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下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一下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一下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一下册第一章练习题

金榜培训学校内部资料

第一章各节练习题

整式及整式加减法

一、填空:

1、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

2、是次项式,常数项是。

3、的各项是最高次项是,常数项是。

4、把多项式按 x 的降幂排列为按 x的升幂排列为。

5、若多项式,不含 x3和 x 项则 a=, b=。

6、( 1)当 a=时, 8-(2a+1) 2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

(2)若 (a-b) 2-10 有最小值,则最小值是,且此时 a、 b 之间的关系是。

二、选择题:

1、代数式 x2,-abc ,,x+y ,0,中单项式的个数为()

A、4

B、5 C 、6 D、7

2、组成多项式8x2-4x-9 的各项是()

A、 8x2, 4x,9 B 、 8x2, -4x , -9 C 、 8, -4 , -9 D 、8x2-4x-9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3yz 4没有系数,次数是 7 B 、不是单项式,也不是整式

C、 5-是多项式 D 、 x3+1 是三次二项式

4、如果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9,那么这个多项式任何一个项的次数()

A、都小于 9 B 、都等于9 C 、都不小于 9 D 、都不大于 9

5、二次三项式

2

)ax +bx+c 为一次单项式的条件(

A、a≠0, b=0, c=0 B 、 a=0,b≠0, c=0

C、 a=0, b=0,c≠0

D、 a=0,b=0, c=0

3223

是按()排列

6、多项式 -6y +4xy -x+3x y

A、 x 的升幂 B 、 x 的降幂 C 、y 的升幂 D 、 y 的降幂

1

3223

7、多项式2x -x y +y +25 的次数是()

A、二次 B 、三次 C、四次 D、五次

A、是多项

B、是四次四项式

C、的项数和次数等于 6 D 、是整式

9、若 m, n 为自然数,则多项式x m-y n-4 m+n的次数应是()

A、 m

B、 m+n

C、 n D 、 m, n 中较大的数

10、若是四次三项式,则n3=

A、-8 B 、8 C、±8 D、不能确定

三、把多项式

(1)按 x 的升幂排列;

(2)按 y 的降幂排列

四、已知多项式是六次四项式,单项式与该多项式的次数相同,求m、 n 的值。

五、当 a 为何值时,化简式子可得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

六、已知是关于 x、 y 的 5 次单项式,试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2)

由( 1)、( 2)两小题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2

金榜培训学校内部资料

2, a (____) · a 4

=a 20 .(在括号内填数)

3,若 10 2 · 10 m

=10 2003 ,则 m=

.

4, 2 3 · 8 3 =2 n ,则 n= .

5, -a 3 ·( -a ) 5 =

; x · x 2 ·x 3 y=

.

6, a 5 · a n +a 3 · a n 2 – a · a n 4 +a 2 · a n 3 =

.

7,( a-b ) 3 ·( a-b ) 5

=

; ( x+y )·( x+y ) 4 = .

8,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 3a 2 · 5a 3

=15a 6

B.-3x

4

·( -2x 2 ) =-6x 6

C . 3x 3 · 2x 4

=6x

12

D. (-b ) 3 ·( -b ) 5 =b

8

m

n

m n

9,设 a =8 , a =16,则 a

=(

A .24

B.32

C.64

D.128

10,若 x

2 · x 4 ·(

) =x 16 ,则括号内应填 x 的代数式为(

A . x 10

B. x 8

C. x 4

D. x 2

11,化简计算:

(1)( 1

)4

·( 1

)3;

10 10

( 2)( 2x-y ) 3 ·( 2x-y )·( 2x-y ) 4 ;

( 3) a m 1 · a 3 -2a m · a 4 -3a 2 · a m 2 .

3

12,一台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运行4×10 9次运算,它工作5× 10 2秒可作多少次运算?

13,水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

7

5.79× 10 km,冥王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是水星和

太阳的平均距离的102 倍,那么冥王星和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多少km?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下列各式中,填入 a 3能使式子成立的是()

A . a 6 =()2 B. a6 =()4 C.a3=()0 D.a5=()2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

A.x a· x 3 =( x 3)a

B.x a· x 3 =( x a)3

C. ( x a)4 =( x 4)a

D. x a· x a· x a =x 3 a

3,如果( 9 n)2 =3 8,则 n 的值是()

A.4

B.2

C.3

D.无法确定

4,若 m为正整数,且a=-1 ,则 - ( -a2m ) 2m 1 的值是()

A . 1 B.-1 C.0 D.1或 -1

5,已知 P=( -ab 3)2,那么 -P 2的正确结果是()

A.a 4 b12

B.-a 2 b 6

C.-a 4 b 8

D.- a 4 b 12

6,计算( - 4×10 3)2×( - 2×10 3)3的正确结果是()

4

金榜培训学校内部资料

A.1.08 ×10 17 B.- 1.28 ×10 17 C.4.8 ×10 16 D.- 1.4 ×10 16 7,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A.( x 4)3 =x 7 B.[( -a )2 ] 5 =-a 10

C. ( a m)2 =( a 2)m =a 2 m

D.( -a 2)3 =( -a 3)2 =-a 6

8,计算( -a 2)3·( -a 3)2的结果是()

A. a 12 B.-a12 C.-a10 D.-a36

9,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 [ ( a+b)2 ]3 =( a+b)6 B.[( x+y )2n ] 5 =( x+y )2 n5

C. [ ( x+y )m ]n =( x+y)mn

D. [( x+y )m 1 ]n =[ ( x+y)n ] m 1 10,计算:2

(1)( -2a 2 b)3 +8( a 2)2·( -a )2·( -b )3;

(2)( -3a 2)3·a3 +( -4a )2·a7 - ( 5a 3)3 .

11,若( 9 m 1)2 =316,求正整数m的值 .

12,若2·8n· 16 n =2 22,求正整数m的值 .

13,化简求值:( -3a 2 b)3 -8 ( a 2)2·( -b )2·(-a 2 b),其中 a=1, b=-1.

5

14,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

)8

×( 3

)8] 7;

3

2

( 3) 8 1999 ·( 0.125 ) 2000 ;

15,长方形的长是 4.2 ×10 3 cm ,宽为 2.5 3 × 10 2 cm ,求长方形的面积 .

整式的乘除

一、填空

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指数

2、 a 2 b 2

= a 2

2ab b 2

3、

2 3 3 =

, x 5

x 3 x 2

4、 x 2 x 3

, a 2b 2

5、 x

1 x 1 1

6、 1

x 2

2 1 x 4

x 2

4

2

4

7、 9x 4

y 5 1 x 3 y

3y 2 2

4

=

6

金榜培训学校内部资料

8、 3a 2

y 2

3

3 y 3 2

2 a

9、

0.5a 1

ax 2

1 a

2 x a 3

3

2

10、把 a

b 3 a b

a b 2 a b 2 化成 a b n 的形式 :

11、 3a

n 2

a n 1

1 a n 1

3

12、 1 x 2 x

=

2

9

13、

a 2b

a 2b

14

若 a

3b

2 a 3b

2

N

,则 N

1 x

2 3

1 x

6 27

15

2

=

8

16、

a b

3

17、 若 a b 5,ab

6,则a 2 b 2

18、 如果 4x 2

mx 9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 m

二、选择题

1、下列各计算中,正确的是(

(A ) b

5

b 5 2b 5

( B ) x 5

x 5

x 10

(C ) m

2

m 3

m 5

(D ) a b

2

a 2

b 2

2、下列多项式乘法中,利用乘法公式正确的是(

( A ) a bx bx a a 2 b 2 x

( B ) a b a

2

ab b 2 a 3 b 3

( C )

a b a b

a 2 2a

b b 2 ( D ) a

b a 2 2ab b 2

a 3

b 3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了 3cm ,面积相应增加了

39cm 2 ,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 6 cm ;(B ) 5 cm ;(C ) 8 cm ;( D ) 7 cm 。

4、计算结果与

a 2 b

3

a 3

b 2 2 相同的是(

7

2 b

3 a 3

b 2 2

(B ) a 2

b 3

3 2

2

(A ) a

a b

(C ) a 3b 2

a 2

b

3 2

(D )

a 2b

3

a 3

b

2 2

5、有下列各运算:

2

3

2

2

2

2

4

2

2

4 2

2 a b

a b a b

2a b

2a b

4a b

2

2

③ a 3 b 2 c 1 a 3 b 2

c

④ 1

2 3 c 2

5abc

2

b

2

2

a b

125

5

其中计算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 C )①④

(D )②④

三、计算题

1、1252

0.08 2

2、 199 2

3、 2x 2

3x 7 5x 1 5x 3x 2

1

4、 1 m 4 n 3 5m 3na 0.25m 2

n

1 m

2 n

2

4

5、 a

2b 2 a 2 2ab 4b 2 2 6、

x 4 x 5 x 2

x 20

四、已知

f x

10x 2 8x 5 12x 3

求 ⑴

f x 5x 2

f x

x 2 1

五、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高是

a 1,底面积是 16a 2 12a

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8

金榜培训学校内部资料六、化简: x x 2 x 2x 3 x23x 9

⑴当 x 1

时,求此代数式的值

4

7,求x的值

⑵如果代数式的值等于

六、先化简再求值: a b a2ab b2b2 b a a 3,其中a 1

,b 2 ;

4

9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直方图习题

10.2 直方图 基础题 知识点1 与直方图有关的概念 1.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D) A.最大值B.最小值 C.个数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A) A.N B.1 C.2n D.3n 3.如果一组数据共有30个,那么通常分成(A) A.3~5组B.5~12组 C.12~20组D.20~25组 4.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A) A.2∶3∶5∶7∶2 B.1∶3∶4∶5∶1 C.2∶3∶5∶6∶2 D.2∶4∶5∶4∶2 5.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为141,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A) A.10组B.9组 C.8组D.7组 6.(苏州中考)一次数学测试后,某班40名学生的成绩被分为5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2,10,6,8,则第5组的频率是(A) A.0.1 B.0.2 C.0.3 D.0.4 知识点2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直方图 7.(温州中考)下图是某班45名同学爱心捐款额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C) A.5~10元 B.10~15元 C.15~20元 D.20~25元 8.(安徽中考)某棉纺厂为了了解一批棉花的质量,从中随机抽取了20根棉花纤维进行测量,其长度x(单位:mm)的数据分布如下表,则棉花纤维长度的数据在8≤x<32,这个范围的频率为(A) A.0.8 B.0.7 C.0.4 D.0.2 9.(东台市期中)在500个数据中,用适当的方法抽取50个为样本进行统计,频率分布表中54.5~57.5这一组的频率(百分比)是0.15,那么估计总体数据在54.5~57.5之间的约有(B)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第 一章测试题 一、选一选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A 、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cm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线段AB 的长度 C .线段AB 的中点C 到A 、B 两点的距离相等 D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线段A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1)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2)延长射线MN 到C (3)延长线段MN 到A 使NA==2MN (4)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A .1 B .2 C .3 D .4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 B .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C .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 D .线段CD 和线段DC 是同一条线段 4.如图4,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CB 上一点,下列说 法中错误的是( ). A .CD=AC-BD B .CD= 2 1BC C .CD=2 1 AB-BD D .CD=AD-BC 5.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 点在线段AB 上 B .M 点在直线AB 上 C .M 点在直线AB 外 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 6.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 7.已知点A 、B 、C 都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5cm ,BC=3cm , 图4

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 A.8cm B.2cm C.8cm或2cm D.4cm 二、填空 8. 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_______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 9.如图1-4,A,B,C,D是一直线上的四点,则 ______ + ______ =AD-AB,AB+CD= ______ - ______ . 10.如图1-5,OA反向延长得射线 ______ ,线段CD向______ 延长得直线CD. 11.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 ______ 个交点. 12.经过同一平面内的A,B,C三点中的任意两点,可 以作出 ______ 条直线. 三.解答题 13、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0,7,10, -2,-7,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 14.读下面的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出图形. (1)点P在直线AB上,但不在直线CD上。 (2)点Q既不在直线l 1 上,也不在直线l 2 上。 (3)直线a、b交于点o,直线b、c交于点p,直线c、a交于点q。 (4)直线a、b、c两两相交。 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教案

10.2 直方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概括等,提高合理思维、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直方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判断.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

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 cm (从最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组). 232733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三、实例探究 例 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教材上表(单位:cm ).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 7.4-4.0=3.4. (2)决定组距与组数. 在本例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那么由于 3.04.3=11,3 1 可分成 1 2 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 0.3,组数为12.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 2017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四幅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2.以下列各组线段的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cm,3cm,8cm B.3cm,4cm,6cm C.5cm,6cm,11cm D.2cm,7cm,4cm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4 2 2a a a= + B、4 2 2a a a= ÷- C、6 3 2a a a= D、5 3 2a a aa= 4.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A、旋转的电风扇 B、摆动的钟摆 C、用黑板擦沿直线擦黑板 D、游乐场正在荡秋千的人 5.已知,5 2 ) (2= - +ab b a则2 2b a+的值为 A.10 B.5 C.1 D.不能确定. 6.如果a=-0.32,b=-3-2,c=(- 1 3 )-2,d=(- 1 5 )0,那么a、b、c、d的大小关系为A.a<b<c<d B.a<d<c<b C.b<a<d<c D.c<a<d<b 7、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2 )( 2 (a a+ + B、) )( (2 2b a b a- + C、) )( (b a b a- + - D、) 2 )( 2(a b b a- + 8.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A.2 2 2 ) (b a b a- = -B.2 2 24 2 ) 2 (b ab a b a+ + = + C.1 2 )1 (4 2 2+ + = +a a a D.222 ()2 m n m mn n --=++ 9.如果(1)(5) x x a ++的乘积中不含x一次项,则a为 A.5 B.-5 C. 5 1D. 5 1 - 10、若3 2, 15 2= =y x,则y x- 2等于 … … … …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 下列各组量中,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 A、收入200元与赢利200元 B、上升10米与下降7米 C、“黑色”与“白色” D、“你比我高3cm”与“我比你重3kg” 2.为迎接即将开幕的广州亚运会,亚组委共投入了2 198 000 000元人民币建造各项体育设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是( ) A 元 B 元 C 元 D 元 3. 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4. 对于近似数0.1830,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有两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 B、有三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 分位 C、有四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位 D、有五个有效数字,精确到 万分 5.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 A. 一定是负数 B 一定是负数 C 一定不是负数 D 一定是负数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 若0 7.若那么2a 8. 如图,点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分别为,

则间的距离是 .(用含的式子表示) 9. 如果且x2=4,y2 =9,那么x+y= 10、正整数按下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6行,第5列的数字 . 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1.① (-5)×6+(-125) ÷(-5) ② 312 +(-12 )-(-13 )+223 ③(23 -14 -38 +524 )×48 ④-18÷ (-3)2+5×(-12 )3-(-15) ÷5 四、解答题: 12. (本小题6分)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对应的集合里. (1)正数集合:{ …}; (2)负数集合:{ …}; (3)整数集合:{ …}; (4)分数集合:{ …} 13. (本小题6分)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若该地地面温度为21℃,高空某处温度为-39℃,求此处的高度是多少千米? 14. (本小题6分) 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 (1)若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 2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 (2)若-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 5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

2019-2020年初一数学下册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A .a -1 B .a 5 C .-a 5 D .a 5.小华做了如下四道计算题:①x m +x n =x m +n ②x m ·x -n =x m -n ③x m ÷x n =x m -n ④x 3·x 3=x 9;你认为小华做对的有( ) A .1道 B .2道 C .3道 D .4道 6.计算()( )1 52+--x x x 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54+x B .542+-x x C .54--x D .542+-x x 7.若A 和B 都是三次多项式,你认为下列关于A +B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仍是三次多项式 B.是六次多项式 C .不小于三次多项式 D .不大于三次多项式 8.若x 2+kx+8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等于( ) A .-18 B .9 C .18或-18 D .18 9.计算[(a 2 -b 2 )(a 2 +b 2 )]2 等于( ) A .a 4-2a 2b 2+b 4 B .a 6+2a 4b 4+b 6 C .a 6-2a 4b 4+b 6 D .a 8-2a 4b 4+b 8 10.若a+1=b+2=c+3,则(a-b)2+(b-c)2+(c-a)2的值是( ) A .3 B .4 C .6 D .8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7分) 11.单项式-b a 22 1π的系数是 ,次数是 ; 12.(m-n)7÷(m-n)2·(n-m)4= ; 13.若3x +5y =3,则8x ·32y = ; 14.若a m =3, a n =2,则a 2m -3n = ; 15.一个长方形的长为(a +3b ),宽为(2a -b ),则长方形的面积 为 ; 16.29×31×(302+1)= ; 17.已知x 2-5x +1=0,则x 2+ 2 1 x = ; 18.若x 2-x -m =(x -m )(x +1)且x ≠0,则m = ; 19.设(x m -1y n +2)·(x 5m y -2)=x 5y 3,则m n 的值为 ; 三、解答题(共5题,共43分) 20.计算(本题20分) (1).[ab (3-b )-2a (b +b 2)]·(-2a 2b )3; (2).(2 1 )-3-2100×0.5100×(-1)2005÷(-1)-5;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 要点感知1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__________;(2)决定组距和__________;(3)列__________;(4)画__________. 预习练习1-1 为绘制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首先要算出这组数据的变动范围,即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个数 D.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要点感知2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组距和组数__________的标准.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__________组.各个小组内的__________叫做频数. 预习练习2-1在对n个数据进行整理的频数分布表中,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 ) A.n B.1 C.2n D.3n 2-2 如果一组数据共有100个,则通常分成( ) A.3~5组 B.5~12组 C.12~20组 D.20~25组 要点感知3 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的比就是各小组__________的比.各小组频数的和是__________,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_. 预习练习3-1 〔2012·丽水)为了解某中学30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若干名男生进行身高测量,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估计该校男生的身高在169.5 cm~174.5 cm之间的人数有( ) A.12 B.48 C.72 D.96 知识点1 认识直方图 1.某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共有A,B,C,D,E五个小组,频数分别为10,15,25,35,10,则直方图中,长方形高的比为( ) A.2∶3∶5∶7∶2 B.1∶3∶4∶5∶1 C.2∶3∶5∶6∶2 D.2∶4∶5∶4∶2 2.(2013·三明)八年级(1)班全体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如图是该班学生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100分,成绩均为整数),若将成绩不低于90分的评为优秀,则该班这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班级: 座位: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从生活中找出三个物体的形状与圆柱类似的例子、、。 2、图形由、、构成的;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3、从七边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与各个顶点,可以把七边形分为 个三角形。 4、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围成种不同的圆柱。 5、圆柱的侧面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6、把右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折叠,围成的立体图形是。7 有n(n>1)盆花设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为s,则s与n之间的关系是 。 ………… n=2,s=3 n=3,s=6,n=4,s=9 8、已知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 9、用一个平面去截某一几何体,若截面是圆,则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 10、用一个平面去截某一几何体,无论如何截,它的截面都是一个圆,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下面各个图形中,旋转其中一个能与另一个重合的是( ) 12、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13)

14 ( ) ) 15 (A )长方体 (B )正方体 (C )圆柱 ( D )圆锥 16 ( ) (A) (B) (C) 17、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 ) (A ) (B ) 18、已知正方体的各个侧面分别标上字母a ,b ,c ,d ,e ,f 在下面,c 在左面,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d 在上面 (B )e 在前面 (C )f 在右面 (D )d 在前面 三、解答题(21、22小题各5分,其余每小题各6分,共4619、已知三棱柱、四棱柱和五棱柱的顶点数、棱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把六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填在上表中;(2出n 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20、请你画出右图的三视图。 21、下列A 组图形中的每个平面图形,折叠后都得到B A 组: B 组: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平行线综合卷浙教版

A B C D 1 23 4 七下第1章平行线综合卷 班级组名姓名 一、选择题(30分) ()1.如图,由∠3=∠4,得出结论AB∥CD,其根据是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 下列图形中,∠1与∠2不是同位角的是() A. B. C. D. ()3.如图,如果∠D=∠EFC,那么 A.AD∥BC B.EF∥BC C.AB∥DC D.AD∥EF ()4. 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滑雪运动员在平坦的雪地上滑行 B.大楼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的电梯 C.钟摆的运动 D.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 ()6.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 ...的是() A.∵AB∥CD,∴∠ABC+∠C=180° B.∵∠1=∠2,∴AD∥BC C.∵AD∥BC,∴∠3=∠4 D.∵∠A+∠ADC=180°,∴AB∥CD ()7.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有 A.1或3 B.0或1 C.0,1,3 D.0,1,2,3 ()8. 若直线a∥b,a⊥c,b∥d,c⊥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d B. a∥e C. b⊥c D. a⊥e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同位角相等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0. 一束光线垂直照射在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 A. 45o B. 60o C. 75o D. 80o 二、填空题(30分) 11.如图,直线AD,BC被AB所截,则∠B的同旁内角是________. 2 1 2 1 2 1 2 1 F E D C B A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梳理:直方图

知识梳理:直方图 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如:1、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 (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 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 2、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 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 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

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 162 148 170 16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身高在cm ≤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 155≤cm x170 高范围内学生的百分比。 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

2019-2020学年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计算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2. 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同旁内角互补 C. 直角的补交仍然是直角 D. 对顶角相等 3. 已知直线AB ,CB ,l 在同一个平面内,若AB ⊥l ,垂足为B ,BC ⊥l ,垂足也为B ,则符合题意的图形可以是( ) D. 4. 对于任意的底数a ,b ,当n 是正整数时, n n b n a n ab n n b a b b b a a a ab ab ab ab =?????=??=48476Λ48476Λ444844476Λ个个个)()()()()()( 第一步变形 第二步变形 其中,第二步变形的依据是( ) A.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结合律 D. 乘方的定义 5.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01≥-x 的解集,正确的是( ) A. B. C. D. 6. 据报道,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于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全球六地同步发布,该黑洞位于 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其中5500万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7. 方程组???=--=8 35y x x y 用代入法消去y 后所得到的方程,不正确...的是( ) A. 853=--x x B. 583-=-x x C. 8)5(3=--x x D. 853=+-x x 8. 如图所示,△ABC 中AC 边上的高线是( ) A. 线段DA B. 线段BA C. 线段BD D. 线段BC 9. 若y x >,且y a x a )3()3(-<-,则a 的值可能是( ) A. 0 B. 3 C. 4 D. 5 10. 下列图形中,能通过其中一个三角形平移得到的是( ) l l l a 25a 5a 6a 5a a ?41055?4105.5?71055.0?7105.5?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1]

初一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数3,1/2,,41,127%,,-10,11/7,负数有_________,分数有___________。 2.大于-6的负整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比较-a 与-b的大小 为____________。 4.若a+b=0,|a|=3,则|a-b|=___________. 5.世界上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是,陆地上最低处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它 的海拔高度是-392m,则两地海拔高度相差__________. 6.若数轴上的点M和点N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并且这两点间的距离为,则这两个 点表示的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7.若|a-1|与(b+2)(b+2)互为相反数,则(a+b)=__________. 8.计算:-2 +(×3/5)÷(-2)=_____________. 9.1m长的铁丝,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8次后剩下的铁 丝长度为____________. 10.近似数×10 精确到___________位,有____________个有效数字。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不是自然数 的相反数是0 的绝对值是0 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理数就是正数和负数 B.有理数结合中没有最小的数 C. 任何两个有理数,一定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D.在|-2|,-|+5|,- (-3),|-4|,-|0|,-(-2) 中负数共有3个 13.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 A.同为负数 B.同为正数 C.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D.不能确定 14.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 2 =2×3 =3 =(-2) D.(-2) =-(2) 15.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4|=4 B.|-3|=-(-3) C.|-7|>|-3| D.|-5|<0 16.在有理数-(-1/4),-1,0,-4 ,(-3) ,-(-3/2) ,-|2 -8|中,负数的个数是()个。 A.2 .3 C 17.设a为有理数,则|a|-a的值() A.可以是负数 B.不可能是负数 C.必是正数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18.已知a<0,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a =(-a)×a =(-a) C. a =|a | D.5a>4a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整式的乘除(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9 5 4a a a= + B. 3 3 3 33a a a a= ? ? C. 9 5 46 3 2a a a= ? D. ()7 4 3a a= - = ? ? ? ? ? - ? ? ? ? ? ? - 2012 2012 5 3 2 13 5 .2() A. 1 - B. 1 C. 0 D. 1997 3.设()()A b a b a+ - = +2 23 5 3 5,则A=() A. 30ab B. 60ab C. 15ab D. 12ab 4.已知,3 ,5= - = +xy y x则= +2 2y x()

A. 25. B 25- C 19 D 、19- 5.已知,5,3==b a x x 则=-b a x 23( ) A 、 2527 B 、10 9 C 、53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 +b )(m +n ); ②2a (m +n )+b (m +n ); ③m (2a +b )+n (2a +b ); ④2am +2an +bm +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2 ,则a 2+b 2 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 2 +b 2 )(a 4 -b 4 )的结果是( ) A .a 8 +2a 4b 4 +b 8 B .a 8 -2a 4b 4 +b 8 C .a 8 +b 8 D .a 8 -b 8 10.已知m m Q m P 15 8 ,11572-=-= (m 为任意实数) ,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设12142 ++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12.已知51 =+ x x ,那么221x x +=_______。 13.方程()()()()41812523=-+--+x x x x 的解是_______。 14.已知2=+n m ,2-=mn ,则=--)1)(1(n m _______。 15.已知2a =5,2b =10,2c =50,那么a 、b 、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 16.若62 2=-n m ,且3=-n m ,则=+n m . n m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直方图

一、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问题1你能说出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和特点吗? 师生活动: 学生回答: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以横轴表示数据,纵轴表示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数据频数分布的情况,特别是当组距一定时,频数分布直方图不仅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数据频数分布的情况,而且小长方形的高还能够直接反映出频数的情况. 设计意图:回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和特点,为解决下面问题作准备. 2.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单位:cm )度如下表: 师生活动:请学生分组讨论,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说明从图表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解题过程: (1)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学生计算: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7.4-4.0=3.4(cm )。 (2)问题2 如何决定组距和组数? 师生活动: 学生答: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3.4 cm ,如果取组距为0.3 cm ,那么由于 3 1 113.04.3=,可以分成12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3 cm ,组数为12. 设计意图:使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决定组距和组数的过程. 问题3取其他组距可以吗? 学生答: 如果取组距为0.4 cm ,那么由于 21 84.04.3=,可以分成9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4 cm ,组数为9. 如果取组距为0.5 cm ,那么由于 54 65.04.3=,可以分成7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5 cm ,组数为7. 如果取组距为0.6 cm ,那么由于 32 56.04.3=,可以分成6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6 cm ,组数为6. 如果取组距为0.7 cm ,那么由于 76 47.04.3=,可以分成5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7 cm ,组数为5. 如果取组距为0.8 cm ,那么由于 4 1 48.04.3=,可以分成5组,组数合适,于是取组距为0.8 cm ,组数为5. 教师总结:当数据的个数在100以内时,组数往往在5~12之内比较合适,那么在这个范围内,究竟组数的多少对结果有什么影响呢?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 2.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掌握应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难点: 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 教学设计 一、巧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证明,这节课我们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这是一个文字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那么如何证明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与b即平行. 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班级: 座位: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从生活中找出三个物体的形状与圆柱类似的例子、、。 2、图形由、、构成的;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3、从七边形的某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与各个顶点,可以把七边形分为 个三角形。 4、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围成种不同的圆柱。 5、圆柱的侧面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 6、把右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折叠,围成的立体图形是。7 有n(n>1)盆花设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为s,则s与n之间的关系是。 ………… n=2,s=3 n=3,s=6, n=4, s=9 8、已知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 9、用一个平面去截某一几何体,若截面是圆,则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 10、用一个平面去截某一几何体,无论如何截,它的截面都是一个圆,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下面各个图形中,旋转其中一个能与另一个重合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图形中,属于圆锥的是( )

(A) (B) (C) (D) 14 ( ) 15、下列几何图形中,它的三视图有可能相同的是( ) (A )长方体 (B )正方体 (C )圆柱 (D )圆锥 16、下列平面图形中,哪一个是右边几何体的左视图( ) (A) (B) (C) (D) 17、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 ) (A ) (B ) 18、已知正方体的各个侧面分别标上字母a ,b ,c ,d ,e ,f ;其中a 在后面, b 在下面, c 在左面,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d 在上面 (B ) e 在前面 (C ) f 在右面 (D )d 在前面 三、解答题(21、22小题各5分,其余每小题各6分,共4619、已知三棱柱、四棱柱和五棱柱的顶点数、棱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把六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填在上表中;(2)请你根据表中反映的规律,写出n 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20、请你画出右图的三视图。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一)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954a a a =+ B. 33333a a a a =?? C. 954632a a a =? D. () 743a a =- = ??? ??-???? ??-20122012532135.2( ) A. 1- B. 1 C. 0 D. 1997 4.已知,3,5=-=+xy y x 则 =+22y x ( ) A. 25. B 25- C 19 D 、19- 5.已知,5,3==b a x x 则 =-b a x 23( ) A 、2527 B 、109 C 、53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b)(m+n); ②2a(m+n)+b(m+n); ③m(2a+b)+n(2a+b); ④2am+2an+bm+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2 ,则a 2+b2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2+b2)(a4-b4)的结果是( ) A .a8+2a4b4+b8 B .a8-2a4b4+b8 C .a8+b8 D .a8-b8 10.已知m m Q m P 158,11572-=-=(m 为任意实数),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设12142++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n m b a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直方图》参考教案

10.2直方图 〔教学目标〕 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重点难点〕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是重点;确定组距和组数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频数分布直方图 问题4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投影1]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 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比较多。 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 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2、决定组距与组数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作等距分组(各组的组距相同),取组距为3㎝(从最小值起每隔3㎝作为一组)。 23273 3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 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 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 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 <158,158≤x <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cm 至164cm (不含164cm )的学生中选队员。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上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a 的相反数是( ) (A )a (B )-a (C )a 1(D )1a - 的绝对值是( ) (A )5(B )-5(C )15(D )15 - 3. ()3---????化简后是( ) (A )-3(B )3(C )3±(D )以上都不对 4.若5a =,则a 的值为( ) (A )5(B )-5(C )5±(D )10 5.若23x -=,则x 的值是( ) (A )5(B )-5(C )5或-1(D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小的有理数是0 (B )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C )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负数 (D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7.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的数是( ) (A )(B )(C )或(D )7 8.数轴上点A 表示的的数是-3,把点A 向右移动5个单位,然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到A ′,则A ′表示的数是( ) (A )-5(B )-6(C )-7(D )-4 9.数轴上A 点表示5,B 点表示-3,则A 与B 的距离是( ) (A )-8(B )8(C )2(D )-2 10.若3,2a b ==,且0,0a b f f ,则a b +的值为( ) (A )-5(B )5(C )-1(D )1 11.若a b =,则a 与b 的关系式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无法确定 12.向东为正,那么向西走-30米表示( ) (A )向东走30米(B )向西走30米(C )向南走30米(D )向北走30米 13.若1243 x ≤p 且x 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共有( )个 (A )2(B )3(C )4(D )5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0、-3、12-、π、12 、、4、···中,整数有 ;分数有 ;有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