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江苏省城镇年平均工资

2012年江苏省城镇年平均工资

2012年江苏省城镇年平均工资
2012年江苏省城镇年平均工资

2012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

平均工资统计公报

2012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

根据年度统计调查结果,2012年,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0639元,与2011年的45487元相比,增加5152元,同比名义增长11.3%。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1279元,同比名义增长11.5%。扣除物价因素,2012年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7%。

2012年,江苏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069元,与2011年的27500元相比,增加4569元,同比名义增长16.6%。扣除物价因素,2012年江苏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4%。

2012年,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见表1。

表1:201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

2012年,江苏城镇非私营单位分省辖市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见表2。表2:201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市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

附:

1、指标解释。

(1)单位就业人员:指在各类法人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就业人员。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其他从业人员是指除在岗职工以外,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以及在本单位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个人所得税、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3)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计算公式为:

2、统计范围。

城镇地区全部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工资统计是统计单位的就业人员,而个体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就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范围内。

私营法人单位主要是指:在内资法人单位中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3、行业分类标准。

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1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13.4%。其中,国家铁路1214万吨,下降13.2%;非控股合资铁路8.30万吨,下降30.7%;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13.6%。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29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0.31亿吨公里、下降12.0%。其中,国家铁路294.96亿吨公里,下降12.0%;非控股合资铁路0.21亿吨公里,下降30.5%;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47.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62亿吨,比上年下降0.4%。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8亿吨,下降1.4%。粮食运量完成1.04亿吨,增长5.0%。石油运量完成1.38亿吨,增长1.7%。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93亿吨,增长7.3%。集装箱运量完成0.93亿吨,下降0.9%。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4亿吨,增长8.7%。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3亿吨,增长9.1%。

2012年度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

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4672元比上年增长11.2% 2012-04-07 16:13:00 来源:北京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0 [提要]市人力社保局和统计局昨天联合发布通知,公布了2011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通过历史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比2009年度增长则仅为4%,2009年则比2008年增长8.3%,相比前两年,2011年全市职工社平工资的涨势颇为喜人。 市人力社保局和统计局昨天联合发布通知,公布了2011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2011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56061元,月平均工资为4672元,比上年增长11.2%。 通过历史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比2009年度增长则仅为4%,2009年则比2008年增长8.3%,相比前两年,2011年全市职工社平工资的涨势颇为喜人。 按照通知要求,凡按2011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的事项,将按照新标准执行。社保缴费基数是根据上一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的,五项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也将随之确定,并进行调整。五项社会保险当中以养老保险的缴费金额最多,也最受人关注。根据新平均工资标准,对于在职职工来说,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每月最低数额应为149.5元、最高数额应为1121元。 记者追问 平均工资有那么高吗? 大家挣得有那么多吗?平均工资公布后,很多人都感觉实际数额与自身感受不符。“我还以为自己算挣得多的,原来还不到平均数,原来咱也是低收入!”……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 确实,社平工资的数额跟人们的感觉有一定差距。记者了解到,这主要是源于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在统计平工资时,统计部门是按照工资总额来计算的,这包括了职工的基础工

201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 2013年2月27日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求进、务实发展,着力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保持了比较好的趋势、比较好的态势、比较好的气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981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3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7020.20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9017.6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7.1:30.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图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各月环比指数 年末从业人员6243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2.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2570万人。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328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57亿元,增长18.5%,其中:税收收入1469.54亿元,增长16.3%,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的比重为72.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06.00亿元,增长17.8%,其中:教育支出增长30.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4.9%,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7.7%。全省108个县(市)中,有21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其中,有9个县(市)超15亿元。 二、农业 全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9985.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340.00千公顷,增长0.3%;棉花种植面积256.67千公顷,下降35.3%;油料种植面积1573.63千公顷,下降0.3%;蔬菜种植面积1730.28千公顷,增长0.6%。 全年粮食产量5638.60万吨,比上年增长1.7%;棉花产量25.69万吨,下降32.8%;油料产量569.51万吨,增长7.0%;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59.9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404.2万吨,增长3.5%;牛奶产量316.1万吨,增长3.1%。 表2: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2016年福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福建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2017年2月23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4.1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3912.73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2242.28亿元,增长10.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951元,比上年增长7.5%。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145.9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0%。 全年全省互联网重点企业实现互联网业务收入4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4%。 初步统计,全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0196亿元,比上年增长43.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543.15亿元,增长46.7%。“正统网”入驻电子商务企业7382家。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万人,增长0.91%,增幅比上年略高0.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6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6%,比上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6万人,出生率为14.5‰;死亡人口24万人,死亡率为6.2‰;自然增长率为8.3‰。 表1 2016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73万人,有14.56万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6%,比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与上年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8.3%。12月份,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7.6%、41.9%和9.1%。

2012年平均工资数据解读

2012年平均工资数据解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6769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8752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0%。如何认识2012年平均工资增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一、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工资增幅有所回落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使得工资增幅有一定回落。201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名义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回落2.5和1.2个百分点。 尽管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但依然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年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其中,税收收入100601亿元,增加10862亿元,增长1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55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4818亿元,增长15.6%。这些都为促进工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资政策力度不减促进工资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围绕着改革工资制度,将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着力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2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0.2%。23个省份发布了2012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提高幅度多在14%以上。无论是调整的范围还是幅度,都与去年基本持平。在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各级政府仍保持了较强的增资政策力度,为工资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企业为防止人员流失,提高了员工工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福建省统计年鉴2014

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单位:% 项目 1978 1990 2000 2010 2012 2013 一、人口 (一)性别结构 男51.7 51.4 51.5 51.4 51.4 51.4 女48.3 48.6 48.5 48.6 48.6 48.6 (二)城乡结构 城镇42.0 57.1 59.6 60.8 乡村58.0 42.9 40.4 39.2 二、就业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75.1 58.4 46.8 28.4 25.0 24.1 第二产业13.4 20.6 24.5 36.6 38.8 39.1 第三产业11.5 21.1 28.7 35.0 36.2 36.8 三、国民经济核算 (一)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36.0 28.2 17.0 9.3 9.0 8.9 第二产业42.5 33.4 43.3 51.0 51.7 52.0 第三产业21.5 38.4 39.7 39.7 39.3 39.1 (二)地区生产总值需求结构 最终消费79.9 73.0 54.4 43.1 40.0 资本形成总额34.0 29.0 42.5 53.7 57.4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13.9 -2.0 3.1 3.2 2.6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一)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1.6 1.7 1.9 第二产业35.8 36.9 37.6 第三产业62.6 61.3 60.5 (二)经济类型结构 #国有经济32.9 31 27.7 集体经济 2.8 2.5 2.9 私营个体经济24.5 22.7 27.0 外商及港澳台13.3 10.4 8.9 五、能源 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63.7 67.0 54.4 57.8 59.8 59.7 石油12.9 12.1 23.3 23.6 22.0 21.9 天然气 4.0 4.5 5.5 水电23.4 20.9 22.3 14.2 12.9 10.1 风电0.4 0.8 0.9 核电 1.9 六、农业 (一)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 农业77.7 52.1 40.6 42.3 42.0 41.9 林业 6.4 9.5 7.9 8.2 8.5 9.0 牧业10.5 22.9 20.1 16.5 16.0 15.7 渔业 5.5 15.6 31.4 29.2 30.0 30.1 农林牧渔服务业 3.8 3.4 3.4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 粮食作物81.9 75.8 65.5 54.3 52.6 51.9 七、工业 工业企业资产结构 大型企业22.0 23.7 34.5 36.2 中型企业13.5 40.9 33.4 31.9 小微企业64.5 35.4 31.2 31.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大型企业20.6 20.1 31.9 30.8 中型企业14.4 39.3 32.1 32.6 小微企业65.0 40.6 36.0 36.6 八、建筑业 建筑业总产值经济类型结构 国有企业56.8 41.1 48.6 14.6 11.4 6.8 集体企业39.9 34.7 33.0 2.0 1.8 1.7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1 1.2 1.1 外商投资企业0.1 0.1 0.1 其他82.2 85.5 90.3 九、交通运输业 (一)货运量结构 铁路25.9 9.4 8.4 5.7 4.6 3.8 公路54.8 82.2 77.8 68.9 70.4 72.2 水运19.1 8.4 13.8 25.4 25.0 23.9 民航0.020 0.024 0.021 0.020 (二)客运量结构 铁路9.1 3.1 3.2 4.7 6.3 11.4 公路79.3 92.8 94.3 91.7 89.6 82.3 水运11.7 4.0 1.6 1.9 2.0 3.0 民航0.1 0.8 1.8 2.0 3.3

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8752元

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8752元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3-05-17 09:30 201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与2011年的24556元相比,增加了4196元,同比名义增长17.1%,增幅降低1.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2012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 14.0%。 分四大区域看,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东北和中部,分别为31579元、26252元、25162元和23761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17.8%、西部17.7%、中部14.9%和东北14.3%。 表1: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分地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地区2011年2012年名义增长率 合计24556 28752 17.1 东部26800 31579 17.8 中部20677 23761 14.9 西部22313 26252 17.7 东北22020 25162 14.3 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951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7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3659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7倍;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

和投资咨询公司)3269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4倍。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219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住宿和餐饮业2393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406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4%。 表2: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行业2011年2012年名义增长率 总计24556 28752 17.1 农、林、牧、渔业19223 21973 14.3 采矿业25519 29684 16.3 制造业24138 28215 16.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 22091 25478 15.3 业 建筑业26108 30911 18.4 批发和零售业22791 27233 19.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5949 28159 8.5 住宿和餐饮业20882 23933 14.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5562 39518 11.1 金融业28664 32696 14.1 房地产业27017 30778 13.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7115 31796 17.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31320 36598 16.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958 26402 15.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543 24068 17.2 教育23636 26625 12.6 卫生和社会工作25590 29173 14.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2666 26177 15.5 附注: 1.指标解释 (1)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是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的所有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是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012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真题(word版含答案)

2012年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数 学 试 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 1.作图或画辅助线等需用签字笔描黑. 2.未注明精确度的计算问题,结果应为准确数... . 3.抛物线2 y ax bx c =++(0a ≠)的顶点坐标为???? ??--a b ac a b 4422,,对称轴a b x 2-=.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填涂) 1. 在-2,-12,0,2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 A. -2 B. -12 C. 0 D. 2 2.据《2011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末三明市 常住人口约为2 510 000人,2 51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425110? B .525.110? C .62.5110? D.70.25110? 3.如图,AB //CD ,∠CDE =140?,则∠A 的度数为(▲) A .140? B .60? C .50? D .40? 4.分式方程523x x =+的解是(▲) A .2x = B .1x = C .12x = D .2x =- 5.右图是一个由相同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则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6.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4 B .5 C .6 D .7 7.下列计算错误.. 的是(▲) A .= B = C .2= D

8.如图,AB 是⊙O 的切线,切点为A ,OA =1,∠AOB =60?,则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16π B .1 3 π C 16π- D 13π- 9.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有3个分别标有数字5,6,7的小球,它们 除数字外其他均相同.充分摇匀后,先摸出1个球不放回,再摸出 1个球,那么这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A .23 B .59 C .49 D .13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P 在x 轴上, 若以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 点P 共有(▲) A . 2个 B . 3个 C .4个 D .5个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 11.分解因式:2x xy += ▲ . 12.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 若BC =6,则DE = ▲ . 13.某校九(1)班6位同学参加跳绳测试,他们的成绩 (单位:次/分钟)分别为:173,160,168,166,175, 168.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 14.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中点,∠BDE =∠CDF , 请你添加一个.. 条件,使DE =DF 成立.你添加的条件是 ▲ . (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15.如图,点A 在双曲线2(0)y x x =>上,点B 在双曲线 4(0)y x x =>上,且AB //y 轴,点P 是y 轴上的任意一点, 则△PAB 的面积为 ▲ . 16.填在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 a 的值是 ▲ .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5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6.3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315.30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8508.03亿元,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856元,比上年增长10.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5%、11.7%和4.3%。

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3428.76亿元,比上年增加419.88亿元,增长14.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118.67亿元,增长19.3%;公共财政支出3056.48亿元,增长17.2%。全省国税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106.01亿元,增长9.7%;全省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189.21亿元,增长20.2%。

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增加值增速在两位数。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9.8%,家具制造业增长15.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2.8%,纺织业增长22.6%,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18.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0.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0%,黑色金属冶炼

2012广东省统计公报

2012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3-03-01 阅读数: 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2013年2月25日 2012年,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既防止经济增速滑出预期目标区间,又防止经济工作偏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开创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新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0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91亿元,增长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第二产业增加值27825.30亿元,增长7.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1 %;第三产业增加值26393.71亿元,增长9.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7%。三次产业结构为5.0:48.8:46.2。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0529.64亿元,增长8.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5036.65亿元,增长9.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0%,金融业增长10.9%,房地产业增长7.0%。民营经济增加值29319.97亿元,增长9.1%。2012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409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8570美元。 分区域看,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20.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表1 2012年分区域主要指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居住类价格上涨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5%,其中,能源类上涨2.7%,高技术类下降1.2%;轻工业上涨0.7%,重工业下降1.2%;生产资料下降1.0%,生活资料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2.4%,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5.9%,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6.1%,化工原料类下降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5%。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3.4%,其中,谷物上涨6.0%,蔬菜上涨11.5%,水果上涨4.1%,油料上涨4.2%,牧业产品下降2.4%。 表2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2012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珠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 2013年3月29日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新方略,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开创了共建美丽珠海、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84亿元,增长3.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796.28亿元,增长6.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5%;第三产业增加值668.70亿元,增长8.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2%。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6:54.4:43.0调整为2.6:52.9:44.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74.47亿元,增长7.8%,占GDP 的24.9%。民营经济增加值482.16亿元,增长8.8%,占GDP的32.1%。 分区域看,香洲和金湾两个行政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95亿元、371.27亿元,分别增长7.9%、10.0%;斗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59亿元,比上年下降2.5%。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七类价格分别上涨4.8%、2.1%、2.3%、2.1%、3.1%、3.0%和2.3%;交通和通信的价格下降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6%。

2012年福建省统计公报

福建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2013年2月19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6.4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8.5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7636.72亿元,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63元,比上年增长10.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3%。福州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年比持平,厦门市、泉州市分别下跌0.4%、0.5%。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07.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粮食种植面积1801.70万亩,比上年减少38.48万亩,其中稻谷面积1241.40万亩,减少26.61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5.12万亩,增加3.3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70.35万亩,增加1.5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38.25万亩,增加19.23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59.30万吨,比上年减产13.50万吨,下降2.0%。其中,稻谷产量503.78万吨,减产10.37万吨,下降2.0%。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6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6.02万亩。 农业产业化持续推进,29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619.67亿元,增长7.5%,带动农户365.87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6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56.29亿元,增长15.2%。工业产品销售率97.77%,比上年回落0.30个百分点。

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分析(一)

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分析(一) 摘要:通过选取1995年以来福建省国民经济核算相关数据,运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有关原理,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各个组成部分对福建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而净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极为有限?出口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进口产品多为中高档产品,附加值较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技术壁垒严重;服务贸易滞后等是限制净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经济增长;贡献率;国民经济核算 据福建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福建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居民收入、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321元和4440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2%和5.8%?全年进出口总额544.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进出口相抵,顺差152.59亿美元?事实上,纵观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经济指标,可见福建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那么促使福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因素何在,其影响又有多大呢?以下将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入手进行分析?一、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方法 经济增长就区域而言是指一定时期中商品和劳务供应能力的增加,即产出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被作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最好衡量?经济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方法有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较为成熟的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方法还有丹尼森因素分析法和乔根森方法?三者本质上都是基于经济增长中直接投入因素分析的,抑或说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分析的?而本文从另一个角度——从GDP的各个组成部分入手分析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里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个广义的支出项目: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即Y=C+I+G+NX(用Y代表GDP)?由于定义变量的方法使该等式恒成立? 在该恒等式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数学推导: Yt-Yt-1=(Ct-Ct-1)+(It-It-1)+(Gt-Gt-1)+(NXt-NXt-1).……① rt=(Yt-Yt-1)/Yt-1.……② rt=(Ct-Ct-1)/Yt-1+(It-It-1)/Yt-1+(Gt-Gt-1)/Yt-1+(NXt-NXt-1)/Yt-1……③(将①代入②得到) 1=(Ct-Ct-1)/(Yt-1*rt)+(It-It-1)/(Yt-1*rt)+(Gt-Gt-1)/(Yt-1*rt)+(NXt-NXt-1)/(Yt-1*rt)……④(③两边同时除以rt得到) 其中Yt表示t期国内生产总值,Yt-1表示t-1期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指标含义依此类推?rt表示经济增长率?则由推导过程及经济含义可见(Ct-Ct-1)/(Yt-1*rt)即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C表示;It-It-1)/(Yt-1*rt)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I表示;(Gt-Gt-1)/(Yt-1*rt)为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G表示;(NXt-NXt-1)/(Yt-1*rt)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NX 表示? 二、福建省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依上述测算方法收集1995—2004年福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政府购买的数据,计算得到福建省1995—2004年经济增长率及GDP各构成要素的贡献率解析表?从表中可知福建省近十年来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除1999—2002年略有放慢之外,GDP年增长率均超过10.82%,其主要贡献来源于投资和消费?由下表容易得到近十年福建省投资对GDP 增长平均贡献率为47.70%,消费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为27.08%,政府购买也对推动GDP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均贡献率为19.70%?可见,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构成了促进GDP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但是令人惊讶的结果是,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极低,甚至1999年时出现负贡献?福建省位

2012中国职工平均工资

2012中国职工平均工资:金融业年薪近9万最高国家统计局17日按“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两个组别发布了2012年的职工平均工资,两组平均工资均跑赢GDP和CPI,但增幅较上年有所回落。不同组别、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差距仍然较大,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的61.5%。 经济放缓工资增幅回落 据发布,去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6769元,与2011年的41799元相比,增加了4970元,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 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8752元,与2011年的24556元相比,增加了4196元,同比名义增长17.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0%。 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去年我国GDP增长7.8%,CPI上涨2.6%,即两个组别职工平均工资均跑赢了GDP和CPI。但同时,去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名义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回落2.5和1.2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统计局分析,去年我国GDP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工资增幅有所回落。去年全国共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20.2%;23个省份发布了2012年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提高幅度多在14%以上,为工资的较快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撑。企业为防止人员流失,解决“招工难”现象,也促进了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 不同行业工资差距大 数据显示,私营单位与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差距较大。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的61.5%。 此外,不同行业工资差距仍较大。从非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看,年薪最高的是金融业89743元,是该类别全国平均水平的1.92倍;而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22687元,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9%。从私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看,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9518元,是该类别全国平均水平的1.37倍;最低的也是农、林、牧、渔业219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 国家统计局指出,2012年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存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07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产业局部跨越发展的格局。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2007年,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单位2384家(包含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比上年增加195家;产值3769.69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6.1%(以现价计算,下同);主营业务收入3688.9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增加值976.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7%,与上年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85.49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出口交货值156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0年的772.74亿元,增至2002年的1063.1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到2005年,突破2500亿元大关,2007年达3769.69亿元,2007年比2000年增长4.88倍,年均增长25.4%,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2007年福建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719.5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14.3%,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25.8%,7年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2007年已达29.5%。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速度的加快,大大提高了福建省产业技术的层次。见图1。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初具规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到2007年底,福建省已有2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4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家级和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242 家高新技术产业单位,从业人员11.80万人,比上年增加1.21万人,增长11.4%;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3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增加值273.5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出口创汇73.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江西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解读

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保持平稳增长 江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显示,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6218元,同比名义增长8.8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35%;全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149元,同比名义增长8.3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0%。 2014年,我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企业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仍在13%,调整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取消了上线限制,基准线为14%,下线为6%;各设区市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进一步调整。这些政策措施都保证了我省工资正常增长。 我省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工资水平稳定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越来越大。201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比上年分别增加3745元和2330元;虽有稳定增长,但仅占全国平均数的82.03%和82.85%,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少了10121元和6241元,差距比上年扩大了1111元和1354元,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二是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低于非私营单位,两者绝对差距继续扩大。201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比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高16069元,差距比上年扩大1415元。2014年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非私营单位人员的65.23%,比上年略有下降。 三是行业间平均工资差距仍然突出。201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有8个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平均数,平均工资高的三个行业是分别是金融业71160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0482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8120元。有11个行业的平均工资低于全省平均数,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26877元,住宿和餐饮业3072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0161元。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相差44283元,而去年为相差44038元,差距有所扩大。 2014年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金融业35701元,房地产业34886元,卫生和社会工作33996元;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24906元,住宿餐饮业25066元,批发和零售业25342元。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平均工资相差10795元,与去年相比,差距有所缩小。 用平均工资数据反映个人工资水平的局限

北京市关于公布2012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通知

北京2012年平均月薪5223元金融业以1.8万居首 最新一年度的全市平均工资昨天出炉。市人保局、市统计局昨天公布2012年度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223元,比上年增长11.8%,保持了较快增长。统计数据也发现:工资水平的行业、岗位差距依然较大。比如私营单位就业者年平均工资仅为非私营单位就业者的50.6%。 11.8%: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 市人保局、市统计局公布,2012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又称社会平均工资)为62677元,月平均工资为5223元,比上年增长11.8%。通知要求,凡按2012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的事项,均按该标准执行。 记者了解到,职工平均工资指标与多项社会保障项目直接挂钩,是有关部门制定社会保险征缴标准,计算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以及确定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的重要依据。 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表示,与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趋势相符合的是,去年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住户存款余额也明显增加。 ■马上就访 工资增长三大原因 对于工资水平增长“11.8%”这个数据,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解释说,工资增长有三大原因。 增长基础:

去年本市经济平稳发展 去年,本市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第一产业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7.5%;第三产业增长7.8%。经济的稳定增长为职工工资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拉动作用: 工资制度改革 近年,市政府围绕工资制度改革,将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着力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落实。去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6.7元、每月不低于1160元,提高到每小时不低于7.2元、每月不低于1260元。去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11.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另外,本市继续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2012年补发部分行业、部分单位的工资。这些措施都拉动了工资的增长。 带动作用: 劳动力成本上涨 工资变动体现了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2012年度的企业用工情况快速调查结果显示,60%的企业用工成本有所上涨,41.9%的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企业普遍采取提高工资、改善福利待遇的手段应对“招工难”现象。这也是工资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50.6%:工资的行业岗位差距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