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_刘永涛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_刘永涛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_刘永涛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_刘永涛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3日/第A07版

评论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刘永涛

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主旨讲话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安全的普遍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些安全话语再次表达了体现着中国视角和创新价值的亚洲安全观,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安全政治及战略思维的发展,而且是对不断变化的亚洲和中国本身作出了回应,构成当代中国安全话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中国领导人拓展视野,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思考、处理全球和亚洲安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下“大同”及“和谐”理念给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提供了启发。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决策层对亚洲乃至全球安全政治的思考和阐述——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安全观”,21世纪初倡导的“和谐世界”,还是当下强调的“共同安全”,不仅表明当代中国安全政治话语具有连贯性和时代性,而且体现出这套话语系统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亚洲安全应该建立在共同安全的基础上。所谓共同安全,乃是每个国家的安全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作为一种新型的亚洲安全观,它不同于传统上把安全视为排他的、以牺牲他国安全利益来实现和确保自身安全利益的旧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是倡导国家之间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关系。它超越冷战思维,摆脱意识形态对抗,放弃传统观念中的相互猜疑和丛林法则,进而强调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亚洲社会的平等成员,享有自主选择发展模式的权利,并在国际关系方面,具体表现为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不干涉彼此内政,以和平方式处理分歧和矛盾,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二,亚洲安全应该是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安全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狭义的政治和军事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和环境等领域。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继续存在着;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难题不断构成严峻挑战。因此,任何单一国家都无力独自处理这类威胁或挑战,而必须采取合作措施,制定共同战略和目标;国家之间采取不敌视对方的态度;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在国家互动中,亚洲各国应超越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建立合作机制,包括强有力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致力于以有意义的沟通和对话方式处理安全政治难题。

第三,亚洲安全应该是可持续的安全。现在的亚洲在一定程度上还遗留着冷战产物,亚洲安全有必要超越传统上仅关注军事同盟、军备竞赛的狭隘思考。历史告诉人们,基于军事同盟、以军事武器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既不利于保障国家安全,也无法给亚洲带来持久和平。把确保亚洲和平与稳定的指望“托付给”地区之外某个占主导(核心)地位的单一力量是危险的,也是靠不住的,因为单一力量的相对衰弱乃至崩溃,都会给亚洲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东北亚地区已经有过这种历史教训。

因此,有必要寻求确保亚洲持久和平与稳定的新途径。一个可选择的新途径是,建立呈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安全合作以及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多边、多层次、多渠道的互利合作确立持久的地区和平与稳定。在这个进程中,亚洲各国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彼此之间更愿意以非暴力方式处理争端和分歧。

在这个过程中,亚洲各国应学会彼此信任、相互宽容和忍耐,并将分享的规范、身份、利益和价值应用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正是这些有可能构成亚洲持久和平及稳定的基础,因为

它们是源于平等基础上的亚洲意识和集体身份的建构。亚洲国家学会共同应对全球及地区挑战,增强在处理全球及地区政治和经济难题过程中的合作能力,使亚洲的事务由亚洲人决定和处理。一种呈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安全合作以及政策协调机制,有可能给亚洲带来更为良性和公正的安全环境。

可以说,面对日益具有挑战性的全球及地区安全政治环境,中国外交不断重铸着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看法,以应对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所呈现的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应该承认,当今亚洲安全环境错综复杂,存在着不同的、彼此竞争的安全观。中国传统文化既重视“善”、“礼”、“义”等价值,也提出“文事武备”的辩证思想。因此,倡导亚洲安全领域的合作、协调和对话,决非意味着忽视物质力量在确保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当今亚洲安全政治更需要强调这样一种观念,即亚洲国家乃是“命运共同体”,他们需要打破旧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安全困境”枷锁,通过建立呈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安全合作以及政策协调机制,以和平和外交手段解决地区冲突和争端。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XX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0XX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0XX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0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

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

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2015年3月28日,海南博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元首,各位政府首脑, 各位部长,各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各位成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的博鳌,海阔帆舞,天高风暖。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各方嘉宾相聚一堂,共商亚洲和亚洲同世界各地区发展大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嘉宾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70年来,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历史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对峙不复存在,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70年来,亚洲形势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地区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壮大了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力量。亚洲国家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同非洲国家一道,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冷战结束后,亚洲国家在推进区域合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这些都为正确处理国家关系、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70年来,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从贫穷落后走向发展振兴,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区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 体语录 导读:本文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 1.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4.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5.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6.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7.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8.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9.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 10.我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来,要引领世界前进步伐,带动全球发展潮流,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11.“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人民网 1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中外传统命运论的智能创造和卓识开新。融实而和合是打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智慧,是化解人类生存厄运的一种武器。——人民网 13.在全球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全球紧密相连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 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国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 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国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已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样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 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任务。 B.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 C.当今世界的个别大国虽也主张构建共同体,但其所主张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 D.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开放的,它不排斥其他文明的思想资源,不同的思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且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高屋建瓴地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地球、合作、共同发展一、基本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怀,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接着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时代背景 1.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经过这四十年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从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等多方面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的局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_刘永涛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3日/第A07版 评论 亚洲安全观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刘永涛 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的主旨讲话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安全的普遍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这些安全话语再次表达了体现着中国视角和创新价值的亚洲安全观,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安全政治及战略思维的发展,而且是对不断变化的亚洲和中国本身作出了回应,构成当代中国安全话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中国领导人拓展视野,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思考、处理全球和亚洲安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下“大同”及“和谐”理念给当代中国外交思想提供了启发。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决策层对亚洲乃至全球安全政治的思考和阐述——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安全观”,21世纪初倡导的“和谐世界”,还是当下强调的“共同安全”,不仅表明当代中国安全政治话语具有连贯性和时代性,而且体现出这套话语系统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亚洲安全应该建立在共同安全的基础上。所谓共同安全,乃是每个国家的安全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作为一种新型的亚洲安全观,它不同于传统上把安全视为排他的、以牺牲他国安全利益来实现和确保自身安全利益的旧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是倡导国家之间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关系。它超越冷战思维,摆脱意识形态对抗,放弃传统观念中的相互猜疑和丛林法则,进而强调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亚洲社会的平等成员,享有自主选择发展模式的权利,并在国际关系方面,具体表现为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不干涉彼此内政,以和平方式处理分歧和矛盾,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二,亚洲安全应该是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安全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狭义的政治和军事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和环境等领域。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继续存在着;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难题不断构成严峻挑战。因此,任何单一国家都无力独自处理这类威胁或挑战,而必须采取合作措施,制定共同战略和目标;国家之间采取不敌视对方的态度;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牺牲别国安全为代价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在国家互动中,亚洲各国应超越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建立合作机制,包括强有力的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致力于以有意义的沟通和对话方式处理安全政治难题。 第三,亚洲安全应该是可持续的安全。现在的亚洲在一定程度上还遗留着冷战产物,亚洲安全有必要超越传统上仅关注军事同盟、军备竞赛的狭隘思考。历史告诉人们,基于军事同盟、以军事武器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既不利于保障国家安全,也无法给亚洲带来持久和平。把确保亚洲和平与稳定的指望“托付给”地区之外某个占主导(核心)地位的单一力量是危险的,也是靠不住的,因为单一力量的相对衰弱乃至崩溃,都会给亚洲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东北亚地区已经有过这种历史教训。 因此,有必要寻求确保亚洲持久和平与稳定的新途径。一个可选择的新途径是,建立呈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安全合作以及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多边、多层次、多渠道的互利合作确立持久的地区和平与稳定。在这个进程中,亚洲各国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彼此之间更愿意以非暴力方式处理争端和分歧。 在这个过程中,亚洲各国应学会彼此信任、相互宽容和忍耐,并将分享的规范、身份、利益和价值应用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正是这些有可能构成亚洲持久和平及稳定的基础,因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背景材料】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这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不断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震救援……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考点链接】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东盟各国赞成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东盟国家希望从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这有利于维护东盟各国的自身利益。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中国和东盟国家应以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各个对话伙伴关系中最活跃、最强劲的一组关系。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双方带来切实利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4)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始终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由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的。 (5)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会各国就如何管控分歧、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问题坦诚沟通。会议的成功举行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有意愿、有能力、有办法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6)主权是构成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构成的,主权是构成国家最重要的因素。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坚定地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坚定地同损害国家主权的行为进行斗争。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在处理与东盟的关系上一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益于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8)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XXX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今世界处于各国彼此联系和彼此依存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人类需要的模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诉求,是在真实的共同体中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对当今时代问题的有力回答。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等许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命运共同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向历史那样独善其身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有四个价值观有待认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是指国家之间的权利分配不必像以前那样通过战争那样极端的的手段来实现,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观,

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的利益。另外,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其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社会共识,早在1996年,可持续发展观就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在各种实行方案与结果中也显示了我国对该价值观的重视。全球治理观,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样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 在提出这一观点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概念,倡议世界各国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提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新发展之路,通过许多“中国方案”,以实际行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我国还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摈弃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具体举措例如,“一带一路”,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例如:G20峰会,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热点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 殷都玄鸟:河南省骨干教师、安阳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国学吟唱化石级爱好者。 江红波: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作协会员,黄山市学科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人类各种文明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以上内容,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为编者原创。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人文关怀、人文积淀 责任担当:国际理解、国家认同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写作内容的限制。“以上内容,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即要求考生必须针对所提供的三则材料去理解感悟、联想思考,关键词是“文明交流互鉴”。若脱离此前提,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或传承等方面去谈感悟和理解,则视为跑题。 2.立意角度的限制。本题目为给命意型材料作文。三则材料分别从三个角度谈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引导语直接给出了立意导向:“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要求考生“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实际上是要诠释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3.文体限制。题目要求写“看法”,文体偏重议论文。不得扩写某类文明的故事,或者写成有关人类文明的说明文。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作文给了三则主要材料和一段引导语,虽然是给命意作文,但依然可以由此衍生出许多角度。可以分别将每一则材料作为一个立意侧重点,也可以综合立意,

2021年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和平之鸽,在新时代飞翔——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与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17年1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出,一下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于18年3月11日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底是什么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世界各国形成的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点的集合体。”①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时局下的合理选择。从2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可以看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全世界人民所盼望的,一起共筑地球村,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为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会被提出?首先是基于当前国际形势。当前形势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多样化。恐怖主义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司空见惯,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不论你的国籍是什么,地域是什么,语言迥异都无妨,因为实际上我们都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像明清那样闭关锁国在现在看来是最不明智的决定,最终只会重蹈覆辙,各个国家相互依存,谋求互利共赢已经达成了共识。28年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14埃博拉病毒的蔓延更让人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危机通过全球化的链子可以很快波及其他的国家,从而使整个世界遭到重创。面对着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危机,同住在地球村的我们只有同舟并济,互相帮助才能渡过这些劫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帮助亚洲国家,以及东盟国家。设想一下,如果发生了这些危机我们都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甚至大打出手,那么这些危机将会演变成上世纪的世界大战,损失多少无辜民众,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应该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次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听的俚语,除此之外类似于“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谚语数不胜数。像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见“和”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寻求的都是和平发展,契合好时代主题,做好大国榜样是我们的目标。即使拥有像核武器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也承诺不轻易使用为的就是将和平发扬出去。除此之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便是在各国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一起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种以“和”为中心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心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文化的重要成果。 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中国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改革开放除了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和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别国的虎视眈眈,钓鱼岛事件,华为事件都是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挑战,而我国为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2017.6Voices from the Top 高层声音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共同解救被枪炮驱赶的民众,共同保护被战火烧灼的妇女儿童,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编织出斑斓绚丽的图画,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自然心存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2017年12月1日北京)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互联网发展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习近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2017年12月3日北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单项选择题 7、2018年4月22日,参考消息网报道称,预计未来五年,全球资产超500万美元的富豪人数将增加43%,而净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和5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将分别增加40%和39%。全球富豪人数加速增长证明了从去年年初开始的有利的国际经济形势。材料告诉我们:() A、人类创造了巨额财富 B、人类财富分配不均 C、人们追求幸福生活 D、贫困国家越来越贫穷 8、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是:() 10、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外交工作中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并得到联合国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这表明 A. 我国在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B. 我国是发达国家,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C. 合作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 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中国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被载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 A. 体现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说明构建和谐社会逐渐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共同追求 C. 表达了我国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同等富裕的愿望 D. 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发展命运共同体 12、“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下列“习语”中,体现建设“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有() ①“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④“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2017年2月]()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友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充分彰显 A. 中国对推进全球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人的共识 C.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绝对主宰者 D.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二、多项选择题

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材料1609 顾御麟41603329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系列的举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词引入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其实,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达一百多次,显示了他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对这一新的时代命题的高度重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彰显了这一命题的时代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环境污染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等许多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以及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中,这个命运共同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向历史那样独善其身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国际性的事件,使得各国人们对于国家、人类需要相互依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人们对于命运共同体提出前的最初的认识在。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发生的危机在全球化面前,可以迅速地传播,波及全球,对国际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联合起来,同舟共济,共同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把握其宏观经济政策以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二十国集团机制的出现,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可以设想,如果国家之间互不合作,以邻为壑,危机外嫁,这些危机完全可能像上个世纪20到30年代的危机一样,引发冲突甚至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灾难。所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应是我们全人类共同奋斗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宏大的目标,有四个价值观有待认识: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利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是指国家之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612921456.html,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作者:赵可金 来源:《前线》2017年第05期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性质和发展方向所作出的思考和解答,是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理论和制度,站在全人类命运的角度提出的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的一种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造性发展。“一带一路”就是一条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的伟大实践。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 F1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05-0028-04 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重 新配置,世界多极化使国际关系深刻调整,社会信息化把整个世界连为一体,文化多样化又引发多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与此同时,国际恐怖主义肆虐、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众多难题困扰着人们,整个世界都在苦苦寻求治理之道。 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判断。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显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全球治理理念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化了人们对世界性质的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性质和时代主题的重要思考,从人类文明发展战略高度对当今时代特征作出了创新性思考。 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关键在于理解什么是共同体。最早提出共同体概念的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他从社会契约论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契约一旦缔结,“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所谓共同体,是指社会上那些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种族、观念、地位、遭遇、任务、身份等)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组织,包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氏族和部落,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庭,以共同的经济生活、居住地域、语言和文化心理素质为纽带形成的民族等。对于不同共同体的关系,马克思认为,随着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各种共同体都会逐渐发展,随着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将会使民族界限逐渐泯灭,形成世界范围的人群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意味着整

【2019两会】2019年全国两会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年全国两会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正如一朵鲜花无法诠释整个花园的绚烂一样,只有不同国家、不同文明既竞相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又在求同存异中守望相助、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家园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世界大花园才会更加争奇斗艳、姹紫嫣红。 世事纷繁多元应,纵横当有凌云笔。当今世界多元多样多变,如何让世界各国在差异中谋共识、在竞争中求共赢,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中国以神来之笔为世界谋,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对这一世界走向之问作出了响亮回答。 一深刻复杂的世界局势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把握大势才能运筹帷幄,胸怀天下方显大国担当。面对风云激荡的国际局势,只有善于观大势、明大势,才能在复杂局势中拨云见日,看清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当今时代,我们也前所未有地身处一个矛盾集中的世界之中。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背景下,我们既沐浴人类和平的灿烂阳光,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霾;既品尝发展进步的果实,又不能消除贫穷落后的根源;既分享合作共赢的实惠,又难以避免以邻为壑的猜疑……对此,许多人感到困惑——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类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次的战争夺去了千万人的宝贵生命,摧毁了赖以生存的幸福家园。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渴望免于战乱。今天的世界,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对话代替对抗、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处理国际纠纷的主流。 这个世界充满希望。今天的地球“坐地日行八万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进步带来的各种积极因素在增加,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互鉴空前深入,人类文明发展到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

2019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精选: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录 1.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 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 与共,我们要顺势而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持续,让文明的光 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个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4.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世界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5.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 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 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持续朝着人 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6.世界多极化、经济世界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再符合时代逻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各国人民共同呼声。 7.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 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8.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9.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 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 10.我们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而来,要引领世界前进步伐,带动世界发展潮流,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11.“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 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 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 人民网 12.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于中外传统命运论的智能创造和卓识开新。融实而和合是打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智慧,是化解人类生存 厄运的一种武器。——人民网 13.在世界化、信息革命时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小,牵一发而动全身。民族、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在世界紧密相连 的世界里,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依存。一 荣俱荣、一衰俱衰,和合则两利,抗争则两败,和则兴,斗则亡,谁 也不能独善其身,世界命运休戚相关,兴衰与共。——人民网 14.在此错综复杂的世界环境中,必须高瞻远瞩,“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度越一般世事的种种关系形态,以和合学的思维开放包 容性,使各文明之间彼此互相理解、借鉴、尊重、吸收,为人类的长 远利益、未来命运提供智慧卓越的中国方案创造了机遇。——人民网 15.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昔日那种你 死我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越来越过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越来越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新浪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