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BZ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6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7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

8应急救援

前言

根据《》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除个别语句明确表示为参照条款外均为强制性条款。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 1-2002已于20xx年8月1日起被GBZ1-2010代替实施。

本标准与GBZ 1-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a)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新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和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总体布局等的规定;b)增加及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常用术语及定义;c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

e)增加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要求以及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

人员编制要求等内容;

f)增加了在无法避开自然疫源地,或毗邻气体输送管道,或工业污染区进行工业企业选址时的职业卫生要求。

g)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卫生设计原则;

h)增加了工作场所防尘、防毒的具体卫生设计要求:

——增加了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的卫生学要求;

——细化了事故排风的卫生学设计;

——增加了毒物自动报警和检测报警装置的设计要求;

——增加了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的规定。i)适当调整了防暑、防寒的卫生学设计要求:

——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

——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和辅助用室的采暖温度。

)调整了防非电离辐射的卫生学设计要求:j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增加了大型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选址、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选择以及新建电力设施的卫生学要求;

——调整了工频电磁场设备安装地址与居住区等区域距离的卫生学要求;

——增加了居住区等区域磁通量密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

——增加了高电磁辐射作业劳动定员设计的卫生要求。

k)增加了采光、照明设计的具体要求;

l)增加了应急救援设计的具体要求;

——应急救援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配备;

——气体防护站装备参考配置;

——急救箱配置参考清单。

m)删除了已在GBZ 2.2-2007中包含的:

——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局部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工作地点微波辐射强度卫生限值;

II.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高频辐射强度卫生限值;

——工频高压电作业场所的电场强度限值;

——工作地点脉冲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劳动强度分级。

n)删除了原GBZ1-2002的规范性附录-附录B:方法;

o)增加了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见规范性附录-附录B。GBZ 1-2010

p)特殊行业如制药、生物、食品加工等行业在遵守本标准基础上,还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符合本标准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全国总工会、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劳动卫生研究所、、中国化学工业协会、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全国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总站。.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敏、皑、杜燮祎、、徐伯洪、、戴自祝、、郭建中、王忠旭、李文捷、赵容、、吴世达、、余善法、、刘晓延、、林菡、王恩业、刘承彬、樊晶光、赵桂芹、、金晔鑫、陈青松、。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标准-101-56,GBJ 1-62,TJ 36-79,GBZ 1-2002。

III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选址与总体布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

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各种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等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195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 3095

GB 16297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 18083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50019

GB/T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73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

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定的各类技术规定。

3.2 工作场所 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work site工作地点3.3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

业地点。

3.4 occupational hazards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3.5 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

3.6自然疫源地 natural infectious focus

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并造成动物间

流行的地区。

3.7卫生防护距离 hygienic buffer zone

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无组织排放的有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

3.8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annual (summer) minimum frequency of wind direction

全年(或夏季)各风向中频率出现最少的风向。

3.9夏季主导风向 summer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累年夏季各风向中最高频率的风向。

3.10粉尘 dust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3.11生产性粉尘 industrial dust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 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 dust,含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mixed dust,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3.12毒物 toxicant[toxic substance(s)]

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性化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文发布者:来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于产生显着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 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

第五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七条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第八条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排放有害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下游。 第九条在工业区或厂区内布置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或车间时,应避免互相影响。 第十条建筑物的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应防止过度日晒。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相对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由地面到屋檐)。 第十一条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外,不得设置其它居住房屋。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1 编 号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 (毫克/立方 米) 编 号 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 (毫克/立方 米) 一次日平均一次日平均 1一氧化碳20氨 2乙醛21氧化氮

(完整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10,2010-08-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选址与总体布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 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各种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等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 194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 195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 223 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 18083 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定的各类技术规定。 3.2 工作场所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3.3 工作地点work site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 3.4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3.5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 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四条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于产生显著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 第一节 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 第五条 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 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七条 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第八条 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排放有害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下游。 第九条 在工业区或厂区内布置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或车间时,应避免互相影响。

消防设计规范59983

9.2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9.2.1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应急照明: 9.2.1.1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层(间)。 9.2.1.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池室、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 9.2.1.3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9.2.1.4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走道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9.2.2疏散用的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 lx。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的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9.2.3除二类居住建筑外,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9.2.4疏散应急照明灯宜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安全出口标志宜设在出口的顶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标志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00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20m。 9.2.5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玻璃或其它不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9.2.6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20min;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谈应急照明设计规范 中国建筑电气网发布日期:2012-03-31 来源:中国建筑电气网作者:杜磊贾周顶邹凡天 核心提示:在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当中,对于规范的了解、学习和掌握是必须的。关于应急照明部分,由于各个相关规范对于应急照明要求的重点和出发点不同,条文中表述内容和范围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方便应急照明设计,文章对主要的几部规范中关于

第18章 工业建筑概论

1 第18章工业建筑概论 【教学目的】 了解工业建筑的分类、了解工业建筑的设计要求、了解厂房内部常采用的运输设备。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了解工业建筑的分类,特别是按生产状况分类。 2. 了解工业建筑的设计要求 3. 了解厂房内部常采用的运输设备,特别是各类吊车的特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工业建筑按生产状况分类及常见吊车的特点。 【重要知识点】 工业建筑按生产状况分类 什么是工业建筑?哪些房屋属于工业建筑?可以这样说:用以从事工业生产的各种房屋就是工业建筑,也叫厂房或厂房建筑。由于也是建筑,所以它和民用建筑在设计原则、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由于是工业建筑,是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所以它在总体布局、人流、物流的组织、厂房内部空间、建筑形象设计等方面与民用建筑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工业建筑必须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安全生产的要求,企业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 18.1工业建筑的分类 工业生产的类别繁多,产品种类不计其数。为了生产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就有各种不同的工厂,如生产电视机的工厂,生产各种笔的工厂。纺织部门的工厂,为了生产出各种质地、品种的衣料,就有毛纺厂、麻纺厂、棉纺厂、丝纺厂、印染厂,还有尼龙厂、维尼纶厂等等。一个工厂往往不是只有一幢厂房,很多工业产品也不是在一幢厂房里就能生产出来的。由于生产的内容不同,生产的性质不同,对厂房建筑的要求也就各不相同。为了了解各种厂房建筑的特征,掌握厂房建筑的设计规律,就需要对厂房建筑进行分类,通常是按厂房的用途、层数和厂房内部的生产状况进行分类。 18.1.1按用途分类

2 一个工厂、一个企业往往有多幢厂房建筑,根据厂房用途的不同可分为: 1.主要生产厂房 主要生产厂房,是指直接加工、装配产品所使用的厂房建筑。如铸工、锻工、冲压、机械加工、装配等车间所使用的厂房就是主要生产厂房。在这些厂房里常布置有较多较大型的生产运输设备,所占的建筑面积较大,职工人数也较多。 2.辅助生产厂房 辅助生产厂房,是指不直接加工产品,只是为主要生产厂房服务的厂房建筑。如机修、工具等车间所使用的厂房建筑。 3.动力用厂房 动力用厂房,是为全厂生产提供能源所使用的建筑。如锅炉房、煤气发生站、氧气站、压液站等。 4.仓储建筑 仓储建筑是用于存放各种材料、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种仓库。如成品库、总仓库、冷冻库、粮仓等等。这类建筑应结合储藏物品的不同,相应满足其防火、防潮、防爆、防腐蚀、温湿度条件等要求。 5.运输工具用建筑 用于停放、检修各种运输工具的建筑,如汽车库、电瓶车库等。 对于一个工厂来说,除了以上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和为工业生产服务的建筑外,还有诸如办公楼、食堂、保健站等民用建筑。 18.1.2按层数分类: 1.单层厂房 只有一层的厂房叫单层厂房,如图18-1。单层厂房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制造、纺织等工业部门。这种厂房便于水平方向组织工艺流程,既适于组织较小空间小型产品的生产,更适于组织大空间大型笨重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单层厂房有很多特点: 第一,平面面积大,可以连成片的修建,面积可达上万平方米甚至十几万平方米,内部可采用各种吊车、汽车、铲车、火车等等运输设备。 第二,地面可承受较大的荷载,可比较自由地构筑地坑、地沟等地下设施。 第三,内部空间大,厂房高度可达五六十米,甚至可以设置几层吊车。 第四,厂房结构承载能力大,当采用桥式吊车时,吊车的起重量可达到几百吨。 第五,为了解决厂房内部的采光和通风,屋顶设有各种类型的天窗,这使建筑构造处 图18-1 单层厂房 (a) 单跨厂房 (b) 多跨厂房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6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7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 8应急救援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除个别语句明确表示为参照条款外均为强制性条款。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 1-2002已于2010年8月1日起被GBZ1-2010代替实施。 本标准与GBZ 1-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a)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新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等的规定; b)增加及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c)增加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常用术语及定义; 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 e)增加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要求以及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等内容; f)增加了在无法避开自然疫源地,或毗邻气体输送管道,或工业污染区进行工业企业选址时的职业卫生要求。 g)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卫生设计原则; h)增加了工作场所防尘、防毒的具体卫生设计要求: ——增加了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的卫生学要求; ——细化了事故排风的卫生学设计; ——增加了毒物自动报警和检测报警装置的设计要求; ——增加了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的规定。 i)适当调整了防暑、防寒的卫生学设计要求: ——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

车间照明设计

车间照明设计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92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2 第三章照度标准2 第一节一般规定2 第二节照度标准值3 第四章光源 4 第五章照明灯具 5 第六章照明质量5 第一节眩光限制5 第二节光源颜色7 第三节照度均匀度7 第七章照明供电8 第八章照明节能9 附录一名词解释10 附录二一般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工作面上的照度标准值11 附录三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照度标准值12 附录四厂区露天作业场所和交通运输线的照度标准值13

附录五亮度曲线法13 附录六室内照明目标效能值(建议性)15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在工业企业照明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有利于保护视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做到节约能源、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维修方便,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中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地下矿井、无窗厂房等。 第1.0.3条工业企业照明设计,除应遵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照明方式和照明种类 第2.0.1条照明方式可分为:一般照明、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其适用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不适合装设局部照明或采用混合照明不合理时,宜采用一般照明; 二、当某一工作区需要高于一般照明照度时,可采用分区一般照明; 三、对于照度要求较高,工作位置密度不大,且单独装设一般照明不合理的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 四、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应只装设局部照明。 第2.0.2条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

明、警卫照明和障碍照明。其中应急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其适用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装设备用照明; 二、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装设安全照明; 三、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装设疏散照明; 四、值班照明宜利用正常照明中能单独控制的一部分或利用应急照明的一部分或全部; 五、警卫照明应根据需要,在警卫范围内装设; 六、障碍照明的装设,应严格执行所在地区航空或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照度标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工业企业照明的照度标准值,应按以下系列分级:0.1、1、2、3、5、10、15、20、30、50、75、100、150、200、300、500、750、1000、1500、2000和3000Lx。 第3.1.2条照明设计标准值应为生产场所作业面上的平均照度值。 第3.1.3条作业面上的照度标准值,根据工作场所和视觉作业的具体要求,应按高、中、低选取适当的标准值,一般情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完整版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文发布者:来源: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于产生显着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 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 第五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七条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第八条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排放有害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下游。 第九条在工业区或厂区内布置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或车间时,应避免互相影响。 第十条建筑物的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应防止过度日晒。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相对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由地面到屋檐)。 第十一条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外,不得设置其它居住房屋。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表1 编 号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毫 克/立方米) 编 号 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毫 克/立方米) 一次日平均一次日平均 1一氧化碳 3.00 1.0020氨0.20

某地下车库电气照明设计说明书

某地下车库电气照明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该地下车库共有66个停车位,属于三类建筑,一般照明按三类负荷供电,应急照明作为比较重要的负荷,按二类负荷供电。建筑总面积为30432 m,建筑高度为4.5m。其中,停车场面积为21702 m,三个楼梯间面积分别为382 m, m,设备房面积为7642 342 m。 m,372 二、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图纸; 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主要包括: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其他参考资料 《电气设备使用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供配电技术》杨岳主编科学出版社 《电气照明技术》孙建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三、设计条件 1、电源条件 220/380V电缆线路由该大楼低压配电箱引入,应急备用电源采用EPS。 2、气象条件 车库最热月环境平均温度为28℃,地下最热月平均温度为15℃。 四、设计范围 1、照度计算及相关验算 2、照明负荷计算 3、配电箱个数及位置确定 4、照明电气干线系统图设计 5、配电箱电气原理图设计 6、配电导线及开关设备选择 7、照明平面布置图设计

8、设计计算说明书 五、 照度计算及相关验算 1、停车场照度计算及相关验算 利用AutoCAD 软件计算该区域面积为2169.742m ,周长为255.46m ,工作面取地面,总高4.5m ,m 3rc =h ,m 3cc =h ,地面反射系数为0.2,墙面反射系数为0.5,顶棚反射系数为0.7。 采用利用系数法,查相关规范知,停车场照度可取75lx ,选用36w 的GB1-1简式荧光灯,属于细管径直管型单管荧光灯,吊装,光通量为2400lm ,维护系数取MF=0.7。 <1>空间系数计算 883.074.2169246.25535*)(*5=???=+=w l w l h RCR rc ,取1; 442.074.2169246.2555.15*=???==RCR h h CCR rc cc ; <2>顶棚有效反射比计算 <3>查利用系数表 71.05.07.01cc ====U RCR w 时,,,当ρρ <4>所需灯具个数(n ) 43.136)7.071.02400(74.216975)*(=???=**=MF U A E n S av φ 根据该地下车库建筑平面图,以m s m s b a 40.4,30.3==为间距布置灯具实际用了143支荧光灯。 <5>校验 功率密度:2/64.274.2169 /40143/n m W A P =?=? 距高比: 22.110.13/3.3≤===h s a a λ, 62.147.13/40.4≤===h s b b λ 均满足要求。 2.同理可得,地下车库各区域照度计算如下: 地下车库各区域照度计算表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二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它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于产生显著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 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 第五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七条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第八条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排放有害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下游。

地下停车场照明设计地下汽车库照明设计的若干问题

地下停车场照明设计地下汽车库照明设 计的若干问题 2011-11-06 地下停车场照明设计地下汽车库照明设计的若干问题地下停车场照明设计 地下汽车库照明设计的若干问题 一、关于汽车库照度标准的要求 目前,有3本规范对于车库内照度问题进行了规定。《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第5.4.1条规定"车库的照度标准值(以地面为参考平面)为 7 5LX",这其中并没有分档。《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给出的 照度标准分别是:行车道低、中、高三个照度标准值(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分别 为20 LX,25 LX,30 LX;停车位低、中、高三个照度标准值(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分别为10 LX,15 LX,20 LX。而《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92) 表3.2.4中,地下停车场的行车道低、中、高三个照度标准值(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分别为30LX、50LX、75LX,地下停车场的停车位低、中、高三个照度标准 值(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分别为20LX、30LX、50LX。三本规范有关车库照度标准 的数值相差很大,给设计带来不便。 我们曾现场体会过一个按70LX照度标准设计建成的车库,当灯具全亮时,其照度却是远超出了实际需要,虽然对灯具控制采取分组等措施,但受物业人 员管理水平限制,灯具全开的时段依然很多,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有一半的照 度就能满足需要,我们何必要设计安装那么多灯具呢,即造成资金浪费,又增 加了控制布线复杂性。 汽车作为一种可以在黑暗环境下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其对人工光照条件 要求并不高,而车库作为存放车辆的场所,其照明主要为满足平时卫生清扫、 设备维护及司乘人员安全离开车库服务,所以车库内的照度可以适当降低。设 计人员在执行规范过程中往往倾向于执行出版年份较晚的规范,在这3本规范中,《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是出版日期最近的规范,其规定的75LX的照度标准

最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题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选择题(30题)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适用于()。 A.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B.职业病危害评价 C.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D.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答案:B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2010版)新增内容之一() A. 应急救援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配备 B. 局部振动强度卫生限值; C. 劳动强度分级 D. 高频辐射强度卫生限值 答案:A 3、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称为工作场所。 A.工作场所 B.工作岗位 C.工作地点 D.工作环境 答案:C 4、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 A.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B. 化学、物理、环境等因素 C.化学因素、粉尘 D.中毒、放射性物质答案:A 5、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限值。 B.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短时间接触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 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D.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 答案:C 6、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是()。 A.卫生防护距离 B.安全防护距离 C. 有害因素防护距离 D.安全距离 答案:A 7、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A. 较大剂量 B. 剂量蓄积 C. 较小剂量 D. 较低剂量 答案:D 8、低温作业平均气温()的作业。 A.≤8℃ B. ≤5℃ C. ≤10℃ D. ≤0℃

答案:B 9、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坚持()卫生工作方针。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 预防为主、人人有责 C.前期预防、防治结合 D.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答案:D 10、电离辐射波长()的电磁辐射 A.<100nm B. ≥100nm C.≤100 D.>100nm 答案:A 11、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 A. 自然疫源地 B. 垃圾填埋场 C. 气体输送管道 D.以上都是 答案:D 12、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分为() A. 生产区、生活区 B. 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C.生产区、防火防爆区 D.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答案:B 13、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 A.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下风侧 B. 当地夏季主导风上风侧 C. 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 当地夏季主导风下风侧 答案:C 14、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 A. 卫生防护绿化带 B. 安全防护距离 C.防护绿化带 D. 应急场所 答案:A 15、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 A.多层厂房的顶层内 B. 无毒的单层房内 C. 单层厂房内 D.防爆区内 答案:C 16、劳动者经常停留在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必须具备()。 A. 密闭、抗压、耐腐蚀 B. 密闭、耐压、耐腐蚀 C. 密闭、防静电、耐腐蚀 D. 密闭、抗压、抗腐蚀 答案:A 17、相邻两建筑物的设计间距一般不宜小于()高度 A. 较低建筑物的 B.较高建筑物的 C.两建筑物的平均距离 D. 两建筑物的高度之和距离答案:B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19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 36——79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委员会 国家劳动总局 实行日期: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一日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宪法中有关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使工业企业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第2条在设计工业企业时,应坚持自力更生、土洋结合的原则,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将粉尘、毒物及其他有害因素和“废水、废气、废渣”等,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使其少产生或不产生;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部分,亦应采取必要的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工业企业设计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工业企业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三废”排放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条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把各种有害因素的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工业企业所在省、市、自治区建委、卫生、劳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合理选择厂址,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严格把关。 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必须发动群众,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认真监督本标准的实行。 第4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续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对于产生显著毒害的小型工业企业,亦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现有工业企业,有污染危害的,亦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达到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应按国家现行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大气、水源和土壤的卫生防护 第一节厂址选择和大气卫生防护 第5条工业企业的生产区、居住区、废渣堆放场和废水处理场等用地及生活饮用水水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地点,应同时选择,并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要求。 第6条选择厂址时,必须防止因工业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工业废渣的堆置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 第7条产生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以及噪声和振动等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修建。 第8条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居住区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排放有害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应位于当地生活饮用水水源的下游。 第9条在工业区或厂区内布置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或车间时,应避免互相影响。 第10条建筑物的方位,应保证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应防止过度日晒。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相对两个建筑物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由地面到屋檐)。 第11条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外,不得设置其他居住房屋。 第12条设计产生有害工业废气的工业企业时,应积极改革工艺流程,使之少产生或不产生废气;对于还必须向外排放的有害废气,应采用行之有效的废气回收、综合利用和净化处理等措施。并根据当地规划和自然条件的特点,使排入大气经扩散稀释后,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

建筑电气设计说明

X X X X XXX程概况 电力 一、建筑概况(略) 二、设计依据; 1、各市政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2、甲方设计要求及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B16—2008);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2009);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GB50067—97); 6、《汽车库建筑计设规》(JGJ100-98);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GB50343—2004) 三、设计围 1、配电系统; 2、照明配电系统; 3、设备控制系统; 4、接地及安全系统; 5、电气节能系统; 6、本次设计不包含车库变电所部分电气设计及由变电所引至各个单体及防火区的线路路径的设计; 7、其他; 四、设计容 (一)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本楼消防负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设备、消防泵、防火卷帘门、消防风机、污水泵、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灯为一级负荷;其他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本工程电源由市政电网引人两路独立10kv电源,每路均能承担本工程全部负荷,两路10kv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 地下车库设置匸变配电所及丁变配电所,r变配电所供电围为才商住楼.f商住楼、于综合楼、6=住宅楼及其对应的地下车库、库房和设备用房;2s2变配电所供电围为F商住楼、b商场及其对应的地下车库.库房和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电源由车库变电所引来,供电电压AC220/380V,进线采用交联聚乙烯铜芯电缆穿桥架引入地下一层车库各个防火区的配电箱。 3、无功补偿:本工程在变配电所低压柜设置集中无功补偿自动装置,气体放电灯, 单灯均带电子整流器,功率因数大于0?9? 4、低压配电接地采用TN-S系统,配电采用放射式、树干式、链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楼消防风机.消防电梯等消防负荷用电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在设备末端设置双电源切换箱,其配电路在同一桥架上敷设的同一路径向消防设备供电的双路电源电缆应用阻燃隔板隔开,消防负荷电缆在桥架应分开敷设。 (二)照明配电系统 1、楼分别设有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详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预防性卫生监督,保证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工作的质量,使工业企业的建设达到卫生要求,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续建及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卫生预评价. 第1.0.3条卫生预评价是指卫生监督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对各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卫生学审查与评价. 第1.0.4条卫生预评价的全过程包括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的卫生审查,施工过程中的卫生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以及竣工验收中对卫生防护设施效果的监测和评价. 第1.0.5条各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编写工业卫生篇章. 第1.0.6条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对工业企业建设项目进行卫生预评价,保证建设项目中的一切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工业卫生“三同时”),以使之符合卫生学要求.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本规范涉及的工业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754-8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划分的类型分类. 第2.1.2条本规范可行性研究阶段卫生审查必须遵循城乡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方针,对工业、居住、文教卫生、商业、仓储、运输等功能分区进行全面规划,防止或减轻工业污染因素对城乡的污染和危害,保护居民健康. 第2.1.3条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设有工业卫生篇章. 第2.1.4条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列入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第2.1.5条工业企业与卫生防护设施有关的房屋建筑工程费用,应包括在建设项目建筑工程费用内. 第二节厂址选择 第2.2.1条根据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有害因素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的规划与现状,以及水文、地质、气象和人群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法规、标准进行工业企业选址. 第2.2.2条厂址选择应防止工业粉尘、有害气体、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物理因素等,对居民的生活、学习、文体活动环境的污染,保护居民身体健康. 第2.2.2.1条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以保证居住区受污染的机会最少. 第2.2.2.2条产生有害气体、恶臭、烟、雾、粉尘以及噪声、振动、微波辐射等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内和居住区边缘建厂. 第2.2.2.3条属于第一、二类开放型同位素放射性工业企业不得设在市区内. 第2.2.2.4条排放工业废水的工业企业不应在饮用水源上游建厂,防止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水源,保证下游最近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地面水质卫生要求. 第2.2.2.5条固体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应避免选在废弃物易渗漏、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的近旁,防止污染水源和土壤. 第2.2.3条工业企业和居住区之间应设置足够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按国家标准GB11654~11666及与此相关的国家标准实施.

汽车库坡道照明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第6.4.5条“坡道式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应设过渡照明,其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ECS45∶92要求,对于地下建筑,为使人们进出时眼晴对周围的亮度处于适应状态,应该考虑过渡照明的设计。标准指出,过渡照明设计中宜优先采用自然光过渡,当自然光过渡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加人工照明过渡。过渡照明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白天入口处亮度变化宜按10∶1到15∶1取值,夜间室内外亮度变化宜按2∶1到4∶1取值; 2. 出入口的人行速度宜按2.5km/h取值,车行速度按5km/h取值。 在过渡照明设计中,应考虑人们周围的亮度发生变化后,人眼为了适应变化后的亮度,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因此过渡照明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 室外亮度或照度; 2. 室内表面亮度; 3. 根据室内外亮度差确定适应时间; 4. 根据适应时间、人行速度确定所需距离的长度。 一、计算用数据和公式 在过渡照明计算中,计算用的参考数据归纳如下: 1. 全国各地室外散射照度列入《地下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附 录B; 2. 白天入口处室内外亮度变化可按10∶1~15∶1考虑; 3. 亮度—时间曲线如附图A所示; 4. 清洁程度一般的水泥地面反射系数为15%;水磨石为 60%; 5. 人行速度取2.5km/h;车行速度取5km/h; 6. 漫反射表面的亮度、照度和反射系数的关系如下: L=ρ.E/Π 式中L——地面亮度(cd/㎡); ρ——地面的反射系数; E——地面的照度(Lx); Π=3.14。 二、过渡照明计算示例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标准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生产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布置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工业企业的总平面设计。 1.0.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0.4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合理利用、改造现有设施,并应减少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对生产的影响。 1.0.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工业企业IndustrialEnterprise 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0.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General Layout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工程建设标准,工艺要求及物料流程,以及建厂地区地理、环境、交通等条件,合理的选定厂址,统筹处理场地和安排各设施的空间位置,系统处理物流、人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设计工作。 2.0.3厂址选择Plant Site Selection 为拟建的工业企业选择既能满足生产需要,又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场所的工作。 2.0.5 功能分区FunctionalZoning 将工业企业各设施按不同功能和系统分区布置,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0.10运输线路Transport route 为完成特定物流而设置的专用铁路、道路、带式输送机、管道等线路。 2.0.11工业站IndustrialRailway Station 主要为工业区或有大量装卸作业的工业企业外部铁路运输服务的准轨铁路车站。 2.0.12企业站Enterprise Railway Station 主要为工业企业内部铁路运输服务的准轨铁路车站。 2.0.15管线综合布置Integrated Pipeline Arrangement 根据管线的种类及技术要求,结合总平面布置合理地确定各种管线的走向及空间位置,协调各管线之间、管线与其它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布置合理的管网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