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附件1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类型: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申报书

中心名称:

牵头单位(公章):

主要参与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二〇一三年月日

一、概述(2000字内)

(一)重大需求分析

(二)协同创新总体思路与目标

(三)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与分工

(四)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设计

(五)培育组建的实施成效

二、重大需求分析

(一)重大需求形成的主要依据

(二)该需求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三)该方向国内外、省内外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四)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五)开展协同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三、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协同创新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二)培育组建阶段的目标体系

包括:在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经费投入等方面培育组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三)目标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

(四)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与条件

包括:与协同创新方向密切相关的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四、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情况

(一)协同创新体前期合作基础

(二)协同创新体组建形式与分工

(三)人才团队组建结构、方式与规模

(四)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与管理模式

(五)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

包括:在研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国际合作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人文社科项

目以及行业、地方和企业的重大任务等

(六)协同创新中心资源整合情况

包括:现有的基地、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七)牵头高校和主要参与单位的保障条件

五、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安排

(一)机制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

(二)已建立并实施的改革措施

(三)已给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

(四)机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成效

六、培育组建的实施效果

(一)培育组建阶段性目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人才培养的成效

(三)队伍建设规模与水平

包括:代表性人才和团队的介绍

(四)科技创新的阶段性代表成果

(五)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际运行状况

七、经费筹措情况

(一)培育组建阶段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表1:

款、其他。

(二)下阶段经费筹措和落实情况

(三)申请省经费计划

注:详细说明省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指协同创新中心经过省专项支持后,预计能够完成的主要任务与考核指标)

(一)科研创新:包括主要在研的重大任务、拟突破的重大理论、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开辟的新领域和新方向、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以及国际学术影响等

(二)条件保障:包括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平台与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资源库以及数据库等

(三)学科发展:包括面向需求的多学科集成、主体学科发展和国际排名提升、相关学科的带动与影响、交叉和新兴学科的培育等(四)队伍建设:包括全职固定人员与团队、兼聘与双聘人员、访问与流动人员、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等

(五)人才培养:包括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吸引与培养计划、优秀博士后培养计划、优秀研究生及本科生培养计划、新编教材计划等

(六)国内外合作交流:包括拟开展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人员交流与互派互访、学生交流与联合培养等(七)社会服务与贡献: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直接带动的产业规模与效益、重大民生改善和决策咨询建议等

(八)其他

九、年度实施计划与绩效指标

分年度阐述年度实施计划与总体发展规划的关系、每年任务完成计划和具体的绩效目标等。

十、高校或行业组织的自评意见

十一、地方等有关部门意见

十二、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一)协同创新体组建与分工协议

(二)协同创新中心全职人员聘用合同清单、非全职人员聘用合

同清单,牵头人、首席科学家、骨干研究人员聘用合同复印件(三)创新中心人员荣誉、人才计划、创新团队相关证明材料(四)各类科研任务清单,重大任务需提供项目名称、负责人和项目的起止时间的盖章页

(五)基地建设批文复印件

(六)2010年以来主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相关证明材料

(七)已开展的相关机制体制改革的文件

(八)培育组建阶段代表性成果与实施成效证明

(九)其他相关材料

科技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牵头单位: 通讯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制 2011年5月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前请仔细阅读申报通知。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本申请书电子文档请登陆宁波市科技局门户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7610131881.html,)下载。 四、该材料评审结束后,不作退还处理。 五、本申请书封面请用180克白卡纸印制,内芯请用70克 复印纸印制,采用胶装装订。

承诺书 经核实,本表中所填数据准确,情况介绍与实际情况相符。本人及单位对所填的数据和情况介绍的真实性负责。 牵头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 团队带头人(签字): 年月日 牵头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一、项目情况 创新方向名称 所在 创新 平台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 总计总人 数 40岁以 下人数 高级职称 人数 中级 职称 人数 初级 职称 人数 博士 生人 数 硕士 生人 数 团队带头人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 日期 学位专业技术职称行政 职务 人才类别 学位授予国 或地区及学校联系 电话 传真手机 所在工作单位 (院、系、所、 实验室、中心) 电子 邮箱通信 地址 邮编

其他核心成员 姓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技术 资格/ 学位 研究 方向 在团 队中 的 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二、其他成员 其他成员 姓名性别 出生年 月 技术职 称 /学位 研究方 向 在团队 中 的作用 签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成员简介 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项目申报书范例-创新项目申报书

中央财经大学 2009年度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书 模板 注:申报人具体信息已省略 项目名称:黑客产业链形成与演化的研究 申请人:王萌 指导教师:朱建明 依托单位:信息学院 年级专业: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填表日期:2009年6月14日 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制表

申请者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度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认可所填写的项目申报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项目申报书所涉及各项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项目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学校教务处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2.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3.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项目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4.遵守项目管理规定。遵守《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5.明确项目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研究成果发表时在醒目位置标明“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成果”字样,项目名称和类别与项目立项通知书相一致。 6.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7.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结项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8.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项目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项目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9.成果达到约定要求。项目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 二、作为项目申请人,本人完全了解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有权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项目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项目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项目研究成果;允许项目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项目研究成果通过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年月日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问题及协同创新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成效、问题及协同创新 摘要:高校与企业、工程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是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是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文章旨在阶段性地总结中国高校实施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及培养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挑战,为今后如何更好推进协同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博士生;联合培养;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同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体现了科技、人才和教育三方面的发展与改革,推动双方的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是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及时了解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发展状况,“高校与冶金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组在钢铁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院等42家研究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现将高校与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高校与企业协调创新提出建议。 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主要成效 (一)我国当前博士生联合培养的背景及规模 为推动工程研究院所和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创新型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在中国工程院研究生教育委员会的组织、推动下,2010年教育部开展了工程研究院所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和工程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2010﹞4号)。2011年,教育部将“完善高等院校和工程研究院所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列为年度主要工作之一, 13家单位加入联合培养的试点范围,当年度专项招生计划为210名,是2010年的2.4倍。2012年,专项招生指标达到412名,是2011年的将近两倍。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参与联合培养试点工作的工程科院所和高校的数量在稳步增长,学科专业的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同一单位的合作方也实现适度增加,联合培养总体上体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二)联合培养博士生呈现出的特点 对于理工科特别是工程科学领域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培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实践环节应贯穿于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之中,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其培养的核心,其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过程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方式,注重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以产学研结合形式牵头承担了大量国家课题和企业课题,这些课题往往涉及企业生产设计、流程优化改造、产品品种品质等诸多领域。研究生论文选题基本来源于这些科研课题,论文内容往往就是科研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和实用价值;第二,所授专业知识与工作领域的对应性很强,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承担了大量国家课题和企业课题,经费充足。这些课题往往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前沿性、战略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特点,用于解决行业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问题或企业生产工艺、产品品种质量等实际问题,科研成果直接面向市场,应用性较强,转化速度较快;第三,很多定量研究的内容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通

xxxx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校政协同)

XXXXXXXX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甲方:xx学院(XXX学院) 乙方:XXXXXXXX局(或研究室、委员会等)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面向XXXXX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推进协同创新,提升我省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服务XXXXX市科学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XXXXX市技术进步,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和XXXXX局(或研究室、委员会等)在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XXXXX市的核心竞争力,XXXXXXXX大学(以下简称甲方)与XXXXX局(或研究室、委员会等)(以下简称乙方)本着“真诚合作,讲究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决定成立“XXXXXXXX协同创新中心”,在决策咨询、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校政产学研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一、针对现实问题开展校政合作 1.甲方针对乙方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决策咨询问题、技术难题和其他重大项目,积极和乙方进行合作研究、联合攻关、共建科技

创新平台等;乙方积极组织、努力推广甲方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2.根据乙方所提出的需甲方参与合作研究的科研课题,经双方协商,可成立甲、乙双方联合攻关小组或由甲方单独成立课题小组。 3.乙方负责提供科研经费,课题组在经费支出方面应有明细表,乙方有权随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 4.由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与研究资料等皆为双方机密,不得泄漏,不得转让第三方。 5.为发挥双方在生产和科研中的联合科技优势,双方应积极组织、协调双方力量组成科研技术联合体,对相关的国家与地方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社科与技术项目等进行联合投标、联合申报、联合攻关与联合开发。 6.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和有效合作,乙方在制定相关发展规划时,根据需要优先邀请甲方有关专家参加,并向甲方通报有关信息和存在的问题(需要保密的除外);甲方尽可能及时向乙方传递有关部门最新信息和参加国内外重大科技交流和学术活动的有关信息。甲、乙双方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并改进研究水平,并努力解决双方合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有效利用协同研究成果 1.甲方自行研发的科技成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转让给乙方。 2.甲、乙双方应根据国家相关知识产权转让的法规、政策办理有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书

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申报 书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附件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 申报书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专业领域: 申报企业: 推荐单位: 填报日期: 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工作办公室制 2017年度

填写须知 一、本申报书为湖南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申报之用。由团队带头人签署承诺、企业填写申报意见、市州科技部门填写初审意见、市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方生效。 二、填写内容应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内容及其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不得报送绝密材料。 三、“团队名称”要体现企业名称、创新领域等(如湖南格林新材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格林”是指企业名称,“新材料”是指创新领域)。 四、为便于组织评审,申报书封面“专业领域”请从“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中选择填写。 五、表中栏目没有内容一律填“无”。 六、本申报书所附的相关证明材料由申报单位对原件进行审核,签署“原件已审核”意见并盖章确认。证明材料的项目证明、获奖证书、论文着作、专利证书等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着作、论文、译文将刊物封面、目录及发表论着的首页按表中填写顺序编号附复印件。 七、本申报书采用WORD文档格式按A4纸规格双面打印,并按顺序用胶固定装订成册,并盖骑缝章。 八、本申报书上报时一式3份,所有材料不作退还处理。

一、基本信息(一)企业信息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4.3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4.4新的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 4.5实施周期与年度计划安排 五、中心组织管理保障与政策支持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骨干人员介绍 六、政策支持与保障 6.1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注:包括部门、行业、地方、高校等已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以及已有的各类国家级基地和教育部平台等 6.2希望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测算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注:部门、行业、地方、企业、985工程、211工程以及高校自筹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等 表1: 7.3专项经费总体使用计划 注:须扣除筹措经费中可解决的部分后,详细说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 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八、预期成效 8.1科技产出 8.2人才培养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科大考研复试班-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械工 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工程硕士等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力学、物理学、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器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等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格式(试行)

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格式(试行)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类型: XXXX协同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试行) 主管部门(公章): 牵头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二O一年月日

信息表中心名称 中心类型□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 推荐部门(可多个) 牵头单位情况单位 名称 牵头 人 姓名年龄 职务/ 职称联系电 话 电子邮箱 主要参与单位

培育组建情况包括:协同创新体构建与分工、已开展的机制体制改革、资源汇集与获得的支持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限500字内) 起止时间 下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新的机制体制改革重点、可新增资源与支持情况、人才引进与聘任以及主要研究计划等(限500字内) 拟申请国家政策与专项经费支持计 划

概述(2000字内) 1.建设背景 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3.前期培育组建情况 4.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5.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一、建设依据、背景与意义 1.1协同创新方向选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该方向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我国在该方向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1.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二、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2.1近中期发展目标 2.2整体发展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申报基础与培育组建情况 3.1牵头和主要参与单位的已有基础与影响力 注: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3.2协同创新体的基本形式、主要构成与任务分工 3.3已开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主要措施 3.4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3.5创新要素的汇聚情况 注:包括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平台、基地整合,现有用房、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基础条件 3.6已获得的相关支持情况 3.7前期培育取得的其他主要成效 四、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 4.1新的机制体制改革计划与措施 4.2拟开展的主要研究计划与重点任务安排

18、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支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有效汇集资源,搭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平台,提高资源集约使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按照“统筹规划、同等待遇、成本分担”的原则开展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努力实现资源的科学使用、开放共享的持续运行、资源效益的有效提升。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资源”是指支撑中心开展一切学术科研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基础要素的统称,包括教师队伍、学生资源、科研基地、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资源。 第二章运行管理 第四条中心依托资产、人力资源,成果转化相应的管理,完善中心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资源档案,随时记录各项资源的运行状态和实时动态,进行“规范化、高效化、动态化”管理。 第五条中心各协同单位将本单位可开放共享的资源纳入中心统筹,资源所有权仍归属原单位,统一对协同体各单位开放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使用。 第六条中心根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投入,进行设备购置以及资源引进,避免重复、高档抵用、闲置不用。 第七条中心统筹规划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的建设,依托协同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第三章人员共享 第八条中心开展学生协同培养,鼓励实行研究生跨单位双导师制。根据课程中心设置情况,实现互派相关专业课程教师。 第九条中心科研技术人员实行项目短期借用机制,及时了解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动态,科研技术人员需要优先满足中心科研课题的需要。

第十条中心应加强人才资源管理的技术力量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建立并完善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标准,确保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章科学仪器共享 第十一条协同中心理事会设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协调小组(简称“协调小组”),作为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工作的协调机构。协调小组由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领域专家及协同中心分管领导组成。 第十二条协调小组负责制定成员单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有关管理实施办法,指导、组织共享工作的实施、绩效考评,协调收费政策,向理事会及成员单位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考核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建设“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督促成员单位发布、更新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目录。 第十四条成员单位负责共享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成员单位应结合协同中心统筹使用管理的要求制定相衔接的具体办法。 第十五条成员单位的权利: (一)共享协同中心的优惠政策。 (二)免费享受协同中心仪器设备信息资源; (三)获得“共享基金”使用、补助及奖励。 (四)免费接受协同中心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和指导。 (五)有偿服务按规定收取有关费用。 第十六条成员单位的义务: (一)及时将仪器设备加入“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向成员单位完全开放,优先提供优质服务,为用户提供技术保障和准确可靠的分析测试结果。 (二)妥善保管对外服务获得的实验数据,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三)保持仪器设备完好正常,保证用户随时使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用户使用共享仪器设备要求。 (四)向协同中心公开提供各自的优惠收费标准。

201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考研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201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考研复试通 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 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 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一、复试分数线及差额比例 2017年中心复试分数线实行学校基本复试分数线,实行差额复试,差额复试比例为200%。 二、复试方法、内容及复试分值

复试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考生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素养、外语水平及个人综合素质。复试满分值300分,其中笔试100分,面试200分,研究生入学考试总成绩为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直接相加。 三、复试时间及地点 报到时间:2017年3月18日08:00 报到地点:京师学堂304B(所有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往届毕业生仍须携带毕业证书原件) 笔试时间:2017年3月18日08:20-09:50 面试时间:2017年3月18日10:00-12:00 复试地点:京师学堂第六会议室 四、准备材料 1.本科成绩单(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提供由就读学校教务部门加盖公章的成绩单,往届考生成绩单须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或毕业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2.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 3.开题报告或毕业论文(应届毕业生提交开题报告,往届毕业生提交毕业论文) 4.英语成绩证明 5.个人简历 五、录取办法 1.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2.调剂考生初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 3.考生录取名次按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4.凡复试总成绩及复试单科成绩不及格者(即未达复试满分值的60%)一律不得录取。 六、复试费用 考生复试费100元,报到时收取。 三、复试分数线(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

技术创新项目申报书范本

附件1: 编号: XX技术创新项目 申报书 类别:A类 项目名称:可移动熟料输送机 申报部门:技术装备部 申报人: 联系: 申报日期:2017年7月12日 XX制

填写说明 1、本申报书为申报部门申请公司创新项目的重要文件,各项容须如实、认真全面填写。表栏目不能空缺,无此项目时填“/”。 2、封面“编号”由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办公室统一填写。 3、封面“类别”指申报的项目属下述哪一种类型:A 类:生产技术类;B 类:综合管理类;C类:生活福利类。 ①生产技术类(A类):指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先进制造技术,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或通过技术集成及在关键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改造。该类项目应突出自主研发创新或系统技术集成上的创新以及对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或者是企业生产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针对生产工艺、生产工器具、操作工法或管理流程等开展的改进创新、发明和创造,以及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等。 ②综合管理类(B类):指在公司的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中能够提高管理效能、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方法或措施。 ③生活福利类(C类):凡在公司员工生活福利及改善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均可列为生活福利类。 4、“项目名称”要简洁、完整、准确地反映创新项目的容特征,字数不超过20个汉字。 8、“申报单位”指公司所属各部门、分子公司。 9、填写“技术创新领域”栏目时,在与之相对应的字母上划“√”。 11、“项目详细容”按《申报书》中规定栏目容及本说明的有关要求,准确、详实、全面填写。 ①“实施背景”:要简明扼要地概述项目来源、立项时相关技术状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尚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②“详细的技术创新容”:包括:针对企业什么样的具体技术难题;用什么样的改造、开发方式及容;创新或革新什么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 ③“创新点”指技术改造工程术创新与革新的容;自主开发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的新颖性、先进性;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的实用性;

昆明理工大学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研究中心名录.pdf

国家级13个 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冶金及化工行业废气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金属先进凝固成形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7个 有色金属工业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昆明)中心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微波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 81个 云南省计算机应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特种冶金重点实验室(培育)云南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云南省抗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云南省智能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肿瘤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云南省医学分子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微波能应用及装备技术工程实验室 云南省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工程实验室云南省金属凝固成形及控制工程实验室 云南省工业节能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先进电池及材料工程实验室 云南省工业废气净化及资源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金属矿尾矿资源二次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云南省知识产权研究院 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院 云南省金融工程研究院云南省现代化管理与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 云南省放射性及有毒有害挥发性物质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云南省保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 云南省食品及天然产物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云南省生物柴油制备与检测技术研发中心 云南省矿业开发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云南省动力机械产学研联合研究开发中心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2019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申请书

附件1 申报领域 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申请书 团队带头人: 研究方向: 依托科技平台(学科): 二级学科及代码: 所在学校:(盖章) 合作单位: 申报日期: 辽宁省教育厅制 二〇一九年八月

编写说明 一、编写前仔细阅读《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管理办法》。 二、编写要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申报领域”包括数理、化学化工、农业、能源、信息、生命、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人文社科、其它。每份申请书选填其中之一。 四、“二级学科代码与名称”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填写。 五、“专业技术职位”指受聘的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六、“专家组评审意见”和“辽宁省教育厅意见”各留半页空白纸。 七、申请书页面用A4纸,于左侧加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 八、申请书请双面打印,附件与申请书一同装订,合计不得超过80个页码。

一、简表

二、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 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带头人的新老交替等,2000字以内。 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5000字以内。 四、创新团队带头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等,1000字以内。 五、研究骨干(4~6人)简介 简述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2000字以内。 六、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研究的成果(主要论著、授权发明专利和获奖目录) 按年份顺序由近及远排列。每一项按以下方式排列: 论文:作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卷(期)、页、引用次数; 专著:著者(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书名、出版社、引用次数; 授权发明专利:发明人(按顺序全部列出)、年份、专利名称、授权专利号、授权国家或地区、转让情况。 获奖: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获奖者名单(按顺序全部列出)。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军工科研院所与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模式研究 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在当今时代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一种新的组织范式。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作用,本文就军工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协同创新理论基础、驱动因素及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提出模式设置的一般规则、结构及运行基本规则等。 标签:军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协同创新;模式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1912年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概念,经过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生产力的革新与进步,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整体水平的战略支撑。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焦点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因此国家发展必须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 较多的科技创新研究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内部通过各自设立的研究机构、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独立完成,推动了20世纪整个世界科技的变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创新机构和组织逐渐增多,创新资源也分散在不同的社会创新组织中,导致任何一个创新组织都不具备进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故步自封的创新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较多可能性。所以,要以创新科技目标为导向和以创新效率为指标,组织生产力要素并构建和调整生产关系,打通科技创新全流程并提高创新能力,集中科技创新资源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足。 目前,国际上科学与技术进步和迭代日益加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制约和决定我国综合国力发展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科技创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组织壁垒较强、系统集成较弱、互动及协同较少。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组织体制机制固化、闭塞,严重影响了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创新组织的合作与协同,以国家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协同创新,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了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整体能力提升等各方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新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涌现。纵观科学将技术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开展经历了五种代表性模式:科技推行型、市场拉动型、技术与市场的耦合互动型、一体化模式、系统集成与网络化模式。协同创新正是在科技创新逐步走向集成、网络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是科技創新的一种范式。协同创新与原始科技创新的协调合作不同,是一种管理创新,其本质是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机结合,完成创新目标,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目标的实现。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书

附件1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类型: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申报书 中心名称: 牵头单位(公章): 主要参与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二〇一三年月日

一、概述(2000字内) (一)重大需求分析 (二)协同创新总体思路与目标 (三)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与分工 (四)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设计 (五)培育组建的实施成效 二、重大需求分析 (一)重大需求形成的主要依据 (二)该需求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三)该方向国内外、省内外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四)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五)开展协同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 三、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协同创新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二)培育组建阶段的目标体系 包括:在科技创新、学科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经费投入等方面培育组建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三)目标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 (四)开展协同创新的基础与条件 包括:与协同创新方向密切相关的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四、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情况 (一)协同创新体前期合作基础 (二)协同创新体组建形式与分工 (三)人才团队组建结构、方式与规模 (四)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与管理模式 (五)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 包括:在研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国际合作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人文社科项 目以及行业、地方和企业的重大任务等 (六)协同创新中心资源整合情况 包括:现有的基地、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 (七)牵头高校和主要参与单位的保障条件 五、机制体制改革与制度安排 (一)机制体制改革的整体设计 (二)已建立并实施的改革措施 (三)已给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 (四)机制体制改革的实施成效 六、培育组建的实施效果 (一)培育组建阶段性目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二)人才培养的成效 (三)队伍建设规模与水平 包括:代表性人才和团队的介绍 (四)科技创新的阶段性代表成果 (五)协同创新中心的实际运行状况 七、经费筹措情况 (一)培育组建阶段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表1: 款、其他。 (二)下阶段经费筹措和落实情况 (三)申请省经费计划 注:详细说明省财政专项资金的总需求和使用计划、年度需求和使用计划以及协同创新体间的分配计划等。

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试行)基本信息简表【模板】

计划类型: 河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实施方案 (试行) 中心名称: 牵头单位(公章): 参加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二○一年月日

基本信息简表

一、计划概述(3000字内) 1.1背景 1.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1.3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与分工 1.4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与措施 1.5现有基础与前期培育情况 1.6资源汇聚与已获得的支持 1.7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二、申请依据、背景与意义 2.1方向选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该方向国内外进展情况与发展趋势 2.3高校在该方向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4开展协同创新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三、总体目标、重点任务 3.1总体发展目标 3.2整体建设思路 3.3重点建设任务 四、实施方案 4.1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式、重点工作与分工

4.2平台建设内容与规模 4.3机制体制改革方案与措施 4.4建设地点、实施周期与进度安排 五、申报基础与前期培育 5.1牵头单位的基础与影响力 包括: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5.2主要参加单位的基本情况与优势 5.3创新要素汇聚情况 包括: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基地;在研各类科研任务;人才队伍、现有用房、仪器设备等基础条件 5.4已开展的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5.5前期培育取得的主要成效与特色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 6.1组织机构与职责 6.2管理运行方式 6.3已建立和落实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 6.4所需省支持的政策措施 6.5项目牵头负责人与骨干人员介绍 七、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7.1总体经费需求与依据 7.2经费筹措及落实情况 包括:高校、省其它部门、市县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投入

创新项目申报书.doc

创新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申请单位(盖章): 填写说明 一、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是可以公开宣传、介绍本项目的资料,须按栏目要求作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项目详细内容 1、项目意义与必要性:综合阐述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

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性等。 2、项目技术基础: (1)奖励情况:其中奖励级别:国家级、省(部)级 奖励等级:特等、一等、二等、三等 (2)知识产权情况:专利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 其他知识产权情况:1、软件著作权2、技术秘密3、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4、动植物新品种审定 5、新药证书6、农药证书7、兽药证书8、医疗器械注册证书9、食品或饲料添加剂10、其他 (3)对项目已有技术基础的描述。要明晰知识产权的权属;项目所处阶段要有明确的表征及附件说明。 3、项目技术、产品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的比较。指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的比较。 4、项目产品市场分析。分析预测要有充分依据。 5、项目实施方案。要突出阐述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和实施步骤,预期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等;说明项目实施产业化的目标、任务及实现方案。 6、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叙述资金筹措渠道,项目支出预算按研发工作、产业化工作分项表达,以及项目研发经费支出预算表。 7、企业情况。要从企业基本情况、技术基础设施及开发能力、配套设施情况、产学研合作情况、资产经营及财务状况、企业管理情况等方面简单扼要地介绍。 8、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情况表栏中填写的数字应以单位财务部门核准的数额为基本依据。各栏目的计算依据,应就生产或应用该项目后产生的直接累计净增效益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出简要说明,并具体列出表所填各项效益额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依据。 三、附件 附件是申报项目的证明文件和辅助补充材料,其他证明系指与实施本项目直接相关的证明文件。 目录 一、项目简介 二、项目详细内容 1、项目意义与必要性 2、项目技术基础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实施方案(试行)基本信息简表【模板】

附件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研 究中心实施方案 (试行) 中心名称: 牵头单位(公章): 参加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二○一年月日 基本信息简表

一、计划概述(3000字内) 1.1背景 1.2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1.3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与分工 1.4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与措施 1.5现有基础与前期培育情况 1.6资源汇聚与已获得的支持 1.7预期成效与社会贡献 1.8高校在该方向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总体目标、重点任务 2.1总体发展目标 2.2整体建设思路 2.3重点建设任务 三、实施方案 3.1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方式、重点工作与分工3.2平台建设内容与规模 3.3机制体制改革方案与措施

3.4建设地点、实施周期与进度安排 四、申报基础与前期培育 4.1牵头单位的基础与影响力 包括:在人才、学科、科研等方面的基础和代表性工作 4.2主要参加单位的基本情况与优势 4.3创新要素汇聚情况 包括: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基地;在研各类科研任务;人才队伍、办公条件等基础条件 4.4已开展的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五、组织管理与保障 5.1组织机构与职责 5.2管理运行方式 5.3所需支持的政策措施 5.4项目牵头负责人与骨干人员介绍 六、经费需求与筹措方案 6.1总体经费需求与依据 6.2经费筹措方案 包括:高校、省其它研究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投入 6.3河南省协同创新专项经费需求及使用方案 6.4年度经费计划 七、绩效目标 7.1科研成果 7.2人才培养 7.3学科发展 7.4社会贡献 7.5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九、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意见 十、协同创新中心参加单位意见 十一、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注:主要包括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与分工协议、已开展机制体制改革的文件、相关行业/企业/国际/其他社会支持的证明、在研相关各类科研任务清单、现有人员名单、代表性成果以及其他材料等)

创新团队申请书

创新团队申请书

申报领域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申请书 团队带头人: 研究方向: 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申报日期: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编写说明 一、编写前要仔细阅读《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二、编写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内容翔实、文字精炼。 三、“申报领域”包括数理、化学化工、农业、能源、信息、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每份申请书选填其中之一。 四、“专业技术职位”指受聘的工作岗位,如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 五、“专家组评审意见”和“教育部意见”各留半页空白纸。 六、申请书页面用A4纸,于左侧加软封面装订成册(请不要用塑料封面或塑料文件夹)。 七、上报的申请书至少要一份原件,每份申请书上均应附证明材料复印件。 八、申请书请双面打印,附件与申请书一同装订,合计不得超过80个页码。

一、简表 研究方向 名称 中文 英文 申请金额(万元) 起止年月 年 月 至 年 月 所在研究基地 A.国家实验室 B.国家重点实验室 C.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 D.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E.部门或地方工程研究中心 F.其它 团 队 带 头 人 姓 名 (本人签名) 性别 A. 男 B. 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民族 专业技术职位 学位 A.博士 B.硕士 C.学士 最终学位 授予国或地区及学校 A.院士 B.长江学者 C.国家杰出 D.百人计划 行政职务 电子邮箱 所在工作单位 (院、系、所、实验室、中心) 通讯地址及邮编 联系电话 传真 手机 创 新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 职位/学位 研究 方向 在团队中的作用 签 字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教技[2014]2号 【发布部门】教育部财政部 【发布日期】2014.04.05 【实施日期】2014.04.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等三个文件的通知 (教技[201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现将《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各地方、高校及相关部门要依据上述文件,认真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的规划、组织和培育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部署,围绕国家、行业以及区域的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针对当前高校改革整体性和系统性推

进的要求,发挥高校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落实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措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积极联合国内外优势力量,广泛汇聚创新要素与资源,深入推动机制体制改革,努力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部 财政部 2014年4月5日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 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为了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教育部、财政部组织认定并给予支持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和领域布局,更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和地方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与组建,经“2011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汇聚优秀创新团队,聚集各类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使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