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铜箔制造过程及其生产原理演示教学

电解铜箔制造过程及其生产原理演示教学

电解铜箔制造过程及其生产原理演示教学
电解铜箔制造过程及其生产原理演示教学

电解铜箔制造过程及其生产原理

电解铜箔制造过程及其生产原理

(一)电解铜箔制造工艺过程

电解铜箔自20 世纪30 年末开始生产后,被用于电子工业,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解铜箔的品质在不断提高,其制造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各铜箔生产企业及相关研究单位对电解铜箔制造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形成多家多种电解铜箔制造技术,各企业生产电解铜箔的关键技术千差万别,但无论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工艺区别有多大,作为电解铜箔制造的工艺过程都大致包括电解液制备、原箔制造、表面处理、分切加工以及相关的检测控制、附属配备等工序。基本工艺流程如图5-1-1 。

(二)电解液制备

电解液制备是电解铜箔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就是将铜料溶解成硫酸溶液,并经一系列过滤净化,制备出成分合格、纯净度很高的电解液。电解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铜箔产品品质的好坏,不但影响铜箔的内在质量,还影响铜箔外观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溶铜造液过程所用的原料辅料,还要严格控制电解液制备的生产设备和操作过程。

作为制备电解液过程,所用的原料有电解铜、裸铜线、铜元杆、铜米等。要求原料含铜纯度必须达到99.95% 以上,铜料中各种杂质如Pb 、Fe、Ni 、As 、Sb 、AI 、S 及有机杂质等必须符合GB 4667-1997《电解阴极铜》国家标准中一号铜要求。硫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其质量也要达到国家标准化学纯级技术要求。

1.几种常见的电解液制备工艺流程(1)第一种流程(图5-1-2)

(4) 第四种流程(图5-1-5 )

2. 电解液制备过程

上面仅列举了4 种有代表性的电解液制备工艺流程,除此之外,由于各铜箔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设备条件、配套能力等区别,以及生产铜箔档次要求的不同,在电解液制备循环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区别。虽然电解液循环方式不同,但其机理都是一样的,都包含有铜料溶解、有机物去除、固体颗粒过滤、温度调整、电解液成分调整等作用和目的。

首先将经过清洗的铜料及硫酸、去离子水加入到具有溶解能力的溶铜罐中,向罐内鼓人压缩空气,在加热(一般为50-90 t) 条件下,使铜发生氧化,生成的氧化铜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溶液,当溶解到一定cu2 + 浓度(一般为120 -150 gIL) 时,进入原液罐(或经过滤后再到原液罐),与制筒机回流的贫铜电解液(一般为70 -100 gIL) 混合,以使电解液成分符合工艺要求,然后再经过一系列活性炭过滤、机械过滤、温度调整等设备及过程后,把符合工艺要求的电解液送人制筒机(或称电解机组)进行原箱生产制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解液都是循环使用的,不断的从制循机中生产原筒,消耗电解液中的铜,而由溶铜罐不断溶铜,再经一系列过滤、温度调整、成分调整后,不断送人制筒机。这其中,利用活性炭吸附掉电解液中的有机物(包括有机添加剂) ,机械过滤滤掉(截留)电解液中的固体颗粒物。

电解制备过程不但要保证电解液连续不断地循环,还要及时调整并控制好电解液成分(含铜、含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循环量匹配等技术指标。

3. 电解液制备主要工艺参数

电解液工艺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解铜锚质量,决定着溶铜造液的能力和电解液制备所用的设备规格和数量,电解液各工艺指标之间不是独立的单一参数,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之间必须匹配。表5-1-6 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工艺参数,供参考。

4. 电解液制备的辅助条件

电解液制备所要具备的辅助配套条件包括:铜料处理、压缩空气供给、蒸汽供给以及硫酸和纯水的供给等。

(1)铜料处理前面提到作为电解铜箱生产所用的原料就是铜料,其中包括电解铜、裸铜线、铜元杆、铜米等。其内在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 467-1997《电解阴极铜》中一号铜对铜纯度及杂质的技术要求。外观要求清洁无油、无有机物、无污物、无其他金属附带等各种有害物质。生产的电解铜筒厚度越薄、档次越高,要求铜料的质量越高,尤其是要求杂质含量越低越好,铜纯度越高越好,附

带的有机物越少越好。铜料特别是电解铜在装入溶铜罐前要剪切成条状或块状,并且要经过碱洗、酸洗、水洗,以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物。

(2) 硫酸供给硫酸在电解铜箱生产过程中是一种消耗材料,其质量好坏会对铜筒外观及内在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选用硫酸国家标准中化学纯或分析纯级以上的品质,纯度>=95% 以上,特别是要确保无束,有害金属杂质不超标。贮存硫酸的容器最好选用耐酸工程塑料或瓷类容器,最好不要采用碳钢或不锈钢。

(3) 压缩空气供给向溶铜罐内供给的压缩空气,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供给氧气,以促使溶铜罐内有充足的氧,使铜氧化,达到铜溶解的目的;二是提供搅拌作用,促进溶铜罐内铜液流动,提高溶铜速度。所用设备有两种:一是空气压缩机;二是罗茨风机,但无论采用哪种设备,都要求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必须元油,还要经过除油、除尘装置,以确保进入溶铜罐的压缩空气纯净。

(4) 纯水供给在电解铜锚生产的全过程都要用到纯水,作为电解液制备使用纯水,主要用于初始配液和生产中的液量消耗补充。目前生产纯水的方式很多,如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作为电解铜箔生产用水,最好采用离子交换方式生产,使水的纯度很高,电导率很低,去除水中的导电离子。所以铜筒生产应使用去离子水。

(5) 作为电解液制备还需要具备蒸汽供给能力,用于给溶铜罐内电解液加温,此外还必须具有引风装置,用于排放溶铜设备中所产生的酸雾。

5. 铜溶解基本原理

电解液制备就是将预处理好的铜料投入到溶铜罐中,在硫酸水溶液(电解液)中,通入氧气,经过一系列氧化反应过程,最终形成硫酸铜水溶液,化学方程式如下:

2Cu + O2 + 2H2S04=2CUS04 + 2H20

该溶铜反应属固-液、固-气、液-气的多相反应。反应速度与铜溶罐内铜量(确切说应该是铜表面积大小)、氧气供给量、电解液温度、反应物在铜料表面界面处的浓度都有重要关系,所以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接近界面的速度和生成物离开界面的速度、以及界面两相反应的速度都有关系。其中最慢的一步骤决定整个反应速度。在多相反应中,扩散常常是最慢的步骤。多相反应速度还与界面的性质、界面的几何形状、界面的表面积大小以及界面上有无新相生成有关。作为铜溶解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反应物O2 、H2 S04 扩散到铜料表面;

②反应物O2 、H2 S04 被铜料表面所吸附;

③在铜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④生成的CUS04 从铜料表面解吸;

⑤生成的CUS04 通过扩散离开铜料与电解液界面。

上述过程中①、⑤两步是扩散过程,②、④两步是吸附过程,③是化学反应过程。反应的实际速度一般情况下是由①、⑤扩散过程决定的。

铜料在溶铜罐中处在阳极电位,表面被处在氧和硫酸的阴极区域所包围,铜料给出电子、氧和硫酸在铜料表面处得到电子,使铜料表面电位高于本身和离子间的平衡电位。即发生如下反应.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r Principles 周数/学分:1周/1学分 先修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设计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练习题要复杂,也更接近实际。编译原理这门课程安排的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旨在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表示问题,然后编制算法和程序完成设计要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应认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熟悉机器的操作系统和语言的集成环境,独立完成算法编制和程序代码的编写。 设计时间: 开发工具: (1) DOS环境下使用Turbo C; (2) 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 C++ 。 (3) 其它熟悉语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题一: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设计。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算术表达式的语法及语义分析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 法检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无符号整数〉∷= 〈数字〉{〈数字〉} 〈标志符〉∷= 〈字母〉{〈字母〉|〈数字〉} 〈表达式〉∷= [+|-]〈项〉{〈加法运算符〉〈项〉} 〈项〉∷= 〈因子〉{〈乘法运算符〉〈因子〉} 〈因子〉∷= 〈标志符〉|〈无符号整数〉|‘(’〈表达式〉‘)’ 〈加法运算符〉∷= +|- 〈乘法运算符〉∷= *|/ (1) 分别选择递归下降法、算符优先分析法(或简单优 先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用逆波兰式。 (2) 分别选择LL(1)、LR法完成以上任务,中间代码选 用四元式。 (3) 写出算术表达式的符合分析方法要求的文法,给出 分析方法的思想,完成分析程序设计。 (4) 编制好分析程序后,设计若干用例,上机测试并通 过所设计的分析程序。 设计题二:简单计算器的设计 1.目的 通过设计、编制、调试一个简单计算器程序,加深对语法及语 义分析原理的理解,并实现词法分析程序对单词序列的词法检 查和分析。 2.设计内容及要求 算术表达式的文法: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

电气控制柜设计步骤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控箱设计步骤 一、设计工艺 1、根据图纸(系统图、原理图)选主要部件; 2、按照功能、使用方法和制造标准排布主要器件; 3、根据排布结果选定箱(柜)尺寸(尽量选通用尺寸),校验器件排布结果; 4、根据图纸选其它辅助材料、元件; 5、绘制装配图、接线图,编制加工工艺卡; 6、采购所有器件、材料; 7、加工、或委托加工箱(柜)壳体; 8、按工艺卡装配主要器件,加工连接件、连接线; 9、按工艺卡装配附件、配件、接线; 10、整体装配完成,检验,试验(按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项目进行); 11、按标准及合同要求进行产品包装,附检验合格证、试验记录。 12、送货出厂。 二、设计规程规范要求。 1、熟读设计方案任务书。掌握任务书中几点重要信息及参数,如果是在大型项目中,设计任务书会以合同的技术附件形式出现。这样就关系到控制箱的先进程度和设计制造的成本控制。只要掌握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就行了,这关系到你下面的选型等工作。 2、根据控制要求进行方案性设计。如果是较大的项目这可以升级为可行性研究。即使是小的电控系统,起码也要列出不少2种的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

要有详细的计算说明书,这样为你的设备设计提供依据,也是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你的制造成本。 3、进行设备控制设计,选择最佳的方案后,再进行设备设计,这个设计阶段,主要是设备的选型,选择各种合理元器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能实现设计任务中要求的控制功能。 2)要保证设备一定的先进性(在一些技术附件中为有具体说明), 3)要控制好成本,不要盲目最求先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在确定所需要的各种元件设备后,就要进行原理图的设计,设计原理图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设计再结合所选电气元件的电气接线原理进行。 4、施工图设计。这里就不扯大工程设计步骤和要求了,单仅电控箱而言,根据所选元件的尺寸,综合考虑和选择电控箱的规格(国家有统一标准规格的电控箱柜台,也有非标的,非标的可根据你选择的电气元件进行规格设计)。 选择好或设计好电控箱的规格后,就可以进行箱内布置图的设计了,这个可以参照相关的电工工艺要求进行。 以下注意要点: 1)设备元件摆放布局合理、保证设备安全; 2)便于施工、检修等。 三、采购和安装调试规范要求。 1、根据上面的设备设计,设计出详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进行电气设备元件采购,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过剩浪费,或是设备出现短缺不足的现象。 2、根据上面的施工图设计,可以将采购回来的设备交予生产制造部门进行安装和接线了,并进行出场前的检验和测试。

电解铜箔电解液制造工艺流程

1.电解铜箔生产工艺 电解铜箔自20 世纪30 年末开始生产后,被用于电子工业,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解铜箔的品质在不断提高,其制造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各铜箔生产企业及相关研究单位对电解铜箔制造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形成多家多种电解铜箔制造技术,各企业生产电解铜箔的关键技术千差万别,但无论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工艺区别有多大,作为电解铜箔制造的工艺过程都大致包括电解液制备、原箔制造、表面处理、分切加工以及相关的检测控制、附属配备等工序。基本工艺流程如图5-1-1 。 5.11工艺流程 2.电解液的制备 电解液制备是电解铜箔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就是将铜料溶解成硫酸溶液,并经一系列过滤净化,制备出成分合格、纯净度很高的电解液。电解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铜箔产品品质的好坏,不但影响铜箔的内在质量,还影响铜箔外观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溶铜造液过程所用的原料辅料,还要严格控制电解液制备的生产设备和操作过程。 作为制备电解液过程,所用的原料有电解铜、裸铜线、铜元杆、铜米等。要求原料含铜纯度必须达到99.95% 以上,铜料中各种杂质如Pb 、Fe、Ni 、As 、Sb 、AI 、S 及有机杂质等必须符合GB 4667-1997《电解阴极铜》国家标准中一号铜要求。硫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其质量也要达到国家标准化学纯级技术要求。 (1).几种常见的电解液制备工艺流程 第一种流程

第二种流程 第三种流程

第四种流程 3. 电解液制备过程 上面仅列举了4 种有代表性的电解液制备工艺流程,除此之外,由于各铜箔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设备条件、配套能力等区别,以及生产铜箔档次要求的不同,在电解液制备循环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区别。虽然电解液循环方式不同,但其机理都是一样的,都包含有铜料溶解、有机物去除、固体颗粒过滤、温度调整、电解液成分调整等作用和目的。 首先将经过清洗的铜料及硫酸、去离子水加入到具有溶解能力的溶铜罐中,向罐内鼓人压缩空气,在加热(一般为50-90 t) 条件下,使铜发生氧化,生成的氧化铜与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溶液,当溶解到一定cu2 + 浓度(一般为120 -150 gIL) 时,进入原液罐(或经过滤后再到原液罐),与制筒机回流的贫铜电解液(一般为70 -100 gIL) 混合,以使电解液成分符合工艺要求,然后再经过一系列活性炭过滤、机械过滤、温度调整等设备及过程后,把符合工艺要求的电解液送人制筒机(或称电解机组)进行原箱生产制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解液都是循环使用的,不断的从制循机中生产原筒,消耗电解液中的铜,而由溶铜罐不断溶铜,再经一系列过滤、温度调整、成分调整后,不断送人制筒机。这其中,利用活性炭吸附掉电解液中的有机物(包括有机添加剂) ,机械过滤滤掉(截留) 电解液中的固体颗粒物。 电解制备过程不但要保证电解液连续不断地循环,还要及时调整并控制好电解液成分(含铜、含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循环量匹配等技术指标。 4. 电解液制备主要工艺参数 电解液工艺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解铜锚质量,决定着溶铜造液的能力和电解液制备所用的设备规格和数量,电解液各工艺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 C-语言编译器设计(scanner和parser) 提交文档学生姓名: 提交文档学生学号: 同组成员名单:无 指导教师姓名:金军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 提交报告时间: 2011年 6 月 17 日

1.课程设计目标 设计C-Minus编译器分为scanner和parser两个部分。scanner主要作用是对目标代码进行扫描,列出关键字,变量等内容;parser主要对语法进行分析并生成语法树。 2.分析与设计 ●实现方法:代码用C语言编译而成。其中scanner为手工实现,主要采用switch-case结构实现 状态转换;parser部分采用递归下降分析方法实现。 ●扫描器:C-的词法如下: 1、语言的关键字:i f el se i nt return void while 2、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3、其他标记是变量(ID)和数字(NUM),通过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 git digi t* letter = a|..|z|A|..|Z digi t = 0|..|9 4、空格由空白、换行符和制表符组成。空格通常被忽略,除了它必须分开ID、NUM关键字 5. 注释用通常的C语言符号/ * . . . * /围起来。注释可以放在任何空白出现的位置(即注释不能放在 标记内)上,且可以超过一行。注释不能嵌套 其DFA图如下:

分析器:以下为C-的语法规则BNF:

简单电路图的设计过程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一.电路原理图绘制前的准备工作 1.设计电路原理图的草图 例如要画出图1所示的稳压电源的电路图,首先要画出电路图的草图。 2.电路图有关资料的整理、列表 为了方便快捷地画出电路原理图,首先必须将电路图中所有零件的名称、拟采用的编号、零件的类型以及元件封装进行整理,列出表格,如表1所示。 二、Protel 99 SE 的启动 在Windows 桌面上,将鼠标的指示箭头对准图2所示的Protel 99 SE 图标, 双击鼠标左键,启动Protel 99 SE 。 启动Protel 99 SE 后,屏幕会出现图3所示的界面。 图2 Protel 99 SE 图标 图1 稳压电源电路图

几秒钟后,Protel 99 SE 的启动界面消失,留下了Protel 99 SE 的初始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三、进入电路原理图设计环境 1.启动电路原理图编辑器 (1)创建工程设计数据库FirstDesign.ddb : 启动Protel 99 SE 后,打开File 菜单,选择New 命令,则弹出的题目为New Design Database 的对话框,在Design Storage Type 栏内,选择设计数据库的格式为MS Access Database ;在Databass Location 框中指定设计数据库存放的位置为:C :\Design Explorer 99se\\Examples ;在Databass File Name 文本框中输入数据库的名称FirstDesign.ddb 。单击OK 按钮,完成设计数据库的创建。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条 设计管理面板 设计工作区 图4 Protel 99 SE 的操作界面 图6 图2 Protel 99 SE 的启动界面

CMinus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设计编译器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C- Minus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设计 提交文档学生姓名:X X X 提交文档学生学号:XXXXXXXXXX 同组成员名单:X X X 指导教师姓名:X X 指导教师评阅成绩: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 . 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6月10日

1.课程设计目标 实验建立C-编译器。只含有扫描程序(scanner)和语法分析(parser)部分。 2.分析与设计 C-编译器设计的整体框架,本实验实现扫描处理和语法分析程序(图中粗黑部分)。 2.1 、扫描程序scanner部分 2.1.1系统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根据DFA图用switch-case结构实现状态转换。 惯用词法:

①语言的关键字:else if int return void while ②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③其他标记是ID和NUM,通过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 ID = letter letter* NUM = digit digit* letter = a|..|z|A|..|Z digit = 0|..|9 大写和小写字母是有区别的 ④空格由空白、换行符和制表符组成。空格通常被忽略,除了它必须分开ID、NUM 关键字。 ⑤注释用通常的C语言符号/ * . . . * /围起来。注释可以放在任何空白出现的位置(即注释不能放在标记内)上,且可以超过一行。注释不能嵌套 scanner的DFA

说明:当输入的字符使DFA到达接受状态的时候,则可以确定一个单词了。初始状态设置为START,当需要得到下一个token时,取得次token的第一个字符,并且按照DFA与对此字符的类型分析,转换状态。重复此步骤,直到DONE为止,输出token类型。当字符为“/”时,状态转换为SLAH再判断下一个字符,如果为“*”则继续转到INCOMMENT,最后以“*”时转到ENDCOMMENT状态,表明是注释,如果其他的则是字符停滞于当前字符,并且输出“/”。 2.1.2程序流程图

电解铜箔表面结构及性能影响因素

西安工业大学 题目:电解铜箔表面结构及性能影响因素 姓名:刘畅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080217班 学号:080217 指导教师:贾建利

电解铜箔表面结构及性能影响因素 摘要:对铜箔进行化学处理,考察阴极钛辊表面粗糙度及阴极钛辊的腐蚀对铜箔的性能及表面图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处理液中 Cu2+浓度及提高电流密度,有利于表面粗糙度增加,抗剥离强度增大,蚀刻因子 Ef 降低。若同时降低浸泡复合液中 Cu2+和 Zn2+浓度,增加 Sb2+浓度,则表面粗糙度及抗剥离强度降低,蚀刻因子增加;复合液中 Sb2+浓度增加也能使表面粗糙度增加,蚀刻因子增加,但是,抗剥离强度基本没有变化。添加 CuSO4后,阴极钛辊腐蚀速度下降,当 CuSO4质量浓度达到 20 g/L后,钛的耐腐蚀速度在 0.050 mm/a以下;当钛辊表面粗糙度 Rz降低时,电解铜箔表面相对平整,晶粒大小较均匀,排列较规则。 关键词:电解铜箔;化学处理;表面粗糙度;腐蚀 Abstract: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and erosion of titanium cathode drum 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lytic copper foils and surface images were studied by chemical treat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roughness and contradict debonding intensity increases and etch factorial (Ef)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pper concentration and electric current densit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and zinc of leached compound solution decreases, surface roughness and contradict debonding intensity decreases but etch factorial (Ef) increase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b2+ of leached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1.新建一张图纸,进行系统参数和图纸参数设置; 2.调用所需的元件库; 3.放置元件,设置元件属性; 4.电气连线; 5.放置文字注释; 6.电气规则检查; 7.产生网络表及元件清单; 8.图纸输出. 模块子电路图设计步骤 1.创建主图。新建一张图纸,改名,文件名后缀为“prj”。 2.绘制主图。图中以子图符号表示子图内容,设置子图符号属性。 3.在主图上从子图符号生成子图图纸。每个子图符号对应一张子图图纸。 4.绘制子图。 5.子图也可以包含下一级子图。各级子图的文件名后缀均是“sch”。 6.设置各张图纸的图号。 元件符号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库,改名,设置参数; 2.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3.绘制元件外形轮廓; 4.放置管脚,编辑管脚属性; 5.添加同元件的其他部件; 6.也可以复制其他元件的符号,经编辑修改形成新的元件; 7.设置元件属性; 8.元件规则检查; 9.产生元件报告及库报告; 元件封装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封装库,改名; 2.设置库编辑器的参数; 3.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4.第一种方法,对相似元件的封装,可利用现有的元件封装,经修改编辑形成; 5.第二种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元件封装,可利用元件封装设计向导自动形成; 6.第三种方法,手工设计元件封装: ①根据实物测量或厂家资料确定外形尺寸; ②在丝印层绘制元件的外形轮廓; ③在导电层放置焊盘; ④指定元件封装的参考点 PCB布局原则 1.元件放置在PCB的元件面,尽量不放在焊接面; 2.元件分布均匀,间隔一致,排列整齐,不允许重叠,便于装拆; 3.属同一电路功能块的元件尽量放在一起;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自顶向下语法分析器 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姓名: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 班级:电计1102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目录

1 系统概论 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核心部分。它的任务是在词法分析识别出单词符号串的基础上,分析并判定程序的语法结构是否符合语法规则。语法分析器在编译程序中的地位如图1所示: 图1 语法分析器在编译程序中的地位 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的。因此,语法分析器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按文法的产生式,识别输入符号串是否为一个句子。这里所说的输入串是指由单词符号(文法的终结符)组成的有限序列。对一个文法,当给你一串(终结)符号时,怎样知道它是不是该文法的一个句子呢?这就要判断,看是否能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推导出这个输入串。或者,从概念上讲,就是要建立一棵与输入串相匹配的语法分析树。 自顶向下分析法就是语法分析办法中的一类。顾名思义,自顶向下就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向下推导,推出句子。这种方法是带“回溯”的。 自顶向下分析的主旨是,对任何输入串,试图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从文法开始符号(根结)出发,自上而下地为输入串建立一棵语法树。或者说,为输入串寻找一个最左推导。这种分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试探过程,是反复使用不同产生式谋求匹配输入串的过程。 实现这种自顶向下的带回溯试探法的一个简单途径是让每个非终结符对应一个递归子程序。每个这种子程序可作为一个布尔过程。一旦发现它的某个候选与输入串相匹配,就用这个候选去扩展语法树,并返回“真”值;否则,保持原来的语法树和IP值不变,并返回“假”值。 2 需求分析 以前,人们对语法的分析都建立在人工的基础上,人工分析虽然能够做到侧类旁推,但终究人力有限,再精密的分析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为减少因人为产生的错误,并加快

电气设计流程及内容---最全最详细!!!

电气设计流程/步骤最全最精细!!! 方案设计阶段 1 确定设计内容:根据建筑规模、功能定位及使用要求确定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2 确定变、配电系统容量及要求 1)确定负荷级别: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估算:本阶段主要采用单位容量法或单位指标法进行估算;。3)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容量,提出要求外供电源的回路数、容量、电压等级的要求。 4)确定变、配电所位置、数量、容量,变压器台数。 3 确定是否需要设应急电源系统以及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型式。 4 对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构成形式进行说明。 1.2 初步设计阶段 本阶段应在方案设计确定的设计内容基础上与业主沟通后展开各系统的技术设计;向设备专业了解设备配置情况,跟建筑、结构专业提出电气技术设计要求; 1.2.1 确定变配电系统型式: 1.确定负荷等级: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计算:根据设备专业提供的设备资料,分类进行负荷计算,并算出总负荷;此计算书应在初设校审阶段与图纸一并提交,并同时归档;

3.对于大中型项目(大于5000m2)专业负责人应提供两个以上的变配电系统方案提交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比选并由项目工作会议确定设计方案,并将方案报给业主,协助业主配合供电部门确定最终供电方案; 4.根据确定的变配电方案,提出电源数量及回路数要求,向业主了解电源引自何处;确定高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确定重要设备的供电方式;明确是否需要设置备用电源; 5.确定变配站的数量、位置、面积,绘制设备布置平剖面图;6.绘制竖向系统图,标注各配电箱编号、对象名称; 7.确定配电干线主要敷设路由;确定各主要配电间、电气管井位置及面积; 8.画出配电干线平面图并标出主要配电箱位置及编号; 1.2.2 考虑照明系统 1.确定照明种类、灯具型式、照度标准; 2.确定应急照明电源型式; 3.确定照明线路型号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4.绘制照明灯具(包括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平面布置图,可以不连线; 1.2.3 设计消防系统 1.依据《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确定该项目的消防保护等级;2.绘制消防系统图; 3.绘制消防布点平面图;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包括语言和文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高等学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基础及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最难及最挑战学习能力的课程之一。编译原理课程内容主要是原理性质,高度抽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2007年11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雁、鲁东明、李莹。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编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模拟程序设计语言SPL的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为主线,结合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错误处理等各个基本模块,对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编译器可接受SPL的程序,并将其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最终实现汇编语言到8086/8088机器语言的翻译。本书为编译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提供了参考。在附件中还提供了三类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实验题,可供课程实验选择。 第1章引论: 1.1本书介绍 1.2SPL语言的特点及实验安排

1.2.1SPL语言的特点 1.2.2SPL语言编译器的主要结构1.2.3实验安排 1.3平台的选择和介绍 1.3.1LEX简介 1.3.2YACC简介 第2章词法分析: 2.1词法分析器的基本框架 2.2词法分析器的基本原理 2.2.1DFA的构造和实现 2.2.2词法分析的预处理 2.2.3实现词法分析器的注意要点2.3词法分析器的实现 2.3.1SPL语言单词属性字 2.3.2SPL词法分析器的输入和输出2.3.3SPL词法分析器的分析识别第3章语法分析: 3.1语法分析的基本框架 3.1.1上下文无关文法 3.1.2语法分析过程 3.1.3语法分析过程中的数据结构3.2语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气原理图绘制的要求、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实例对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实例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由按钮、继电器等低压控制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 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等动作的控制和保护,以满足生产工艺对拖动控制的要求。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具有电路简单、维修方便等许多优点,多年来在各种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生产机械的种类繁多,所要求的控制系统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还是很复杂的控制系统,都是由一些基本环节组合而成。因此本节着重阐明组成这些控制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典型电路环节。这样,再结合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就不难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一、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基本要求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电气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对某种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分析、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需要将电气控制系统中各电气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以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就是电气控制系统图,其形式主要有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安装图两种。 安装图是按照电器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电路,用给定的符号画出来的,这种电路图便于安装。电气原理图是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绘制而成,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便于研究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等优点。绘制电气原理图应按GB4728-85、GBTl59-87等规定的标 准绘制。如果采用上述标准中未规定的图形符号时,必须加以说明。当标准中给出几种形式时,选择符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应尽可能采用优选形式; ②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最简单形式; ③在同一图号的图中使用同一种形式。 根据简单清晰的原则,原理图采用电气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气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点,但并不按照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气元件的大小。由于电气原理图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适于研究等优点,所以无论在设计部门还是生产现场都得到广泛应用。 控制电路绘制的原则: ①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照明电路及保护电路等。 ②图中所有电器触头,都按没有通电和外力作用时的开闭状态(常态)画出。 ③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各元件应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④为了突出或区分某些电路、功能等,导线符号、连接线等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⑤原理图中各电气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电路中的位置,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同一电气元件的各个部件可以不画在一起,但必须采用同一文字符号标明。 ⑥原理图中有直接电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用实心圆点表示;可拆卸或测试点用空心圆点表示;无直接电联系的交叉点则不画圆点。 ⑦对非电气控制和人工操作的电器,必须在原理图上用相应的图形符号表示其操作方式。 ⑧对于电气控制有关的机、液、气等装置,应用符号绘出简图,以表示其关系。 二、分析设计法及实例设计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电路环节,直接设计控制电路。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电路,掌握多种典型电路的设计资料,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还要经过多次反复地修改、试验,才能使电路符合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先简要分析一下语法分析的大致流程: 当有句子要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对其进行词法分析来分解出该句子中的每个符号,然后将该句子按照算符优先算法压入归约栈中,如果可以顺利归约,则说明这是一个合法的句子,否则该句子非法。 这里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地方,就是如何进行归约。由于文法已经给定,所以我们考虑设计一个文法表,文法表中的内容就是可归约串的种别码的顺序,比如v=E可以表示为9,1,13。这样的话当我们要进行一次归约时,只用按顺序存储最左素短语中符号的种别码,然后拿这个种别码序列与文法表进行匹配,就可知道当前归约需要执行哪些操作。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如何对一个表达式进行求值。这里需要我们设计一个二元组的变量名表,这个变量名表可以根据变量的名称来返回变量的数据。变量名表的具体设计见详细设计部分。 由于是简化分析,所以这个程序只考虑整数的处理。 有了上面的分析,可以构造出算符优先分析算法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详细设计 (1)词法分析部分 由于词法分析的内容在课程设计1中已经介绍,并且这次的状态转换图与课程设计1中的非常相似,所以这里就不过多介绍。(2)优先关系表 在程序中我们用一个二维数组priTable[][]来存储算符间的优先关系。priTable[a][b]=1表示a>b; 。priTable[a][b]=0表示a=b; 。priTable[a][b]=-1表示a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C语言编译器的实现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编译代码生成器设计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编译原理课程兼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在系统软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主修课。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理论和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融会贯通本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软件设计能力,特设定该课程的课程设计,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PASCAL语言(EL语言)的编译程序,提高学生设计程序的能力,加深对编译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课程设计任务,复习编译理论知识,查阅复印相关的编译资料。 2、按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文字和图表工整、思路清晰、算法正 确。 3、写出完整的算法框架。 4、编写完整的编译程序。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平时实验的一个补充,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的主要理论知识,但由于编译的知识量较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因而对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不适合平时实验。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达到综合设计编译程序的目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包括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以及实现对简单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逻辑运算表达式、算术运算表达式、赋值语句、IF语句、While语句以及do…while语句进行编译,并生成中间代码和直接生汇编指令的代码生成器。 四、总体设计方案及详细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1.总体模块 主程序 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 程序 中间代码 生成程序

2. 表2.1 各种单词符号对应的种别码 单词符号种别码单词符号种别码bgin 1 :17 If 2 := 18 Then 3 < 20 wile 4 <> 21 do 5 <= 22 end 6 > 23 lettet(letter|digit)* 10 >= 24 dight dight* 11 = 25 + 13 ;26 —14 ( 27 * 15 ) 28 / 16 # 0 详细设计: 4.1界面导入设计 (1)一共三个选项: ①choice 1--------cifafenxi ②choice 2--------yufafenxi ③choice 3--------zhongjiandaima (2)界面演示 图一

电解铜箔制造过程及其生产原理

电解铜箔制造过程及其生产原理 (一)电解铜箔制造工艺过程 电解铜箔自20 世纪30 年末开始生产后,被用于电子工业,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解铜箔的品质在不断提高,其制造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各铜箔生产企业及相关研究单位对电解铜箔制造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形成多家多种电解铜箔制造技术,各企业生产电解铜箔的关键技术千差万别,但无论关键技术及其具体工艺区别有多大,作为电解铜箔制造的工艺过程都大致包括电解液制备、原箔制造、表面处理、分切加工以及相关的检测控制、附属配备等工序。基本工艺流程如图5-1-1 。 (二)电解液制备 电解液制备是电解铜箔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就是将铜料溶解成硫酸溶液,并经一系列过滤净化,制备出成分合格、纯净度很高的电解液。电解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铜箔产品品质的好坏,不但影响铜箔的内在质量,还影响铜箔外观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溶铜造液过程所用的原料辅料,还要严格控制电解液制备的生产设备和操作过程。 作为制备电解液过程,所用的原料有电解铜、裸铜线、铜元杆、铜米等。要求原料含铜纯度必须达到99.95% 以上,铜料中各种杂质如Pb 、Fe、Ni 、As 、Sb 、AI 、S 及有机杂质等必须符合GB 4667-1997《电解阴极铜》国家标准中一号铜要求。硫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其质量也要达到国家标准化学纯级技术要求。 1.几种常见的电解液制备工艺流程 (1)第一种流程(图5-1-2)

(4) 第四种流程(图5-1-5 ) 2. 电解液制备过程 上面仅列举了4 种有代表性的电解液制备工艺流程,除此之外,由于各铜箔生产企业技术水平、设备条件、配套能力等区别,以及生产铜箔档次要求的不同,在电解液制备循环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区别。虽然电解液循环方式不同,但其机理都是一样的,都包含有铜料溶解、有机物去除、固体颗粒过滤、温度调整、电解液成分调整等作用和目的。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个简单编译器的设计与分析

摘要 使用过现代计算机的人都知道,多数用户是应用高级语言来实现他们所需要的计算的。现在计算机系统一般都含有不只一个的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对有些高级语言甚至配置了几个不同性能的编译程序,供用户按不同需要进行选择。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是计算机系统软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用户最直接关系的工具之一。 计算机上执行一个高级语言程序一般分为两步:第一,用一个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第二,运行所得的机器语言程序求得计算结果。 通常说的翻译程序是指能够把某一种语言程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如果源语言诸如Fortran,Pascal,C,Ada或java这样的高级语言,而目标程序是诸如汇编语言或者机器语言这类的低级语言,这样的一个翻译程序就是称为编译程序。 一个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每个阶段都是从上一个阶段得到结果,对他进行分析,并且根据一些外部环境(例如符号表等)得到最终的输出结果。要构造一个编译程序,可以按照这样的阶段来分别构造,最后来连调。 现在人们已经建立了多种编制部分编译程序或整个编译程序的有效工具。有些能用于自动生成扫描器(如LEX),有些可以用于自动产生语法分析器(如YACC),有些甚至可以用来自动产生整个的编译程序。这些构造编译程序的工具成为编译程序-编译程序、编译程序产生器或翻译程序书写系统,他们是按照编译程序和目标语言的形式描述而自动产生编译程序的。 编译程序是一极其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掌握它比较苦难。但是一旦对其掌握,对以后的程序语言设计,系统软件分析,系统软件设计,形式语言研究等方面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关键字:C语言、、编译、扫描器、语法分析

电气控制原理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电气控制系统图是电气线路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电器元件布置图。系统中各所用电气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用以指导电气设备的安装和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工作。 一、电气控制原理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电气控制原理电路设计的方法有分析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 1、分析设计法 分析设计法是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当的基本控制环节(单元电路)或将比较成熟的电路按其联锁条件组合起来,并经补充和修改,将其综合成满足控制要求的完整线路。当没有现成的典型环节时,可根据控制要求边分析边设计。 优点是设计方法简单,无固定的设计程序,它容易为初学者所掌握,在电气设计中被普遍采用; 缺点是设计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当经验不足或考虑不周全时会影响线路工作的可靠性。 2、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利用逻辑代数来进行电路设计,从生产机械的拖动要求和工艺要求出发,将控制电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线圈的通电与断电,触点的闭合与断开,主令电器的接通与断开看成逻辑变量,根据控制要求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逻辑关系式来表达,然后再化简,做出相应的电路图。 优点是能获得理想、经济的方案。 缺点是这种方法设计难度较大,整个设计过程较复杂,还要涉及一些新概念,因此,在一般常规设计中,很少单独采用。 二、电气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步骤 (l)根据确定的拖动方案和控制方式设计系统的原理框图。 (2)设计出原理框图中各个部分的具体电路。设计时按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联锁与保护、总体检查反复修改与完善的先后顺序进行。 (3)绘制总原理图。 (4)恰当选用电器元件,并制订元器件明细表。 三、原理图设计的一般要求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使用优秀的开源Java编译器GJC作为编译教学的基础平台,通过分析一个真正实用的现代编译系统,把编译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全书不仅包括对编译器源代码的分析、对实例的讲解,还在最后给出3个具体的课程设计实验,介绍如何用书本上的编译理论实现一个真正的编译器。《编译原理课程设计》适合作为大专院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指导用书,相关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也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参考。 本书围绕着编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模拟程序设计语言SPL (SimplePascalLanguage)的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为主线,结合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错误处理等各个基本模块,对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编译器可接受SPL的程序,并将其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最终实现汇编语言到8086/8088机器语言的翻译。本书为编译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提供了参考。在附件中还提供了三类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实验题,可供课程实验选择。本书所附光盘包含了SPL编译器的所有代码。 本教材适合作为编译技术课程的配套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编译方面研究的参考资料。 本书围绕着编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模拟程序设计语言SPL(SimplePasealLanguage)的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为主线,结合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生成、代码优化、错误处理等

各个基本模块,对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编译器可接受SPL的程序,并将其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最终实现汇编语言到8086/8088机器语言的翻译。本书为编译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实验提供了参考。在附件中还提供了三类不同类型和难度的实验题,可供课程实验选择。本书所附光盘包含了SPL编译器的所有代码。 本教材适合作为编译技术课程的配套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编译方面研究的参考资料。 第1章引论 1.1本书介绍 1.2SPL语言的特点及实验安排 1.2.1SPL语言的特点 1.2.2SPL语言编译器的主要结构 1.2.3实验安排 1.3平台的选择和介绍 1.3.1LEX简介 1.3.2YACC简介 第2章词法分析 2.1词法分析器的基本框架 2.2词法分析器的基本原理 2.2.1DFA的构造和实现 2.2.2词法分析的预处理 2.2.3实现词法分析器的注意要点

电气原理图识图步骤和方法

步骤和方法 电气原理图绘制一般原则 1.按标准---按规定的电气符号绘制。 2.文字符号标准---按国家标准GB7159-1987规定的文字符号标明。 3.按顺序排列---按照先后工作顺序纵向排列,或者水平排列。 4.用展开法绘制---电路中的主电路,用粗实线画在的左边、上部或下部。 5.表明动作原理与控制关系---必须表达清楚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 电气原理图中的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主电路、辅助电路)。 电气原理图识图的步骤 1.识主电路的具体步骤 (1)查看主电路的选用电器类型。 (2)查看电器是用什么样的控制元件控制,是用几个控制元件控制。(3)查看主电路中除用电器以外的其他元器件,以及这些元件所起的作用。(4)查看电源。电源的种类和电压等级。 2.查看辅助电路的具体步骤 (1)查看辅助电路的电源(交流电源、直流电源)。 (2)弄清辅助电路的每个控制元件的作用。 (3)研究辅助电路中各控制元件的作用之间的制约关系。 电气接线图识图的步骤和方法 电气接线图绘制的基本原则

(1)按照国家规定的电气图形符号绘制,而不考虑真实。 (2)电路中各元件位置及内部结构处理。 (3)每条线都有明确的标号,每根线的两端必须标同一个线号。 (4)凡是标有同线号的导线可以并接于一起。 (5)进线端为元器件的上端接线柱,而出线端为元件的下端接线柱。 电气接线图中电气设备、装置和控制元件位置常识 (1)出入端子处理----安排在配电盘下方或左侧。 (2)控制开关位置----一般都是安排在配电盘下方位置(左上方或右下方)。 (3)熔断器处理----安排在配电盘的上方位置。 (4)开关处理----安装在容易操作的面板上,而不是安装在配电盘上。 (5)指示灯处理----安装在容易观察的面板上。 (6)交直流元件区分处理----采用直流控制的元器件与采用交流控制的元器件分开安装。 电气接线图的识图步骤和方法 (1)分析清楚电气原理图中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所含有的元器件,弄清楚每个元器件的动作原理。 (2)弄清楚电气原理图和电气接线图中元器件的对应关系。 (3)弄清楚电气接线图中接线导线的根数和所用导线的具体规格。 (4)根据电气接线图中的线号研究主电路的线路走向。 (5)根据线号研究辅助电路的走向。

电解铜箔生产常见问题及处理

电解铜箔生产常见问题及处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轻量化、集成化要求越来越高,电解铜箔作为电子行业的基础性材料,不仅对产品的抗拉强度、延伸率、抗剥离强度、防氧化性等物化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要求铜箔微观晶粒组织和表面微观形貌结构更均匀精细。电解铜箔生产工艺复杂,涉及专业广泛,生产过程既有机械电子设备又有电化学过程,分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关技术大多是交叉、边缘学科,对处理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持。本文通过对实际生产中常见问题的总结,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引起同行的注意和指正,引发更成熟的研究方法和处理方法。 1、溶液净化 未处理箔(毛箔)的制造过程是铜箔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绝大多数的物化性能指标与毛箔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毛箔的电沉积过程离不开溶液,所以其溶液尤为重要,纯净无杂质、成分均匀稳定的毛箔溶液是生产高品质铜箔的必需条件。实际生产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杂质通过原料铜、废箔、水、酸的加入和设备自身的磨损腐蚀进入到溶液中,因此生产中的溶液含有不溶性的微粒、可溶的离子分子基团和有机物等各种杂质,这些杂质大多数对铜箔品质有负面影响,应尽可能减少杂质进入溶液系统或采用有效方法把杂质控制在合理范 围内。 不溶性微粒主要来源于原料铜的加入和废箔回用,活性炭和其它

有机物吸附剂在使用中也会少量分解形成不溶性微粒。在基箔电沉积过程中微粒夹杂于组织内或吸附于铜箔表面,造成箔面粗糙、针孔、渗透点等质量缺陷。一般采用多级过滤的办法将微粒由大到小逐级过滤去除,过滤精度最高可以达到0. 5μm以内。随着过滤层级的增加和过滤精度的提高溶液净化效果相应提高,铜箔组织的致密性和表面微观结构的细致性都明显优化,表现为延伸率、抗拉强度等指标的提高。高度净化的基箔溶液是生产高品质铜箔前提条件之一。增加过滤次数也是溶液净化的有效方法,通常循环过滤液量应为生产供液量的1.5倍以上。提高溶液的净化,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会大幅增加,在净化工艺设计时要兼顾工艺性和经济性。过滤器在初期运行时往往达不到设计精度,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材料的表面会因为滤渣的沉积而产生―搭桥‖作用,过滤压力略微增加而过滤精度提高并更稳定,所以过滤器的清洗和滤料的更换应该交替周期处理,前一级和后一级过滤器不宜同时进行,避免因集中处理造成溶液净化度发生波动。 可溶性的离子分子基团对铜箔质量的影响机理非常复杂。溶液中的离子除Cu2+、H+及SO42-之外都会干扰铜箔正常的电沉积过程。某些金属阳离子直接参与铜箔晶体的成核过程,导致铜箔微观组织结构缺陷——孪晶、错层等;这些金属阳离子杂质具有与Cu2+的离子水合物体积大小接近或硫酸体系下电极电位接近的特点。Cu+离子在正常溶液中含量极少,而且随着H2SO4浓度的提高而降低;Cu+离子自身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0和Cu2+,Cu0呈分子状态分散在溶液中,阴极沉积时随机夹杂于铜箔组织中,其结晶尺寸远比正常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