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

食用菌

xxx食用菌有限公司

二O一O年七月

年产7000吨金针菇、杏鲍菇等

食用菌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项目背景及意义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因此,开发食用菌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xxx县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促进高效农业发展,近两年当地政府把食用菌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目前已经形成远近闻名的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产业集群,有利于带动品质更优的杏鲍菇产业发展。xxx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丰富的意杨树林造成的气候条件也特别适宜食用菌的生产,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农副产品下脚料如玉米芯、棉籽壳及木材加工产品下脚料木屑等到资源非常丰富,这些正是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生产的主要原料。当

地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食用菌生产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xxx县位于全国首批开放城市连云港的南大门,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连云港经济规划以港口经济和现代高效农业为主,省政府更明确了具体项目规划,这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326、327省道横贯县域东西,204国道和沿海、宁连高速纵穿南北,交通便捷,货运畅通。食用菌产业销售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连云港目前已被纳入“长三角经济圈”,从xxx到达南京、上海只需2-4个小时,将来高铁通车还可以融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对产品销售非常有利。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菌肉洁白肥厚,质地脆嫩,味如杏仁及鲍鱼,营养丰富,素有“平菇王”之称,食之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并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入药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而且产量较高,一般纯棉籽壳或棉籽壳与木屑混合料,生物转化率可达60%左右。杏鲍菇属低温性品种,出菇温度为13-18℃。该品种在国内外市极为畅销,如进行工厂化生产,周年供货,每吨售价达8000-16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毛柄小火菇、构菌、朴菇、冬菇、朴菰、冻菌、金菇、智力菇等,英文为:"ENIKI MUSHROOM",植物学名为Flammulina velutiper (Fr.) Sing.。因其菌柄细长,似金针菜,故称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金针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工厂化周年栽培金

针菇、杏鲍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技术,其特点为工厂化周年生产,实行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自动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产品符合出口标准。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适合本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开发新优品种,促进当地食用菌产业升级,带动食用菌产品出口外销,为实现把xxx县打造成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食用菌之乡的目标,促进当地食用菌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一、我国食用菌产销情况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生产600多万吨各种食用菌,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品种主要集中蘑菇、香菇、木耳、平菇等全国普遍栽培的几种食用菌上,而且生产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现在逐渐增加了杏鲍菇、灵芝、竹荪、鸡腿菇、杨树菇、大球盖菇、阿魏菇等20多种,品种达30余种,但在高温的夏季,采用传统技术大部分食用菌还无法生产,栽培的品种更少。

我国食用菌产品主要靠内销,食用菌历来作为高端食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通常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上。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能力迅速增强,但由于生产能力不足,价格仍居高不下。目前我国人均年占有量仅5公斤,不及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通过工厂化生产,将有助于食用菌产量的迅速提高,人们购买新鲜食用菌更加便易,需求量和消费量也将明显增加。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主要是干菇、鲜菇和盐渍菇,其中以鲜茹出口效益最高。

二、世界主要国家食用菌产销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食用菌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美,日本是亚洲的食用菌生产大国,1990年食用菌总产值(除双孢菇外地达2769亿日元。日本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设备先进,已实现生产的园艺化和机械化,部分产品实现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在国际市场上,日本香菇由于质量上乘每吨卖价达2.8-3.2万美元,比我国香菇的每吨0.8-1.2万美元高出近2倍。韩国也是亚洲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国,利用稻草作为栽培原料年产平茹3万吨,蘑菇2万吨。韩国香茹在国际上也很有竞争力,是日本的主要竞争对手,年出口约450吨。在欧洲,法国是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双孢菇年产量20-22万吨(鲜),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是德国和欧洲蘑菇的供应基地。法国还建有欧洲最大的蘑菇菌种生产中心,生产谷粒菌种,销售到各个国家。荷兰的蘑菇栽培技术非常先进,已经实现了机械采菇,蘑菇产量15万吨左右。荷兰还建有蘑菇堆肥中心,向国外出口蘑菇堆肥。英国是欧洲的主要蘑菇生产国,大小菇场约500个年产量12万吨左右,主要用于本国市场。德国的蘑菇产量约5万吨。不足部分主要从荷兰、法国和中国进口。杏鲍菇人工栽培研究起始于法国、意大利和印度,首次开展人工栽培试验,日本于上世纪90年代实现商品性工厂化生产。

三、金针菇、杏鲍菇市场分析

金针菇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

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最近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在作为食材时,金针菇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杏鲍菇是我国食用菌家庭中的新秀,由于其质地脆嫩,具有一股淡淡的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杏鲍菇栽培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栽培地区已从南方扩展到北方各省,栽培技术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杏鲍菇的市场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的消费量在逐年增加,以各大高档饭店鲜菇消费为主。由于杏鲍菇价格较高,要真正进入普通百姓家庭,还需要

3-5年时间。②日本市场:近两年来,日本杏鲍菇市场需求猛增,产品供不应求,这极大地刺激我国杏鲍菇生产和基础的形成。杏鲍菇出口日本主要有三个产品:A保鲜杏鲍菇出口,通过空运或保鲜香菇拼柜海运出口。B盐渍菇出口,将杏鲍菇加工成盐水菇出口日本。C清水菇罐头出口,将切片后的杏鲍菇加工成清水罐头出口日本。预计今后几年内杏鲍菇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价格比较稳定,普通产地收购价基本保持在8元/公斤左右,反季节工厂化生产价格将更高。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设立xxx食用菌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投资2000万元建工厂化食用菌厂一座,占地面积80亩,年产杏鲍菇

5000吨;投资500万元建设90亩食用菌(主要是金针菇)大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大棚金针菇、杏鲍菇、茶树菇、秀珍菇、香菇等食用菌生产;投资500万元建设500平方米办公场所,设立食用菌经纪人公司及派驻一线城市分公司,搭建市场营销平台及网络营销整合,销售自有产品及农业园区其它食用菌生产企业产品,解决农户及相关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厂家产品销售后顾之忧。利用北环路交通优势,搞活县域内及周边相邻城市食用菌市场交易流通。

二、建设内容

工厂化食用菌厂:杏鲍菇生产车间全部采用恒温库标准建造,室内采用程控恒温技术,杏鲍菇的生长过程全部由电脑控制和记录。采取瓶栽和袋栽两种方式,自动化机械生产菌包,特别是采用开口式塑料瓶来培养菌种,采用塑料瓶来培养菌种,养菌效果好,产品质量高,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可以反复利用20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一次性塑料菌包对环境的污染。

(一)土建工程1、建培养出菇房18000平方米。2、建培养架50000平方米,为铁架结构。3、建生产场地10000平方米,包括混凝土地面、水池设施、冷却塔、冷藏仓库、菌种室、接种净化室等设施。

(二)仪器设备购置1.315kw变压器2台、制冷机120台、锅炉1台、大型高压来菌柜2台、自动装瓶机2台、自动接种机2台、广口塑料瓶200万只、以及拌料机、粉碎机、自动传输装置等。

食用菌大棚:建设标准食用菌大棚200套,长30米,宽6米,棚距2米,两排大棚间距8米,钢架结构,泡沫覆盖保温,抗老化黑

现代化食用菌工厂

黄金针菇周年生产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工厂化周年生产黄色金针菇 2、项目投资单位:广元市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3、项目建设地点:广元市朝天区平溪乡 4、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采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食用菌袋栽生产线完成栽培过程中的装袋、灭菌、接种等工序,采用封闭式机房,利用设备、设施创造出适用于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的人工环境,即对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中的CO2浓度等进行自动化调节,让食用菌在最适宜的优良环境下生长,从而实现周年栽培。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发展水平: 目前,全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欧洲以荷兰、英国、美国为代表,进行栽培双孢菇为主。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重要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化产业之一,经济效益较高,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它完全进入了工厂化,自动化和电子计算机控制,成为现代农业的代表。 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2000年以后发展起事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由台商投资,2001年在我国率先成功创造了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日产16吨鲜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近年来,各省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如雨后春笋,特别大城市周边,我省彭州市,西充县等地也吸引了外资兴建了许多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企业,,向广元市内鲜销的杏鲍菇,白色金针菇、海鲜菇,都来自上诉企业。 三、市场分析: 1、国内外消费状况 金针菇以味美、益智、健康而著称,我国是世界上金针菇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食用菌消费已进入千家万户和平民百姓,在宾馆、酒店、超市等,金针菇即食加工,国内以金大洲菇业率先加工即食休闲金针菇,2013年金大洲销售收入达到3个亿,完成利润6000余万元,占市场35%的销售份额。 2、产品市场价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食用菌市场价格在逐年提升,由过去的几角钱1斤增长到几元1斤,广元市场一般以6-8元每市斤销售,热天的价格高达10元每市斤。 我国90%以上的食用菌都是由农民按季节生产出来的,食用菌供应淡、旺分明,价格差别显著,一般情况下,旺季平价销售,淡季部分食用菌价格上涨一倍以上,因此进行工厂化反季节培育食用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3、销售市场: 目前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由于产品稳定、质量稳定,深加工质量也得到保证。鲜销,由于产量质量稳定,一般对接经销商对外批发销售。形成固定的网络销售渠道,即食加工金针菇,成为少男少女茶余饭后的小食品。我公司以香辣、嫩脆金针菇即食产品正走向全国各大市场,市场销售份额正逐渐增大。 4、项目市场方向: 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主要反季节供应市场,本产品鲜销,主要以广元周边市县,部分产品可进入重庆、武汉、西安周边大城市,加工即食性金针菇主要销售到东北、华南、华北地区各大、中城市市场,我司主要以深加工为主,工厂化栽培金针菇才能保证我公司正常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料。

可行性报告-年产10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精品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 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XX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中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与问题探讨 (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涂改临) 近些年来国内掀起杏鲍菇栽培热,杏鲍菇周年工厂化栽培象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日产量从数百公斤到10吨的企业全国大致有100多家,难以用准确数据统计,估计全国平均日产量已超过300吨。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数福建漳州市,2009年10月止平均日产已超过50吨,2010年6月止整个漳州平均日产量达75吨,厂家由2008年的35家增长到现在有50家,累计投资额达二亿二千万元,全部都是自有的资金投入,没有拿政府一分钱的扶持资金。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稳定性依然不够,除福建漳州市在技术上相对比较稳定外,全国大多数工厂化栽培成功率较低,百分之五十的厂家处于时好时坏,仍然在亏本。但是,由于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每公斤平均价一直保持在10元以上,全国有多家企业都有扩大再生产的打算,更有业外的资金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想要投资建厂。本人就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几个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也许能对同行和想投资者起一点点帮助。 一、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没有作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 经常会碰到业外的人想投资,他们只是听说种杏鲍菇很赚钱,就想投资,问其对食用菌产业了解多少,回答是完全不了解或只了解一点点。这种人又是很冲动,说干就干,立即上马,到处参观,依样画葫芦,结果可想而知,失败告终。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起步比较晚,对金针菇栽培技术相对成熟,而对环境要求相对比较苛刻的杏鲍菇就没有那么顺利了。食用菌属于生物学范畴,即使是从事食用菌工作很熟悉的人,也许还不能够胜任某一菌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也还需要一个认识再认识的过程。更何况其他行业对生物原理不懂,对食用菌特点更不清楚。大多数企业也仅是停留在依样画胡芦,靠经验,靠模仿生产,还是处于低水平栽培阶段,有些甚至连基本原理也没有弄明白,对栽培工艺中的细节更不了解,遇到问题时常束手无策,其产品产量和质量波动性比较大。 投资要谨慎,投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虽然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业外的人士,你应该先对食用菌行业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要对投资项目作可行性研究。投资食用菌业是有一定风险的,首先要有承受风险的心理准备,另外,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在技术上能统筹兼顾的总负责人,相当于一个技术总监的角色,当然企业的法人或者所有者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才不致于外行领导内行,受制于人。 二、没有对聘请的技术员作综合评价,盲目投师。 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得技术,又不知道技术的有多重要,以为聘请一个月工资一二千元的技术工人来管理就可以种出菇来,就可以帮助企业赚钱。结果是由于技术上的综合素质太低,碰到问题束手无策,或胡乱摆弄,把生产厂变成试验厂,同样是连连亏本,才后悔莫及,早知道种菇这么难,就不会去选择种菇。 要知道,工厂化栽培需要具备数、理、化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已不能满足于工厂化栽培的需要,要想获得成功,没有各种人才的群策群力、合作攻关,就难于应付生产过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导致失败。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还不成熟,大多数厂家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没有充分了解,多为依样画葫芦,特别对如何制作成功栽培包的方法技巧不够,对菌包生理成熟后诱导菇蕾形成的机理缺乏基本了解,对子实体发育过程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不能正确调控,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成功率。所有这些,不是一般技术工人能胜任的,特别是文化程度特低的技术工人,他们虽然能种出菇来,但是却不能应对不同条件下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种出来的菇时好时坏。

蘑菇工厂化管理大全

金针菇 工厂标准化生产 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轻松管理工厂 2014-3-22

前言 金针菇营养丰富,质地脆嫩,可烹调、凉拌、煲汤,更是吃火锅不可缺的一道菜。同时金针菇富含金针菇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以及赖氨酸、 精氨酸和亮氨酸等儿童发育必需的氨工酸,能促进儿童 生长及健康发育;而且金针菇具有抗癌的功效,因其含 有搞肿瘤活性多糖;在日本长野县种植金针菇地区,连 续栽培金针菇10年以上农户,癌症发病率是其它地区 的1/6。 金针菇在广东、四川、重庆及其它地区,主要消费 者是吃火锅客户,还有因为其为儿童增智菇,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挖。所以其市场潜力巨大,加上生产成本较低,技术门坎不高,所以是投资的一个较理想的项目。 在广东地区目前工厂化生产厂家就有23家,其中以上海雪榕、广东菇木真、绿阳等有名的厂家,还有新兴的品质较优的:绿和;在广东地区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现状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在2013年1月寒冷的天气中,最好品质的绿和园山仔售价才达到:180元/件,所以说在广东市场中现在拼的是:品质、实力!谁能笑到最后,就要看其在经营上的策略及管理上的成本。 而在重庆/四川地区,目前白色金针菇只有上海雪榕(成都都江堰)一家有实力的工厂,其它的基本为小农户或小型工厂生产的黄色金针菇,售价及品质都不及白色金针菇的2/3;而上海雪榕采用的是主玉米芯生产,其单产高,但品质色泽并不佳;所以在重庆市场投放现在绿和公司的产品是极具竞争及发展力的。 而需要打入重庆市场的确需要较大的努力。 首先是:技术方面――在技术方面因绿和公司还不具备标准化生产体系,所有的管理只是完全依靠人员的经验,其产生的问题就是无可复制性(这是广东各农业生产企业普遍的问题,当扩大后会出现质量失控的情况);在投入重庆市场已经成为一个瓶颈,所以需要加大标准化管理进程; 第二是:资金方面――投入重庆市场所需要的资金虽然并是巨大,但也是一种风险性投资,如果投资6吨产能的工厂,投资厂房及设备方面需要约450-600万元(含流动),而日产值约为6万元(30%利益约合),需要一年左右收回投资成本。但资金投资从何而来?

(强烈推荐)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杏鲍菇半工厂化生产可行性研究 一、食用菌及杏鲍菇概述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认识的不断深入,未来食用菌在人们饮食中所占的比例将不断上升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合理膳食的最新解释就是:"一荤、一素、一菇"。这里的一菇就是指的各类食用菌,以往提到食用菌便会想到平菇,香菇,黑木耳等传统食用菌,此类传统食用菌普遍被各类消费者所接受,且生产技术成熟,是食用菌生产的主体;但近年来杏鲍菇,白灵菇,真姬菇等各类珍稀食用菌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也日趋成熟,在各大中城市也逐渐被一些高端消费群体所接受,相信假以时日随着人们对珍稀菇菌认识的深入,各类珍稀食用菌必将凭借其在口感、营养、保健、商品性等各方面的优势,取代传统食用菌的地位成为食用菌市场的消费主流。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与其他一般品种的平菇、香菇、鸡腿菇等的区别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

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且都是L-型,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销路也十分看好,尤其在日本杏鲍菇尤其受欢迎。 二、杏鲍菇生产方式的分析 珍稀食用菌的生产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总的来说技术 不是十分成熟,生产还很不规范;以传统方式生产珍稀菇菌具有许多局限性,首先在生产方面珍稀菇菌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决定 了其对生产主体的技术要求较高,而在我国传统食用菌生产多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各个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不同,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再加上引种的不规范这就决定了产品的 品质的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7日 09:1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 39kg 1.00 0.39kg 折干85%玉米芯 39kg 0.48 0.19kg同上麸皮 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钙 2kg 0 0或石灰合计 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 厚老化菌 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新技术 金针工厂化栽培主要是反季节栽培,其实际意义就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金针 菇那就必须遵循金针菇生长的规律,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本人把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做一介绍。 一、制冷设备(日产250kg金针菇所需设备为例) 1 、接种室:30 ㎡,3P空调一台 2 、培养室:90 ㎡,10P制泠机组一台 3 、催蕾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4 、抑制室:60 ㎡,7.5P制泠机组一台 5 、出菇室:100 ㎡,10P制泠机组一台 以上温室上下四周都需要安装7-10cm泡沫彩钢板保温和便于消毒清洗;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用木 材或不锈钢制成5-7层培养架:宽0.8m,长视温室而定,层距0.4m,架距0.5m;出菇室制成4层培养架,宽0.8m,层距0.5_0.6m,架距0.5m,这样能充分利用制冷设备,温室上方中间各安一台轴流式风机,内连接分风桶,下方平地面前后或左右每隔一米开一个直经0.2米的孔。 二、常规设备 拌料机、装袋机、灭菌灶、周转筐等 三、原材料 棉籽壳石膏粉白糖石灰玉米粉菜籽饼折角袋橡筋大颈圈等 四、栽培技术 1、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77 石膏粉1 白糖1 石灰2-3 玉米粉18 菜籽饼5 (没有菜籽饼可增加同量玉米粉),石 灰气温低时少用,气温高时多用,含水量65%。 2、拌料装袋(23cm*30cm折角袋1000袋计算) 称取(公斤)棉籽壳640 石膏粉18 白糖18 石灰54 玉米粉125 菜籽饼45 水1 080 将原料拌均匀及

时装袋,套上大颈圈中间打孔插入直经2cmPVC管双层报纸橡筋封口,灭菌温度达10 0度保持12小时,闷锅6—8小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冷却。 3、接种 料温度降至30度内,先将接种室连同菌袋喷洒克霉灵消毒,30分钟后接种:去掉封口报纸,拔出PVC管,将菌种拔入孔中并盖满料面,再双层报纸橡筋封口,接种完成后及时搬入培养室。 4、菌丝培养 培养室温度16—18度,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0分钟,此期间尽量不翻动菌袋,但应尽早选出病虫袋 定期向菌袋表面空间地面喷洒克霉灵消毒,15—20天可长满菌袋。90%左右满袋即可进行催蕾。 5、搔菌催蕾 将已长满菌丝的袋子去掉封口纸手动或电动搔去颈圈中2—4cm老菌皮,搬入催蕾室,表面喷洒克霉灵消 毒,控制温度10—12度,湿度90%,光照2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 0分钟,7—10天现蕾,菌柄1—2cm时转入抑制室管理。 6、抑制 抑制室温度3—5度,湿度80%,每天换气4次,每次30—40分钟,经7—10天抑制,菌柄长至3—5cm长时转入出菇室管理。 7、出菇室管理 出菇室温度5—7度,湿度85%,光照300LX8小时,每天换气2次,每次60分钟。及时套袋(23*43筒膜)将筒膜套在颈圈上再挽下低于子实体,待菌盖0.6—1cm时提起筒膜,再套一个橡筋圈并留一通气孔,根据市场需求,柄长15—20cm(大约7—10天)采收,此时子实体洁白鲜嫩,头潮菇平均重500g左右,用双层草纸和双层塑料袋定量密闭包装及时上市销售,抑制室可储藏10—15天不降低质量。一般头潮菇平均每袋可产500g左右,只采一潮菇淘汰,其菌料可用来栽培平菇、鸡腿菇等,留二潮菇不利于泠库利用且子实体商品价值低。

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一章概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工厂化10万瓶金针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 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陕西天宏生物科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1.1.3 项目建设地点 1.1.4 项目总体目标 到2014年,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食用菌周年高效工厂化种植技术和液体菌种培养与生产技术,建设完成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示范项目,推进以金针菇为重点的珍稀食用菌的高效生产,为发展现代化、设施化、标准化食用菌高效生产模式提供示范样板;通过提供菌种、开展培训、订单农业、龙头引领,在西安、陕西、河南及周边地区推广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进行食用菌产业的综合开发,实现陕西食用菌产业的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和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支撑,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整体开发,探索政府政策引导支持为主导、农民参与合作为主体、企业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

设经营的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的典范工程。 1.1.5 项目总体布局及规模 工厂化10万瓶金针菇建设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工业区内,规划占地面积 1000亩。 1.1.6 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21343.8万元,项目投资建设内容包括配套基础设施投入万元3900万元,设备的购置及安装需投资14603.8万元,其他(设计规划费和各种建设规划费)18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900万元。 项目建设期限为2014-2015年。2014年年度主要进行项目选址、征地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年度完成园区道路、绿化、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厂化生产区的设备安装及调试,项目验收。 项目建设总投资21343.8万元。在投入和运行机制上采取“政府扶持,业主开发,市场运作,辐射带动”的运作方式。 1.1.7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年份销售收入13300万元;总生产成本7980万元,年税后利润5320万元;投资利润率24.93%;投资回收期4.18年。 1.1.8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纯低温型菇类,是我国最早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目前的栽培生产已普及到全国各地,业已成为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反季节应市的白色金针菇,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东北等市场的售价很高,较之常规季节,生产效益和经营效益大约高出1~3倍。 随着近年金针菇消费热潮的一再高涨,南北各地不少投资者纷纷做起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对于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满足市场供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工厂化生产的基本含义应该是:运用工业化生产理念,按照工业化流水作业要求,配套设施设备,设计并输入程序,全部由电脑控制、机械自动生产。但是,据笔者了解,如山东等地近年发展起来的所谓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仅仅是设施化栽培,甚至最多只是半机械化生产而已,唯一不可或缺的低温出菇房也是人工控制温度的,其它的还要人工装袋、人工接种、人工采收等,这是不了解“工厂化生产”的真正含义和标准,也是被个别人“忽悠”及盲目投资的例证之一。工厂化生产金针菇,一般投资约在千万元以上。 基本要求及程序如下: 1、设施要求:工厂化生产金针菇,应使用瓶栽,因此,除必要的原材料存放、办公等设施外,必须建造拌料装瓶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发菌室、搔菌室、催蕾室、控制室、生长室等,以及生产后期的分级包装室、废培养基清除室等。全室内自动操作,不得有露天作业。 2、配套设施:水、电、汽等;均需有自备设备,以防万一。 3、设备要求:

3.1冷却室、接种室:设置冷却器,可将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5~18℃。装瓶室、挖瓶室可不用控温。 3.2发菌室、搔菌室: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同时必须安装带定时的换气阀或全热交换器,2~3小时强制通风15分钟,排出二氧化碳。 3.3催蕾室:要求室温保持在10~14℃,空气相对湿度85%~90%,黑暗。室内要设置冷却器、加湿器和吸、排气装置。 3.4控制室:使菇蕾培养成整齐、圆整而结实的金针菇的菇房,室温要求4℃左右,空气湿度80%~85%。为使子实体的水分蒸发,要安装由上往下吹风的冷风机组。 3.5生长室为使金针菇菌柄伸长,子实体干燥发白,必须套上纸筒,同时室温要求6~7℃,室内要安装可控上下左右吹风的冷风机。 4、栽培瓶:容量750~1000毫升、口径7厘米的聚丙烯塑料瓶。 5、基质材料:采用硬质阔叶木屑和麦麸或米糠。木屑需在室外一边洒水,一边堆积,任其日晒雨淋,使之自然腐熟,一般堆积4~6个月。 6、培养基制作:含水率60~65%。机械自动装瓶,基料上紧下松。装瓶结束后高压灭菌。料瓶冷却到18℃左右接种。 7、菌丝培养:发菌室温度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自动通风换气。经20~22天,菌丝长满。 8、栽培管理 8.1 后熟搔菌:菌丝发满后,10℃条件下后熟培养10天,即行搔菌处理,搔菌后随即移入催蕾室。 8.2催蕾:搔菌后的菌瓶覆盖棉质布喷水保湿,保持10~14℃的温度、80%~90%的湿度条件,8~10天就可现蕾。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610926169.html,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唐天珍禹登凤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9期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天弘食用菌合作社成功解决问 题的对策,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4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05-01 随着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总产量迅猛增长、产品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但市场供大于求产生了疲软。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提高,导致了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恶性竞争又造成生产利润大幅度下滑。同时,能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企业管理不善、生产中的不定因素等成为了抑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2015年工厂化杏鲍菇的生产基本都是赔钱运转,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过于求,市场整体疲软。2015年也是对杏鲍菇生产单位考验、洗牌的一年,少数企业生产停工, 半数企业开开停停成半生产状态,兴化市11家杏鲍菇生产企业只剩下4家企业在艰难支撑,其原因主要是市场供大于求产生的疲软。 1 存在的问题 多数企业栽培条件准备不够充分或管理上不够重视,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灭菌不彻底 杏鲍菇栽培的灭菌效果,直接决定了栽培的成败。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拌料时培养料特别是玉米芯、木屑没有吸透水,料内夹生,尤以玉米芯最为重要。二是在灭菌过程中冷空气没有排尽,热循环不好,出现了灭菌死角。 1.2 培养室、发菌室、出菇室等调温、消毒措施达不到理想状态 杏鲍菇菌袋在接完种后,进入培养阶段,在此阶段出现的是菌种污染问题。其原因主要有菌种活力减退、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空气过滤不良等。 1.3 出菇期管理不当 一是通气方法不正确。特别是夏天子实体生长期通风在时间上难以掌控,通风过多,气温偏高,生长加快,菇体表面起皱影响菇的口感脆性及菇型和质量;通风过少,子实体缺氧生长

瓶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作业题答案(精)

任务资讯引导单 学习情境木腐菌栽培学时22 任务金针菇栽培学时 2 资讯方式利用微生物实训室的学习书籍、教材、网络精品课程、信息 网、视频资料等获得相关的任务资讯。 资讯1 1.金针菇对营养的需求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金针菇是弱木腐菌,木屑应陈旧、发酵;喜高氮 2.金针菇对温、光、气、湿需求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温度:低温型、恒温结实菌类。菌丝体生长 的最适温度是18-20度,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是5~8度;(2) 湿度:金针菇喜湿类菌类,培养料湿度65~70%、子实体生长 空气湿度为80~95%(3)空气:菌丝体生长期和子实体分化期 注意通风;子实体生长期需控制通风;(4)光照:菌丝生长 期需黑暗,子实体分化期需散射光,子实体生长期需弱光 3.分化期需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降温至10~15℃,空气湿度85%~95%;弱散光刺激, 空气新鲜。 4.抑制期管理的时机、目的及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时机:菌柄长3mm、菌盖1mm 措施:降温至3-5℃;湿度至80%~90%;加强通风,由弱到强 3h/d、分数次吹,风速约1m/s ;通风换气:2500ppm以下 目的:利于菇长得齐,菌柄壮、挺,不易倒伏 5.伸长期管理的目的、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措施:温度5—8℃;空气湿度85%左右;光线200lx, 30min/d;空气少;吹风量:适当减少,促进菇齐 目的: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细长;颜色浅;菇质嫩 资讯2 1.若金针菇长得颜色深、菌柄粗短、菌盖较大,是哪些原因 导致的? 参考答案:光照强、通风多 2.子实体不挺拔,易倒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参考答案:没有经过抑制期的管理 资讯引导根据工作任务单,利用学习资源、参考资讯问题,熟悉金针 菇生物学特性,理解主栽品种和栽培期,掌握金针菇瓶栽法 技术,会种植外观好看,产量高的金针菇。

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项目资料

国家鼓励发展产业项目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 计 划 书 2008年8月

目录 一、前言 1.1 项目背景 1.2项目产品概要 二、项目优势和难点 2.1项目优势 2.1.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2.1.2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1.3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2.1.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2.1.5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2.2项目难点 三、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 3.1项目目的 3.2项目内容 3.3项目目标 3.4项目产品计划 四、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1金针菇市场分析 4.2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4.3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4.4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五、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5.1金针菇工厂

5.2杏鲍菇工厂 六、项目实施 6.1项目建设 6.2原料市场简析 6.3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6.4其他注意事项 七、项目投资与收益 7.1项目投资分析 7.2项目收益分析 八、项目风险分析 一、前言 1.1 项目背景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量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曾经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鲜品、深加工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罐头加工)、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我国食用菌产业已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一是大量的大棚和设施化栽培,导致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二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杏鲍菇栽培管理技术 【摘要】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菌种类型,在适宜的季节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加强科学的管理,定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棍棒状杏仁香味出菇率转化率菇体畸型率搔菌催蕾 杏鲍菇,别名刺芹侧耳、雪耳。杏鲍菇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开伞慢,保质期长,适于保鲜、干制和烹调的特点。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有菇“王”之美称,极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杏鲍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名贵珍稀的新型食用菌。 1菌种类型的选择 杏鲍菇为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柄粗壮,白色,中实,菌肉肥厚,组织细密结实,菌盖和菌柄一样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当前栽培较多的菌种类型有形似保龄球瓶状、棍棒状(圆柱状)、大盖状等三种类型供选择。其特点如下: (1)棍棒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棍棒状,直径3~5,均匀,个大,组织致密,脆嫩, 口感好,具杏仁香味,保质期长,适合以出口为主,价格高。但出菇速度较保龄球瓶状慢,产量也较低。 (2)保龄球瓶状类型:子实体白色,菌柄中间彭大,上下较小,形似保龄球瓶状,个体较大,产量较棍棒状高。但组织疏松,海棉质,脆度差,口感欠佳,保质期短,适合以内销为主。 (3)大盖状类型:其特点是子实体盖大、柄细。菌丝粗壮,抗病力强,现蕾早,出菇密而整齐,菇质结实,产量高,杏仁香味浓,口感好,是目前保鲜出口、内销、盐渍、加工的主要品种。 2栽培季节的安排 杏鲍菇为低温型,生产周期短的食用菌。出菇温度范围是12~15℃,子实体生长适温是14~16℃,从制袋接种到出菇约需60~70天,根据牡丹江地区气候条件,一年可安排春、秋两季出菇。春季出菇,应在2月上旬制袋接种,4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秋 季出菇,应在7月上旬制袋接种,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出菇。

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 研报告

编号:FS-DY-80980 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由中国食用菌商务网、食用菌市场编辑部发起并组织完成的、备受行业期待和关注的“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情况调研报告”在10月9日-12日江苏连云港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上权威发布,得到与会者的认可。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XX-2022年中国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及投资可行性评估报告》显示,XX 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年产量达152 万t,比XX年的99万t 增长了54.0%,比XX 年的65 万t增长了134.0%。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年产量达到204.97万吨,比XX年的152万吨增长了34.8%。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年产量为183.59万吨。 XX年-XX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年产总量 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5 079.9t ,比XX 年的3 183.1 t增长了59.5%,比XX年的1 712.8 t增长了

196.6%。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量达到6159.24吨,比XX年日产量5079.9吨增长21%;XX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日总产量6133.96吨,较XX年6159.24吨减少25.28吨,降幅为0.4%。 XX年-XX年食用菌工厂化产品日产总量 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工厂化生产中生产原料配比更加科学、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使工厂化企业的单品种日产能得到提高。据统计,XX年工厂化日产能达到20吨以上企业有68家,相比XX年的53家增加了15家,增长率为28%。 XX年-XX年食用菌工厂化各企业产能情况 近几年,食用菌工厂化年总产量和日总产量以XX年为节点,XX年和XX年的产量都有所下降,这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式和食用菌市场的需求变化以及各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有关。 XX-XX年食用菌工厂化产量分析 XX-XX年工厂化品种产量情况 XX年金针菇日产量2568.34吨,较XX年的2679.61吨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是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金针菇生态环境条件,实施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环境控制智能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其实质是以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组织农业,以现代市场理念经营农业。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利用空调设备及自动化装置用塑料瓶栽培金针菇,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实现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国内始于八十年代,九四年开始已经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传的工厂化生产栽培工艺。 一、根据场地合理布局,科学设计: 生产厂房采用封闭式厂房,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带保温的彩钢板厂房。周围要求无工业三废、禽畜养殖场、垃圾置放场及其它污染源;生产用水符合城市居民饮用水标准。根据生产布局一般分为五个区域,一区为无菌区,包括冷却室和接种室,是厂区洁净度最高的区域;二区为培养区,对洁净度有着严格的要求;三区为搔菌、出菇、包装区,对环境整体要求较高;四区为操作(装料、灭菌)区域,对环境无特别要求;五区为原料堆放场、下脚料处理区域,是灰尘和杂菌较多的区域。根据日生产量和不同品种,合理布局各区域面积,对各区域制订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人员流动要求。 最主要是出菇房的调控,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置,保温降温设备,保湿降湿设备,光线的调节设备等,菇房的屋顶及四周墙壁要光

洁坚实,地面采用隔热处理,除了通风以外,不留任何缝隙,以方便清扫消毒。 菇房要求相对独立,各冷库排列于中间过道为宜,房门开于过道,这样过道便形成缓冲间,减少空气交换时外界与菇房的温度。中间通道一般为 2 米以上,以便通行。根据生产规模、管理技术合理安排。出菇房一般在60 平方米以内。 二、金针菇特性及其生产条件: 白色金针菇属低温喜湿性菌类,菌丝生长适温18-22 C,菇蕾形成时适温10C左右,子实体生长适温5-8 C,其发菌期比黄色金针菇长, 出菇温度亦比黄色金针菇低,发菌不充分则不易出菇,要求多通风,抗病能力比较弱。所以对栽培设施和管理要求比较高。菌种的优劣是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生产者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选择商品性状好,抗病性强,管理简便的优良菌株进行栽培。菌种生产和使用严格遵循 NY/T528-2002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5333-2006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 三、科学经济地配制培养基质: 培养基质一般由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麦麸、 米糠、玉米粉、石膏、石灰等组成。 杂木屑主要起保湿、通气作用,粗细要合理搭配,用前要过筛去除硬物,

年产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年产吨杏鲍菇工厂化生 产可行性方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它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三、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技术简介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及菇渣综合利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及菇渣综合利用 金针菇又名金菇、毛柄金钱菌。其菌盖小巧细腻,黄褐色或淡黄色,干部形似金针,故名金菇。还有一种色泽白嫩的,叫银针菇。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拌凉菜和火锅食品的原料之一。也可以做汤、做馅、炒或烤着吃。 金针菇中含锌量比较高,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健脑的作用,在日本等许多国家被誉为“益智菇”和“增智菇”。金针菇能有效地增强机体的生活活性,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有利于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生长发育也大有益处。 经常食用金针菇,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病及胃、肠道溃疡,而且也适合高血压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高钾低钠食品 金针菇可抑制血脂升高,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食用金针菇具有抵抗疲劳、抗菌消炎、消除重金属盐类物质、抗肿瘤的作用。 由于金针菇的保健功效明显,现食用金针菇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较其它信用菌类产品高。金针菇的生产季节性较强,尤其是南方产区,因为它是典型的低温菌类。适宜生长温度在5~12℃。所以,金针菇特别适宜在北方地区生产。尤其适合在我区半地窖式暖室生产。夏季遮阳,冬季加温。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进行金针菇生产。

年产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可行性方案

年产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 可行性方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年产1000吨杏鲍菇工厂生产可行性方案第一章总论 一、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大型优质的珍稀食用菌其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且具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之王"的美誉。杏鲍菇的特点是:组织紧密、富有弹性、采摘后保存的时间较一般菇要长。杏鲍菇肉质肥嫩适合炒烧、烩、炖、做汤及火锅用料,亦适宜西餐。即使做凉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后口感脆、韧,呈白至奶黄色,外观好。此外杏鲍菇的营养非常丰富,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它可与肉类、禽蛋相匹美。中医认为,杏鲍菇有益气、杀虫和美容作用,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它还含有利尿,健脾胃、助消化的酶类,具有强身、滋补、增强免疫力的功能。另外杏鲍菇的寡糖含量丰富,有整理肠胃及美容的效果。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与肥胖症患者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杏鲍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情况良好。 二、项目背景 1、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情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模式,

它始于上世纪中页。1947 年,荷兰率先进行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日本从 60 年代开始,采用空调、电子监测及自动控制系统,对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用塑料瓶为栽培容器,整个栽培过程及产品包装完全实现机械化,其自动化程度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80年代,韩国、台湾相继采用日本的栽培模式进行工厂化生产金针菇、杏鲍菇等。我国食用菌工厂栽培是在 2000 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 2001 年率先在国内成功创建了第一个工厂化栽培金针菇企业。相继北京、广东也开始了工厂化栽培。截至2010年,我国共建成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有443家(湖北有6家),食用菌年产量达2200万吨。 2、资源优势八分山矿有着大片的闲置土地,新建厂房无需征收土地。食用菌生产是一个无污染、无噪音、无废弃物的农业产业,在八分山新建厂房不会对“上水怡园”小区有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食用菌主要的生产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下脚料,原材料来源广泛且价格相对较低。食用菌产业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产业优势。 三、工厂化生产杏鲍菇技术简介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采用半机械化的杏鲍菇袋栽生产线完成栽培过程中的搅拌、装袋、灭菌、转运等工序;采用封闭式保温菇房,利用设备、设施创造出适合于杏鲍菇不同生长阶段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