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1-11-11信息来源:中国软科学

作者:中国海洋大学王淼

[摘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依法治海、可持续发展、人才开发、科技兴海、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创新、开放式发展、立体式发展、海陆式开发等方面探讨了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策略。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管理发展战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作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将加快整个经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有关国际法的规定,我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按管辖海域面积排列,我国在世界海洋大国中名列第五位[1]。目前,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海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海洋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蓝色革命的主体。

一、坚持依法治海,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依法治海

加入WTO后,我国必须切实加强海洋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海洋法规制度,在《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颁布海洋配套法规,完善海洋法律体系,依法有效地保护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依法治海要坚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依法管海。在依法治海的同时,要依法管海,建立集中统一的海洋管理体制。为适应《海洋法公约》,切实维护海洋权益,提高海洋经济效益,应对来自国内国际种种挑战,必须改革现行海洋管理体制,强化国家对海洋工作的管理职能,建立相应的海洋管理机构,在全国形成强有力的、完整的海洋管理体系和综合决策机制,并通过制定统一的符合市场经济导向的海洋产业政策、海洋技术政策,编制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和修订海洋开发规划,引导和协调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全面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海,依法兴海推行限额捕捞制度,控制近海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防止海洋环境恶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行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渔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依法治海,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通过制定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运用税收、投资等经济杠杆来推动和规范海洋产业的发展。三是健全海洋产业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与国际新海洋制度相适应的海洋产业法律体系,制定有关外国人入渔和我国渔民到周边国家入渔的具体管理规定,规范外国人和我国渔民在相关专属经济区内的各项作业活动;制定和完善与周边国家共管区域的捕捞管理规定以及专属经济区海洋产业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管理等法规;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增强执法手段,提高指挥和调度协同的能力。

(二)可持续发展

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及其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二是要保持海洋生态环境的基本平衡;三要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2]。目前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衰退,养殖

品种的品质严重退化;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保护海洋资源,近年我国在沿海实施了“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实行了“休渔期”制度,并提出了捕捞产量“零增长”计划;为了对海洋资源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实施了渔业资源限额捕捞制度、渔船强制报废制度、捕捞许可证制度、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等,缩减捕捞渔船数量,控制捕捞强度。

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几个关键:一是更新观念。必须提高全民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各级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共同努力,提高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严格执行和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二是综合开发。我国水产品加工业总体较弱,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率达到70%,而我国只有20%大多数属于半成品和初加工品。我国海水养殖总体生产水平较高,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一些特色优势资源品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资源经济替代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发挥海水养殖业优势,发展特色渔业和出口创汇水产品,以减轻对于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三是资源维护。实行配额捕捞制度,科学地评估和确定年可捕量,根据年可捕量对生产单位实行捕捞配额的数量分配;加强对生产单位的监管,通过发放捕捞配额准运证、准销证以及市场监督、港口检查等措施,监督捕捞配额的实施情况。四是结构调整。调整远洋渔业结构,实现以过洋性渔业生产为主向过洋性和大洋性渔业生产并举的转变;由拖网作业方式为主向拖、钓、围网等多种作业方式协调发展的转变;由单一生产型向渔业生产、产品加工、国际贸易和综合经营方面的转变;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竞争,提升远洋渔船在公海生产的比重。五是国际合作。在国际化过程中寻找新机遇,发挥我国渔船多、劳动力充足、成本低的相对优势,加强发展远洋渔业;运用我国水产养殖业已有的成熟的生产技术能力和经验,与外国产业合作发展,开拓新的空间,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实现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减轻本国养殖区容量超负荷的压力,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近海资源。

二、推进人才工程,实现科技兴海

(一)人才工程

科技兴海大大地提高了海洋产业的科技贡献率,20世纪80年代(以下均指20世纪)我国的海洋经济平均以17%的速度增长,进入90年代以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0年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仍保持在20%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科技兴海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随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海洋从业者的知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我国海洋产业劳动者中科技人才的比例和整体素质,对于振兴海洋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21世纪海洋的竞争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是人们掌握和运用最新技术能力的竞争。海洋科技的发展及海洋经济的振兴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加速海洋人才的培养,实施海洋人才开发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在21世纪的海洋人才战略中,我国将面临着深层次的危机。目前我国海洋科技人员的数量和整体水平都不能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要求,海洋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断层明显,海洋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这些已成为我国海洋发展的重大障碍。实施21世纪的海洋发展战略,首先要实施海洋人才开发工程,造就一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高、规模大的海洋人才队伍。海洋人才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海洋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海洋专业技术人员约3万人,海洋社会劳动者400万人,海洋产业职工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足1%,远远落后于世界海洋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了保证实施21世纪的海洋战略,到2015年,海洋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应达到15%,到2030年应达到30%;第二层次是海洋管理人才。要培养一支知识层次高、实践能力强的海洋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海洋管理队伍中,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应占30%,到2030年,应占50%;第三层次是海洋产业职工。目前我国海洋从业人员中,文盲率仍占20%,平均文化程度只相当于小学水平。到2015年,要消灭文盲,海洋从业人员的平均文化程度要达到高中或中专以上,到2030年,全国海洋从业人员的平均文化程度要达到大专以上[1]。

(二)科技兴海

随着海洋产业的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依靠科技进步调整海洋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和特色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已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兴海”将成为21世纪我国海洋发展的根本出路,“科技兴海”要立足于海洋资源优势,通过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海洋可持续利用,推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提高海洋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水平。科技兴海的重点应放在海洋农牧化、海洋生物资源加工、海洋药物和海洋化学资源利用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和淡化等方面。实施科技先导战略,加快推进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外延扩大型经济向内涵增长型经济的转变。要加快技术创新、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的步伐,使科学技术占领海洋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在其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成为第一驱动力。“科技兴海”是海洋产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只有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海洋产业,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海洋产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海洋产业,才能实现海洋产业的现代化。

科技兴海要加强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抓好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重点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提高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生产的转化率;二是

加强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把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融引进、开发、创新、培训、推广及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园区及连结科研和推广的纽带,使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承担起产业高新技术的研究推广、良种研制、繁育、引进及提供技术服务的重任;三是加强海洋产业信息服务,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及产业推广部门参与产业化经营,为海洋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提供科技服务;四是积极引进国内外水产品方面的科技成果,推进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企业科技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五是通过国外水产企业的加盟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引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六是要建立以政府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研投入开发机制,通过政策杠杆,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健全科研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中试、孵化和推广工作;依靠科技进步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和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断取得海洋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名牌增效

(一)产业结构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比重略有增长,产业结构呈一三二配置关系,略滞后于世界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传统海洋产业仍是海洋经济的主体2000年,海洋水产产值占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50.43%,产业结构调整将是21世纪初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3]。产业结构优化要做好几方面调整:一是调整产业的三产结构。在巩固基础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涉海企业的资金、信誉、人才和管理等优势积极将经营领域向二、三产业拓展,面向大市场兴办大产业,努力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现代海洋产业的格局。形成以冷冻品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船舶修造、渔需物资生产经营、海洋化工等产业为主体的骨干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在产业内部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上,走以“一产”为主,逐步向“二产”发展,大力拓展“三产”的道路,提高第三产业份额,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和产业服务业。二是调优海水养殖结构。既要面向市场,又要把握地区优势,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发挥区域优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品种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瞄准国际市场,推出一批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的拳头产品;改革传统养殖方式,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改善养殖环境。三是调新水产加工格局。提高水产品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创立名牌产品,培植外向型龙头企业。以大宗产品的

保质和低值产品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为重点,采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加工方式,提高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提高水产品加工技术、加工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以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和创建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内容,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调宽产业发展空间。海洋养殖应克服单一的水体生产状况,实行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要在挖掘水域资源生产潜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走以渔业为主,带动粮食、林果、畜牧等一起发展的道路,以水域生态为中心,延长食物链,大力发展多种高效生态经济模式。五是调高配套服务水平。要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自愿的原则下组织产业协会,向渔业企业和渔民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组织技术培训,为渔民养殖贷款提供担保,为产品提供服务;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切实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搞好后勤配套设施和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全力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要遵循“一创、二保、三增”的原则,“一创”即创品牌;“二保”即保证水产品质量、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三增”即增产、增值、增效[3]。

(二)名牌增效

加入WTO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大量的成本低、质量优的水产品会与国产水产品形成较强的竞争。贸易自由化使国际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传递到国内,要求海洋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市场机制的同质性上实现交融。培育优质名牌产品,搞好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培育一批叫得响、过得硬、销得旺的优质名牌产品已成为当务之急。培育名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市场畅销的名、特、优、新海产品,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声誉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海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发展设施渔业、健康养殖模式和名特优新品种放在首位;规划建设一批精准养殖示范区,探索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水平,积极推广特种养殖,推出特色拳头产品,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优势和垄断效应;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产品加工的深度上,要加大精细加工的比重,实现加工产品品种的规格系列化;增强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维护产品信誉,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使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成为推动海洋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坚持机制创新,实现产业现代化

经济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科研与海洋产业的不断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海洋产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要在各个方面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创新是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一)经营机制创新

要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经营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经营产业化水平。海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产品鲜活易腐、市场与相关产业依赖性较大等特点,对产业化要求极高,其经营需要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市场、主导产品、中介组织等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解决好产业定位,发展区域特色养殖基地,培育具有区域化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因地制宜地选择切实可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于海洋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4]。

(二)流通体制创新

要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流通体制创新,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是海洋产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要努力搞活海洋产品市场流通,强化和规范水产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通过正确引导和调控,加快大型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形成以中心市场为主导,以专业市场为延伸,网络齐、功能全、交易灵活、高效统一的市场交易体系。要加强市场体系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依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持正常的竞争秩序,促进市场机制健康有序发展。

(三)科技体制创新

要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科技体制创新,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化水平。“科

技兴海”是海洋产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既要重视科技内容创新,又要重视产品品质创新,按照选育科学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名优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法制化的要求,规范产业生产管理,严格实行生产、技术、销售许可证制度。

(四)组织体制创新

要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组织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组织规模化水平。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要扶优扶强,集中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强化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在企业中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控股、买断等方式,组建行业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产品主导型的大型企业集团,专业化布局,规范化发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格局,集聚优势资产,形成规模效益。

(五)服务体系创新

要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产业服务体系创新,不断提高服务社会化水平。要设计和规划好横向和纵向两个服务体系,横向服务体系是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产业化市场服务组织,逐步形成国有、集体、股份制和个体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纵向服务体系是按照政府的规划与决策,形成以市、县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市场服务网络。要发挥社会化服务优势,建立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交通、通讯、运输、仓储、物资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为龙头基地、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保证产业化需求。

(六)管理机制创新

要实现海洋产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管理机制创新,不断提高产业法制化水平。要严格执行海洋产业法律法规,强化对产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产品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和管理;加强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正常生产秩序,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规范产业生产的全过程,迅速提高海洋产业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创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把企业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拓宽发展思路,实现跨越发展

(一)开放式发展加入WTO后,随着水产品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我国海洋产业将面临水产品市场更加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局面。在国际大背景下,确立新的发展优势,走海洋产业国际化的道路,以现代国际标准为依据,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快速实现与全球海洋产业的一体化,已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5]。

海洋经济的开放式发展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积极招商引资,开拓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外资,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建立海洋产品开发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经验,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养殖,扩大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二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规模。要不断扩大优势产品的出口,带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扩大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完善水产品生产与市场营销机制,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三是树立国际意识,实现互利共荣。树立国际意识和品牌意识,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严格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组织生产经营,推进海洋产业经济全方位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世界产业经济大循环,实现互利和共赢;运用国际资金、国际技术设备和国际管理经验对传统海洋产业进行改造,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生产基地延伸到国外,开发国际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品进出口贸易。

(三)立体式发展

海洋产业的立体式发展即以海洋捕捞、养殖和海洋生物综合开发利用为主体的海洋“蓝色渔

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坚持多品种、多形式、多元化发展的原则。首先,要调优海洋捕捞作业结构:根据国家的海洋捕捞“零增长”计划,严格控制捕捞渔船、功率和入渔人数。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的资源和品种,以有效地提高海洋捕捞的产量和效益;其次,要调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高效品种,突出区域经济特色;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发展集约化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无公害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方式创新;再次,要调新水产品加工格局,强化精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努力使水产品加工业出现新的格局;按照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的要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综合渔业,使单一的渔业发展成多层次、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立体生产结构,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形成一地一品、一方一业的“蓝色渔业”格局。

(四)海陆式开发

海陆式开发,即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临海区位优势和海洋的开放性特点,发展临海产业,形成经济和技术由沿海向内地的转移和扩散。一方面在海岸带建立各种海洋开发基地和海洋产品加工业,进行海洋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以提高其技术附加值,使海洋开发由海上向陆域转移和推进;另一方面是依托临海区位优势,建立临海工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内外资金和技术向沿海地区流动。通过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把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海洋产业与其它产业相互联系起来,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利用临海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实现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飞跃。目前我国沿海大部分省市在大力发展陆域经济的同时,都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海陆经济互动趋势明显。海洋产业结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等对沿海省市陆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九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性格局已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涵盖广东、福建、海南、广西的南部海洋经济区,涵盖上海、浙江、江苏的中部海洋经济区,涵盖天津、山东、辽宁、河北的北部海洋经济区。海洋开发是21世纪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使我国从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今后五年到十年间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_问题与对策

《经济师》2011年第10期●博士硕士论坛 摘要:“十二五”规划把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列入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并相继把山东半岛等沿海区域的海洋经济的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充分认识到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更好地迎接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挑战。文章着重阐述了当前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主要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机遇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09-02 海洋作为蓝色国土,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O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沿海岛屿65OO多个,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海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沿海开发开放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产业优化发展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沿海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左右。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我国“十二五”规划把海洋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重点,并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重点区域,作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试点区域。应该说,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海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海洋是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资源瓶颈的重要保障 从全球化背景来看,世界已进入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时代。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世界各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随着陆域资源的紧张和能源的日益短缺,世界的触角不断向海洋延伸。而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全球海洋仅天然气储备就达140万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海水温差能、盐差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流量能等都是取之不尽的绿色能量。海底多金属及核资源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储量更是巨大。并且,海水淡化也是人类饮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1/5人口供水问题。在陆地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海洋经济是全球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说,海洋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我国是海洋大国,在海洋上有广泛的利益和权利。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1.海洋日益成为我国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目前来看,我国每年围填海面积已达120至150平方公里,在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2000多万吨,海洋已经成为我国食物资源的战略性基地。海洋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海水日淡化能力已达24万吨,年冷却用海水量已达500亿立方米,海水利用技术已成为缓解沿海工业和生活用水压力的主要途径。海洋日益成为我国未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海洋是维持外向型经济格局和我国经济稳定的重要载体。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0%,贸易的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海运量的提升,对外贸易运输量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而我国海区属于半封闭海,与外部大洋相连主要通过大隅海峡、宫古水道和马六甲海峡三条海上战略通道。因此,海洋是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前沿,对维护我国在周边及世界重要海峡的通航利益至关重要。 3.海洋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8万亿元,占到GDP近一成;海洋经济已经高度渗透国民经济体系,涉及20个门类;主要海洋产业在世界举足轻重,海盐产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2010年海洋油气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跨入海洋油气生产大国的行列;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项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除此之外,2010年我国涉海就业人口已达3350万,这意味着沿海地区每10个人中有一个是涉海就业人员。我国经济已是高度依赖海洋的开放型经济,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看,这种经济形态将长期保持,并不断深化。 正是由于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突出贡献以及启动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专门以“发展海洋经济”为题,部署海洋工作,提出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 二、海洋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对国家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预计今后5到10年,我国海洋经济重点将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经济安全、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将不断使我国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会越来越明显,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将迎来黄金增长期。 1.海洋是缓解陆域资源短缺的最佳途径,发展潜力巨大。海洋经济的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将较大范围地缓解陆域资源的短缺,解决陆地资源匮乏的瓶颈,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目前,我国陆域资源已经日益枯竭,一时间难以突破。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已达到44个,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尚属起步阶段,海洋经济发展大有作为。因此,围填海对支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保障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用海。 从海洋水产品来看,目前海洋水产品的年产量相当于当年全国肉类和禽蛋类总产量的1/4,已经成为我国食物资源供给的重要保障之一。近20年来,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50%以上来自海洋,为全国石油供给作出了突出贡献。海水淡化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未来我国淡化海水产量将大幅增长,将会加大满足居民的日常用水供给力度。另外,我国的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海洋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约在6.3亿千瓦以上,开发潜力巨大。 2.国家政策将快速助推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较为密集地提出要大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涉海产业,内容涉及海洋油气业、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预示着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目前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逐年增大,年均增速在20%以上。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先导产业。从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出发,从长足发展来看,将带动我国钢铁、机械、有色、造船、石化、轻纺、高档建材等多个工业体系的发展,可有效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或形成产业技术储备、形成一批国家海洋权益保障能力的关键性、战略性海洋产业需求;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海洋领域的技术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张,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升我国海洋产业竞争实力等连锁反应;并有效缓解国民经济建设短缺的资源瓶颈,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张诗雨 9 ——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7025001.html,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诗雨 来源:《经济师》2011年第10期 摘要:“十二五”规划把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列入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并相继把山东半岛等沿海区域的海洋经济的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充分认识到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更好地迎接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挑战。文章着重阐述了当前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主要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机遇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09-02 海洋作为蓝色国土,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沿海岛屿6500多个,4亿多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开放,海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沿海开发开放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产业优化发展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沿海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左右。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海 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我国“十二五”规划把海洋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重点,并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重点区域,作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试点区域。应该说,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正在步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海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一、海洋是缓解国民经济和杜会资源瓶颈的重要保障 从全球化背景来看,世界已进人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时代。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是世界各国进入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桥梁。随着陆域资源的紧张和能源的日益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doc16(1)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

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 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海洋经济综合监管思路

海洋经济综合监管思路 本文作者:张小英陈东景单位:青岛大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山东、浙江和广东3个沿海省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并于2011年相继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使这3个省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规划上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这对科学调整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综合竞争力有着深远意义。 1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 鲁浙粤3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均从当地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入手,在制定各自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提出要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着重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的具体任务,制定了保障实现海洋经济发展目标的措施和途径。3个海洋规划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表1“空间布局”一行中,山东省的“一核”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浙江省的“一核”指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所在区域;广东省的“一核”是指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显而易见,这3个区域都是各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2三大海洋经济规划的相同点 2.1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鲁、浙、粤3省一直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先行区,具有优越的对外

交流与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十二五”我国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期,沿海省市更是发挥其在经济实力和交通枢纽等方面的优势,在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起带头示范作用。各省规划相应提出了加强与日韩、东北亚、乃至东盟等地区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在政策上给予税收、进出口优惠等先行权,争取实现海洋技术、资源、交通、旅游前景共赢。 2.2强调要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辐射连带作用 鲁、浙、粤3省都是我国经济大省,在海洋规划中都充分分析自身特点,结合经济发展进行综合统筹和科学布局,分别有着核、极、圈或带的战略布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规划的作用正是要通过这些核心建设,推动极、圈、区的发展,带动周边腹地经济开发开放;腹地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海洋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托,反过来推动、促进核心区的发展,通过优势互补与辐射连带作用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2.3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海洋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3省在规划中都反复强调对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包括调整传统第一产业,加强油气等资源勘探能源产业,统筹发展滨海旅游业、盐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等高端新兴产业。现代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协调统一性和高性价比性,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产业的合理布局不但对经济发展有深刻意义而且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4更加重视资源承载力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新经济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调研报告.doc

新经济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_调研报告 新经济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本文所述新经济,即知识经济。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核心,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就全球而言,知识经济即将到来,有关专家预言,再过二三十年,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目前,知识经济最发达的是美国,即使是美国,如今主导产业依然是工业经济。 县域知识经济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本文以霞浦县为例。99年XX县人口50.4万,国内生产总值31.76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11元。 一、县域经济进入新经济大背景 县域经济不具备新经济条件,电脑与因特网没有普及,金融市场不发达也不完善,高科技人才奇缺,整个经济发展环境并未走向良性循环,尤其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乏力,经济全球化提供的良好机遇很难充分利用——因此,新经济时代离县域还有一定距离,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县域经济进

入新经济的大背景之下。 (一)XX县知识经济现状 人类从农业经济跨入工业经济已有二百多年,人类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而县域知识经济却刚刚开始,县域没有微软,没有英特尔,没有实达。 1、网络经济初露端倪。近年,县域出现了“初始”的网络经济。一是电子商务刚刚起步。XX县XX公司,在网上注册了“台贸网”,是我国唯一一家大型台贸网站。系统地发布了台贸全方位信息,包括台湾各大批发商场货物信息,我国国内对台单位介绍及劳务信息等,并将逐步实现电子商务。2000年上半年注册,计划下半年对社会开放,以三个“现代”(即现代商务、现代办公、现代生活)为目标。拓宽了电子商务空间。XX正常对台年贸易额在300万美元左右,其中劳务200万美元。实现电子商务之后,将大大增加贸易额,今年1-9月份,贸易额达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近10%。二是私人上网人数递增。目前全县上网人数达1300多户。三是网吧企业逐增。今年县域网吧达20多家,通过网吧上网每月达5万多人次。网吧年营业额达200多万元。 2、信息网站初显效益。由政府出资创办的两家信息网站为我县经济立下一定功劳。一是供销社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福建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服务中心,将全省供销系统联成一体,设立网站,下设网点,将农贸产品信息上网交流。霞浦县99年一年间,通过信息中心接收的商务电子邮件531件,从网上采集商务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海洋经济商业保险创建思路

海洋经济商业保险创建思路 本文作者:沙虎居王海明徐友龙段愿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对商业保险服务的新机遇 (一)保险业是服务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条件 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灾害风险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浙江地处西北太平洋沿岸,海洋灾害形势复杂多样,是我国海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风暴潮是对浙江省威胁最大的海洋灾害。据统计,60余年间浙江省有44年发生较明显的台风风暴潮灾害,因灾死亡7000余人。此外,根据省防办的灾情数据统计,1985年以来,台风及引起的海洋灾害造成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344亿元。事实上,保险的起源与海洋密不可分。基于浙江省可能面临的海洋灾害威胁,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势必将伴生大量的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都离不开保险的积极参与。这是保险业服务浙江海洋经济的首要前提。此外,保险业意欲在浙江海洋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下有所建树,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伴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催生的两点新情况:一是海洋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勘探开发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其中有部分新型产业甚至将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发展。二是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渔业、港航物流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新情况,特别是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在“十二五”期间,其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都将大幅度地提升。这些因素构成了保险业在浙江海洋经济发

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的基础条件。 (二)海洋经济发展趋势下的保险业新机遇 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市场经济中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海洋风险的不可抗力性使得保险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在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保险业又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浙江省正处于海洋经济大发展阶段,对保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正是保险业大有可为的时期。同时,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港口物流、旅游、现代海洋产业等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无疑增加了全方位的保险需求,必将给浙江保险业带来转型发展的契机。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海水利用、海洋勘探开发等产业的崛起,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这对于保险企业发挥融资服务功能,将会产生新机遇。此外,传统产业,特别是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保险业来说也同样是新机遇。 二、主要涉海商业险种的国内外比较 (一)船舶货运保险我国船舶货运保险产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产品的覆盖率低。英国的保险产品齐全、覆盖率广,基本上客户能想到的,都有对应的条款;而我国海上保险品种较少,客户的要求有时无法满足,或者依据国外的条款提供保障,但由于法律环境不同而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国内条款采用报备制,一些名称不同的保险产品却具有同样的承保责任和差不多的承保风险,这不利于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