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劝学》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劝学》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劝学》教案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劝学》教案

《劝学》复习学案NO1 命制:宋凌筱审核:张志升时间:2011-6-14 班级学号姓名

(一)注重积累

1、充分重视课本,重视最基本的文言实词的积累。近十年高考中所考查的42个单音节实词中,属于课本所列的文言实词词语表中的有14个,占30%,其余的28个也大多是课文中出现过,能找到出处的。

2、重视文言文阅读练习中的实词积累。对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练习中出现的实词,要及时进行整理、归纳,以不断丰富扩大词汇量。

3、整理归纳古今同形的复音词。近两年注重对古今同形的复音实词的考查,因此应该注意对这类词语的整理归纳。如:卑鄙、猖獗、城市、窗户、聪明、地方、风流、横行、婚姻、结束、具体、可怜、前进、青春、痛恨、形容、批示、行为、寻常、宣言,等等。(二)强化方法

在掌握有足够量的实词以后,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方法的强化训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境分析法:词义是不定项的,许多词语都具有多种意义,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上下文,通过分析语境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2、结构分析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语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这种两两、双双的语言对举现象,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3、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语境中的意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它们的意义。

4、成语对应法: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平时多掌握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对判断文言词义是很有帮助的。

5、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如“公父母春秋高”中“春秋”一词,我们就应联想到《谭嗣同》中“春秋三十有三”一句,即可推断出是指“年龄”的意思。

另外,在考场上,还应该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思考角度,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逐步确定词义。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积累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自主梳理篇

一、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_ ,也叫,后世尊称他为,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属于_____学派。在《劝学》这篇文章里,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课文从中选取了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和学习应持的。文章紧扣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反复阐明了人的、、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学习和积累取得的。

课文三个段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第一段从;第二段从;第三段从,提出了三点:要、要、要。

二、写出下列加点的字词的拼音

1.木直中.绳2.金就砺.则利3.须臾.之所学

4.而闻者彰.5.假.舟楫者6.君子生.非异也

7.声非加疾.也8.故不积跬.步9.骐骥

..一跃10.驽.马十驾11.功在不舍.12.锲.而舍之

13.金石可镂.14.用心躁.也15.假舆.马者

16.跂.而望矣17.虽有槁暴

.. 18.蟹六跪而二螯.

19.日参省

..乎已20.輮.以为轮21.靛.青蓼.蓝

三、知识积累

1、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鞣使之然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君子生非异也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积善成德

3、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蚓无爪牙之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用心一也

5、名句默写

(1)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4)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整合提高篇

一、一词多义

【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2、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佛印绝类弥勒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绝代

8、绝伦

9、不如早与之绝

10、抢呼欲绝

11、以为妙绝

1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强】

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2、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策勋十二传,赏赐百千强

5、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望】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5、在丁卯三月之望

6、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7、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若望仆不相师

【假】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假令仆伏法受诛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7、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疾】

1、君有疾在腠理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5、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6、举疾首而相告曰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中,而闻者彰

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致】

1、致敬亭于幕府

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6、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7、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8、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9、先享无穷逸致矣

10、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二、文言虚词“而”

《劝学》(节选)一文中共有16个“而”,“而”是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现将《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

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

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复习学案NO2 命制:宋凌筱审核:张志升时间:2011-6-14 班级学号姓名

能力迁移篇

一、落实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4.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二、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6.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

()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拓展延伸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⑵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0.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这则短文启示人们:。

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⑵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写作素材篇

一、人生离不开积累

荀子在论述学习离不开积累时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聚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至千里,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积累使人丰富,积累使人渊博。要使自己学识广博,非要做点滴的积累不可。

求知要积累,成就事业也离不开积累。李贺外出游历,背一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投入锦囊。晚上再加整理。他的许多优秀诗作都得益于他的“诗囊”。

陶宗仪做教师时,常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偶得的诗句、随处见闻记录在树叶上,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后来他把十多个装满树叶的瓮挖出来,对树叶上的文字加以整理,结果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三十卷的《辍耕录》。

古代着名的军事家孔明,身怀雄才大略,却甘心躬耕南阳,他不断地充实着自己,蓄积着力量。终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走出南阳,他巧借东风,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成就了自己一生的风采,更帮助刘备和孙权,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诸葛孔明的成功在于他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知识是他成功的法宝。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以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等待时机成熟,蓄势待发,他向夫差示弱,他亲近百姓,他默默地蓄积这每一分力量,终于使积蓄的力量化作利剑凶猛地刺向敌人,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越王勾践的成功在于他懂得如何把自己的力量积累起来,蓄势待发,形成强大的力量,终于,他获得了成功。

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创造了一个个体育神话。他的身高1.96米,使他爆发力不强,但博尔特却照样创造了一个奇迹!他接受米尔斯教练的艰苦培训,他在大街上秀舞放松,他进行背部训练减轻自身病痛,所有的一切告诉我们,博尔特是个会蓄积力量的家伙。他一次次打破了世界记录,他一次次打破了人类的极限。他成功了,创造了田径赛场上的一次次神话。博尔特的成功同样是在不断积累自身的力量的基础上获得的成功。

邰丽华,这位聋哑姑娘,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演绎着动人的舞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将自己变成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给了舞蹈,对于处于无声世界的她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她一点点地积累着对舞蹈的执着,最终成为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大家熟知的名句,出自《易经》!《易经》,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高度总结概括的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都有详细论述。这,也是积累的结果。

可见,成功源于积累。

然而,“积累”并不都能带来益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扁鹊见蔡恒公”这名句,这事例,都说明了“积累”带来的危害。犹记刘翔在鸟巢扯下号码布一瘸一拐地走出田径场的画面,他的跟腱并不是很正常,6月前他就已经放弃了两场比赛,他对金牌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强烈,可一天天积累的病痛,剥夺了他的梦想。

那么,我们应如何积累呢?大家都知道《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和新东方英语的俞敏洪两位先生吧!他们在英语方面都颇有建树,不要凭空羡慕。李阳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饭前大声朗读英文,俞敏洪更是背了一整部英汉辞典。他们成功的方法,便是坚持不懈,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

“Roma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们应该懂得积累,学会积累,并学会只积累益事,这样,你会明白“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真谛。

二、用心专一成大事

荀子在《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这是古往今来一切成大事者的成功金律。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东山再起,复国雪仇,就是因为他心无旁骛。王安石曾经说过:“有志者事竟成。”但是应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持之以恒,

范文

品读积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句话是荀子的《劝学》之中的,由此可见,积累是尤为重要的。

一点一滴的知识的积累,使人拥有渊博的学识。试想,如果没有那一步步的积累,怎会有千里之行?如果没有那一条条小溪的积累,怎会有海的波谰壮阔?如果没有那一本本书里知识的积累又怎会有渊博的学识呢?积累是垒起通向成功之门的阶梯的砖石!

积累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任何期待事业成功者的法宝。司马迁有了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著的积累,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诞生;祖逖有了每日闻鸡起舞的积累,才成为一代名将;王献之有了墨染十八缸水的积累,才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大书法家。苏秦没有锥刺股勤学的积累,怎会有挂六国相印的权力;李时珍没有跋山涉水寻药方的积累,怎会有《本草纲目》的出世;居里夫人没有提炼几十吨矿渣的积累,怎会有镭的发现。没有积累,任何人永远都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积累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

欧立希发明了一种新药,反复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为名的新药“606”。“606”的问世是他一次次失败经验的积累的结果。试想,欧立希如果仅试验一两次,失败后便撒手不干,那么会有“606”的问世吗?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希望已经很渺茫甚至怀疑原来的设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而自甘放弃,不另辟新径,那么新药自然也不会诞生。即使他实验了605次,他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同样也不会有“606”的诞生。正因为他积累着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并永不言弃,最终他获得了成功。可见积累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

“一”虽很小,但没有“一”的积累,哪会有一百,一千,一万?一粒沙石虽很不起眼,但没有沙石的积累,哪会有嵩山、黄山和泰山?我们能轻视积累吗?

万丈高楼,是一块块砖石垒起来的;万里长征是一步步跋涉出来的;浩瀚林海,是一棵棵树木成长出来的;我们的成功,是知识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请不要想光靠你天生的聪慧来获取成功,否则,也会落得一个“泯然众人矣”的下场!朋友,请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学习吧,只有积累才能助你取得成功!

高一语文劝学

高一语文劝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设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 lì参 cān省 xǐng 跂 qì臾 yú螯áo 2.给本课 12 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9课《一剪梅》word参考教案-语文备课大师【全免费】

《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 一、概述 1、这首词是高中语文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中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宋代婉约词中难得的佳作。 2、学习内容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词作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情感。 3、学习这首词需要一课时。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感受情境、学生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进而形成鉴赏评价机制。 二、选题计划

三、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1) 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2)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出诗人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3) 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熟练背诵,准确无误地默写全词。2)锤炼词语,品味“轻”、“独”“才”、“却”等字词。 3)深刻体味作者所表现的“闲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形成行为价值观。2) 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李清照有所了解,学习过她的《如梦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导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既温故又知新。 2、学生对于诗歌仅仅是读一读,在独立鉴赏评价方面的能力不足,

高一语文课本上册电子版

高一语文课本上册电子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3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

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4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5纪念刘和珍君--鲁迅(背诵课文第2、4节。)第二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第四节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

劝学优秀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张,劝学的意义。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 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 【重点和难点】 1、辨析字、词、音。注重朗诵和背诵。 2、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 3、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教法】 师生互动法、提问法、议论法、朗读法、电教法、板书法。 【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每一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你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目的和态度、方法吗?知道坚持学习的重要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荀子的《劝学》,看看古人怎么劝人学习的。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3、重点拼音: 木直中绳:zhòng 虽有槁暴:gǎo pù 輮以为轮:róu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ān xǐng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xū yú 吾尝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异也:xìng 故不积跬步:kuǐ 骐骥一跃:qí jì 驽马十驾:nú 锲而舍之:qiè 金石可镂: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4、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称荀卿,又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5、听录音《劝学》。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一、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高二语文上册祝福课本内容

精心整理 高二语文上册祝福课本内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二语文上册祝福课本内容》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党。但是, 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

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 。 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 走了。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果然,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

劝学教案-(1)

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步骤与方法: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 3.同桌轮流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 ; 4.教师提问重点实词、虚词,几个重、难点的语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 1.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2.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 发展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比喻论证 善于积累正反对比 学习的方法态度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二.教学过程 一)、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 借助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 3.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并揣摩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理想中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 教法与学法: 1.课型:讲读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课 2.教法:质疑、讨论、辩论 3.教具及能力培养方向: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诵读文章,感知大意;第二课时主要展开拓展、延伸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03年2月25日,在首都北京发生了二起震惊中外的爆炸案,先后发生在清华大学的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的农园餐厅,虽然比不上恐怖份子驾机撞毁世贸大楼那样引人注目,但在很少发生恐怖流血冲突的中国大陆来说,这的确也算得上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了,最引人深

思的是:恐怖份子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和北大进行作案呢?案情侦破之后,答案浮出水面,而这个答案竟让人哭笑不得,因为犯罪谷子声称:“制造爆炸案的目的是为了出名。” 对于这起事件,我不想多作分析了,我只是想说:为什么炸清华、北大就能出名呢?那是因为这两所大学太有名了,本身就是名望的象征。我们这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些杀人的罪犯很少留下姓名,而刺客荆轲的故事却被广为传诵,不仅仅是因为荆轲的大义凛然、高风亮节,还因为他刺杀的对象是权倾天下、赫赫有名的秦王。 的确,清华、北大太有名气了,不仅是每一位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就连没有丁点儿文化常识的人可能也会对他们肃然起敬。江泽民同志作为一国主席,日理万机,我不知道他曾去过哪些大学,但我知道北大他是去过的,就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的校庆典礼上,还作了热情扬溢的讲话,因此,才有了我们课本上这篇文章。 大凡有名望的人、事、物都难得一见:比如卢浮宫珍藏的那些传世珍品;比如我们的局长、县长、市长或者更高的官员。于是我们容易对那些有名望的东西产生神秘感,认为他们与众不同,认为他们超凡脱俗,认为他们高不可攀,或许真的如此,或许未必竟然。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著名学者、中国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朦胧诗派的倡导者谢冕先生用他的眼、他的手、他的心为我们搭建的北大校园,去感受北大的那一份脱俗和平凡吧! 二、感受北大

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

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译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一、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 跬(kuǐ )步

骐骥(qí 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 蛇鳝(shàn) 二、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中职语文上册的教学教案全集.docx

一、我的母 老舍 教学目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母的、、感激和念之情。 3、了解文以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感情 的言。 教学 2 教学步 一、入由名人母的描: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傲,都来自母。——高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的呼。——但丁慈母的 胳膊是慈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候,都是朋友。但只有母——她是失的伴。——振 我的生命是从开眼睛,上我母的面孔开始的。——治 ? 艾略特活一:悠悠母,扯不断,我拾取其中一段,下一个注解,描 我的母。 二、文探究 1、作者介: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是怎么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全世界的母是多么的相像!她的心始一,每一个母都有 一极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一位大的作家,他的母又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他 是否跟惠特曼的一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形象:她勤而且做事真仔,她情好客而且于助人 不怕吃,她事有度中有硬,她善良子女的感情内而深厚?? 思考二:(探)你的母与作者笔下的母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出生之前,我的父母并非像他在乏味。他成今天个子,是因些年来一直 在我,我的生活、学承受着在我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因不生活所 出的叨、牢。但,血于水,正是着得化不开的情,成就了今天的我。) 三、深入探究 1、探母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能告我,母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 教育 明确:四个方面——( 1)第 9 ,“从里,我学得了花,清,守秩 序。” (2)第 10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性,未全改,尽管生活是么清苦,因自幼儿看了的事情 是不易改掉的。” (3)第 12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点而硬的个性,也了我。我一切人与事,都 取和平的度,把吃看作当然的。但是,在 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自己划好的界限。”“母并不字,她我的是生命的教育”。(4)第 17 ,“生命是母我的。我之能大成人,是母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感化的。我的性格, ,是母的。” 2、写作序: 明确——序:母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半(庚子“拳”那一年)→我小学→我范 →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去年→今年。

劝学(高中课文节选)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释: 一、字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砺(lì) 参(cān)省(xǐng) 须臾(yú) 跂(qì) 楫(jí) 生(xìng)非异 跬(kuǐ)步 骐骥(qí jì)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螯(áo ) 蛇鳝(shàn) 二、字义 1、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日晒。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劝学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熟知议论文的三要素并找出本文三要素的具体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提问、思考、讨论、练习、诵读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因为议论文能考察学生活跃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锋利而雄辩的论辩驳诘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议论文呢?今天我们就继续通过分析荀子的《劝学》来领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二、听朗读,理清文章结构 1、指名说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指名说说议论文论证角度有哪些? 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一)第1段课文分析 3、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学不可以已。(荀子在第一段就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4、讨论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补充解释: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5、中心论点明确了以后,第二三四段与第一段是什么关系?它们分别在谈什么? 明确:二三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分说,即是全文的分论点: 第二段: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段: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段:学习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写作:应用文书信》教案

应用文写作?书信 1“应用文写作?书信”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一般书信的写作,弄清一般书信的格式、 信封的正确写法。除此之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与现代交流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爱上写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信表情达意;第二课时学习专用书 信的写作,弄清专用书信和一般书信的异同,掌握常见专用书信的写法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工 作中熟练运用。 2?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可做精心的设计。如: ①故事导入用“鸿雁传书”(或飞鸽传书、青鸟传书)的故事导入书信的写作,弓I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为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 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 让苏武归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塞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 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家的忠诚,后者是对感情的坚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②问题导入 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最方便的交流方式? 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最简洁的交流方式?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交流方式?书信。 ③竞赛导入 学生抢答:书信的别称(雅称)有哪些?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有哪些?看谁说得又快又好。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导读:本文高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 画图省识春风面。春风面,古义:形容王昭君的美貌;今义:得意的样子。 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古义:远离故乡;今义:遥远。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古义:离开;今义:到。 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义:年暮垂老;今义:很多年,一辈子,终生。 艰难苦恨繁霜鬓。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痛恨。 二、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语” 千载琵琶作胡语。话,言语,名词。 又闻此语重唧唧。话,内容,名词。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动词。 语曰:唇亡齿寒。古话,名词。 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独”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自,单独。

鳏寡孤独。独身。 独亮自以为死灰有时而复燃者。唯独。 “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悲哀,形容词。 君将哀而生之乎。哀怜,哀叹,动词。 秦人不暇自哀。哀伤,悲哀,动词。 谁为哀者。悲伤,形容词。 “向” 独留青冢向黄昏。对着。 回车叱牛牵向北。面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向吾不为斯役。从前。 失向来之烟霞。刚才。【篇二】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多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建议拿到试卷就先填写默写内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教案 《劝学》教案 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谢素华2009、2、18 教材说明 《劝学》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一专题的第二篇。这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的散文。体现了荀子散文体制宏大、说理形象、论辩有力、逻辑性强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方法 五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四、学生读课文。(五读法)

(一)一读课文,全班齐读,检查预习。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字词积累。 (二)二读课文,小组分段读。 要求:初步把握教材内容,能够准确回答所提问题。 (三)三读课文,用心默读。要求:1、掌握、积累"劝、中、疾、致、假、绝、兴、用"8个文言常用实词。 2、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 方法:把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圈画起来,然后同桌之间互相 交流把问题解决。 (四)四读课文,快速齐读。 要求: 1、能够理解文中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论述,从 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 方法。 方法: 1、分小组分别找出二、三、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2、提问:说说作者用这些比喻句来说明什么道理?简要说说"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有什么作用。 (五)五读课文,背诵全文。 要求:通过反复朗读,最终能够背诵全文。 五、拓展探究。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 导读:《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下面是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请参考!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可以已;二、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这是月牙山人(朱金城)对荀子核心思想解释。所以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高一语文文言文《劝学》翻译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人教版高中高三上册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人教版高中高三上册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导语】《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高度组织性,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课文 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李绍明译.刘易斯·托马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是一篇论述生物群居性的文章,充满了理趣.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打破禁忌,将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指出蚂蚁、蜜蜂、黏菌、鱼类、鸟类等生物在集体行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似乎具有整体思维的特点.这种从生态系统的整体上认识生物的观点,颇具独创性.作者对“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作了有趣的分析,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他的见解并不是无端的空论,而是蕴含了深刻的科学思想.这里既有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批判,也有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的警示.本文细腻的描写,生动的文笔,幽默的语言,令人叹服.阅读时,可以画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如说蚂蚁“是某种活的计算机”,“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细心体味.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鳟(zūn)鱼〕一种背部淡青略带褐色,侧线下部银白色,全身有黑点的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劝学》教案方案 一、教案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案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案创意 文言文教案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案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