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政策学b

科技政策学b

科技政策学b
科技政策学b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

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共10分)

×)、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1×)(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6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讲话。√)(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8、我国于19779、自然科学

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

×)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10.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A)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

生产 B)销售 C)教育 D)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 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B)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 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1957—1958 C)1960—1963 D)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 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 D)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 C )

A)模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模仿—科技发明

C)模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C、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8.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 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C )以下A).40% B)35% C)30% D)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科技服务政策

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 D)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2、从科技政策的动态运行上,科技政策包括( ACD )

A、战略层面的高层决策

B、战术层面的执行决策

C、管理层面的计划组织

D、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

E)科技规划政策

3、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计划包括( ABC )

A)基础研究计划 B)科学教育计划

)国内合作的计划 D)应用研究计划C.

E)航空航天计划

4、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有(ABCDE )

A)环境 B)制度 C)机制 D)个性 E)思维

5、21世纪日本科技政策第二期科学技术计划(2001年---2005年)中,政府投入在五年内达到24亿日元,具体措施包括( ACD )

A)改变政府研究投资的战略途径 B)推进科研机构改革

C)营造竞争性的研究环境 D)促进科技界和社会的交流

E)促进年轻研究人员的独立性和流动性

6、、日本科技发展出台了以下哪几个战略(ABCD )

A)贸易立国战略 B)技术立国战略

C)科技创新立国战略 D)IT国家战略

E)数字化战略

7、影响科技发展的变量有(BCD )

A)科技应用研究 B)科技资源成本

C)科技制度成本 D)科技人才素质状况

E)国际环境变化

8、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政策奠基阶段,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有()ABCD A)团结、改造、教育旧有的科技人员 B)引进国外优秀的科技人员

C)争取国外科学家回国服务 D)培养新的科技人员

E)送出国外培养一批

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有(ABE)

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提出了A.

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方针。

B)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

C)提出科技体制改革方案

D)提出人才培养与科技队伍建设

E)提出三个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即863计划、攻关计划、基础研究计划

10、我国《(2006-2020)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是(ABCDE)A)自主创新 B)支撑发展

C)引领未来 D)重点跨越

E)单点突破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罗马俱乐部

答: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其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佩切伊金、科恩斯塔姆、特鲁多、哈多.阿斯梅。

罗马俱乐部的宗旨是研究未来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阐明人类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引起政策制订者和舆论的注意。目前主要从事有关全球性问题的宣

传、预测和研究活动。成立于1968年4 月,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宗旨是通过

对人口、粮食、工业化、污染、资源、贫困、教育等全球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提高公众的全球意识,敦促国际组织和各国有关部门改革社会和政治制度,并采取必要的社会和政治行动,以改善全球管理,使人类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2、共识会议

答:共识会议是丹麦技术委员会创造的公众参与科学事务决策的一种模式。自1987年以来,丹麦科技委员会已经针对各类议题举办了二十几次的共识会议。共识会议主要在于促成社会

公众对科技政策议题进行广泛的、理性的辩论。它邀请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公众,针对具有争议性的政策,事前阅读相关资料并做讨论,设定这个议题领域中他们想要探询的问题,然后在公开的论坛中,针对这些问题询问专家,最后,公众在有一定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争议性的问题相互辩论并做判断,委员会将讨论后的公众观点,写成正式报告,向社会大众公布,并供决策参考。

3、863计划

答: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一项具有明确国家目标的国家科技计划。1986

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

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

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

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4、《科学——无止境的边疆》

答:《科学——无止境的边疆》是瓦尼尔.布什于二战后提出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人民健

康、国家安全和公共福利需要科学进步、需要新的科学知识;联邦政府应该承担新的责任,对科学进行强大投资,促进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培训青年人的科学才能,建立一种可以保障长期稳定计划、维护探索自由的新的支持机构——国家研究基金会。”这篇报告成为美国半个世纪以来

对技政策政策最有影响的文献。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第一,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现象

第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

第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第四,各学科、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

第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结合

第六,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

第七,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简述各国全球范围内获取智力资源的共有做法

答:

第一,修改移民法,吸引智力资源

美国自上一世纪50年代就开始多次修改移民法—允许专业方面的“精英”优先进入美国;取消有专长的外国人非移民短期签证限额等。日本1989年修订移民法是持有临时签证的高级技工能容易进入日本。德国2001年公布“移民法”草案,强调受过高等教育的外国人移民德国不受限制。

第二,通过国际合作,利用国际智力资源

日本1986年颁布《研究交流促进法》;欧盟有专门针对第三国的国际合作计划和专门吸引人才的计划。

第三,大学及研究机构积极主动招纳外国留学生

第四,跨国公司展开人才争夺攻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是其人才争夺的资本。

3、我国确定的到2020年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是什么?

答:一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需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本纲要确定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

二是瞄准国家目标,实施若干重大专项,实现跨越式发展,填补空白。本纲要共安排16个重大

专项。

三是应对未来挑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本纲要重点安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可靠保障。

六、论述题(任选其中一题,16分)

1、谈谈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2、试述西方国家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有效做法。

1、谈谈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答:

(一)科学与技术的含义

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它是一种主客观认识,是真理,是一种知识体系。

技术总的来说是一种人类实现目的的手段,人类建构、变革、控制和改造自然、社会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手段。他的来源较广泛可以来源于人类实践、科学、已有技术等。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任务和性质不同。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而科学是一种精神财富,技术是一种物质财富。

(2)解决问题不同。科学讲的是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而技术说的是要做么做、做什么的问题。

(3)方法不同。科学是使经验上升到理性,而经验是技术则是组成部分。

(4)研究过程不同。科学研究尽管是有计划的,但目标是不确定的;而技术尽管有它的不确定性,但路径明确,有明确的方向、准确的时间、经费等成本预算,计划性较强。

(5)劳动特点不同。科学研究自由度大,个体性强,而技术则集体性强些。

(6)从才人因素看。科学要有能力但更凸现知识,年龄偏小,而技术发明要有知识,但更注重能力,年龄偏大

(7)从结果和评价看。科学标准往往只有一个就是客观规律,而技术过程及地域、民族等差异,评价标准往往也是实用不实用、有效不有效,不能做是非判断

(8)发展过程看,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此起彼伏,并不完全重合。

(9)从与国家的关系看。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虽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成正比。

(10)从价值和意义看。科学是长远的,科学革命带来技术突破,技术虽也对科学有推动作用,但更直接的则是它的经济、社会、军事价值等。

(三)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历史地看,科学与技术由分离走向互动,且随着人类的进步,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一个统一体,并且是科学、技术、生产的三位一体了。

(1)近代以前,科学与技术是分离的,二者是独立发展的。科学依附哲学,而技术依附工匠,

古代的奇数发明都是工匠们经验的积累的结果。

(2)近代以后,特别是文艺复兴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才逐渐融合起来且日期越来越短(3)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科学与技术由平行——交叉互动、共为一体)第一,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现象。第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第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第四,各学科、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向着最复杂、最基本的方向发展。第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结合。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的解决必须加强科技工作者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才能有重大突破。第六,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实现了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虚拟实验室等新型的研究组织,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球研究村”。第七,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完整版

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 要政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 1998年3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着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内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广泛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必须看到,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是靠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相当多的企业素质不高,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档次低、消耗高、质量差。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多处于世界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

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_趋势与建议_基于我国289解读

政策研究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第二扶持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政策建设的着力点。 , 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也不尽相同政策工具选择需要和国家创新能力 , , 为了推动创新载体的发展政府各部门出、 , 台了《于加快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意见》关于关《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速国家高新、、、祸合。在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前期阶段我国政 , , 府通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技术引进项目是在当时条件下的最优选择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创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等科技和产业政策 , , 新能力提升。随着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政府 , , , 主导的科技工程和技术引进政策效用边际递减。当创新能力提升到一定阶段企业成为创新体系的主体政府就要开始转向经济环境的营造为企 , , 第三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从资金投人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业创新服务“ 。由此可见创新政策结构的转变是。 , 财政政策突出表现在《技三项经费管科 , 、创新系统和政策体系协同的结果” 和政理条例》《府采购法》的制定金融方面也相继从科技政策单向推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发展的转变还是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匹配演进的结果。“ ” “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法律包括商业银行法公司法担保法证券法信托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发展 , 战略逐步转变为有较强经济指向的结构性赶超战略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 。 , 三我国创新政策演变趋势分析“ , 通过 , 一年我国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 “ 依靠” 、“ 面向成为一段” 经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我国创新政策呈现从科技政策单向推” “ ” 时间内政府创新政策目标的核心” , 。年南巡讲“ 话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 , , 进向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同的发展趋势这种转变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从创新政策的, “ ” 出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台科技体制改革驶人快

国家政策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word参考模板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附件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建议书 (格式) 项目名称: 建议单位:

二○年月日

项目概况表

编写说明 1.项目建议应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支撑实施最新或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并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立项要求。 2.各有关部门、地方及有关单位结合本行业、本地区等发展需求,提出项目建议,正式行文并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615314020.html,)上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报送科技部。 3.报送项目建议书时,应一并附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书》。

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程度;与《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部署、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开发、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等需求的结合度。 2.分析说明项目实施能够产生的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二、项目目标及主要任务 1.主要目标(项目目标的涵盖范围要与项目名称相对应;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考核;其目标在3~5年内能够完成。)2.研究与开发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研究重点与开发内容,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其内容应与项目目标有直接对应的支撑关系,为实现项目目标所应进行的重点研究内容不应有遗漏,也不应包括与项目目标关系度不大的内容。) 3.项目的技术关键、技术难点、创新点 4.项目、人才、基地统筹计划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及相关技术标准情况分析 2.国内现有工作基础(主要从国内技术基础、研发力量等方面阐述项目立项的成熟性。) 四、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前景 1.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2.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前景

科技政策学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 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A)生产 B)销售 C)教育 D)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 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B)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 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1957—1958 C)1960—1963 D)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 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 D)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 C ) A)模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模仿—科技发明 C)模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B)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8、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 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C )以下 A).40% B)35% C)30% D)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科技服务政策 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 D)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2、从科技政策的动态运行上,科技政策包括( ACD ) A、战略层面的高层决策 B、战术层面的执行决策 C、管理层面的计划组织 D、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 E)科技规划政策 3、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计划包括( ABC ) A)基础研究计划 B)科学教育计划 C)应用研究计划 D)国内合作的计划 E)航空航天计划 4、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有(ABCDE ) A)环境 B)制度 C)机制 D)个性 E)思维

演变的中国养老政策

12 CHINA-TODAY FORUM 演变的中国养老政策 李双利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摘 要】信息时代是经济社会的延续,也给法律带来了一些值得深讨的新问题。这首先表现在养老理念由道德观念向法制观念的强制化转变;以及社会媒体的单一舆论向多元化媒体舆论的转变;最后养老政策从利益衡量论向关联性理论发展。 【关键词】养老政策 演变 体制 养老政策是调整养老的社会综合化的政策,由私人养老向社会养老的多元化养老发展。不过,从近代到现代,养老政策也存在着一定时期一定特色的不同变化。 一、“私人或家庭”养老方式的退出 中国养老政策体制的演变,基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84年10月以前的私人或家庭养老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的单位或社会多元保障阶段;1995年3月以后的“私人加单位与社会统筹相结合”阶段。在中国的养老政策的发展中,私人或者家庭毫无质疑的成为了养老绝对的主要力量。在还不是信息时代的岁月中,由于我国的社会构造结构主要有家庭为单位构成,因此家庭或者私人便是养老的主力军,它们以传统所说的养儿防老,这便是一种传统的私人养老观念。 在1950年以后,城市化与工业化大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养老政策的各种变化,社会体制的逐渐改变也影响着养老观念的变化。当然,经济现代化的出线,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私人或者家庭养老向着单位养老和集体、社会多元化养老发展。比如中国的新时代伊始变出现了家庭保姆、劳工这种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养老方式。这种“单位、私人加上社会的”的养老的方式,从1950年一直到1980年大体而言是相对有效的。1980年的中期开始,中国的养老效果有所下降,并导致了养老政策或者是社会养老方式的进一步演变。其中导致养老政策的演变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这些方面中,包括了年老的人数的增加,家庭的人数规模有所下降;而更加关系经济的一方面则是,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国家的经济在促进养老政策方面反而相应的有所降低,对养老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没有跟上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些经济发展、企业变化。也大大促使了养老政策迫在眉睫的变化情形。国家先后在不同地方各种试点开展了“以支定收,略有节余”。1991年6月,经过了以上的各种试点运行养老新政策,中央制定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于是便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点集中于市级和县级两个层次的广泛养老改革工作,相应的这一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为这一政策是立足于国情,并随国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建立在相应的中国经济之上的。从资金的筹集方面,体现了私人、家庭、以及单位和社会的全方面结合。使之成为多方位的力量支持养老政策的新的演变。这次养老政策的演变是积极主动的,敢于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并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因此使这次养老政策的演变取得了相得益彰的好成绩和好效果。 二、“单位或社会多元保障”养老模式的渐变 我国在1995年开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改革的试点。在1995年3月,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改革方向是实行私人、单位与社会统筹养老多种方式多层养老渠道的有机结合,还提出了实行私人、单位与社会统筹养老方法两个具体实施办法,并淳于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合理试点。因为不同部门对养老政策有不同的见解,我国于1995年3月的变革同时给出了两套不同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准许了地方可以自由选择甚至适当修改。 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农村的养老政策的建设要以农村家庭假设加上社区的支持和国家最大的宏观调控支持相结合,成为名符其实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政策体系。这也缩短了城乡养老的差距。我国在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颁布。从1993年到2005年间一系列变革措施下,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制度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三、“私人加单位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完善 社会统筹养老政策性保险制度的三大层次是企业支持养老保险,私人商业养老保险,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在2005年前后,中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已从城镇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扩展到了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惠及中国12%的人口;并且在2000年作为养老储备的全国社保基金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大,在2005年10月底,总资产约有1921亿元人民币,而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的改革和农村养老保险改革方面也以试点的形式铺开。在我国,由企业等社会力量支持养老政策,支持养老保险从无到有,从大到小,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演变,中国的养老政策、养老体系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并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演变。但总的国情要求养老政策需要更多的得到推进。 无论如何,在现今的世界里,鲜有像中国这样能用短短30年的时间使养老政策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使中国的养老政策在异常艰难的岁月里,演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利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养老政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信息管理,有助于养老政策得到更好地完善,提高养老的水平和质量,使养老政策在信息时代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尚晓援.从国家福利到多元福利:南京市和兰州市社会福利服务的案例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1(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1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2.107,427. [3]王东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94.

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演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演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博士、副研究员 王 艳Ξ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038) 摘 要:本文分析了美国二战后科技政策的演变过程,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文章介绍了每个阶段美国的科技政策及其背景、研究开发的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经费情况、与科技发展有关的重大计划、与科技政策有关的相关法律。重点介绍了美国现政府的科技政策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最后,文章还就美国科技政策及其演变过程对我国的启示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美国 科技政策 启示 美国目前是全世界的经济大国、军事大国。其经济和军事的发展,都同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美国的科学技术政策对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分析美国科学技术政策的特点,可以对我国的科学技术政策的调整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美国科学技术政策的演变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美国的科技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求。二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但为了强调美国现政府的科技政策,本文还重点介绍了克林顿政府的科技政策。 111 二战后(1945-50年代) 在这个时期,政府一方面支持基础研究,于1950年成立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一方面大力加强国防技术发展,同时增加联邦政府的科技使命。联邦政府采用合同方式外包科研任务,直接和执行任务的各种科技力量打交道,加强了政府对大学、企业界和其他科研机构的影响。同时,美国从其他国家大量引进人才,对美国科技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这一时期,国家安全是政府关注的焦点。从1945-1957年,国防研究开发支出占整个联邦研究开发经费的80-90%。大量的国防研究使得美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而且,部分国防研究成果若干年后得到了商业应用,如在民用航空、先进材料、计算和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医学从50年代开始也成为美国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112 冷战(50年代末-60年代)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竞争空间优势就开始成为美国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国防研究开发开始让位于以空间计划为优先的民用研究开发。1960年以后,在继续进行基础研究和国防技术开发的同时,联邦政府意识到民用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开始对民用技术进行大幅度投入。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国家航空航天法,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 AS A)。在整个60年代,为了实施肯尼迪总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联邦政府在资金、人力和资源方面全面投入,于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计划。1957-1967年间,联邦研究开发经费急剧增加,增长了4倍。 在这一时期,美国联邦政府还在加强科研管理方面作出了努力。将原隶属于国防动员局的科学咨询委员会改组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还成立了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协调科研管理。不少有关的部门也设立了部长级科学官员,来统筹领导本部门的科研工作。同时,联邦政府还加强了科学教育和国际科技交流。 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美国的科学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的背后也隐藏了大量问题。首先,绝大部分资源和经费都用于空间科学和国防研究,忽视了大量潜在的社会问题;科学分工过细使得一些科学家只能从事专业面很窄的工作;科技发展还存在规模性、地区性不平衡。这些问题在下一阶段的衰退期更加突出。 113 研究开发后退期(70年代) 前一阶段忽视的社会问题,在这一时期更加突出,如能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犯罪问题等日益严重。而且,越战造成的财政赤字,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迫使联邦政府大量削减国防、空间研究经费,引起大量科技人员失业。同时,高校的科研经费也得不到保障,理工学科不再吃香, Ξ王艳(W ANG Y an,1967.6~),女,四川泸州人。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及可持续发展等软科学研究。参加了国家科技部S-863发展战略、中国可持续发展计算机模拟模型、中国中西部电信发展需求预测、信息技术前沿与发展动态、我国科技若干重点领域发展动态等研究。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回顾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有很大成就,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此,国内外讨论很多,大家也有很多切身体会。本文试图做的,是对这一时期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的得失,做一个总结回顾。因资料缺乏,要做这项工作,着实不易。这是初稿,贴出来,供行家讨论批判。若其中年代、史实记忆有误,万望指正。 笔者认为,中国科技政策环境的演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1985年为“恢复与重建”阶段;1985年——1993年为“竞争与市场”阶段;1993年至今为“调整与创新”阶段。各阶段之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叙述方便。对三个阶段的政策环境演变,分别简要评述如下: 「第一阶段(1978-1985):恢复与重建」 这一时期基本上是针对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的中国科技体制所进行的恢复元气的工作。虽然在整个过程中,有过局部的调整与创新,但总体来讲,是对文革前奉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体系的恢复与重建。可圈可点的重要史实有: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中止工农兵大学生报送制度,高等教育开始走上正轨。 1978年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明确20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化之一,并被认为是四化的关键)作为国家战略目标。 由此,国家迎来科学的春天。 一大批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大批知识分子重新回到教学科研岗位。 国家科委和地方科委相继恢复。科协和专业学会积极开展工作。 中国科学院大批划归地方的研究机构重新回归,并成立一批新的科研机构。 《发明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技术改进奖励条例》,《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专利法》相继颁布实施。

科技创新政策汇编

科技创新政策汇编

————————————————————————————————作者: ————————————————————————————————日期:

申报资料 一、科技攻关(工业、农业、社会发展)项目资助计划 1、项目申报书; 2、企业营业执照; 3、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 4、与本项目有关的知识产权证明; 5、项目科技查新报告(申报目前一年内有效); 6、与科研单位签订的合作协议等。 二、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资助计划 1、《扬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企业上年度财务报表; 4、能说明项目情况的佐证材料(如国家、省科技计划批准文件、技术报告、检测报告、用户意见等); 5、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或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技术转让合同、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等); 6、与申报项目和企业有关的其它参考材料(国家专卖、专控及特殊行业的产品,需提供主管机关出具的批准文书复印件)。 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助计划 1、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书; 2、企业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 3、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年年度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并提供最近一个月的各类会计报表(复印件); 4、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 四、高新技术产品资助计划 1、专利授权证书、省高新技术产品、省重点新产品、省自主创新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批准文件(证书); 2、经授权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该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 3、当地税务机关出具的该新产品当年入库税金证明。

科技政策学B孙萍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赵雯 (共页)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 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A)生产 B)销售 C)教育 D)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B)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D)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1957—1958 C)1960—1963 D)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 D)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C ) A)模仿—原始创新—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模仿—科技发明 C)模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 B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8、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C )以下 A).40% B)35% C)30% D)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科技服务政策 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 D)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科技政策学B——

科技政策学B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科技政策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X,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X)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X)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X )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 国家而奋斗”的讲话。(“)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属于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X )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X)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案 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 ) 一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4、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 )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B )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 )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 D )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 以下哪一个不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D ) A )加强研究设施建设 B )开发人力资源 C )增加科技投入 D )变革组织体制 6、 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C ) A ) 模仿一原始创新一自主创新 B ) 自主创新一模仿一科技发明 C ) 模仿一自主创新一原始创新 0)自主创新一科技发明 亦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8〉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8. 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 A )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B )科技投入不足 C )创新能力薄弱 D )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 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C ) A ) 澤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 ) “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D ) “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粹 10. 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C )以下 三、多项选择题(衽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入 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J K 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 A )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 B )科技服务政策 A) 2、 A) C) 决 A) 生产 B )销售 科技政策的分类(A 科 学政策与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 C )教育 D )研究 B )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D )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美国在(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1930—1940 B ) 1957—1958 C ) 1960—1963 D ) 1964—1966 A) . 40% B) 35% C) 30% D) 25%

(战略管理)年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政策演变

30年来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政策演变 1978年,我国政府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在加大经济对外开放的同时,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当作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之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以双边、多边、官民并举等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蓬勃发展,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员一般往来,后来的项目合作发展到当前的以我为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形势。 一般说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和政策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5年,恢复国际科技合作事业;1985-2000年,全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2000年至今,互利共赢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一、第一阶段(1978-1985年):恢复国际科技合作事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与外国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主要是与第三世界和一些东 欧国家进行,与发达国家之间只有少量的民间交流项目。这期间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开展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科技事业遭受重创,国际科技合作处于低谷。 1976年10月,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文化大革命”10年,正是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10年。中国人从10年噩梦中醒来,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及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中国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事业进入恢复阶段。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我们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①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 我国通过了《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加强国际 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流”。规划纲要提出:要“邀请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来华讲学”,“加强我驻外机构的科技调研工作”,“积极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积极地、有计划地派遣科学技术人员等出国学习、进修、考察”等。② 在此时期,我国确定了该阶段国际科技合作的具体方针,调整了对科技外事工 作的归口管理,建立了引进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加强了驻外机构的科技调研。 (1)国际科技合作的方针 1978年8月,我国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科技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解放思想,全面开展对外科技活动”的科技合作方针。1981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科技外 事工作会议修订了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方针,即:“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讲求实效,认真学习各国对我国适用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科技管理经验,积极、稳妥、深入、扎实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服务。”这一方针在第一次外事工作会议提出要求解放思想,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向深入、扎实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眸1978-2012

【导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值此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网为读者全面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脉络中理清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发出“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科学论断,在科技领域拨乱反正,迎来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 改革的时代呼唤 1978年以前,我国学习苏联,实行计划式科技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大大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动,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变革。国与国的竞争由单一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转向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断扩大。[详细]

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会议开幕式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他重申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指出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详细] 科技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 《“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家科技计划,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国家又陆续实施了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技术开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计划、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等。[详细] 随着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科技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也开始调整。中共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78年以来科技界自发进行的、探索试点的阶段进入到有领导、有步骤、有组织的全面展开的阶段。 经济发展要求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高度集中的科技体制固有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生产脱节,技术转移的环节严重受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能很快反映到研究课题中来,科研成果也不能很快应用到生产中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严重。国家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过多过死,不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活力,也抑制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详细]

科技政策学B——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______ 科技政策学 ______ 试卷(作业考核线上)B 卷学习中心:_院校学号:—姓名 __________ (共页)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将其标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填",错误填X,每题1分,共10分) 1、在近代以前,技术依附哲学,科学依附工匠。(X ) 2、近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呈现两条平行线。(X ) 3、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一发表就得到了世人的认可。(X ) 4、自主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V) 5、《美国竞争法案》被誉为美国21世纪科学事业发展的路线图。(V) 6、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V) 7、2006年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做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讲话。(V) 8我国于1977年恢复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V) 9、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科技开发贷款项目管理、科学事业费管理等 属于科技运作调控政策科技投入调控政策。(X ) 10、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科技政策属于科技政策动态纵向结构。(X)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将其答 案标号填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科学、技术、(A)—体化趋势更加显现。

A)生产 B )销售C )教育D )研究 2、科技政策的分类(A ) A)科学政策与技术政策B )科学政策与政府政策 C)技术政策与国家政策D )国家政策与模糊政策 3、美国在(B )年成立国家宇航局,负责制定国家狂减发展计划。 A)1930—1940 B )1957—1958 C )1960—1963 D )1964—1966 4、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思维是要打破(D ) A)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B )以点带面的晕轮效应 C)刚愎自用的经验思维D )迷信权威的僵化思维 5、以下哪一个不是21 世纪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共同特点(D ) A)加强研究设施建设B )开发人力资源 C)增加科技投入D )变革组织体制 6、日本科技战略转变意味着(C ) A)模仿一原始创新一自主创新 B)自主创新一模仿一科技发明 C)模仿一自主创新一原始创新 D)自主创新一科技发明 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第几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B) A)第一次B )第二次C )第三次D )第四次 8、我国至今仍不是科技强国的根本原因是(C) A)体制机制存在弊端B )科技投入不足 C)创新能力薄弱 D )科学研究质量不高 9、我国迎接21 世纪挑战的科技工作发展指导方针是(C ) A)“全面安排,突出重点” 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C)“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弓I领未来” D)“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10、目前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中,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C )以下 A).40% B )35%C )30% D )25%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其答案标号填 入该题后面的括号内,每题2 分,共20分。) 1、科技政策按科学技术活动划分包括(ABCD) A)科技研究与发展政策B )科技服务政策C)科技教育与培训政策D )科技创新政策 E科技扶持政策 2、从科技政策的动态运行上,科技政策包括(ACD )A、战略层面的高层决策B 、战术层面的执行决策 C管理层面的计划组织D 、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 E)科技规划政策 3、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计划包括(ABC ) A)基础研究计划B )科学教育计划 C)应用研究计划D )国内合作的计划 E)航空航天计划

中国技术创新政策演变与绩效实证研究

中国技术创新政策演变与绩效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与此极不相称的是中国整体技术水平并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制度分析,特别是针对中国技术政策的系统分析至少是打开这个迷宫的钥匙之一。尽管经典的新古典经济学模型中没有制度的位置,但越来越多的学者都特别强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熊彼特对创新的经典阐释就不仅仅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舒尔茨(1968)认为制度在社会中起着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它们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关于(生产)变迁的动态理论,就必须将制度因素纳入模型之中[1]。但实际上,真正将制度因素纳入模型的尝试并不多见,更多的研究集中在环境变化、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逻辑分析上(杨瑞龙, 1998;周业安, 2000;黄少安, 2000)[2~4]。Thrainn Eggertsson(1990)将政策函数引入生产函数,提出了包含资本、劳动力和政策要素在内的生产函数。有关技术政策对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贡献的研究相当普遍,某些研究也涉及到相关政策的协调问题(Kim, L., 1997; Benn Stei,l David G.Vic-tor, Richard R. Nelson, 2002; Naushad Forbes,DavidW ield, 2002)[5~7]。CanHuang eta.l (2004)剖析了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组织及框架机构[8],柳卸林等人(2006)总结了中国激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政税收政策,并强调不同政策的协调一致,有机配合[9]。但它们都属于描述性的比较研究,很难对政策及其与经济增长或技术进步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如何将政策量化并按入经济模型。在这方面, Gray D.Libecap(1978)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构建了法律变革指数,并将该指数引入了计量模型,分析法律变革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影响[10]。遗憾的是,这一传统并没有在后期的研究中得以延续和发展。金玉国(2001),王文博(2002),邱晓华(2006)等人都将制度作为解释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但是没有对作为制度基础的政策进行详细分析,而是仅仅利用可得的宏观数据进行制度作用的替代[11~13]。吴群刚(2006)利用严谨的数理论证和严密的模型推理将制度因素纳入增长模型,在实证研究制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没有从政策本身的内容出发详细剖析制度产生作用的机制[14]。殷华方(2004, 2006)1978~2000年 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FDI政策为研究对象,对政策进行细分,分析了中国FDI政策的有效 性[15~16]。虽然采取了量化的做法,但选取的政策措施具有局限性与片面性,最为关键的不足是没有考虑到政策的效力。 为深入分析中国技术政策核心目标及政策措施的演变,特别是技术政策如何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本文在借鉴Gray D. Libecap(1978)等人方法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技术政策进行量化,并利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深入研究中国技术政策核心演变的内在动力和机制。最后,在Hrainn Eggertsson(1990)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深入分析中国技术政策的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技术政策量化及包含政策变量的计量分析。 2·1政策量化与统计分析 借鉴Gray D. Libecap(1978)构建法律变革指数的思想,本文在对相关政策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如下量化处理方法。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与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政策,所以我们依据国家行政权力结构与政策类型来对政策的效度进行打分。政策的效度代表政策所体现的权重。为了保证政策效度评判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我们咨询了江苏省科技厅法规处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同志,并且请教了多位专家,在详细研究《关于<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规定>的起草说明》之后,我们确定出技术政策效力赋值标准。并在对所有技术政策进行系统研读的基础上,本文初步确定出对每项技术政策的政策目标和技术措施进行赋值的标准①。在初步确定政策量化标准以后,我们聘请政策研究人员(大学教师)3名,政府技术管理部门人员3名,本课题组内部成员2名组成评估小组,随机抽取中央技术政策10项,由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