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检查
血小板检查

第三节血小板检查

一、选择题

【A题型】

1.血小板计数的适应证不包括·

A.不明原因的出血

B.排除血友病

C.监测病人的化疗和放疗过程

D.疑为骨髓增生

E.疑为血小板破坏增加

2.血小板计数首选的稀释液是

A.高铁氰化钾

B.复方碘

C.草酸钱

D.复方尿素

E.稀盐酸

3.血小板计数的参考方法为

A.普通光学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B.普通光学显微镜间接计数法

C.免疫法

D.血细胞分析仪法

E.相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血小板计数的稀释液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能有效抑制血液凝固

B.能防止血小板形态变化

C.能完全破坏红细胞

D.组成复杂并易于保存

E.不利于细菌生长

5.可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是

A.巨大血小板

B.小红细胞

C.红细胞碎片

D.淋巴细胞核碎片

E.细胞质碎片

6.可导致血小板假性增多的是

A.卫星现象

B.红细胞碎片

C.巨大血小板

D.异常蛋白血症

E.血小板聚集或凝集

7.血小板计数规范化操作不包括

A.充液前必须轻轻摇动血小板悬液2分钟

B.显微镜下观察光线要亮

C.器材必须洁净、干燥

D.灌人计数池后静置15分钟再计数

E.采血1小时后完成计数

8.血小板计数生理性变化正确的是

A.午后低,早晨高

B.春季低,冬季高

C.月经后低,月经前高

D.静脉血低,毛细血管血高

E.妊娠中晚期低,分娩后高

9.可引起自发性出血的血小板计数小于

A. 400 X 109/L

B.200 X 109/L

C. 100 X 109/L

D.60 X 109/L

E. 10 X 109/L

10.常有血栓形成危险的血小板计数大于

A. 1000 X 109/L

B.400 X 109/L

C. 300 X 109/L

D.100 X 109/L

E. 60 X 109/L

11.血小板增多常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脾功能亢进

D.急性白血病

E.放射性损伤

12.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C.急性化脓性感染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脾切除

13.不能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的是

A.急性白血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14.导致血小板消耗过多的是

A.脾肿大

B.血液被稀释C一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D.脾功能亢进 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5.不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是

A.常见脾肿大

B.为干细胞缺陷

C.血小板功能减低

D.并发症少

E.血小板常大于1000 X 109 /L

16.不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是

A.多为反应性

B.脾肿大罕见

C.并发症多见

D.血小板功能正常

E.血小板常小于1000 X 109 /L

17.血小板计数质量保证的主要原则是

A.可选用尿素稀释液

B.避免血小板被激活一和破坏

C.准确辨认血小板

D.可用肝素抗凝血

E.血标本可以低温保存

18.普通光镜直接计数血小板,首选的是

A.生理盐水

B.复方尿素稀释液

C.草酸按稀释液

D.高铁氰化钾稀释液

E.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液

19.关于血小板的主要功能,错误的是

A.粘附功能

B.聚集功能

C.促进血块收缩

D.维持血管内皮完整

E.抗凝血功能

二、问答题 1.血小板计数的稀释液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2.如何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3.如何评价普通显微镜直接计数血小板的方法?

参考答案:

BCEDA BBBEA ACBED CBCE

1.血小板计数的稀释液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①能有效抑制凝血;②迅速固定血小板,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形态变化;③溶血性稀释液要能完全破坏红细胞;④组成简单并易于保存;⑤不利于细菌生长。

2.如何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见表2-8

项目原发性继发性

年龄(岁) 20一40,多>40 各年龄段病因干细胞缺陷反应性持续时间>2年数天至数周

脾肿大常见罕见血小板计数常>1000 X 109/L 常<1000 X 109/L

血小板形态大,异常大,但正常

血小板功能减低正常并发症血栓形成、出血(以血栓多见) 极罕见

3.如何评价普通显微镜直接计数血小板的方法? 见表2-9。

计数方法优点缺点备注

草酸钱溶血法对红细胞破坏强,血小板形态清楚为常规计数方法,草酸按为首选

稀释液

复方尿素溶血法稀释后血小板肿大易辨认尿素易分解,不能完全破坏

红细胞

高铁氰化钾溶血法试剂稳定易于长期保存不能完全破坏红细胞

复方碘稀释法红细胞未被破坏及试剂易

已被淘汰

于细菌生长,干扰计数.

第四节血栓与止血常用筛检试验

一、名词解释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2.国际敏感度指数(ISI)

3.正定型

4.反定型

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6.出血时间(BT)

7.凝血酶原时间(PT)

【A题型】

1.生理性止血过程首先启动

A.外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血小板

C.激活纤溶系统

D.内源性凝血系统

E.纤维蛋白原

2.不参与血液凝血机制的是

A.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B.血管壁

C.血小板

D.凝血因子

E.纤维蛋白原(Fg)

3.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明显增高的临床意义

A.原发性纤溶亢进

B.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C.恶性肿瘤

D.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E.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4.目前推荐的出血时间测定参考方法是

A. Duke法

B.Ivy法

C. TBT法

D.APT'I'测定

E. PT测定

5.诊断狼疮抗凝物质最常用的是

A. PT

B. APTT

C. TT

D. BT

E. Fg

6.不是血小板致敏的分子标志物的是

A.血小板因子4 (PF4)

B.血小板球蛋白(β-TG)

C. 5-经色胺(5-HT)

D.·血小板内游离钙

E.组织因子

7.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A.手工法

B.粘度法

C.电流法

D.光学法

E.凝血仪干化学法

8. PT测定,不受黄疽等因素影响的是

A.粘度法(磁珠法)

B.光学法

C.电流法

D.手工法

E.干化学法

9.关于PT测定的质量保证,正确的是

A.抗凝剂为0. 109构椽酸钠

B.血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1:9

C.使用止血带的时间要短

D.一针见血,避免溶血

E.以上全对

10. PT测定的关键技能,正确的是

A.组织凝血活酶的质量

B.判断纤维蛋白形成

C.建立本室的参考值

D.每批标本测定设正常对照

E.注意病人的用药史

11.决定PT测定的灵敏度的是

A.采血过程是否顺利

B.选用硅化管采集标本

C.组织凝血活酶试剂的质量

D.组织凝血活酶的ISI值

E.标本保存在4℃必须在24小时内测定

12.标本不适合做凝血试验的是

A.高质量带盖真空采血管标本

B.硅化管或塑料管标本

C.无溶血标本

D.单独采集并及时分离血浆标本

E.取自留置导管的标本

13.采集凝血试验标本最理想容器是

A.普通塑料试管

B.玻璃试管

C.负压塑料试管

D.硅化试管

E.注射器

14.继发性纤溶的表现是

A.血小板因子4 (PF4)正常

B.公二聚体正常

C.血小板减少

D.纤维蛋白原(Fg)含量正常

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正常

.15.理想的凝血因子测定参比血浆是

A.由试剂厂家提供的配套参比血浆

B.测定标本中Fg,. PT结果最接近靶值的单份血浆

C. Fg, PT测定结果与靶值相近的混合血浆

D.正常质控物

E.异常质控物

【B型题】

题16一17备选答案

A.皮肤切口的深度

B.毛细血管所受压力

C.皮肤温度

D.水平切口

E.垂直切口

16. TBT法测定出血时间(BT)最重要的因素是

17. BT测定灵敏度高的切口

题18-19备选答案

A.输人新鲜血或血浆能纠正出血

B.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进行性减少

C.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减少

D.皮肤癖斑,孰膜和内脏有新鲜出血

E.静脉注射鱼精蛋白无效

18.使用肝素过量所致出血

19. DIC引起的出血

题20一21备选答案

A.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试验

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C.出血时间(BT)测定

D.血小板计数(PLT)

E.纤维蛋白原(Fg)含量测定

20.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作用

21.代表外源性凝血途径

题22一23备选答案

A. PLT异常,PT正常,APTT、正常

B. PLT正常,PT异常,APT'I'异常

C. PLT正常,PT正常,APT'TT正常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正常

E. PLT正常

22.需进一步作血小板功能检查

23.进一步作纤维蛋白原(Fg)含量测定

三、问答题

1.简述凝血因子测定室内质控对质控物的要求。

2.简述EDTA-K2作为血细胞分析仪标本抗凝剂的优点。

3.标本量少的实验室如何进行PT, APTT质控。

4.为什么PT, APTT和PLT可以作为出血倾向的筛选试验?

5.止凝血标本为什么首选拘椽酸钠抗凝?

6.简述PT, APTT的室内质控方法。

7.是否可以选取凡、PT测定值与靶值相近的标本混合血浆作为实验参比血浆,为什么?

8.简述溶血对PT, 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磷脂和钙离子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

2.国际敏感度指数((ISI)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与各批组织凝血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ISI值越小,试剂的敏感性越高。

3.正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血清鉴定受检者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

4.反定型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鉴定受检者血清中的血型抗体。

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的比值,临床多用作抗凝治疗的监护指标。

6.出血时间(BT)人为刺破皮肤后,血液自行流出到自然停止所经历的时间。

7.凝血酶原时间(PT)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钙离子,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时间。

二、选择题

1.A

2.A

3.A

4.C

5.B

6.E

7.A

8.A

9.E 10.B 11.C 12.E

13.C 14.C 15.A 16.A 17.D 18.D 19.A 20.C 21.A 22.A 23.B

三、问答题

1.简述凝血因子测定室内质控对质控物的要求。

(1)选择与测定PT .APTT相同厂家提供的匹配质控物。(2)同时测定正常和异常质控物。

2.简述EDTA-K2作为血细胞分析仪标本抗凝剂的优点。

(1)对红细胞形态影响最小,不影响白细胞体积和计数。(2)抑制血小板自发性聚集,保证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

3.标本量少的实验室如何进行PT, APTT质控。

(1)按照常规室内质控方法进行:①使用标准化试剂,在仪器运行稳定条件下对质控品进行20次测定,计算测定结果的均值王及标准差:②以x为横坐标,x士2s,为纵坐标绘制质控图。(2)就质控图分析质量变化趋势。

4.为什么PT, APTT和Plt可以作为出血倾向的筛选试验。

(1) PT能较敏感地检出外源性凝血途径异常引起的出血。(2) APTT反应内源性凝因子是否异常。(3) Plt则反应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5.止凝血标本为什么首选构椽酸钠抗凝。

(1)临床实验室常用抗凝剂:构椽酸钠、EDTA、草酸盐。(2)草酸盐可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沉淀,影响血凝仪的终点观察。(3) EDTA抑制纤维蛋白单体形成纤维蛋白凝块。(4)构椽酸钠抗凝血浆监测肝素治疗的敏感性远高于草酸盐抗凝血浆,凝血因子V、III在拘椽酸钠中稳定。

6.简述PT, APTT的室内质控方法。

(1)在仪器运行稳定和使用标准化试剂的条件下,对质控品进行20次以上测定,计算结果的均值(x)及标准差(s)。(2)以x为横坐标、x士2s为纵坐标绘制质控图。(3)每次实验将质控物与标本同时测定、绘图,评价当天测定结果。

7.是否可以选取Fg, PT测定值与靶值相近的标本混合血浆作为实验参比血浆,为什么?

(1)参比血浆是用于校准仪器的校准物,必须符合标准物的性能要求。(2)与靶值相近的标本血浆仅限于Fg、PT结果正常,不能排除其他指标异常。(3)规范做法是使用配套参比血浆。

8.简述溶血对PT, 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

(1)溶血标本中含有大量磷脂和血红素,其凝血活性与血小板第三因子(PFIII)相似,可使PT} APTT测定结果缩短。(2)溶血标本中若存在血凝块,则血凝块消耗凝血因子,影响测定结果。

血小板检测注意事项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高效、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起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现将多年临床检验工作中所了解的关于影响血小板检测的因素进行如下探讨。 1 方法学的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血小板大多数采用电阻抗法进行计数,也有光散射法或其他方法,其原理大都是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进行区分和计数。这种检测原理决定了对于血小板数量和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形态异常者,结果误差就比较大。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平均分布是2~30fl,体积分布直方图明显地向右延伸,不对称,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增加,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进行区分,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小红细胞计数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2 抗凝剂因素 ICSH推荐使用EDTA盐抗凝,含量规定为115~210mg/ml,即115~210mg的EDTA-2K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2K的能抗凝2ml全血真空采血管,这就要求采血时尽量准确到2ml,采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检测结果。如血液比例过高则抗凝剂相对不足,标本会出现微凝块阻塞仪器检测孔;抗凝剂比例偏高血液相对不足,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1]。还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出现血小板聚集,这种情况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某些自身抗体有关,多发生在肿瘤患者自身。 3 仪器、试剂的因素 血液分析仪是精密电子仪器,由于测量的脉冲讯号非常小,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仪器应安置在一个不受振荡、不受磁场、电场、噪声干扰、防潮、防尘,始终保持室温的环境中。仪器液路的定期维护清洗也至关重要,计数管路的不清洁会造成血小板数量明显升高。试剂的质量对血小板结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必须使用与仪器相配套的试剂[2,3],进口试剂价格较贵,因此使用合格的国产试剂是避免试剂因素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关键。 4 标本采集、储存的因素 采血过程也是保证血小板准确计数的关键。末梢采血时应提前充分按摩采血部位后再行采血。尤其是婴幼儿,若方法不当,如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挤压采血部位等,就会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快,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此时必须重新采血测定。血液标本采集后,最好放置15~30min,因为血小板离体后,其形态立即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丝状伪足,数个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随着时间廷长,这种假生聚集就会发生解聚。 5 样品溶血不完全 溶血不完全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影响较大,会使白细胞假性升高,但在实际中作中发现不但影响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还会影响下一例样品和血小板计数,可能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这种情况在半自动血液分析仪需手工滴加溶血剂时较易出现。 6 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血小板增多的因素 当患者红细胞大小不均、尤其是以体积<70fl的小红细胞居多时,部分极小红细胞会计入血小板数,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这种现象在使用电阻抗法原理计数的仪器中易出现,因为血小板和红细胞是在同一个检测系统中通过体积大小来识别,小红细胞的脉冲信号可能被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小板; 功能检测; 临床应用 血小板检测方法可归纳为出血、血栓和药物监测3大类。虽则有些方法能应用于多种检测 目的,但为特殊目的而创建的方法亦有重要价值。故在检测时应合理地运用。 1 出血性疾病监测中的应用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通过这些功能维持着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由于这些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在有些疾病同时会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 1.1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疾病 ①黏附受体蛋白异常:GPIb Ⅴ Ⅸ(BSS,血小板型vWD,Bolin Jamieson 综合征)、GPⅡb/Ⅲa(血小板无力症)、GPⅠa/Ⅱa、GPⅥ、GPⅣ。 ②可溶性激动剂受体异常:TXA2受体,P2Y12受体、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 ③血小板颗粒异常:δ 颗粒(δ 贮存池缺陷、Hermansky Pudlak综合征等)、α 颗粒(灰色血小板综合征,Quebec血小板病等)。 ④信号传递途径异常:TXA2途径异常、Ca离子流动异常、Gαq缺陷、GSα高反应、PLC pleckstrin磷酰化缺陷。 ⑤膜磷脂异常:Scott综合征、Stormorken综合征。 ⑥其他异常:原发性释放异常、Montreal综合征、Ehlers Danlos综合征、 May Hegglin综合征等 1.2 遗传性血小板数量减少疾病 ①体积减小:Wiskott Aldrich综合征、性联血小板减少症。 ②体积正常:家族性血小板病、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 ③体积增大: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型vWD、May Haegglin异常、灰色血小板综合征、Montreal血小板综合征。 1.3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十分常见,可由下列不同原因引起:①药物、食物和维生素;②慢性肾衰;③体外循环;④骨髓增生异常疾病;⑤抗血小板抗体等。 血小板功能缺陷检测的方法包括:①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血小板数量及外形大小中应用;②血小板功能:出血时间(血小板功能分析仪,(FPA 100R)、黏附性测定、聚集功能测定、释放功能测定(致密颗粒:5 HT、ADP、ATP、δ 颗粒缺陷 Hermansky Pudlak 综合征、Chediak Hygashi 综合征(荧光法)、α 颗粒:TF4、β TG(α 颗粒缺陷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Quebec 血小板病、Jacobsen或Paris Trousseau 综合征)(ELISA法,试剂盒),PF3有效性; Ca2+释放与内流,、血栓烷形成、cAMP、GAMP;血块回缩;③膜受体分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关键词:血小板临床应用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由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可由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近年来,文献报道利用流式细胞术,特别是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2]。该技术能灵敏、特异地检测血液中活化血小板,并评价其功能。现就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和潜力进行综述。 一、全血法流式细胞术 1.方法学:流式细胞仪能快速测定大量个体细胞的特性。样品中欲分析的细胞预先进行荧光标记,然后由压缩氮经硅管送达标本室,再以5 000~10 000个细胞/秒的速率逐个射入光敏感区。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被特殊染色的细胞发射出一定量的荧光脉冲讯号。探测器收集每个细胞的荧光讯号和光散射,然后传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传统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常用的样本是经洗涤的血小板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由于血小板极易活化激惹,样本经离心、洗涤等步骤,容易人为地导致体外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价值。为此,Shatti等[2]引入了全血法流式细胞术。该技术能使用全血样本测定循环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以及血小板对激活剂的功能应答。 全血流式细胞术样本制备步骤为: 抽血抗凝→稀释→生物素化的检测用单克隆抗体(单抗)→激动剂或缓冲液→固定(1%多聚甲醛)→FITC标记的鉴别用单抗→PE-卵白素→稀释。 稀释样本是为了防止血小板聚集,否则单个血小板上的抗原量就测不出来了,因为流式细胞仪测定的是单个粒子的荧光,而不管这单个粒子是一个血小板还是几个血小板的聚集体。当用凝血酶作外源激动剂时,为防止血小板聚集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可在全血标本中加入四肽化合物Gly-Pro-Arg-Pro (GPRP)[3]。固定这一步若不干扰单抗的结合,生物素化的检测用单抗也可以在固定后加入。血小板鉴别用单抗可在针对血小板特异性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 Ⅲa的单抗中任选一种。标记这单抗的荧光试剂可在FITC、PE、PE-CY53种荧光染料中任选。 样本随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通过荧光极性和特异性光散射鉴别出血小板后,检测5 000~10 000个血小板表面的特异性荧光讯号。检测结果可用两种方法表示。一种是平均颗粒荧光强度,另一种是特异性荧光抗体结合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法与荧光信号的放大倍数无关,且可以检测受损伤部位血小板亚群的变化。如果检测的是血小板表面某抗原的总量,则荧光强度法更为适合。譬如,在活化状态下,血小板表面GPIb-IX-V复合物含量比静息时低,但降低的幅度小,通常还不足以报告阴性结果[4],这时用荧光强度法就比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法更合适。 目前传统的流式细胞术还不能定量分析结合位点的绝对数目,但Shatti等[2]利用125I 和生物素双标记的单抗进行研究,以PE-卵白素作为荧光结合试剂,发现碘标测定的结合位点数与荧光强度间有线性关系。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单抗,一旦弄清这一线性关系,并知道荧光单抗上荧光素与抗体的摩尔比,就能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该抗体结合位点的绝对数目。

血小板生理知识

血小板生理知识 血小板(platelet)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纲有纺锤细胞起凝血作用,鱼纲开始有特定的血栓细胞。两栖、爬行和鸟纲动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梭形成椭圆形细胞,功能与血小板相似。无脊椎动物没有专一的血栓细胞,如软体动物的变形细胞兼有防御和创伤治愈作用。甲壳动物只有一种血细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的生成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

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200~8000,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形态结构循环血中正常状态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凹、椭圆形或圆盘形,叫做循环型血小板。人的血小板平均直径约2~4微米,厚0.5~1.5微米,平均体积7立方微米。血小板虽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此外,内部还有散在分布的颗粒成分。血小板一旦与创伤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内膜表面接触,即迅速扩展,颗粒向中央集中,并伸出多个伪足,变成树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颗粒随即释放,血小板之间融合,成为粘性变形血小板。树突型血小板如及时消除其刺激因素还能变成循环型血小板,粘性变形的血小板则为不可逆转的改变。血小板有复杂的结构和组成。血小板膜是附着或镶嵌有蛋白质双分子层的脂膜,膜中含有多种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与粘附作用有关,糖蛋白Ⅱb/Ⅲa与聚集作用有关,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受体。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和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关分子组成的血浆层(血小板的外覆被)。血小板胞浆中有两种管道系统:与表面相连的开放管道系统和致密管系统。前者是血小板膜内陷在胞浆中形成的错综分布的管道系统,管道的膜与血小板膜相连续,管道膜内表面也有

血小板分析仪原理

比浊法(光学法) 原理: 将富血小板血浆(PRP)置于比色管中,加入诱聚剂(主要有ADP、肾上腺素,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TXA2,PAF等),用一涂硅的小磁粒进行搅拌,血小板逐渐聚集,血浆浊度降低,透光度增加,记录此变化,形成血小板聚集的动态曲线,以PRP的聚集率和透光度为0%,乏血小板血浆(PPP)所测得的聚集率和透光度为100%,用血小板聚集仪进行自动测定、记录、描绘血小板聚集曲线 优点: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方法。 缺点: 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cv值达到15%; 操作繁琐:必须分离贫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还需要调整血浆中血小板浓度; 溶血、高血脂样对检测有明显干扰; 检测样本去除血液主要细胞成份,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真实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VerifyNow维梵纳抗血小板治疗检测仪[1](全血比浊法) CHRONO700血小板聚集仪(美国Chrono-Log公司) 原理: 检测原理还是采用传统比浊法,没有本质突破,检测误差达15% (cv)优点:

无须制备血小板血浆的操作 术前血小板功能的快速筛选,全血/PRP/ATP释放检测 缺点: 耗材价格昂贵; 目前尚未在国内注册; 国外使用信息不多。 电极法 ChronoLog 590(美国ChronoLog公司) 简介: 590系列采用电阻法测血小板聚集,在全血中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减少操作步骤节约了时间,反映了血小板的生理状态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可用于监测药物作用于血小板功能的功效,对相关血栓与止血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理: 可用全血或PRP进行检测。检测杯中有一对铂电极,血小板在诱导剂的诱导下发生聚集时,可覆盖在铂电极表面,导致电阻抗的改变,后者的变化程度与聚集程度有关。此信号经过放大传送到监测器或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将电阻抗的改变转换为聚集曲线从而计算出血小板的聚集率。 优点: 无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的操作,使操作更简便省时,采血量仅为2ml ,完成操作仅需大约10 分钟。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在止血与动脉血栓形成中得作用包括粘附到受损血菅处或破裂得动脉粥样域化斑块处,形成止血栓或;疑块;加速;疑血瀑布导致凝血酶得形成.本文综述了血小板得作用,列举了遗传性得血小板缺陷及异常出血性疾病,并讨论了 ^种血小板致聚列. 本文综述了各^科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得优缺点:出血时间测定;利用透光性得改变来检测枸據酸钠抗凝得富含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得聚集功能;阻抗聚集仪检測枸椽酸钠抗凝全血中血小板得聚集功能;高切变力血小板功能分折仪(PFA-W0)与Ultegra快速血小板功能測定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得止血功能;用锥板分析仪检測高切变力下血小板得粘附与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得分泌(ATP, 14C-5-强色胺?血小板第4因予与(3 -血小板球蛋白) 与血栓烷82得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与体外使用致聚剂得血小板激活悄况(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构象改变,P-选择素与磷脂酰丝氨酸得表达);检测遗传性缺陷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得水平。 1简介 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中得作用 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到损伤处,聚集形成由纤维蛋白固定得止血块。在微血管损伤处及 敍裂得动脉粥样枝化斑块处也会发生类似得过程,最终形成血小板一纤维蛋白血栓,引发动脉硬化症 得血栓性并发症. 体内能够激活血小板得诱导列主要有胶原蛋白,ADP,血栓烷A2(TXA2),凝血酶?弱诱导剂有5 一冬色胺与肾上腺素?血小板上不仅有针对这些介质得受体,还有纤维蛋白原与VWF得受体。TXA2得形成与释放以及血小板致密颗粒中分泌得ADP与5—理色胺合加速血小板得激活过程, 促凝表面得暴露促进凝血晦得形成,而竄血酶就是強有效得激活剂。激活也会诱导a-颗粒内容物得分泌与颗粒跨膜蛋白P-选择素出现在血小板得表面上。所有血小板致聚剂都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当;疑集过程得某个途径存在缺陷或被抑制时,血小板得凝集功能将被大大受损。 在血菅壁得损伤处,血小板与内皮下细胞外基质中得Von Willebrand因子(VWF),胶原蛋白与纤维结合素粘附在一起。在鬲切变力悄况下?血小板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与VWF得柏互反应就是非常短暫得,但当VWF与血小板表面得GPIIb/llla结合,这一过程会变成不可逆得.血小板表面胶原蛋白受体包括GPIa/llaCa2pi),它在粘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得作用; 而GPVI在血小板活化引4eTXA2得形成与释放以及致密颗粒与a贮存颗粒内容物得分泌过程中超作用。血小板存在TXA2与ADP受体,在损伤处流动得血小板受刺激会改变形状,伸出伪足,进而在粘附血小板周囤形成聚集物. 聚集过程需要血小板表面得异二聚体整合素分泌与血小板表面磷脂双分子层翻转暴露促凝鑛脂表面,通常为磷脂酰丝氮酸(PS)翻转到血小板表面。也会产生促凝活性得微粒? PS得暴露大大加速了凝血途>^^因子X与凝血胯原酶得反应,产生了灵有效得血小板说导剂一凝血晦.凝血胯切开血小板表面得蛋白誨激活受体,导致GPlIbGPIIb/llla复合物转变成纤维蛋白原得受体或某些情况下作为VWF得受体。这些蛋白会在邻近得受刺激得血小板之间搭桥。激活得正常得GPIIb/llla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非常重要。 当血小板受胶原蛋白与凝血酶等致聚剂刺激,能引起血小板颗粒得/I I la得激活,形成TXA2 与引起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得分泌.凝血晦同样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包裹在血小板聚合物表面形成坚固得止血块或血栓0 在磷脂酶A2作用下膜麟脂释要目得在于确定异常出血得原因或确保在手术或牙科侵入性操作(包括拔牙)过程中得正常止血功能。多种方法尝试来证实高血小板活性有血栓形成得倾向, 这个专題最近被Thiagarajan与ffu等进行综述。 异常出血常见得原因为血小板减少症,这可通过血小板计数来确定。当血小板计数低放出花生四烯酸 吋可产生TXA2。在环?化化酶(COXT)与血栓烷合晦作用下,花生四烯酸转变为TXA2o TXA2只能短期存在,很快形成无活性得稳定产物TXB2o C0X-1被阿司匹林不可逆地灭活?因此血小板生成TXA2得能

血小板太低会导致什么

血小板太低会导致什么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血液中的血小板如果出现过低的情况的话,就会导致血液无法凝固,伤口无法止血等难问题。如果血小板长期过低的话,就可能会导致很多严重的血液疾病的出现。那么血小板太低会导致什么? 血小板太低会导致什么? 血小板低会引起可引起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 血小板过低的原因 血管因素 产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不成比例,这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血与毛细血管功能障碍也有关系;例如脾切除后,虽然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数并未上升,但出血现象会改善;用激素治疗后,人们的血小板数量也不一定增加,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转为阴性,同时人们的出血情况也会减轻;此时就可以证明血管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病出现的。 脾脏因素 通过医学发现脾脏可能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部位之一,而当脾脏产生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时,人们正常血小板经过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而出现过敏情况,致敏血小板极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因此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遗传因素 通过表明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其直系健康的家属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学缺陷,也再次证明了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也在提醒一些体质不好或者是自身患有此病的人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准确治疗,避免把此病遗传给自己的孩子。 病毒感染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病出现;其中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也证明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其中本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从而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而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本文详细介绍了血小板过低会造成哪些疾病,也介绍了血小板过低的原因有哪些。作为一名血小板过低的人,你有必要认真阅读一下本文内容,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你的血小板出现情况的时候及时得到治疗,可以及时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哦。

血小板的概念

血小板的概念 血小板(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纲有纺锤细胞起凝血作用,鱼纲开始有特定的血栓细胞。两栖、爬行和鸟纲动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梭形成椭圆形细胞,功能与血小板相似。无脊椎动物没有专一的血栓细胞,如软体动物的变形细胞兼有防御和创伤治愈作用。甲壳动物只有一种血细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一8微米不等,且个体差异很大(5~12立方微米)。血小板因能运动和变形,故用一般方法观察时表现为多形态。血小板结构复杂,简言之,由外向内为3层结构,即由外膜、单元膜及膜下微丝结构组成的外围为第1层;第2层为凝胶层,电镜下见到与周围平行的微丝及微管构造;第3层为微器官层,有线粒体、致密小体、残核等结构。 血小板的生成 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200~8000,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形态极其结构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 2017-12-13 11:56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467 仓静(共同执笔人)叶铁虎田玉科(共同负责人)吴新民张卫(共同负责人)张洁杨辉(共同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廖刃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包括围术期输血以及减少失血、优化血液制品、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各种血液保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等。围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或其相关成分,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相关的血液成分。血液管理的其他措施包括为避免或减少失血及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一、术前评估 1. 了解既往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 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 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 4. 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例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其他抗凝药和可能影响凝血的维生素类或草药补充剂)造成的凝血病史; 5.了解有无血栓病史(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6.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7. 一般体格检查(例如瘀点、瘀斑、苍白); 8.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

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险因素; 10. 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11. 为使患者做好准备,如果可能,术前应提前(例如若干天或周)进行充分评估。 二、术前准备 1.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咨询相关专科医师或会诊。择期手术患者应暂停抗凝治疗(例如华法林、抗凝血酶制剂达比加群酯),对特定患者可使用短效药(例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桥接治疗;除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外,如果临床上可行,建议在术前较充足的时间内停用非阿司匹林类的抗血小板药(例如噻吩并吡啶类,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根据外科手术的情况,考虑是否停用阿司匹林; 4. 当改变患者抗凝状态时,需充分衡量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出血增加的风险; 5. 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判断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 6.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或炎症性贫血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铁剂治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概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 bocytope nia,ITP) 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骨髓相对正常 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小板减少性(血小板数<100X 10/L )出血性疾病。既往 曾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 nic purpura) 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 ne throm bocytope nic purpura), 目前国际儿童ITP工作组已经 建议使用“immune(免疫性)"以强调本病由免疫介 导而发病,避免使用特发性(idiopathic);由于许多患者仅有血小板减少而无出血体征, 紫癫(purpu⑻也被取消,故目前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 ni a)' 。 ITP分为原发性ITP和继发性ITP两类:原发性 ITP(primary ITP) 是指暂未找到特殊致病原因的单纯 性血小板减少;继发性ITP (sec on dary ITP )是指除了 原发性ITP以外的所有形式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 少症。继发性ITP包括药物诱导、狼疮相关性以及继 发性ITP ( HIV相关性、HCV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关性)等。此处特指原发性ITP。 本病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3~6岁为高发年龄; 年幼儿中以男性为主、学龄期男女发病相同、年长儿 以女性居多。冬春季高发、夏秋季为发病低谷。 【病因及发病机制】早在1950年William Har- riglon给自己注射了慢性ITP患者血液引起自身出现 了免疫性血小板下降,从此ITP的神秘面纱被逐步揭 开。经过半个多世纪探索,人们了解到了免疫失耐 受(immune failure toleranee) 即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 原性物质时从无应答状态改变为异常应答的免疫状 态,是其发病机制。虽然免疫提呈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ITP机制,异常T细胞扩增可能是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临床表现 *导读:血小板减少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临床表现,可能与哪些疾病有关系。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一开始都感到非常的沮丧,因为它们不了解这个医学名词,觉得是很严重的病。其实我们没必要过分担心,因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只要我们及时发现疾病,并予以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因素 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这种减少可以是遗传性的,就像范可尼贫血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属于先天性再障;这种减少也可以是获得性的,就像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此以外,还有免疫因素(HIV 感染、抗生素等药物)和非免疫因素(妊娠、被蛇咬伤、烧伤等)也会引起血小板被破坏而减少。还有脾功能亢进、血液透析等都会导致血小板丢失或者分布异常也会引起血小板的减少。总的来说,血小板减少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因此,血小板的减少也与骨髓病性贫血、全身性红斑狼疮、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老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儿丙酸血症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关,这几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血小板的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症状就是皮肤出血点、瘀斑,牙龈渗血、鼻衄等。详细地说就体现在手术后出血、伤口出血的时间延长、月经过多、消化道和泌尿道的出血、关节和肌肉的血肿、牙龈出血和皮肤出血点、紫癜等。 血小板减少是怎么回事,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相关推荐】: 基因变异可导致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怎么办?六种方法可治疗 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哪些疾病?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 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血小板功能实验评价及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3 Zhou D,Kusnecov AW,Shurin MR,et al. Exposure to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ors elevates plasma interleukin 6:relationship to the activation of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J]. Endocrinology,1993,133(6):2523-2530. 14 Tan KS,Nackley AG,Satterfield K,et al. Beta2 adrenergic receptor activation stimulat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via PKA- and NF-kappaB-independent mechanisms [J]. Cell Signal,2007,19(2):251-260. 15 Raynor DA,Pogue-Geile MF,Kamarck TW,et al. Covariation of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 Psychosom Med,2002,64(2):191-203. 16 Rebollo I,Boomsma DI. Genetic analysis of anger:genetic dominance or competitive sibling interaction[J]. Behav Genet, 2006,36(2):216-228. 17 Cloninger CR. A unified biosocial theory of personality and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xiety states[J]. Psychiatr Dev,1986,4(3):167-226. 18 Service HM,Hintsanen M,Hintsa T,et al. Does neuregulin-1 play a role in Type A behavior?The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J]. Behav Brain Funct,2008,4:40. 19 Surtees P,Wainwright N,Khaw KT,et al. Inflammatory dispositions: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stility and peripheral leukocyte counts[J]. PAID,2003,35(6):1271-1284. 20 Novoselova EG,Khrenov MO,Cherenkov DA,et al. The role of TLR4 receptor in the stress response of lymphocytes[J]. Biofizika,2008,53(3):457-461. 血小板功能实验评价及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Evaluation and pre-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on platelet function tests 李祖兰1,杨亮程2,陈兴明3,夏吉成3,白小军3,许永杰3,周维军4,李 平5,丛玉隆1 综述 1解放军总医院 南楼检验科,北京 100853;2总装备部黄寺门诊部,北京 100120;3解放军306医院 检验科,北京 100101;4总装后勤部苇子坑门诊部,北京 100101;5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200 摘要:血小板功能实验包括出血时间、血小板功能分析仪-100、血小板聚集、腺嘌呤核苷酸类测定和流式细胞术等。除了更好定位新实验如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血栓弹力图的作用,更注重老方法如血小板聚集的标准化和优化。本文就目前采用的血小板功能实验优点、缺点以及它们可用的临床条件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血小板功能检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 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139(2011)02-0196-04 血小板功能试验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项目之一,对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实验方法学、检测仪器与试剂、质量控制措施、操作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临床工作中获得准确、有意义的血小板功能试验结果比较困难。对血小板功能实验进行评价及分析前质量控制方面的探讨,对改善血小板功能试验和血小板功能检验全面质量管理都很有意义。 在静脉穿刺、抗凝、标本运输和实验室处理过程中减小对血小板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受检者禁食、烟、酒12h,1周内不服阿司匹林类药物,3d不服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注意年龄和经期、妊娠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压脉带压力适度,采血针头至少21号,静脉穿刺且血流顺畅,弃去前2ml血,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试管或注射器,抽血后立即与抗凝剂轻轻混合,红细胞压积在25%-55%时,3.8%枸橼酸钠与血液比例为1∶9,压积超过这范围时,应调整抗凝剂与血液之间的比例;标本置于室温,最好在采血后2h内进行测试,最长不宜超过3h;掌握好离心的条件,所得的PRP量以占1/4-1/3为佳;检查试管标本是否过满或不足,避免对标本进行不必要的操作[1-3]。不推荐用真空系统采集血样,因为真空通过加大剪切力和增强对低剂量ADP 反应性而易于致血小板活化,血样必须加盖以防血液的pH 值发生变化,影响测试。以下对目前采用的各血小板功能实验优点、缺点以及它们可用的临床条件分别进行综述。 1 出血时间 出血时间在1901年由MILIAN第一次阐述,第二次是在1910年由DUKE表述。但随着使用越来越广泛,其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差也越来越明显。例如,约有50%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出血时间正常[4]。单从技术角度看,出血时间受邻近温度较低的皮肤、剧烈运动、压脉带压力的差异(IVY技术)、过度焦虑、切口的方向和过度擦拭切口的影响[5]。1998年,《外科档案》一篇有分量的文章主张反对用出血时间作为常规筛选项目[5]。出血时间不再被认 收稿日期:2010-06-21 修回日期:2010-07-21 基金项目:军队“十一五”项目(42412172) The 11th Five Years Programs of Chinese PLA(42412172) 作者简介:李祖兰,女,硕士,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血小板功能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Email: lzlan5@https://www.doczj.com/doc/7611108156.html, 通信作者:丛玉隆。Email: yulongc@https://www.doczj.com/doc/7611108156.html,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 指南(2010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疾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和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初步认定该病毒与此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疾病有关)。其中,关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我部已于2008年2月20日印发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给予指导。关于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疾病,近期我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以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对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工作。 现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依据本指南及时开展相关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加强疾病防治工作。 附件: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疗方案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检测方案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6.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 (2010版) 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为确定该类患者的致病原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有关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学研究。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湖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工作。经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中和试验等实验室检测,发现两省报告的大部分病例标本中存在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初步认定检测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与该新病毒感染有关。由于该病毒命名和进一步确认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命名此病毒感染所致疾病。为及时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工作,依据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控制工作。 (三)指导各地做好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公众健康教育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新发现的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2010-08-29 19:52来源:本站作者:本站综合编辑点击:180次字体大小: [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 核心提示:作者:张德志作者单位:116222 辽宁普兰店,普兰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高效率、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越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 作者:张德志作者单位:116222 辽宁普兰店,普兰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高效率、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越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笔者现将多年临床检验工作中所了解的关于影响血小板检测的因素进行如下探讨。 1 方法学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仪血小板大多数采用电阻抗法进行计数,也有光散射法或其他方法,其原理大都是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进行区分和计数。这种检测原理决定了对于血小板数量和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形态异常者,结果误差就比较大。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平均分布于2~30fl[1],体积分布直方图明显地向右延伸,不对称,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地增加,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进行区分,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小红细胞计数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2 仪器、试剂的因素 血液分析仪是精密电子仪器,由于测量的脉冲讯号非常小,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仪器应安置在一个不受振荡、不受磁场、电场、噪音干扰,防潮、防尘,始终保持室温的环境中。仪器液路的定期维护清洗也至关重要,计数管路的不清洁会造成血小板数量明显的升高。试剂的质量对血小板结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必须使用与仪器相配套的试剂,进口试剂价格较贵,因此使用合格的国产试剂是避免试剂因素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关键。 3 抗凝剂因素 ICSH推荐使用EDTA盐抗凝,含量规定为(1.5~2.0)mg/ml,即1.5~2.0mg的EDTA-2K 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2K的

血小板减少怎么办.doc

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血小板减少,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那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血小板减少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一、孕妇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 说到血小板减少,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孕妇是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的。那孕妇血小板减少应该怎么办呢? 1、多吃红枣、连衣花生、桂圆等。 2、不用会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斯匹林等。 3、避免外伤。 4、如果孕妇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候,则应该提前住院,做好输血或者是补充血小板的准备。并且要避免产后出血以及产后感染的情况。 二、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1、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 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 2、引发内脏出血 血小板太低时就会引发内脏的出血,像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威胁生命。 3、手术后大出血 因为患者的止血以及凝血功能不全的原因,则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

大出血的症状。而且女性月经时候的月经量也变多,甚至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呕血以及便血的症状。 4、流血止不住 常见的是皮下出血,也就是我们在血液病科中较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在体内正常的数量为10万~30万,低于10万,对于有的人来说无碍。低于5万以下的就属于有生命危险了,你运动量大的话,能引起脑出血,甚至内脏出血,从而危及生命。 5、心肌渗血致使心律失常 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血小板减少患者出现昏迷或死亡,还会造 成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三、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方法 1、输血。血小板减少主要表现为出血,包括黏膜出血、内脏出血等情况,出血严重时应进行输血治疗以补充丢失的血液,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2、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为西医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疾病急性期的止血,但是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应用时无明显效果。 3、脾脏切除。对于已患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切除脾脏为较常用方法。脾亢时,会出现血小板滞留,切除脾脏后可恢复正常的血小板生成。 4、免疫制剂的应用。对于应用激素或者切除脾脏后病情无缓解的患者可以应用免疫制剂。 5、中医治疗。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治疗时以活血化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