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矩形渡槽设计说明书.doc

矩形渡槽设计说明书.doc

矩形渡槽设计说明书.doc
矩形渡槽设计说明书.doc

设计基本资料

一.设计题目:钢筋混凝土渡槽(设计图见尾页)

xx灌区干渠上钢筋混凝土渡槽,矩形槽身设计,支撑排架和基础结构布置二.基本资料

1.地形:干渠跨越xx沟位于干渠桩号6+000处,沟宽约75m,深15m左右。根据地形图和实测渡槽处xx沟横断面如下表;

桩号6+000 6+015 6+025 6+035 6+045 6+055 6+065 6+090 6+100 地面高

程(m)

97.80 92.70 87.66 83.85 83.80 87.60 89.90 97.68 97.70

2.干渠水利要素:设计流量Q

设 =10 m3/s、加大流量Q

=11.5 m3/s,纵坡

i=1/5000,糙率n=0.025.渠底宽B=2m,内坡1:1,填方处堤顶宽2.5m,外坡1:1.干渠桩号6+000处渠底高程为95.00m。

3.地质:该处为第四纪沉积层,表面为壤土深2米,下层为细砂砾石深度为10米,再下层为砂壤土。

经试验测定,地基允许承载能力(P)=200KN/ m2

4.水文气象:实测该处地面在10米高处,三十年一遇10分钟统计平均最大风速为24m/s。

设计洪水位,按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低于排架顶1m,洪水平均流速为

2m/s,漂浮物重50KN。

5.建筑物等级:按灌区规模,确定渡槽为三级建筑物。

6.材料:钢筋Ⅱ级3号钢,槽身采用C25混凝土,排架及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7.荷载:

1)自重:钢筋混凝土Υ=25 KN/ m3水Υ=10 KN/ m3 2)人群荷载: 3 KN/ m3

3)施工荷载: 4 KN/ m3

4)基础及其上部填土的平均容重为20 KN/ m3

三.设计原则与要求

1.构件强度及裂缝计算应遵守“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2.为了减少应力集中,构件内角处应加补角,但计算可以忽略不计。

3.计算说明书要求内容完全、书写工整。

4.图纸要求布局适当、图面清洁、字体工整。

四.设计内容

1.水力计算:确定渡槽纵坡、过水断面尺寸、水面衔接、水头损失和上下游链接。

2.对槽身进行纵向、横向结构计算,按照强度、刚度和构件要求配置钢筋。

3.拟定排架及基础尺寸。

4.两岸链接和布置。

五.设计成果

1.计算说明书一份

2.设计图纸一张(A1)

总体布置图:纵剖面及平面图

一节槽身钢筋布置图:槽身中部、端部剖面,侧墙钢筋布置及底板上、下层钢筋布置图,并列处钢筋用量明细表。排架和基础尺寸,钢筋布置等。

六.参考书

1.《水工建筑物》

2.《工程力学》

3.《建筑结构》

4.《水工钢筋混凝土》

5. 《工程力学与工程结构》

设计说明书

一.渡槽总体布置

1,槽身长度的确定

干渠跨越xx 沟,位于干渠桩号6+000处。 由此表可画出此沟的横剖面图: 桩号 6+000 6+015 6+025 6+035 6+045 6+055 6+065 6+090 6+100 地面高程(m )

97.80 92.70 87.66 83.85 83.80 87.60 89.90 97.68 97.70

xx 渡槽横断面图

由图可知在高程为95m 处沟长为70.25m 。而对于矩形槽,跨度一般取8~15m ,所以此槽身去跨度为9m ,共8跨,则槽身长L=72m 。 2.上下游连接形式及其长度

由于扭面的过流能力较好,所以,上下游连接段均采用扭面进行过渡连接; 在渠道中:水深h 1 由已知条件,带入数据知

()

0.6

2

0.4

211

12122nQ b b h b m h m m m i ????

=?+++- ? ???

??

进行迭代得h 1=2.89m

校核设计流量:A=(b+mh )h=14.13m2 R=A/x=1.39m

0.5

221

3332A 14.131=R 1.399.95/n 0.0255000Q i m s Q ??=??=≤ ?

??

设实

故,不符合设计流量的要求,

当h 1=2.9m 时2

1

332A =R 10.03/Q n

Q i m s =≥设实

故,符合设计流量的要求

o Q 10.03

V =

==0.71m/s A 14.21

实 当Q=10 m 3/s ,堤顶宽度为2.5m 时,查书中表8-5得10.5h m ?= 则11 3.4H h h m =+?= 校核加大流量:

2

1

332A =R 14.09/n Q i m s Q =≥、加

故,符合加大流量的要求

则,渠道的深度H=3.4m ,水深h 1=2.9m 。

对于中小型渡槽,进口渐变段长度可取L 1大于等于4 h 1(h 1为上游渠道水深); 出口渐变段长度可取L 2大于等于6 h 3(h 3为下游渠道水深)。

则,11L 4h =11.6m ≥ 取 L 1=12m 23L 6h =17.5m ≥ 取L 2=18m

综上所述:L 1=12m ,L 2=18m ,均采用扭面过渡。 3.渡槽支撑形式

考虑到该渡槽的荷载较小,其支撑形式采用单排架。 4.渡槽基础的形式 采用板梁式条形基础

二.渡槽水力计算

1.尺寸拟定

槽身的过水断面尺寸,一般按设计流量设计,按最大流量校核,通过水力学

公式(2

1

32

A =R n

Q i )进行计算。当槽身长度L 大于等于(15~20)h 2(h 2为槽内

水深)时,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矩形渡槽深宽比一般取0.6~0.8,超高一般取0.2~0.6m 。初拟时,纵坡一般取1/500~1/1500。糙率取0.011.

拟定h/b=0.7,i=1/1000,得:b=2.6m,不符合实际要求: 拟定h/b=0.8,i=1/700.得:b=2.25m,也不符合实际要求; 拟定h/b=0.8,i=1/500,得;b=2.03m,也不符合要求, …………

通过以上的计算得,无论怎么调整数值,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一般渡槽的净宽小于等于渠道底宽。

在以上经验数据下,设渡槽净宽b=2m,i=1/700,n=0.011带入2

1

32A =R n

Q i 计算

水深h ,221

3

32

A 2h 1=

R =10n 0.0111700h Q i h ??????= ? ?+????

进行迭代得:h=1.93m 同理,将加大流量带入上式221

3

32

A 2h 1=

R =11.5n 0.0111700h Q i h ????

??= ? ?+????

迭代得:h 加=2.15m 对设计流量进行校核:

b=2m,h=1.93m.

221

3332

A 3.861=R =0.65910.04m /n 0.011700Q i s Q ????=≥ ???

设实

则,Q 10.04

V===2.6m/s A 3.86

实 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 对加大流量进行校核

取h=0.27?m 时,则,b=2m, h=0.27+1.93=2.2m

221

3332

A 4.41=R =0.68811.8m /n 0.011700Q i s Q ????=≥ ???、加

满足加大流量的要求 2.计算水头损失

进口段水面 降落值:()()222210110.1

2.60.710.351229.8

K Z v v m g ++=-=-=?(K 1=0.1)

槽身段沿程降落值: 11/700720.103Z iL m ==?=

出口段水面回升值: 211

0.3510.11733

Z Z m ==?=

渡槽总水面降落值:

[]120.3510.1030.1170.337Z Z Z Z m Z ?=+-=+-=≤?

所以符合最小水头损失的要求。

抬高值: y 1=h 1-Z-h 2=2.9-0.351-1.93=0.619m 进口槽底高程: 131950.61995.619y m ?=?+=+= 出口槽底高程: 21195.6190.10395.516Z m ?=?-=-= 降低值: y 2=h 3-Z 2-h 2=2.9-0.117-1.93=0.853m 出口渠底高程: 42295.5160.85394.663y m ?=?-=-=

渡槽水利计算图

最终确定,渡槽的断面尺寸为b=2m ,h=2.2m 符合要求。

三.槽身结构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