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教一年级的学生20以内加减法

如何教一年级的学生20以内加减法

如何教一年级的学生20以内加减法
如何教一年级的学生20以内加减法

如何教一年级的学生20以内加减法

这是我以前看到的一位老师提出的困惑。反复思考多次,想找

相关的资料,可思考再三,还是直接以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与个人的教

学经验相结合谈一下这个问题。

幼儿学习加法是怎么学习的?以3+2为例,我们怎么教?其实最

初是数数的方法,也就是先拿出三个,再拿出两个,让幼儿数一下。

一年级的学生教学时也多用此法,经常使用的是小棒或手指。随着年

龄的增长智力的开发,学生可能感觉数数的方法有些笨了,是不是有

些简单的方法?妻子教幼儿园时,以前试过,如3+2能够引导孩子把3放在心里,伸出两个手指头,这样依然用的是数的方法,但这样就能

够从四开始,而不再是从一开始数。自然学习做起练习来就快多了。

其实此处的方法有研究结果证明是两个阶段:一是从小数开始数,如

5+6,把5放在心里,伸出6个手指头。二是从大数开始数,如5+6,把

6放在心里,伸出5个手指头。不要小看这个点点的变化,计算的速度不过难以想像的快。如计算3+8,假如从一开始数,学生需要数11个,假如从小数开始数,学生需要数8个,假如从大数开始数,只需要数3个,计算起来那个快?这不言自明。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一个阶段,就是拆分法。以2+4为例,学生能够想像自己的手指头,先伸出

两个,再伸出四个,那就是2与3正好是5个,是一只后的手指头数。还有一个,与五放在一起就是6。也许有老师认为学生用从大数数的方法就能够了,为什么还要再用拆分法?

我简单介绍一下,数手指头,这几乎是所有孩子学习数学的必经

之路,而且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那我们为什么不合理利用一下?因

为在数手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几个手指和几个手指

加在一起是五以及五个和一个是六,五个和二个是七,五个和三个是八,五个和四个是九,五个和五个是十。这些经验与拆分法放在一起,学生自然能经历了计算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必须经过多次操作、计算以及思考这些计算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还会

有问题吗?

也许20以内的减法我还没有提到,可我们想过没有:似乎我说

的每一种方法都能够逆使用,特别是放在心里一个数,在计算十以内

的减法时,应该特别有效。

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计算的时候基本要经过三个思维发展过程:第一个过程,借助物。

比如,借助手指头、小棒、圆片、小东西等实物数数,得到结果。第二个过程,借助图形。

比如,画线、圆等协助得到计算结果。第三个过程,借助符号。

这个应该是抽象化的结果,看到算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过程中也有方法的发展。上面刘勇老

师谈到的就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因为熟练水准,因为借助工具的不

再方便,表现出的自觉、自动的优化算法的过程。

先是一个一个数得到总数;发展到把一个加数看成一个总数接着

往下

数得到最后的总数;慢慢的熟练了,会直接看到算式报出得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动态的,我们老师一定要注重到,读懂学

生在这里就非常重要。

前面刘勇老师在谈方法的时候,多是说老师是这么教的。如果老

师没有交,学生会怎么计算呢?开始是一个一个的数,数大了,他会

如何呢?

我有个观察,我站在一个学生后面看他计算,他有的题目计算的快,有的计算的慢,还有个别的会掰手指头。观察后,我和他交流

“你是怎么算的”,他告诉我的话,当时也令我吃惊也令我高兴。从

他告诉我的话,我发现几种算法同时存有,而且还有老师们没有涉及

的规律的发现和使用也在其中。

比如,有的题目,像2+3之类的很快写出得数;9+3之类的用

9+1+2“凑十法”;8+5用的是记着大数往后数(这个他就没有用凑十法);9+4,因为刚算过9+3=12,所以就是13(厉害!会发现规律并

使用)。同样的,还有减法计算,也是几种算法同时存有。

通过这次的观察,我知道,虽然我们人为的把学生思维层面的发

展分为几个方面,但是,实际上,这些不同层面的思维方法是同时存

有于学生的头脑中,而且也被学生使用于不同的场合,更需要注重的,也是学生表现的更可贵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际上远远超出我们老

师的设计,学生思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外也存有)实际上

更活跃、更*、更灵活。呵呵,说到这里,好像跑题了。

实际上,读懂学生,才会很好的发挥学生中存有的学习资源,来

更好的展开教学。

比如,在问题情景中抽象出算式后,8+6,请学生自己想一想,

算出结果;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获得学习经验,更会领会和学习其他同伴的想法,他们也会自觉、自动的在自己理解

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算法优化的。

另外,口算的练习,还需一定量的控制,能够每天上课前3分钟

实行一些口算练习,能够从最开始的口算试题全涉及,到有重点的涉

及一些容易出错或相对较难的题目。能够从最开始的看着卡片口算,

到听算、心算,等等。平时的作业也能够采用多样的方式,比如:连线、找朋友等增强练习。

匆忙之中回复,想到哪里就说到那里,呵呵,有不当之处,敬请

批评指正。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够这样教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例如一道多

位数加法,就是由若干个20以内加法组成的,能否准确、熟练计算20

以内加减法,将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

了明确的目标,除了要求准确计算外,还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第一

学段结束时,达到每分8~10题。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要比10以内加减法要复杂些,学生

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和我们采用的十进制计数法相关,把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转化成10以内加减法。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

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

差异,每个学生想出的方法会不尽相同的,这就会产生算法多样化,

由此可见,算法多样化是独立思考的必然结果。那么,怎样组织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呢?1、首先

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

过去我们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先要有一些准备题,课堂教学时,在检查复习环节作好铺垫。如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必然要复习9+()=11这样的内容,就是为“用加算减”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只能产生一种算法,即,11-9=?想:9加几等于11,

9加2等于11,所以11-9=2。然后实行这样程式化千篇一律的叙述

口算过程的训练。其结果必然变成枯燥的计算操练,扼杀了学生的创

造性和思维水平。所以我们首先要敢于放手,创设问题情境后,放手

让学生去自主探索,不加任何提示和铺垫。如新教材创设了“小白兔

买铅笔”这个拟人化的故事情境,学生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

15-9后,教师应让学生借助小棒实行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自己怎样算出得数的。有的学生可能一根一根地减,得出6根。这种方法,

虽然并不高效,是他经过思考想出来的,理应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利

用已有的知识,“把15分成10和5,10-9=1,1+5=6”。也有的

学生“把9分成5和4,15-5=10,10-4=6”。也有的学生可能会

用加法计算减法“9+6=15,15-9=6”。如果没有一个小组想出这

种算法,教师也不要勉强非要让学生说出这种算法,这样学生会挖空

心思地说出很多不是思考策略多样化的算法。这

时,教师能够根据情况,你认为需要,能够以合作者的身份,介

绍这种算法,供学生选择。如果认为没有不要,不介绍也能够,不见

得书上列举的算法,都要展示给学生。有时,学生可能出现书中没有

的算法,仍以这道题为例,学生说:“15-10=5,15-9=6”。他是

根据已有知识实行推理的,也是一种思考策略,教师也应予以肯定。2、组织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能够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

代表发言,用小棒实行演示,组内人员能够实行补充。在实行全班交

流时,要鼓励小组代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要组织其它小

组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在倾听过程中,还

要反思自己的想法,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哪一种方法。有些方法是分

不出什么高低的,如教材中第二、三种方法,有时因题制宜,因人制宜,如11-2,一个一个地减也很快,11-9,一个一个地减就太费劲了。有的学生喜欢记住几道题的得数,其它的题实行类推,也是能够的。如,他知道9+9=18,推出9+8=17,他知道16-8=8,推出

16-7=9,16-9=7,也是一种很好的解题策略。如果有的学生老是

停留在低效的一个一个减的计算上,教师能够善意地协助学生总结经

验教训,为什么总是比别人算得慢,而且还容易算错,使他心甘情愿

地接受别人的方法,培养勇于反思的良好学习品质。3、寻找规律,提

升计算技能

要想提升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水平,除了采用多

样化的练习方式外,还能够让学生找规律,如9加几的题目,让学生

从小到大竖行排列,算出得数,9+2=11,9+3=12,9+4=13,9+

5=14,9+6=15,9+7=16,9+8=17,9+9=18。让学生找一找得

数个位上的数与要加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少1”,再让学生回忆计算的过程,因为把要加的数中抽出“1”和9凑成10。又如,让学生找一找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得数是“9”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学生

列举出下面各题:11-2=9,12-3=9,13-4=9,14-5=9,15-6

=9,16-7=9,17-8=9,18-9=9。学生发现相减的两个数个位上

的数相差1。当然,这样的规律不宜找得过多,也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