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杨昭宁① 孔祥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及“幸福感指数量表”,对465名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而城乡差异显著(P<0.05);②大学生幸福感指数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城乡差异显著(P<0.01);③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自我概念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大学生;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

The Rela tion sh ip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Subjective W ell-be i ng of College Studen ts.Y ang Z haon ing,K ong X iangjun.

F acu lty of E d uca tion,Q uf u N or m a l U n iversity273165P.R.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 lo re the relati on sh i p betw een self2concep t and sub jective w ell2being.M ethods By u sing T ennessee Self2Concep t Scale and Index of W ell-being,the self2concep t and S W B of465co llege studen ts w ere tested. Results ①T here w ere sign ifican t difference of self2concep t betw een u rban and ru ral co llege studen ts(P<0.01),and the effect of sex w as no t obvi ou s on self2concep t(P>0.05).②T here w ere sign ifican t differences of S W B betw een u rban and ru ral co llege studen ts(P<0.01),and the effect of sex w as no t obvi ou s on self2concep t(P>0.05).③T here w ere sign ifi2 can t po sitive co rrelati on betw een Self2concep t and S W B.Conclusion T he Self2concep t is a very i m po rtan t facto r on S W B of co llege studen ts.

【Key words】 H ealth p sycho logy;Co llege studen ts;Self2concep t;Sub jective w ell2being

主观幸福感(Sub jective W ell-being,简称S W B)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1]。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整体性等基本特点[2]。

早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确定带来满意生活的外部条件,如健康、收入、教育背景、社会关系等。几十年

地保持注意力和知觉活动,更是很难调动潜能,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行为,不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

同时,分析军校的实际,我们也可以发现,军校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评功评奖和读研深造有密切的关系,而对荣誉和个人发展的追求应该是成就动机的重要表现。因此,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成就动机会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

3.3 不同学业成绩水平的军校大学生的成就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成绩处在不同水平的军校大学生其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员明显高于学业一般和较差的学员;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员明显低于学业较差的学员;而学业一般和学业较差的学员在各种动机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对学习优秀大学生和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共通之处[7]。所以,在成就动机的特点上,学业优良学员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追求成功的积极动机更强;学业不良的学员表现出追求成功的动机过低,避免失败的动机过高;而对于学业一般的学员重在加强其追求成功的动机。这也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的成就动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4 结 论

军校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比较积极,追求成功的倾向较高。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同时,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员明显高于学业一般和较差的学员;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学业优良的学员明显低于学业较差的学员。

5 参考文献

[1]田云兰.成就动机与学生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8):

60

[2]

连红,章军建.初中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教育对策.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0):136

[3]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内蒙古民族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3):77

[4]梁丽萍,韩向明.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就行为的测查研究.心理

科学,1998,21(4):377

[5]李萌,张春妹.大学生、研究生的成就动机水平的测量与分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3):70

[6]高洪峰,周斌,张丽华.大学生成就动机弱化的原因分析及矫正

方法.继续教育研究,2001,4:61

[7]易晓明,等.学习优秀与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

和归因的比较.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1

(收稿时间:2005-08-11)

①① 中国.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73165

的研究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客观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只有中等程度的影响[3],个人气质、认知方式、目标、文化背景以及适应、应对策略等主观因素都缓冲了生活环境与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4]。因此,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必须涉及个体的认知判断,重点放在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上。国外对SW B 的研究已涉及方方面面[3],国内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已有的研究也是局限于人口统计变量、生活事件、家庭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于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如归因、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等尚未涉及。

自我概念(self -concep t )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它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包括生理、心理等)的知觉和主观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来自于个体的经验和对环境的认知。自我概念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且具有浓厚的民族化和本土化色彩,因为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与西方人的自我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5]。

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自我概念直接关系到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知,关系到其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是否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有无相关?有什么样的相关?这是本研究所要试图解答的问题。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某大学共抽取465人进行调查,其中男228人,女237人;城市136人,乡镇329人。

1.2 方法 ①《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H .F itts 编制。量表共70个题目,包含自我概念的两个维度和

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即内容维度和结构维度及综合状况。其中,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综合状况:自我总分和自我批评。前9个成分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②《幸福

感指数量表》

(Ind ex of W ell -being ,Ind ex of Genera l A f 2f ect )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仅有一项。每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计算总分时将总体情感指数表之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权重为1.1)相加。其范围在2.

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6]

。2 结 果

2.1 大学生自我概念状况及其性别、城乡差异 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P >0.05),仅在道德自我(P <0.001)和自我批评(P <0.05)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的城乡差异显著(P <0.05),同时在生理自我(P <0.05)、心理自我(P <0.05)、社会自我(P <0.05)、自我满意(P <0.01)、自我行动(P <0.01)等因子上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城乡差异(x

θ±s )男(n =228)

女(n =237)

t

城(n =136)

乡(n =329)

t

生理自我46.57±6.7745.46±6.541.8047.04±6.9645.58±6.512.163道德自我50.34±6.6652.31±5.903.39333

51.89±6.4351.12±6.321.18心理自我45.64±6.9245.15±6.380.7946.36±6.6044.99±6.632.033家庭自我51.44±7.2152.27±5.921.3752.15±6.8951.75±6.470.59社会自我44.09±7.0843.30±7.061.1944.88±6.8243.19±7.132.353自我认同84.08±10.6785.18±9.531.1784.73±11.1584.61±9.670.11自我满意77.39±11.1176.74±9.800.6879.09±10.2876.22±10.432.7133自我行动76.59±10.3976.58±9.680.0178.51±10.1875.80±9.872.683

3

自我批评34.69±6.2233.18±6.102

.633333.91±6.5233.92±6.070.11总 分

238.08±28.30

238.50±24.93

1.73

242.32±27.91

236.63±25.91

2.113

注:3P <0.0533P <0.01333P <0.001

2.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

性别差异,在总体幸福感指数(P >0.05)、生活满意度(P >0.05)以及幸福感指数(P >0.05)上均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但是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却表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P

<0.05),其中总体情感指数差异非常显著(P <0.01),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没有表现出城乡差异(P >0.05)。

表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城乡差异(x

θ±s )男(n =228)

女(n =237)

t

城(n =136)

乡(n =329)

t

总体情感指数(权重为1)5.31±0.985.32±1.000.165.52±0.915.22±1.012.973

3

生活满意度(权重为1.1)

5.61±1.34

5.72±1.111.025.82±1.165.61±1.251.64幸福感指数

10.92±2.07

11.05±1.95

0.75

11.34±1.88

10.83±2.04

2.473

注:3P <0.05 33P <0.01 333P <0.001

2.3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 见表3。

 表3 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各因子的相关(r)

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

生理自我0.34330.22330.3033

道德自我0.31330.18330.2633

心理自我0.52330.34330.4733

家庭自我0.23330.16330.2133

社会自我0.39330.20330.3233

自我认同0.34330.23330.3133

自我满意0.46330.30330.4133

自我行动0.37330.18330.3033

自我批评20.153320.123320.1533总 分0.45330.27330.3933

 注:33P<0.01 由表3可以发现,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概念总分显著正相关(r=0.39,P<0.01),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批评因子有显著负相关,与自我概念其他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2.4 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为进一步考察自我概念对幸福感的影响,按照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把得分低的27?作为低自我概念组(125人),得分高的27?作为高自我概念组(125人),其余的为中自我概念组(215人)。对不同自我概念的3组大学生的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的主效应显著(F=31.52,P<0.001)。进一步分析表明,低自我概念组、中自我概念组以及高自我概念组两两之间主观幸福感都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见表4)。

表4不同自我概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平均数差异)

总体情感指数(t)生活满意度(t)幸福感指数(t)低自我概念—中自我概念4.153333.16333.99333低自我概念—高自我概念8.693335.373337.56333中自我概念—高自我概念6.003332.73334.60333

注:33P<0.01 333P<0.001

3 讨 论

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是在道德自我(P<0.001)和自我批评(P<0.05)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由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与社会舆论以及女生自身特殊的生理特点,家长、学校、社会对女生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女性从小就受到更多的他律和自律,所以女生的道德自我高于男生[7]。另外,由于社会对男女生能力的刻板印象(角色期待、成功期待等),使得男大学生身上担负着更大的期望和责任,有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更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因而造成自我批评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的城乡差异显著(P<0.05),城市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会影响他人对个体的评价,进而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城市家庭的经济条件要普遍高于农村家庭,而且有相当的差距。同时,城市中先进的文化、开放的意识、独立的个性、宽容的氛围,都有助于城市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自信心往往是建立在学业基础之上,一旦学业失去优势,其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所以其自我概念要明显地低于城市大学生。

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没有性别差异(P>0.05),这与国内外的许多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性别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显著差异还没有发现[8]。本研究还发现,大学生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概念总分显著正相关(P <0.01),并且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自我概念组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自我概念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自我概念积极的大学生往往对问题的看法比较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信心,可以更好的调整、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中学生则往往低估自己,责备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使自己生活在焦虑、抑郁、无助之中,这样不可避免的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关于自己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和评价,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主观幸福感则是人类存在的终极目的和最终意义,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希望,追求未来。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良好的主观幸福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4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心理学动态,1996,46~51

[2]D iener E.Subjective w ell2being.P sycho logy Bulletin,1984,95

(3):524~575

[3]D iener E,Eunkook M S,R ichard EL,et al.Subjective w ell2be2

ing:th ree decades of P rogress,P sycho logy Bulletin,1999,125

(2):276~302

[4]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

2000,8(4):23~28

[5]刘风娥,黄希庭.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多层次模型研究述评.心理

学动态,2001,9(2):136~140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2~83

[7]蒋立杰,王欣.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中国心理

卫生杂志,2001,15(6):442~444

[8]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83~785

(收稿时间:2005-07-26)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_辜红

A General Overview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Gu H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Tourism management,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ersity Email:guhong009@https://www.doczj.com/doc/762945910.html, Abst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field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cluding its benefits, demographic correlates, and relationship to culture. we review the theories of origin and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well-being. Our purpose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Subjective Well-being ; Interventions; Theory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辜红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中国430074 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武汉中国 430070 Email: guhong009@https://www.doczj.com/doc/762945910.html, 摘要:本篇论文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其功能以及与人口统计变量、文化的关系,并对相关机制和幸福感干预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干预;理论 1 引言 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形成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功利主义创始人边沁为代表的“快乐论”,一派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实现论”。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流派直接影响到后人对幸福感的研究。最终形成两种范式:一是以“主观(Subjective)幸福”(快乐论”)代表人物Diener。一是以“客观(objective)幸福”(“实现论”),以Ryff、Deci和Ryan为代表。 2.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Diener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的,是个体用其自身的标准对生活状况的总体评估,具有主观性、稳定性、整体性的特点并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维度构成。Diener(1985)认为若是在一个较长跨度的时间里会发现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独立的,也就意味着体验更多积极情感的人未必就体验更少的消极情感。 3 主观幸福感的功能 依据Fredrickson(1998)的拓展—扩建理论(broaden and build theory),尤其是幸福感和积极情绪因其扩建功能对个体产生很多好的生活结果。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四个方面显著地改善生活:健康和长寿、工作和收入、社会关系和社会的利益。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出幸福感能增强健康和寿命。一般而言,报告出高幸福感的人也报告出更好的健康和更少的不愉快的身体症状(Roysamb et al., 2003),最近的研究中研究者用一般感冒去感染受试者,那些报告更高幸福感的人对病毒更具抵抗力(Cohen et al., 2003)。Danner, Snowdon, 和 Friesen(2001)也发现幸福基准线能预测生活在相同环境和条件下的修女的寿命。Pressman & Cohen(2007)在研究心理学家的自传中也得出了相似结论。而且更高幸福感的个体倾向于有更强的免疫系统和更好的心血管健康,易于有更健康的行为如系安全带和更少的生活方式上的疾病如嗜酒、吸毒(Diener & Biswas-Diener, 2008)。 高幸福感的另一个益处在于,更高幸福感的人有可能比其他人获得更高收入和更有可能喜欢他们的工作。重要地是,幸福感能导致经济和事业的成功。那些喜欢自己工作的个体有更高的上级评估而且在工作时被评估为有更多生产力、更可信、更有创造力以及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本讲知识要点: (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凤姐的征婚条件: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第四,身高176--183左右。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第五,无生育史。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户籍。西南地区即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第七。年龄25--2 8岁左右。 凤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评价过高,是自负,偏差过低是自卑。对自己做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是很难的,然而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节课主题就是自我认知。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二、课堂活动(提前准备纸) (1)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的来完成二十个句子。这些句子都是以“我是的人”为结构的,请你填上中间的部分。(5分钟) (2)“我是的XX”,找一适合传递的物品,随机给一个同学,让他随意传给前后左右的同学,第一个同学需说出带一个修饰词语的“我是的XX”,第二个同学说两个修饰词语,依次类推,直至出错,出错的同学接受惩罚。(5分钟) 小组讨论: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分析:通过“二十句”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些特点。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在二十个句子中是表面性的句子多还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看法的句子多,表面性的句子则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深度不够,或者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多,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正、负面评价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评价,它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还是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的;二十个句子的内容是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有集中的主题则能反映出一个人如今最关注的事物。总之,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句子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师讲授(10分钟)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

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问卷

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问卷 这份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您对自我概念相关事物所持的看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请先详阅每一份的填答说明后,再根据自己的看法逐题填写,本问卷所得的结果只作团体分析,各项答案无所谓的好坏对错,任何个别呈现对外绝对保密。所以请您依据自己的看法放心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合作与协助。 您的年龄---------,您的年级--------- 您的性别------ 您出生在-----(农村/城市) 1.我相貌平平()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2.总的来说,我对自己的体形是满意的()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3.我身体健康()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4.我认为自己的脑子不如以前好使了()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5.我身材适中()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6.与同龄学生相比,我认为自己偏胖()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7.在生活学习中,我认为自己缺乏恒心()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8.在我作业未完成之前,有多么吸引人的电视节目,我也不去看()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9.我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很少发生感情冲动现象()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10…我常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11...面对复杂的问题,我能冷静下来思考()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12...在一些事关自己的大事中,我有自己的主见()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13...我在思想上依赖父母,而在实际行动中,又喜欢独立行为()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14..在和众人争辩问题时,我喜欢随群附和,很少有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A.完全不符 B.比较不符 C.比较符合 D.完全符合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摘要: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对主观幸福感念、结构、特点及研究的回顾与发展等进行了梳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综合述评。通过述评,一方面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综合评价,丰富和深化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综述 目录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2)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2) 三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工具 (3) 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3) 六、 (4)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这是Diener(1984)提出来的在心理学界得到公认的概念.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是SWB有三个特点。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的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陈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2.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逐渐由老年群体开始逐渐向其他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量。 三、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国内对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主要是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测查样本都在400人以下,目的是引入量表。段建华(1996)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试用了Fazio修订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通过《CNKI全文期刊、专利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97-2011年检索到最早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的是1997年景淑华、张积家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对烟台师范学院224名本科生进行的测查。调查工具采用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量表(1977)和kamlnan和FIett(1983)制定的情感量表,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何瑛(2000)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单项人面量表对重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2000年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逐渐出现,集中于郑雪、严标宾等近几年的系列研究,其研究基本一致使用Diener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本世纪初至今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者们不仅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还开始研究相关变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即由最初的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外部因素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人格、归因方式等内部因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 论文 题目: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院:江苏农林学院 系别:人文艺术系 班级:14商务日语二班 姓名:何欣瑞 学号:201406050205 2014年1月12日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作者:何欣瑞 班级:14商务日语学号:201406050205 摘要:心理活动的各方面都离不开自我,对自我的深入研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第一步。一切外部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被纳入自我概念结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内在的个性品质。近年来,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转折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这个时期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是矛盾和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大学生自入学开始,就要面对新的环境,参与新的群体之中,而且随时感受到潜在的学习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关键词:自我概念成就目标心理健康 1、什么叫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历史上,自我概念具有各种不同的涵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个概念源自多种学科。哲学和神学强调自我是道德选择和责任感的场所;临床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自我是个体独特性和神经症的根源;社会学强调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自我实现并得以保持的基础;实验社会心理学强调自我是认知组织、印象处理和动机激发的源泉。 1.1主要内容 1.1.1反映评价,反映评价就是人们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有关自己的信息。 如果年轻的时候得到了肯定的评价,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如果这种评价是否定的,你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感到很糟糕。例如,在学期开始时,如果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行,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这位学生听了以后一定会以好好学习作为回应;如果老师说你以后没有什么发展。你可能对此消极起来,反正自己不行,懒惰一点也无所谓。 1.1.2社会比较,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标准,这就是在作社会比较。 例如在学校时,考试卷子下来,就问一下自己的同桌是多少分数,自己的朋友是多少分数;走到社会上,又和同事比,人家比自己有钱,比自己生活的好;当自己有了孩子,就比自己的孩子好还是别人的孩子好;当担任领导管理一个单位时,就和其他单位比等等。无论什么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都是在社会比较中发展和充实自我概念。 1.1.3自我感觉,在年少时,对自己的认识大多数来自于人们对你的反应。然而,在生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自古以来,在人类思想史上,就有许多对幸福的追问和探讨,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止于哲学上的思辨,形成了不同派别、不同主义的幸福观。 直至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为经济快速增长始终赶不上人们对富裕生活的要求而兴起了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这才推动了幸福心理的科学研究的形成。[1]主观幸福感研究从此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经历了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整整比西方晚了近30年。 1.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作为心理学专用术语,得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美国学者Diener(1984)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2]它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属于认知因素,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和特殊领域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前者包括想要改变生活、对目前生活满意、对过去生活满意等;后者包括对工作家庭、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满意等。[3]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因素。主观幸福感从形式上被定义为“具有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重视自己的主观评价”。[4]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的阐述,国内大多数文献引用的都是美国学者Diener提出的观点,即主观性、整体性和相对稳定性。 2.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内容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上。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Diener对此做了区分。早期研究的主要是外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如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由于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解释力极为有限,研究者们转而研究内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1外部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1.1年龄、性别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性别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如郑雪、张雯、郑日昌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徐维东等的研究表明男性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女性,[5]李焰、赵君(2005)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指出,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明显高于男生。[6] 在年龄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Diener和Suhde(1998)的研究报告显示,生活满意度在18-19岁之间的平均水平非常的稳定,而积极情感在20-80岁之间缓慢下降,消极情感在20-60岁之间缓慢下降、在70-80岁之间出现回弹。[7]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平稳—— —布兰克夫劳和奥斯瓦德首次报告了年龄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8]2.1.2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大多数研究认为,它们之间有着积极的相关。也有研究则认为,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很小了。如严标宾等的研究发现,低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平均或高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9]另外有研究表明,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无关。 2.1.3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生活事件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紧张性刺激。[10]HeadyB&WearingA的研究表明,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11]笔者2007年在对广州某地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主观幸福感调查时发现,主要生活事件如就业、学业对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而严标宾等研究认为,各种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都没有对大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12]目前,对生活事件是否会影响主观幸福感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 2.1.4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13]许多学者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有研究认为,在预测主观幸福感时,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4]2.1.5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关于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者常常把集体—— —个体社会取向作为文化的指标。[15]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文化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在不同文化中的个体在诸如生活满意感、情感体验、社会取向、价值观、判断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16]郑雪、王磊以在澳大利亚的144名中国留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均可直接影响其幸福感;文化融入进程可直接影响中国留学生的幸福感,并可通过文化认同和社会取向对其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17] 2.1.6工作、教育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工作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们对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关注较多,研究了工作压力、工作特征、工作中的社会关系、个体比较、个体差异和组织因素等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而对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的探讨仍然没有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对于教育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18]。 2.2内部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2.2.1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人格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Diener等人认为人格因素是主观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之一。当代心理学界比较关注的是大三人格、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19]在艾森克内—— —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大三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众多研究中,一致表明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能够增进幸福感;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相关,会降低幸福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外倾性、神经质、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这五个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外倾性、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重复验证了大三人格与幸福感的研究结论,即外倾性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正相关,能够提高幸福感,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存在负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正相关,会降低幸福感。但经验的开放性、宜人性和严谨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很少,而且结论也不尽一致。[20][21]此外,大七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以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为基础探讨人格结构中的七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 国内外有研究者进一步研究了自尊、乐观、自信、控制点、自我监控、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有研究指出在众多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指标中,自尊是预测生活满意度的最佳指标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Diener等人在跨文化研究中发现,这种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显著的相关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并不具有普遍性或更弱。[22]此外,自尊分为个人自尊和集体自尊,国内对集体自尊的研究仍需要拓展。 有关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有两种结果:一般的研究认为内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但王登峰(1991)的研究却得出了外控者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的结论。[23] 也有研究者指出人格的另外一些非特质的特征也有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关。 此外,许多研究发现人格会通过影响对遗传、生活事件、经济和社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广州大学唐蕾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综合法,从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内容、研究方法、理论观点等各方面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关系理论 作者简介:唐蕾(1979-),女,湖南永州人,广州大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职硕士。 55 ——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 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主观幸福感文献综述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张文燕 摘要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内容和特点,总结了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理论及测量工具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多种因素,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和新的课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影响因素 1.引言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伊壁鸠鲁说:“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长期以来,传统的心理学以“消极”为主导的模式,专注“治疗”和修复损伤,而对幸福感的研究是从消极心理学模式走向及极心理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心理学理念的发展,研究人类的积极质量,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宗教都曾将幸福纳入自己的研究范畴,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ligeman博士称其为心理学研究范式由“不幸模式或疾病模式向幸福模式或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变[1]。Dierner(1997)在其论文《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研究中,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幸福感早期研究假设人口统计变量和社会结构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认为幸福感是人口统计变量的“副产品”(by-products)。在第二阶段以Dierner(1984)撰写的《主观幸福感》为标志,研究重点是发展幸福感的理论与解释模型,研究幸福感的心理形成机制。第三阶段的研究重心侧重幸福感测量技术完善与发展,在早期幸福感测量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幸福感测评显示出多方法、综合化的态势。 幸福感基于快乐论和现实论又分为主观幸福感(SWB,subjiective well-being)和心理幸福感(PWB,psychology well-being)。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本主义理念在当代心理学中的延伸,也积极心理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心理幸福感认为,幸福不仅仅是快乐,而且是人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显现。近几十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中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上必然要出现的,但作为学校,不能等闲视之,应该主动关心和干预,加强心理指导,以减缓、减轻由此给大学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同时,作为大学生自己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识等能力,应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促进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正视自我在古希腊帕尔纳索斯山神庙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说明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因为自我认识是自励、自立的前提。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说明正视自己的困难,它不像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那样清晰、客观。 学会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往往较多依赖于小范围内的社会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实际上这样形成的自我概念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助于人们适应更大的生活范围。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不只从目前的生活环境,还要从自己的整个生活经验了解自己:既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也要了解自己操纵周围事物、把周围世界的状况;既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身体特征也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品德,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会从周围世界中获取有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心理学研究证明,我们对于周围世界的信息选择和理解都要受到我们需要倾向的制约。在日常生活中,一种途径的反馈的真实含义,往往需要从其他途径得到验证。特别是当人们并不直接表达对我们的真实评价,甚至是口是心非。如果简单相信,并成为一种倾向,那么我们的自我概念就会越来越脱离真实自我。有些人在生活中故意诱发和猎取自己期望的评价,而不考虑这些评价的真实性。如有人会有意让别人对自己发出过高评价,而对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或改进建议则置之不理,这是很不可取的。 悦纳自我认识自我难,接受和悦纳自我则更难。不能悦纳自我的人,会有强烈的自卑心理能;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往往会进行伪装;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往往害怕失败,畏缩不前,甚至会自暴自弃、自我否定、自我拒绝。 善待自我我们应努力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我们可能无法一次就直接达到目标,但可以将目标分解为一天之内可以达到的一个个小目标,每达到一天的目标后,就自我肯定一次。我们应相信自己的无穷的潜力,人

大学生自我概念

摘要: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者们在论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不约而同地将自我概念作为重要指标。自我概念不仅影响个体对现实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而且还影响个体人格的内在和谐统一,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及自我概念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自我概念、影响因素、自我塑造、培养措施 心理活动的各方面都离不开自我,对自我的深入研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第一步。一切外部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被纳入自我概念结 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内在的个性品质[1]。 近年来,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大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转折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这个时期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 分化,是矛盾和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2]。大学生自入 学开始,就要面对新的环境,参与新的群体之中,而且随时感受到潜在的学习竞 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3]。解决大学生的自我 认识问题,增进每一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共同责任与期待,更需要大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并付出努力。了解现实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这对及时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辅导帮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一研究是内蒙古自治区蒙汉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体育院校蒙古族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三个年级864名学生。 1.2、研究方法:《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是郑涌、黄希庭在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郑涌、黄希庭,1997)自行编制的,由23个问题组成,采取5级评分制,1-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比较不符”、“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为交际、友善、信义、容貌、学业、志向、家庭、成熟 和自纳9个维度[4]。本次测量的Alphe系数为0.836。 《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问卷》对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想考察蒙古族体育教育专业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其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想考察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对我们调查的学校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是否起到影响作用。首先,根据对学生、专家的访谈和资料的收集,确立20个影响因素;其次,用初定的20个影响因素,对60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主观幸福感研究论文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本人是否有创新 1.选题意义 幸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自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幸福。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为什么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幸福本来就是主观的,影响个体主观的因素很多,现代社会对于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个体主观幸福对人们身心状况,生活质量都有影响,甚至对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有一定影响,所以研究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90年代到本世纪初,研究方向从老年群体扩展到向全体人群发展,在理论方面,理论综述和有关主观幸福感结构的讨论都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在测评工具的建设来看,主要是引进和修订国外量表,也有较少研究者自编问卷进行测验。 (2)国外研究情况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1997)在其《主观幸福感研究新纪元》中,把西方幸福感研究划分出描述比较、理论建构、测量发展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集中在人口统计学的维度,描述与比较不同人群幸福感;第二阶段主要是将研究重点转向内部因素,建构有关的理论框架,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将研究方法、途径和主观幸福感测量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自测量表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以正面评价为主,并兼顾负面指标的新格局。 (3)本人创新 主观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主观感受,本人觉得应该重视对主观幸福感的全面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应该扩大研究人群的范围,大到,小到农民工人都应有所研究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样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定才会更加全面。从研究方法上,我们应当用一套适合于当前国内形式下测量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应注意无论是测验量表以及测量工具,还是测验方法等都应该与时俱进,适时改观。使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更加全面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大纲 1.论文主要内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钱晓英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其心理健康状况必然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大学生正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迈进,由学生向社会人士过渡,大学阶段是人格成熟完善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幸福感这一话题也颇为重视。本文从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出发,针对现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其主客观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对策。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有助于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及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对于分析、预测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协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一、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作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1]。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构成,现在学者趋向于认为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认知评价。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的评价。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认知评价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综合判断,通常用生活满意度来表示。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各种因素对构成主观幸福感及其不同维度的影响不尽相同。国外学者针对主观幸福感已做了大量研究,但国内对于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特定大学生的研究也为数不多。 主观幸福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主观性,是指它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个体的标准,即评价者主观的标准而非来自他人的标准。(2)稳定性,是指主观幸福感测量的是长期而非短期的生活满意度和情感反应,不随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3)整体性,是指它是一个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对生活的总体满意感。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物质的满足还是父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必修课程 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课程系统讲授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的有关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生适应与发展的特点和任务,了解大学生适应与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解的方法,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适应、学习方法、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发生,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课程包括六个专题,18课时,1学分。 本课程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为依据,针对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科学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互动性、体验性、感染性,倡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学大纲 第一讲发展---从健康心理开始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2.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 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5. 拥有顽强的意志品质 6. 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三)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重要意义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是智力、能力正常发挥的需要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概述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严格的界限。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相互依存、转化的连续谱。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 1、心理困扰 (1)生活适应问题: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适应等 (2)学习适应问题:考试焦虑、不喜欢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3)人际适应问题:人际冲突、社交技能缺乏、人际关系敏感、异性交往恐怖症、由自慰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等 (4)恋爱与性心理困扰:恋爱中的过度情绪反映、失恋、单相思、网恋、性心理发育异常等心理困扰 (5)性格与情绪问题:自卑、怯懦、依赖、猜疑、自我冲突、抑郁、焦虑、冷漠、暴躁等。 (6)就业心理困扰:择业取向、职业迷惘、就业恐惧等 2、心理障碍 (1)神经症 睡眠障碍 焦虑症 抑郁症 强迫症 疑病症 恐怖症 (2)人格异常 反社会型人格 偏执型人格 分裂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 癔病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 (3)性心理障碍

怎样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

一、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自我塑造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一个人要想全面客观认识自我,首先必须积极进行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米德强调,自我概念来源于社会交往,自我概念也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形成,因此,社会交往对于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每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与别人进行比较。进行社会比较是每个人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合理的社会比较策略,对于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少同学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常常犯有严重的错误。譬如,有些同学总是拿自己的弱点跟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同时,却只看到别人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缺点,这样势必会夸大自己的不足,抹杀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相反,有些同学只是看到自己的优点,对缺点却视而不见,这必然会形成虚假的自我概念,在实践中导致盲目自大。合理的社会比较,必然是综合的比较。既要横向比较,也要全面比较,绝不能无原则的攀比。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起点,譬如家庭背景、生理状况、智力程度、生活遭遇人人不同,因此,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3)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库利在其自我概念的理论中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他十分强调别人的态度、评价对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就是他人态度或评价在自我头脑中的反映。当然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往往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个体的评价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发生变化。每一种评价都不可能是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但只要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就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因此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留意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异性等多方面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步形成对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当然在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过程中必须要虚心认真,从而不断调整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好的或坏的,成功的或失败的,有价值的或无价值的凡自身现实的一切都应该积极悦纳,要平静而理智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要乐观开朗,以发展的眼光开看自己;既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空虚,自欺欺人,也不消极回避自身的现状,更不能以哀怨、自责甚至厌恶来否定自己。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是否能积极接纳自我,不仅与他是否能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关,而且与他的个人抱负水准有关。当一个人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太大时,就容易导致拒绝自我(如自卑、自杀),对于大学生来讲尤其应当注意。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脱离现实,一旦遇到挫折,势必会造成悲观情绪,进而拒绝自我。所以,在全面客观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于大学生来讲,即不能没有抱负或抱负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