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按摩肝经,腹、背、手、足、耳部反射区

1、压肝经治肝病:(见下图)从大腿根部开始(也就是腹股沟的地方),沿着肝经一点一点地压过去(在大腿内侧面的中间,也可以敲),开始可以轻一点,反复压,遇到痛点就停留稍久,其实有痛的地方一定是有脂肪块的地方,有脂肪块的地方一定是对应有病灶的地方,所以压那些地方就是把对应点病灶的积水清除出去。压肝经只需要每周两次。

★2、揉腹破肝郁法:

双手摩热之后,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神厥穴),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期门穴(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每天坚持,揉的次数可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晚上睡觉前要揉,早晨起床可再加一次,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在揉腹中,感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揉开,对恢复肝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

★3、坚持做护肝保健操:

1)推搓两肋: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

2)揉三阴交穴(见下图)。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3)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4)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4、当你烦燥不安、情绪失常时,是因为肝气不畅,太冲是人体肝经上最有灵性的穴位,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经经血运行最畅旺的时候,按揉左右脚的太冲穴各20分钟,就能预防并改善以上疾病。之所以选择在肾经当令时按揉太冲(从太冲揉到行间),是因为肝肾同源,肾水生肝木,肾经是肝经的母亲。由于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当令,这个时候人都在熟睡中,故在其母经——肾经当令之时按揉太冲,效果一样好。

5、腹部按摩——肝纤维化肝硬化保健按摩法:按摩部位:主要按摩右侧胸胁部。

按摩方法:右手抬起,肘关节屈曲,手掌尽量上提,以手掌根部着力于腋下,单方向自上而下推擦,用力要稳,由轻渐重,有一定透力,推进速度要缓慢和均匀,动作有一定节律,反复推擦数10次,以温热和舒适为宜。

6、背部按摩:施术者左手按摩肝区,右手指同时按摩肝胆俞。左手按摩肾区,右手同时按摩肾俞、膀胱俞,按摩至肝肾区和俞六处有热感,全身舒服为限。每2天按摩1次,共6~18次。按摩的同时,按中医辨证分型配服中药。惊恐伤肾型服朱砂安神丸。肝郁气滞型服舒肝合胃丸加逍遥丸。肝肾阴虚型服杞菊地黄丸。

7、腿部按摩(肝肿大、疼痛的推拿法):

1)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此法能舒肝理气,通经止痛,强身定神。

2)揉肝炎穴:下肢膝关节屈曲外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紧握踝部助力,拇指指腹于内踝上2寸之“肝炎穴”处进行圆形揉动。此法可疏经络,补虚泻实,行气止痛。

8、手掌按摩:按摩食指底部的肝部(见下图):

9、足部按摩:

每天热水泡脚(也可用足疗盆)后,按压足部肝脏反射区(见下图):

10、按摩耳部:按摩在耳部穴位图耳中和耳廓对应的肝区(见下图)。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篇载: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由此可知:本经与肝、胆、肺、胃以及阴器、胁肋、喉咙、目系、口唇等有联系。

1.解词

丛毛:拇指背面长毛处,又称聚毛、三毛。股阴:大腿内侧。

颃颡:指鼻咽部。

颊里:口腔内颊部黏膜部分。

2.分析:本经由一条主脉和两条支脉组成。

主脉:外行线:起于大趾丛毛之际…挟胃属肝络胆,为本经从下肢至腹部的有穴通路

说明:①肝与胆的属络关系;②本经与脾经(三阴交、冲门、府舍)、任脉(曲骨、中级、关元)发生交会。并与胃有密切的联系。

内行线:“上贯膈,…与督脉会于巅”。

说明:①本经在胁肋、鼻咽部、目、额部、头顶部的循行。②本经与目的联系,形成了“肝开窍于目的理论依据。③本经与督脉(百会穴)发生交会。

支脉:目系支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说明:本经在口腔颊部及唇内的循行分布。

肝部支脉:“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二)主治病候:

脏腑病候胁肋胀满、疼痛,胸脘满闷,呕逆,疝气,小便不利等。

经脉病候头痛,眩晕,视物模湖等。巅顶痛,下肢痿痹。

其他前阴病小便不利,遗尿,淋证,早泄,遗精,月经过多,阴茎痛,阴痒等。

(三)主治概要:

阴经腧穴以治疗脏腑病为主,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主治肝脏病及与肝关系密切的胆、肾、心、脾、肺等脏病)(四)常用腧穴:

本经腧穴14个,常用穴位如下:

大敦(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功能:理气舒肝

主治:疝气,遗尿,崩漏,月经不调,癫痫。

分析:大敦为肝经“井”穴,配五行属木,应于肝,具有疏肝理气、泄热清神的功能,常用于前阴病,妇科病及神志病的治疗。

配伍举例:

①配太冲、气海可疏肝理气止痛主治疝气。

②配神门可治疗高血压。

③配百会、三阴交主治子宫脱垂。

刺灸方法: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古代记载大敦治疝气多用灸法,这一点要注意。

附注:足厥阴“井”穴。《图翼》:“孕妇产前产后皆不宜灸”。加上大敦除治疗妇科病外,据临床报道:配曲骨、阴廉,或配次髎、灸神阙,可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参《中医杂志》84年第4期。《上海针灸杂志》85年第3期。

行间(荥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间缝纹端。

功能:疏肝理气,清热熄风。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胸胁满痛; 小便不利,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 中风。

分析:因足厥阴肝经循腹布胁,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连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且行间为本经“荥”穴,“荥”治外经(《难经·68难》)故取之疏肝理气,清热止痛,通经活络治疗以上诸症。

肝失疏泄,气化不利则疝气,小便不利,出现带下。以上诸症治以疏肝泻肝,故取肝经“荥”穴(荥属火,井属木,木生火,故该穴为肝经之子穴),“实则泻其子”,故取之既可疏肝解郁,又可清肝胆湿热,故可治之。

泻肝经“荥”穴行间,可达疏肝泻火,平肝熄风之目的。对于肝阳暴涨,阳亢

风动出现的中风、癫痫瘈疭等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现在临床上:行间穴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青光眼、肠疝痛、高血压、肋间神经痛等病。

配穴举例:

①配太阳、精明治目赤肿痛;

②配百会、印堂、合谷治疗头痛、目眩;

③配涌泉、足三里治(糖尿病)消渴。

刺灸方法:斜刺0.5~0.8寸。

附注:足厥阴经之“荥”穴。

太冲(原穴、输穴)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取时从行间往上推,至推不动处,即是结合部之前太冲穴处。

功能:平肝熄风,泄热开窍,清头目,理下焦。

主治:临床应用较多,可治疗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等引起的各种病症。如头疼、目眩、目赤肿痛、口喎、癫癎、小儿惊风等等。妇科方面的月经不调,崩中漏下;前阴病如疝气、遗尿、癃闭以及经脉病和肝气犯胃所致的各种病症,如胁肋疼痛,腹胀呃逆,下肢痿痹等症。

分析: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是经穴中、重要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针刺原穴能使原气通达,从而发挥调节脏腑经络虚实的作用。所以太冲穴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肝脏和肝经的虚实,临床上既可用于肝实证,也可用于肝虚证的治疗。

肝开窍于目,其经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体阴而用阳,若肝阴不足,或肝火内盛,则肝阳上亢,循经上扰,导致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治宜平肝泻火清利头目,故取太冲。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最易化火生风扰于神明,导致癫证、小儿惊风病的发生。治宜平肝熄风。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循行上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布胁肋,若肝气郁结,横犯脾胃,可见胁痛,呃逆,腹胀等病。而太冲是本经输穴,配无行属土,有疏肝调中的作用,故取之。

遗尿、癃闭、疝气、崩漏、月经不调、膝股内侧痛、下肢痿痹。其主治机理见前。

总之,太冲穴主治头目、神志、泌尿、妇科疾患,因其为原穴,所以凡与肝脏

有关的病症皆可选用之。

配穴举例:

①配三阴交、隐白治崩漏;

②配百会、人中、合谷、内关治癫狂痫证

③配足三里、曲池可降低血压。

另外,太冲不仅是一个穴,而且此处有动脉跳动,称太冲脉,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之吉凶。《资生经》“诊太冲脉,可决男子病死生”,《聚英》也有此说。明朝书《寿世内镜》(续录)中讲到“太冲脉者,肝脉也,病重以决死生”,“此脉不衰,则生生之机尚可。”近代针灸名医陆瘦燕先生(上海中医学院)在诊病时,就很重视诊太冲脉、人迎脉、太溪脉等。

刺灸方法:直刺0.5~0.8寸。

附注:足厥阴经“输”穴,肝经的“原”穴。

合谷和太冲合称为四关穴。

章门(脾之募穴,脏之会穴,肝胆交会穴)

别名:季胁端《素问·气府论》王冰注;脾募《千金方》;季胁头《千金翼方》。长平、胁髎《甲乙经》。

定位:第十一肋端。简便取穴法:垂臂曲肘,肘端是穴。

功能: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胁痛、痞块、身瞤动、黄疸、小儿疳积,腰脊痛。

分析:章门穴既是肝经腧穴,又是脾之募穴和八会穴之一,脏会章门,还是肝经与胆经的交会穴。所以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主要用于肝胆疾患和脾胃病变。临床上脾胃虚弱或肝脾不和引起的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等,章门穴可主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引起的胁痛,痞块等,也可取章门治之。因肝主筋,所以可治疗腰脊痛,身瞤动。

配穴举例:

① 配足三里、梁门治消化不良。

② 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呕吐、食不化。

③ 配肝俞、脾俞、胃俞、阳陵泉等治肝炎。

刺灸方法:直刺0.8~1寸。

附注:脾的募穴;八会穴之一,脏会章门;肝经与胆经的交会穴。

期门(肝募,足厥阴、太阴、阴维之会穴)

别名:肝募《大成》

定位: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功能: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胸胁胀痛,腹胀腹泻,呕吐,呃逆,吞酸,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分析:期门是肝经经穴,肝之募穴,又是足厥阴、太阴、阴维脉的交会穴。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主要用于脏腑病的治疗。既是交会穴,那么期门不但能治疗本经病(肝、胆经病),而且还能兼治所交会经脉的病,即还能治疗太阴脾胃病。

又足厥阴肝经之脉,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胸胁。若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则可见胸胁胀满疼痛;若肝气横逆,化于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见腹胀,呕吐,泄泻等。治应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故可取期门治之。

配穴举例:

① 配膈俞、肝俞、三阳络、阳陵泉常用于治疗胁肋胀痛。

② 配日月章门、行间治胆囊炎,胆结石。

③ 配行间、内关治乳痈。

刺灸方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肝之募穴,足厥阴、足太阴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小结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鹤盛中心卫生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 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主任参加的处方点评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 组长:夏财荣 成员:王建森谢中新周赛妃陈银燕

2、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审定处方点评结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向医务科提出建议限制或停止处方权的医师名单和理由,药剂科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按处方点评要求的内容,对经药剂科抽查出的明显的“问题处方”(包括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嘱),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药剂科的处方点评结果,向医务科写出书面报告。 3、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三、处方点评的实施 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工作组确定每个月抽查一天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 1)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处方点评。 4、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老中医:推荐5种治疗肝病的种子中药

一.清肝益肾-决明子 【别名】草决明,马蹄决明,假咖啡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种子,微炒打碎用。 【性味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清肝益肾,祛风明目,降压通便。 【主治】风热目赤肿痛,头痛,肝肾不足之青盲内障,肝热之高血压、头痛眩晕以及肠燥便秘等。 【用量用法】9~15g。煎服,亦可单味开水泡服。 【注意事项】大便溏泻,或血虚眩晕忌用。 【肝病应用指要】 1.护肝降酶用于各型肝炎及脂肪肝之ALT升高者,常与山楂、木瓜、茵陈、连翘、白术等同用。 2.降脂祛湿适用于血脂升高、脂肪肝。体胖痰湿壅盛者,常与薏苡仁、山楂、苇根、泽泻、云苓等配伍。 3.清肝明目肝病之头晕眼干,视物昏花,每与菊花、黄芩、川芎、桑叶等同用。

二.消肝硬化腹水-莱菔子 【别名】萝卜子。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萝卜)的成熟种子。我国各地均产。夏季种子成熟时采割,晒干、搓出种子,晒干生用,或微炒捣碎用。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咳嗽痰喘。【用量用法】3~9g。煎服。 【注意事项】本品皆用于实证。若中气虚者配伍补脾益气药,肺肾虚咳喘满则非所宜。另外,本品能损耗正气,体虚者不宜服。又可消降补药药力,不宜与人参、熟地黄、何首乌等药同用。 【肝病应用指要】 1.消食导滞莱菔子消食导滞,用于肝病食积、腹胀、纳食减少、胃脘胀满,常与神曲、麦芽、槟榔、山楂、鸡内金、砂仁、木香、青皮等同用。

2.利水消胀莱菔子有利水消胀之功。常用于肝硬化腹水之大腹水肿、腹胀如鼓、朝宽暮急、尿少,多与蝉蜕、大腹皮、沉香、木瓜、防己、白术、茯苓、牵牛子、灯心草、车前子等同用。 三.清肝明目-车前子 车前子 来源:《中药饮片图鉴》 【来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产。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清炒或盐水喷炒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肾、肝、肺经。

肝病的防护及调养十法

肝病的防护及调养十法 医学专家将肝脏誉为人体内的“化工厂”,三餐吃下的营养物质都须经过它的代谢处理,将其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脂类和糖原,供给全身器官需要。如果肝脏出了问题,将累及全身甚至威胁生命。 一、肝病的原因、症状及防护 1、肝病的致病因素: 肝病是指各种原因(药物中毒、病毒感染、饮酒过度、自身免疫等)导致的肝脏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 1)长期的抑郁、劳累甚至过度透支。长期抑郁,气机就得不到宣泄;劳累会伤肝,《黄帝内经》里有“肝为罢极之本”,是说身体能量是有一个限度的,五脏六腑也有一个限度,如果能量过度透支,会导致肝病。中医认为肝病发生,外因多由于时邪湿热侵袭和饮食不洁;内因多由于情志不和、劳倦内伤而削弱了机体抵抗力。 2)饮酒过量。现在很多人疲于应酬,在饭桌上觥筹交错,喝酒无度,无形之中增加了肝疏泄毒素的工作量,使得肝出现病变,如酒精肝、肝硬化等。 3)长期熬夜。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8小时,正常的应该是从23 点左右开始睡觉,这样在凌晨1点到3点间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个时辰是养肝血的最佳时刻;如果这个时辰不睡觉,就养不足肝血。 4)不良饮食习惯,如吃不卫生的东西或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这就会影响肝气。 2、肝病的主要症状: 出现下列几方面情形时,要引起注意:肝炎流行季节或流行地区以及家中有急性肝炎患者;有过类似“感冒”的症状;无明显诱因突然感到神疲力乏、精神倦怠、两膝酸软等;突然出现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右肋部有隐痛、胀痛、刺痛或灼热感;有长期酗酒史或长期服用某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者应警惕酒精性或药物性肝炎等。 3、肝病的传染渠道: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不具传染性、遗传性肝病、肝脏代谢性疾病、肝脏血管性疾病等不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主要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肠道传染,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均通过血液传播,少数也可因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精液、乳汁等感染。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预防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4、得了肝病一定会转化为肝癌吗?(1/3左右)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内容 (一)处方书写 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 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 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 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 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

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 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 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9、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 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0、除特殊情况(患者隐私需保密)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购药”不能作为诊断。 11、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2、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 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二)医师开具处方使用通用名称 1、同一种化合物只有一种规格或产地的,使用药品通用名 称开具处方; 2、同一种化合物规格不同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 方,通过规格的区别在医师处方和药师发药的过程中加以 区分。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肝病的按摩治疗图解 ——按摩肝经,腹、背、手、足、耳部反射区 1、压肝经治肝病:(见下图)从大腿根部开始(也就是腹股沟的地方),沿着肝经一点一点地压过去(在大腿内侧面的中间,也可以敲),开始可以轻一点,反复压,遇到痛点就停留稍久,其实有痛的地方一定是有脂肪块的地方,有脂肪块的地方一定是对应有病灶的地方,所以压那些地方就是把对应点病灶的积水清除出去。压肝经只需要每周两次。 ★2、揉腹破肝郁法: 双手摩热之后,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神厥穴),女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男子反之,尽量大面积地揉腹,最好能揉到肝区的部分期门穴(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每天坚持,揉的次数可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晚上睡觉前要揉,早晨起床可再加一次,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在揉腹中,感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揉开,对恢复肝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 ★3、坚持做护肝保健操: 1)推搓两肋: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 2)揉三阴交穴(见下图)。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3)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4)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4、当你烦燥不安、情绪失常时,是因为肝气不畅,太冲是人体肝经上最有灵性的穴位,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经经血运行最畅旺的时候,按揉左右脚的太冲穴各20分钟,就能预防并改善以上疾病。之所以选择在肾经当令时按揉太冲(从太冲揉到行间),是因为肝肾同源,肾水生肝木,肾经是肝经的母亲。由于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当令,这个时候人都在熟睡中,故在其母经——肾经当令之时按揉太冲,效果一样好。 5、腹部按摩——肝纤维化肝硬化保健按摩法:按摩部位:主要按摩右侧胸胁部。 按摩方法:右手抬起,肘关节屈曲,手掌尽量上提,以手掌根部着力于腋下,单方向自上而下推擦,用力要稳,由轻渐重,有一定透力,推进速度要缓慢和均匀,动作有一定节律,反复推擦数10次,以温热和舒适为宜。 6、背部按摩:施术者左手按摩肝区,右手指同时按摩肝胆俞。左手按摩肾区,右手同时按摩肾俞、膀胱俞,按摩至肝肾区和俞六处有热感,全身舒服为限。每2天按摩1次,共6~18次。按摩的同时,按中医辨证分型配服中药。惊恐伤肾型服朱砂安神丸。肝郁气滞型服舒肝合胃丸加逍遥丸。肝肾阴虚型服杞菊地黄丸。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和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和管理规范 一、处方书写 1、中草药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2、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3、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4、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5、对饮片的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6、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7、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8、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9、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慢服、顿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0、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中药饮片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

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三、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贵重药品管理办法》对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四、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初步评价处方中药饮片使用的合理性。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关幼波治肝病的几个经验方

关幼波治肝病的几个经验方 1关幼波温肝汤 (组成) 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 (功效) 温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柔肝。 (主治)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腹胀阴肿,腰酸背寒,胁下痞块,手脚发凉,舌淡苔水滑,脉沉弦弱。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 (方解)方中附片,紫河车温补肾气:黄芪、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香附、茵陈清疏肝胆:白芍、当归养血柔肝:杏仁、橘红开肺气,化痰水、通三焦,诸药合用,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使肾气旺、睥气健、肝气舒、邪毒解,则肝炎可消、硬化可软。 (按语)古谓:“肝无虚证”,阳虚更为少见。故临床治疗肝病,多宗泻法,少用补益,温补阳气更为罕见。有云:“有是证用是药”,但医者在肝病过程中见到阳虚之病,也不敢贸然运用附子之属。关老积数十年临床经验,有是证即用是药,往往收效颇著,值得玩味深究。考本方配伍讲究、严谨,如附子与紫河车、归芍相伍,温阳之效不减,辛燥伤阴之弊则无:黄芪、党参与香附、橘红相伍,甘温益气而无滞中之弊,疏肝化痰解郁而无耗气伤中之害:茵陈与白芍相伍,清利肝胆湿热而不伤阴血,养血柔肝而不碍湿除。关老组方之精、用药之巧、配伍之妙,由此可见一斑。 2关幼波滋补肝肾丸 (组成) 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当归12克五味子10克何首乌15克熟地10克女贞子15克川断15克陈皮10克旱莲草15克浮小麦15克 (功效) 养血柔肝,滋阴补肾。 (主治) 肝病后,腰酸腿软,头晕失眠,倦怠纳呆者。临床多用于肝炎恢复期,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见有体虚、消瘦,神经衰弱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或倍其量,共研细末炼蛮为九,每丸10克,每服l~2丸,日服2次。或作蜜膏,每眼—匙(10克),日服三次。 (方解) 方中女贞子、旱莲草、沙参、麦冬、川断滋补肝肾:当归、首乌、熟地补肾养血安神;五味子、,麦补五脏,敛心气:陈皮和胃理睥。诸药合用,重在滋补阴血、强壮肝肾以扶正固本,使余邪无法残留。 (按语) 乙癸同源,肝肾相关。肝木得肾水之涵养则荣,失之则萎。病理上,子病及母,肝病累肾,则肝肾同病,阴血耗伤。所以,肝病日久,不能一味治肝,还应补肾:肝肾同治,水旺木荣,方有利于肝病的恢复,防止迁延性、慢性肝炎的发生。“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谓也。 3.关幼波荣肝汤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组成)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苍术10克木香10克茵陈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佛手10克山楂15克泽兰15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12克(功效) 健睥疏肝,活血化淤,清热利湿。 (主治)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症属肝郁脾虚、气滞血淤,湿热未清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 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培土荣木;苍术、木香醒睥化湿;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香附、佛手舒肝理气;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楂、泽兰、王不留行活血化淤;牡蛎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43902

97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评价内容 (一)处方书写 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 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大液体、维生素可暂时使用缩写,待使用电子处方后再做统一要求);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 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 品。 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 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9、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 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0、????????? 除特殊情况(患者隐私需保密)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取药”不能作为 诊断。 11、????????? 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2、????????? 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 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中医治疗肝病

中医治疗肝病 中医认为,体质下降、饮酒、食积、郁闷、过食肥甘厚味等,都可能引起肝功能发生改变。黄疸(内湿肝炎):内经曰:诸湿肝满皆独脾土,夫黄疸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结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其症有五:曰黄汗、黄疸、酒疸、壳疸、女痨疸,虽有五疸之分,总无寒热之异。治湿热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在上宜发汗,湿在下宜利小便,二法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湿,则病无有不安者。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者,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 白术、茯苓、薏仁、茵陈、黑栀、陈皮水煎。若欲多服去栀子。 胁痛(甲肝):脉双弦者,肝气有馀,两胁作痛。盖人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症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伤肝,悲衰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於胁,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法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者乎。治胁痛者,必须先平肝,平肝必须先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治胁痛,而后胁痛自平也。方用: 白芥子、山萸、熟地、当归、白芍、黑栀、甘草水煎服。 肝肾两虚(乙肝):此症於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郁结而不舒,必有两胁胞闷之症,肝称木,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於仰俯之症,此病者须肝肾同补,方可治愈也。方用: 白芍、当归、山萸、熟地、柴胡、肉桂水煎服。 熟地、山萸补肾之圣药,当归、白芍、柴胡、肉桂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轻重,今补肝之药,多於补肾者何也,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 治肝病和保肝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乙肝饮食 脾虚气弱者选“芪苓粥” 脾虚气弱,多见于身体虚弱缺少锻炼者,有面色苍白无华、动则气短出汗、午后下肢浮肿、舌淡苔白等症状。用等量的黄芪、云苓,磨粉过筛去渣备用。取60克大米熬粥,起锅前加入15克药粉,搅匀即服,每日2次。 肝阴亏损者选“沙麦膏” 肝阴亏损,多见于经常熬夜者,有形体瘦弱、睡觉出汗、胁肋隐痛、舌红少苔等症状。用北沙参、麦冬、酸枣仁等量,加水熬煎1小时以上,滤渣留汁,再熬浓缩,加冰糖熬成能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明细介绍》

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细则 一、概述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其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优势。 自抗战时期第一种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已有多种中药注射剂被开发应用于临床,为国家多个药品目录所收载(见附件)。然而,在中药注射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葛根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2011年4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全年,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在中成药中的占比分别为50.9%、87.2%,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中,中药注射剂分别占据17位、20位。由此可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不能忽视。 为警示社会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自2001年11月起,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不断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形式,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社会,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相关中药注射剂信息见附件)。 纵观中药注射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导致不良反应/事件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1. 药物自身问题,如:原料药材、制备工艺、组成成分、质量控制标准、运输和存储等不符合相关要求,未能保证药品质量;2. 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缺乏,如临床前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上市后临床研究等不足或不完整,未能充分证实药品的安全;3. 个体差异,如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伴随治疗、合并用药、中医证候或体质等的不同,导致机体对药品的反应不同;4. 临床不合理使用。

《中成药处方点评制度》

《中成药处方点评制度》 为了加强中成药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及循证医学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处方的评价细则:1判断为不适宜处方情况1.1适应证不适宜 将处方临床诊断与药品说明书功能主治对比,若二者一致,则认为药品适应证与临床诊断适宜。由于中成药的特殊性,二者的一致性常需深入研究。 1.2遴选药物不适宜 遴选药物不适宜指有适应证用药,但医师在选药时忽略了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年龄、特殊生理期及其他疾病史等因素,而选用了不适合患者个体情况的药物。 1.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及顺应性开具适当的剂型。 1.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 中国国家处方集,用药指南规定首选非基本药物、或药敏试验基本药物不敏感、患者有用药禁忌证等属于正当理由。 1.5重复用药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但功能基本相同的界定较模糊。重复用药的界定可以《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分类为标准,属于同一小类的中成药同时使用属于重复用药。 1.6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属于“十八反”、“十九畏”的药物联用,产生不良化学反应的药物联用,药性或药效相反的药物联用。 1.7联合用药不适宜 中成药联合用药的原则。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用药。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联合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2判断为超常处方情况2.1无适应证用药 处方的临床诊断与药品说明书功能主治完全不一致者属于无适应证用药。 2.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中成药高价药的判定无法定标准,因此上述情况下的中成药超常处方的界定较困难。 2.3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 目前大部分中成药的说明书均未注明“药理毒理”项,药理作用相同的中成药也很难界定。

中医院肝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魏翔宇整理:肝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茵陈蒿汤、茵陈四逆汤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功在清热与利湿茵陈四逆汤,附子共干姜,茵陈炙甘草,黄消病渐康 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茵陈五苓散、胃苓汤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再加茵陈治黄疸,胃苓苍朴陈草攒(cuan 二声)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栀子柏皮湿热黄,发热尿赤量不长,栀子黄柏兼甘草,清热祛湿好思量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苓桂术甘仲景剂,温阳化饮又健脾,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二陈汤(《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二妙散、三妙丸、四妙丸 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 平胃散(《和剂局方》) 平胃散内君苍术,厚朴陈草姜枣煮,燥湿运脾又和胃,湿滞脾胃胀满除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息复正常 三仁汤(《温病条辨》) 三仁杏寇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存,宣畅气机清湿热,湿重热轻在气分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碧玉散、六一散 滑石甘草六一散,清暑利湿功用专,辰砂黛薄依次加,益元碧玉鸡苏裁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常见肝病流程图

紧急治疗期(6~ 48h )病因诊断期 (48h 内) 加强治疗期(3~7 天)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流程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呕血、黑便、胃管吸取物呈血性等) ? ? ? 紧急处理初步诊断 ? 1、严密监测出血征象(除外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变)? 2、备血、建立静脉通道 ? 3、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病情紧急评估 4、药物治疗(PPI+生长抑素 ? (病情严重程度、有无活动性出? +抗菌药物等)血及出血预后的评估) ? ? ? 急诊内镜检查 经验性诊断? 评估+治疗? ? ? 病因诊断 ? ? 1. 重视病史及体征 ? 2. 内镜检查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应 ? 尽早在出血后24~48小时进行 ? 3. 内镜检查阴性者,可行小肠镜检 ? 查、血管造影、胃肠钡剂造影或放 ? 射性核素扫描。 ? ? ? 静脉曲张出血非静脉曲张出血 ? 1、药物治疗(生长抑素+抗菌1、药物治疗(PPI+生长抑素 ? 药物)+抗菌药物等 ? 2、内镜治疗(EVL 或 EIS)2、内镜下止血治疗 ? 3、出血无法控制,可行三腔管3、介入或手术治疗 ? 压迫止血、介入或手术治疗 ? ? ? ? 治疗后病情再次评估 ? 出血是否控制 ? ? ? ? ? 考虑重复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原发病和随访

肝衰竭患者诊断治疗流程图 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 急性起病,在短期内出现⑴极度乏力,有明显 存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基础病变,肝功能进行 消化道症状。⑵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 性减退和失代偿。⑴有腹水或其他门静脉高压 大于正常值上限 10 倍或每日上升≥17.1μ 表现。⑵可有肝性脑病。⑶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mol/L 。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TA ≤40% 白蛋白明显降低。⑷有凝血功能障碍,PTA ≤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以及出现肝性脑病。 40%。 在两周内出现 15 日至 24 周出现 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常见病因: ? 特异微生物检测: ● 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以肝炎病毒为主。 ? 服药史、特异毒物检测: ● 如药物及有毒物质(异烟肼、利福平、醋氨酚、毒蕈等)。 ? 针对性特异检测: ● 代谢异常、自身免疫异常、遗传或先天性疾病等。 基础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 防治并发症 人工肝支持治疗 肝移植 ●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 严格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 作,密切观察黄疸、肝脏、腹水变化,定期查肝肾功能、电解质、PT 、血糖等。 ● 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 蛋白质饮食,每日热量不少 于2000Kcal ,以糖为主;有脑病者限制蛋白摄入。 ● 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新鲜血浆,并酌情补充 凝血因子。 ●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 病因或特异性治疗: ● HBV DNA 阳性,尽早酌情使用核苷类似物。 ● 药物性肝衰首先停用可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 ● 乙酰氨基酚中毒给予 NAC 治疗。 ● 毒蕈中毒可应用水飞蓟素或青霉素。 促进肝细胞再生: ● 促肝细胞生长素 ● 前列腺素 El 脂质体 免疫调节治疗: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胸腺肽αl 等 ● 肝性脑病:应用乳果糖,口服或高位 灌肠;根据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选择降氨药物;纠正氨基酸失衡,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 ● 脑水肿: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高渗性脱水剂,襻利尿剂,可与渗透性脱水剂交替使用。 ● 肝肾综合征:限制液体入量,利尿剂冲击,应用白蛋白扩容或加用特利加压素 等药物。 ● 感染:选用强效抗菌素或联合应用抗菌素,同时注意防治二重感染。 ● 出血:①首选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可 使用垂体后叶素(或联合应用硝酸酯类药物);②可用三腔管压迫止血;或行内镜下黏合剂剂注射或套扎治疗止血。③给子新鲜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 其他治疗: ●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一、为了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精神,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切实加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中药饮片处方行为,特制定本办法。 二、医务科应组织医学、药学等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处方的评价工作。 三、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并有记录。 四、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门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处方点评工作应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 五、处方的评价细则 (一)处方书写 1、中草药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2、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3、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4、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5、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6、处方中药味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四味中药名,并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7、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8、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9、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0、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1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并有记录。 (二)药品用法用量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 (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2、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

中医肝病治法

中医肝病治法 今天所讲“肝病治法”,是指中医的肝病,非指西医的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治法。但西医肝病,其症状所见,往往亦表现为中医的肝病,所以二者也有联系。然中医肝病,从西医病名来说,则其包括范围甚广,因此,如果我们对中医肝病的治法,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则在临床中对很多西医疾病,用中医辨证论治,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为什么选择“中医肝病治法”这个题目的主要目的。现仅就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和大家进行一次学术交流,难免有错误和不全面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一、肝的经脉走向 讲中医肝病,必须首先要提一下肝的经脉行径,因为这一点是中医诊断肝病的重要依据。 肝的经脉为足厥阴经,起于足大趾的大敦穴,经足背内侧上至足内踝前,再上从小腿前内则面,经膝部上行大腿内侧面进入阴毛之际,绕过阴器到小腹,向上挟行于胃的两侧,会属于肝脏与胆腑相联络,再上行穿过横膈,散布于胁肋部,再沿喉咙的后侧,上行和目系相连,再行至额部,与督脉会于头顶之百会穴。其支脉由目系下行于颊部内侧环绕口唇里

面;又一支脉从肝脏分出,穿过横膈输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上述足厥阴肝经的行径与肝病的部位关系,主要是有关阴器、小腹或少腹以及胸胁肋部、眼目部以及头部等疾病。 二、肝脏主要生理、病理与疾病的关系 1、肝藏血 “肝藏血”出于《灵枢?本神篇》;又《素问?五藏生成篇》:“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王冰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临证常见由于肝不藏血而引起各种血证,如呕血、便血、衄血、妇女崩漏等;又肝血不足,引起肝病的证候及症状,如血虚生风而致抽搐、震颤、肢麻,以及眼目视物不清、雀目、神志不宁、多梦、失眠、惊恐等。 2、肝藏魂 “肝藏魂”出于《素问?宣明五气论》;又《灵枢?本神》

肝郁按摩什么穴位

肝郁按摩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肝郁按摩什么穴位1. 肝郁按摩什么穴位2. 肝郁怎样调理3. 肝郁吃什么好*二、肝郁有哪些症状*三、肝郁吃什么药 肝郁按摩什么穴位 1、肝郁按摩什么穴位 1.1、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在拇趾和第二趾 之间的位置,是刺激肝经的穴位,能帮助打通肝经。按摩行间穴对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很有帮助,比较适合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的人。脸色发黄的女性经常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按摩行间穴虽然不能根治肝病,却能疏通肝经,调畅气血,改善肝功能,对于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作用。 1.2、太冲穴 在人体足厥阴肝经上,太冲穴为重要穴位之一,是肝经的原穴。人生气之时,肝也会受到影响,太冲这个肝经的原穴便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表现为有温度或色泽发生变化、压痛感,对外界更为敏感,甚至其软组织的张力发生异常。气走肝经,而原穴太冲往往调控着该经的总体气血,起到控制情绪的作用。 1.3、足三里 自古以来,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 健的要穴。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理上、

理中、理下”的作用。当肚腹部位有不适时, 不同的部位按揉足三里穴的方法不同。如果是胃部不适, 可按住足三里穴向上方使劲,这就是所谓的“理上”;如果腹部正中不适,则要往内按, 这是“理中”;如果小腹不适则要向下使劲,就是“理下”。 2、肝郁怎样调理 2.1、药物调理 肝气郁结是可以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的,如果进行药物调理也没有用的话,好是可以去医院进行诊治。 2.2、作息调理 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作息的习惯,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好 的睡眠可以让身体的每一个机制都能够得到休养,是很好的。 2.3、情绪调理 一个好的情绪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肝气郁结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经常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所以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 2.4、饮食调理 肝气郁结的患者多吃一些疏肝理气、降肝火、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南瓜、橙子、扁豆、高粱米、薏米等健脾益气的食物;金针菜、油菜、丝瓜、山楂等降肝火的食物;茼蒿、萝卜、柚子、西红柿等疏肝理的食物。

名中医肝病治疗秘方

名中医肝病治疗秘方 一零九、通治方(10) 109.1 加味逍遥散 【来源】程爵棠,《浙江中经学院学报》(1)1982年 【组成】柴胡6克,制香附15克,广郁金、枳壳、广木香、当归、白芍各9克,白术、 茯苓各15克,薄荷6克(后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疏肝解郁,调理肝脾。 【方解】盖肝为气血调节之枢,主疏泄而喜条达舒畅。若七情失调,怒惊忧愁,必使 肝失条达之性,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不解,必变证蜂起,如清代华岫在《临证指南》按 语中说:“不知情志之郁,由于隐情曲意不畅,故气之升降开阖枢机不利,继而诸郁随作。 诸郁之起必以气郁为先导,气郁者,肝郁也。肝气一郁,诸郁必相因而起。”然肝郁之为 病,非止一端,故前人有“气郁为百病之源”,“万病不离乎郁”、“诸郁皆属于肝”之说。其 治之要,正如清·赵养葵云:“惟其相因,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诸郁皆因而愈,逍遥散是也。”

治宜疏肝解郁,或随证加入一二味对证之品。然逍遥散为肝脾同治之方,其疏肝解郁之力 不足,故加入制香附、广郁金等味以增强疏肝解郁之功效。故方中君以柴胡、疏肝解郁; 臣以制香附、广郁金、炒枳壳、广木香、薄荷解气郁、散血瘀,助君药以增强疏肝解郁之 功以复肝用;佐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充肝体;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和胃,脾健以拒 肝郁之欺侮,此即道“上工治未病”之旨。又甘草能协调诸药之性,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 为用,共奏疏肝解郁、调理肝脾之功。从而使肝郁得解,肝体得养,脾胃得实,诸病向愈。 【主治】可用于因肝气郁结所致的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咽喉病,目疾 和妇科病等诸病。症见胁痛、胸闷、头晕、体倦、纳呆或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或 咽中似有异物梗塞,吞不下,吐不出等症。 【加减】若气郁上焦,加木蝴蝶,苏梗各9克,桔梗3克,白蒺藜9克;气郁中焦,加 佛手、婆罗子各9克;气郁下焦,加乌药、小茴香各9克;气逆于上,加沉香3克,苏子、 刀豆壳各9克。同时再随证加减,例如:

背部按摩手法图解

背部按摩手法图解 1、把你的右手放在伙伴的背下部,左手放在背上部。闭上眼睛,深呼吸。把精神集中在你的手 上,放松。 2、现在,把你的右手移向左臀部的侧面,另一只手还留在她的背上部。用掌根部轻轻地开始摇, 把她的身体向外推。 3、继续摇,同时把你的左手带到右手旁边。轻轻地摇。

4、继续摇,把你的左手逐步沿整个背部移动由左向右。缓缓地停止摇。 5、把盖在伙伴身上的毛巾向下折叠到她的臀部。要保证她感到舒服。 6、双手放在伙伴的背下部脊柱的两侧,由下而上慢慢向颈底部推行,然后向两肩推,再沿背的 两侧推回。 7、回滑到腰部时,向上和向里拉。dd重复步骤6和7,直到背部均匀地抹上油并感到发热为止。 8、从背下部开始,双手用游泳的动作在背的两边划交叠的大圈。向上划到肩部,再从两侧直下。 重复几次。

9、把右手放在脊柱的底部,手指朝向头部。左手叠加在右手上,加大力度向颈部推动。 10、移开左手、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脊柱的两边。左右手交替进行,向背下部按压。 11、从臀部开始,手掌交替,沿身体的曲线向上拉身体的两侧。在最高处时,把手指拉过肩膀向 颈部移动。然后再回到臀下部。双手应紧密相随,使手与身体的接触不会中断。 12、双手靠拢,平放在臀部。手指伸展指尖略微上翘。向着肩膀的方向,来回搓动,以使肌肉发 热。对肩胛骨和位于肩胛骨与脊柱之间的部位多加注意。再返回到臀下部。

13、揉捏臀部的肌肉。双手交替抓和挤肌肉,并逐步加大压力。向背上部推进,揉捏到臂的上部。 用拇指和食指捻动肩部肌肉。轻捏颈背部。沿脊柱和肩胛骨之间下移。 14、两拇指交替从脊柱向肩胛骨作向外划圈横推。在你加大对肌肉的压力时,让伙伴把感觉反馈 给你。这种手法产生一种“舒畅的疼痛”和释放紧张的快感。在肩胛骨上按摩。 15、双掌并拢,把你的前臂横在伙伴背部的中间。 16、很慢地把前臀向两边推开,掌心朝下滚动你的前臂。右臂应在脊柱的底部停下来,而左臂在 颈的顶部停下来。利用身体的重量施加压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