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药工艺学复习

制药工艺学复习

制药工艺学复习
制药工艺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路线:一般情况下,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有多种合成途径。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2.半合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例:紫杉醇、头孢类抗生素。

3.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例:磺胺嘧啶、阿司匹林。

4.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人名反应等。

5.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的方法,也称倒推法。

6.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7.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故也称文献归纳法。(注意:与文献中已有的路线对比,比较其差异。)

8.“一勺烩”工艺:在合成步骤改变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个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或“一锅合成”。(one pot preparation)

9.溶剂化效应: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这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偶极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该过程形成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络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而降低位能。溶剂化作用改变了溶剂和离子的结构。)

10.催化剂的活性:就是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重要指标。在工业上,催化剂的活性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所得的产品量来表示。(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11.催化剂的选择性:就是催化剂对复杂反应有选择地发生催化作用的性能。指在已转化的某一反应物的量中产品所占的比值。通常通过产品的产率和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来计算。12.催化剂的稳定性:通常以寿命表示,指催化剂在使用条件下维持一定活性水平的时间(单程寿命),或者每次下降后再生而又恢复到许可活性水平的累计时间(总寿命)。包括对高温热效应的耐热稳定性,对摩擦、冲击、重力作用的机械稳定性和对毒质毒化作用的抗毒稳定性。

12.中试放大:把小试确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进行工业化考察、优化、为生产车间的设计、施工安装、“三废”处理、订制各步产物的质量要求和工艺操作规程等,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规程。

13放大系数:又称放大率,指工业设备的设计大小与采集数据用的最大试验设备大小之间的比例关系。或在放大过程中,称放大后的实验(或生产)规模与放大前规模之比。

14.消耗定额:1㎏成品所消耗各种物料的千克数。

15.原料成本:1㎏成品所消耗各种物料价值的总和。

16.操作工时:每一操作工序从开始至终了所需的实际作业时间

17.生产周期:从合成的第一步反应开始到最后一步获得成品为止,生产一个批号成品所需时间的总和。

二.简答题

1.工艺路程设计与选择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①具有生物活性和医疗价值的天然药物,由于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太少,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全合成或半合成。②根据现代医药科学理论找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必

须及时申请专利和进行化学合成与工艺设计研究,以便经新药审批获得新药证书后,尽快进入规模生产。③引进的或正在生产的药物,由于生产条件或原辅材料变换或要提高医药品质量,需要在工艺路线上改进与革新。

2.逆合成方法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①化合物结构的宏观判断:找出基本结构特征,确定采用全合成或半合成的策略。②化合物结构的初步剖析:分清主要(基本骨架)和次要部分(官能团),在通盘考虑各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的可能性之后,确定目标分子的基本骨架。③目标分子基本骨架的切断:在确定目标分子的基本骨架之后,对该骨架的第一次切断,将分子骨架转化为两个大的合成子,第一次切断部位的选择是整个合成路线的设计关键步骤。④合成等价物的确定与再设计:对所得到的合成子选择合适的合成等价物,再以此为目标分子进行切断,寻找合成子与合成等价物。⑤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得到可购得的原料。

首先从药物合成的最后一个结合点考虑它的前驱物质是什么和用什么反应得到,如此继续追溯求源直到最后是可能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其它易得的天然化合物为止。

3.合成路线的设计方法有哪些?应用到实例中。

答:①类型反应法:抗霉菌素药物克霉唑(邻氯代三苯甲基咪唑)的合成②追溯求源法:抗霉菌药益康唑;奥美拉唑合成路线的选择;止血药氨甲环酸③分子对称法:激素类药物己烯雌酚、己烷雌酚④模拟类推法: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相似,合成多以取代苯胺为原料,构建吡酮酸环,构建方法是在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早期品种的合成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典型的模拟类推法的应用实例,如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氟罗沙星和加替沙星。

4.理想工艺路线的特点有哪些?(评价标准)能用在实例分析中。

答:特点:①化学合成途径简易,即以原辅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要简短②需要的原辅材料少而易得,量足③中间体易纯化,质量可控,可连续操作④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制备,安全无毒⑤设备要求不苛刻⑥三废少,易于治理⑦操作简便,经分离易于达到药用标准⑧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实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布洛芬的合成工艺路线,按照原料不同可归纳为5类27条。从原料来源和化学反应来衡量和选择工艺路线,以异丁基苯(2-101)直接形成碳-碳键的第3条路线最为简洁。从原辅材料、产率、设备条件等诸因素衡量,以异丁基苯乙酮(2-100)为原料的第3条路线被确认为工业化路线。在评价和选择药物工艺路线时,尤其要注重化学反应类型的选择、合成步骤和总收率以及原辅材料供应等问题。

5.合成步骤的装配方式有两种?分别怎么计算收率?

答①直线装配方式:由各单元组成反应步骤,直至终产物。总收率等于各步收率的乘积,必须要求大量的起始原料。最终产品得量非常少。

②汇聚装配方式:先以直线方式分别构成A-B-C,D-E-F,G-H-I-J等各个单元,然后汇聚组装成所需产品。从总收率、灵活性等方面看,汇集式合成较直线式合成优越。总收率等于最长路线收率的乘积。

6.药物合成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配料比;溶剂(化学反应的介质、溶剂化作用,要注意浓度、加料次序、温度和压力等);催化剂(酸碱催化、金属催化、相转移催化、酶催化等,加速化学反应、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反应温度和压力;反应时间及监控;后处理(蒸馏、过滤、萃取、干燥等分离技术);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7.合成工艺中选择合适的配料比时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答:反应物的摩尔比;限制反应物和过量摩尔比;过量百分数

8.溶剂对化学反应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答:一、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游离基反应:溶剂对反应并无显著影响

②离子型反应:溶剂对反应影响很大

(1)溶剂的介电常数对于有离子参加反应有影响:

介电常数大的溶剂不利于离子间的化合反应。

(2)溶剂的极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若生成物极性大于反应物,则在极性溶剂中反应速率比较大;若生成物极性小于反应物,则在极性溶剂中反应速率变小。

(3)溶剂化的影响:

反应物与生成物或多或少形成溶剂化物,这些溶剂化物若与任一种反应分子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化合物或其过滤态发生溶剂化而使活化能降低,则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若溶剂分子与作用物生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则一般常使活化能升高,反应速率下降。

①对从起始物变为活化络合物时,电荷密度(电荷分布程度)上升的反应,溶剂极性↑反应速率↑。

②对从起始物变为活化络合物时,电荷密度(电荷分布程度)下降的反应,溶剂极性↑反应速率↓。

③对从起始物变为活化络合物时,电荷密度(电荷分布程度)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的反应,溶剂极性改变对反应速率影响很小。

(4)离子强度的影响(原盐反应):在稀溶液中,如果作用物都是电解质,则反应速率与溶液的离子强度有关,即第三种电解质的存在对于反应速率有影响。

二、溶剂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三、溶剂对产品构型的影响:当反应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时,有利于反式异构体生成,反之则反之。

四、溶剂极性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9.什么是“相似相溶”原理?重结晶的理想溶剂具备哪些条件?(选择标准)

答:相似相溶:若溶质极性很大,就需极性很大的溶剂将其溶解,若溶质是非极性的,就需要用非极性溶剂。

①溶剂必须是惰性的,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溶剂的沸点低于被重结晶物质熔点10℃以上;

③被重结晶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在温度高时大,温度低时小;

④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时,借过滤除去杂质);

⑤容易和重结晶物质分离;

⑥能生成较整齐的晶体;

⑦毒性小,价格便宜,易得。

10.化学合成中常用的冷源有哪些?注意温度的选择。

答:实验室小试规模

低温:冰/水0℃;冰/盐-10~-5 ℃;干冰/丙酮-60 ~-50 ℃;液氮-196 ~-190 ℃;加热:蒸汽浴100 ℃;油浴~300 ℃。

11.合成工艺中常见的控制终点的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显色法、沉淀法、酸碱度法、相对密度、测折光率等。

例:①由水杨酸制备阿司匹林反应:快速化学测定法(水杨酸≤0.02%)

②通过Cl2的氯化反应:以反应液的相对密度变化来控制反应终点

12.药物合成过程中常用的搅拌器有哪些?(注意特殊岗位的应用)

答:⑴桨式搅拌器:20~80 r/min

适用于:液液互溶系统的混合或互溶性固体的溶解

⑵框式或锚式搅拌器:15~60 r/min

适用于:不需剧烈搅拌及有相当多固体悬浮物或有沉淀析出的反应

结晶岗位(晶体小→推进式)、铁粉还原岗位、重氮化反应

⑶推进式搅拌器:300~60r/min

适用于:需剧烈搅拌的反应

环合反应岗位、硝化反应岗位

⑷涡轮式搅拌器:200~1000 r/min

适用于:混合粘度相差很大的两种液体的混合,含有较高浓度固体颗粒的悬浮液,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需要充分分散等场合

抗生素发酵岗位、催化氢化岗位

13.什么是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影响催化活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催化剂:某一种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无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由于催化剂的介入而加速或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现象。

正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作用:减慢反应速率

自动催化作用:反应物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

影响因素:温度、助催化剂、载体(担体)、催化毒物

14.常用的酸碱催化剂有哪些?

答:碱性催化剂:

金属氢氧化物、弱酸强碱盐、有机碱、醇钠、金属氧化物

酸性催化剂:

无机酸:HCl、HBr、HI、H2SO4

有机酸:对甲苯磺酸、草酸

卤化物:AlCl3、ZnCl2、FeCl3

弱碱强酸盐:NH4Cl、吡啶盐酸盐

15.催化加氢常用哪些金属催化剂?

答:镍(Ni)催化剂、铂(Pt)催化剂、钯(Pd)催化剂、钌催化剂、铜铬催化剂

16.简述相转移催化剂种类及相转移催化剂的使用要求。

答: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

1)相转移催化剂必须具有正离子部分,以便同负离子结合形成活性有机离子对。

2)必须具有足够多的碳原子数,才能保证形成活性有机离子对转入有机相,但碳原子数目不能太多,否则,不能转入无机相。碳原子数目一般为12~20之间。

17.中试放大的任务及意义是什么?

答:①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操作参数和条件的变化规律,验证实验室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②为新药开发过程提供一定数量的样品,通常需要2~10kg数量。;

③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不会因小试、中试放大和大型生产条件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但各步最佳工艺条件,则随试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有可能需要调整。;

④为原料药的生产报批和新药审批提供最主要的实验数据;

⑤为产品投产前的GMP认证打下一定的基础。

18.中试放大研究须具备哪些条件?(实验室小试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能进行中试放大?)

答:1.小试工艺收率稳定,质量可靠。

2.操作条件的确定。

3.产品、中间体、原料分析方法的确定。

4.小试用试剂不影响收率、质量。

5.进行物料衡算及计算所需原料成本。

6.“三废”量的计算。

7.工艺中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提出,并有防范措施

19.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化学合成工艺中常用哪种方法?

答:逐级经验放大法:制药工艺研究和药物合成科研中的主要方法

相似放大法:不适用于化学反应

数学模拟放大法:建模十分困难,至今成功的例子并不多

20.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

2.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一般来讲,如果反应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就要用防酸材料的设备,如搪玻璃容器。如果是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就得采用防碱材料的设备,如不锈钢设备。贮存浓盐酸应采用玻璃容器,贮存浓硫酸应采用铁制容器,贮存浓硝酸应采用铝制容器。

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要选择合乎反应要求的搅拌器型式和适宜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实验室阶段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能符合中试放大要求。应该就其中的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

5.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特别要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主要从加料方法、物料分离和输送等方面考虑。

6.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1)原辅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参数的测定。如比热、粘度等。

2)原辅材料、中间体质量标准的制定。

7.安全生产与“三废”防治措施的研究

8.消耗定额、原料成本、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的计算。

21.物料衡算的步骤是什么?什么是转化率、收率和选择性,如何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答:1)收集和计算所必需的基本数据。

2)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根据给定条件画出流程简图。

3)选择物料计算的基准。

4)进行物料衡算

5)列出物料平衡表:①输入与输出的物料衡算表;②“三废”排放量表;③计算原辅材料消耗定额,通常按生产1kg产品计算。

转化率:对某一组分来说,反应物所消耗的物料量与投入反应物料量之比简称该组分的转化率。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收率(产率):某重要产物实际收的量与投入原料计算的理论产量之比值,也以百分率表示。

选择性:各种主、副产物中,主产物所占分率。

22.物料衡算的基准?化学制药设备的正常工作时间的规定。

答:(1)以每批操作为基准,适用于间歇操作设备、标准或定型设备的物料平衡,合成药物的生产以间歇操作居多。

(2)以单位时间为基准,适用于连续操作设备的物料衡算。

(3)以每公斤产品为基准,以确定原材料的消耗定额。

车间设备每年一般以330天计算,余下的36天作为车间检修时间。对于工艺技术尚未成熟或腐蚀性大的车间一般以300天或更少一些时间计算(270天)。连续操作设备也有按每年8000~7000小时为设计计算的基础。

23.新建和扩建生产车间或工厂时,如何以生产工艺规格为根据?

答:

24.生产工艺规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设备一览表: 岗位名称,设备名称,规格,数量(容积、性能),材质,电机容量等。

2)产品介绍:名称,化学结构式,性状(物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用途、包装与贮存

3)化学反应过程: 主反应、副反应、辅助反应、反应原理反应终点的控制方法和快速化验方法。

4)生产工艺流程:以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为中心,用图解形式把冷却、加热、过滤、蒸馏、提取分离、中和、精制等物理化学过程加以描述。

5)设备流程和设备检修

6)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记叙各岗位中工序名称、操作时间。

7)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标准

8)生产工艺过程:配料比;工艺操作;主要工艺条件及其说明;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及其理化性质和反应终点控制;后处理方法及收率等。

9)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10)技术安全与防火、防爆

11)主要设备的使用与安全注意事项

12)成品、中间体、原料检验方法

13)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处理

14)附录(有关常数及计算公式等)

三、正交表

正交表L8(27)和L9(34)的设计、使用,学会单指标的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找出因素的主次顺序和最佳适宜水平。如例题。

均匀设计试验方法,数学规范表的应用,如例题。

均匀设计法: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更少的实验点为代表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仍能反应该分析体系的主要特征,这种从均匀性出发的设计方法为均匀设计试验法。

制药工艺学考试整理

1、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制药工艺学是主要研究、设计和选择安全、经济、先进的药物工业化生产途径和方法,解决药物在生产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同时根据原料药物的理化性质、产品的质量要求和设备的特点,确定高产、节能的工艺路线和工业化的生产过程,实现制药生产过程的最优化。 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 1、制药工艺研究的阶段: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 2、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 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 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3、我国新药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战略: 答:1)原创性新药研究开发,创制新颖的化学结构的新化学本体(突破性新药研究开发) 2)模仿性新药创制,即在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对新出现的、很成功的突破性新药进行较大的化学结构改造,寻求作用机理相同或相似,并具有某些优点的新化合物。 3)已知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以及单一对映体或异构体的研究和开发(延伸性研究开发。 4)应用生物技术开发新的生化药物。 5)现有药物的药剂学研究开发。(应用新辅料或制剂新技术,提高制剂质量、研究开发新剂型、新的给药系统和复方制剂)(三类新药) 6)新技术路线和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制药工艺学研究开发重点)4、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 答:缓释给药系统(SR-DDS)、控释给药系统( C R-DDS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DDS)、透皮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植入给药系统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1、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 答:1)类型反应法、2)分子对称法、3)追溯求源法、4)模拟类推法、5)光学异构体拆分法 4、药物合成工艺路线中的装配方式:直线型装配方式、汇聚型装配方式 5、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答: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它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6、进行药物的化学结构整体及部位剖析的要点答: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整体及部位剖析时,应首先分清主环与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进而弄清这官能团以何种方式和位置同主环或基本骨架连接。

药厂工艺员年终总结

药厂工艺员年终总结 今天,我很高兴站在这里向大家述职,以接受大家的监督,促进我进步。 我作为XX制药厂一名员工,在过去的一年里,认真履责,积极工作;带领班组全体成员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车间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1.按生产计划和工艺技术文件,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及时解决生产中突出问题; 2.加强班组管理,以班组标准化建设内容为重点,建立、健全班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班组向GMP管理制度靠近. 3.组织班组按照车间的统一部署听从上级领导的指令生产. 4.搞好安全教育,精心维护保养设备,认真招待劳动保护法规和操作规程,坚持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5.搞好劳动竞赛,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6.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职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X年的时间里,XX制药厂以突破了一个亿的产量.我们XX班努力适应改革和参与改革,以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工作主线,在车间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在全班员工紧密团结和奋斗下,以“规范、高效、更好”为追求目标,以人本管理为突破口,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发

展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力推动班组基础管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厂、车间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并能积极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班组建设也得到提高。现将一年来主要工作述职: 在生产过程当中.有许许多多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有效归范生产中各种细小环节是我们当前的基本任务,需要我们首先将所预料的各种环节进行规范和部署,以便员工们有章可循,大家做到心中有数;再加上“三定”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员工们的危机感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提高各方面知识已成为车间员工的当务之急。我班在当前的形式和任务面前,必须选择一套较为符合新线的运行模式,来适应我班的经营活动,以便提高班组的各项工作。总结出一套较为适合我班的运行模式。 “产品质量的体现在现场”,我们车间一向注重车间形象,搞好现场管理和设备保养是新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品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和基矗所以如何搞好设备维修和保养是今年工作的重点。班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维护现场管理和设备保养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现场管理。 一个企业的生产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取决于生产调度的合理调度,我们生产班坚决服从生产调度指令,为全面完成全年的生产任务打下基矗首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班组能够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能从培养员工素质和提高工作效

制药工艺学期末试题

填空(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 0 分)1, 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和大规模生产的中间环节。 2, 目标分子碳骨架的转化包括分拆、连接、重排等类型。 3,路线设计是药物合成工作的起始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4,试验设计的三要素即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试验效应。 5,制药工艺的研究一般可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研究、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 6,中试放大车间一般具有各种规格的中小型反应罐和后处理设备。 7,化工过程开发的难点是化学反应器的放大。 8,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表面活性剂等。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的生物药物品种繁多,通常是重组基因的表达产物或基因本身。 10,超过半数的已获批准的生物药物是利用微生物制造的,而其余的生物药物大多由通过培养哺乳动物细胞生产。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把“三废”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在 D ___ ,是防止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A. 放大生产阶段 B. 预生产阶段 C.生产后处理 D.生产过程中 2,通常不是目标分子优先考虑的拆键部位是_B __ 。 A. C-N B. C-C C . C-S D. C-O 3 ,下列哪项属于质子性溶剂__D _____ 。 A.醚类 B. 卤代烷化合物 C.酮类 D. 水 4,病人与研究者都不知道分到哪个组称为_C—。 A.不盲 B. 单盲 C.双盲 D. 三盲 5,当药物工艺研究的小试阶段任务完成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规模J倍的中试放大。 A. 10?50 B. 30?50 C . 50?100 D. 100?200 6,酶提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较多的是_C _______ 。 A.蛋白酶 B. 果胶酶 C.纤维素酶 D. 聚糖酶 7,浓缩药液的重要手段是 C 。 A.干燥 B.纯化 C.蒸发 D. 粉碎 8,用于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制药原料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常以_A_ 为主。 A.天然的生物材料 B. 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 C.半合成的生物材料 D.全合成的生物材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指导 (12个实验,36学时) 焦飞 生物技术教研室

实验一健胃消食片配方及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压片机压片的方法及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 2.学会片剂处方的调配。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蔗糖粉,糊精,硬脂 酸镁,粉碎机,干燥箱,制片机 三、实验原理 健胃消食片为内科伤食类非处方药品,主治健胃消食,用于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暖 腐酸臭,脘腹胀痛。健胃消食片的配方如下,太子参228.6g,陈皮22.9g,山药171.4g,麦芽(炒)171.4g,山楂114.3g,蔗糖糊精适量,值得片剂为淡棕黄色的片或薄薄膜片,气略香,味微甜,酸。制作方法:太子参半量与山药粉碎成细粉,其余陈皮三味药 及剩余的太子参置于烧杯,加3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干燥。将蔗糖粉糊精和生药粉以 3:1:1的混合粉与浸膏混合制成软材,软材的软硬应适当,以“手握成团,轻压则散”为宜。采用挤出制粒的方法制成颗粒, 颗粒在60-80摄氏度干燥,干燥时应逐渐升温,以免因颗粒表面 干燥过快结成硬壳而影响内部水分的蒸发。颗粒整粒后加入1%硬脂酸镁混合后压片。 四、实验步骤

1.称取太子参2 2.8g,陈皮 2.3g,山药17.1g,山药17.1g,麦芽 17.1g,山楂11.4g 2.太子参山药用粉碎机粉成细粉。 3.将上述药材放入烧杯中,加入3倍量的水,煎煮半小时,重复 两次,将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浸膏,将所得浸膏放入烘 箱中80度干燥。 4.将蔗糖粉糊精和干燥后的粉末以3:1:1的比例混合制成颗粒 软材,将软材放入烘箱中逐渐升温干燥。 5.干燥后的软材加入1%硬脂酸镁放入压片机中压片。 实验二溶菌酶结晶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盐析法提取蛋白质的原理和过程; 2.学会溶菌酶的结晶和精制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新鲜鸡蛋,氯化钠, 1 氢氧化钠溶液,醋酸缓冲液,烧杯,玻璃棒,布氏漏斗,干燥箱。 三、实验原理 溶菌酶又称细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是一种国内外很紧销的生化物质,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能抗感染、消炎、消肿、增强体内免疫反应等,有抗菌 的作用,常用于五官科多种粘膜炎症,皮肤带状疮疹等疾病。是

制药工艺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2-1工艺路线设计有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 答:(1)类型反应法,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设计的方法。类型反应法既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通法,又包括官能团的形成,转换或保护等合成反应。对于有明显结构特征和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合成工艺路线。 (2)分子对称法,药物分子中存在对称性时,往往可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片段经化学合成反应制得,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的相同部分同时构建起来。该法简单,路线清晰,主要用于非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3)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研究药物分子化学结构,寻找出最后一个结合点,逆向切断链接消除重排和官能团形成与转化,如此反复追溯求源直到最简单的化合物,即期始原料为止,即期始原料应该是方便易的,价格合理的化学原料或天然化合物,最后是各步的合理排列与完整合成路线的确定。 2—2工艺路线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原因:一个药物可以有多条合成路线,且各有特点,哪条路线可以发展成为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路线则必需通过深入细致的综合比较和论证,从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合成路线,并制定出具体的实验室工艺研究方案。 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1)化学合成途径简捷,即原辅材料转化为药物的路线简短;2)所需的原辅材料品种少并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应; 3)中间体容易提纯,质量符合要求,最好是多不反应连续操作; 4)反应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如无毒,安全; 5)设备要求不苛刻; 6)“三废”少且易于治理; 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 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好。 第五章氯霉素生产工艺 5-2、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哪几种合成路线?各单元步骤的原理是什么?关键操作控制是什么? 答:工业上氯霉素采用具有苯乙基结构的化合物原料的合成路线;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7.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9.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质子性溶剂有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氢氟酸-氟化锑(HF-SbF3)、氟磺酸-三氟化锑(FSO3H—SbF3)、三氟醋酸(CF3COOH)以及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10. 非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非质子溶剂又分为非质子极性溶剂和非质子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素化合物(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烃类 (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二甲酰胺、N-甲基吡咯酮、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等)。芳烃类(氯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已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一般又称为惰性溶剂。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工艺路线: 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 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 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 一种效应。 3、全合成: 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 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 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 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 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 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 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 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 (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 (2)生产成本因素, (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 (4) 环境保护的考虑, (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 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答:

制药工艺学重点

制药工艺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 一、化学合成药物生产的特点; 1)品种多,更新快,生产工艺复杂; 2)需要原辅材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太大; 3)产品质量要求严格; 4)基本采用间歇生产方式; 5)其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 6)三废多,且成分复杂。 二、GLP、GCP、GMP、GSP;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实验室试验规范——研究 ◆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临床试用规范——临床 ◆GSP (Good Supply Practice):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流通 ◆GAP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 三、药物传递系统(DDS)分类; ◆缓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release drug deliverysystem,SR-DDS) ◆控释给药系统(controlled release drug delivery system, CR-DDS )、 ◆靶向药物传递系统(ta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粘膜给药系统(mucosa drug delivery system) ◆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 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 四、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 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追溯求源法、模拟类推法、光学异构体拆分法;(名词解释)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 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 的方法,也称倒推法。首先从药物合成的最后一个结合点考虑它的前驱物质是什么和用什么反应得到,如此继续追溯求源直到最后是可能的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其它易得的天然化合物为止。药物分子中具有C-N,C—S,C—O等碳杂键的部位,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通过文献调 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故也称文献归纳法。必需和已有的方法对比,并注意对比类似化学结构、化学活性的差异。 五、全合成、半合成;(名词解释) ◆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 得。

制药工艺学试题

1.制药工艺学(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是研究各类药物生产制备的一门学科;它是 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2.化学制药工艺学: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 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及实现生产最优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它是研究、设计和选择最安全、最经济、最简便和先进的药物工业生产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3.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4.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5.手性制药:具有手性分子的药物 6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7.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retrosynthesis analysis):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 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19 分子对称法:一些药物或中间体的分子结构具对称性,往往可采用一种主要原料经缩合偶联法合成,这种方法称为分子对称法。 11 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 12.非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经过若干步,即若干个基元反应才能转化为生成物的反应。 13.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 14.复杂反应:由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又可分为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 15.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16.自动催化作用:在某些反应中,反应产物本身即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称为自动催化作用。 17.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18.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的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 19.绿色制药生产工艺: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生产工艺。这 类工艺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而开展的。 1.工业上最适合的反应类型是( )

生物制药工艺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对生物药物进行研究、生产和制剂的一门综合学科。 生物制药是把生物体内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基本物质,保持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又能在含多种物质的液相或固相中较高纯度的分离出来,它是一项严格,细致,复杂的工艺过程,涉及物化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术。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也是菌种选育的理论基础。 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结合,从只能分离和筛选出具有新性状菌株的过程。 原生质体融合:是指把两个亲株的原生质体混合在一起,在融合剂PEG和Ga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原生质体的融合,促使两亲本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分批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输入发酵罐内,经过间接蒸汽预热,然后直接通入饱和蒸汽加热,使培养基和设备仪器灭菌,达到要求的温度和压力后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至发酵要求的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为。 连续灭菌: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加热灭菌,冷却后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这种工艺称为。 萃取:液料与萃取剂接触后,液料中的溶质向萃取剂转移的过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意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技术(温度31.06C,压力73.9,密度0.448) 双水相萃取法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它是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产生两相或多项系统,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吸附法:是利用适当的吸附剂,在一定Ph条件下,吸附生物样品中的生物药物,然后再以适当的洗脱剂将吸附的药物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某些水溶性非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二醇等能使蛋白质水合作用减弱而发生沉淀。 过饱和溶液:溶液浓度等于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溶质只有在过饱和溶液中才有可能析出。 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为原料(包括组织、器官、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 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将生物体内生理活性物质的基因分离或人工合成,利用重组DNA技术加以改造,使其在细菌、酵母、动物细胞、转基因动物中间大量表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药物。 固体培养基:是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的培养基,适用于菌种的培养、分离、无菌试验、和菌种保藏工作。液体培养基是未加任何凝固剂的培养基 现代生物技术体系:主要的生物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原生质体制备与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突变生物合成、组合生物合成、选择性生物催化合成、代谢途径工程、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组织培养技术、基因治疗等。 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苷酸、核酸、酶类、糖类、脂类等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色素,生物碱、酶的抑制剂、植物生长素等初级代谢:指的是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的代谢活动,初级代谢产物指的是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密切关系的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指的是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的代谢活动,次级代谢产物指的是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无关的代谢产物。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前体:在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些化合物能直接被微生物利用构成产物分子结构的一部分,而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没有大的变化,这些物质称为前体。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代谢必不可少,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生物合成的一类特殊的营养物质。 促进剂: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微量的化学物质,可促进目的代谢产物的合成,这些物质被称为促进剂。 抑制剂: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的某种代谢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积累起来,这种物质被称为抑制剂。 诱导物:一般是指一些特殊的小分子物质,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添加这些小分子物质后,能够诱导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从而显著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 生理酸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作用后,能产生酸性物质的营养成分称为生理酸性物质。 生理碱性物质:经微生物代谢作用后,能产生碱性物质的营养成分称为生理碱性 物质。 速效碳源、迟效碳源:根据微生物利用碳 源速度的快慢可将碳源分为速效碳源和 迟效碳源。葡萄糖和蔗糖等被微生物利用 的速度较快,它们是速效碳源,而乳糖、 淀粉等被利用的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它们 是迟效碳源。 葡萄糖效应: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葡萄糖 浓度过高会加快菌体的代谢,以致培养基 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菌体进行有氧呼吸 的需要,葡萄糖分解代谢就会进入不完全 氧化途径,一些酸性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乳酸、乙酸等积累在菌体或培养基中导致 Ph降低,影响某些酶的活性,从而抑制 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产生葡萄糖 效应。 生产种子的制备:指的是由保藏的菌种开 始,经过不断的扩大培养,使菌体数量达 到能满足发酵罐接种量的需要所涉及的 生产过程。 种子的制备:是将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好的 孢子或菌体转入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 其繁殖成大量菌丝或菌体的过程。 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选择合适的出发菌 株→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诱变处理→ 筛选→保藏和扩大试验 常用的诱变剂:1紫外线2亚硝基胍3硫 酸二乙酯4亚硝酸 杂交育种是将孢子(或摇瓶菌丝)接入的 体积较小的种子罐中,经培养后形成大量 的菌丝,该种子称为一级种子,把一级种 子转入到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二级发酵,如 果将一级种子接入到体积较大的种子罐 内,经过培养形成更多的菌丝体,这样制 备的种子称为二级种子,将二级种子转入 到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三级发酵,同样道 理,使用三级种子的发酵称为四级发酵。 代谢曲线:根据发酵过程中代谢参数变化 绘制出的曲线,作用:可清楚的说明发酵 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并反映出碳源,氮源 的利用和Ph、菌体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 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要绘制代谢曲线?分析研究代谢 曲线,有利于掌握发酵代谢变化的规律和 发现工艺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进 工艺,提高产物的产量。 膜分离法:又称为超滤法,包括微滤,超 滤和反渗透,是利用可截留一定分子量的 超滤膜进行溶质分离或浓缩。 渗透压冲击法:将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 (例如一定浓度的蔗糖或甘油溶液中), 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细胞内的水分便向外 渗出,细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衡后,将 介质快速稀释或将细胞转入缓冲溶液中, 由于渗透压发生变化,胞外的水分迅速渗 入胞内,是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使产物 释放到溶液中。 离子交换法:是应用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 作为吸着剂,将溶液中的物质,依靠库伦 力吸着在树脂上,然后用合适的洗脱剂将 吸着物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浓 缩,提纯的目的。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网状立体结构 的,含有活性基因而能与溶液中其他物质 进行交换或吸着的聚合物。 交换容量:是表征树脂活性基数量——交 换能力的重要参数,其表示方法有重量交 换容量交换容量体积法。 沉淀法:是利用某种沉淀剂或改变条件, 使所需提取的目的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降低而形成无定形固体沉淀从而进行分 离的一种技术方法。 等电点沉淀法:利用大分子两性电解质在 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而建立的分 离法称为~ 凝胶层析(色谱):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 为固定相,利用流动相中所含各种组分的 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的一 种技术。 亲和层析(色谱法):是利用生物大分子 与某些对应的专一特意识别和可逆结合 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 子的色谱方法。 重结晶:即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再次 结晶,能使纯度提高,因为杂质和结晶物 质不在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 同。 结晶:是制备纯物质的有效方法,溶液中 的溶质在一定条件下,因分子有规则的排 列而结合成晶体。 晶核: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是以后结晶的 中心,称为。 自然选育: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 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 衰退型菌株,从中选出维持或高于原有生 产水平菌株的过程。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 均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突变率 大幅提高,然后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 法,从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菌 体。 孢子制备:一般采用琼脂斜面或其他固体 培养基,使菌种经过培养得以活化,并产 生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孢子。 英汉互译:抗生素anti bioti cs 氨基酸 amino acid 维生素vitamin 多肽 polype ptide 蛋白质pr otein 蛋白质 的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 蛋白质的 变性denaturation 胸腺肽al thymosin al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生 物转化biotra nsformati on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工程药物 genetically engineered drug 简答: 生物制药的工艺过程?菌种→斜面培养 →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 取→精制→成品检验→成品→包装 生物制药产品的类别包括哪些?举例说 明:(一)微生物发酵产物1.微生物菌体 药物:如,酵母菌体,单细胞蛋白,灵芝, 冬虫夏草,茯苓菌等2.微生物酶抑制:如 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青霉素酰化酶 3.酶活性调节剂:包括酶激活剂和酶的抑 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胆固 醇合成酶抑制剂4.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初 级代谢产物氨基酸,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 等(二)生物转化药物,如激素,维生素, 抗生素,生物碱(三)基因工程药物:如 人胰岛素,人生长因子,白介素,干扰素 (四)动植物细胞培养药物。 生物制药与中医药的关系:①中药鉴定、 识别假冒伪劣药材(DNA芯片技术)②发 现新中药品种③发酵液中提取中药(高效、 结构改善)④利用基因工程产生之植物此 生代谢产物(黄酮素,糖苷,生物碱等) ⑤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动物类药材(基因 芯片植入动物→表达→从分泌物(麝香) 或组织中(鹿茸)提取活性物质。 培养基的组成、分类方法、设计注意问题: 培养基成分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磷源、 硫源、无机离子(包括微量元素)、生长 因子、前体、促进剂、抑制剂和水分。分 类方法:按培养基组成物质的来源,可分 为合成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天然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 养基及半固体培养基;按工业发酵中的用 途可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 培养基和补料培养基。注意问题:①确定 培养基的基本组成②确定培养基成分的 基本配比和浓度(a碳源和氮源的配比和 浓度b生理酸性物质和生理碱性物质的 比例c无机盐浓度d其他培养基成分的浓 度)③具有经济性。 培养基筛选方法:①单因子实验法②正交 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等数学方法。 影响培养基的因素:原材料质量、水质、 培养基的灭菌(一般在121度下灭菌20 到30分钟,含糖培养基112度灭菌15到 30分钟)和黏度 菌种保藏的目的、原理及方法:菌种保藏 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菌种的存活率和优 良性能,保证菌种经过较长时间的保藏后 仍保持存活和生产能力。菌种保藏对于基 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菌种保藏的原理:是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 性,人为地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处于代谢 不活跃,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以 减少菌种的变异。有利于微生物休眠的条 件是低温、干燥、缺氧和缺乏营养物质等。 菌种保藏的方法: 1)斜面保藏法,广泛应用于细菌、放线 菌、酵母菌等菌种的短期保存。为了长期 保持菌体存活,每间隔一定时间需重新移 植培养一次。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成本低,能随 时观察菌株是否死亡、变异、退化或染菌。 缺点是由于斜面含有营养和水分,菌种生 长和繁殖还没有完全停止,代谢活动尚能 微弱进行,因此存在自发突变的可能;短 期内多次传代易引起菌种发生变异和引 起退变,污染杂菌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多。 2)液体石蜡保藏法:在无菌条件下,将 液体石蜡倾注或用无菌吸管移入生长成 熟、丰满的斜面菌种上,使液体石蜡高出 斜面顶端1cm左右,加塞并用固体石蜡封 口,将其直立放在试管架上低温保藏。 3)沙土管保藏法:孢子或芽孢,在干燥 环境中抵抗力强,不易死亡。干燥能使这 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水平降低但不会死 亡,而处于休眠状态。保藏时间可达数年。 4)麸皮保藏法: 5)冷冻干燥法:目前较理想的保藏方法, 也是各类菌种保藏机构广泛采用的主要 保藏方法。最常用的保护剂是脱脂牛奶, 脱脂牛奶可由新鲜的牛奶制备。 6)液氮超低温保藏法:该法保藏菌种的 效果好,方法简单,保藏对象也最为广泛, 几乎所有微生物及动植物细胞等均可采 用该方法。该法的另一优点是可利用各种 培养形式的微生物进行保藏,不论使用孢 子或菌体、液体培养物或固体培养物均可 采用该法。因此被认为是当前最有效、最 可靠的一种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之一。 7)甘油保藏法 8)孢子滤纸保藏法 菌种选育目的:①生产方面:a提高发酵 产量b改进菌种的性能c产生新的发酵产 物d去除多余的组分②科研方面:a了解 菌种遗传背景b提供分子遗传学研究材 料c获得带遗传标记的菌株d生物合成途 径的研究e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 发酵过程工艺参数有哪些?(1)物理参 数:①温度②压力③搅拌转速④搅拌功率 ⑤空气流量⑥表观粘度(2)化学参数: ①Ph②基质浓度a糖浓度的测定b氮浓度 的测定c磷酸盐含量的测定d产物浓度的 测定e溶解氧浓度的测定f废气中氧含量 g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3)生物参数: ①菌体浓度②菌丝形态 微生物的发酵类型:(1)按投料方式分类: ①分批发酵②补料分批发酵③连续发酵 (2)按与氧的关系分类:①需氧发酵② 厌氧发酵(3)按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分类:①生长偶连型②部分生长偶连型③ 非生长偶连型 细胞破碎的方法:一机械法:①液体裁切: 超声波,机械搅拌,压力②固体裁切:研 磨,压力。二非机械法:①干燥:空气干 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②溶 胞:物理法,化学法,酶法。 沉淀法有哪些?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 等电点沉淀法;高分子聚合物沉淀法;聚 电解质沉淀法;不可逆的沉淀去除法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2温度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3温度影响 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PH对发酵的影响 1PH影响酶的活性2PH影响基质或中间产 物的解离状态3PH影响发酵产物的稳定 性 育种方法:自然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 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主要灭菌和除菌方式:高温灭菌:A1干 热灭菌2湿热灭菌B过滤灭菌C化学物质 消毒和灭菌D其他方式灭菌1辐射灭菌2 臭氧灭菌3静电除菌 生产种子的制备:两个阶段:实验室种子 制备和生产车间种子制备 消除泡沫的方法:机械消除和消沫剂消除 影响孢子质量的因素:培养基、培养温度、 温度、培养时间、冷藏时间、接种量 分离纯化的特点:培养液(或发酵液)中 所含欲分离的生物物质浓度很低;欲分离 的生物或新物质通常很不稳定;发酵或培 养都是分批操作、生物变异性大,各批发 酵液不尽相同,这要求分离有一定弹性, 发酵液的放罐时间、发酵过程中泡沫剂的 加入对分离都有影响;用作医药的生物产 物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 影响溶剂萃取的因素:①PH的影响2温 度与萃取时间的影响3盐析作用的影响4 溶剂种类、用量及萃取方式的选择 离子交换速度的影响因素:1颗粒大小2 交联度3温度4离子化合物5离子大小6 搅拌速度7溶液浓度 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1吸附剂的性质2 被吸附物的性质3溶剂的影响4溶液PH 值的影响5温度的影响6其他组分的影响 常用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活性炭、维生素、 大孔吸附树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如 白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等。 盐析法的影响因素:1盐的性质2PH值3 盐的饱和度4蛋白质浓度5温度 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影响因素:1温度2PH 值3蛋白质浓度4无机盐离子的强度5金 属离子 膜分离机制:利用可截留一定分子量的超 滤膜进行溶质的分离或浓缩,小于截留值 的分子能通过膜,而大于截留值的分子不 能通过膜,因而达到分离。 凝胶色谱分离法的原理:凝胶色谱柱中, 当含有各组分的混合溶液流经凝胶层析 住时,各组分在层析柱内同时进行两种不 同的运动,一种是随着溶液流动而进行的 垂直直下的移动,另一种是不定向的分子 扩散运动(布朗运动)。大分子物质由于 分子直径较大,不能进入凝胶的微孔,只 能分布于凝胶颗粒的间隙中,已较快的速 度流过凝胶剂;较小的分子能进入凝胶的 微孔中,不断地进出于一个个颗粒的微孔 内外,这就使小分子物质向下移动的速度 比大分子的速度慢,从而使混合溶液中各 组分按照Mr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层 析柱,大到分离的目的。 凝胶色谱分离法的特点:操作条件温和, 简单易行;分离Mr范围广;离效果一般 不受缓冲液组成的影响;进行一次操作后 无需再生处理就可进行下一次的分离 凝胶色谱分离法的应用:1盐脱2分级分 离3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测定 亲和色谱的操作:吸附、冲洗、洗脱、平 衡 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蒸发法、冷却法、 化学反应结晶法、盐析结晶法、等电点法、 复合法、共沸蒸馏结晶法 影响晶体大小的因素:过饱和度、温度、 搅拌速度、晶种 改变晶体形状的方法:控制晶体生长速度、 过饱和度、结晶温度、选择不同的溶剂、 调节溶液的PH值和有目的的加入某种能 改变晶形的杂质 工业生产实例:1化学反应结晶2利用温 度差结晶3利用湿度差结晶4盐析结晶5 利用等电点结晶6盐析和冷却结晶7冷却 和化学反应并结晶8共沸蒸馏结晶9重结 晶 氨基酸的制备方法:1水解法a酸水解法b 碱水解法c酶水解法2微生物发酵法3化 学合成法4酶促合成法 氨基酸的分离方法:1基于溶解度或等电 点不同分离2加入特殊沉淀剂沉淀分离3 用离子交换剂分离4用电渗析法分离 维生素的发酵生产工艺路线:1斜面种子 培养2一级种子培养3二级种子培养4发 酵培养

化学制药工艺学~重点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中,与设计和研究先进、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药物合成工艺路线有关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治疗、缓解、预防和诊断疾病,以及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称作有机药物,其中采用化学合成手段,按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研制和生产的有机药物称为有机合成药物,也叫做化学合成药物。 全合成:由结构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制成。半合成:具有一定基础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结构改造而制成。 化学制药工业:利用基本化工原料和天然产物,通过化学合成,制备化学结构,确定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调节改善机体功能等作用的化学品的产业。 NCEs新化学实体:新发现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也成原型药,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具有特定药理活性,用于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是现代新药研究的前提。 手性药物:是指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而且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其中只含单一有效对映体或者以有效对映体为主。 中试放大: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生化条件下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的工艺一致性。 化学稳定性:催化剂能保持稳定的化学平衡和化学状态。 耐热稳定性:在反应条件下,能不因受热而破坏其理化性质,同时在一定温度内,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机械稳定性:固体催化剂颗粒具有足够的抗摩擦、冲击重压和温度、相变引起的种种应力的能力。 外消旋混合物:当各个对映体的分子在晶体中对其相同种类的分子有较大亲和力时,那么只有一个(+)分子进行结晶,则将只有(+)分子在其上增长,(-)分子情况与此相同,每个晶核中只含有一种对映体结构。 外消旋化合物:当同种对映体之间力小于相反对映体的晶间力时,两种相反的对映体总是配对的结晶,即在每个晶核中包含两种对映体结构,形成计量学意义上的化合物,称为外消旋化合物。 外消旋固溶体:当一个外消旋的相同构型分子之间和相反构型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相差甚少时,则此外消旋体所形成的固体,其分子排列是混乱的,即在其晶核中包含有不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 优先结晶: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构体型相同的对应异构体结晶的生长。 逆向结晶:是在外消旋的溶液中加入可溶性某一构型的异构体,该异构体会吸附到外消旋体溶液中的同种构型异构体结晶的表面,从而抑制这种异构体结晶生长,而外消旋体溶液中的相反构型的构体结晶速率就会加快,从而形成结晶析出。 包含拆分法:利用非共价键体系的相互作用而使外消旋体与手性拆分剂发生包含,再通过结晶方法将2个对应体分开。 酶拆分法:利用酶对光学活性异构体有选择性的酶解作用而使外消旋体中的一个优先酶解,而另一个光学异构体难以酶解被保留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平均动力学拆分法:两个具有互补立体选择性的手性试剂使底物的2个异构体在竞争反应中保持最适的1:1比例,从而得到最大的ee值和转化率的两个对映异构体。 动力学拆分:利用外消旋体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在不对称的环境中反应速率不同,分离出简洁活性产物和低活性产物。

制药工艺学题库

简答题及论述题 微生物发酵制药章节 1微生物发酵过程分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征? 答:微生物发酵分三个时期,分别是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和菌体自溶期。菌体生长期的特点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菌体的数量快速增加维持到一定的数量保持不变。产物合成期的特点是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最大高峰合成能力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自溶期的特点是菌体开始衰老,细胞开始自溶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 2生产菌种选育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如何选择应用? 生产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自然分离发现新菌种二,自然选育稳定生产菌种三,诱变育种改良菌种四,杂交育种创新菌种五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六合成生物学定制菌种。自然分离发现新菌种优点是价格便宜,易于处理,缺点是操作繁琐不易获得新菌种。自然选育稳定生产菌种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可达到纯化菌种,防止退化生产水平和提高产量,但效率及增产幅度低。诱变育种改良菌种的特点是速度快,收效大,方法相对简单,但缺乏定向性,要配合大规模的筛选工作。杂交育种创新群种是具有定向性,但其技术难度高。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高工艺控制方便,合成生物学定制育种特点是菌种生产能力高,药物的研发和高效生产量高。 3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菌种的保存原理是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生长繁殖受抑制的休眠状态,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其主要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斜面低温保存二,液体石蜡密封保存三,砂土管保存,四冷冻干燥保存,五液氮保存。其优缺点分别是斜面低温保存。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保存时间短,不能经常移植。液体石蜡密封保存优点是保存时间长。砂土管保存优点是保存时间长。缺点是本方法只适宜于形成孢子和芽孢的菌种,不适用只有菌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