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管理重要定义

运营管理重要定义

运营管理重要定义
运营管理重要定义

运营管理

1.运营管理:对企业产品的制造和服务的提供及其交付所需的直接资源的有效

利用进行管理。

2.价值链:不受地域差异影响的,由能够实现产品增值的各个环节(职能活动)

组成的一个整体的运营系统。

3.运营战略:在运营管理职能领域内如何支持和配合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

势。

4.订单资格要素:允许一个企业或其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甚至是成为进入市场

的一个潜在的最低条件或标准。

订单赢得要素:只有少数企业具有的某种竞争优势要素。

5.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标准的相当规范、准确方

法,这种方法运用跨职能部门的团队方式来实行。

6.流程: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

业务流程: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

7.生产率:衡量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有效程序的指标。

生产能力:一个流程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能实现的最大产出量。也就是一个流程的最大产出率。

8.流程周转率:产品或服务通过整个流程的总产出时间,即产出周期与完成产

品或服务本身的增值时间的比率。

9.瓶颈:能力最低的那个环节。

10.标杆管理:(基准化管理)讲企业在特定领域的绩效表现与业内领先的企业或

世界一流企业的绩效水平进行比较,寻找差距,从而确定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和竞争力的改进方案。

11.再造:对企业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重构的过程。

12.可靠性:该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13.工序能力: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加工能力。

工序能力指数:工序能力对设计的产品规范的保证程度。

14.能力柔性:在一个相当短的提前期内及时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的能

力。

15.前瞻型策略:管理层预期未来需求会增长而让能力超前的策略,以保证迅速

反应并及时满足需求的增长。

中庸型策略:生产能力的增长与需求的增长想接近的中庸策略。

反应型策略:保证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的策略。

16.节拍:相邻两产品通过装配线尾端的间隔时间。

17.工艺原则布置:(车间布置、功能布置)一种将相同类型或功能相同的设备集

中放在一起工作的方式。

产品原则布置:(装配线布置)一种根据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来布置设备或工作流程的方式。

18.定位:由于加工对象即产品的体积或重量庞大,移动比较困难,产品需固定

一个位置。

19.自我管理团队:自主运作,被赋予了高度的决策自主权,不仅负责解决问题、

并且还要负责实施解决方案并衡量解决结果。

跨职能团队:完成大型的、复杂的项目或解决跨传统职能部门的问题而组织

的团队,需要企业不同职能部门的员工和专家的参与。

20.工作设计:在组织设定中,为个人或群体指明工作活动内容的职能,其目的

是为了设计出满足组织及其技术要求和满足员工生理及个人需求的工作结构。

21.工作扩大化:扩大员工的专业工作范围。

工作丰富化:通过授予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活动的一定自主管理权,尝试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扩大员工对其工作的影响深度。

22.浪费:除生产不可缺少的最小数量的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和工人(工作时

间)外的任何东西。

23.独立需求:物料的需求(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与其他任何物料的需求无直

接关系,是由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决定的,是随机的不确定的。

24.收益管理:对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而采取不同的价格标准、提供不同的服务能

力水平的管理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