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第一篇+宝石学基础+第二章+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

1.2+第一篇+宝石学基础+第二章+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

1.2+第一篇+宝石学基础+第二章+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
1.2+第一篇+宝石学基础+第二章+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

第二章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

第一节宝石矿物化学成分的特点

一、宝石矿物晶体化学的分类

从晶体化学的角度,宝石矿物可划分为含氧盐类、氧化物类和自然元素类等。

(一) 含氧盐类

大部分宝石矿物属于含氧盐类,其中又以硅酸盐类矿物居多。据统计,宝石矿物中硅酸盐类矿物约占一半,还有少量宝石矿物属磷酸盐类。

1.硅酸盐类

在硅酸盐类矿物的晶体结构中,硅氧络阴离子配位的四面体[SiO4]4 -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单元。硅氧四面体在结构中可以孤立地存在,也可以以其角顶相互连接而形成多种复杂的络阴离子(基型)。根据硅氧四面体在晶体结构中的连接方式,可分成以下几种。

(1)岛状基型

表现为单个硅氧四面体[SiO4]4 -或每两个四面体以一个公共角顶相连组成双四面体在结构中独立存在。它们彼此之间靠其他金属阳离子(如Zr4+、Fe2+、Mg2+、Ca2+等)来连接,它们之间并不相连,因而呈独立的岛状。属于此类的宝石矿物有锆石ZrSi O4、橄榄石(Mg,Fe)2Si O4、石榴石A3B2(Si O4),(其中A为Fe2+、Mg2+、Ca2+、Mn2+等二价阳离子,B为A13+、Fe3+、Cr3+等三价阳离子)、黄玉A12SiO4(F,OH)2、榍石CaTi(SiO4)O、十字石Fe2A19(SiO4)4O6(O,OH)2和绿帘石Ca2FeAL2(Si2O7)(SiO4)O(OH)等。

(2)环状基型

结构中包含由三个、四个或六个[SiO4]4 -硅氧四面体所组成的封闭的环(分别叫三方、四方和六方环)。环内每一个四面体均以两个角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四面体连接,而环与环之间则靠其他金属阳离子连接。属于此类的宝石矿物有蓝锥矿BaTiSi3O9。(三方环)、绿柱石Be3A12Si6O18。(六方环)、堇青石(Mg,Fe)2A13A1Si5O18。(六方环)和电气石(六方环)等。

(3)链状基型

指每一[SiO4]4 -四面体以两个角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SiO4]4 -四面体连成一条无限延伸的链,链与链之间通过其他金属阳离子来连接。属于此类的宝玉石有翡翠、软玉、透辉石和蔷薇辉石等。

(4)架状基型

每个[SiO4]4 -四面体均以其全部的四个角顶与相邻的四面体连接,组成在三维空间中无限扩展的骨架。属于此类的宝石矿物有月光石、日光石、拉长石、天河石和方柱石等。

2.磷酸盐类

该类含有磷酸根[PO4]3-,广阴离子。由于半径较大,因而要求半径较大的阳离子(如Ca2+、Pb2+等)与之结合才能形成稳定的磷酸盐。此类矿物成分复杂,往往有附加阴离子。属于此类的宝石矿物有磷灰石Ca5(PO4)3(F,C1,OH)和绿松石CuAl6(PO4)4(OH)8·4H2O等。

(二) 氧化物类

氧化物是一系列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与氧阴离于O2-化合(以离子键为主)而成的化合物其中包括含水氧化物。这些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主要有Si、A1、Fe、Mn、Ti、Cr等。阴离子一

般按立方或六方最紧密堆积,而阳离子则充填于其四面体或八面体空隙中。属于简单氧化物的宝石有刚玉矿物(A12O3)的红宝石、蓝宝石,SiO2类矿物(SiO2和SiO2·nH2O)的紫晶、

黄晶、水晶、烟晶、芙蓉石、玉髓、欧泊、蛋白石及金红石(TiO2)等。属于复杂氧化物的宝石矿物有尖晶石(Mg,Fe)A12O4和金绿宝石BeAl2O4等。

(三) 自然元素类

有些金属和元素可呈单质独立出现。属于此类的宝石矿物有钻石(成分为C)等。

二、宝石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

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是决定一个宝石矿物种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只考虑其化学成分,不考虑结构不能确定一个宝石种;同样,只考虑其结构而不考虑化学成分也不能确定一个宝石种。例如,化学成分为碳(C)的固体,只有当C以立方对称排列时,才能确定其为钻石或金刚石;而如果C以六方对称排列时,只能确定为石墨。同样,都具立方面心格子构造的固体,化学成分为NaCl时,其为石盐,而化学成分为CaF2时,只能确定其为萤石。因此,化学成分是宝石矿物存在的物质基础,晶体结构是其存在的表现形式,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再存在。很显然,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是决定宝石矿物一切性质的最基本因素。

作为一个宝石矿物种,其化学成分可分为主要化学成分和次要或微量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指能保持其结构的化学成分,如果缺某个成分,其结构便不能存在或保持。但在保持其结构和物化性质基本不变的条件下,主要化学成分是可以有一定变化的,或者说它可以有一个变化范围。因此我们说,宝石矿物的化学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变化幅度的。如刚玉宝石矿物,是具三方对称的A12O3,,不含任何次要或微量成分时,呈无色透明,A1和O均为其主要化学成分。但A1可以被少量的Cr所替代,而呈现红色,这时的Cr就可称为刚玉的次要化学成分或微量元素。但Cr的替代量是有限的,更不能全部替代A1,否则就不能保持其三方对称的结构,刚玉也就不能存在了。引起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类质同象替代(下一节将详述)和一些微细组分的机械混入(可以以显微包体形式存在)。对宝石矿物而言,杂质组分的介入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使宝石矿物呈现各种漂亮迷人的颜色(如祖母绿因含有微量Cr元素而呈现美丽的翠绿色),也可使部分宝石矿物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如星光效应和猫眼效应等)。

三、宝石矿物中的水

许多宝石矿物含有水,根据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它们在晶体结构中的作用,可以把水分成以下几大类。

1.吸附水

吸附水不参加晶格,是渗入在矿物集合体中,为矿物颗粒间隙或裂隙表面机械吸附的中性水分子(H2O)。吸附水不属于矿物的化学成分,不写入化学式。它们在矿物中的含量不定,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不同。常压下温度达到100~110℃时,吸附水就基本上从矿物中逸出,而不破坏晶格。吸附水可以呈气态、液态或固态。

另外,水胶凝体中含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吸附水,称为胶体水。它被微弱的联结力固着在微粒的表面,通常计人矿物的化学组成,但其含量变化很大。例如蛋白石,其分子式为SiO2·nH2O(n为H2O分子数,不固定)。

2.结晶水

结晶水以中性水分子(H2O)存在于矿物中,在晶格中占有固定的位置,起着构造单位

的作用,是矿物化学组成的一部分。水分子的数量与矿物其他成分之间有固定的比例。结晶水从矿物中逸出的温度一般不超过600~C,通常为100~200~C。当结晶水失去时,晶体的结构将被破坏并形成新的结构。

比如绿松石就是一种含结晶水的磷酸盐,分子式为CuAl6(P04)4(OH) 8·4H2O,其中H2O 含量达19.47%。

3.结构水

结构水(也称化合水)是以OH-、H+、H3O+等离子形式参加矿物晶格的“水”,其中OH-形式最为常见。结构水在晶格中占有固定的位置,在组成上具有确定的比例。由于与其他质点有较强的键力联系,结构水需要较高的温度(通常在600~1000℃之间)才能逸出。当其

逸出后,晶体结构完全破坏。

许多宝石矿物都含有这种结构水,例如:碧玺NaMg3A16(Si6O18)(BO3) 3 (OH)4、十字石Fe2A19(SiO4)4O6(O,OH)2、黄玉A12SiO4(OH,F)2和磷灰石Ca5(PO4)3(F,C1,OH)等。

此外,在堇青石和绿柱石平行z轴的结构通道中,常会有一定数量的水,含量有一定的变化。其存在形式和结构状态到目前仍不太清楚。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构水,它的失去需要很高温度。

第二节类质同象对宝石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类质同象的概念

正如前节所述,矿物化学成分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变化的。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类质同象替代;二是外来物质机械混入,即含有不进入晶格的包体。所谓类质同象,是指在晶体结构中部分质点被其他性质类似的质点所替代,仅使晶格常数和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不大的变化,而晶体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如果相互替代的质点可以任意比例替代,即替代是无限的,则称为完全类质同象,此时它们可以形成一个成分连续变化的类质同象系列。例如,橄榄石(Mg,Fe)2(SiO4)中的Mg2+?Fe2+之间的替代,当二者都存在时,可统称为橄榄石;当Mg全部被Fe替代时,便成为铁橄榄石Fe2(SiO4),Fe全部被Mg替代时,就成为镁橄榄石Mg2(SiO4)。又如,斜长石(由钙长石分子和钠长石分子组成)中Na++Si4+?Ca2++ A13+的替代,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完全类质同象。

如果质点替代只局限于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则称为不完全类质同象。例如闪锌矿(ZnS) 中的Zn2+可部分地(最多26%)被Fe2+所替代,在这种情况下,Fe2+被称为类质同象混人物。此外,当相互替代的质点电价相同时(如Na+?K+,Fe2+?Mg2+)称为等价类质同象,如果相互替代的质点电价不同(如A13+替代Si4+)则称为异价类质同象,当然后者必须有电价的补偿以维持电价平衡。比如在钠长石(NaAlSi3O8)—钙长石(CaAl2Si2O8)系列中,A13+与Si4+之间的替代和Na+与Ca2+之间的替代都是异价的,但由于这两种替代同时进行,所以替代前后总电价仍是平衡的。

二、类质同象的条件

形成类质同象的条件,一方面取决于质点本身的性质,如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电价、离子类型、化学键性等;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等。

1.质点大小相近

相互替代的原子或离子必须有近似的半径。一般而言,如果相互替代的质点半径相差越小,相互替代的能力越强,替换量也越大;反之则越弱、越小。在异价类质同象替代中,在元素周期表上对角线方向的阳离子半径近于相等,容易发生替代,从而存在着所谓的对角线规则(一般都是右下方的高价阳离子替代左上方的低价阳离子)(见表1-2-1)。

2.电价的总和平衡

在离子化合物中,类质同象替代前后离子电价总和应保持平衡,因为电价不平衡将引起晶体结构的破坏。对于异价类质同象,电价的平衡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完成:①电价较高的阳离子被数量较多的低价阳离子替代(如云母中3 Mg2+替代2 A13+),或者相反;②成对替代,即高价阳离子替代低价阳离子的同时另有其他低价阳离子替代高价阳离子,使离子总电位达到平衡,如斜长石中Na++Si4+→Ca2+ +A13+;蓝宝石中Fe2++Ti4+→2A13+等;③高价阳离子替代低价阳离子伴随高价阴离子替代低价阴离子,如磷灰石(Ca2+,Ce3+)5(PO4)3,(F,O)中Ce3+替代Ca2+ ,伴随O2-→替代F+④低价阳离子替代高价阳高子,所亏损的电价由附加阳离子平衡,如绿松石中Li→Be2+、Fe2++ A13+所亏损的正电荷分别由半径较大的Cs+和Na+进人绿松石结构通道中平衡。

3.相同的化学键性

类质同象替代一般是在同种离子类型之间发生的,如果离子类型不同则很难发生类质同象。因为离子类型不同,极化力强弱各异。惰性气体型离子易形成离子键,而铜型离子则趋向于共价键结合。例如在硅酸盐宝石矿物中,A1—O之间和Si—O之间都主要是共价键,因而经常出现A13+对S4+产的替代。又如Ca2+(惰性气体型)和Hg2+(铜型)虽然电价相同、半径相似,但因离子类型不同,所形成键性各异,所以它们之间不产生类质同象替代,这就是为什么在硅酸盐中很难发现Ca?Hg等类质同象的原因。

4.热力学条件

介质的温度、压力和组分浓度等外部条件对类质同象的发生也起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时类质同象替代的程度增大,温度下降则类质同象替代减弱。如在高温下碱性长石中K和Na可以互呈类质同象替代而形成(K,Na)A1Si3O8或(Na,K)A1Si3O8固溶体;但在低温下则发生固溶体分离,而形成由钾长石KAl Si3O8和钠长石NaAl Si3O8两种矿物组成的条纹长石。压力的增加往往会限制类质同象替代的范围,并促使固溶体分离。组分的浓度对类质同象也会有影响,如在磷灰石的形成过程中,若P2O5的浓度很大,而Ca含量不足,则Sr和Ce族元素可以进入晶格占据Ca的位置,从而使磷灰石中聚集相当大量的稀有或分散

元素。

三、类质同象对宝石矿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1.对宝石矿物颜色的影响

类质同象对于宝石矿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大部分宝石矿物是由于少量类质同象混人物而呈现各种美丽诱人颜色的。现举几个具代表性的实例。

(1)刚玉

纯净的刚玉矿物是无色的,其化学成分为A12O3当其中A13+被微量Cr3+替代(即Cr3+→A13+)时则呈现玫瑰红—红色色调,称红宝石;当其中A13+被微量Ti4+和Fe2+等替代(即Ti4++Fe2+→2A13+)时则呈现漂亮的蓝色,称蓝宝石。Fe2+和Ti4+含量越高则蓝宝石的蓝色越深,反之越浅。我国山东蓝宝石的深蓝色就是其中含有过多的Fe所致。

(2)绿柱石

绿柱石的化学成分为Be3A12Si6O18,纯净的绿柱石是无色的。当绿柱石的Be、A1被不同元素替代时,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如绿色、黄绿色、蓝色、黄色和粉红色等。当绿柱石中含有Cr、V等元素时,就呈现美丽的翠绿色,这就是祖母绿;当含有Fe和Sc等元素时,呈现漂亮的蓝色,这就是海蓝宝石;当含有Cs、Mn等元素时则呈现粉红色—红色;当含有Fe或U时则呈现黄色色调或黄绿色色调。

(3)电气石

电气石的化学成分为(Na,Ca)R3A16Si6O18(O,OH,F)4,式中R主要为Mg、Fe、Cr、Li、A1、Mn等,这些元素之间复杂的类质同象替代导致了电气石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也导致了电气石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在电气石化学组成中,Mg2+—Fe2+之间和Fe2+—Li+、A13+之间呈完全类质同象,其中3Fe2+→2A13++Li+替代的负电荷不足,由附加阴离子中OH-被O2-替代来补偿;Mg和Li之间的替代,以及Mg、Fe和Cr、Mn之间的替代都是不完全的。当电气石化学组成中R位以Fe为主时,则电气石呈深蓝色甚至黑色;当R位以Mg2+为主时则电气石呈黄色—褐色;当电气石富含Li和Mn时则呈玫瑰色或浅蓝色;当电气石富含Cr时则呈深绿色。

(4)翡翠

翡翠主要由硬玉矿物组成,硬玉的化学组成为NaAISi2O6。纯净的硬玉岩是白色的,但当硬玉化学组成中的A1被不同元素替代时,则显示不同的颜色:①当硬玉化学组成中的A1 被Cr、V替代时,则翡翠呈诱人的绿色,绿色的深浅与替代程度有关,当Cr的质量分数在1%~2%之间时,翡翠的颜色最美丽,呈浓艳的绿色,且为半透明,但当Cr含量很高时,翡翠则呈不透明的黑绿色,即所谓的干青种翡翠;②当硬玉化学组成中的A13+被Fe3+替代时,则翡翠呈发暗的绿色(不像含Cr翡翠那么鲜艳、明快,而是呆板、缺乏灵气),若Fe3+只是少量替代A13+,翡翠呈浅绿色,若Fe3+大量替代A13+,则翡翠呈暗绿色,甚至墨绿色;③当硬玉化学组成中的A13+同时被Fe3+和Cr3+替代时,翡翠的颜色则视Fe3+和Cr3+相对比例而定。Cr3+较多则绿色鲜艳一些,Fe3+较多时则绿色偏暗一些;④当硬玉化学组成中的A13+同时被Fe2+和Fe3+替代时,则翡翠呈紫色,也有人认为翡翠的紫色是由于含有Mn或K 造成的。

2.对宝石矿物折射率、相对密度和硬度的影响

类质同象不但使宝石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折射率和相对密度等物理性质。现举几个实例加以说明。

(1)电气石

如前所述,电气石的颜色基本上受类质同象的种类和程度的影响,实际上电气石的相对

密度和折射率也与类质同象有密切联系。镁电气石NaMg3A16Si6O18(BO3)3(OH)4中的Mg2+和锂电气石Na(Li,A1),AI6O18 (BO3)3 (OH,F) 4中的Li+、A13+都有可能被Mn2+和Fe2+替代。研究表明,随着电气石成分中Mn、Fe的增加,电气石的相对密度(3.03~3.25)、折射率(n0=1.635~1.675,n e=1.610—1.650)和双折射率(0.016~0.033)都随之增大。

(2)绿柱石

在绿柱石Be3A12Si6O18。组成中,当Be被Li替代(即Li+→Be2+)时,所亏损的电荷主要由半径较大的Cs+进入绿柱石的结构通道来平衡。含Cs越高,则绿柱石的相对密度(2.6~2.9)、折射率(n0=1.566~1.602,n e=1.562~1.594)和双折射率(0.004~0.009)也越高,Cs(Cs2O)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4.13%。

(3)橄榄石

在橄榄石(Mg,Fe)2SiO4组成中,Fe和Mg可以呈完全类质同象(Mg2+~Fe2+),随着其中Fe含量增加,不但橄榄石的颜色加深,而且它的相对密度(3.32~3.37)和折射率(1.65~1.69)也逐渐增大,摩氏硬度(H M=6.5~7)也略有增加。

(4)黄玉

在黄玉Al2SiO4(F,OH)2的化学组成中,F—作为附加阴离子有时可被OH-所替代,最高时可达F含量的1/3(与黄玉形成时的温度有关)。研究表明,随着OH-对P-替代程度的增加,黄玉的相对密度(3.5~3.6)逐渐减小,折射率(1.603~1.638)逐渐增大。

第三节宝石中的包体

天然宝石是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外来杂质的混入、成矿溶液的浓度及温度压力的变化都会宝石的生长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在宝石的内部留下一定的痕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包体。宝石中包体的形成与矿物包体形成一样,往往与晶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晶体缺陷有关。晶体中缺陷的形成则和晶体的结构类型、晶核的数量、晶体的生长速度及环境(如温度、压力、介质浓度等)密切相关。19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矿物中的包体,只是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合成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出现,人们才意识到宝石内部的包体的重要性。

研究宝石的包体极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品种、区分天然和合成宝石、判别宝石的优化处理、评价宝石的品质和了解宝石的成因甚至产地。

一、包体的概念

包体的概念来源于矿物学,在宝石学中给予丁沿用和扩展。

宝石包体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包体的概念是指宝石矿物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晶格缺陷中的原始成矿熔浆,其至今仍存在于宝石矿物中,并与主体矿物有相的界线。

广义包体的概念是指影响宝石矿物整体均一性的所有特征。即除狭义包体外,还包括宝石的结构特征和物理特性的差异,如带状结构、色带、双晶、断口和解理,以及与内部结构有关的表面特征等。宝石学中多涵盖的是广义包体概念。

二、宝石中包体的分类

(一) 依据包体与宝石形成的相对时间分类

依据包体与宝石形成的相对时间,可将包体分为原生包体、同生包体和次生包体。

1.原生包体

原生包体是指比宝石形成更早,在宝石形成之前

就已结晶或存在的一些物质,在宝石晶体形成过程中

被包裹到宝石内部。原生包体的形成主要与介质环境

(如成矿溶液成分和浓度的变化)及晶体的快速生长有

关。宝石中的原生包体都是固态的,它可以与寄主矿

物同种,也可以不同(见图1-2-1)。

合成宝石一般不存在原生包体,但对于有种晶的

一些合成方法,也可把合成宝石中的种晶视为一种原生

包体。

2.同生包体

同生包体是指在宝石生成的同时所形成的包体,它们的形成主要与晶体的差异性生长、晶体的不规则生长结构、晶体的生长间断、溶液过饱和度的变化、外来杂质的出现、体系温度或压力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有关。此类包体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含有呈各种组合关系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甚至空洞或裂隙等,还可以是导致分带性的化学组分变化所形成的色带、幻晶等。

(1)同生固态包体

在某些情况下,若包体矿物与宝石晶体沿结合面的原子结构相似,当宝石晶体停止生长时,包体矿物可聚集和生长在宝石晶体的表面;晶体的重新生长会覆盖这些生长在表面的矿物,使之成为包体。

纤维状矿物的生长速度比主体宝石的生长速度快,因而可以形成长丝状的包体,如水晶中呈针状的金红石、闪石包体(见图1-2-2)。

在高温下结晶均匀的固溶体矿物,当温度缓慢下降时,固溶体的溶解度减小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出溶成为两个彼此不同的矿物,可使宝石晶体中含有片状或针状矿物晶体,而且它们的方向往往与寄主晶体的某个结构方向平行。例如:从刚玉中出溶的金红石结晶成三组针状的晶体,相互的交角为120。,而且均平行于刚玉的底轴面。

钛化合物如金红石、榍石和钛铁矿是宝石中最常见的出溶矿物。这是由于Ti元素的丰度大,易于为寄主晶体所容纳并从寄主晶体晶格中出溶。大量的出溶针状物可在刚玉、石榴石和尖晶石等宝石中产生猫眼和星光效应。其他的出溶矿物有日光石、堇青石中的赤铁矿;月光石中的钠长石;拉长石中的针铁矿等。

(2)同生流体(气液)包体

产于某些地质环境的宝石可含有大量的气液包体。由于形成条件的制约,气液包体很少见于火成岩,常见于伟晶岩中。这是因为伟晶岩形成于较低的温度,并含有大量的水溶液。

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可能破裂,成矿溶液可以进入其裂隙中,直到裂隙在适当部位愈合为止。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愈合裂隙在富含水溶液环境条件下生成的宝石中是常见的。愈合裂隙可以呈扁平状或弯曲状,常说的“指纹状包体”就属于此类(见图1-2-3)。

有的宝石内部可含有管状的孔道或具有规则形状的孔洞。这是由于宝石晶体在生长的过

程中生长阻断或生长速度过快造成的。在生长过程中,孔道或孔洞的形状可能会发生改变或愈合。如海蓝宝石中的“管状”包体可以呈断断续续的“雨丝状”。

很多情况下,经常见到液态包体与气态、固态包体共存。

(3)同生的非物质性包体

宝石晶体中常见同生不均匀性包体,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种分带现象。

包体分带宝石晶体生长的暂时停顿使外来的晶体集结在寄主晶体的表面。若寄主晶体重新生长,便可形成或多或少的呈面状分布的薄层包体,即所谓的“幻晶”。

颜色分带颜色分带通常取决于宝石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它反应了宝石生长环境和流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如红宝石、蓝宝石中的平直或角状色带。

结构分带结构分带通常是由宝石中的双晶造成的,如钻石、长石和红蓝宝石中的生长纹和双晶纹。

合成宝石的包体大都属于同生包体,它们可以是固态、气态或液态。但它们往往从形态和组成上与天然宝石明显不同,可作为区分天然与合成宝石的主要或诊断性特征。如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中的助熔剂残留(见图1-2-4),水热法中合成祖母绿中的铂金片、合成祖母绿中由硅铍石和空洞构成的“钉头”状包体,焰熔法合成红宝石中的弧形生长纹和气泡(见图1-2-5)等。

3.次生包体

次生包体是指宝石形成后产生的包体,它是宝石晶体形成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如受应力作用产生裂隙,外来物质沿其渗入及裂隙充填所形成的包体,甚至可能是由于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所形成的包体。

(1)次生裂隙及外来物质充填胶结

宝石停止生长后产生的裂隙中可能会有外来物质进入并在其中沉淀。常见的外来物质是铁和锰的氧化物,如水晶或玛瑙中的黑色树枝状包体(见图1-2-6)。

(2)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

有些宝石经常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锆石常含有放射性元素u和Th,由于它们的存在不但可以破坏宝石本身的晶体结构,同时,当锆石作为包体出现在其他宝石矿物中时,放射性元素在破坏锆石晶格的同时,还会使锆石的体积增大,也可对主晶宝石晶格产生破坏,产生的应力可导致在锆石周围形成放射状的裂隙等痕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锆石晕”(见图1-2-7)。

合成宝石往往不存在次生包体。但对于优化处理的宝石,可含有一些次生包体。如,红蓝宝石的热处理,往往会导致内部固态包体的体积发生变化,使之发生爆裂而在周围产生次生裂隙(见图1-2-8);也会使宝石中存在的Fe、Ti出溶,而形成金红石针;也可使同生的针状金红石包体熔蚀,形成呈点状排列的金红石。这些也都可以作为宝石热处理的鉴定特征。另外,宝石的染色处理、充填处理也可视为次生的包体;扩散处理造成的颜色在刻面宝石的腰棱部位的颜色集中、激光打孔处理和KM处理钻石所留下的痕迹和裂隙也可视为次生包体。

(二) 依据包体的相态分类

根据包体的相态特征,可将包体分为固相包体、液相包体、气相包体。

固相包体主要指在宝石中呈固相存在的包体,如红宝石中的金红石、祖母绿中的黄铁矿和方解石等。

液相包体指单相、两相的流体为主的包体,最常见的液体为水、溶解盐(石盐水、含碳酸的水),有机液体也偶有出现(萤石中的石油液态包体,见图1-2-9)。例如蓝宝石中的指纹状包体、萤石和黄玉中的两相不混溶的液态包体等。

气相包体指主要由气体组成的包体,如琥珀中的气泡、祖母绿中的CO,气态包体、合成红蓝宝石和玻璃中的气泡等。

在实际宝石中,往往可见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态包体共存的现象,从而可将其分为单相、两相、三相或多相包体。单相包体指以固相、液相或气相单一相态存在的包体,其多为单相的固态包体,在合成宝石中也常见单相的气态包体(即气泡);两相包体可以是气—液(如指纹状包体多为气液两相包体)、液—液(如黄玉中的两相不混溶的液态包体)、液—固两相包体;三相包体主要指同一包体内含有气—液—固三相或液—液—气三相包体,如祖母绿中

常见的由石盐—气泡—水构成的三相包体(见图1-2-10)。

两相或多相包体的形成往往都与前期形成的流体的液态包体有关。当流体被捕获到宝石晶体的孔洞时,流体可能是均一的(少数情况下由液体和悬浮晶体、液体和悬浮气体或两相不混溶液体组成),这种均一的流体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发生变化,分离出气体、固体或其他液体。

天然宝石中存在于液态包体中的气态包体多为低压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甲烷。它们多为由于温度或压力的下降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

存在于液态包体中的固态包体多为盐类晶体,它们也是液态包体温压的下降造成溶液过饱和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主要晶体为钠、钾、钙、镁的氟化物、氯化物、碳酸盐或硫酸盐。其中最常见的是石盐(氯化钠)、钾盐(氯化钾)和石膏(硫酸钙)。

(三) 依据包体成分分类

根据包体成分特点可将包体分为有机包体和无机包

体两大类。

有机包体是指主要由有机物质组成的包体,如琥珀

中的动植物包体(见图1-2-11)及萤石中的石油包体等。

无机包体是指各种晶体、熔体及气液流体包体,它

们由无机物质组成,绝大部分宝石中的包体都是无机

包体。

(四) 依据包体存在形式分类

根据包体的存在形式,可将包体分为物质型包体和非物质型包体两大类。

1.物质型包体

是指以实际物质形态存在的包体,如固态、液态和气态包体等。

2.非物质型包体

是指由晶体缺陷及后期应力作用形成的内部缺陷所构成的包体,它们往往不是以实际的物质形式存在,而多呈一种现象出现,如空晶、双晶面、解理纹等。多是由晶体成分的变化、晶体缺陷、放射性蜕变所导致的与主体宝石颜色有明显差异的色带、色团、色晕等组成的包体,以及由宝石的物理性质引起的特征现象。

(1)颜色分布

宝石中颜色的分布特征对揭示宝石优化处理、合成和天然类型是非常有用的。平直的颜色分带是诸如茶晶、紫晶和蓝宝石等许多天然宝石的典型特征,但平直的色带并不一定就是天然宝石的特征。焰熔法合成宝石往往具有弯曲的色带。人工改色的宝石的颜色分布具有独特性,在染色宝石中,宝石的颜色集中在裂隙中和晶粒的边界处;扩散处理的宝石,颜色集中在尖角、棱线和表面的裂隙处。

(2)表面特征

表面特征能提供关于宝石结构和宝石定名的相关线索,如钻石中的双晶可在抛光面上产生“纹路”;处理的翡翠表面可显示“沟渠状”或“蛛网状”的现象。

(3)解理和断口

解理和断口对某些宝石的鉴别有一定价值。玻璃显示贝壳状断口,而可被玻璃仿制的绿松石则具暗淡平坦的断口;具阶梯状断口说明宝石的解理发育,如锂辉石、长石;解理对鉴定钻石意义重大,钻石腰围的须状腰、“V”形缺口、天然面是其仿制品所不具备的。

(4)双晶

刚玉、金绿宝石、长石中常可见到双晶。早期双晶

被认为是天然成因的证据,但在助熔剂法合成的宝石中

也已见到双晶。矿物中的双晶可以是同生的或次生的,

如方解石的双晶可以在晶体停止生长后因形变而形成,

刚玉中的双晶也可以此方式形成。

(5)重影

对于双折射率大的宝石来说,用10倍放大镜或显

微镜,在适当的角度可以看到明显的后刻面棱线和内微

镜,在适当的角度可以看到明显的后刻面棱线和内部包体的重影,如橄榄石、碧玺、锆石、合成金红石等(见图1-2-12)。

以上不同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包体的特征,每一个分类都不可能涵盖宝石包体的全部特征,熟悉这些分类方法对宝石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宝石包体的意义

宝石包体的研究在宝石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了解天然宝石的生成条件,指导找矿和确定合成宝石实验条件

宝石中的包体是研究宝石形成条件最直接的证据,通过宝石中的包体我们可以测定宝石形成时的温度、压力、氧逸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宝石的找矿、勘探、开采及进行人工合成宝石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典型包体及包体的组合特征,确定宝石品种及优化处理方法

各种宝石之间各项物理常数有时是重叠的,这时宝石中的包体就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宝石包体的观察,可以区分天然宝石、人工宝石,确定宝石品种,判别宝石的优化和处理方法。

(3)根据宝石的典型包体及包体组合确定宝石的产地

有时可以根据宝石中的特征包体来判断宝石的产地。但只有发现宝石中的确存在某些特殊的包体组合时,判断宝石产地的结果才会可靠。如祖母绿中含有氟碳钙铈矿或含有立方体石盐的三相包体时,我们可以判断该祖母绿的产地是哥伦比亚。

(4)根据宝石中包体的特点对宝石进行合理加工

某些宝石因为具有特征的包体,可以使宝石增值,如水胆玛瑙。若宝石中存在一组或多组平行排列的纤维状包体时,经过合理的加工,可使宝石产生猫眼效应或星光效应,也可提高宝石的价值。

(5)根据宝石包体的大小及分布特征对宝石进行评估和分级

宝石包体的存在有时会提高宝石的价值,有时会降低宝石的价值。根据包体的特征,可以对宝石的质量做出综合评价。例如根据钻石中包体的大小、位置、数量、可见度对钻石进行品质等级划分。

(6)了解宝石包体的性质,确定对宝石进行技术处理的可能性

如钻石的激光处理。

地质学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4、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5、岩浆岩的构造:指岩石组成部分(矿物)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6、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7、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是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矿物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8、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0、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11、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7、成分成熟度;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花岗岩属于(C) A、中性深成侵入岩; B、中性浅成侵入岩; C、酸性深成侵入岩; D、基性浅成侵入岩。 3、Fe3+:Fe2+如果大于3,则沉积岩底颜色多为(D) A、棕色;B、黑色;C、浅绿灰色;D、红色或棕红色。 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C) A、冰; B、石英; C、煤; D、自然金。 5、竹叶状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6、下列单元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7、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B) A、放射能; B、太阳能; C、地球引力能; D、科里奥利力。 8、生物碎屑灰岩是(B) A、生物骨架结构; B、粒屑结构; C、晶粒结构; D、泥状结构。 9、下列硅酸盐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C) A、石英;B、黑云母;C、橄榄石;D、角闪石。 10、长江下荆江段的“九曲回肠”是因为(C)造成的。 A、河流向源侵蚀; B、河流下蚀作用; C、河流截弯取直; D、河流分叉。 11、下列矿物中,硬度比石英大的是(A) A、黄玉; B、萤石; C、正长石; D、方解石。 12、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三、判断题 1、岩浆岩中石英和角闪石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反映岩浆岩中SiO2饱和度,因此可以称为酸度指示矿物。×

04-宝石学基础-考试试题四(附解析)-宝石学

《宝石学基础》考试试题四单项选择题 1.水晶的化学成分是()。 A. Al2O3 B. MgO C. SiO2 D. MgCO3 2.价值最高的蓝宝石的颜色是()。 A.克什米尔蓝(矢车菊蓝色) B.蓝黑色 C.天蓝色 D.淡蓝色 3.下列不属于水晶的品种为()。 A.紫晶 B.东陵石 C.黄晶 D.烟晶 4.橄榄石和岫玉的特征颜色是()色。 A.白 B.黄绿 C.红 D.蓝 5.托帕石的折射率是() A.1.533-1.544 B.1.620-1.644 C.1.613-1.627 D.1.762-1.770 6.染色红宝石属于() A.合成 B.处理 C.优化 D.人造 7.硬玉属于() A.辉石类 B.刚玉类 C.长石类 D.石英类 8. 分光镜的使用光源应为()。 A.单色光 B.偏振光 C.钠黄光 D.白光 9.变石属于()类。 A.石英 B.长石 C.辉石 D.金绿宝石 10月光石属于()晶系。 A.三斜 B.斜方 C.单斜 D.三方 11. 下列不属于翡翠的原生色为()。 A.白色 B.绿色 C.紫色 D.黄色 12.有红色荧光的宝石是() A.石榴石 B.橄榄石 C.蓝宝石 D.尖晶石 13.软玉的主要矿物成份是() A.硬玉 B.角闪石 C.石英 D.蛇蚊石 14.染色石英岩是() A.粒状结构 B.纤维结构 C.交织结构 15.玻璃与水晶的快速区分方法是() A.折尖仪 B.荧光灯 C.二色镜 D.偏光镜 16.龟甲是() A.非晶质 B.非均质 C.晶质 17.珍珠常染成() A.红色 B.黑色 C.褐色 D.蓝色 18.翡翠的主要产地是() A.云南 B.越南 C.缅甸 D.泰国 19. 蓝宝石主要是由()引起的颜色。 A.化学成分中的主要元素 B.化学成分中的微量元素 C.内部结构缺隙 D.光的物理作用 20. 世界最著名的祖母绿产地是()。 A.哥伦比亚 B.南非 C.巴西 D.伊朗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宝石属于石英族的是() A. 水晶 B.玻璃 C.紫晶 D.长石 2.宝石的发光现象叫()。 A.磷光 B.阴极发光 C.荧光 D.紫外光 3.属于二轴晶的有() A.橄榄石 B.电气石 C.透辉石 D.托帕石 4.属于天然玉石的是()

运筹学基础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求解时,若约束条件是小于或等于(≤)不等式,则应当在每个不等式中引入一个 A.基变量 B.非基变量 C.松弛变量 D.剩余变量 2.对于供求不平衡的运输问题,若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为了转化为供求平衡的运输问题,我们往往虚设一个 A.供应点 B.需求点 C.仓库 D.运输渠道 3.对计划项目进行核算、评价,然后选定最优计划方案的技术,称为 A.网络计划技术 B.计划评核术 C.关键路线法 D.单纯形法 4.在网络图中,两个活动之间的交接点,称之为 A.线路 B.结点(事项) C.活动 D.流量 5.网络图中,正常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性最大的时间,称为 A.作业时间 B.最乐观时间 C.最保守时间 D.最可能时间 6.在一个网络中,根据问题的需要,我们可以在图的点旁或边旁标上数,这个数也可称之为 A.树 B.杈 C.枝叉 D.最小枝叉树 7.单纯形法作为一种简单解法,常用于求解线性规划的 A.多变量模型 B.两变量模型 C.最大化模型 D.最小化模型 8.对科学发展趋势的预测属于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9.在固定成本中,由所提供的生产能力所决定的费用,称之为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预付成本 D.计划成本 10.每一个随机变量和相关的某个范围内累计频率序列数相应,这个累计频率数称之为 A.随机数 B.随机数分布 C.离散的随机变量 D.连续的随机变量 11.在接受咨询的专家之间组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与磋商,最后对需要预测的课题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这种定性预测方法是 A.指数平滑预测法 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 D.特尔斐法 12.风险条件下的决策是 A.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但决策者具有提供将概率值分配到每个可能状态的信息 B.决策者知道所面对的部分自然状态 C.决策者面对的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即关于未来的状态是完全确定的 D.决策者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它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可能性)分配给自然状态

地质学基础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个)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7、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8、波痕: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砂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19、火山碎屑岩:指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岩石。 20、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21、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22、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23、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24、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25、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具有生存时间短、地理分布

宝石学基础期末考试题

宝石学期末复习题 一、是非题 ()1、自然光通过非均质体宝石后变成两个相互垂直向上振动的偏振光。()2、具有二色性的宝石从任意方向上都可能见到二色性。 ()3、非均质光率体切面都是椭圆形的。 ()4、具有猫眼效应的长石都可以称为猫眼石。 ()5、一种着色离子在宝石中只能产生一种颜色。 ()6、同一种单晶质宝石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应相同。 ()7、光的振动方向永远垂直于传播方向。 ()8、珊瑚珍珠中的CaCO3都是方解石。 ()9、任何宝石都是无色的,但在光的作用下选择性吸收后可产生颜色。()10、我国云南省是翡翠的著名产地,也是我国翡翠主要加工地。 ()11、钻石的密度是3.52g/cm3. ()12、二轴晶有两个光轴,但只能有一个光轴面。 ()13、海蓝宝石与祖母绿都是绿柱石的亚种。 ()14、宝石的折射率越高,光泽越强。 ()15、猫眼和变石都是三斜晶系的。 ()16、硬玉属于斜方晶系。 ()17、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是硬玉。 ()18、红宝石的红色以及祖母绿的绿色都是由Cr3+致色。 ()19、任何光源都可以用来观察宝玉石的吸收光谱。 二、单项选择题 ()1、宝石光泽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A、玻璃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 B、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 C、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 ()2、翡翠主要组成矿物是 A、硬玉 B、绿辉石 C、钠长石 ()3、聚形是 A、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形的聚合 B、双晶形成的 C、几个晶体有规律的聚合 ()4、在文献中一般讲的宝石之王是指 A、钻石 B、翡翠 C、珍珠 ()5、有一粒绿色的非均质体弧面型宝石,折射率1.76(点),密度4.02g/cm3,它是下列宝石中的哪一种 A、猫眼 B、蓝宝石 C、钻石 ()6、一粒折射率为1.762\1.770,密度3.95 g/cm3的蓝色刻面宝石可能是

宝石学基础教案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姓名____ 孟丹________ 课程名称:宝石学基础 专业部:护美部 学年度:2018-2019

教学进度计划表

单元章项目课时第一、二 第 4 课

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晶的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传统观念上,宝石仅指上述概念中的天然珠宝玉石,即指自然界产出的,具有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并且稀少及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晶的矿物、岩石和有机材料,天然珠宝玉石是目前珠宝玉石行业的主流产品。而人工宝石主要用于时尚首饰、工艺晶、装饰品以及其他如钟表、服装、皮具和灯具等。当然这种应用范围也不是严格和一成不变的,例如天然珠宝玉石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钟表、皮具、服装等高档消费晶中。 我们可以把任何装饰品都呈为宝石么?二、天然珠宝玉石具 备的条件自然界中发现的矿物虽已超过3000 种,但可做宝石原料的仅230 余种,而国际珠宝市场上的主要高中档宝石只不过20 多种,尚不及10%。可见矿物岩石必须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宝石,宝石是众多的矿物岩石的精华。(一)美丽 颜色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 效应 (二)耐久性硬度、韧性化学性质(三)稀有性品种第二节 宝石的分类 珠宝玉石(宝石) 一、天然珠宝玉石 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 石 高中低三等宝石 人工宝石合成、人造、拼合、再 造提问学生请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播放视频 讲解 举例子进行说明

第二单元章项目课时第三、四周4 课时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99 MBA联考综合能力:2008年工商管理硕士联考大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11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3),郑树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12俄语:走向俄罗斯,王四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213日语:新编日语(1-4),周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14德语:大学德语(1-2),张书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修订版 215法语:公共法语(上、下),吴贤良、王美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修订版 299 MBA联考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610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611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 6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619土地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22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姜松荣,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623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史,何人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世界工业设计史,陈鸿俊,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626综合知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姜明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经济法基础理论,漆多俊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30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学导论,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各版均可 63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严强、王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632综合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7),李观仪,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修订版 633俄语综合:大学俄语(东方5—6),北京外国语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第一版 634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刘玉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四版 635教育学: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36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37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张三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 638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第五版 639专业综合(含民法学、西方法律思想史): 民法学: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魏振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严存生,法律出版社,2004 6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陶德麟、石云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64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运动生理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42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一版 643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美学原理,王旭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45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第三版 646材料晶体学:结晶学及矿物学,赵珊茸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47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五版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14、变质作用: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不同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5、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做构造运动。 16、同斜褶皱:由一系列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的倒转褶曲所组成的褶皱,称为同斜褶皱。 17、等斜褶皱:如果一系列相连的倒转褶曲轴面和两翼岩层,不仅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其倾角几乎相等,这样的褶皱称为等斜褶皱。 18、断裂构造:地壳中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1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20、标准化石:演化最快、水平分布最广,鉴定地质年代最有价值的化石。 21、指相化石:凡是代表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且指示特殊岩相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22、内生矿床: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23、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 24、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 D、北京 3、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下列哪种元素不是地壳中占98%以上的8种主要元素之一(C) A、硅 B、铁 C、铜 D、镁 5、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B)组成 A、钾铝层;B硅镁层;C、铁镁层;D、硅铁层

2013年7月运筹学基础试题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未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若某个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这个最优解必定是某个基变量组的 A.可行基解B.最优解C.特解D.可行解 2.在工业产品的成本费用中,燃料动力费属于 A.车间经费B.半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企业管理费 3.综合运用计划评核术和关键路线法的一种比较先进的计划管理方法,称为 A.网络计划技术B.图解法C.最短路线法D.单纯形法 4.在箭线式网络图中,以箭线表示的作业或工序,称之为 A.线路B.结点(事项) C.活动D.流量 5.网络图中,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最长的时间,称为 A。作业时间B.最乐观时间C.最保守时间D。最可能时间 6.在网络图中,如果所有的点都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连线而连通,则这种图形称之为 A.连通图B.不连通图C。树图D.最短路线图 7.对于概率矩阵P,当n—o。时,Pn称之为P的 A。固定概率矩阵B.马尔柯夫向量C。概率向量D.概率方阵 8.对单个经济实体(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及其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预测方法属于 A.微观经济预测B.宏观经济预测C.科技预测D.社会预测 9.随着企业产品产量的增减而变化的费用,称之为 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预付成本D。计划成本 10.如果一个随机变量允许在某个给定的范围内具有任何个数的数值,则它就是一个 A.随机数B.随机数分布 C.离散的随机变量D.连续的随机变量 11.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管理者进行决策时,需要掌握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各方面的变化和预测资料。希望在“专家群”中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而采取的定性预测方法属于 A.指数平滑预测法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D.特尔斐法 12.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 A.决策者不知道将要面对哪些自然状态 B.决策者知道所面对的部分自然状态 C.决策者面对的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即关于未来的状态是完全确定的 D.决策者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它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可能性)分配给自然状态 13.根据库存管理理论,只占全部存货台套数的10%,而就其年度需用价值而言,占全部存货年度需用价值的70%,这类存货台套称为 A.A类存货台套B.B类存货台套C.C类存货台套D.经济存货单元 14.在库存管理中,“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量”亦可称为 A.再订货点B.前置时间 C.前置时间内的需求量D.经济订货量 15.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中,全部可行解所分布的区域称之为 A.可行解B.可行解区C.最优解D.等值线

《宝石学基础》学习指南

课程学习指南 一、学习对象 《宝石学基础》课程适用于职业类大专层次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专业、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学生,也可提供给珠宝首饰企业从事珠宝首饰鉴定、营销、设计制作等技术人员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适用。 二、课程地位 宝石学基础》是《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专业和《首饰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其后续主要课程有《珠宝首饰鉴定》、《钻石分级》、《宝石磨制》、《首饰加工》、《首饰设计》、《珠宝首饰营销》。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宝玉石的结晶学基础和矿物学基础知识及常见宝玉石基本性质和特征,并能在首饰鉴定、首饰营销、首饰设计、加工中应用;掌握常用宝石鉴定仪器的操作方法,初步具备鉴定未知宝玉石的能力。 四、课程学习方法和建议 《宝石学基础》课程学习基于“专业+实训室”平台、精品课程网站教学平台、互动平台、深圳珠宝首饰专业市场和珠宝首饰企业实践平台、香港和深圳珠宝首饰国际珠宝展新知识学习平台进行。 1、建议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将高中的光学知识(如:光的折射、反射、 衍射等知识)复习。 2、建议在每学完一节对知识进行梳理,每学完一章对知识进行总结,并 与前面知识进行关联。 3、对实践课中遇到的问题,探究问题的原因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 4、在珠宝首饰市场参观实习过程中,多观察多咨询。 5、宝石的物理性质是课程的难点,建议课前预习课后找参考书消化。 6、借助课程学习网络平台,开展主动探究学习及协助学习活动。 7、利用课程学习资源,将课程学习和考证结合起来。 五、课程的难点与重点 宝石各论模块是本课程的学习重点,结晶学基础知识模块和宝石性质模块是本课程的难点。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学考研参考书讲解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学考研参考书讲解 360 高等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初步):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均可 or 614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865宝石学:宝石学基础教程, 李娅莉等,地质出版社,2002 宝石学证书课程, 英国宝石协会、陈钟惠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 1、考试准备的时间问题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没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对于专业课基础较好的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可能会短些,而对于那些基础弱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考试的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时间必然要长些,但是不管怎么样,每个学科必定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掌握透彻,但是在短时间内,经过高强度的复习和科学的指导,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一般而言,专业课复习最好能保留有3个月的复习时间。 2、考试资料的选择 不同的学校,考试难度和风格不一样,所以考试的资料难以统一,但是有一些基本的教材,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这样,复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比较有效率。由于目前国内研究生考试的难度水平大致还是处于中初级水平,因此基本上还是可以列出一个有效的资料清单: (1) 报考学校的指定书目(必备) (2) 历年的考试题目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因此,同学们在

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法宝中的法宝。对于真题,不能只满足于看上去会做,而是应该去整体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范围。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因此要尽量去弄到的试题,最好能够搜集全最近五年的实考题。经过严密地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 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 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 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 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 (3) 所报考学校出题老师的课堂笔记或自己编写的教材 针对笔记、真题以及热点问题,下面的提纲可能会比较快速地让考生朋友掌握以上的内容:1专业课笔记 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都是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的,这一点在05年的招生简章中再次明确。因此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也就是那些几乎不可能来某高校听课的

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地质学基础》思考与习题集 绪论 重要术语 地质学、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4.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5.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第一章:地球的一般特征 重要术语 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大地热流、常温流、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地温梯度、地磁要素、纵波、横波、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圈、岩石圈、大洋地壳、大陆地壳、活动大陆边缘、稳定大陆边缘、科里奥利力、莫霍面、古登堡面复习思考题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如何理解其作用和意义。 2.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3.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层圈?其物质状态怎样? 4.洋壳与陆壳的差别何在? 5.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6.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7.大陆地形有哪些主要单元? 8.主动性大陆边缘和被动性大陆边缘有何不同? 9.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10.说明地温梯度、地温级、地温率的区别? 11.地表最高点、最低点如何? 第二章:矿物 重要术语 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 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举例。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6.解释:解理与断口。 7.什么叫矿物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 9.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10.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

运筹学基础复习要点

《运筹学基础》复习要点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 1.任意多个凸集的交集还是凸集。 2.任意多个凸集的并集不一定是凸集 3.给定1R b ∈及非零向量n R a ∈,称集合}|{b x a R x H T n =∈=是n R 的一个超平面。 4.由超平面}|{b x a R x H T n =∈=的两个半平面 }|{b x a R x H T n ≥∈=+和}|{1b x a R x H T n ≤∈= 都是凸集。 5.设S 是凸集,S x ∈。若对任何z y S z S y ≠∈∈,,,以及任何10<<λ,都有 z y x )1(λλ-+≠,则称x 为S 的顶点。 6.如果一个LP 问题无界,则它的对偶问题必无可行解。 7.设w x ,分别为原始LP 问题、对偶问题的可行解,若b w x c T T =,则原始LP 问题、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分别为w x ,。 8.可行解x 是基本可行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 的正分量,所对应的A 中列向量线性无关。 9.写出LP 问题的对偶问题 0..min ≥≥?????x b Ax x c t s T 的对偶问题是: 0..min ≥≤?????w c w A w b t s T T 10.设一个标准形式的LP 问题的基为B ,右端向量为b ,则对应的基本解是??? ? ??=-01b B x 。 11.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是凸集。 12.设线性规划问题LP 为 0..min ≥=?? ? ??x b Ax t s x c T B 为一个基,对应的典式为 0..min 111≥=+?? ? ? ?-=---x b B Nx B x t s x b B c z N B T T B ζ 其中),0(1T N T B T c N B c -=-ζ 。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3)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 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3、地层:地壳上部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14、岩层: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15、地层层序: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16、地层划分: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划分 17、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地层;两套地层内化石显著变异,岩 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 18、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呈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关系。 19、产状:任何成因的天然地质体(包括沉积岩层、层状火山岩、侵入岩及变质岩等)在三 维空间的产出状态(或空间方位)称作产状。产状是指层状岩石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0、岩相对比定律:把岩相横向变化与海侵作用联系起来说明了沉积环境随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的变化,解释了时间界面同岩相界面的关系。 21、生物层序律:一定种类的生物或生物群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定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种属的化石或化石 群。 2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2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24、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5、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26、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27、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和土体(岩土)空隙中各种不同形式水的总称。 28、承压水:饱水带中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29、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体。 30、透水性:指在一定压力梯度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 31、成矿作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

宝石学基础

第二单元无机宝石 按教学大纲要求,本教材要求掌握的常见无机宝石有钻石、刚玉、绿柱石、金绿宝石、锆石、尖晶石、橄榄石、电气石、托帕石(黄玉)、石榴石、石英、常见玉石有翡翠、软玉、蛇蚊石、绿松石、青金岩、欧泊。重点掌握每个宝石种的基本性质、鉴定特征。并能对宝玉石的质量进行评价。本课程理论 12 课时,实践 6 课时。 钻石 钻石的形成 (1)钻石形成的条件 金刚石由碳原子组成,当碳原子呈六方环状的层状排列时,形成的是低硬度的高温耐火材料石墨,当碳原子呈立方最紧密堆积,彼此以共价键相连时,就形成自然界最硬的矿物金刚石。钻石来源于地幔深处,它是高温高压的矿物。钻石分橄榄岩型和榴辉岩,从其中的包裹体分析出,橄榄岩型形成温度为9000C—13000C,压力为(45—60)×108Pa,相当于地球130—180Km的深度;榴辉岩型形成温度大约12500C,可能来自180Km以下的深度。 (2)钻石形成的年代 从钻石包裹体年代推测,橄榄岩型钻石大约形成于33亿年前;而榴辉岩型钻石大约形成于10—15年。 (3)钻石产出的环境、类型 1827年前首先在印度和巴西的砂、砾石中发现了钻石,而在1866年这种类型的钻石原岩才在南非的金伯利镇发现。金伯利岩是一种混杂成因的岩石,流体捕虏了含钻石的橄榄岩和榴辉岩,使得岩浆携带这些捕虏体、晶(包括钻石),以直立岩筒或层状体形式,沿构造薄弱地带到达地表。1979年在西澳大利亚的金伯利地区发现另一种赋存钻石的岩石—钾镁煌斑岩。

具有经济价值的金刚石矿床有两大成因:金刚石原生矿和砂矿。前者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分布,但所产的金刚石极其有限,约占金刚石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后者提供四分之三的金刚石产量,并有大量的宝石级金刚石产出。 形成宝石级金刚石的首要条件是: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无色透明的金刚石,在上升过程中压力基本保持不变或下降速度很慢。 钻石的基本特性 1、钻石的化学成和分类 钻石主要成分是C,其质量分数可达99.95%,次要成分有N、B、H ,微量元 素有Si、Ca、Mg、Mn、Ti、Cr、S、惰性气体及稀土稀有元素,达50多种,这些次要组分决定了钻石的类型、颜色及物理性质。 钻石分类及颜色特征 2、钻石的结晶习性、表面特征 钻石属等轴晶系。常以单晶产出。常见单形有八面体、立方体和菱形十二面体,有时也呈聚形。 钻石晶体通常呈歪晶,由于溶蚀作用使晶面棱弯曲,晶面常留下蚀象。且不同单形晶

运筹学基础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运筹学基础》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运筹学研究和应用的模型是() A.数学模型 B.符号和图像表示的模型 C.数学和符号表示的模型D.数学模型、图形表示的模型、抽象的模型 2.以下不属于运用运筹学进行决策的步骤的是() A.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B.分析定义待决策的问题并拟定模型 C.提出解并验证其合理性 D.进行灵敏度分析 3.问题域的外部环境一般是指() A、问题域界面与外界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B、问题域外界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C、问题域界面与问题域内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D、问题域界外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4.科技预测的短期预测时间为() A.1~3年 B.3~5年 C.5~10年 D.3~7年 5.已知一组观察值的平均值为x=15.8,y =49.5,y对x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b=2.5,则回归方程在y轴上的截距为() A.-10 B.10 C.89 D.107.95 6.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下列哪个条件是不必须具备的() A.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值 B.具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C.可拟订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D.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 7.存货台套的运费应列入() A.订货费用B.保管费用 C.进厂价D.其它支出 8.一般在应用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时要经过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出约束因素(2)收集资料,确定模型 (3)模型求解与检验(4)优化后分析 以上四步的正确顺序是() A.(1)(2)(3)(4)B.(2)(1)(3)(4)

宝石学基础

第一篇宝石学基础 第一章宝石的概念、经济评价及分类 1.宝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宝石之王是______,玉石之王是______。 3.什么是宝石?宝石的经济评价依据是什么? 4.宝石如何分类? 5.那些宝石能作为诞辰石?有什么象征意义? 第二章宝石地质学基础 1.岩石按其成因和形成过程可分三大岩石,它们分别为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2.矿物是______,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有______种,宝石中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请说出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矿物的名称。 4.从事宝石学研究的人为何要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 5.地球根据什么划分圈层结构?简述各圈层的宝石学意义。 6.何为岩石?岩石分为几大类?简述各类岩石的宝石学意义。 7.大多数宝石形成于地球的哪一圈层?写出占宝石材料中最多且在地球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名称。 第三章宝石矿物的晶体学基础 1.名词解释 晶体 双晶 对称轴 光率体 2.晶体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根据对称性晶体可以分为______晶族、______晶族和______晶族。 4.晶体与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5.简述晶族和晶系的划分,并用示意图说明七大晶系的特征。 6.何为光率体?简述均质体、一轴晶和二轴晶的光率体特征。 第四章宝石地球化学基础 1.宝石学中常见的化合物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碳的两种同质多象是______和______。 3.名词解释

08928 应用宝石学(实践)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技能)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应用宝石学(实践)课程代码:08928 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应用宝石学实践课程,属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宝石的颜色特点、外观特征、内部特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54学时的实践环节训练,学生能尽量掌握常见的二十多种宝石的一些特殊性能特征,达到肉眼下鉴别宝石品种,为后续宝石鉴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学分要求)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于实践课程的学习中,牢固掌握二十多种常见宝石的各种性能特征,在实践课程中从所观察的宝石样品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达到肉眼下鉴别宝石品种,为后续的宝石鉴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宝石学实践课程为54学时,3学分 三、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考教材 宝石学基础教程(第三版),李娅莉等,地质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 重点参考章节:第二章、第四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四、实践(技能)考核的场所、设备、师资要求 考核场所:宝石鉴定实验室或者钻石实验室; 考核设备:宝石鉴定用灯或钻石灯、10倍放大镜等;

师资要求:具备有珠宝鉴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最好取得珠宝鉴定师GIC或FGA资格证书者。 五、实践(技能)考核的项目名称、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项目名称:宝石品种的原石及成品的鉴别。 考核目标:对常见的20种宝石品种,利用10倍放大镜下在肉眼的观察下并确定宝石名称。 考核的内容:考核所涉及的宝石品种:原石:钻石、水晶、绿柱石、托帕石、碧玺、尖晶石、石榴子石等;成品:月光石、各种颜色水晶、祖母绿、海蓝宝石、托帕石、碧玺、橄榄石、尖晶石、石榴子石、红宝石、合成红宝石、蓝宝石、合成蓝宝石、欧泊、玛瑙、玉髓、和田玉、翡翠、岫玉、珍珠、珊瑚、琥珀等。 考核要求考生学会并描述宝石在肉眼及10倍放大镜下所观察到的特征。主要借助于所观察的宝石手标本,从宝石的颜色及色调、宝石所具备的外观特征,包括所观察宝石的晶面特征(原石)、表面磨损情况、透明度、手感、10倍放大镜下所观察到的内含物特征等。 考核方法:在实验室中以实践操作为主,在肉眼及10倍放大镜下进行观察描述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六、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每位考生完成10块手标本,其中原石3-4块,成品标本6-7块。每块标本10分,60分为及格。2小时考核时间内完成10块标本的记录及测试实验。 考核评分标准:每块标本描述完整,鉴定准确得10分,鉴定内容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