口存储器在()情况下会发生读/写冲突。 A. 左端口与右端口的地址码不同 B. 左、右端口的地址码相同 C. 左、右端口的数据码相同 D. 左、右端口的数据码不同 8、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系统是指()。 A RAM存储器 B ROM存储器 C 主存储器D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9、某计算机字长32位,其存储容量为4MB,若按半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A 0~4MB-1 B 0~2MB-1 C 0~2M-1 D 0~1M-1 10、某一SRAM芯片,采用地址线与数据线分离的方式,其容量为512×8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出线的最小数目应是()。 A 23 B 25 C 50 D 19 11、以下四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器中,以传输同样多的字为比较条件,则读出数据传输率最高的是()。 A DRAM B SRAM C FLASH ROM D EPROM 12、计算机的存储器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目的是()。A.便于读写数据B.减小机箱的体积

计算机组成原理(附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填空题 1.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前者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而后者则是计算机系统解题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 2. 存储程序是指解题之前预先把程序存入存储器;程序控制是指控制器依据所存储的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协调地完成解题的任务,这两者合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它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重要工作方式。 3.通常将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而将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的主机。 4.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I/O接口和I/O设备等五大部分。 二.选择题 1. 指令周期是指( C )。 A.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 B.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C.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执行该指令的时间 三.问答题 1.存储程序控制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重要的工作方式,请解释何谓存储程序、程序控制? 答:存储程序是指将解题程序(连同原始数据)预先存入存储器; 程序控制是指控制器依据存储的程序,控制全机自动、协调的完成解题任务。 2.计算机系统按功能通常可划分为哪五个层次?画出其结构示意图加以说明。 答:.五级组成的计算机系统如图1.7 (课本P18) 1)微程序设计级:微指令直接由硬件执行。 2)一般机器级(机器语言级):由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属硬件级。 3)操作系统级:由操作系统程序实现。 4)汇编语言级:由汇编程序支持执行。 5)高级语言级:由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支持执行。 这五级的共同特点是各级均可编程。 四.计算题 1.设某计算机指令系统有4种基本类型的指令A、B、C和D,它们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概率)分别为0.3、0.2、0.15和0.35,指令周期分别为5ns、5.5ns、8ns和10ns,求该计算机的平均运算速度是多少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 解:指令平均运算时间: T=5×0.3+5.5×0.2+8×0.15+10×0.35=7.3 (ns) 平均运算速度: V=1/T=1/(7.3×10-3)=137(MIPS) 第2章运算方法与运算器 一.填空题 1.若某计算机的字长是8位,已知二进制整数x=10100,y=–10100,则在补码的表示中,[x]补=00010100 ,[y]补=11101100 。 2. 若浮点数格式中阶码的基数已确定,而且尾数采用规格化表示法,则浮点数表示的数,其范围取决于浮点数阶码的位数,而精度则取决于尾数的位数。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DOC)

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 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及班级: 0903030318 2012年12月29日 课程设计名称: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 院: 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毛征宇郭迎福 王靖 刘峥嵘 测控三班 口 号

摘要 LabVIEW是美国National Instruments(简称Nl)公司推出的图形化软件开发环境。基于LabVIEW的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可以产生一个周期信号并进行图形显示,信号的幅值、相位和频率可调,并对产生的周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图形显示。基于LabVIEW 的相关分析虚拟实验仪器,可以测试两个三角波信号的互相关函数以及测试4种典型信 号的自相关函数。 关键词LabVIEW频谱分析互相关自相关

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 1 1.2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设计-?… 相关分析虚拟实验仪器设计-- 第二章 2.1 2.2第三章 3. 1 3.2第四章第五章 5. 1 5.2第六章 6.1 6.2第七章第八章 8. 1 8.2第九章第十章 目录 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的方案设计 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的原理-- 总 体方案设计的确定 ............ 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程序实现 前面板的设计和规划?- 程序框图设计 ......... 虚拟信号频谱分析仪的调试运行 相关分析虚拟实验仪器的方案设计 相关分析虚拟实验仪器的原理? 总体方案设计的确定 ......... 互相关分析虚拟仪的程序实现 前面板的设计和规划? 程序框图设计 ....... 互相关分析的调试运行 自相关分析虚拟实验仪器的程序实现 前面板的设计和规划? 程序框图设计 ....... 自相关分析的调试运行 总结与体会 ? (3) ? (8) 10 11 12 14 15 16 19 参考文献20

计算机组成原理题(附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题解指南 第一部分:简答题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说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可分为:微程序机器级,一般机器级(或称机器语言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 第四章主存储器 1.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含义是什么?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 存储时间、存储周期和存储器带宽。 在一个存储器中可以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通常称为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存取时间又称存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存储周期是指连续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如连续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存储器带宽是指存储器在单位时间中的数据传输速率。 2.DRAM存储器为什么要刷新?DRAM存储器采用何种方式刷新?有哪几种常用的刷新方式? DRAM存储元是通过栅极电容存储电荷来暂存信息。由于存储的信息电荷终究是有泄漏的,电荷数又不能像SRAM存储元那样由电源经负载管来补充,时间一长,信息就会丢失。为此必须设法由外界按一定规律给栅极充电,按需要补给栅极电容的信息电荷,此过程叫“刷新”。 DRAM采用读出方式进行刷新。因为读出过程中恢复了存储单元的MOS栅极电容电荷,并保持原单元的内容,所以读出过程就是再生过程。 常用的刷新方式由三种:集中式、分散式、异步式。 3.什么是闪速存储器?它有哪些特点? 闪速存储器是高密度、非易失性的读/写半导体存储器。从原理上看,它属于ROM型存储器,但是它又可随机改写信息;从功能上看,它又相当于RAM,所以传统ROM与RAM的定义和划分已失去意义。因而它是一种全新的存储器技术。 闪速存储器的特点:(1)固有的非易失性,(2)廉价的高密度,(3)可直接执行,(4)固态性能。4.请说明SRAM的组成结构,与SRAM相比,DRAM在电路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SRAM存储器由存储体、读写电路、地址译码电路、控制电路组成,DRAM还需要有动态刷新电路。 第五章指令系统 1.在寄存器—寄存器型,寄存器—存储器型和存储器—存储器型三类指令中,哪类指令的执行时间最长?哪类指令的执行时间最短?为什么? 寄存器-寄存器型执行速度最快,存储器-存储器型执行速度最慢。因为前者操作数在寄存器中,后者操作数在存储器中,而访问一次存储器所需的时间一般比访问一次寄存器所需时间长。 2.一个较完整的指令系统应包括哪几类指令? 包括: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程序控制指令、输入输出指令、堆栈指令、字符串指令、特权指令等。 3.什么叫指令?什么叫指令系统? 指令就是要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 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第六章中央处理部件CPU 1.指令和数据均存放在内存中,计算机如何从时间和空间上区分它们是指令还是数据。 时间上讲,取指令事件发生在“取指周期”,取数据事件发生在“执行周期”。从空间上讲,从内存读出的指令流流向控制器(指令寄存器)。从内存读出的数据流流向运算器(通用寄存器)。 2.简述CPU的主要功能。 CPU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1)指令控制程序的顺序控制,称为指令控制。 (2)操作控制 CPU管理并产生由内存取出的每条指令的操作信号,把各种操作信号送往相应部件,从而 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进行动作。 (3)时间控制对各种操作实施时间上的控制,称为时间控制。 (4)数据加工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处理,完成数据的加工处理。 3.举出CPU中6个主要寄存器的名称及功能。 CPU有以下寄存器: (1)指令寄存器(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 (2)程序计数器(PC):用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3)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虚拟仪器课程设计基于labview的打地鼠小游戏

虚拟仪器 成绩评定表 设计课题:基于labview的打地鼠小游戏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403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任务书

摘要: 主要介绍了通过LabView研发打地鼠小游戏的过程。 关键词:Labview 打地鼠 一、设计任务 1设计目标: 设计一个打地鼠(僵尸)的小游戏。 2设计基本要求及发挥: (1)初步实现打地鼠功能。 (2)增加积分和等级统计功能。 (3)美化程序界面,添加音效。 二、方案论证 1.地鼠部分 方案一:运用事件,实现点击的确认,并利用随机来判定哪个口有地鼠。 方案二:调用ActiveX控件,采用更简单的语句编写,例如Flash。 鉴于此次想要练习Labview的应用,选用了方案一。 https://www.doczj.com/doc/764433554.html,BVIEW程序设计 初步的设计并不理想,不能实现地鼠自动消失以及乱点鼠标的惩罚。 经过多次调整方案,最后采用了对于事件进行详尽分类,将地鼠的出现与消失编入事件,后来加入开始结束按键以后,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于是在调用子VI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等待开始”与“失败”两个事件,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每一个参数在不同事件中的传递以及累计运算,最后实现了数据的统计。 在等待地鼠出现的事件中加入了难度的递增判断。对于同类数据隐藏,并把相同分类的编入簇处理,以简化框图。 3.界面美化 初步美化界面,个性化了按键,对于某些按键加入特效。最终加入音效。

三、总体方案 1.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通过事件的触发和认证,实现了打地鼠功能。实际却比想象中的复杂很多。关键在于数据传递和算法的巧妙使用。 2.程序设计 对于框图已经做了整理,不方便再拆开了,整体来说,先从地鼠的触发开始,采用了自定义控件,地鼠按钮拥有三个态。地鼠采用随机触发,地鼠触发后判定是否点击相应地鼠,不点击延时后重新准备出地鼠,点击错误减时间,都是通过事件来完成的。比较复杂的是不同事件中的数据交换,除了统计数据的交换,还有事件真假的交换,这些都互相制约,而且根据嵌套决定了各自的优先级,这里不详细解释。最后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些小调整以消除bug。例如数据的初始化,还有数据的验证。在最后就是美化工作了,起初想应用同步时序实现更加复杂的音效效果,但是对于同步的几个控件理解不够深刻,经过多次尝试后还是采用了简单的方案。想应用ActiveX控件调用Flash实现动态地鼠,后查网说如果机器不安装Adobe Flash则控件不能正常显示,鉴于方便大家测试,作罢。美化工作其实不必程序设计简单,图片都要自己处理,声音也要自己剪裁和处理。经过这么多的努力才制作出一个这么简陋的小游戏,见笑。而且制作过程中为了美化删减掉许多功能,大家看到的最终版本并不代表所有汗水。 四设计步骤 1.1 前面板设计 根据在实际机器中的实物以及设计思路过程,大致需要地鼠、成绩显示屏、玩的过程中地鼠个数显示、时间的设置输入以及一些控制游戏始末的开关等。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没有能够自行设计一个控件,因此用布尔开关来模拟,当开关开时记作地鼠出现,关时记作地鼠消失,为进一步的区分这两种状态,可以让开与关时的布尔控件显示不同的颜色,如下图2-1-a。还是可以用布尔控件来控制类似的电源开与关、游戏的开始与结束。屏幕的显示用字符串显示控件可以满足。地鼠出现的总个数、打中的以及为打中的是数字的显示,用数字显示控件可以,如图2-1-a。当然时间的设置用数字输入控件好一些,为使时间的精度高一些,特以没0.1s来增加或减少。整体前面板控件如图2-1-a.

虚拟存储器管理实验报告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操作系统》 题目:虚拟存储器管理 页面置换算法模拟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请求页式虚存管理是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方案之一。通过请求页式虚存管理中对页面置换算法的模拟,有助于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并加深对请求页式虚存管理的页面调度算法的理解。 2.要求: 本实验要求使用C语言编程模拟一个拥有若干个虚页的进程在给定的若干个实页中运行、并在缺页中断发生时分别使用FIFO和LRU算法进行页面置换的情形。其中虚页的个数可以事先给定(例如10个),对这些虚页访问的页地址流(其长度可以事先给定,例如20次虚页访问)可以由程序随机产生,也可以事先保存在文件中。要求程序运行时屏幕能显示出置换过程中的状态信息并输出访问结束时的页面命中率。程序应允许通过为该进程分配不同的实页数,来比较两种置换算法的稳定性。 二、实验说明 1.设计中虚页和实页的表示 本设计利用C语言的结构体来描述虚页和实页的结构。 在虚页结构中,pn代表虚页号,因为共10个虚页,所以pn的取值范围是0—9。pfn代表实页号,当一虚页未装入实页时,此项值为-1;当该虚页已装入某一实页时,此项值为所装入的实页的实页号pfn。time项在FIFO算法中不使用,在LRU中用来存放对该虚页的最近访问时间。 在实页结构中中,pn代表虚页号,表示pn所代表的虚页目前正放在此实页中。pfn代表实页号,取值范围(0—n-1)由动态指派的实页数n所决定。next是一个指向实页结构体的指针,用于多个实页以链表形式组织起来,关于实页链表的组织详见下面第4点。 2.关于缺页次数的统计 为计算命中率,需要统计在20次的虚页访问中命中的次数。为此,程序应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来统计虚页命中发生的次数。每当所访问的虚页的pfn项值不为-1,表示此虚页已被装入某实页内, 此虚页被命中,count加1。最终命中率=count/20*100%。 3.LRU算法中“最近最久未用”页面的确定 为了能找到“最近最久未用”的虚页面,程序中可引入一个时间计数器countime,每当要访问 一个虚页面时,countime的值加1,然后将所要访问的虚页的time项值设置为增值后的当前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读写和总线控制实验实验报告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名称:存储器读写和总线控制实验 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学号: 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 日期: 2013-11-2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半导体静态随机存储器RAM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2、掌握地址和数据在计算机总线的传送关系。 3、了解运算器和存储器如何协同工作。 二、实验环境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 学习静态RAM的存储方式,往RAM的任意地址里存放数据,然后读出并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四、实验操作过程 开关控制操作方式实验 注:为了避免总线冲突,首先将控制开关电路的所有开关拨到输出高电平“1”状态,所有对应的指示灯亮。 本实验中所有控制开关拨动,相应指示灯亮代表高电平“1”,指示灯灭代表低电平“0”。连线时应注意:对于横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自己插在横排座上;对于竖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左边插在竖排座上。 1、按图3-1接线图接线: 图3-1 实验三开关实验接线 2、拨动清零开关CLR,使其指示灯显示状态为亮—灭—亮。 3、往存储器写数据:

以往存储器的(FF ) 地址单元写入数据“AABB ”为例,操作过程如下: 4、按上述步骤按表3-2所列地址写入相应的数据 表3-2 5、从存储器里读数据: 以从存储器的(FF ) 地址单元读出数据“AABB ”为例,操作过程如下: (操作) (显示) (操作) (显示) (操作) (显6、按上述步骤读出表3-2数据,验证其正确性。 五、实验结果及结论 通过按照实验的要求以及具体步骤,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的检验,结果是正确的,具体数据如图所示:

Labview虚拟仪器课程设计

一、虚拟相关法测量相位差仿真仪 摘要: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具有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及出色的集成能力等优势。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可以开发适应不同应用场合的虚拟仪器测试方案,更好地组建自动化程度较高,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较强的测试系统口。本课题是虚拟用相关法测量两个同频率正弦波信号的相位差。 关键词:虚拟仪器;相关法;相位差 一.设计原理及方案 1、相关法求相位差的原理 相关法利用两同频正弦信号的延时τ=O 时的互相关函数值与基相位差的余弦值成正比的原理获得相位差。由于噪声信号通常与有效信号相关性很小,因而该方法有很好的噪声抑制能力。 假设有两个同频信号x(t)、y(t),都被噪声污染,描述如下: x(t)=Asin(ω0t +ψ0)+N x (t) y(t)=Bsin(ω0t +ψ1)+N y (t) (1-1) 其中,A ,B 分别为x(t)和y(t)的幅值;N x ,N y 分别为噪声信号。显 然两信号的相位差为phasedif =ψ1-ψ0,但实际中是无法知道ψ1和ψ0的。用相关法求相差的原理如下,周期信号互相关函数的表达式为: T xy 0 1R x()()t y t dt T ττ+?()= (1-2) 其中,T 为信号周期,将(1-2)式代入(1-1)式,可得: T xy 00x 01y 0 1R [Asin()N (t)][sin(())N (t )]t B t dt T τωφωτφτ++?()=++++ 当τ=0时, T x y 00x 01y 01R 0[As i n ()N (t )][s i n(()N (t )]t B t dt T ωφωφ+?()=+++ 理想情况下,噪声和信号不相关,且噪声之间也不相关,积分后得: xy 10AB R 0cos()2 φφ-()= 所以有: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报告

虚拟仪器课程设计报告课题:计算器设计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3班 学号:0904010326 姓名:郑远

时间:2011年12月28日 摘要: 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研制开发的,类似于C和BASIC开发环境,但是LabVIEW与其他计算机语言的显著区别是:其他计算机语言都是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代码,而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利用labview设计一些小项目不仅可以更好的学习虚拟仪器知识,还能方便生活!应用所学知识,实现计算器实现步骤的设计框架,设计计算器!关键字:labview 计算器实现步骤 目录 (1)设计目的 (2)设计思想

(3)实现过程 (4)总结 (5)参考文献 (1)设计目的 利用所学虚拟仪器知识,应用labview软件设计一个能实现加减乘除以及开方、取倒、取反功能的计算器。提高使用labview设计项目的能力! (2)设计思路 创建3个字符串显示控件num1,num2,num3 1、第一个输入数据存储在num1中。 2、第二个输入数据存入num2中。 3、将其赋给num3,并使num2为空,以便输入的数据存入num2。 4、所有的运算是在num1和num3间进行。 5、运算结果都赋给result,同时赋给num1,用于下一次的运算。 创建4个布尔开关按钮change,change1,change2,change3 1、Change的真假用来判断是第一个数据还是第二个数据

2、change1的功能是在输入=,运算完后,不需要初始化即可进行下一次运算 3、change2用来去掉数据小数末尾的0 4、change3用来保证backspace键仅对输入的数据有效,对运算结果无效 创建2个数值显示控件type1,type2,并分别在其后面板的属性——数据类型——表示法中选择U8 1、type1用来存储运算符号 2、type2用来保证连续“+、-、*、/”的正确性 3、所有的运算结果都赋给result 4、result经过去零处理后得到result1,将数据显示在前面板上。(3)、实现过程 1、面板按键的设计及感应 首先,在前面板上建立一个簇 然后在簇中再建立布尔量,复制20个以满足键的需求(0--9十个数字键,一个小数点键,一个等号键,四则运算键,一个开方键,一个倒数键,一个反号键,一个清零键及一个退出键并注意按键的顺序)。将按键给值并作适当的美化处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微型计算机广阔的应用领域中,会计电算化属于科学计算应用方面。( ) 2.决定计算机计算精度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计算机的字长。( ) 3.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和控制部件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样的一块芯片叫做单片机。( ) 4.计算机“运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指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操作系统的命令。() 5.兼容性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性能,通常是指向上兼容,即旧型号计算机的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在新型号计算机上运行。系列机通常具有这种兼容性。() 二、简答题 1.电子数字计算机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和应用范围。 3.冯·诺依曼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按照冯·诺依曼原理,现代计算机应具备哪些功能 5.如何理解软硬件之间的等价性 6.何谓绿色计算机对它有哪些要求 7.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层次结构,说明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8.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错。会计电算化属于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2.对。 3.错。计算机的运算部件和控制部件做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样的一块芯片叫CPU。 4.错。“运算速度”指标的含义是指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 5.错。兼容性包括数据和文件的兼容、程序兼容、系统兼容和设备兼容,微型计算机通常具有这种兼容性。 二、简答题 1.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运算对象是离散的数字量,用数码进行运算,其运算结果也是离散的数字量;电子模拟计算机的运算对象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电流、电压等),其运算结果也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数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现代所说的计算机都是电子数字计算机。 2.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至今,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