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轨运营考试大总结

城轨运营考试大总结

城轨运营考试大总结
城轨运营考试大总结

城轨运营考试大纲

第一章

熟悉城轨系统的分类情况;

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的铺设方式划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划分: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30000:重型地铁、轻型地铁、中低速磁悬浮系统。中15000微型地铁、高技术标准的轻轨、独轨铁路。低5000低技术标准的轻轨、自动导向交通系统、有轨电车。以导向方式划分:轮轨导向(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导向轮导向(单轨和新交通系统的胶轮车辆)。以轮轨材料划分:钢轮钢轨系统;胶轮钢筋混凝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划分: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自动导向交通、小断面地铁、胶轮地铁、索道

市郊铁路:是由电气或内燃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城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市郊与新建城镇间,以地面专用线路为主的大运量快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有权通常不属于所在的城市政府,而是由铁路部门经营。

地下铁道:轴重相对较重,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万人次/h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线路全封闭,容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运输成本低、不占城市用地,但建设成本高。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在世界范围内,地铁地下部分约占70%,地面和高架部分约占30%。

轻轨交通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专用车道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输送能力1.5~3.0万人次/h车辆轴重较轻,施加在轨道上的荷载轻于城市铁路和地铁的荷载。

独轨交通由电气牵引、具有特殊导向和转折装置、列车编组运行在专用轨道梁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

自动导向交通系统新交通系统。主要技术特征是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

有轨电车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单车或两辆编组运行在城市路面线路上的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由于采用整体道床,轨面和路面保持同一水平,因此机动车辆和行人可以进入,是一种混合交通。车辆运行速度较低,行车安全和准时性较差,运量较小,单向高峰小时运量通常在1万人左右。

线性电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线性电机牵引、轮轨道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小断面隧道、地面和高架专用线路上的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利用线性电机在磁场的相互作用下,直接产生牵引力,属于非黏着驱动,车轮只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

不同城轨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

地铁系统采用专用线路,没有平面交叉。线路除修建在地下隧道外,部分修建在地面或高架桥上。采用双线,个别城市也有四线地铁情况。正线最大坡度一般为3%,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300~400m轨道较多采用焊接长钢轨,混凝土整体道床。

地铁车站其运营功能划分有终点站、中间站和换乘站。高站台(侧式岛式混合式)

地铁车辆宽度在2.8~3m左右,车辆定员为200~320人。车辆的最高速度可达80~100km/h,运营速度约为35~40km/h。单向小时最大运输能力在3~6万人。

地铁列车在信号系统控制下运行。色灯信号、自动闭塞设备、调度集中控制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集中控制。列车自动防护、驾驶、监督。4-8,75s

小断面地铁线性电机驱动方式具有车辆自重轻、爬坡能力强、线路曲线半径小。这种地铁的特点是断面较一般地铁断面小,从而降低了建设成本;它还采用了较小的曲线半径和较大的坡道,可以高架,维护容易。

地铁其他技术经济特点还包括安全准点、节约土地、节省能源、环境污染小、对城市景观影响小以及综合造价高、修建周期长等。

轻轨系统轻轨从旧式有轨电车系统发展而来。

轻轨线路的设计方案较多,无固定模式。线路修建可在市区街道上,也可修建在地下隧道或高架桥上。地面轻轨分为无平面交叉、有平面交叉的专用行车线路和与其它机动车辆公用行车线路。线路大多是双线。线路最大坡度可达8%,最小曲线半径30米。向长向宽,大容量,轻型化铰接化低地板宽敞舒适。人工/视觉控制、ATP、ATC。

修建周期短、工程投资少、运营成本低、运行噪声小,能适应陡坡急弯、旅客乘坐舒适。独轨铁路国外已建成城市交通独轨铁路长度通常为10公里左右,单双线均有,但以单线为主,最大坡度6%,最小半径60米。轨道有轨道梁、支柱与道岔三部分组成。车站高架,道路面,集散厅,站台(岛式)。4-6编组。独轨交通有噪声低、振动小、对城市的景观及日照影响小、通过小半径曲线能力和爬坡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独轨车还有运能小,速度低、能耗大、粉尘污染等缺点。

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线路长度通常在5~15公里间,以双线为主,但也有环形单线和网状的线路,最大坡度可达7%~10%,最小曲线半径10~30米。中央凸型导向,中央内侧导向,两侧侧面导向。

车站分为终点站、中间站和管理站,站间距较短

车辆为轻小型,宽2米,长4~8米,车轮采用橡胶轮胎,车辆定员20~80人,最高速度60公里左右

列车运行采用自动控制,ATC系统按列车运行图集中调度,自动控制列车上的限速装置和驾驶装置同时兼管车辆作业,大多为两辆编组。

自动导向系统优点有工程造价低、运行噪声少、占地面积少、旅客乘坐舒适、能适应陡坡急弯

市郊铁路线路长度一般在40~80公里

大多数车站在郊区,最高运行速度一般在120公里左右,站间距离约1~4千米,平均运行速度可以达到40公里/小时

市郊铁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市中心连接城市边缘和20公里左右的居民区(近郊区),站距小,1~1.5千米;另一种是连接市中心与卫星城市,距离可达40~50公里甚至更长,站距较长(3-4千米)单向运能4-8万人

市郊铁路的技术经济特点包括:投资省,见效快,工程费用只相当于高架的一半,地铁的五分之一,环境污染少,能耗低等。

城轨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

系统联动性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系统同时正常、协调地运行。

时空关联性由于时间和其相对应的空间是轨道交通运营中不可存储的,一旦失去势必造成列车运行晚点,严重的就会发生事故。具体来说,一旦运行的车辆、设备故障影响到列车的正常运行,必须立即处理,尽快恢复正常,确保列车运行。

调度指挥集中性一条完整交路运行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一调度所。调度所一般设于线路适中车站附近。信号系统(ATS)、供电系统(SCADA)、环控系统(FAS、BAS)、主机及显示屏均设于调度所内。通信系统及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一般也设于此。列车运行时由行车调度员、电力调度员、环控调度员分别担任行车系统、供电系统及环控系统的调度指挥。管理的严格性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而言,技术管理的核心是规章制度,它是规范人员生产活动的行为准则,各岗位人员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才能使得规模庞大而技术复杂的系统有序、安全而高效运转。反之,系统运转就会受到阻碍从而降低效率甚至发生事故

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管理规程”(简称“技规”)

“行车组织规则”、“客运组织规则”、“调度规则”、“安全规则”、“事故处理规则”以及设备、设施的“运行检修规则”等。

服务的安全可靠性按照运行图的规定安全、准时地运行

制定不同的运行图

换乘

售、检票

乘客导向

第二章

1、运营管理模式分类及适用性;

有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政府线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运营单位通过招标方式获得经营权。无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模式,政府线路,一家单位独家经营,或两家以上单位按行政区域划分经营范围。官办半民营模式,政府线路,政府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官办民营模式,政府线路,民间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多种经济成分构成的模式,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所共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共同组织人员经营。

私办私营模式,私人集团。

客流量和线路类型

客流密度在0~1.5万时缺乏赢利所需的必要客流,在政府的扶持下存活,官办官营。

客流密度在1.5~2.5,基本具备维持运营成本所需客流且略有赢利,有竞争条件下的官办官营、公私合营、管办半民营

客流密度在2.5万人,官办半民营、官办民营

当业主(政府)独自承担建设费用,而不从运营收入抵扣,客流密度大于1万人/(km·日)时官办民营

在市郊铁路条件下,客流密度在1.7万人/(km·日)以上时私办私营

2、运营方案;

共线运营方案:前期建造线路的运营组织不会产生太大的干扰,对于后期线路运营方案也很容易实施,并且使前后期线路上任意两车站旅客乘车方便。行车间隔的不同会造成输送能力的不均衡,非共线段能力利用率较低。

独立运营方案不产生共线运营,要求在交汇点或衔接点设换乘站

部分独立、部分共线方案:部分线路全线运营,另一部分线路独立运营和联合运营相结合。

3、乘务管理相关知识

司机人数=一天总列车运营时间*1.1/司机每天工作日的实际驾驶时间*出勤率

包乘制和轮乘制

X班Y倒排班方法

周期为kX天,k为自然数

每天每个班组工作时间为24/Y小时

在一个周期内,一个班组需要上kY次班;也即某一个个种类的班,要上k次

第三章

票制;

单一票价制:一条路线按统一票价核收;

分段计程票价制:按乘客乘坐列车距离远近,划分不同的票价等级;

综合票价制:综合考虑乘客距离、乘客占用收费区时间、乘坐时间段等因素核算票价。

单一票制:售票简单,效率高,可减少车站管理人员。乘客支付车费不合理,票价制定困难。分段计程票制综合票制:车票种类多,售检票手续繁琐,需要检票人员多。

站台客流组织方法;

按车站客流量分:大车站、中等车站、小车站;

按车站的运营功能分:终点站即始发站、中间站、换乘站;

按车站站台形式分: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混合式站台车站。

车站合理布置要求:

(1)售检票位置与出入口、楼梯应保持一定距离。

(2)保持售检票位置前通道宽敞。

(3)售检票位置根据出入口数量相对集中布置。

(4)应尽量避免客流的对流。

基本要求: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灵活措施。

换乘站不同换乘方式客流组织:总原则在于应组织好换乘客流,缩短换乘路径,减少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的交叉、干扰。

(1)站台直接换乘:要求站台能够满足换乘高峰客流量的

要求,换乘楼梯或自动扶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免发

生乘客堆积和拥挤。

(2)站厅换乘:下车客流朝一个方向流动,应减少站台上

人流的交织,乘客行进速度快。

(3)通道换乘:应注意上下行客流的组织,更应避免双方

向的换乘客流与进出站客流的交叉紊乱。

(4)组合式换乘:在这种条件下一定要确保换乘旅客客流

顺畅,特别要做好客流的诱导工作。

突发客流组织与调整(客流特征、突发客流组织与调整);

1.客流特征

车站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均等型:各车站的上下车客流接近相等,沿线客流

基本一致,不存在客流明显突增路段;

两端萎缩型:线路两端路段的客流小于中间路段的

客流;

中间突增型:车站的上下车客流明显偏大,线路客

流存在突增的路段;

逐渐缩小型:随着线路向外延伸,线路客流逐渐缩小。

单向峰型:车站客流分布集中,

有早晚错开的一个上

车高峰和一个下车高

峰;

双向峰型:客流分布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

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

全峰型:客流分布无明显低谷,双向上下客流全天都很大;

突峰型:车站有一个持续时间较短的突变的上车高峰,一

段时间后,其他部分车站可能有一个突变的下车

高峰;

无峰型:客流无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双向上下车客流全天

都较小。

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包括:

(1)增加列车运能

(2)增加售检票能力

(3)采取临时疏导措施

(4)关闭出入口或进行进出分流

第四章

运行计划的编制(给OD表能编制全日行车计划)

列车数=该小时最大客流断面旅客数量/列车的设计载客能力*列车满载率

行车间隔在9:00~21:00,一般不宜大于6min;在其它非高峰运营时间一般不宜大于10min。计算运用车和检修车数量;

N=高峰小时开行的列车对数*平均每列车编成辆数*列车周转时间/60

列车周转时间=区间运行时间+中间站停站时间+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

检修车数=运用车数*检修系数,检修系数=各种检修修程年均检修停时(天)/年非检修工作日各种检修修程年均检修停时=该级修程的检修停运时间(天)*(1/该级修程的检修周期(年)-1/该级的下一级修程的检修周期(年))

列车交路的相关知识(种类、折返方式等)

长交路:指列车在全线各站间运行,为全线提供运输服务,列车到达折返线/站后返回。

短交路:指列车在某一区段内运行,在指定车站折返,它可为某一区段旅客提供服务。

混合交路:指线路上长短交路并存的情况。

站前折返方式:指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经由站前渡线进行折返作业。

优点:列车空走少,折返时间较短,上下车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减少费用。

缺点:列车折返会占用区间线路,从而影响后续列车闭塞,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威胁,客流量大时,可能会引起站台客流秩序的混乱。

站后折返方式:指列车由站后尽端折返线/环线折返。

优点:避免了站前折返的进路交叉,安全性能良好,而且,站后列车列车进出站速度较高,有利于提高旅行速度。

缺点:列车折返时间较长。

运输计划调整方法(给出实际情况能列举相应的调整方法);

日常运输计划调整的主要方法包括:

(1)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出列车;

(2)根据车辆的技术状态、线路允许速度,组织列车提高速度,恢复正点;

(3)组织车站快速作业,压缩停站时间;

(4)组织列车放站运行;

(5)变更列车运行交路,具备条件时在中间站折返;

(6)停运部分车次的列车。

第五章

运行图种类及适用范围;

一分格运行图

横轴以1min为单位,以细竖线加以划分,10min格和小时格用较粗的竖线表示。一分格图主要在编制新运行图和调度指挥时使用。

二分格运行图

横轴以2min为单位,以细竖线加以划分。常用于市郊铁路运行图。

十分格运行图

横轴以10min为单位,用细竖线加以划分,半小时格用虚线表示,小时格用较粗的竖线表示。主要供调度在日常指挥中绘制实绩运行图使用。

小时格运行图

横轴以h为单位,用竖线加以划分。在编制旅客列车方案图和机车周转图时使用。

运行图的编制

区间运行时分、停站时间、折返时间、车站间隔时间、追踪间隔时间

在车站办理两列车的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套不

会车间隔时间

第六章

运输能力影响因素(会分析其影响);

线路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列车数。

线路、列车折返设备、车辆段设备、牵引供电设备

列车能力:

列车能力= 每列车车辆数×每辆车定员数

每辆车定员数:

每辆车定员数= 车厢固定座位数+车厢有效站立面积×每单位面积允许站立人数

(1)车站能力,包括占有率的限制。

(2)站台客流限制,主要是由于出入口的数量及宽度限制引起的。

(3)车站停留空间不足。

(4)收费系统的能力限制。

(1)站立密度不是绝对的4人/ m2,在拥挤条件下,人们可以挤得更紧。

(2)一般不可能设想多单元列车上所有车辆均同样拥挤。

(3)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减少列车能力,如牵引力大小,车门问题,操作者的差异。他们不仅会导致列车间隔的增大,还会增加间隔的变化幅度。

(4)最小间隔概念上没有给运行图留出间隙,以作为恢复晚点延误的空当,它使得系统不能适应服务的变化。

(5)旅客需求在高峰期内一般也不是平均分布的,存在一些需求波动,这与特定的工作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关。

(6)日常需求还存在一些随星期、季节、假期、天气而发生的波动,如周一与周五不同等,这增加了需求的不可预测性。

(7)客运需求是有一定弹性的,有时可以有一些拥挤和延误。

提高运行效率的方法

减少乘客从出行始、终点至车站的时间

①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

②合理规划车站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

③优化接运交通的设计。

减少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间

(1)减少加减速时间

减少加减速时间是指减少列车在加速距离或制动距离内的运行时间,但有时也指减少列车起停车附加时间。

减少加减速时间的措施主要有:

①改善车辆的加速与制动性能;

②合理设计地下车站线路段的纵断面。

(2)减少列车运行时间

减少列车运行时间的措施主要有:

①提高车辆构造速度;

②采用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③提高列车的制动能力;

④适当延长站间距。

(3)减少列车停站时间

①增加车辆的车门数及车门宽度;

②采用高站台或低地板车辆;

③组织乘客均匀分布候车;

④适当延长站间距;

⑤采用跨站停车和分段停车等列车运行方案。

减少乘客进出车站及候车、换乘时间的措施:

①尽可能采用浅埋深车站或地面车站;

②保证通道、升降设备和售检票设备等设施的通过能力;

③适当增加行车密度;

④优化换乘站的设计。

提高运输能力的措施

加强线路通过能力的措施

(1)修建新线,在既有双线基础上增加线路。

(2)改造线路平、纵断面。

(3)客流量较大的中间站修建侧线。

(4)客流量较大的中间站增建站台,同时也可根据客流需求同步修建侧线。

(5)使用新型车辆。

(6)改进车辆设计。

(7)采用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8)改用移动闭塞。

(9)分割车站区域轨道电路。

(10)采用跨站停车的列车运行组织方式。

(11)加强站台乘客组织。

加强折返站折返能力的措施

(1)改变折返方式。

(2)折返线的配线形式。

①增加发车线。

②混合折返配线。

③在终点站修建环形折返线。

(3)改变站台结构。

(4)改变折返站控制方式,压缩进路时间。

①优化折返站的道岔与轨道电路设计。

②折返站采用自动信号设备。

加强列车能力的措施

(1)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①选用定员数大的车辆。

②优化车辆内部布置。

(2)增加列车车辆编组数。

第七章

ATC系统(子系统,各自的功用);

ATP主要用于对列车驾驶进行防护,对与安全有关的设备或系统实行监控,实现列车间隔保护、超速防护等功能。停车点防护

速度监督与超速防护①固定速度限制

如:区间最大允许速度(取决于线路参数);

列车最大允许速度(取决于列车的物理特性)。

②临时性的速度限制

如:线路维修时临时设置的速度限制。

列车间隔控制

①轨道电路必须采用多信息音频轨道电路,轨道区段长度通常在300m以下。

②前行车所占用轨道电路的始点被当作危险点。

③前行车的防护段可以是相邻轨道电路,也可以大于轨道分区的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

④目标距离L目是指后续车所在轨道电路的始端到停车点(防护段的始端)的距离

⑤实时计算所得的紧急制动曲线与列车的最大减速度有关;在驾驶室内显示出的最大允许速度略小于制动曲线上的实际最大允许速度,以便留出时间空隙可以进行告警及由驾驶员做出反应。

测速与测距

测速:

利用装在轮轴上的测速传感器来测量列车的即时速度,并在驾驶室内显示出来。

②测距:

以轨道电路为基础,在轨道电路内的运行距离测量依赖于所记录的车轮转数及预知的车轮直径加以转换。

车门控制

列车在站外打开车门;

②列车在站内时打开非站台侧的车门;

③在车门打开时列车启动。

列车运行控制的基本类型;

点式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实现列车超速防护,又称为点式超速防护(点式ATP)系统。连续式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不同闭塞方式之间的异同;

固定闭塞系统是采用地面固定信号机将铁路线路分成若干个闭塞分区,每个闭塞分区只能被一列车占用。闭塞分区的长度不得小于司机确认信号和制动停车所需要的距离之和。列车位置它所占用闭塞分区的长度。靠铁路地面信号系统实施的。

移动闭塞将区间分成了无数个细小的连续的闭塞分区,使得列车间的安全信息传递更频繁及时详细,比固定更优地确定列车的位置和传输列车信息。可以减少维修费用。

可能有主观题;

第九章

运营指标体系;

数量指标(工作的数量)。

包括:客运量*平均乘距=客运周转量、客运密度=客运周转量/运营线路总长、运营里程、断面客流量(单位时间沿同一方向通过运营线路某一断面的乘客数)

质量指标(客运工作和车辆运用的质量)。

包括:速度指标,技术速度(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的速度)旅行速度(列车从始发站发出到抵达折返站时的平均运行速度)

客车运用指标(列车周转时间,运用车辆数,开行旅客列车数(各种编组的列车在运营线路上行驶一个单程,不论是全程运行还是小交路折返,均按一列计算。列车分别按全日、上行和下行开行列数计算。折返列车数按各折返站分别计算),车辆平均日车公里)

、安全指标(行车事故数,乘客伤亡事故件数和乘客伤亡人数,乘客伤亡事故发生率)

列车正点指标(列车始发和运行正点率)、方便性指标(列车开行间隔时间,乘客出行总时间)、舒适性指标(站车文明服务乘客满意率,车辆人均占有面积,乘坐舒适度,站车环境舒适度)经济指标(客运收入,运营成本)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生产过程组织 过程、流程是企业把资源转变为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流程战略的目的是寻找在一定的成本及管理约束下,生产满足客户要求和符合产品规格的产品的方法。 第一节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一、生产过程 产品生产过程(某种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造出来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要消耗人的劳动,故可按人的劳动消耗的不同情况进一步分解为劳动过程、自然过程、等候过程。 (1)劳动过程:劳动者直接参加的那部分生产过程包括:工艺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①工艺过程:直接使劳动对象在形状、尺寸、性质、相互位置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加工制造过程)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的最基本的部分,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必需包括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毛坯加工-零件加工-产品装配三个工艺阶段 ·工序:就是在一个工作地上,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对一个或一组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那部分工艺过程,它是组成工艺过程的最基本的单位。 ②检验过程。③运输过程。 (2)自然过程:借助自然力完成的生产过程。酿酒——发酵、香肠——风干 (3)等候过程:实际生产中,对劳动对象的加工并不总是不断地进行的,常常由于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上的原因,需要停下来等候下一步加工、检验、运输。 ·有弊:等候时占用空间(库房或生产用地),难免发生损耗,增加生产费用。 二、企业生产过程(广义)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企业范围内各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与其直接相连的准备、服务过程的总和。包括: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产品正式生产之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产品设计、工艺选择、设施布置等 (2)基本生产过程:企业生产基本产品的过程。基本产品:代表企业生产发展方向的产品(主要产品)。汽车厂——汽车;机床厂——机床;家具厂——家具。 (3)辅助生产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提供辅助产品与劳务的过程。家具厂;油漆、钉子(4)附属生产过程(副业生产过程):利用生产基本产品剩下的边角余料、废渣、废液,生产副产品的过程。如机床厂——饭盒 (5)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提供各种服务性活动的过程。如生产物资的供应、保管和运输。 ?按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把各种生产过程划分为少数几种典型形式。 这些典型形式就是生产类型。 ?按工艺过程划分的生产类型 (1)流程式生产(2)装配式生产 ?按确定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的生产类型(按产品通用性) (1)备货生产(2)订货生产 ?按生产数量划分的生产类型(按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与通用性) (1)大量生产(2)单件生产(3)成批生产 ?为什么要划分生产类型 *类型不同,方法各异*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便于推广,指导生产

运营管理复习材料

运营管理 第一章 一、运营管理(名词解释) 运营管理可定义为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 二、运营管理的目标(填空、简答)运营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增值。运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顾客满意是前提,只有达到或超过顾客满意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三、运营管理的实质(填空、简答)运营管理的实质可概括为三句话:通过有效管理实现增值,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满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特定的需求。 四、运营管理的特征(填空、简答) (1)集合性运营管理由多个可以识别的子系统所组成,如物资管理系统由计划管理子系统、库存管 理子系统、质量检验子系统等组成。 (2)关联性若干个体集中在一起,只能算一个“群” ,只有当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或相互作用时,才能成为一个系统。 (3)目的性一个现实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一定的功能且有一个或多个目的,如果这些目的达 到它们的最大等级,就说实现了系统的最优化。 (4)环境适应性运营系统必须适应周围或外界环境的变化。 五、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名词解释) 1、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称为质量控制。 2、费用控制:费用控制就是保证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 3、进度控制:就是把运营中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在需要的时候组织起来、筹措到位,以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 第二章 一、运营战略、运营策略、实际运营(名词解释、填空) 1、运营战略:运营战略是组织在组织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组织系统的运行与控制以及组织系统的维护与更新方面所做出的中长期谋划。 2、运营策略:运营战略是针对某一运营战略而形成运营模式。 3、实际运营:主要涉及组织内的产品、工序、方法、使用的资源、质量、成本、生产准备时间及进度安排等。 二、生产率(名词解释、填空)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 三、影响生产率的因素(论述、多选、简答)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 四、例题计算(P25 某机械加工厂,一周内生产出10000单位的产品,产品售价为5元/单位。为生产这些产品投入了500个工时,工时费用为8元/小时。此外,还投入折合价值为5000元的原材料和1000元的管理费用。试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多要素(劳动、原材料和管理费用)生产率。 解:

2021年运营管理知识点总结

1运营系统概念:在运营过程中,投入劳动、土地、信息、资本等资源,通过制造、运送或解决等活动,以产品或服务形式提供应社会并引入反馈机制,致力于实现增值运营过程构成完整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种投入-转换-产出过程。 2生产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涉及服务业。职能:运营:创造社会所需产品和服务。运营是核心。财务:为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运用资金。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需求,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作用:1生产与运作是公司价值链重要环节2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核心内容。 3战略层次分为:1公司战略:发展目的、实现目基本途径2业务战略:公司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部门发展目的和总体规划,其目是公司战略和竞争战略实现。生产战略属于职能战略层次。 4运营竞争力体当前:TQCF1价格C:价格竞争成果也许是公司会减少公司利润,但多数会促使公司将地产或劳务成本。2质量Q:质量是产品或服务一种固有特性满足规定限度。3柔韧F:体当前提供定制化产品或服务能力以及迅速更新工艺或技术能力这两个方面。4速度(交货期)T:指公司在承诺交货当天或之前提供产品或服务能力。 5新产品开发动力模式:1技术导向型动力模式:从最初科学摸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供应变化带动需求产生和变化。(青霉素)技术导向型产品以科研-生产-销售模式浮现。2需求牵引动力模式:一方面进行市场调查,理解市场需求;然后进行生产技术、价格、性能等研究;最后依照销售预测决定与否开发这种产品。(家用电器用品)它是以市场-研发-生产-市场形式浮现。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1投入期:运营管理重点是做好市场定位,加强广告宣传和广告推介,强调产品新颖性。同步改进工艺,提高效率,稳定质量,减少成本,促使产品尽快进入成长阶段。2成长期:运营管理重点是细分市场,做好配套服务,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高生产能力,扩大批量。并着手研制开发新产品。3成熟期:运营管理重点是最大限度减少成本,同步适时推出新产品。公司把资源更多投向新产品。4衰退期:运营管理重点是坚决地停止这种产品生产,代之以新产品。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航空运输系统及机场系统 2.定义: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而划定的一块地域 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及机场空域等组成)3.主要功能:A 保证飞机安全、及时起飞和降落B安排旅客和货物准时、舒适的上下飞机C提供方便、快捷的地面交通连接市区 4.机场等级划分标准:飞行区等级、机场救援与消防级别,跑道导航设施等级(飞行区等级—备注:A“飞行基准飞行场地长度”是指飞机以规定的最大起飞质量,在海平面高度、标准大气温度、无风和跑道纵坡为零条件下起飞所需的最小飞行场地长度 B“指标II”应选用翼展和主起落架外轮侧间距两者中要求高的代字) 5.机场系统:A空域:供进出机场的飞机起飞和降落 B地域:飞行区、航站区、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 定义:是规划人员对某个机场为适应未来航空运输需求而做的发展设想 2.目的:为了在下述诸方面提出指导方针: 济和财政的可行性;各项设施实施的优先次序和阶段划分 3.过程和内容:第一阶段:确定机场的设施要求。现状调研、航空运输需求预测、需求—容量分析、确定所需的设施、环境影响的研究第二阶段:场址选择(针对新机场)。A场址选择是从环境、地理、经济和工程观点出发,寻找一块其尺寸足够容纳各项机场设施而位置适中的场地B选择场址最重要的是对各候选机场场址进行正确的评价(可利用空域;净空要求是否满足;对周围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场址的物理特性;接近航空业务需求点;现有出入机场地面交通系统;现有公用设施的可利用程度;土地价格)第三阶段:机场总平面图。机场布置图(土地使用图); 第四阶段:财务计划。 4.补充:机场规划不但适用于新机场,还适用于扩建机场 预测项目:年旅客、货物和邮件运输量(最常规最基本的项目);典型高峰小时飞机运行场为基地的飞机数;机场和所服务地区之间的出入交通系统要求;机场工作人员和访客的人数 2.预测方法(各自优缺点):经 定义:机场系统各项设施在一定时段内(通常为1h,也可为1年或1天)通过不同运输对象(飞机、旅客、货物 A容量分析:主要用于判别现有设施是否满足运输需求,确定设施新建或扩建所需的规模 B延误分析:则主要用于方案比较及经济分析评价 2.跑道容量的影响因素:A空中交通管制因素B机队组成(FAA采用机队指数MI来反映这一点MI=(C+3D)(%)。C为最大起飞重为55.6~133.4KN的飞机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D为最大起飞重大于133.4KN的飞机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C跑道布置和使用方案D环境因素 3.机坪—门位的容量:可供飞机使用的门位 跑道基本构型:A单条跑道(确定跑道的方位时,应避免使飞机飞越人口稠密地区的上空和避开障碍物。同时, 95%以上的时间可在侧风风速低于容许值的情况下使用跑道)B平行跑道C 开口V字形跑道D交叉跑道 2.航站基本构型:线型、廊道型、卫星型、转运型 3.航站区与跑道的关系:航站区的位置,应布置在从它到跑道起飞端之间的滑行距离最短的地方,并尽可能使着陆飞机的滑行距离也最短 4.滑行道布置:滑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飞机提供从跑道到航站区去的通道。滑行道的设置,可使着陆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从而使跑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容量潜力,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 第二部分:机场管理模式及组织 机场所有者:国家政府;地方和(或)州、地区政府;公司实体;私人投资者 2.机场经营者: 理承包者)3.管理模式:模式A: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由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运营模式B: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由地方或地区政府的一个部门管理和运营模式C: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有可能包括私人)联合所有;由公共所有或私人所有的公司按照管理合同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D: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E: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拥有大部分股份,私人拥有小部分股份,不存在可以公开交易的股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F:同模式E,但是有一些股份可以公开交易模式G:完全或大部分由私人投资者拥有,不存在可以公开交易的股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运营模 背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的经济形式得到空前发展;必然会严重的制约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调节

运营管理第一至十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 以下哪个行业所生产的产品是以无形产品为主?() A. 工业 B. 农业 C. 制造业 D. 服务业 D 2. 对由输入到产出间的这一中间转换过程进行设计、运行和改进的管理是()。 A. 运营管理 B. 财务管理 C. 营销管理 D. 人力资源管理 A 3. 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A. 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 B. 尽可能减少生产时间 C. 建立高效的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系统 D. 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 C 4. 在设计产品质量时要确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主要取决于()。 A. 产品的成本 B. 产品所面对的消费者需求 C. 生产过程的管理 D. 工人的技术水平 B 5. 企业如果能够迅速改变产品设计、产品组合以及产品批量,反映了企业的()。 A. 服务能力强 B. 设计能力强 C. 柔性程度高 D. 技术能力强 C 二、多项选择 1. 与制造业的产品相比,服务业的产品主要是()。 A.无形的 B. 不可见的 C. 难以形成库存 D. 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合二为一 E. 产品质量主要通过消费进行感知 ABCDE 2. 运营管理的输入的主要资源有()。 A. 人力资源 B. 设备和物料 C. 资金 D. 信息与技术 E.能源和土地 ABCDE 3. 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 运营系统设计的管理 B. 销售渠道的管理 C. 运营系统运行过程的管理 D. 资金运用的管理 E. 运营过程改进的管理 ACE 4. 运营系统设计的内容包括()。 A.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B. 流程的设计 C. 设施的选址 D. 设施的布置 E. 运营计划的制定 ABCD 5. 运营系统的运行过程的管理主要包括()。 A. 流程再造 B. 运营计划 C. 库存管理 D. 质量管理 E. 项目管理 BCDE 6. 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有()。 A. 成本 B. 质量 C. 柔性 D. 服务 E. 时间和环保 ABCDE 第二章产品与服务设计 一、单选题

运营管理复习

第一章1.生产经营活动的角度看,社会组织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 系? 基本职能:(1)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用以制造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所需的服务。(2)理财: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3)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关系: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没有市场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只能看着别人抢占市场。有了市场或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但没有资金,显然也是不行的。 所以生产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本活动,生产活动是营销活动的保证,理财中资金是社会组织的血液,是对营销、生产活动的保障。营销是发现和创造顾客的需求,促进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2.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是什么? (1)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2)目标: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现在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并且这些取决于设计阶段形成于制造阶段。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4.说明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 (1)流程式生产: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连续性生产。 连续性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生产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高,协作与协调任务少,易于管理的特点。 (2)加工装配式生产 指物料离散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离散性生产。 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具有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协调、组织任务相当繁重,生产管理复杂化的特点。 (3)订货型生产 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照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订货型生产具有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虽然库存水平高,但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特点。 (4)备货型生产

运营管理知识点

运营管理(选择、判断、简答) 1.运营系统得特征:集合性、关联性、目得性、环境适应性。 2.运营管理:对提供产品或服务得运营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与控制。企业组织得三个 基本职能就是运营、财务与营销。运营职能就是核心地位。企业组织得顾客服务、质量保证、生产计划控制、进度安排、工作设计、库存管理等均由运营职能来实现。企业组织其她所有活动,如营销、工业工程、公共关系、人力资源、财务、采购等都与运营管理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得联系 3.SWOT(机会O、威胁T、优势S、劣势W)分析得主要内容包括:新得市场潜力;消费者不断 变化得需求;法律、经济、政治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竞争对手得活动。波特五力模型图(2)、BCG矩阵从两个维度分析:即“相对市场占有率”与“业务增长率” 4.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自由与公平得市场环境下生产优质产品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附 加价值,从而维持与增加企业实际收入得能力。企业竞争力决定企业成败得关键因素。企业之间得竞争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价格、质量、柔性、速度(交货期)等。 5.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与服务)与生产过程中得投入(劳动、材料、 能量及其她资源)之间得关系,就是一个相对指标。从本质上讲,生产率反映出资源得有效利用程度。 6.生产率得影响因素:管理、资本、质量与技术、标准化、工作场所得设计与布置、激励制 度等。 7.评价并选择决策方案:(1)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借助确定型模型(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 来评价决策方案;(2)风险型决策环境下,采取最大期望值准则进行选择;(3)不确定型决策环境下,则首先选定决策准则:乐观准则,即大中取大准则;悲观准则,即小中取大准则;折中主义准则,即a准则;等概率准则;后悔值准则,即最大最小后悔值准则。 8. 9.新产品开发得动力模式:(1)技术导向型动力模式就是指按照被称为Seed Theory得方式进 行新产品/服务开发。即从最初得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以供给得变化带动需求得产生与变化。技术导向型得产品以“科研-生产-营销”得模式出现。青霉素、纳米、微纳米材料都就是典型得技术导向型产品。(2)需求牵引型动力模式就是指按照所谓得Need Theory方式进行新产品/服务开发。首先,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得新产品; 然后,进行生产技术、价格、性能等方面得研究;最后,根据销售预测决定就是否开发这种产品/服务。需求牵引型产品以“市场-研发-生产-市场”得形式出现。模糊控制洗衣机、电饭煲、空调等家用电器产品就就是典型得需求牵引型产品。 10.运营能力规划得重要性:运营能力规划就就是对企业得规模作出决策。对任何一个组织都 至关重要。(1)运营能力事关长远;(2)运营能力决定着初始投资与运营成本;(3)运营能力影响组织得竞争力;(4)运营能力影响到组织得日常运营管理。 11.运营能力得度量:设计能力就是建厂或扩建后运营系统理论上达到得最大能力。实际中, 设计方案确定得能力即为设计能力。有效能力就是在理想运营条件下能够达到得能力,即交工验收后查定得能力。这些条件包括原料、动力得正常供应,设备得正常维修,工作制度与人员出勤等。有效能力总就是小于设计能力。利用率=实际产出/设计能力;效率=

运营管理考试答案

一.请叙述产业链的微笑曲线理论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经验曲线是一种静态表示,透过微笑曲线,可以表现动态的一面,并能突破经验瓶颈,迅速化内隐知识为外显知识。如何将研发、生产、营销结合,一直是企业谈论的主题。透过微笑曲线的认知,可以很快达到需求的知识。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尽量让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 操作方式如下: 1、产品升级或产品下移,产品升级指的是产品从原来低档往中档、中档往高档走的办法,而产品下移,追求的不是提高附加价值,而是创造不同的市场,让营销固定成本往下降,创造规模经济的概念; 2、垂直整合,包括向上游的整和和向下游的整和; 3、缩短销售渠道,建立直接供销关系,渠道缩得越短,附加价值就越高; 4、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的水平延伸,一种是产品线的水平延伸; 5、多元事业,一种是相关产业的多元化,一种是非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对于后者,风险较高,在实施时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和现金流量,要做好亏几年的心理准备; 6、生产技术升级,通过研发和自主创新,增加企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 二.请叙述迈克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价值链是波特为了弥补其以往的竞争战略分析中只考虑市场结构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而忽视企业特点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而创立的。企业是由一系列的作业组成的,每一项作业都要消耗资源,但也要形成“价值”,因此作业链也就表现为“价值链”,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就表现为价值活动。企业价值活动包括基本活

动与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波特认为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价值,降低成本,审视并调整价值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有重构企业价值链、重构上下游价值链、联盟、专一化、寻求战略协同等方法。其主要缺陷是面面俱到,没有轻重缓急。很难操作。 三. 精益生产的概念及其核心理念?我国企业应该如何推行精益生产?难点在哪里? 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 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在企业中开展精益生产培训活动是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工作的重点。 1、追求零库存 2、追求快速反应,即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3、企业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 4、人本位主义 a、充分尊重员工; b、重视培训; c、共同协作。 5、库存是“祸根”

城轨车辆考试知识点

城轨车辆考试知识点 1.标准规矩1435mm 2.动车组采用动力分散交流驱动方式 3.制动方式分为电气再生制动电气指令空气制动方式 4.制动种类常用制动,紧急制动,快速制动,辅助制动,耐雪制动 5.动车组的组成:车体,转向架,连接缓冲装置,制动装置,车辆内部设备,牵引传动系统,辅助供电系统 6.动车组的主要技术特点:头型流线化,车体结构轻量化,高性能转向架技术,复合制动技术,密接式车钩缓冲装置,交流传动技术,列车自动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 7.城市轨道车辆的组成:车体,走行部,牵引缓冲装置,受流装置,制动装置,车辆内部设备,车辆供电系统 8.段修:1.5年一次,厂修:6年一次,辅修:半年一次,轴检:3个月一次 9.轴重:车辆总重与轴数之比即车辆每一轮对施加于轨道的重力 10.限界:为确保机车车辆在铁路上的运行安全,防止机车车辆撞击邻近的建筑物和设备而对机车车辆和接近路线的建筑物,设备所规定的不允许超越的轮廓尺寸线称为限界。铁路的限界分为: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物接近限界 11.转向架的组成:轮对轴箱装置,弹性悬挂装置,构架基础制动装置,转向架支撑车体的装置,牵引电机和齿轮变速装置 12.轴箱定位方式;固定定位,导框式定位,干摩擦导框式定位,油导

筒式定位,拉板式定位,拉杆式定位,转臂式定位,橡胶弹簧定位。 13.车轮名义直径;滚动圆直径。 14.踏面磨耗沿宽度方向比较均匀 15.铁路客车圆柱滚动轴承结构:外圆,内圆,滚子保持架 16.车辆采用弹簧减震装置:一类主要起缓和冲击的弹簧装置 二类主要起衰减振动的减振装置 三类主要起定位作用的定位装置 17.车辆的抗侧滚装置:提高车体在簧上炕轻倾覆稳定性的装置 18.弹性悬挂元件:空气弹簧本体,高度控制阀,高度调整连杆,高度调整杠杆,列车风源,排气口,节流孔,附加空气塞,差压阀 19.油压减震器的优点在于:它的阻力是见证速度的函数 20.地诶和客车广为采用油压减震器 21.动力转向架六种结构形式:a爪形轴承的传动装置b横向牵引电机——空心轴的传动c俩轴纵向驱动,骑马式结构d全弹性结构的两轴纵向驱动e牵引电机的对角配置的单独轴——纵向驱动f牵引电机置于车体的驱动装置 22.动力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 23.轮对轴箱弹簧装置的作用:a联接作用b隔离和缓和振动和冲击c 定位作用 24.基础制动装置:双片吊挂直接作用式基础制动装置。作用:a传递制动缸产生的力到各个闸瓦b将此力放大一定倍数c保证各闸瓦压力大小一致

运营管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生产与运作系统。() 2、生产运作活动的主体是各种社会组织。() 3、生产运作战略属于功能战略。() 4、运作过程是一“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实质是投入一定的资源在 转换过程中发生增值。() 5、大量生产一般设备利用率高。() 6、关键路线是活动时间持续最长的路线。() 7、实现JIT生产的重要工具是自动化机器。() 8、生产运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生产运作过程。() 9、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服务过程。() 10、1954年美国通用公司提出了“生产维修”的概念。() 二、填空题(每一格1分,共20分) 1、现代设备有以下特点:、、、和大型 化或小型化。 2、服务业主要特征有:、、。 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产品的、和上。 4、工票也叫序票、、、传票。 5、设备管理自产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6、企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指标、、和产品产值指标。 7、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3、设施(厂址)选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设计良好的服务系统有哪些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MRP中工厂日历是用于编制计划的日历,它与普通日历的关系是 ( ) A.与普通日历相同 B.由普通日历除去假日 C.由普通日历加上加班日期 D.由普通日历除去不生产的日子 2.JIT与传统生产系统对库存存在不同的认识,体现在( )

A.JIT将库存视为缓冲器 B.JIT将库存视为资产 C.JIT认为库存占用资金和空间 D.JIT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管理的问题 3.工作研究中,过程分析符号“□”的含义是( ) A.检验 B.搬运 C.操作 D.储存 4.可将每个时期对项目的净需求量作为订货批量的批量方法是 ( ) A.固定批量法 B.直接批量法 C.经济订货量法 D.固定周期批量法 5.MRP是在( ) A.订购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在制品定额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累计数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网络计划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工作研究中,对新的工作方法的评价主要应( ) A.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进行评价 B.依据事先确定的目标和标准进行评价 C.从节省人力的角度进行评价 D.从节省设备、工具以及材料的角度进行评价 7.企业通过市场调查,预测用户需求趋势,并据此决定开发和销售的产品是( ) A.用户订货开发的新产品 B.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 C.地区新产品 D.仿制新产品 8.新产品开发方案评价的定性分析方法较多用于( ) A.产品初步设计阶段 B.可行性研究阶段 C.产品构思的筛选阶段 D.试销阶段 9.若企业某新产品开发投资5年的投资平均收益率是22%,银行贷款利率为10%,此时企业的正确决策是( ) A.应投资 B.不投资 C.等待投资 D.缓投资

生产与运作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基本概念 生产运作概念:生产动作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生产动作运作类型:根据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来划分生产动作运作类型 1、大量生产运作(福特汽车生产的T型车种) 2、单件生产运作(汽车模具、法庭上律师的辩护) 3、成批生产运作(大量大批生产运作<学生体检、中小学教育>、中批生产运作<大学本科生的教育>、单件小批生产运作<医生看病>) 生产运作管理内容: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动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 1、计划方面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何时出产的问题,包括预测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确定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与产量,设置产品交货期和服务提供方式,编制生产运作作计划,做好人员班次安排,统计生产进展情况等。 2、组织方面解决如何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和利用的问题。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劳动资料(设施、机器、装备、工具、能源)、劳动对象(原材料、毛坯、在制品、零部件和产品)和信息(技术资料、图纸、技术文件、市场

信息、计划、统计资料、工作指令)等。 3、控制方面解决如何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的问题,主要包括接受订货控制、投料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库存控制和成本控制等。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 企业战略含义: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这种谋划包括企业的使命或宗旨、战略目标、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策略。 企业战略选择类型: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策略。(一)公司战略 1、专业化 2、纵向一体化 3、水平一体化 4、多元化 (二)经营战略 1、波特的三种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集中一点战略

运营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生产经营活动的角度看,社会组织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基本职能:(1)生产运作: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用以制造社会所需的产品,和提供顾客所需的服务。(2)理财: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的运用资金。(3)营销: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关系: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没有市场那将是毫无意义的,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只能看着别人抢占市场。有了市场或生产和服务的能力,但没有资金,显然也是不行的。 所以生产是所有社会组织的基本活动,生产活动是营销活动的保证,理财中资金是社会组织的血液,是对营销、生产活动的保障。营销是发现和创造顾客的需求,促进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2.生产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是什么? (1)内容:包括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改进过程的管理。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产运作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2)目标: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现在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并且这些取决于设计阶段形成于制造阶段。生产运作管理所追逐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高效、灵活、准时、清洁的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4.说明流程式生产与加工装配式生产、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特点。 (1)流程式生产:指物料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连续性生产。 连续性生产,生产设施地理位置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生产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高,协作与协调任务少,易于管理的特点。 (2)加工装配式生产 指物料离散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又称离散性生产。 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生产设施地理位置分散,零件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多样化,具有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协调、组织任务相当繁重,生产管理复杂化的特点。 (3)订货型生产 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照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订货型生产具有标准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用户订货提前期短,虽然库存水平高,但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特点。 (4)备货型生产 指顾客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的特定要求生产的生产。 备货型生产具有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用户订货提前期长,虽然库存水平低,但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满足程度高的特点。 6.服务运作与制造生产有何不同?

运营管理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运营管理 一、判断20 二、选择20 三、简答20 四、计算2*10 1.生产能力 2.指派问题 五、绘图题20 箭形网络题以及关键路线计算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运营活动 把资源要素(投入)变换为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产出)的过程。 2.什么是运营管理 指合理组织系统投入要素,以高效创造出系统产出(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所有管理活动的总称。 Δ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所规定的任务QCD(最主要的任务) QCD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 (2)不断提高生产运作系统的效能和效率 (3)不断提高运营系统的柔性提高产品生产的应变能力。 3.运营管理的实质 运营管理的实质是在转换过程中发生价值增值。 4.运营管理研究内容 ●运营系统的设计 ●运营系统的运行 ●运营系统的维护 ●运营系统的评价与改进 第二节运营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一、相对地位 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被誉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三大基石。 通常,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依赖某个职能发挥得如何,而且还依赖这些职能相互的协调程度。 二、实际作用 第三节运营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概念辨析 ●生产管理(Production Management) :是指制造业生产领域的管理。 ●生产与运营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是指将生产管理的概

念及方法应用在服务业及其他行业。 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是对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评价和改进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其核心是实现价值增值。 第四节现代运营管理的特征 一、生产经营一体化 二、多种产品生产,快速响应与灵活应变 三、信息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运营管理中综合应用 四、生产管理模式更新 三、运营管理的理论渊源 《生态学》5-3-45 概念工具代表人物 科学管理时间研究、工作研究泰勒 一、生产率的改进 Δ生产率——是衡量经济、行业、企业及流程绩效的一个基本尺度,指创造的产出值(服务和产品)与所使用的投入资源价值(工资、设备成本等)的比值。即:生产率=产出/投入Δ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小时的产出指标 Δ机器生产率——每台每小时的产出指标 Δ多因素生产率——使用多种资源的产出指标,无单位 二、全球化竞争 三、快速的技术变革 四、道德规范、员工多样化及环境问题 第二章企业运营战略 第一节运营战略概述 二、运营战略的含义 1.什么是战略 运营战略描述的是企业怎样为其股东创造并保持价值,要求企业的运营系统与运营战略相匹配,涉及对运营管理过程和运营生产管理的基本问题所做出的根本性谋划。

运营管理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2、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Outsourcing),也称资源外包、资源外置,它是指企业整合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 3、人类工效学; 人类工效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机械工程分支学科。 人类工效学吸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知识内容,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边缘学科。在机械工业中,工效学着重研究如何使设计的机器、工具、成套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环境更适应操作人员的要求。 4、管理学ABC分析; 5、六西格玛; 其含义引申后是指:一般企业的瑕疵率大约是3到4个西格玛,以4西格玛而言,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6210次误差。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6西格玛的程度,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疵。

六西格玛(6σ)概念作为品质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摩托罗拉公司的麦克.哈里于1987年提出,其目的是设计一个目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产品及流程的缺陷次数,防止产品变异,提升品质。 6、质量屋; 质量屋”是质量功能配置(QFD)的核心质量屋是一种确定顾客需求和相应产品或服务性能之间联系的图示方法。质量屋是一种直观的矩阵框架表达形式,是QFD方法的工具。建立质量屋的基本框架,给以输入信息,通过分析评价得到输出信息,从而实现一种需求转换。 7、重复式流程; 8、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最早是美国为了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创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确保军事装备的技术性能(功能),并最大可能地节省采购费用(成本),降低军费开支。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简称VE),也称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写VA),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有些人也称其为功能成本分析。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等三个基本要素。价值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这门学科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以促进老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为核心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要介绍几位在运营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60年代初,不同于在工业工程和运筹学领域的研究,专家们开始专门研究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1957年,爱德华·布曼(Edward Bowman)和罗伯特·法特(Robert Fetter)的著作《生产与运作管理分析》出版。1961年,埃尔伍德·布法(Elwood S. Buffa)的《现代生产管理》一书面世。这些专家注意到了生产系统所面临问题的普遍性及把生产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重要性。此外,他们还强调了排队论、仿真和线性规划在运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自此以后,运营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六西格玛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其创始人是迈克尔.哈瑞和查理德.斯罗格

运营管理复习大纲

绪论 1. 生产,运营,运作的区别J10。 2. 运营活动的过程与目的:J10。 3. 运营管理5要素:品种、数量、质量、时间、成本。B12。 4. 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B12。 5. 需求特征对运营过程的影响J11。 6. 生产系统的进化3阶段:追求高效率生产阶段;追求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生产阶段、追求多元、可变、适时生产阶段。B13-14 7. 运营管理的涵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J12。 8. 知识体系结构 J15。 9. 四大战略:产品规划策略、流程组织策略、资源配置策略、产销协调策略 B18. 第一章 产品、流程与资源 一、产品属性分析 1. 产品的涵义、需求特征、制造特性J17 4. 产品的物理结构特性:结构性——加工装配式生产,如电脑,和非结构性的——流程式生产,如钢铁。B22 5. 产品的制造工艺特征:标准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工艺流程大量生产,定制产品——灵活的流程。B22 ★ 6. 产品模块化理论:将复杂结构的产品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模块)。子系统的功能独立,结构标准,接口标准。如电脑。B23 非模块化的产品=协调型产品。产品的某个功能需要几个物理结构协调完成。 模块化:效率提高,成本低,保护核心技术。 7. 服务包理论:服务类产品的所有要素中有显性也有隐性的,包含不同构成要素的服务产品叫做服务包B24 服务类产品的特点: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一体的;产品的无形性与顾客的参与性决定了生产效率很难控制,也很难定量计量;服务产品质量标准的指定以及控制方法都比较困难;产品不能存储,必须在顾客到达时提供 根据顾客的参与程度(完全参与,阶段性参与)、采用的技术状况(资本密集,劳动密集)、消费特性(对人还是对人的财物,有形无形) 二、流程特性分析 1. 资源属性分析B26★★ ★★ J26 规模的经济性和分工的效率性——资源越专用则效率越高,但是改变用途越困难(刚性);资源越通用则适应能力越强(柔性),但效率越低。B26 资源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流程的性质:一般采取专用资源配置策略的流程组织的流程,效率高成本低,但是刚性较强,适应能力差;采取综合分工,资源通用的配置策略组织流程,较为灵活,适应能力强,较具柔性,但是成本效率性交叉 2. 流程的技术特征:B27★ 连续型(装置型工业):空间不能分离、时间不能中断。24h 不停机,倒班连续运行。一般采用专用设备,生产效率高,但调整品种及产量的难度很大,钢性强。 离散型(加工—装配型工业):空间可以分离,时间可以中断。整个生产过程在不同企业中分工,在不同地点生产。组织交尾灵活,设备大多数通用。有柔性。 逻辑关系:L,A,V ,N 型 连续型分:连续流程、离散流程 工作性质:加工过程、传递过程 5. 通用性流程 和 专用性流程 J25★★ 6. 依据订单生产——事后生产, 依据预测生产——事前生产 B30 存货生产MTS :关键技术是预测方法和库存控制方法 订货生产MTO :缩短交货期,关键要做好能力与资源的计划。 准时生产 JIT : 既不是事前也不是事后,是需求发生的同时生产。 三、流程设计策略 1. 服务流程设计与资源配置策略 顾客参与度矩阵: 顾客参与度越高,流程越慢。★ 2. 制造流程设计与资源配置策略 产品—流程矩阵: J28 ★★★ B32 3. 解耦点技术B33:利用结构性产品可以分散生产的原理,采用先加工好组装产品的各种零件,然后再顾客订单到达时再进行产品的组装,其中零部件的加工仍然是 1. 分工原则:工艺专业化,机群式布置。 2. 根据物流量最小的原则,决定单元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 2. 特点:流程是多样性的,流向是混杂无序的。设备是按照工艺集中布置,单元内设备为并联关系。可以对应多种产品生产流程,适应能力强。很难采用专用设备,生产效率低。人员专业分工较粗略,对人力资源技术要求高,人工成本高。 二、流水生产线设计★★★★★J41 1. 分工原则:产品专业化,线性串联式布置。 2. 根据工艺流程的加工顺序,确定设备的相对位置,空间布置可以是直线或者U 型。根据产量、工序的时间参数确定流水线的运行,各个工位的设备数量、用工量等。 2. 流水线:基本特征:工艺流程顺序、完整地集中在同一封闭工作中心,设备按工艺顺序排列,加工对象在工序间平行移动有节奏生产,在相同时间生产相同产品。 工序的工作地(人或设备)数目与加工时间成比例 /i i t s r 生产线:就是不能满足节拍,其他都一样。 3. 设计单对象流水生产线★★★★J41 B91-96 (1)定节拍——生产两个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 r=Fe/N r=节拍, Fe=有效工作时间Fe=μF 0,μ时间利用系数,N=计划产量(设计能力),产出率 R=1/r 如果节拍太小,成批传送,则节拍r g =r*n (min/批) n 是运输批量(件/批) (2)流水线所需的最少工作地数量 S min = [Σt i /r] S min —最少工作地数, t i —第i 道工序的作业时间;Σt i 单件产品加工或装配的总作业时间 (3)流水线时间平衡即工序同期化——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流水线各个工序的时间定额,使得它等于或成倍于节拍: 技术改进、作业分工等手段 逻辑顺序不变;分配给每个工作地的工作内容的加工时间之和不能大于节拍;个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尽量接近于节拍或节拍的整数倍;工作地数量尽量减少 工作地闲置时间=流水线节拍-作业时间, 工作地负荷率=作业时间/流水线节拍 x100% (4)确定工作地(设备)的数量及负荷系数—— S ei =[S i =t i /r] S i 所需工作地的理论值,S ei 近似整数值 [取整] 工序的设备负荷系数K i =S i /S ei 流水线整体负荷K a =Σt i /r S ei 流水线的损失率=1-K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