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发方法应用—以利培酮片为例

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发方法应用—以利培酮片为例

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发方法应用—以利培酮片为例
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发方法应用—以利培酮片为例

摘要

本文总结了一个规格为2mg的仿制药利培酮片的开发,其参照药品(RLD)为2mg 的品牌药维思通片。该参照药品是一种速释片剂,用于治疗非典型精神病。本次研究应用了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来研发与参照药品具有同等疗效的仿制药利培酮速释片。

首先界定了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这是基于原料药属性和参照药品产品的特性、还考虑药品的说明书和预期的患者人群。在药品研发过程中,研究主要集中于那些会受到药品处方和生产工艺变化影响的关键质量属性。对利培酮片,这些关键质量属性主要是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利培酮的水溶性差、渗透性高,是BCSII 类化合物。因此,研发的重点是仿制产品的溶出行为要与参照药品一致,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与参照药生物等效。

通过风险评估及试验研究确定了原料药的粒度,粘合剂的种类、型号及用量,助流剂的用量,两次物料混合时间为影响本产品质量的关键物料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针对影响利培酮片质量的关键属性,制定了控制策略。最终提高了产品质量,及质量的可控度。

关键词:利培酮片;溶出度;质量源于设计

ProcessDevelopingApproachforOralSolidDoseDrugProductCas

estudywithRisperidoneTablets

Thethesissummarizesthedevelopmentofgenericrisperidoneoraltablet,2mg,agenericversionofthe referencelisteddrug(RLD),Risperdaltablet,2mg.TheRLDisanimmediaterelease(IR)tabletindicat edforatypicalpsychoticdisorder.QualitybyDesignwasusedtodevelop the generic risperidone IR tabletsothattheendproductistherapeuticallyequivalenttotheRLD.

Initially,thequalitytargetproductprofilewasdefinedbasedonthecharacterizationofthepropertiesof theRLD,andconsiderationoftheRLDlabelandtheintendedpatientpopulation.Intheprocessofthedr ugdevelopment,theinvestigationwasfocusedonthoseCriticalQualityAttributesthatcouldbeimpact edbyarealisticchangetothedrugproductformulationormanufacturingprocess.Forgenericrisperid onetablet,theseCQAsincludecontentuniformityanddissolution.Risperidoneisapoorlysolubleand highlypermeable,BCSClassIIcompound.Thereforethegenericdrugdevelopmentwasfocusedonm atchingthedissolutionoftheRLD,inordertoensurebioequivalence(BE)withtheRLD.

Byriskassessmentandexperimentalstudies,itwasfoundthattheAPIparticlesize,thebindertype,gra deandcontent,theglidantcontent,andtwiceblendingtimearecriticalmaterialpropertyandcriticalpr ocessparameters.Acontrolstrategywasdevelopedforthecriticalqualityattributesofrisperidonegen ericoraltablet.Applicationofsuchstrategyresultedinimprovedproductquality,andthecontrollabilit yoftheproductquality.

KeyWords:RisperidoneTablets,Dissolution,QualitybyDesign

目录

前言 (1)

1、口服固体制剂工艺研究的思路 (1)

2、原研制剂信息 (2)

3、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 (4)

第一章原料药关键属性研发 (7)

1、风险评估 (7)

2、原辅料相容性研究 (8)

3、粒径分布研究 (10)

4、晶型研究 (11)

5、溶解性 (11)

6、通过研究确定了影响利培酮片质量的原料药属性 (11)

第二章处方研发 (13)

1、处方组成信息汇总 (13)

2、处方风险评估 (15)

3、填充剂筛选 (16)

4、增溶剂筛选 (17)

5、粘合剂的筛选 (19)

6、助流剂二氧化硅用量的研究 (23)

7、确定的处方 (24)

8、对利培酮片质量影响的关键处方变量 (25)

第三章生产工艺研发 (27)

1、压片工艺的选择 (27)

2、药品生产工艺的风险评估 (27)

3、第一步混合时间的研究 (28)

4、第二步混合时间的研究 (30)

5、压片压力工艺研究 (31)

6、包衣工艺研究 (32)

7、工艺验证 (35)

8、生产工艺开发过程的主要变更 (40)

9、确定的工艺 (42)

10、对利培酮片质量影响的关键工艺步骤 (44)

第四章自研利培酮片与原研制剂质量对比评价 (45)

1、质量特性对比 (45)

2、自研制剂与维思通在四种介质中的溶出行为比较结果 (46)

第五章稳定性考察研究 (49)

1、加速试验 (49)

2、长期试验 (51)

3、稳定性考察的结论: (52)

第六章控制策略 (53)

第七章结论 (54)

第八章讨论 (55)

参考文献 (56)

致谢 (58)

前言

1、口服固体制剂工艺研究的思路

由于国内药厂众多,研发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口服固体制剂的工艺研究不够系统,研发出的产品常常达不到原研制剂的疗效。因而本文旨应用一套较为科学的口服固体药物的工艺研究方法,来提高制剂工艺研发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通过建立研发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优化的处方和生产工艺,确定影响产品的关键质量特征,将其转化成药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并建立处方/生产变量与关键质量属性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属性能满足患者需要。

1.1 通过对产品原料药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原料药的粒度分布、晶型及溶解性等属性。而这些属性往往会影响溶出度、稳定性和可生产性。药用辅料是药品中除活性成分以外的其它组成部分。辅料可以帮助产品加工成型,保护或提高产品稳定性、生物利用度、或患者的可接受性,协助产品识别,有助于提高药物安全有效性或药物在储存或使用期间释放性等其它属性。辅料被公认为产品变异性的一个主要来源。通过研究辅料与工艺及质量存在的关系将有助于产品的溶出度、稳定性和可生产性。

1.2 处方优化研究非常有必要,因为它可以有助于提高处方的可靠性。没有进行优化研究的处方可能有高风险,因为人们无法理解处方和原料药性质的变化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的影响。由于许多原料药和辅料的属性都可能影响中间体和成品药品的关键质量属性,而在处方优化试验中研究所有物料的属性不是最省时有效的途径。因此,在研究开发过程找出了那些对产品关键质量属性有重大影响的物料属性,并将其进一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3 药品生产工艺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单元操作来得到所需要的质量的产品。单元操作可在批处理模式下或在连续生产工艺中进行。每一个单元操作都是一个独立的活动,其中包括物理或化学变化,如混合、压片和包衣。一个好的生产工艺通常可以做到(1)识别和理解所有主要变异的来源;(2)工艺能够很好地控制物料变异的影响;(3)准确和可靠地预测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属性。

工艺参数是指工艺步骤或单元操作的输入运行参数(例如速度、时间)或工艺状态变量(例如温度、压力)。当工艺参数的实际变化能显著影响产出物料的关键质量属性时,则工艺参数就是关键的。根据这一定义,工艺状态取决于该工艺的关键工艺参数和

输入物料的关键物料属性。对关键工艺步骤及参数的研究及确定对控制药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4 应用制药质量源于设计对关键组成部分包括产品设计和理解、工艺设计和理解、控制策略和持续改进。最终,使产品和生产工艺能力得到评估,并在产品批准后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得到不断改进。

2、原研制剂信息

本研究以利培酮片为例,进行制剂开发。利培酮片是美国强生公司首先研发的抗精神病类药物,于1994年在美国上市,商

品名为维思通。上市剂型为速释片剂,规格为1mg,2mg,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本研究为仿制原研制剂而进行的制剂开发,通过与上市原研产品的对比性研究,证明其物质基础的一致性和质量特征的等同性,来桥接原研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原研制剂是通过大量的药学研究、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最终证明其安全有效且质量可控的。仿制药要想节省时间及费用,通过做部分的药学研究及生物等效性研究来桥接原研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就需要在产品的某些质量属性上与原研产品保持一致,如剂型、规格、适应症等。由于并不知道原研制剂的详细处方及工艺,则仿制药可以通过药学研究及生物等效性试验来证明自研产品最终与原研制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一致。

为保证本品与“被仿品”质量的一致性,我们对原研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见下表:

表0-1 原研药信息

表0-2 自研产品与原研制剂的差异性

3、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

利培酮是一种BCS二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整个生理PH值范围内的水溶性差(在水中几乎不溶),溶解后能被体内完全吸收。因此,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确定处方和工艺中潜在的高风险变量,进而确定需要进行哪些研究来增加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从而建立相应的控制策略[1]。产品设计目标如下:

表0-2产品设计目标

表0-3 总结了利培酮片的质量属性,并指明哪些质量属性归类于药品关键质量属性(CQAs)中,对于该产品,含量均匀度、溶出度被确认为有可能受到处方和工艺变量影响的关键质量属性。因此,在随后的处方和工艺开发研究中将对这些属性进行详细的研究。关键质量属性见下表

表0-3.利培酮片-2mg 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

另一方面,那些不太可能受处方和工艺变量影响的质量属性,包括鉴别、微生物限度等,将不会在后续的药品研发介绍中详细讨论。然而,这些关键质量属性仍然是目标产品的质量概况的目标要素,仍需要生产过程中通过一个良好的药品质量体系和控制策略来保证。

第一章原料药关键属性研发

原料药某些理化性质可能对制剂质量及制剂生产造成影响,包括原料药的色泽、嗅味、pH值、pka、粒度、晶型、比旋度、光学异构体、熔点、水分、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溶剂化/或水合状态等,以及原料药在固态和/或溶液状态下在光、热、湿、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情况。

1、风险评估

本研究对原料药的属性进行了风险评估以评价每个属性对药品质量属性产生的影响。评价结果和相应依据以概述的形式包括在药品研发报告中。每个属性的相对风险被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高风险属性应确保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低风险属性则无需进一步研究。中度风险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原料药属性对药品CQA 影响的风险评估见下表:

表1-1 对原料药属性对溶出度影响的风险评估

表1-2 原料药属性对溶出度影响风险评估的依据

通过风险评估决定考察原辅料相容性、原料药的粒度、原料药的晶型、原料药的溶解性来确定影响利培酮片溶出的关键原料药属性,详细研究见后续内容。

2、原辅料相容性研究

对用于相容性研究的辅料的选择,是基于对原研制剂、原料及其杂质、辅料及其杂质、降解途径和药品生产可能采用的工艺条件的系统理解。将可能会用到的辅料与原料药一起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

在剧烈的影响因素条件下进行原料药与辅料的相容性研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判断拟选用的辅料是否会对原料药产生影响,如外观及杂质是否有变化等。从而初步确定所选择的辅料种类。

试验方法及条件

将固态辅料和原料药按1:1或1:10比例进行混合在高温60℃±2℃、高湿75%RH±5%RH、以及光照4500lx±500lx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放置10天,考察外观及有关物质有无变化,从而判断辅料对原料药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试验结果

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原料药与辅料密闭容器放置10 天后,外观及有关物变化见下表:

试验小结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光照条件下,原料药和单个的辅料接触,原料药的杂质没有出

现明显增长。

在高湿条件下,API与交联聚维酮的杂质相对偏高,从原料的理化性质中可知,该原料无吸湿性,杂质增高可能是由于在该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相容性实验并没有采用密封包装,因此交联聚维酮的强吸湿性导致样品吸湿,从而导致杂质增高。

控制措施

在未来的产品包装中需放入干燥剂或采取其他防潮措施,鉴于交联聚维酮存在增加原料药杂质的风险,在后面的处方筛选中将弃用交联聚维酮。

3、粒径分布研究

一般而言,对于形态呈片状和粒度在微米范围内的原料药,原料药的粒度越大其流动性就越好,因此可生产性也更好。由于本品的溶解性差,较大的原料药粒度可显著降低溶出度,并对其在体内释药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利培酮原料药的粒径分布进行控制。

试验内容:

为进一步了解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我们使用不同原料药粒径分别制备1mg素片,确定原料药粒径对素片的溶出度是否有影响。

试验结果:不同粒径的原料药对制剂溶出度影响见下

表:

表1-4 原料药粒径对溶出度的影响

试验小结利培酮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其粒度分布会对产品制剂特性中溶出度产生较大影响。

利培酮原料粒径D90<30μm时,制剂产品溶出度较好与文献报道[5]一致。控制措施

要求所选用的原料厂家对原料进行粒径处理,粒径控制在30μm以下,从而满足制剂产品质量要求,粒度分布检测已定入原料入厂检验内控标准。

4、晶型研究

同一药物的不同晶型在外观、溶解度、溶出度、生物等效性等方面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从而影响了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该种现象在口服固体制剂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药物多晶型现象是影响药品质量与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存在多晶型的药物进行研发时,应对其晶型分析予以特别的关注。

利培酮存在多晶型现象,共有三种晶型。由于本品为仿制产品,因而本研究选用与文献[6][7]中报道原研产品一致的晶型。

试验方法及结果:

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来考察购买的供试品原料是否为目标晶型。结果如下表:

表1-5供试品原料与原研制剂2-Theta值的比较

试验小结:

两批原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两批原料的晶型与文献报道上市产品晶型以及欧洲药典标准品的晶型一致。

控制措施选择原料药合格供应商时,所选原料药厂家的原料晶型应与原研产品晶型一致,将

晶型检测定入原料入厂检验内控标准。

5、溶解性

利培酮在氯仿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乙醇或丙酮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0.1mol/L盐酸溶液中略溶,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几乎不溶。

6、通过研究确定了影响利培酮片质量的原料药属性

6.1 本节研究的目的

通过考察原辅料相容性及高风险的原料药的粒度、原料药的晶型、原料药的溶解性来确定影响利培酮片溶出的关键原料药属性。

6.2 本节研究的结果

通过研究确定,关键的原料药属性是原料药的粒度。

第二章处方研发

处方设计是在前期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剂型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需要,对药物处方进行筛选和优化。

本品为维思通的仿制产品,处方中辅料的种类参考了维思通。片剂处方组成通常为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本品为难溶性药物,不

同的处方组成对溶出度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考察不同辅料的种类及用量对利培酮片溶出度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本品的处方组成。

辅料选择的一般原则辅料是制剂中除主药外其他物料的总称,是药物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辅料可根据

对溶出度的影响及药品给药途径的需要进行选择,所用辅料不应与主药发生不良相互作用,不影响制剂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1、处方组成信息汇总

1.1 与对照药品处方比较:

自研产品比对照药品少使用了一种辅料十二烷基硫酸钠。自研产品与对照药品中所使用辅料种类如下表所示:

表2-1 对照药品和自研产品辅料种类对比

1.2 产品处方组成、作用及执行标准见下表2-2

表2-2 产品处方组成、作用及执行标准

1.3 辅料日用量表

生产药品所需的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辅料用量应在常规用量范围内,详见下表:

表2-3辅料日用量表

1.4 原辅料的来源见下表2-4

以下是处方组成的具体研究内容。

2、处方风险评估

在对处方开发进行风险评估时,具体的生产工艺还未建立。因此,进行风险评估时假设任何一个处方属性的改变都对应着优化的生产工艺的建立。

处方变量的风险评估结果见下表:

表2-5 处方变量的风险评估

风险依据见下表:

表2-6 处方变量风险评估依据

同的辅料种类、不同的型号、不同的用量从而判断对制剂质量起到关键影响作用的辅料。

3、填充剂筛选

填充剂主要用于调节片剂的体积,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其粘合性和流动性。填充剂分为水溶性填充剂、水不溶性填充剂、直接压片填充剂。不同种类及用量的填充剂对口服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及溶出可能存在显著影响。

参考原研制剂信息,本品选用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这三种作为填充剂,但由于不知道原研制剂填充剂的用量,因而对所选填充剂的不同用量的处方进行考察。

试验内容:检测不同处方制备成素片的外观、崩解时限及溶出度,从而对填充剂的种类及用量

进行筛选研究,判断填充剂对制剂溶出度的影响,最终确定填充剂的种类及用量。试验结果

不同种类的填充剂及不同用量对溶出度的影响见下表: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内服:细粉 儿科、外用:最细粉 眼用:极细粉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0.1g:10倍散 -0.01g:100倍散等量递增法混合 <0.001g:1000倍散 剂量上限×稀释倍数=1 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低共熔药物:薄荷脑+樟脑; 薄荷脑+冰片 樟脑+水杨酸苯酯 视药理作用变化,决定是否低共熔 药理作用增强或无变化——可低共熔 药理作用减弱——避免出现低共熔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无菌、过200目的极细粉 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二、合剂的制备 1.工艺流程: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2.制备要点: 浸提:煎煮法、双提法(芳香挥发性成分)。 纯化: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 方法及其参数的选择(如含醇量、澄清剂用量以及离心的转速等)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配液: 添加矫味剂、防腐剂,调节pH,加液体药料(酊剂、醑剂、流浸膏,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使析出物细腻,分散均匀)。 灭菌: 小包装:流通蒸汽、煮沸(100℃,30min)大包装:热压 三、糖浆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二、煎膏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 炼糖方法: 蔗糖+水+酒石酸—→加热溶解—→微沸熬炼—→滴水成珠,脆不粘牙,色泽金黄(糖转化率达到40%~50%) 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二、分类和制备

制剂工艺流程图

悬浮剂的英文名字为suspension concentrate ,一般简写为SC ,为难溶于水的固体农药与助剂经过研磨、分散在水介质中的悬浊液。是农药生产的一种主要的剂型,也是未来大力发展的一种环保型的剂型,其连续相为水。悬浮剂的加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其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斧的制备。 简单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加料的过程以35%吡虫啉悬浮剂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是将水打入高速分散斧,后加入称量好的吡虫啉三次原粉、乳化剂、抗结剂、防腐剂等。其中防腐剂为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缓冲溶液,高速分散约40分钟后,放入装置斧,过30mL 或50mL 的卧式砂磨机进行研磨。此过程较慢,需时较长,研磨完全后的母液真空抽滤加入配置斧中,此间第二次加料,抗冻剂、增稠作用的黄原胶、高渗剂,其中抗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二醇,投过料后进行搅拌,反应完全后即可放入微调斧,在微调斧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缓慢搅拌约40分钟后,既可以取样到质检科进行化验产品,合格以后放料包装。如果不合格还需要检查原因,进行返工。 水乳剂的剂型国际代号为EW ,曾称浓乳剂(Concentrate Emulsion)。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以0.5~1.5 微米的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

剂,外观为乳白色牛奶状液体。水乳制剂有:25%咪鲜胺EW(m/v)、5%功夫EW(m/v)、30%毒死蜱EW(m/v)等。 水乳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了水相斧、油相斧、微调剪切斧、容器等部分,其过程相对悬浮剂来说相对简单。 其主要的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微胶囊剪切斧已经装备完毕,而生产上还没有具体应用,近几年来,微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动植物细胞、酶和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药物的固定化方面。具体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乳油的加工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配比将原料计算好了之后,用真空泵将其打入加工混合斧中,搅拌约1小时后,用输送泵打到沉降区的沉降槽中,检验产品合格后放料。其过程简单图示如下:

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固体制剂片剂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一、质量问题 制剂生产过程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制剂的质量不合格,尤其是在片剂生产中,造成片剂质量问题的因素更多。现仅对片剂生产中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作一介绍。 (一)片剂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1.松片 片剂压成后,硬度不够,表面有麻孔,用手指轻轻加压即碎裂,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①药物粉碎细度不够、纤维性或富有弹性药物或油类成分含量较多而混合不均匀。可将药物粉碎过100目筛、选用黏性较强的黏合剂、适当增加压片机的压力、增加油类药物吸收剂充分混匀等方法加以克服。 ②黏合剂或润湿剂用量不足或选择不当,使颗粒质地疏松或颗粒粗细分布不匀,粗粒与细粒分层。可选用适当黏合剂或增加用量、改进制粒工艺、多搅拌软材、混均颗粒等方法加以克服。 ③颗粒含水量太少,过分干燥的颗粒具有较大的弹性、含有结晶水的药物在颗粒干燥过程中失去较多的结晶水,使颗粒松脆,容易松裂片。故在制粒时,按不同品种应控制颗粒的含水量。如制成的颗粒太干时,可喷入适量稀乙醇(50%—60%),混匀后压片。 ④药物本身的性质。密度大压出的片剂虽有一定的硬度,但经不起碰撞和震摇。如次硝酸铋片、苏打片等往往易产生松片现象;密度小,流动性差,可压性差,重新制粒。 ⑤颗粒的流动性差,填入模孔的颗粒不均匀。 ⑥有较大块或颗粒、碎片堵塞刮粒器及下料口,影响填充量。 ⑦压片机械的因素。压力过小,多冲压片机冲头长短不齐,车速过快或加料斗中颗粒时多时少。可调节压力、检查冲模是否配套完整、调整车速、勤加颗粒使料斗内保持一定的存量等方法克服。 2.裂片 片剂受到震动或经放置时,有从腰间裂开的称为腰裂;从顶部裂开的称为顶裂,腰裂和顶裂总称为裂片,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①药物本身弹性较强、纤维性药物或因含油类成分较多。可加入糖粉以减少纤维弹性,加强黏合作用或增加油类药物的吸收剂,充分混匀后压片。 ②黏合剂或润湿剂不当或用量不够,颗粒在压片时粘着力差。 ③颗粒太干、含结晶水药物失去过多造成裂片,解决方法与松片相同。 ④有些结晶型药物,未经过充分的粉碎。可将此类药物充分粉碎后制粒。 ⑤细粉过多、润滑剂过量引起的裂片,粉末中部分空气不能及时逸出而被压在片剂内,当解除压力后,片剂内部空气膨胀造成裂片,可筛去部分细粉与适当减少润滑剂用量加以克服。 ⑥压片机压力过大,反弹力大而裂片;车速过快或冲模不符合要求,冲头有长短,中部磨损,其中部大于上下部或冲头向内卷边,均可使片剂顶出时造成裂片。可调节压力与车速,改进冲模配套,及时检查调换。 ⑦压片室室温低、湿度低,易造成裂片,特别是黏性差的药物容易产生。调节空调系统可以解决。 3.粘冲与吊冲 压片时片剂表面细粉被冲头和冲模黏附,致使片面不光、不平有凹痕,刻字冲头更容易发生粘冲现象。吊冲边的边缘粗糙有纹路,原因及解决方法: ①颗粒含水量过多、含有引湿性易受潮的药物、操作室温度与湿度过高易产生粘冲。应注意适当干燥、降低操作室温度、湿度,避免引湿性药物受潮等。 ②润滑剂用量过少或混合不匀、细粉过多。应适当增加润滑剂用量或充分混合,解决粘冲问题。 ③冲头表面不干净,有防锈油或润滑油、新冲模表面粗糙或刻字太深有棱角。可将冲头擦净、调换不合规格的冲模或用微量液状石蜡擦在刻字冲头表面使字面润滑。此外,如为机械发热而造成粘冲时应

(现场管理)综合车间固体制剂工艺流程及操作注意事项最全版

(现场管理)综合车间固体制剂工艺流程及操作注意 事项

综合车间固体制剂工艺流程及操作注意事项 我们综合车间现有固体制剂型有片剂—乳块消片,健阳片(糖衣片),降糖甲片(薄膜衣片),颗粒剂—舒尔经和腎全颗粒,下面我就来介绍壹下它们的工艺流程。12月份我们车间面临着颗粒剂的GMP认证,由于肾全颗粒是临床试验品种仍未上市,认证的品种仍是舒尔经颗粒,下面我们要重点关注舒尔经颗粒的生产过程,以便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舒尔经的生产工艺.,从而使我们车间能顺利的通过12月份GMP认证。 壹、产品介绍:

二、提取部分: 1、提取工序 舒尔经提取:领料投料→煮提、蒸馏→混合后浓缩→喷雾干燥 (1)、芳香水蒸馏后药渣和其余8味药壹起煮提:俩蒸馏罐每罐再加入陈皮10kg、柴胡3kg、桃仁9kg、牛膝10kg、白芍12kg、赤芍12kg、益母草15kg、醋延胡索9kg,和蒸馏后药渣同煮,壹煎加1900L饮用水,加热煮提,适当调节蒸汽阀门保持微沸1.5小时,二煎加1400L饮用水加热煮提微沸1小时,蒸汽压力保持在0.1MPa以下。合且药液至指定储罐内备用。 (2)将待浓缩液预留350L和50kg糊精、702g甜菊素混合,搅拌均匀后,吸入浓缩器内,浓缩至药液体积为920±20L。待浓缩液至终点时,吸入104kg芳香水溶液混合均匀,待喷雾干燥,此时药液相对密度约为1.08~1.13(75℃),即可放出至不锈钢桶中,储藏备用。挂好内容物状态标牌,注明品名、批号、数量、操作人、操作日期。和喷雾工序交接。

降糖甲提取:领料投料→水提→浓缩→醇沉→烘膏 健阳片煮提:领料投料→渗漉→收醇收膏→入库 蜈蚣粉经90%乙醇俩次溶解抽滤后,风干后入库。 乳块消提取:领料→水提,醇提→浓缩→醇沉→喷雾干燥/减压干燥 2、浓缩工序:

详解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

详解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 目录 一、综述2 二、仿制药研发项目汇总3 三、仿制药的研发具体步骤:5 (一)产品信息调研5 (二)前期准备(约一个月完成):5 1、参比制剂的采购5 2、原料采购5 3、色谱柱及对照品采购5 4、辅料采购:6 5、包材的采购:6 (三)处方工艺研究6 1、原辅料及参比制剂的检验6 2、处方工艺摸索6 3、初步验证工艺8 4、中试生产及工艺验证8 (四)质量研究9 1、质量研究项目的选择及方法初步确定9 2、质量标准的方法学验证10 3、质量对比研究12 4、质量标准的制定14 (五)稳定性研究(中试产品)14

(六)药理毒理研究16 (七)申报资料的撰写、整理16 (八)申报临床及申报现场核查17 (九)临床研究17 (十)申报生产17 一、综述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规定,仿制药即是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该类药物国内已批准生产或上市销售,经过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较充分证实。 如今的新法规对仿制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 1、规范对被仿制药品的选择原则,即参比制剂的选择问题。 2、增加批准前生产现场的检查。 3、按照CTD格式要求提供申报资料,使申报规范,统一。 4、强调了对比研究,是判断两者质量是否一致的重要方法之一。 5、强化了工艺验证,目的是确保大生产时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申报工艺生产出质量恒定的产品。 6、提出了晶型的要求,晶型的不同,溶解度和稳定性不同。 分析上述新要求和参考指导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仿制药研发的目的是做到规模化生产,强调本地化,以实现“替代性”。要求是做到“同”。方法为对比研究。 1.安全性“同”: 对于安全性,口服固体制剂控制的主要为有关物质,而液体制剂除控制有关物质外,还需对防腐剂、氧化剂等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进行控制。因此,必须要将防腐剂含量测定定入质量标准。 研究的内容:静态上应包括杂质谱的对比,单个杂质的对比,杂质总量的对比。动态上的对比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的对比,即稳定性对比研究。

仿制药品的研发流程

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 一、综述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规定,仿制药即是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该类药物国内已批准生产或上市销售,经过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较充分证实。 如今的新法规对仿制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 1、规范对被仿制药品的选择原则,即参比制剂的选择问题。 2、增加批准前生产现场的检查。 3、按照CTD格式要求提供申报资料,使申报规范,统一。 4、强调了对比研究,是判断两者质量是否一致的重要方法之一。 5、强化了工艺验证,目的是确保大生产时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申报工艺生产出质量恒定的产品。 6、提出了晶型的要求,晶型的不同,溶解度和稳定性不同。 分析上述新要求和参考指导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仿制药研发的目的是做到规模化生产,强调本地化,以实现“替代性”。要求是做到“同”。方法为对比研究。 1.安全性“同”: 对于安全性,口服固体制剂控制的主要为有关物质,而液体制剂除控制有关物质外,还需对防腐剂、氧化剂等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进行控制。因此,必须要将防腐剂含量测定定入质量标准。 研究的内容:静态上应包括杂质谱的对比,单个杂质的对比,杂质总量的对比。动态上的对比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的对比,即稳定性对比研究。 2.有效性“同”: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溶出曲线是主要的控制指标[1];对于口服溶液剂,防腐剂、矫味剂、氧化剂、增溶剂及稳定剂的选用非常重要,控制点为口感、渗透压、PH 及有无絮凝现象;对于局部用制剂(如鼻喷雾剂),粒度分布、渗透压及黏度是主要控制指标。 研究的内容:分别进行溶出曲线对比;粒度分布对比;渗透压及黏度对比。 3.晶型: 晶型的不同,药物的溶解度及稳定性有可能不相同,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不尽相同。而某个药物的晶型,文献资料很少;制剂中原料的晶型测定有一定的难度;在做成制剂的过程中,又不能保证晶型不产生变化。 但是,鉴于仿制药研究的特点,溶解度方面可通过溶出曲线对比来说明;稳定性方面可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的对比来说明。 二、仿制药研发项目汇总(从立项到申报,时间为10—12个月)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工艺流程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工艺流程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主要是进行药剂压片包装、散剂包装和胶囊填充包装等加工。车间工艺布置避免人流、物流混杂,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严格区分。为保护车间良好的卫生环境,设有器具清洗。存放及洁具清洗、存放的位置。人流入口设换鞋间、经更衣洗手后进入车间生产区域。进入D级洁净区的人员要求经脱外衣、洗手、穿洁净衣、手消毒后方可进入。该车间是合成药车间和中药车间的后续工段,主要原辅料是来自于合成药和中药提取生产线上的产品。 固体制剂原料由企业其他车间生产或者直接外购原料经过粉碎过筛后与经处理的淀粉蔗糖等辅料浓缩液混合制膏,经过干燥、粉碎后进行制粒再干燥、整粒、总混工序。然后再根据剂型要求进行压片、胶囊填充内包装等工序最终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片剂、胶囊和散剂。该生产线工艺流程图见图1-10。

图10-10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工艺流程图 制膏:各车间生产的原料药和外购的原料药经配料后进行粉碎过筛处理,细药剂粉末备用,叫粗药剂粉末返回重新进行粉碎处理。蔗糖淀粉等制粒原辅料浆经提取过滤后制成浓缩液与处理好的细药剂粉末混合均匀制成膏状; 干燥:对制好的膏状药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大部分水制 膏 表示D 级洁净区 配 料 粉碎 过筛 干 燥 粉碎 过筛 制 粒 提 取 净 料 干 燥 内包装 整粒 总混 胶囊充填 压 片 内包装 抛光、检囊 过 滤 入 库 入 库 内包装 外包装 外包装 外包装 外包装标签 浓缩液 微量粉末 微量粉末

分; 粉碎、过筛:对烘干后的块状药,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进行过筛处理,符合要求细药粉进入制粒工段,粒径较大的粉末再进行粉碎处理; 制粒:制成的细粉末与原料药细粉末按一定的比例再进行混合,在制粒机中制成小颗粒状的药剂; 干燥:对颗粒药剂进行再干燥,以进一步去除药剂中的水分; 整粒、总混:对成型的药剂进行整粒处理,使药剂粒径大小均匀,再进行充分混合,供下一工段使用,整粒后有三种剂型制作工艺,根据不同产品选用不同工艺; 散剂包装:对颗粒状的药剂直接进行定量内包装分装; 片剂包装:对颗粒状的药剂进行压片处理,使药剂成为一定规格形状的密实药片,再进行铝塑膜或者分瓶封装; 胶囊:处理好的颗粒状药剂通过自动胶囊充填设备进行充填,完成后进行胶囊表面抛光处理,再进行检验,合格后进行铝塑膜或者分瓶封装;

药物质量研究研发指导细则

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研究指导细则 参考附件二、各指导原则及CTD要求,将质量研究大致分成四个部分: 实验方案拟定、方法初探:试验项目的设计、选择、拟定及初步研究方法考察; 质量标准的系统方法学研究及验证; 质量对比研究; 质量标准的制定。 1、试验项目的设计、选择及初步确定研究方法:质量标准草案的初步建立(此项工作应在原辅料相容性试验之前完成,原辅料相容性研究以制剂人员为主,分析人员配合)。 1)拟定质量标准草案 仿制产品的标准选择就高不就低,选择已上市最严格原料药、制剂产品标准、并以ICH标准为参考,结合所查询的原研标准、国内首仿标准、USP、BP、EP、JP等药典标准、企业及内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针对具体剂型的要求,拟定质量标准草案。首选ChP、转正标准中已收载的项目和检测检验方法。 2)含量测定应选择两种或以上方法并进行对比研究,其一必为药典或国家标准方法,。 3)若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方法多种并存或前后变动、国内外标准不统一,建议首先进行方法学对比研究来确定分析方法。如有杂质对照品,用杂质对照品来确认方法的可行性;如没有杂质对

照品,可做一强制降解试验(需注意降解程度为10%左右及降解平衡)。 判定标准:有杂质对照品时,系统适用性、分离度、有效检出、精密度及重现性。 3)应对原研制剂(如无,可依次选择国内首仿厂家制剂、销售份额份额最大厂家制剂,或优选国内多个厂家制剂,从中选择质量标准最高厂家产品)溶出实验方法及四条溶出曲线进行考察:由处方筛选和小试的制剂人员为主,由分析协助; 4)质量标准草案的初步建立。 2、质量标准的系统方法学研究验证: 具体分为两个方面:方法的初步验证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 1)质量标准的初步验证(在中试之前完成): ①在配合处方工艺筛选检验时,就是质量标准初步验证的过程。例如辅料相容性试验、参比制剂与小试产品的对比检验、小试产品的影响因素试验等,就可以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 在前期的处方筛选中,质量标准并没有真正建立,最终确定的质量标准可能不一样。这种情况下,认为处方筛选的数据仍然可以放入申报资料中,这和处方筛选的目的并不背离,同时也反映出质量研究的开展过程。 ②出具三批小试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2)系统的方法学验证: 在初步验证的基础上,需对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方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 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 1、乳油配制: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乳化剂、其它助剂(如渗透剂等)→搅拌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配置)→静置或过滤→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配制或包装)→入库 2、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气流粉碎或超微粉碎→再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3、悬浮剂(包括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水(水溶性助剂和水应预混合)→混合→砂磨(球磨)→再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4、颗粒剂: (1)包衣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水或溶剂、助剂→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喷入装有河沙或其它载体的包衣机内→包衣→干燥→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2)捏合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助剂、高岭土或粘土等→混合→粉碎(有效成分和高岭土也可分别粉碎)→+水混合→造粒→干燥→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3)吸附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喷入装有吸附性的颗粒(如陶土颗粒等)的混合机内→干燥→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5、水分散粒剂(片剂): (1)干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气流粉碎或超微粉碎→加水再混合造粒(挤出、沸腾床或盘式造粒)→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2)湿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加水再混合→砂磨→喷雾造粒→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6、微乳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水、助剂等→混合搅拌或高速剪切搅拌→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7、水乳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等→混合→加入水→高速剪切搅拌→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8、微胶囊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等→混合→加入成囊剂→加水→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9、可溶性粉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助剂、填料(以上成分应具有水溶性)→混合→粉碎→造粒→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10、盘式蚊香: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等→混合配制蚊香液(也可直接购买蚊香液)→检测(不合格返回配置)→喷药→干燥→包装→检测(不合格去无害化处理)→入库

固体制剂工艺规程通则散剂

固体制剂工艺规程通则-散剂 基本制备工艺流程图 一、配料: 1、处方计算、称量及投料必须复核、操作者及复核者均应在记录上签名。 2、称量顺序原则上先称辅料再称原料,先无色后有色,先质重后质轻,先固体后液体得原则。同一种原(辅)料称完后,再称另一种原(辅)料,为防止称错、混药,不得交叉称量;不得用一个撮瓢称料。 3、称量前检查电子计重台秤与电子计重天平得校准(水平),调零。电子计重台秤最大量程150kg(感量50g);电子计重天平最大量程30kg(感量1g)。 4、制粒使用羟丙甲纤维素(HPMC)、羧甲纤维素钠(CMC-Na)、丙烯酸树脂作为粘

合剂时,要求按工艺规程取相应辅料提前一个班浸泡后发往制粒组。 5、配好得物料应在清洁得容器里,容器内、外都应有标签,写明特料得品名、规格、批号、皮、毛、净重、日期与操作者姓名。 配料工作台图片: 二、原辅料混合 (一)、混合设备 1、概述: 固体混合就是制备固体制剂得重要操作。混合得目得就是药物得各组分在制剂中均匀一致,以保证剂量得准确与有效。混合得均匀与否对生产过程中得质量及成品质量都有直接影响。 在固体制剂生产中,混合使主料与辅料得含量均一就是使固体制剂按处方规定剂量准确得决定因素。在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制粒前得有效成分与辅料得搅拌混合;以及整粒后加入润滑剂与崩解剂时得总混都需要使用混合设备进行混合。混合程度就是混合后均一程度得指标。 2、混合机理 物料混合时有三种不同得运动形式:对流混合、剪切混合、扩散混合。(1)、对流混合就是指粉末在容器中翻转混合,或者用浆、片、相对旋转螺旋将相当大量得物料从一处转移至另外一处。在混合设备内形成固体得循环流进行混合。对流混合得效率与混合器得种类有直接关系。 (2)、由于物料颗粒得速度分布所产生得颗粒间得相互滑动与撞击以及搅拌叶片端部与内壁间得挤压与拉伸,便产生了剪切混合。 (3)、扩散混合就是指物料相邻颗粒间相互交换位置而产生得局部混合作用,混合容器中粉末颗粒得紊乱运动改变其彼此间得相对位置而发生得混合现象,能引

口服固体制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口服固体制剂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索引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1)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及意义 (4) 四、口服固体制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5)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流程 (13) 六、智研咨询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势 (15)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及分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投资经济活动(工业项目)决策前的一种科学判断行为。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作为决策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分类——按用途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框架 1、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体投资环境 对资源开发项目要深入研究确定资源的可利用量,资源的自然品质,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 2、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 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3、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 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等等。 4、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系统归纳,包括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等。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

农药制剂加工工艺流程示范 1、乳油配制: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乳化剂、其它助剂(如渗透剂等)→搅拌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配置)→静置或过滤→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配制或包装)→入库 2、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气流粉碎或超微粉碎→再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3、悬浮剂(包括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水(水溶性助剂和水应预混合)→混合→砂磨(球磨)→再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4、颗粒剂: (1)包衣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水或溶剂、助剂→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喷入装有河沙或其它载体的包衣机内→包衣→干燥→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2)捏合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助剂、高岭土或粘土等→混合→粉碎(有效成分和高岭土也可分别粉碎)→+水混合→造粒→干燥→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3)吸附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溶剂、助剂→混合→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喷入装有吸附性的颗粒(如陶土颗粒等)的混合机内→干燥→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5、水分散粒剂(片剂): (1)干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气流粉碎或超微粉碎→加水再混合造粒(挤出、沸腾床或盘式造粒)→检测(含量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2)湿法:有效成分(应写明农药名称)、填料、助剂→混合→初粉碎→加水再混合→砂磨→喷雾造粒→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包装→检测(不合格返回混合或包装)→入库

仿制药研发流程

仿制药研发流程——即在药品研发中项目管理制定的依据标准和项目管理任务完成后的关键节点评估与质量放行标准一、综述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规定,仿制药即是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该类药物国内已批准生产或上市销售,经过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较充分证实。 如今的新法规对仿制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 1、规范对被仿制药品的选择原则,即参比制剂的选择问题。 2、增加批准前生产现场的检查。 3、按照CTD格式要求提供申报资料,使申报规范,统一。 4、强调了对比研究,是判断两者质量是否一致的重要方法之一。 5、强化了工艺验证,目的是确保大生产时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申报工艺生产出质量恒定的产品。 6、提出了晶型的要求,晶型的不同,溶解度和稳定性不同。 分析上述新要求和参考指导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仿制药研发的目的是做到规模化生产,强调本地化,以实现“替代性”。要求是做到“同”。方法为对比研究。 1.安全性“同”: 对于安全性,口服固体制剂控制的主要为有关物质,而液体制剂除控制有关物质外,还需对防腐剂、氧化剂等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进行控制。因此,必须要将防腐剂含量测定定入质量标准。

研究的内容:静态上应包括杂质谱的对比,单个杂质的对比,杂质总量的对比。动态上的对比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的对比,即稳定性对比研究。 2.有效性“同”: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溶出曲线是主要的控制指标[1];对于口服溶液剂,防腐剂、矫味剂、氧化剂、增溶剂及稳定剂的选用非常重要,控制点为口感、渗透压、PH及有无絮凝现象;对于局部用制剂(如鼻喷雾剂),粒度分布、渗透压及黏度是主要控制指标。 研究的内容:分别进行溶出曲线对比;粒度分布对比;渗透压及黏度对比。 3.晶型: 晶型的不同,药物的溶解度及稳定性有可能不相同,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不尽相同。而某个药物的晶型,文献资料很少;制剂中原料的晶型测定有一定的难度;在做成制剂的过程中,又不能保证晶型不产生变化。 但是,鉴于仿制药研究的特点,溶解度方面可通过溶出曲线对比来说明;稳定性方面可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和加速试验的对比来说明。 二、仿制药研发项目汇总(从立项到申报,时间为10—12个月) 三、仿制药的研发具体步骤(即项目管理的任务要求与关键节点评估与质量放行的参考标准) (一) 产品信息调研(约一周完成) 是否有合法原料提供;临床资料、不良反应资料及产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国内及进口制剂剂型及规格;产品质量标准(原研标准、国内首仿标准、药典标准);原研处方组成及工艺研究资料;药品的稳定性资料;专利情况;生产注册情况(产品原研厂家、国内生产申报厂家数情况);参比制剂来源等。

固体制剂实验-2016

实验六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通过阿司匹林片的制备,熟悉制备片剂的基本工艺过程。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单冲压片机的基本构造、使用和保养。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1.片剂系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法分为直接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和湿法制粒压片。除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之外,多数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其制备要点如下: (1)原料药与辅料应混合均匀。含量小或含有剧毒药物的片剂,可根据药物的性质用适宜的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2)凡具有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避免受热损失。 (3)凡具有不适的臭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膜衣。对一些遇胃液易破坏或需要在肠内释放的药物,制成片剂后应包肠溶衣。为减少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或为延缓某些药物的作用,或使某些药物能定位释放,可通过适宜的制剂技术制成控制药物溶出速率的片剂。 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乳钵(中号),搪瓷盘2个(31×41cm),尼龙筛1个(16目),药匙,烧杯2个(150mL),玻璃棒1根,量筒1个(100mL),电炉1个,托盘天平,分析天平,烘箱,单冲压片机。 材料:阿司匹林,淀粉,酒石酸,滑石粉,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甲纤维素。四、实验内容 (一)粘合剂的制备 15%淀粉浆的制备:将10mL含有0.2g酒石酸的蒸馏水加到15g的淀粉中,搅拌,再倒入90mL的煮沸的蒸馏水,搅拌,制得15%的淀粉浆。 (二)崩解剂内加法制备阿司匹林片 1. 处方(300片用量)

原辅料 每300片用量(g) 处方I 处方II 处方III 阿司匹林30g 15g 30g 淀粉10g 10g 10g 微晶纤维素10g 10g 10g 酒石酸0.2g 0.2g 0.2g 粘合剂15%淀粉浆q·s 15%淀粉浆q·s 3%HPMC q·s 滑石粉 1.5g 1.5g 1.5g 2. 制法 取阿司匹林与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匀,加粘合剂制成软材,过16目筛制粒,颗粒于40~60℃干燥30min后,再经16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滑石粉(1.5g)混匀后压片。 (三) 实验指导 1. 乙酰水杨酸在湿热条件下易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增加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严重者可发生溃疡和出血等症状。在淀粉浆中加入酒石酸,形成酸性环境,减少乙酰水杨酸的降解。 2. 粘合剂用量要适当,使软材达到以手握之可成团块、用手指轻压时又能散裂而不成粉状为度。再将软材挤压过筛,制成所需大小的颗粒,颗粒以无长条、块状和过多的细粉为宜。 五思考题 1. 制备阿司匹林片,如何避免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其原理是什么? 2. 崩解剂和粘合剂不同的加法对片剂的崩解度的影响如何?

仿制药品的研发流程

仿制药品的研发流程 仿制药研发具体流程 一、综述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规定,仿制药即是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该类药物国内已批准生产或上市销售,经过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较充分证实。如今的新法规对仿制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 1、规范对被仿制药品的选择原则,即参比制剂的选择问题。 2、增加批准前生产现场的检查。 3、按照CTD格式要求提供申报资料,使申报规范,统一。 4、强调了对比研究,是判断两者质量是否一致的重要方法之一。 5、强化了工艺验证,目的是确保大生产时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申报工艺生产出质量恒定的产品。 6、提出了晶型的要求,晶型的不同,溶解度和稳定性不同。 分析上述新要求和参考指导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仿制药研发的目的是做到规模化生产,强调本地化,以实现“替代性”。要求是做到“同”。方法为对比研究。 1.安全性“同”: 对于安全性,口服固体制剂控制的主要为有关物质,而液体制剂除控制有关物质外,还需对防腐剂、氧化剂等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进行控制。因此,必须要将防腐剂含量测定定入质量标准。研究的内容:静态上应包括杂质谱的对比,单个杂质的对比,杂质总量的对比。动态上的对比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的对比,即稳定性对比研究。 2.有效性“同”: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溶出曲线是主要的控制指标[1];对于口服溶液剂,防腐剂、矫味剂、氧化剂、增溶剂及稳定剂的选用非常重要,控制点为口感、渗透压、PH及有无絮凝现象;对于局部用制剂(如鼻喷雾剂),粒度分布、渗透压及黏度是主要控制指标。研究的内容:分别进行溶出曲线对比;粒度分布对比;渗透压及黏度对比。

固体制剂生产工艺重点

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等属于常用的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的共性:(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2)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药物-----粉碎----过筛----混合----造粒----压片-----片剂 散剂颗粒剂 胶囊剂 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1)增大药物的溶出面积(粉碎,崩解)(2)增大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 (3)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等) 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溶液剂> 混悬剂>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丸剂散剂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 ②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 ③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④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 粉碎操作的意义: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 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 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 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筛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群 混合(mixing)将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混合操作以含量的均匀一致为目的,是保证制剂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大批量生产时的混合方式:搅拌和容器旋转方式 散剂包装与储存的重点在于防潮,散剂的吸湿特性及防止吸湿措施成为控制散剂质量的重要内容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按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颗粒剂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入水中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颗粒剂的特点:(1)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 (2)服用方便,可根据需要制成色、香、味具全的颗粒剂; (3)可对颗粒剂进行包衣,使颗粒剂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肠溶性等,但必须保证包衣的均匀性; (4)多种颗粒混合时易发生离析现象,从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颗粒剂的制备技术—工艺流程 制粒常用辅料:填充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 填充剂---包括稀释剂(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与吸收剂(主要作用是吸收处方中的液体)常用填充剂 淀粉、糊精、糖粉、乳糖、甘露醇与山梨醇(咀嚼片)、微晶纤维素(MCC)、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无机盐:硫酸钙、药用碳酸钙等( 吸收剂) 制粒常用辅料——润湿剂

各制剂工艺流程图

各制剂工艺流程图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各制剂工艺流程图1 、片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4、合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2 . 3 、片剂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和辅料经过粉碎过筛,达到要求细度后,按配方称取配料。配制好的物料,根据需要混合制粒、干燥、整粒、总棍后,再压片、包衣、抛光,经检验合格,按规定包装,送入成品库房。 2 . 4 、合剂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和辅料按处方称量后,加入纯化水配制成药液,经力热煮沸、冷却、过滤后,再灌装和轧盖,经过蒸汽检漏、晾瓶、灯检、贴签,检验合格后,装箱送入成品库房。 2 . 5 、糖浆剂工艺流程说明 将原料和辅料按处方称量后,加入纯化水配制成药液,经力热煮沸、冷却、过滤、调整浓度后,再灌装和轧盖,经过幻检、贴签,检验合格后,装箱送入成品库房。 2 . 6 、蜜膏剂工艺流程说明 按处方,将各种原料和辅料与炼制后的蜂蜜棍合,配制成药液,经加热、消毒、灌装、轧盖,经过灯检、贴签,检验合格后,装箱送入成品库房。 2 . 7 、颗粒剂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和辅料经过粉碎过筛,达到要求的细度后,按配方称取配料。配制好的物料,根据需要混合制粒、干燥、整粒、总棍后,再颗粒分级,经检验合格,按规定包装,送入成品库房。 2 . 8 、胶囊剂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和辅料经过粉碎过筛,达到要求的细度后,按配方称取配料。配制好的物料,根据需要混合制粒、干燥、整粒、总棍后,再充填胶囊,经检验合格,按规定包装,送入成品库房。 , 露剂工艺流程说明 将原料按处方称量后,加入纯化水进行蒸气蒸馏,收集馏出液,分装灭菌瓶、轧盖,贴签,检验合格后,装箱送入成品库房。 ,丸剂工艺流程说明:

仿制药研发流程解析

仿制药研发流程解析 1. 综述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的规定,仿制药即是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该类药物国内已批准生产或上市销售,经过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 已经得到较充分证实。 如今的新法规对仿制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以下几点: a、规范对被仿制药品的选择原则,即参比制剂的选择问题。 b、增加批准前生产现场的检查。 c、按照CTD格式要求提供申报资料,使申报规范,统一。 d、强调了对比研究,是判断两者质量是否一致的重要方法之一。 e、强化了工艺验证,目的是确保大生产时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申报工艺生产出质量恒定的产品。 f、提出了晶型的要求,晶型的不同,溶解度和稳定性不同。 分析上述新要求和参考指导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仿制药研发的目的是做到规模化生产,强调本地化,以实现“替代性”。要求是做到“同”。方法为对比研究。 1.1 安全性“同” 对于安全性,口服固体制剂控制的主要为有关物质,而液体制剂除控制有关物质外, 还需对防腐剂、氧化剂等对人体有影响的物质进行控制。因此,必须要将防腐剂含量 测定定入质量标准。 研究的内容:静态上应包括杂质谱的对比,单个杂质的对比,杂质总量的对比。动态 上的对比为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的对比,即稳定性对比研究。 1.2 有效性“同” 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悬剂),溶出曲线是主要的控制指标;对于口 服溶液剂,防腐剂、矫味剂、氧化剂、增溶剂及稳定剂的选用非常重要,控制点为口感、渗透压、PH及有无絮凝现象;对于局部用制剂(如鼻喷雾剂),粒度分布、渗透压及黏度是主要控制指标。 研究的内容:分别进行溶出曲线对比;粒度分布对比;渗透压及黏度对比。 1.3 晶型 晶型的不同,药物的溶解度及稳定性有可能不相同,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不尽相同。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和工艺研发过程中的相变考量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和工艺研发过程中的相变考量 在工艺过程中,药物溶解或部分溶解在溶剂(典型的如水)中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如果在除去溶剂的过程中引发了相变,则这种机制被称为溶液机制。意识到相变可以是亚稳态向稳态或稳态向一种或多种亚稳态之间进行转变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湿法制粒过程药物可能部分溶于水中,在冻干会喷雾干燥过程中药物则完全溶解在水中。一旦除去溶剂便会再生出固相的药物。再生药物的固相状态可能已不是原来的晶型或者为混晶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溶解的那部分药物才可能发生相变。 最终的固相状态是单一相态还是无定型以及晶型的混合取决于溶剂取出的速率、晶核形成的难易以及在相应工艺环境下可形成晶型的晶体生长速度等因素[16]。 2.1.4溶液介导 与溶液机制不同,溶液介导机制只会引起亚稳态向稳态的相变。该种相变是两种相态下溶解度的不同导致的。与溶液机制的相变发生在干燥过程不同,溶液介导机制的相变在亚稳态接触到饱和溶液时发生。

在溶液介导机制的相变中存在三个连续的过程[17-19]:1)亚稳相态溶解于所接触到的饱和溶液并达到稳定相态的过饱和状态;2)稳定相态的成核;3)稳定相态的晶核生长同时伴随亚稳状态的不断溶解(过程1)。过程(2)和(3)往往是限速步骤。当过程(2)为限速步骤时,任何影响成核的因素均会影响整体的相变过程。这些因素包括溶解度和溶解度差异、工艺过程的温度、接触面积、搅拌以及可溶性辅料/杂质等。当步骤(3)为限速步骤时,相转变的动力学取决于溶解度差异、固相与溶剂的比例、工艺过程的温度、起始物相(晶核)的粒径、搅拌以及可溶性辅料/杂质等。 上面讨论的四种常见机制可引起三种类型的相变:多晶型、水合/脱水、玻璃化转变/无定型晶体化转变。以下将会详细讨论。 2.1.4.1 多晶型转变 多晶型转变意味着不同晶型间的互变。根据“一对”多晶型之间的稳定关系可以分为单变晶体和双变晶体两大类。两种类型多晶型系统的热力学相图如图1所示。 图表1单变晶体(右)和双变晶体(左)的热力学相图

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流程

l、目的:建立制剂处方工艺小试研究流程,规范操作,能最终确定处方工艺,达到处方合理,工艺稳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固体制剂研究所制剂处方工艺研发项目的小试研究操作。 3、该流程有关责任:固体制剂研究所、质量部。 4、规程内容 4.1处方工艺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4.1.1 硬件设施的确认:确认实验和检验所需的仪器是否到位,是否需要购买。 4.1.2通过了解原料药的性质、辅料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原辅料,并确认是否需要购买。 4.1.3 进行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研究药物与辅料间及药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4.1.4 文献查找,查找可参照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帮助,缩短小试研究的时间。 4.1.5初步质量研究:制定初步的质量标准,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验证出合适的方法以便对样品进行检测。 4.2 处方及工艺研究 4.2.1 处方工艺设计:在前期对药物和辅料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剂型的特点,结合已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制定几种基本的处方工艺,以便开展筛选和优化。 4.2.2 制备样品:根据设计好的处方工艺进行样品制备。 4.2.3 处方工艺基本性能评价:根据剂型的特点,选择影响制剂质量的相关项目,进行制剂的基本性能考察。如果考察不合格,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4.2.4 影响因素试验:选择制剂基本项目考察合格的处方的样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对于稳定性不好的处方可进行相容性试验,去除或替换掉

对主药稳定性影响较大的辅料,以达到稳定性的要求。若无法达到稳定性要求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4.3 部门内部评估 4.3.1 在基本已经确定了处方工艺的情况下,部门内部对其进行评估 4.3.2 评估结果为可行,则进行下面的工作,不可行则需重新设计处方工艺。4.4 工艺放大和重现 4.4.1 对已确定的处方工艺进行放大试验,并最终能达到中试的要求,并对放大后的样品进行基本性能评价。 4.4.2 工艺重现性:为保证制剂质量的一致性,一般至少需要对连续三批样品的制备过程进行考察。 4.4.3 影响因素试验:放大后的样品同样需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同时进行内包材的相容性试验,选择适宜的内包材。 4.4.4 质量研究:进行质量研究,以选择适宜的方法,并在中试开始前完成。4.5 小试评估:对小试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符合则小试结研究束,不符合则需要重新设计处方工艺。 5、小试研究完成后及时撰写研发项目的阶段性报告,并备案。 6注意事项 6.1在进行小试研究时,必须初步确定中试的处方和工艺; 6.2 在进行小试研究时,研发人员必须进行清洁方法摸索,初步确定清洁设备所用的溶剂和清洁方法。 7简易流程图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